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学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_第1页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学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_第2页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学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_第3页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学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_第4页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学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学案【教材分析】本课包括三个子目,以历史发展顺序为基本脉络,叙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自先秦至明清的发展演变及其主要特征。第一子目是“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第二子目是“秦朝的政治制度”,第三子目是“两汉至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三个子目间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时空演变,反映了不同社会形态以及同一社会形态下不同历史阶段政治制度的变化。第一子目“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先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开创时期,也是中国古代奴隶制国家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时期。先秦政治制度经历了从禅让制到世袭制、从内外服制到分封制的转变。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进步。原始民主制在进入文明时代后,还在一定程度上遗存,但是,意见是否能够被采纳,仍然取决于君主的意志。第二子目“秦朝的政治制度”。先秦政治制度在秦朝发生了重大转折,秦朝政治制度开整个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之先河,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皇帝制度的核心是皇位世袭,皇帝在处理政务上往往采取廷议的形式,体现了一定的民主性,有利于减少决策的失误。第三子目“两汉至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从宏观上看,中国古代中央行政制度经历了从三公九卿向三省六部制的演变历程,而其中变化最大的是中央行政中枢组织,这也是本部分的重点、难点所在。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是围绕中央集权的方向发展起来的,加强中央集权是历代地方行政层级不断废置、增减的重要原因。从总体上看,地方行政层级呈现出不断增多的趋势。【时空观念】【学习目标】⑴唯物史观在讲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时,教师可以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角度出发,指出小农经济的出现、土地私有制的产生、小农经济的脆弱性等都迫切需要强有力的中央政权来保障,因此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建立就符合了当时社会发展的时代需求。在讲述中央行政制度与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时,教师在讲清其变化的基础上,从一分为二的角度,辩证地认识这种变化的影响。⑵时空观念从时间顺序与空间要素的角度,厘清中国古代中央官制与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并认识这种变化的规律。⑶史料实证教师在讲述本课三目“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秦朝的政治制度”“两汉至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的教材知识点时,可以创设情境材料,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材料、归纳观点,深化他们对教材观点的认识与理解。⑷历史解释通过材料分析法、表格归纳法、思维导图法等教学方式,分析先秦时期政治制度的内容、相互关系、主要特点,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⑸家国情怀通过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变化的分析,坚定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制度自信,帮助他们正确认识政治文明的演进,深化他们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强烈的自豪感。【重难点】1.重点:从秦至清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2.难点:从秦至清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特点【知识梳理】一、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

(一)夏朝

1.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禹。

2.制度: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评价: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是私有制推动和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历史的进步。王位继承的主要方式:兄终弟及,父死子继。

(二)商朝:内外服制

1.内服:商王直接控制的王畿地区;

2.外服:商王间接控制的方国和部落。

3.中央机构:已有较系统的国家机构和分掌各类事务的官吏。

4.特点:(1)商王对地方的控制力有限;(2)神权与王权结合,神权色彩浓厚。★商朝的统治特点:(1)商王对地方的控制力有限;(2)神权与王权结合,神权色彩浓厚。(三)西周

1.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1)分封对象:同姓:亲族

异姓:功臣、姻亲、先代贵族。(2)分封目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为了巩固西周的统治)。(3)受封者义务:服从命令镇守疆土、朝觐述职、缴纳贡赋、随从作战等。(4)受封者权利:可以再分封;享有受封土地上的世袭统治权,可以设官、建立军队和征派赋役等。(5)特点:①分封对象多元化,同姓是主体(血缘);②形成森严等级,确立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③权利与义务相结合;④诸侯国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6)影响:积极:确立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扩大了西周的统治范围,巩固了统治秩序;推动民族交融和文化认同。消极:西周后期,导致诸侯国势力膨胀,王权衰落,分封制遭到破坏。

2.宗法制:实行嫡长子继承制(核心)★思考:西周实行宗法制的目的是什么?宗法制有何特点及影响?(1)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利、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2)特点: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家国同构”;大宗与小宗具有相对性;形成森严的社会等级。

(3)影响:宗法制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3.礼乐制度:具有严格的等级规范,是维护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工具。

4.西周政体的基本特征:分封制与宗法制相配合,政治权力分配与血缘关系相结合。(四)商周--原始民主传统(1)君主的权利不是绝对的,原始民主遗存对君主的权利有制约作用;(2)国家遇到重大问题时,君主要征求自由民“国民”的意见;(3)国人也可以通过舆论干预朝政;(4)原始民主遗存在春秋各国政治中仍然有一定影响。(五)春秋战国:社会转型(奴隶社会→封建社会)(1)生产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井田制崩溃;(2)各国政治上进行了重大改革,君主权力得到加强,宗族血缘关系瓦解,贵族等级分封制解体;(3)百家争鸣促进思想解放,推动社会变革。★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家国同构”,等级森严;

2.神权色彩浓厚;

3.尚未实现高度集权;

4.原始民主传统对君主权力有制约作用。★先秦时期政治制度的智慧——从争夺到稳定世袭制:王权从多姓到一姓分封制:解决权力分配问题,从此天下归周(姬)。国家从血缘部落到天下共主。宗法制:解决权力继承问题,从此天下归宗(嫡)。王权从多子到一子。礼乐制:解决权力认同问题,从此天下归心(序)。统治秩序制度化、和谐化。井田制:解决土地归属问题,从此天下归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二、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

【名词解释】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1.秦朝(1)皇帝制度:①地位:秦朝政治制度的核心②内容:丞相和诸大臣听命于皇帝,一切政治、军事、法律事务的决定权都在皇帝手中。(2)三公九卿制:三公九卿共同组成中央政府,国家重大事务往往由公卿进行廷议,最后由皇帝裁断。三公九卿制度

特点:以皇权为中心,家国同治。参政方式:三公九卿以“廷议”的方式讨论国家军政要务,供皇帝裁决,互不相属,互相牵制。(3)文书行政管理制度:情况:(1)各级官僚机构以文书行政(2)建立了以邮驿为中心的文书传递系统(3)秦朝文书十分繁密,秦始皇日夜都要批阅大量文书条件:①郡县制的全面推行;②秦统一后,统一车轨,修驰道,形成以咸阳为中心的交通网;③秦朝建立了以邮驿为中心的文书传送系统;④秦朝以法治国,文书行政管理制度十分严密。影响:①保障皇帝和中央的政令能够传送到全国各地②提高行政效率;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③为汉承秦制提供条件,具有较高史料价值朝代政治制度汉汉初:汉承秦制,中央行政制度仍为三公九卿制。汉武帝:中外朝制(设立中朝,中央权力逐渐由丞相转移到皇帝亲信手中,削弱相权,加强皇权)。西汉晚期:中朝尚书权力逐渐增大。东汉:刘秀将尚书台确立为新的行政中枢,三公权力受到削弱。隋唐三省六部制:中书省是受命于皇帝的决策机构,门下省审议封驳朝廷政令,尚书是执行机构。三省长官分掌宰相职权,于政事堂共同议政。尚书省下设六部,分工处理各项具体政务。宋最高行政长官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之职。设枢密院掌管军政,三司掌握财政大权,分割宰相的权力。元中书省总理全国政务明明太祖废中书省和宰相,亲理政务,宰相制度终结。设内阁,协助皇帝处理政务。清雍正帝设军机处,军机大臣直接秉承皇帝质疑,处理军国大事。隋唐三省六部制意义:

①三省六部分工合作,相互制约,提高了工作效率;②三分相权,保证了皇权独尊,大大加强了皇权专制;

③三省集思广益,有利于减少皇帝独断造成的决策失误;④标志着中央官制的完善与进步,中央行政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为后世所沿袭。宋朝二府三司制特点:分割相权、分化事权、职能明确、维护统治存在问题:导致了“三冗”(冗官、冗兵、冗费)和“积贫”“积弱”的局面。宰相权力过大,威胁皇权,造成元中后期内乱频繁。明朝设内阁:明成祖朱棣

①定义:一个常设的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机构;②特点:a.专制皇权加强的产物;b.始终没有取的法定地位,始终不是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性质);c.职权范围模糊,不能正式统领六部受到司礼监牵制甚至是控制。清朝清朝:军机处(1)行使职能:跪受笔录上传下达直接秉承皇帝旨意(2)特点:①简:机构简单、有官无吏;②密:地处内廷、便于保密;③速:跪受笔录、上传下达,办事效率高(3)影响:军机大臣直接秉承皇帝旨意,处理军国大事,标志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思考:结合教材所学探究历代王朝调控中枢权力的基本策略和趋势。1.皇权不断强化,相权不断削弱。宰相制度沿着相权的步步削弱,君权的逐渐强化这条主线发展演变。2.内朝官向外朝官转化。内朝在牵制、架空外朝的同时,逐渐发展为制度化、合法化的外朝中央机构。3.宰相职位的设置由实位转向虚位。由实位到虚位反映的是宰相权限及权威的下降,宰相不在专职是对相权的限制压缩。4.宰相权力不断分化。宰相既实行分权,在同一机构中,往往设置几个宰相职位,又注重事权的相对集中,弥补分权效率低下的弊端。三、中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

行省制度(1)内容:在地方设置行中书省(简称行省),作为中书省的派出机构,行省之下设路、府、州、县。(2)特点:①行省的双重性,既是朝廷的派出机构,又是地方的最高行政机构。②行省制度既有利于中央集权,又给地方留出了部分权力,达到中央与地方势力的平衡。思考:行省制度的实施有何意义?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促进边疆发展;省制开端;思考: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特点①既有沿袭性,又有变革性;②行政区划以两级制或三级制为主;③高层政区变化大,县级政区较为稳定;(下稳上动)④中央集权加强。【合作探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君为元首,臣为股肱,上下相维,内外相制,若网之有纲,丝之有纪……古之王者,设……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以纲纪其内;设方伯、州牧、卒正、连帅、属长,以纲纪其外。尊卑有序,若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率从。此为政之体也。——司马光《传家集》材料二忽必烈进入中原,建立元朝,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以中书省分驻地方,称行中书省,以便直接控制、处理政务,各省还设有行枢密院和行御史台分管军事和监察。——摘编自韦庆远等《中国政治制度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封建君主为了“纲纪其内”和“纲纪其外”在中央和地方分别实行了哪些制度?(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析元朝地方行政制度的特点。【答案】(1)“纲纪其内”: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内阁制、设置军机处等。“纲纪其外”:郡县制、郡国并行制、行省制度。(2)特点: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板书设计】【随堂小测】1.商朝时期附属国君长与商王很少有血缘姻亲关系,但周朝分封的诸侯中,周王称同姓的为伯父、叔父,称异姓的为伯舅、叔舅。这说明西周分封制()A.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体现了浓厚的宗法色彩C.只有周王亲属才能受封D.家天下取代公天下格局【答案】B【解析】西周分封的主体是王族,周王对同姓诸侯和异姓诸侯的称呼体现出血缘关系的远近,这实质上是宗法观念的体现,B项正确;分封制下中央很难实现对地方的控制,排除A项;分封的主体是王族,但是功臣和先代贵族也可以受封,排除C项;夏朝启继位意味着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排除D项。2.周公率师东征,使周王朝对东方广大地区的控制成为现实。他的儿子伯禽由于父亲的功勋,被封于山东曲阜,建立鲁国。“其分器之多,土地之广,人民之众,实非他国可比。”这说明分封制()A.受封者以王族成员为主 B.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统治C.任人唯亲阻碍阶层流动 D.激化了封国之间的矛盾【答案】B【解析】据材料周公东征加强了对东方地区的控制,伯禽被封于山东曲阜、建立鲁国可知,分封制巩固了周王朝对东方地区的统治,故选B项;伯禽被封于山东曲阜、建立鲁国是因为父亲的功勋,不能体现“受封者以王族成员为主”,排除A项;周朝时宗法关系影响阶层流动,排除C项;材料并未提到激化了封国之间的矛盾,排除D项。3.秦朝廷尉李斯在一次议政时说:“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为解决这一问题,秦始皇实施了()A.中外朝制 B.三公九卿制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答案】C【解析】材料中李斯认为随着诸侯间的血缘关系越来越疏远,分封制会导致诸侯混战,威胁统治。结合所学可知,秦朝为解决分封制的弊端,废除了分封制,推行郡县制,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故选C;中外朝制度是汉武帝时期创立的,故排除A;三公九卿制是秦朝的中央官制,不涉及地方管理,故排除B;郡国并行制是西汉初年实行的地方制度,故排除D。4.某学者指出:“武帝(指汉武帝)朝的丞相群体不同于高祖时的功臣丞相,又不类于昭宣后的学术丞相,武帝朝丞相是汉代丞相的转折。”这里的“转折”是指()A.重用近臣,设立中朝B.重武轻文,内外相制C.重儒轻道,学术争鸣D.设立刺史,加强监管【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设立中朝,中央行政中枢的权力逐渐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