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高中地理人教训练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测评_第1页
新教材高中地理人教训练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测评_第2页
新教材高中地理人教训练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测评_第3页
新教材高中地理人教训练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测评_第4页
新教材高中地理人教训练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测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测评(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2020年11月6日11时19分,全球首颗6G试验卫星搭载长征六号遥三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空,并顺利进入预定轨道。该6G试验卫星将在太空中展开通信试验,验证卫星高速通信技术,这意味着未来任何一个角落都能随时入网。据此完成1~2题。1.6G试验卫星进入预定轨道后,与下列哪个天体所属的类型相同?()A.太阳 B.火星C.月球 D.哈雷彗星2.6G试验卫星进入预定轨道后,其属于()①地月系②太阳系③河外星系④可观测宇宙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解析第1题,6G试验卫星是人造卫星,发射升空后环绕地球运行,与月球属于同一类型的天体。第2题,6G试验卫星是围绕地球运行的人造天体,其位于地月系,地月系属于太阳系,太阳系属于银河系,银河系属于可观测宇宙。答案1.C2.C欧洲天文学家宣布,他们在太阳系外发现了50多颗行星,其中有一颗与地球形态相似,距离地球约35光年。研究表明,它的运行轨道与它的恒星橙矮星距离适宜,且像地球一样主要由岩石构成,而液态水可能存在于这颗行星的表面,它的大气中存在氧气、二氧化碳和氮气,极有可能存在生命。据此完成3~4题。3.下列与材料中所说的“橙矮星”属于同一类天体的是()A.地球 B.太阳C.月球 D.哈雷彗星4.天文学家研究判断新发现的这颗行星极有可能存在生命的主要依据是()A.这颗行星与地球形态相似B.这颗行星距离地球很近,只有约35光年C.这颗行星像地球一样主要由岩石组成D.这颗行星可能存在液态水及含有氧气的大气解析第3题,材料表明,新发现的这颗行星绕转的恒星是“橙矮星”,“橙矮星”应与太阳系中的太阳属于同一类天体。第4题,星球存在生命的重要条件就是要存在液态水以及适宜生命生存的大气。答案3.B4.D下图为某摄影师抓拍到的“神舟十号”飞船与“天宫一号”对接成功后的“天神组合体”穿过日面的场景。读图,完成5~6题。5.“天神组合体”穿过日面的场景是一种“凌日”现象,在地球上看,太阳系中能产生“凌日”现象的行星是()A.金星、木星 B.水星、金星C.火星、木星 D.金星、火星6.照片中的其他黑点属于某种太阳活动,它一般()A.温度相对较低B.会影响地球无线电长波通信C.出现在太阳内部D.以18年为一个活动周期解析第5题,水星和金星距离太阳比地球距离太阳近,在绕日运行过程中有时会处在太阳和地球之间,这时地球上的观测者就可以看到一个小黑圆点在日面缓慢移动,即“凌日”现象。第6题,太阳活动是发生在太阳大气层的大规模运动,照片中的其他黑点是太阳黑子。太阳黑子是出现在光球层上的黑斑点,太阳黑子区域温度比周围低,因此颜色看上去深一些;一般认为太阳黑子活动周期约为11年;当太阳黑子爆发时,会影响地球无线电短波通信,甚至使其中断。答案5.B6.A7.相对于地球,火星更易遭受陨石撞击,其原因是()A.火星公转速度快 B.火星更靠近小行星带C.火星大气稀薄 D.火星的质量小解析相对于地球,火星更易遭受陨石撞击,其原因是火星大气稀薄,不能将进入火星大气层的流星体燃烧殆尽。火星是类地行星,火星的公转速度、质量均与地球接近,火星更靠近小行星带,但这不是易受陨石撞击的主要原因。答案C太阳能资源受昼夜长短、季节、地理纬度和海拔等自然条件的限制,以及晴、阴、云、雨等随机因素的影响。下图为某省级行政区年降水量和城市分布图,太阳能热水器在该省级行政区得到广泛推广。据此完成8~10题。8.影响③地等值线向南弯曲的最主要因素是()A.河流 B.地形 C.季风 D.纬度9.图中①②③④四地,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10.推测图中①②③④四地,太阳能热水器安装量最多的是()A.④ B.③ C.② D.①解析第8题,年等降水量线在③地发生了明显的弯曲,是因为该地是大兴安岭,受地形的影响,降水多于西侧的背风坡和高原,因此影响③地等值线向南弯曲的最主要因素是地形。第9题,太阳辐射能主要取决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以及地形地势等因素。据图可知,图示区域为我国内蒙古自治区,该省级行政区东西方向狭长,因此随着距海远近的不同,降水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总体来说,降水量自东向西减少,则自东向西晴天日数越来越多,晴天日数多,日照时间长,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弱,因此太阳能资源自东向西越来越丰富,因此最西部的①地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第10题,太阳能热水器安装一方面要求具有较好的太阳辐射条件,另一方面要求这个地区人口众多,城市密集。据图可知,①—④地太阳辐射条件越来越差;同时可以看到①地城市数目少,②地城市密集,因此②地太阳能热水器安装量最多。答案8.B9.A10.C“金乌”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鸟。古籍《毛诗》曰:“乌在日中,从天,以昭孝也。”右图为汉代石刻“日中三足乌”图。结合材料,完成11~12题。11.古代中国人对“金乌”的想象,可能源自人们所看到的某一种太阳活动,其最有可能是()A.太阳黑子 B.太阳耀斑C.日珥 D.太阳风12.科学研究表明,鸟类起源于距今1.5亿年前,这个时间属于地质历史时期的()A.新生代 B.中生代C.古生代 D.太古宙解析第11题,由材料分析可知,“金乌”是古代人们肉眼看到太阳上有黑点,所以就想象太阳里面住着三足乌鸦。太阳黑子区域温度比周围低,因此颜色看起来深一些,由此看来,古人所见的“金乌”,实际上是太阳黑子,故选A。第12题,科学研究表明,鸟类起源于距今1.5亿年前,这个时间属于地质历史时期的中生代。故选B。答案11.A12.B2018年1月,科研人员宣布发现了一种有羽毛的恐龙化石,将它命名为“彩虹”。右图为“彩虹”恐龙复原图。据此完成13~14题。13.恐龙生活在()A.前寒武纪B.古生代C.中生代D.新生代14.恐龙繁盛时期()A.被子植物繁盛B.陆地面积扩大,形成联合古陆C.蕨类植物繁盛D.是主要的成煤期解析第13题,恐龙生活在距今2.52亿年—6600万年的中生代。第14题,恐龙繁盛于中生代,这一时期爬行动物盛行,裸子植物极度兴盛;中生代由于板块剧烈运动,联合古陆在三叠纪晚期开始解体;该时期祼子植物极度兴盛,在陆地植物中占主要地位,因此该地质历史时期是主要的成煤期。答案13.C14.D生物是在地球发展历史中产生的,但在地质历史时期,也经历过一些不利于生物生存的环境变化阶段,导致大量生物灭绝。据此完成15~17题。15.从原核生物演化出了真核生物和多细胞生物的时间是()A.太古宙 B.元古宙C.古生代 D.中生代16.早古生代早期空前繁盛的生物是()A.原核生物 B.爬行动物C.真核生物 D.海洋无脊椎动物17.地球生命史上最大的物种灭绝事件中,几乎95%的物种从地球上消失,这个事件发生在()A.古生代末期 B.中生代末期C.古生代寒武纪 D.新生代解析第15题,元古宙时,蓝细菌大爆发,大气成分开始发生改变,生物也因此得到进一步发展,演化出了真核生物和多细胞生物。第16题,早古生代是海洋无脊椎动物发展的时代,早古生代早期,海洋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第17题,古生代末期,发生了地球生命史上最大的物种灭绝事件,几乎95%的物种从地球上消失,古生代由此告终。答案15.B16.D17.A读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18~20题。18.火山喷发的物质来源于()A.地壳上部B.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C.下地幔D.地核19.地壳是地球表面一层薄薄的由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海洋地壳平均厚度为39—41千米B.地壳是由岩石圈组成的C.图中①②③合称为岩石圈D.图中③包括软流层20.关于地球内部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壳厚薄不一,大陆地壳较厚B.地幔是由气态物质组成的C.地幔是厚度最大的内部圈层D.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解析第18题,一般认为岩浆发源于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第19题,海洋地壳薄,一般为5—10千米,A错;地壳是由岩石组成的,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即①②③,B错、C对;图示③位于上地幔顶部,属于岩石圈,软流层位于岩石圈以下,D错。第20题,地球内部圏层中的地壳厚薄不一,大陆地壳较厚,海洋地壳较薄,A对;地幔中的软流层是由熔融态物质组成的,剩余部分为固态,B错;地核是厚度最大的内部圈层,C错;岩石圈包括上地幔顶部和地壳,D错。答案18.B19.C20.A备受国际地质科学界关注的世界第一口白垩纪大陆科学钻井“松科1井”完成科学钻井,深度约5000米。超深钻孔对于研究地壳和上地幔物质组成、矿产分布规律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也是研究白垩纪地球表层系统重大地质事件与温室气候变化项目的重要研究内容。但对各类孔底动力机、钻头、测井仪器、电缆等钻探工具要求很高。据此完成21~23题。21.该科研井的最深处位于地球内部哪一圈层?()A.地壳 B.地幔 C.地核 D.软流层22.有关该钻井钻探过程中探测到的地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含有高温的岩浆B.含有大量液态的铁和镍等金属C.由固体岩石组成D.是地球内部圈层中最厚的一层23.根据材料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地球各圈层之间没有联系B.地球圈层间存在相互联系C.只有大气圈和岩石圈有联系D.研究地球内部圈层只有通过地质钻探解析第21题,大陆地壳的平均厚度为39—41千米,海洋地壳的厚度一般为5—10千米,“松科1井”深度只有5000米,所以其仍位于地壳。第22题,结合上题,“松科1井”钻井钻探过程中探测到的最深处仍位于地壳中,该地层由固体岩石组成;高温的岩浆位于地幔中;大量液态的铁和镍等金属应存在于地核中;地壳是地球内部圈层最薄的一层。第23题,通过研究地球的内部圈层来研究温室气候变化,说明地球圈层间是相互联系的。答案21.A22.C23.B读下图,完成24~25题。24.图中甲、乙、丙、丁所代表的地球圈层依次是()A.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B.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C.生物圈、水圈、岩石圈、大气圈D.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水圈25.乙圈层的主要特点是()A.连续但不规则 B.主要由岩石组成C.无固定空间位置 D.主要由气体组成解析第24题,读图可知,丁圈层具有蒸腾作用,为生物圈;乙圈层具有下渗作用,因此为水圈;水圈会下渗到岩石圈中,故丙为岩石圈,甲为大气圈。第25题,乙圈层为水圈,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答案24.B25.A二、综合题(共4小题,共50分)26.(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截至2017年3月27日,美国的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MRO)已绕火星飞行5万圈,MRO抵达火星轨道已经11年,这个航天器目前状态良好。据研究,火星上有水存在的痕迹。材料二金星、地球和火星的主要数据(地球数据均为1)。行星金星地球火星轨道半径(天文单位)0.7201.0001.524公转周期0.62年1.00年1.88年自转周期243.69天1.00天1.03天质量0.821.000.11体积0.861.000.15表面温度737K288K210K大气主要成分CO2、N2N2、O2CO2、N2(1)按天体的基本类型划分,金星、地球和火星都属于星;三者所在的最低一级天体系统是。(2分)

(2)从结构特征看,金星、地球和火星属于星。(1分)

(3)根据数据,金星、地球和火星三颗天体中,表面温度最高的是,主要原因是。(2分)

(4)根据上表数据以及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分析比较移居金星和火星的利弊条件,并完成下表。(4分)行星有利条件不利条件金星质量、体积与地球接近共性:缺乏②

温度高火星①与地球接近;表面温度与地球差别不大

③小

④小

(5)人类对火星的探测情有独钟,为什么?(4分)解析第(1)题,考查天体类型和天体系统的层次。金星、地球和火星都属于行星,它们所在的最低一级天体系统是太阳系。第(2)题,读表可知,金星、地球和火星在距日远近、质量、体积等方面相似,属于类地行星。第(3)题,金星是这三颗行星中离太阳最近的。第(4)题,金星和火星同为类地行星,根据行星质量、体积的大小,自转与公转周期等地理要素的影响来分析表中移居行星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第(5)题,根据地球上存在高级智慧生命的条件分析即可。答案(1)行太阳系(2)类地行(3)金星金星是这三颗行星中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4)自转周期适宜生命生存的大气质量体积(5)火星的体积、质量适中,有大气层;表面温度较为适宜;八颗行星中与地球环境最相似,火星上有水存在的痕迹,有存在生命的可能性。(答案合理即可)27.(1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日本气象专家认为极端气候与太阳黑子活动有关。日本《现代周刊》上有一篇文章这样介绍:一种天体活动似乎也会对地球产生影响,那就是太阳黑子的活动。太阳黑子的活动大致以11年为一个周期。1988年,日本遭受冷夏的袭击,美国和欧洲却遭受酷暑和干旱的煎熬。在意大利,由于炎热而造成铁路变形、列车脱轨。美国从4月中旬到8月,几乎滴雨未下,密西西比河的水面不断下降,连船都无法航行。太阳黑子的周期性(1)太阳黑子发生在太阳大气的层。与太阳黑子活动同步的太阳活动还有,它们被认为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2分)

(2)一般认为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和。(3分)

(3)太阳黑子活动的周期约为11年。而从图上可以看出,1960年是一个太阳活动峰年,文章中说1988年又是峰年,对此应怎样解释?(2分)(4)太阳耀斑活动为什么会干扰无线电通信?(3分)解析太阳黑子、太阳耀斑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太阳黑子发生在光球层,太阳耀斑发生在色球层。长期的观测发现,大多数太阳耀斑和太阳黑子活动相关,它们活动的周期约为11年。太阳活动会影响地球磁场,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还会影响气候。答案(1)光球太阳耀斑(2)对地球气候的影响对地球电离层的影响对地球磁场的影响(3)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约为11年,但并不一定刚好是11年,有时会略有差异。(4)太阳耀斑爆发时发射的电磁波进入地球电离层,引起电离层扰动,依靠电离层传播的短波无线电信号被部分或全部吸收。28.(13分)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生命起源于前寒武纪,前寒武纪包括宙、宙和宙。(3分)

(2)古生代,大陆汇聚成一个整体,称为。(2分)

(3)简述海洋动物向陆地动物进化的过程,并说明进化的理由。(4分)(4)指出两个主要的成煤期,简要说明当时的地球环境特征。(4分)解析第(1)题,前寒武纪包括冥古宙、太古宙和元古宙。第(2)题,古生代时期,地壳运动剧烈,许多地方反复上升和下沉,海陆格局发生了多次大的变迁,到了后期地球各块大陆汇聚成一个整体,称为联合古陆。第(3)题,受海陆面积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动物由海洋向陆地进化。第(4)题,温暖湿润的环境,有利于森林的生长,受地壳运动的影响,森林被埋藏于地下,逐渐演变成煤。答案(1)冥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