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教案_第1页
湘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教案_第2页
湘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教案_第3页
湘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教案_第4页
湘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湘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教案

1.1空气占据空间吗

【学习目标】

1.知道空气要占据一定空间。

2.能够对看不见的物体是否占据空间设计实验和做出假设。能够根据间接

的实验现象,推理空气占据空间。

3.意识到科学结论需要客观证据来说明。感悟科学知识对解决生产生活实

际问题的指导意义。

【学习重点】

空气占据一定空间。

【学习难点】

经历发现问题一一提出猜想一一验证猜想一一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培养分

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过程】

一、思考引学

乌鸦喝水的故事中瓶子里的水为什么会上升?乌鸦用什么占据了瓶子的空

间把水挤上来喝到水的?

二、问题探究

(一)问题类探究

1.在刻度的量杯中倒入一定量的水,描述水占据了杯中哪些地方,继续倒

水,水位高度会怎样变化?水占据的空间又有什么变化?

2.接着用这杯满满的水,将一块石头轻轻放入杯中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

么?

3.水和石块都能占据空间,空气也占据空间吗?

(二)活动探究:听话的乒乓球

1.实验材料:盛有适量水的水槽,有盖子但去了底的矿泉水瓶,乒乓球。

2.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以下情况水槽中水位的变化。

①水瓶底部罩住乒乓球

②竖直向下扣入水中

③松动瓶盖然后堵住

④完全松开瓶盖

3.总结实验结论。

(三)理解与应用

1.把纸巾塞到杯子底部,杯口朝下慢慢把杯子压到水槽底部,请问杯子里

的纸巾会湿吗?

2.一位阿姨用漏斗往瓶子里倒酱油的时候,酱油怎么也流不进瓶子里。该

怎么办呢?

3.除了课本中的方法,你是否有其他的方法证明空气可以占据一定的空间?

【学习小结】

通过提出问题到做出假设,通过实验操作进行验证,得出结论——空气也能

占据空间。

【精练反馈】

一、判断题

1.空气有时占据空间,有时又不占据空间。()

2.我们看不见周围的空气,所以空气不占据空间。()

3.喝牛奶时,只要用力挤压牛奶盒,牛奶就会从吸管里流出来,说明空气占

据空间。()

4.蜡烛之所以能在水面之下继续燃烧是因为空气占据了空间。()

二、实验题

吹不大的气球

1.实验目的:瓶中吹气球的实验,证明空气占据空

间。

2.实验材料:空饮料瓶、气球。

3.实验步骤:

①将气球放在塑料瓶中,将气球口套在塑料瓶口。

②手握住塑料瓶的下半部,用力吹塑料瓶里的气球。

4.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空气有质量吗

【学习目标】

1.科学知识

空气很轻,但具有一定的质量。

认识天平。

渗透了解重量与质量有关。

2.科学探究

类比推测空气是否也有质量,能模仿科学家的方法设计实验方案,能用不同

的实验方法证明空气有质量。

学会使用天平。

3.科学态度、STSE

培养实事求是、认真细致、与人合作的良好学习习惯。

体验技术给科学研究带来的便利。

乐于运用多种材料、多样方法完成科学探究,体会创新乐趣。

【学习重点】

空气很轻,但具有一定的质量。认识天平。

【学习难点】

类比推测空气是否也有质量,能模仿科学家的方法设计实验方案,能用不同

的实验方法证明空气有质量。学会使用天平。

【学习过程】

一、问题类探究

1.苹果有质量,牛奶有质量,空气有没有质量?

2.空气是无形的,如何证明空气是否有质量?

3.如何称量苹果、牛奶的质量?

4.如何称量空气的质量?

二、活动探究

1.实验猜想:苹果和牛奶都具有质量,空气具有质量吗?

2.实验材料:皮球、打气筒、托盘天平、祛码

3.实验过程:

(1)给皮球打足气。

(2)称量:皮球放在天平左盘,祛码放右盘,并调节天平至平衡。

(3)给皮球放气。

(4)称量:放气后的皮球。

4.实验汇报:皮球放气后,天平的平衡变化了吗?这说明了什么?

三、理解与应用

1.为什么我们没有被头顶的空气压扁?

2.还能用其他方法证明空气有质量吗?

【学习小结】

质量,是物质的量的量度,表示物体含有物质的多少。千克(kg)和克(g),

是常用的质量单位。我们常用天平来精确地测量物体的质量!空气具有质量,但

是质量很轻。

【精练反馈】

一、判断题

1.水和石头有质量,空气质量很轻,可以忽略不计。()

2.在实验室用天平做实验时,把皮球换成气球也能证明空气有质量。()

3∙1筒空气是没有质量的。()

4.在使用天平前要先调节天平的平衡。()

二、选择题

1.以下工具,最适合用来证明空气有质量的是()

A.烧杯B.天平C.尺子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密封瓶子中的空气质量可以发生变化

B.两个相同的瓶子中的空气质量可能不同

C.在用打气筒给皮球充气时,每次活塞压缩的距离要尽量保持一致

1,3空气怎样流动

【学习目标】

1.科学知识

认识热空气会上升,周围冷空气会流过来补充,因此形成风。

2.科学探究

能用自制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并能解释观察到的现象。

能借助合适的方法观察到空气的流动路径,类比推理,分析风是怎样形成的。

3.科学态度、STSE

通过制作纸风车、模拟风的形成实验培养动手动脑学科学的习惯。

尊重证据。利用“走马灯”科技史,培养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点】

认识热空气会上升,周围冷空气会流过来补充,因此形成风。

【学习难点】

能用自制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并能解释观察到的现象。

【学习准备】

纸,圆规,图钉,剪刀,小木棍、记录笔、活动手册。

【学习过程】

一、问题探究

1.生活中有哪些空气流动的现象?请举例。

2.空气是怎样流动的?

二、活动探究

1.蜡烛上方的纸风车

(1)按照教材第八页制作纸风车。

(2)思考:将纸风车靠近燃烧着的蜡烛的上方,会出现什么现象?

(3)思考:怎样解释观察到的现象。

(4)思考:自然界中风的形成,会不会就是这个原理呢?

2.模拟风的形成

(1)按照教材第十页主题图进行实验。模拟自然界中风的形成。

(2)记录:用图画记录蚊香的烟是怎样流动的。

(3)箱中的烟流动的方向是怎样的?这说明了什么?

三、理解与应用

1.抽油烟机为什么通常安装在炉灶的上方?

2.生活中,我们用什么来制造风?

【学习小结】

地球上各地冷热不同,热地方的空气向上升,冷地方的空气流过来补充,形

成风。

【精练反馈】

一、判断题

1.风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它不具有破坏性。()

2.风是由空气的流动形成的。()

3.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多种方式感受到风。()

4.妈妈在炒菜时,其他房间也能闻到香味,说明空气在流动。()

二、选择题

1.如图所示,厨房里的抽油烟机都装在上部,主要是因为()

A.油烟混合着被加热的空气会往上升

B.装在上部比较好看

C.可以节省厨房空间

2.下列关于大自然中风的成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热的地方空气上升,冷的地方空气就会流过来补充

B.与不同地区的温度不同无关

C.热空气与冷空气对流

2.1昆虫

【学习目标】

1.知道昆虫的共同特征: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胸部长有三对足,

头部长有一对触角。会用昆虫的共同特征判断某种动物是否属于昆虫。

2.逐步形成归纳概括的推理能力,初步感知研究某类动物共同特征的方法

与途径。

3.对研究昆虫表现出兴趣;认真观察、如实记录和描述;在归纳与演绎活

动中,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学习重点】

知道昆虫的共同特征。

【学习难点】

会用昆虫的共同特征判断某种动物是否属于昆虫。

【学习过程】

一、问题类探究

1.举例说一说大家都知道的昆虫。

2.还有什么动物也是昆虫?

3.昆虫有什么共同特征?

二、活动探究

1.观察蚂蚁:认真观察蚂蚁,并画出蚂蚁的样子。

2.标示:标示出蚂蚁的头、胸、腹,再标示出蚂蚁的触角和足。

3.思考并讨论:蜻蜓、蝗虫也是昆虫,它们和蚂蚁的身体结构有什么相同

之处?

4.判断它们是不是昆虫。

(1)天牛和蚊子是昆虫吗?为什么?

(2)蝴蝶、臭虫和蜜蜂是昆虫吗?为什么?

三、理解与应用

1.举一种昆虫为例,说说昆虫一生都要经历哪些重大变化?

2.与同学们一起努力,到附近寻找昆虫,把它们画下来,装订成一本昆虫

图集。

【学习小结】

昆虫在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几乎遍布整个地球。在所有生物种类

中占比超过50虬目前,已知的昆虫有100余万种,但仍有许多种类尚待发现。

我们可以根据动物的身体结构特征,判断这个动物是不是昆虫。如果这个动

物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上有三对足,那么这个动物

就是昆虫。如果没有,那么这个不是昆虫。

【精练反馈】

一、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昆虫的是()

A.蝴蝶B.蚂蚁C.蜻蜓D.青蛙

2.昆虫成虫身体分为几个部分()

A.3个B.4个C.5个D.6个

3.昆虫胸部有几对足()

A.B.2对C.3对D.4对

二、简答题

1.你能描述一下昆虫身体的结构特征吗?

2.举一例本地的小虫子,判断是否是昆虫。

2.2鱼

【学习目标】

1.科学知识

知道鱼的共同特征:体表有嶙,用鳏呼吸、用鳍辅助游泳,终身生活在水中。

并能用此共同特征对更多动物是否属于鱼类做出正确判断。

2.科学探究

进一步发展归纳概括推理能力,通过亲身经历,逐步熟练运用找共同特征的

科学方法。继续发展演绎推理能力。

3.科学态度、STSE

了解并欣赏美丽的金鱼,对鱼类共同特征的探究表现出兴趣,细致观察、如

实记录和描述,在归纳演绎活动中,逐步形成严谨的态度。

【学习重点】

知道鱼的共同特征:体表有鳞,用鲸呼吸、用鳍辅助游泳,终身生活在水中。

【学习难点】

进一步发展归纳概括推理能力,通过亲身经历,逐步熟练运用找共同特征的

科学方法。继续发展演绎推理能力。

【学习过程】

一、问题探究

1.鱼是怎样呼吸的?

2.鱼是怎样游动的?

3.鱼为什么离不开水?

二、活动探究

1.观察金鱼:认真观察金鱼,并画出金鱼的样子。

2.思考:金鱼身体分成几大部分?各部分长有什么?

3.思考:金鱼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有哪些?

4.观察草鱼和鲫鱼。思考:草鱼和鲫鱼也是鱼,它们的身体结构和金鱼有

什么相同之处?

5.思考:下面哪些是鱼?说一说你判断的理由。

①比目鱼②海马③鳄鱼④海豚⑤金枪鱼⑥章鱼

三、理解与应用

1.我们平常见到的金鱼不断地喝水,为什么不会胀破肚子?

2.试着画一条金鱼,并标出它的头、躯干、尾、鱼鳍和鱼鲤。

【学习小结】

通过观察金鱼,知道鱼的共同特征:体表有鳞,用鳏呼吸、用鳍辅助游泳,

终身生活在水中。

【精练反馈】

一、判断题

1.鱼鳞上有黏液,能减少水的摩擦。()

2.鱼生活在水里,所以不需要空气。()

3.在水中生活的动物都是鱼类。()

二、比较蚂蚁和金鱼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把序号填入维恩图中。

①会运动②用鳍游泳③爬行④会排泄废物⑤长着三对足

⑥会繁殖后代⑦群居生活⑧生活在陆地

⑨需要吃食物维持生命⑩身体有三节

⑪用鲤呼吸⑫生活在水中⑬身上有鳞片

2.3鸟

【学习目标】

1.科学知识

知道鸟类的共同特征,尤其是体表长有羽毛,头部长有喙。

2.科学探究

继续发展观察比较找相同的能力和从相同之中确定鸟类独有特征的能力。逐

步形成归纳概括和演绎推理的思维能力。

3.科学态度、STSE

面对问题,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乐于尝试设计研究鸟类共同特征的方案。

能在研究、寻找证据的基础上,接纳更有说服力的观点。形成对鸟类的研究兴趣。

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保护鸟的意识。

【学习重点】

知道鸟类的共同特征,尤其是体表长有羽毛,头部长有喙。

【学习难点】

继续发展观察比较找相同的能力和从相同之中确定鸟类独有特征的能力。逐

步形成归纳概括和演绎推理的思维能力。

【学习过程】

一、问题探究

1.鸟类有什么共同特征?

2.会飞的动物都是鸟类吗?

3.我们该怎样研究鸟类?

二、活动探究:观察比较鸟的身体

1.观察:鸽子和麻雀的图片。

2.思考:鸽子和麻雀的身体有什么相同?它们的身体分几部分?各部分长

有什么?

3.思考:在相同之处中,哪些是它们独有,而其他类动物(如昆虫、鱼类

等)没有的?许多动物都有“翅膀”,鸟的“翅膀”有什么特别之处?

4.比较:比较鸽子、蜻蜓、蝙蝠“翅膀”的特点。

5.思考:羽毛有什么特点?羽根是空的吗?

6.讨论:鸟类的“嘴”有什么特点?和其他动物的嘴一样吗?

7.思考:鸽子和麻雀,身体表面长有羽毛,头上长有喙。其他常见的鸟,

也是这样的吗?

三、理解与应用

1.哪些特点有利于鸟的飞翔。

2.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我们的朋友鸟呢?

【学习小结】

通过观察比较的方式总结出鸟类的共同特征,尤其是体表长有羽毛,头部长

有喙。知道羽毛是鸟类特有的。

【精练反馈】

一、填空题

1.()是鸟类特有的,略有弹性和(),有护体、保温、()等

功能。

2.鸟类身体表面长有(),头上长有()。

二、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鸟类的是()

A.鹦鹉B.鹰C.蝙蝠

2.鸟的身体分为几个部分()

A.3个B.4个C.5个2.4哺乳动物

【学习目标】

1.科学知识

知道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一一胎生、哺乳。

2.科学探究

形成归纳概括哺乳动物共同特征的能力,在判断哪种动物是哺乳动物的过程

中,发展演绎推理能力。

3.科学态度、STSE

形成研究哺乳动物的兴趣;认真观察比较、积极主动进行判断活动,敢于表

达想法,乐于交流。

【学习重点】

知道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一一胎生、哺乳。

【学习难点】

形成归纳概括哺乳动物共同特征的能力,在判断哪种动物是哺乳动物的过程

中,发展演绎推理能力。

【学习过程】

一、问题类究

1.我们小时候是靠吃什么长大的?

2.举例还有什么动物也是吃这个东西长大的?

3.这些动物在哺育和繁殖方面还有其他特点吗?

二、活动探究

1.观察教材P19和P20六幅教材图片。

(1)刚出生吃东西的小羊、小猫、小狗;

(2)刚出生的小羊、小猫、小狗。

2.思考:它们小时候是吃什么长大的?它们的哺育方式叫做什么?

3.思考:它们是如何来到这个世界的?它们的繁殖方式叫做什么?

4.思考:你能总结出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吗?

5.思考:我们的身边还有哪些常见的哺乳动物?

6.思考:如何判断某一动物是不是哺乳动物?

三、理解与应用

1.判断它们是不是哺乳动物,并说明理由。

阅读:鸭嘴兽是生活在澳大利亚的原始哺乳动物,因为嘴长得像鸭子的喙,

善于在水中游泳而得名。它是特殊的哺乳动物:用产卵的方式繁殖后代,但却用

乳汁哺育后代。

(1)思考:从阅读中,你知道了什么?

(2)小结:虽然哺乳动物一般都具有哺乳动物共同的特征,大多数

是、o但生命世界千姿百态,凡事也有例外。例如鸭嘴兽就是一

种特殊的O

【学习小结】

知道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胎生、哺乳,这些特征有利于其更好地适应环境,

有利于其更好的在其生活的环境中生存下来。

【精练反馈】

一、判断题。

1.人、鲸、海豚、鸭嘴兽等都是哺乳动物。()

2.蝙蝠是靠吃妈妈奶长大的。()

3.企鹅是哺乳动物。()

4.哺乳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简答题。

1.说一说哺乳动物有哪些特征?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哺乳动物?

2.为什么说蝙蝠不是鸟?

2.5珍稀动物

【学习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能自主查阅书刊或其他信息源,列举我国的几种珍稀动物。

2.初步了解一些动物稀有的原因,并初步了解一些保护珍稀动物的做法。

3.能应用搜集的资料制作剪报并进行动物保护的宣传。

(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发展搜集整理资料能力,学会从资料中获取珍稀动物特点及珍稀原因。

2.愿意合作与交流,尊重他人劳动成果。

(三)科学知识目标:

1.乐于搜集珍稀动物的资料,并积极主动与他人分享。

2.逐步树立保护珍稀动物的意识,培养学生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学习重难点】

1.列举我国的几种珍稀动物。初步了解一些动物稀有的原因,并初步了解

一些保护珍稀动物的做法。

2.发展搜集整理资料能力,学会从资料中获取珍稀动物特点及珍稀原因,

发展表达与交流能力。

【学习过程】

1.你知道哪些珍稀动物呢?

2.对照教材,结合已经分享的内容,我们还知道哪些珍稀动物?

3.动物濒危的原因是什么?

4.动物种类不断减少会造成什么后果?

5.我们有什么办法保护动物?

6.选择一种你最喜爱的珍稀动物,搜集它的资料,用图文形式摘录成资料

卡与同学分享。

3.1采集土壤

【学习目标】

1.科学知识

学会制作土壤标签;在采集土壤标本的时候能够认真观察记录自己的发现。

2.科学探究

通过观察、采集标本活动,初步发现土壤中的成分,提出可探究的问题。

3.科学态度、STSE

对研究土壤产生兴趣。

发现不同地点的土壤有所不同,觉察人、植物对土壤的影响。

【学习重点】

学会制作土壤标签;在采集土壤标本的时候能够认真观察记录自己的发现。

【学习难点】

通过观察、采集标本活动,初步发现土壤中的成分,提出可探究的问题。

【学习过程】

一、活动探究:采集本地土壤

1.采集土壤:以小组为单位,从不同的地方各取一些土壤。

2.采集要求:要先刮去约1厘米深的表层土,再垂直深挖约20厘米,才能

开始采集!

3.观察记录土壤标本:

采集地点采集人采集日期标本特点

-d≡

...

二、问题类探究

1.哪些地方有土壤?

2.土壤的颜色都一样吗?

3.土壤的粗细都一样吗?

4.土壤中的小虫子如何呼吸?

三、理解与应用

1.在采集土壤标本时应该注意的问题有哪些?怎样科学的采集土壤标本?

2.采集土壤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植物和动物?这些动植物需要依靠土壤生

存吗?

【学习小结】

通过采集土壤标本的活动学会制作土壤标签,并在采集土壤标本时候观察记

录下对土壤的发现,提出可探究的问题。

【精练反馈】

一、下面哪些动植物是生活在土壤里的?请打J。

()()()

()()()

二、小科想到公园中访问公园的土壤中和土壤中的“居民”,他的哪些做法是正

确的?

L把小花,小草拔下来拿在手上观察。()

2.蹲在地上观察土壤表面。()

3.挖土真有意思,咱们先观察土壤里面的动植物。()

4.观察的时候先观察土壤表面,再观察落叶下,最后观察土壤里面。()

5.土壤是动植物的家园,观察结束后我要把它们的家恢复原样。()

3.2土壤的成分

【学习目标】

1.科学知识

知道组成土壤的主要成分包括有砂、黏土、水、空气,还有动植物的残体和

动物、微生物残体腐解产生的腐殖质。

2.科学探究

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综合等活动认识土壤的组成成分。

知道借助工具和科学方法探究土壤的成分。

3.科学态度、STSE

在探究的过程中,发现不同的土壤标本土壤成分比例有所不同。

能够认真观察搜集信息,能够认真思考探究问题。意识到动植物的生活离不

开土壤,认识到土壤对生命的重要性。

【学习重点】

知道组成土壤的主要成分包括有砂、黏土、水、空气,还有动植物的残体和

动物、微生物残体腐解产生的腐殖质。

【学习重点】

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综合等活动认识土壤的组成成分。

知道借助工具和科学方法探究土壤的成分。

【学习过程】

一、活动探究

1.观察土壤并记录

观察方式观察结果

用眼睛看

用手捻一捻

用放大镜观察

镶子配合观察

...

(1)讨论:怎样想办法分离土壤中的不同物质?

(2)实验设计汇报

2.观察水中被搅拌后的土壤。把土块放入水中的搅拌分散,然后静置沉降。

记录沉降物大致分成几层,每层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3.观察密封在塑料袋中的土壤。记录塑料袋中的变化。

4.将干燥的土壤静置在水杯中观察。记录水杯中的变化。

二、问题类探究

1.在观察土壤的过程中,你在里面发现了哪些东西?

2.不同地点采集的土壤,里面的东西相同吗?

3.把水中的土块搅拌分散后静置沉降,沉降物大概分成几层?每层的主要

成分是什么?

4.土壤中有空气和水吗?

三、理解与应用

1.用纸巾包住土壤,用手使劲握一握,会有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

2.有人在土壤中还发现了塑料、泡沫等,你认为这也是土壤的组成吗?对

生活中出现的这一现象,你有何感悟?

【学习小结】

通过借助工具和科学方法探究到土壤中的主要成分有砂、黏土、水、空气,

另外还有动植物的残体和由它们腐解而产生的腐殖质。

【精练反馈】

一、选择题

1.土壤中的塑料物质()土壤的成分。

A.是B.不是

2.把土块放入水中,开始你看到气泡,过一会儿又看到()

A.水分B.小虫子C.颗粒沉积

二、判断题

1.土壤是一种单纯的物质,只含有水分。()

2.花园土有黏土、沙子、枯树叶、蜗牛壳、蚯蚓、蚂蚁、小石头等物质。

()

3.把土壤放入水中,目的是观察土壤中是否含有空气。()

3.3土壤的种类

【学习目标】

1.科学知识

知道土壤有三种类型: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在观察比较的活动中发现沙

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不同特点;能够举例说出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适宜生长

不同的植物。

2.科学探究

会做鉴别土壤类型的实验;能够开展小调查活动,了解本地土壤的类型,发

现不同的土壤适宜生长不同的植物。

3.科学态度、STSE

能够严谨认真地进行实验、开展调查活动,乐于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知道土壤是一种重要的资源,了解土壤类别与植物生长之间的关联。

【学习重点】

知道土壤有三种类型: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在观察比较的活动中发现沙

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不同特点;能够举例说出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适宜生长

不同的植物。

【学习难点】

会做鉴别土壤类型的实验;能够开展小调查活动,了解本地土壤的类型,发

现不同的土壤适宜生长不同的植物。

【学习过程】

一、问题类探究

1.土壤的种类可以怎么区分呢?

2.沙质土、黏质土、壤土这三种土壤有什么不同呢?

沙质土黏质土

颗粒

粘性

3.不同土壤类型的渗水性有何不同?

二、活动探究:调查本地土壤类型

1.调查目的:了解本地的土壤类型;了解本地土壤适合哪些植物。

2.完成调查表。

调查地点土壤类型适合种植的植物

田地里

家里

公园里

...

三、理解与应用

1.红土、黄土、黑土主要分布在我国的那些地方?

2.为什么说黑土是最肥沃的自然土壤?

【学习小结】

通过实验学会鉴别土壤的三种类型,通过观察比较活动发现三种土壤的不同

特点,能够举例说出三种土壤适合种植的植物有哪些。

【精练反馈】

一、选择题

1.最适合种植的土壤是()。

A.砂质土B.黏质土C.壤土

2.最肥沃的自然土壤是()o

A.褐土B.黑土C.黄土

4.比较能捏成团的土壤是()o

A.砂质土B.壤土C.黏质土

5.既能较好保持水分,又具有良好透气性的土壤是()o

A.砂质土B.壤土C.黏质土

二、连一连

砂土类土壤保水性能最强

黏土类土壤透水性能最强

壤土类土壤通气性能最强

3.4士壤的保护

【学习目标】

1.科学知识

了解人类破坏土壤资源的事实,学会一些保护土壤资源的力所能及的方法。

2.科学探究

会推测土壤被破坏后产生的严重后果,在阅读、交流过程中了解事实,能够

展示自己的技能宣传保护土壤资源。

3.科学态度、STSE

珍惜土壤资源,具有参与保护土壤资源的意识;愿意采取行动保护土壤资源。

辩证理解土壤、动植物、人类互相依存的关系。

【学习重点】

了解人类破坏土壤资源的事实,学会一些保护土壤资源的力所能及的方法。

【学习难点】

会推测土壤被破坏后产生的严重后果,在阅读、交流过程中了解事实,展示

自己的技能宣传保护土壤资源。

【学习过程】

一、活动探究

1.探究主题:植物水土保持模拟实验

2.实验内容:取相同的土壤,做成两个同样的突破。在其中一个土坡上种

植植物(提前布置)。用同样大小的水流分别冲击这两个土坡。

3.记录实验现象。

二、问题类探究

1.土壤是植物生存的基础。植物对土壤也有保护作用吗?

2.植物是如何保护土壤的?

3.失去植物保护的土壤会带来哪些后果?

4.哪些行为会对土壤资源造成破坏?

5.我们还能为保护本地的土壤做些什么呢?

三、理解与应用

1.土壤对人类有哪些贡献?

2.假如没有了土壤,地球上是将是怎样的情景?

【学习小结】

通过实验了解到植物对土壤的保护作用,通过阅读和交流了解到人类破坏土

壤资源的事实,学会了一些保护土壤资源的力所能及的方法。

【精练反馈】

一、判断题

1.废电池对土壤有害,我们不能随意去弃废电池。()

2.塑料没有毒性,埋在土里没有什么影响。()

3.喷洒农药消灭害虫,对土壤没有影响。()

4.土壤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无须保护。()

5.任意排放医院废水,会污染土壤。()

二、选择题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o

A.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基础

B.每个人都应该关心和保护土壤

C.土壤太脏了,我们不应该研究土壤

3.植物能保护土壤是因为植物的()能固着土壤。

A.根B.茎C.叶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土壤是地球上动植物生存的基础

B.陶瓷是土壤烧制而成的,经过处理我们可以把陶瓷重新变成土壤

C.为了保护土壤,我们要保护地表植被

三、连线题(请将下列人类的活动与对应的结果连线。)

轮作或休耕

砍伐森林保护土壤

修筑梯田

开窑烧砖破坏土壤

过度放牧

4.1它们有确定的形状吗

【学习目标】

1.科学知识

知道固体有确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没有确定的形状。

知道液体的表面在静止时一般会保持水平。

2.科学探究

经历观察、比较、归纳等方法,探究固体、液体、气体是否有确定的形状。

3.科学态度、STSE

在科学探究中能细心观察,以事实为依据,尊重事实。

【学习重点】

知道固体有确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没有确定的形状。

【学习难点】

经历观察、比较、归纳等方法,探究固体、液体、气体是否有确定的形状。

【教学过程】

一、活动探究

1.探究内容:固体有确定的形状吗?

(1)动手实验:尝试用七巧板拼出各种有趣的图案。

(2)记录下拼出的各种有趣的图案。

2.探究内容:液体有确定的形状吗?

(1)动手实验:把水倒入不同形状的玻璃容器,观察水的形状。

(2)画出不同玻璃容器下水的形状。

锥形杯烧杯量筒广口瓶

3.探究内容:气体有确定的形状吗?

(1)动手实验:点燃蚊香,用倒扣的集气瓶收集一些烟雾,正放盖上玻璃

片,观察,接着移开玻璃片,观察。

(2)记录实验变化。

①有盖的情

况:。

②无盖的情

况:。

二、问题类探究

1.在拼图的过程中,每个七巧板小块的形状发生了改变吗?这说明了什么?

2.铅笔、黑板擦、苹果等物体,也有确定的形状吗?

3.把水倒入不同形状的玻璃容器,水的形状改变了吗?

4.观察各种容器中的静止状态的水面,你有什么发现?

5.瓶中的气体,在有盖和无盖的情况下发生了什么现象?

6.观察生活中的充气物品,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三、理解与应用

1.水没有固定的形状,将水放入零度以下的冰箱冷冻后呢?

2.盐有固定的形状,将少量盐放入水中后呢?

【学习小结】

通过探究活动知道固体有确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没有确定的形状。

【精练反馈】

一、选择题

1.下列物品中,()都是液体。

①流动的沙②酱油③白醋④飘动的烟⑤汽油⑥糖水酒

⑧牛奶

2.下列物品中,()是固体。

①沙子②丝巾③石头④橡皮⑤云⑥牙膏

⑦尺子

二、判断题

1.手抓沙子时沙子会像水一样从指缝中“流走”,所以沙和水一样不是固体。

()

2.固体有确定的形状。()

3.液体的表面在静止是不会保持水平。()

4.2它们有确定的体积吗

【学习目标】

1.科学知识

知道固体和液体有确定的体积,气体没有确定的体积,气体总是能充满它所

在的空间。

能够使用量筒测量物体的体积,并使用恰当的计量单位进行记录。

2.科学探究

能用定量的方法研究液体是否有确定的体积。

3.科学态度、STSE

在科学探究中能以事实为依据,面对有说服力的证据能调整自己的观点。愿

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关注生活中与物质三态

有关的现象和问题。

【学习重点】

知道固体和液体有确定的体积,气体没有确定的体积,气体总是能充满它

所在的空间。

【学习难点】

在科学探究中能以事实为依据,面对有说服力的证据能调整自己的观点。愿

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关注生活中与物质三态

有关的现象和问题。

【学习过程】

一、活动探究

1.固体有确定的体积吗?

(I)动手实验:拿起粉笔,将粉笔一根一根放入粉笔盒。

(2)实验并思考:粉笔盒能无限放入粉笔吗,最多能放多少根?

2.气体、液体有确定的体积吗?

(1)动手实验:用橡皮堵住注射器的出气口,压紧和拉开注射器的活塞,

观察发生的现象。

(2)换物再实验:将注射器里的空气换成水,装满,再压紧和拉开注射器

的活塞,观察发生的现象。

二、问题类探究

1.为什么说固体有确定的体积?

2.气体和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那么它们有确定的体积吗?

3.通过活动探究说明了空气具有什么性质?

4.通过活动探究说明了水具有什么性质?

5.怎样才能测量液体的体积?

三、理解与应用

1.测量液体体积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2.同一杯水,倒入不同形状的量筒中,水的体积会改变吗?

3.如何测量不规则固体的体积?例如小石块。

【学习小结】

固体和液体有确定的体积,气体没有确定的体积,气体总是能充满它所在的

空间。

【精练反馈】

一、选择题

1.()是一种有刻度的玻璃筒,专门用来测量液体的多少。

A.烧杯B.量筒C.滴管

2.固体有确定的()o

A.形状B.体积C.质量

2.在测量液体的多少时,常用的单位是()o

Λ.毫升B.克C.毫米

二、读图题

L下列读取液体体积的方法正确的是

2.甲图为倒入部分水的量筒,乙图为接着放入小石块的量筒,请回答下列

问题。

乙甲图中的水的体积是,乙图中小石块的体

积是______

4.3它们有确定的质量吗

【学习目标】

1.科学知识

知道固体、液体和气体都有确定的质量。

知道使用工具可以更加精确、便利和快捷。

2.科学探究

能用定量的方法研究物质的形态变化后质量是否发生改变。

3.科学态度、STSE

培养学生认真操作和使用天平、实事求是读数的科学态度;有探究兴趣,探

究研讨中能接纳他人的正确意见完善自己的探究方案。

【学习重点】

知道固体、液体和气体都有确定的质量。

【学习难点】

能用定量的方法研究物质的形态变化后质量是否发生改变。

【学习过程】

一、活动探究

1.改变质量。

(1)实验材料:橘子、牛奶、气球、天平。

(3)实验内容:改变物体含有的物质的多少,并借助工具(天平)来测量。

(4)进行实验:橘子剥皮,牛奶喝掉一些,气球放掉一些气,蜡烛点燃…

改变的前后都用天平进行测量。

(5)用天平测量改变前后的质量并记录

物体改变形式质量大小

W剥皮前

剥皮后

牛奶未喝

喝掉一些后

^w充满气的气球

放掉一些气后

2.改变形状,它们的质量会变吗?

(1)实验材料:橡皮泥,冰块,杯子,天平,充有空气的气球。

(2)实验内容:改变物体的形状,并借助工具(天平)来测量。

(3)进行实验:将橡皮泥捏成不同形状,让冰块融化成水,改变气球的形

状但不放气……改变的前后都用天平进行测量。

(5)用天平测量改变前后的质量并记录

物体改变形式质量大小

橡皮泥圆形

长条形

W

融化成水

气球充满气的气球

捏成葫芦形但不放气

二、问题类探究

1.回忆《空气有质量吗》一课,质量指的是什么?

2.固体、液体、气体有确定的形状吗?它们有确定的体积吗?

3.固体、液体、气体有确定的质量吗?

4.当物体含有物质的多少不变时,物体的质量会变吗?

5.改变物体的形状,它们的质量会变吗?

三、理解与应用

1.既然气体有质量,我们为什么没有被头顶上的空气压扁?

2.能不能不用设备判断出相同体积的水、蜂蜜和油的质量?

【学习小结】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体存在的三种形态。固体有确定的形状、体积;液体

没有确定的形状,有确定的体积;气体没有确定的形状和体积。物体具有的物质

的多少不变时,就有确定的质量。

【精练反馈】

一、填空题

1.固体有固定的()>()和()o

2.液体没有固定的(),但有确定的()和()o

3.气体没有固定的()(),但有确定的()o

二、选择题

1.下列特征属于空气和液体共同有的特征是()o

A.具有一定的形状B.会流动C.没有质量

2.牛奶和蜂蜜的体积相同,所以它们的重量也相同。()

A.正确B.错误

5.1知冷知热

【学习目标】

(-)科学知识:

1.知道用温度描述冷热程度。

2.认识常见温度计的基本构造,学会摄氏温度计的基本读法和写法。

3.了解人类观察、感知冷热的科学史。

(二)科学探究:

1.经历用感觉器官感知冷热到用温度计准确测量的过程。

2.初步学会规范使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体会科学技术的进步为人类生活带来的方便。

【学习重难点】

会使用温度计准确地测量水温。

【学习过程】

1.阅读课本,1400多年前,《齐民要术》记载的人们当时制作豆豉如何判断

豆子发酵的温度一事。

2.在生活中,还有哪些情形也需要判断物体的冷热?

3.说说需要判断物体的冷热的情形,我们怎样判断物体的冷热呢?

4.做课本活动。(学生做题,老师指导。)

5.发现同一杯温水,不同的手感觉竟然不一样时,教师说明什么?是不是

光凭感觉难以准确的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

6.出示温度计模型,学生观察,认识温度计的构造。(刻度、玻璃管、玻璃

泡)

7.阅读指南车信箱了解“摄氏温标”。

8.如何读写摄氏温度?

9.自己试着测量水温。

10.达标训练

(1)人们用准确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

(2)1742年,瑞典科学家创立了“摄氏温标”。

规定1个标准大气压下,冰融化时(或水结冰时)的温度为一摄氏度,水沸腾

的温度为摄氏度。

(3)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正确的读数方法是()o

A.在温度计内的液注上升时读

B.在温度计内的液注下降时读

C.在温度计内的液注静止时读

(4)用温度计测量空气温度的正确方法是()。

A.将温度计挂在室内

B.将温度计挂在室外

C.将温度计挂在室外、通风、不被阳光直接照射的地方

5.2液体的热胀冷缩

【学习目标】

1.科学知识

知道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科学探究

能够通过观察比较温度计相似之处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能够记录实验中的发现并有顺序的描述实验中的现象。

能够根据实验中的相同现象归纳概括出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3.科学态度、STSE

乐于观察和实验,能做到实事求是。

能分工协作,进行多人探究合作的学习。

能用辩证的观点对待液体的热胀冷缩给生产生活带来的利与弊。

【学习重点】

知道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学习难点】

能够根据实验中的相同现象归纳概括出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学习过程】

一、活动探究

1.作出假设:观察温度计中的液柱变化,作出相应的假设一一液体有热胀

冷缩的性质,温度计可能是利用了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

2.实验内容:自制类似的液体温度计的装置,使之受热或受冷(先后放入

热水和冷水中),观察液柱高度的变化。

3.实验过程:先往小瓶内装满红水,预先在橡胶塞中间打好孔,孔中插入

一根透明的细管,再将插有细管的橡胶塞塞紧瓶口(使管子与塞子、塞子与瓶子

之间尽量保持密封),并使管子里的红水液柱上升到一个合适的高度(约高过瓶

盖2厘米)。

4.记录实验现象。

时间液柱高度

实验前

实验中

实验后

二、问题类探究

1.实验中液柱高度与温度变化有什么关系?

2.引起变化的实验条件是什么?

3.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

三、理解与应用

1.举例生活中有哪些液体热胀冷缩的现象?

2.测量相同质量的水和冰的体积,水结成是否符合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学习小结】

液体在一般情况下,受热体积膨胀,受冷体积收缩。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精练反馈】

一、判断题

1.牛奶加热后涨包了是因为变质了。()

2.我们利用红水做水的热胀冷缩实验是为了看的更清楚。()

3.冷水变热后,体积会变大,重量也增加了。()

二、选择题

1.下列现象是液体的热胀原理造成的是()o

A.水管冻裂

B.沸水外溢

C.河水结冰

2.饮料瓶里的饮料没有完全装满是因为()o

A.厂家为了节约成本

B.防止液体热胀冷缩而出现饮料瓶爆裂

C.水里面溶解了气体,装不满

3.用量筒量取三十毫升温度为六十摄氏度的水,倒入烧杯冷却后再用量筒

测量。则测量的结果是()。

A.小于三十毫升

B.大于三十毫升

C.等于三十毫升

5.3气体的热胀冷缩

【学习目标】

1.科学知识

知道空气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科学探究

能自己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和假设。

能用多种方法观察空气热胀冷缩的现象。

能够有顺序的观察和描述实验中的现象。

3.科学态度

能基于证据和推理发表自己的见解。

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材料、思路或方法探究气体的热胀冷缩性质。

能用辩证的观点对待气体的热胀冷缩给生产生活带来的利与弊。

【学习重点】

知道空气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学习难点】

能用多种方法观察空气热胀冷缩的现象

【学习过程】

一、活动探究

1.作出假设:空气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实验器材:肥皂、烧杯、烧瓶、热水、冰水。

3.实验活动:

(1)在烧瓶口抹一层肥皂膜。

(2)将烧瓶浸入不同温度的水中,观察烧瓶口肥皂膜的变化。

4.记录实验现象:

常温热水冰水

肥皂膜的变

二、问题类探究

1.我们知道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那么空气是否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空气是看不见的,怎样观察空气有没有膨胀和收缩呢?

3.实验中,肥皂膜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引起变化的实验条件是什么?

4.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

三、理解与应用

1.夏天,打足气的自行车车胎为什么会爆裂了?

2.冬天的时候用暖水瓶倒水来喝,塞子塞回去以后,为什么有时候塞子会

跳起来?

【学习小结】

气体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生活中,随处可见气体热胀冷缩性质的应用。

【精练反馈】

一、判断题

1.冬季把IOO摄氏度的水倒入暖壶,扣上木塞,有时会把木塞顶起来,因

为水受热膨胀了。()

2.瓶装饮料放到太阳下暴晒会爆炸。()

3.空气受热后体积会变重。()

二、选择题

1.将瘪了的塑料球放入开水中,能鼓起来,是因为()o

A.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B.塑料遇热收缩了

C.球内的气体受热膨胀

2.下列不是空气受热膨胀产生的是()o

A.吹起的气球能飞起来

B.热气球

C.孔明灯

三、实验题

1.请根据下图写出所需要的实验器

材:o

2.实验过程:

(1)将气球套在瓶口。

(2)将套有气球的烧瓶放入热水中,发现o

(3)然后将套有气球的烧瓶放入冷水中,发

现o

3.实验结论:。

5.4固体的热胀冷缩

【学习目标】

1.科学知识

知道固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初步掌握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2.科学探究

在教师引导下观察和解释科技史的现象,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能够制定简单的计划探究固体是否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3.科学态度、STSE

在科学探究中能以事实为依据,勇于修正和完善自己的观点。

能接纳他人的观点,完善自己的探究计划。

能用辩证的观点分析固体的热胀冷缩给生产生活带来的利与弊。

【学习重点】

知道固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初步掌握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学习难点】

学在教师引导下观察和解释科技史的现象,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学习过程】

一、活动探究

1.作出假设:固体一般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实验器材:铜球热胀冷缩实验装置、酒精灯、烧杯、水。

3.实验活动:组装好铜球热胀冷缩实验装置,对铜球进行加热和冷却。

4.记录实验现象。

铜球状态是否可以通过圆环

加热铜球

将铜球放入水中冷却

二、问题探究

1.阅读教材P53的材料回答:是什么原因使英国的第一条铁路的铁轨发生

了扭曲和断裂?

2.生活中还有哪些建筑留有缝隙?

3.这些缝隙的设立是依据什么原理?

4.酒精灯使用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5.活动探究中,加热铜球,铜球是否可以通过圆环?

6.活动探究中,将铜球放入水中冷却,此时是否可以通过圆环?

7.活动探究中的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

三、理解与应用

1.鸡蛋煮熟后,在冷水里放一下,蛋壳就容易剥掉,怎样解释这个现象?

2.在夏季高温时,有的公路路面拱起,可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学习小结】

固体与液体、气体一样,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受热体积膨胀,受冷体积收

缩。

【精练反馈】

一、填空题

1.酒精灯由、、、等部分

组成。

2.固体、液体、气体都有的性质。

二、判断题

1.在铺设铁轨时往往留有缝隙是应为怕火车拐弯压力大压坏了。()

2.点燃酒精灯时要用点着的火柴或打火机自上而下斜向点燃酒精灯灯芯。

()

3.把被加热物体放在火焰中温度最高的内焰部分加热。()

三、读图题一一判断正误,并写出理由。

1.()

2.()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1蔡伦造纸的历史

【学习目标】

1.科学知识

知道我国古代曾用甲骨金石竹木等材料进行记录,它们都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知道著名发明家蔡伦改进造纸术的研究事迹,了解他的设计和发明过程。知

道改变方法和程序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知道纸是制造技术的产品。造纸的关键在于分离植物纤维,让纤维重新结合

形成纸。

2.科学探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