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林区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_第1页
碑林区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_第2页
碑林区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_第3页
碑林区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_第4页
碑林区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碑林区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

七年级学业水平质量监测

语文

注意事项:

1.满分120分,答题时间为12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积累和运用(共5小题,计17分)

1.经典诗文默写。[在(1)一(6)题中,任选四题;在(7)一(8)题中,任选一题](6分)

(1),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2),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3)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论语〉十二章》)

(5),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6),定然有美丽的街市。(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7)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毛泽东《纪念白求恩》)

(8)寒假将至,要和相处已久的朋友分别的你会用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对朋友的牵挂与怀念。

阅读语段,完成2—3题。

在静谧的冬夜里,随意翻开一本书,去书中寻找那些不一样的灵魂,或勇敢豪放,或精致端庄,或博学倜傥,或明艳娇媚……这些灵魂,就如住在桥边的芍药,每三两点雨滴落,灼人的红便会唤醒心底的柔软,更会让人huǎng然大悟。展开一卷书,亦如美不胜收的风景出现在人们眼前,不觉间,留恋与爱mù已于心间流淌。

2.请根据语境,选出加点字正确的读音。(只填序号)(2分)

(1)或博学倜傥(A.tngB.dng),或明艳娇媚…………()

(2)灼(A.zhóuB.zhuó)人的红便会唤醒心底的柔软。()

3.请根据语境,写出下面词语中拼音所对应的汉字。(2分)

(1)huǎng然大悟(2)爱mù

4.请结合对《朝花夕拾》的阅读,完成下表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相关探究。(3分)

探究专题:鲁迅笔下的那些人物

探究角度经典文段相关人物事件或情节

角度一:“我"的(1)_____她生得黄胖而矮……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长妈妈为“我”买《山海经》

角度二:“我"的老师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藤野先生(2)______

角度三:“我”的朋友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只这几年,头上却有了白发了,但也许本来就有,我先前没有留心到。(3)_____在同乡会争执,与“我"初识

5.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4分)

①回望历史,为了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无数革命先烈勇往直前以赴之,筑起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的钢铁长城。②他们是民族的脊梁□时代的先锋。③英烈事迹和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历史记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④英烈们的事迹永远不会被忘记,他们的精神光耀天空、烛照大地,必将代代传承。

(1)结合语境,下列选项中的词语词性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2分)

A.尊严B.脊梁C.事迹D.传承

(2)请在第②句方框内填入恰当的标点符号。(1分)

(3)请在第③句两处横线上填上一组合适的关联词,使之句意通顺。(1分)

二、综合性学习(7分)

6.学校准备开展“阅读吧,未央少年”综合实践活动,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7分)

【活动一:书写识读】请将活动主题“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正确、规范、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中。(1分)

【活动二:观图解读】观察下面的图片,用简洁的语言谈谈你的理解。(3分)

【活动三:交流乐读】活动中同学们对阅读经典名著展开了讨论,下面是两位同学的发言,请你根据语境对他们进行劝说。(3分)

小燕:互联网时代,大家都爱看网络小说,或者通过网络视频快速了解一些名著的内容,谁还愿意沉下心来读名著呢

欢欢:是啊,而且我还要做作业呢,哪有时间阅读名著呢!

你:

三、阅读(共14小题,计46分)

【现代文阅读】(共8小题,计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7―9题。(9分)

【材料一】人类之所以能够创造灿烂的文明,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知识的积累。图书馆正是搜集、整理、收藏书籍资料、典籍图册以供人阅览、学习的机构。据考证,早在公元前3000年就出现了图书馆。图书馆在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发信息资源、参与社会教育等方面功不可没。

在19世纪末“图书馆”一词从日本传到中国之前,我国的“图书馆"曾经历过漫长的发展变迁。周代的“盟府”被视作我国图书馆的雏形,随后两汉的石渠阁、东观和兰台,隋朝的观文殿,宋朝的崇文院,明代的澹生堂等成为我国古代图书馆极具代表性的存在。

从汉字诞生到藏书楼的大规模出现,再到近现代图书馆的崛起和数字图书馆的蓬勃发展,我们在努力探寻中国图书馆从古至今的发展轨迹,揭示华夏文明历经五千年风雨而延绵至今的文化基因。

(选自《从藏书楼到图书馆—中国图书馆的历史变迁》,有删改

【材料二】早在周代,我们就有了图书馆。只不过,那时不叫图书馆,叫“盟府",主要功能是保存盟约、图籍、档案等与皇室有关的资料。严格地说,这是图书馆的雏形。

到了西汉,皇室在宫内设置了专门用来藏书的石渠阁、天录阁,这也是后来人们把皇家图书馆称为“石梁”“天录"的原因。汉武帝算得上一位重视保存典籍的开明之君,他在宫里修建了专门收藏图书的官舍,还以官方命令在全国广泛征集图书,来丰富皇室藏书。

东汉桓帝时设置的秘书监一职,即专门管理图书秘籍的官员。秘书监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图书馆馆长,这一官职被后代沿用,唐代的魏征就曾经担任过秘书监一职,他为唐代的书籍整理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唐代以前,图书主要是由官府掌控的,民间是不允许有大量藏书的。唐代民间私人图书馆的出现,开了我国历史上私人藏书的先河。唐代的私人藏书,是随着印刷业的发展而兴盛起来的。

到了明代,专门管理图书秘籍的秘书监一职就被废止了,图书馆馆长的职务也被并入了翰林院。清代除了文渊阁、文津阁、文澜阁这些图书馆外,翰林院、国子监、内府等机构也收藏过图书。这些机构的长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也负责管理这些图书,算得上是兼职的图书馆馆长了。

(选自《意读》,有删改)

【材料三】2022年4月24日,陕西省图书馆新馆阅览功能区开放活动在西安举行。这是陕西省图书馆发展历程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步,也是推进全省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标志性事件。

陕西省图书馆新馆位于西安市高新区,占地85.6亩,建筑面积8.19万平方米,总投资6.5亿元,设计藏书800万册,阅览座位4000个,是“十四五”以来全国新建图书馆单体建筑面积最大,集智慧阅读、文化教育、文化休闲、文化展示于一体,与艺术、非遗、旅游、科技、教育、体育等行业深度融合的一座综合性、现代化公共图书馆。新馆有多个功能区。文献阅览区又分了中文图书区、报刊阅览区、少年儿童馆、24小时城市书房等。拓展服务区包括丝路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交流中心、丝路全息剧场、陕图文创空间、艺术培训中心、书店等。业务办公区、设备用房、餐厅等构成了图书馆新馆的功能配套区。这些功能区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在提供图书馆基础服务的同时,依托文化创意、非遗传承、亲子成长、国际文化交流等多元文化业态打造复合型文化空间,为市民提供“一站式"文化服务。

(选自《西安日报》2022年4月26日,有删改)

【材料四】文津图书奖是国家图书馆主办并联合全国图书馆界共同参与的公益性图书奖项,自2004年创办以来,已经成功举办了18届,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及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国家图书馆老专家回信精神,让全社会都参与到阅读中来,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国家图书馆第十九届文津图书奖已正式启动。

(选自“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有删改)

7.阅读【材料三】,说说陕西省图书馆新馆有哪三大功能区。(3分)

8.阅读材料,说说从周代至唐代,我国图书馆及图书管理的发展情况。(4分)

9.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图书馆是搜集、整理、收藏书籍资料、盟约、典籍图册以供人阅览、学习的机构,其发展揭示了人类延绵至今的文化基因,创造了人类灿烂的文明。

B.我国的图书一直主要由官府掌控,民间是不允许有藏书的,而唐代民间私人图书馆日随着印刷业的发展而兴盛起来的,是图书馆发展的个例。

C.陕西省图书馆新馆阅览功能区的开放是陕西省图书馆发展历程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步,也是推进全省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标志性事件。

D.第十九届文津图书奖是国家图书馆主办并联合全国图书馆界共同参与的图书奖项,只为了让全社会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21分)

悬崖上的少年

胡宝林

①12岁那年,在4月的某一天,我走了十多里山路去南山里一个叫三十盘的地方挦(xián,扯,拔)韭菜,已经到下午3点了,鋬(pàn)笼里依然只有细细一撮,我心里有些焦急。

②我看到悬崖上部有一处缓坡,绿绿的,那是不是韭菜

③悬崖似乎不宽,两边是荆棘簇拥的杂木林。我顺着一边山坡往上爬了一个多小时,估计接近悬崖顶了,便拨开荆棘钻进杂木林。在杂木林埋藏着的几段巨石之上,我发现了几簇韭菜,瘦瘦的,却让人心生希望。我踩着杂草,绕到巨石上,将那几簇细韭菜一根一根挦了,放到鋬笼里,又在树林里爬上爬下继续寻找。

④从几十丈高的悬崖往下看,就仿佛直直立在天地之间,我有些头晕。在十几米远处的上方,崖石有些微凹平缓,上面蓄了些土,土上长着一丛丛茂密的绿叶子。是韭菜!我望着悬崖,对韭菜的渴望终于战胜了恐惧。我脱掉布鞋,光着脚,手指抠着石头,脚趾紧紧抠着石头上些微的突起,一步一步,往斜上方爬去。在巨大的石崖上,我像一只蚂蚁一样,往前缓缓挪动,终于爬到了缓坡处。

⑤这片韭菜长在土苔藓上,绿森森的,叶宽膘厚又修长,密密麻麻。我还是第一次见韭菜长得这么粗壮!像发现宝藏一样,我趴跪在地上,用大拇指、中指、食指捏住一根韭菜根部,轻轻提撅,“咯吱",韭菜就断了。挦了一小把后,我将韭菜换到另一只手里,放到身侧,再继续挦。过了一阵,终于将韭菜挦完。我脱下外套,将那堆韭菜小心包好,用袖子缠扎在腰后。

⑥悬崖上不敢久留,回!

⑦此时,我才意识到,比爬上来更难的是退下去。上的时候,身体平衡,还能抬头看路;退的时候,我感觉整个身体似乎在往下掉,又不敢朝下看,只能摸索着退。我探出脚去,把身体慢慢交给腿脚,让自己落在了崖壁上。我的脚趾依然紧抠着崖壁,手指紧抠着石壁上的小突起,但由于手心出汗,手指抠不紧。我缓缓地,一点一点移动脚、腿、腰、肩、手、头,感觉自己就像一张皮影贴在石崖上,一阵风来就会被轻轻吹走。我觉得身躯慢慢变得酥软了,脊背上冒出了汗,额头上也冒出了汗。我甚至后悔了,如果掉下去怎么办我想到了父亲、母亲……

⑧慢慢地,我冷静下来,把自己整个交给下意识,一点一点移动脚、腿、腰、肩。不知道过了多少时辰,仿佛一个世纪那么久,当杂草出现在身侧,我一脚踏到树林边缘,身体终于离开崖壁时,我猛地坐在了草上,大脑一片空白……

⑨回到家,我强烈地想把刚才的经历告诉父母。

⑩母亲在地里栽辣椒,回来时天已黑了,她满身疲惫,腰痛得都直不起来。我赶紧帮她烧水热搅团,下午的事就没跟母亲说。我择了一大把韭菜,母亲将它炒了,山韭菜耐炒,有种特别清新的香味。

晚上九点时,院里传来“咚”的一声,一根松木檩被扔在了院里。父亲从南山林场扛木头回来了。父亲古铜色的脸庞上全是汗水,衣服也被汗水浸透,他的胳膊上是荆棘划出的一条一条的血道,一根手指上还缠着胶布。

我知道,是因为得到了上级对南山林场的伐木指标,父亲才每天早晨5点多出门,走几十里山路,在南山林场的松木沟里,将树伐倒、蜕皮、火燎,然后一步步扛到梁上,办手续,再走几…里山路回来的。第二天早上,他把檩条交到村委会,能换回5块钱。家里花钱的地方多,他就选收入高但又最粗重最费力气的檩条来扛。

吃搅团时,父亲把一筷头韭菜塞进嘴里嚼了下,对我笑了,目光里有一种暖意。

二十年后的一个春天,我从城里回到老家,意外邂逅了一丛韭菜,我挦回家来,给父亲说起悬崖上的往事。

父亲笑了笑,说:“那晚,我把韭菜一夹在筷子上就知道你上了那里。三十盘的那道悬崖,你爷爷小时候攀过,我小时候也攀过……"

(选自《西安晚报》2023年11月15日,有删改)

10.文章讲述了“我”挦韭菜的一件往事,请按故事情节的发展,补全下面的填空。(3分)

(1)心生希望(3)

11.文章第⑨段中说道“我强烈地想把刚才的经历告诉父母",可最后又为什么没有说(6分)

12.结合语境,回答括号里的问题。(4分)

(1)在巨大的石崖上,我像一只蚂蚁一样,往前缓缓挪动,终于爬到了缓坡处。(把画线部分删去,好不好为什么)

(2)这片韭菜长在土苔藓上,绿森森的,叶宽膘厚又修长,密密麻麻。(请从加点词的角度赏析句子)

13.联系上下文,第段画线句中父亲为什么笑了怎样理解他“目光里有一种暖意”(4分)

14.老师想将本文作为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拓展阅读篇目,你认为合适吗请说明理由。(4分)

【古诗文阅读】(共6小题,计16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8题。(12分)

【甲】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节选自《杞人忧天》)

【乙】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①,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②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③,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④言曲突者。人谓主人曰:“乡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主人乃寤⑤而请之。

(节选自《汉书·霍光传》)

【注释】①突:烟囱。②嘿(mò):同“默”。③上行(háng):上席。④录:邀请。⑤寤:同“悟",醒悟。

15.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的字词。(4分)

句子方法提示释义

更为曲突查阅字典法:①改变;②调换,交替;③经过,经历(1)(只填序号)

曲突徙薪亡恩泽课内迁移法:身亡所寄(2)

俄而家果失火课内迁移法:俄而雪骤(3)

乡使听客之言结合语境法:前文有“客谓主人”等语(4)

1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又有忧彼之所忧者”的“之"的意义和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