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演示稿_第1页
第一章演示稿_第2页
第一章演示稿_第3页
第一章演示稿_第4页
第一章演示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方民族大学法学院唐霞E-mail:candytang_cq1104@21世纪法学主干教程国际经济法(InternationalEconomicLaw)第一章国际经济法概论第一节国际经济法概述一.国际经济法的概念:㈠认为国际经济法是国际公法的分支

这种观点认为,国际经济法所调整的仅是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以及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经济关系。是国际公法的一个新的分支。我们将其称为“狭义的国际经济法”。㈡认为国际经济法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

这种观点认为,国际经济法是调整从事跨国经济交往的个人、法人、国家及国际组织间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是“国际社会中经济关系和经济组织的国际法和国内法规范的总称,是一个新兴的、独立的法的部门。”我们将其称为“广义的国际经济法”。

㈢国际经济法的概念:

国际经济法是调整国家、国际组织、不同国家的法人与个人之间经济关系的国际法规范和国内法规范的总称。简言之,国际经济法是调整国际经济关系的各种法律规范的总称。二.国际经济法的特征和调整对象:㈠国际经济法的主体不仅包括国家、国际组织,还包括自然人和法人及其他经济实体。㈡就国际经济法的调整对象而言,不仅包括国家与国际组织相互间的经济关系,而且还包括不同国家的自然人、法人间以及国家与他国国民间的经济关系。是广义国际经济关系。

这些关系可以分为三个层次:⒈平等当事人之间的国际经济交往关系,即“横的关系”或称“横向关系”,特点是当事人之间是“等价有偿”关系;

⒉国家对国际经济交往关系的当事人及有关活动的管理或管制关系,即“纵的关系”或称“纵向关系”。国家与其当事人之间的地位不是平等的,而是一种管理与被管理、管制与被管制的关系。如海关征税、政府审批等行为;⒊国家或国际组织相互间的国际法规范。如国际公约、国际惯例等。思考问题:国家在政府采购过程中是一种什么样的身份?

㈢国际经济法的规范,表现为一国调整涉外经济关系的立法,以及国际公约和国际惯例中的各种法律规范的总称。如私法、公法、公约及惯例等。

由此可以看出,国际经济法有其自身独特的主体、调整对象及其与之相适应的法律规范,因此它是区别于国际公法的一个独立的、综合的、新兴的法律部门。三.国际经济法与邻近法律部门的关系:㈠国际经济法与国际公法的联系与区别:⒈权利与义务的主体不同。公法主体限于国家与各类国际组织(指各国政府间的各类组织);国际经济法的主体则包括各国政府间的经济组织、民间国际商务组织、国际商务仲裁机构及不同国籍的自然人和法人。⒉所调整对象不同。公法主要调整国家间的政治、外交、军事以及经济等诸多方面的关系,且以调整诸项非经济性质的国际关系为主。而国际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则主要是国家、国际组织相互间属于经济领域的各种关系,以及国家、法人、自然人等之间属于经济领域的关系。所以说,国际经济法所调整的国际经济关系比国际法更为广泛。⒊法律规范的渊源不同。公法主要是各种领域的国际公约和国际惯例;而国际经济法不仅包括国际公约和国际惯例及各国的国内的涉外的经济立法。

因此,国际经济法与国际公法是两个相互独立的法律部门。㈡

国际经济法与国际私法的联系与区别:⒈权利与义务的主体不同。国际私法主体通常限于不同国籍的自然人与法人;以及各种民间性的国际组织机构。而国家以及各国政府间的国际组织包括国际经济组织等,一般不是国际私法的主体。⒉所调整对象不同。国际私法所调整的超越一国国界的私人间的关系,包括经济关系和人身关系。而国际经济法则只调整前一类而不调整后一类。另外,国际经济法还调整国家、国际组织及法人、自然人间大量的经济交往关系,因此,国际经济法的调整范围比国际私法更为广泛。⒊发挥调整功能的途径和层次不同。国际私法只是指出应当适用哪一国家的实体法和程序法来解决当事人的权利义务问题,它本身并不直接确认当事人的权利义务或解决有关的讼争。换言之,国际私法在针对任何法律关系发挥其调整功能时,都需要经过相应的实体法的中介,是间接的调整,也就是说,国际私法是一种法律适用法而不是实体法。而国际经济法的各种规范中,除了程序法规范外,绝大部分本身都是实体法,可以直接调整国际经济关系,是直接调整的方法。⒋法律规范的渊源不同。国际私法的渊源主要是各国有关法律冲突或法律适用方面的国内立法,并辅以某些有关法律冲突或法律适用方面的国际惯例及对缔约国有约束力的具有同类内容的国际条约;而国际经济法的渊源则包含了其中有关经济方面的法律冲突或法律适用的规范,同时吸收了属于实体法和程序法性质的有关经济领域的国际公法规范、国际私人商务惯例及各国国内的涉外经济立法。㈢国际经济法与国际商务惯例的区别与联系:国际商务惯例:主要指由各种国际性民间团体制订的用以调整国际私人(自然人、法人)经济关系的各种商务规则。国际商务惯例是由跨越一国国界的经贸活动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其初期处于尚未定型或尚未成文期,后来随着实践发展,某些国际性民间组织将其中比较定型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分门别类,编纂成文。

思考问题:国家或各国政府间组织如果以非主权实体的身份与异国私人进行经济交往,从事跨越一国国界的一般经贸活动,并且自愿选择适用国际商务惯例,那么,由此形成的国际经济关系,是否应当受国际商务惯例的规范和约束??

国际商务惯例作为国际经济法的一个组成部分,相对于国际经济法的其他类型的组成的行为规范,有其自身独特的特点:⒈国际商务惯例的确立,并非基于国家的立法或国际间的缔约,而是在长期实践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而国经的其他类型的法律规范则都必须经过国内立法或国际缔约等程序才能确立。⒉国际商务惯例对于特定当事人具有的法律上的约束力,并非来源于国家的主权或其它强制权力,而是来源于当事人各方的共同协议和自愿选择。如果当事人没有合意采用,则对其没有约束力;而其他类型的法律规范则不依赖于当事人的合意,而是来自于强制性的法律规定。⒊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对于某项国际商务惯例只要各方合意决定,既可以全盘采用,也可以有所增减,悉听自便。反之,当事人对于其它的强制性法律条款,则只能全面遵守而无权随意增减更改。⒋国际商务惯例对于特定当事人的约束力,虽然并非来源于国家主权或其它强制力,但这种约束力的实现却必须借助于国家主权或其他强制力。第二节国际经济法的形成与发展一.早期国际商事法律规范的发展:

人们之间的产品交换和商业交往,早在原始社会的氏族和部落间就已存在。自国家产生以后,不同国家及其人民间的经济交往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并相应地产生了一些国际商业惯例和调整国际商务关系的国内法规范和国际法规范。“市民法”和“万民法”中世纪的商法及海事法典11世纪的商人习惯法17世纪的资本主义民法典和商法典各大陆法系国家的民商法国家间的国际商务条约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的国际经济法:19世界末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国家开始通过一些强制性法律规范直接管理经济,经济法就逐步形成一个独立于民商法的法律部门。在国际上,各国垄断资本的国际竞争形成各种国际垄断同盟,它们相互间一方面为争夺市场而激烈争斗,另外又暂时妥协,相互间签订了各种协议。一战后,由于金本位崩溃,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发生,各国经济法进一步干预经济,加剧了资本主义各国之间经济关系的矛盾。此时,各国间不得不缔结短期支付协定或贸易协定来进行调整。此外,生产的国际化大大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要求必须制定统一的国际贸易法律规范。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起,有些国际组织就已开始制定统一的国际贸易法律和惯例,其内容涉及到贸易、运输、票据、海商、工业产权等。

可见,从19世纪末至二战之前,国际经济法律关系较之以前有了很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⑴主体范围扩大了,法律调整的不再限于不同国家商人间的关系,还包括不同国家的自然人和法人、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⑵涉及到的领域比以前更为广泛,不再限于国际贸易,而且扩及国际投资、支付、税收等各个领域;⑶所包含的法律规范,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私法”和通商条约,而且包括有关的涉外经济法、各种经济条约、贸易惯例等。

这一阶段可以说是国际经济法的早期发展阶段。三.二战后的国际经济法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形势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各国在经济上的相互合作和依赖日趋加强,调整国际经济交往的法律数量急剧增加,且内容日趋完善和丰富,国际经济法也逐步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普遍性国际经济条约与国际经济组织的产生。★新独立国家的兴起与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跨国公司的发展及其管制。★区域性经济条约和组织的发展。二战后形形色色的区域性或专业性经济条约及其相应组织不断出现。★乌拉圭回合谈判结束及WTO的建立。第三节国际经济法的渊源一.国际公约:㈠在国际经济领域,重要的普遍的国际性公约,如《GATT1947》、《IMF协定》、《IBRD协定》、《建立WTO协定》等㈡专门性的国际公约:⒈在国际货物买卖方面,有《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1980年)

《关于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成立统一法公约》(1964年)、《关于国际货物买卖统一法公约》(1964年)、《国际货物买卖时效期限公约》(1974年)等。⒉关于国际货物运输方面,有《统一提单的若干法律规则的国际的国际公约》(1924年)、《联合国海上货物运输公约》(1978年)、《联合国国际货物多式联运公约》(1980年)等。⒊在票据方面,有《统一汇票、本票法公约》(1930年)、《统一支票法公约》(1931年)等。⒋在工业产权方面,有《巴黎公约》、《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1891年)等;⒌在国际投资方面,有《解决国家与他国国民间投资争议公约》(1965年)、《多边投资担保机构公约》(1958年)等;⒍在仲裁方面,有《承认和执行外国仲裁裁决公约》(1958年)等;⒎在国际海事、国际环境等方面也有一些国际公约。二.国际惯例三.联合国大会的规范性决议:关于联大的决议的效力,学者间有不同的意见。

◆有的学者认为,大会决议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范围内具有法律拘束力;◆有的认为,决议本身虽无拘束力,但可产生一定的法律效力或法律后果,在国际法的形成和发展中占有一定的地位;

◆有的认为,联大决议可以作为速成习惯法而具有拘束力;

◆也有的学者对联大决议的效力仍持否定态度,或认为国际经济组织的决议仅是“软法”。

联合国大会决议复杂多样,虽然其中许多决议只具有建议的性质,有些决议如组织性决议以及大量对于具体事项作出决定的决议,对国际法或国际经济法的形成并没有什么意义。

但是,有些联大决议是旨在宣告国际法原则和规范的,应当具有法律效力;有的决议在国际实践中也已逐渐被接受而成为有法律拘束力的规范。

联大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制定了一系列的重要决议,如1962年的《关于自然资源永久主权宣言》、1974年的《关于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宣言》及《各国权利义务宪章》等。这些决议和宣言反映了正在形成中的国际经济法的原则和规则,是经大多数与会国投票赞成的,对其具有一定的拘束力。因此可以被视为国际经济法的渊源。四.国内立法:

㈠表现:国家为调整涉外经济关系而制定的国内立法,是国际经济法的国内法渊源。这些国内立法包括涉外经济法以及与调整与涉外经济有关的民商法规范等。

㈡主要形式:各国调整涉外经济关系的国内立法形式主要有两种:统一制和分流制。

⒈统一制:是指制定的国内经济立法既适用国内经济关系,又适用于涉外经济关系。例如美、英、德、日等。在这些国家,其民商法以及自19世纪末颁布的各种经济法如反托拉法、公平交易法、外贸法、关税法等,均统一适用于涉内和涉外的各种经济关系

⒉分流制:指采取内外有别的做法,分别制定不同的法律来调整涉内和涉外的经关系,国内经济法与涉外经济法二者并行。采用的主要是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其原因是出于维持本国经济利益的需要或基于经济体制的不同。同时,实行涉内涉外分流的国内立法,主要是经济法,而不包括民商法,即民商法仍是统一制,而经济法则是内外分流。

⒊我国:如《民法通则》、《民事诉讼法》、《专利法》、《商标法》等均是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