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 苏教版 必修二 哺乳动物的受精作用、孕育新生命 作业_第1页
2023-2024学年 苏教版 必修二 哺乳动物的受精作用、孕育新生命 作业_第2页
2023-2024学年 苏教版 必修二 哺乳动物的受精作用、孕育新生命 作业_第3页
2023-2024学年 苏教版 必修二 哺乳动物的受精作用、孕育新生命 作业_第4页
2023-2024学年 苏教版 必修二 哺乳动物的受精作用、孕育新生命 作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哺乳动物的受精作用、孕育新生命A级——基础综合练1.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同种生物前后代的染色体数目是相同的,对此起决定作用的过程是()A.有丝分裂与受精作用B.DNA复制与蛋白质合成C.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D.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解析:选C减数分裂使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而受精作用使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C符合题意。2.下列有关人类精子形成过程的说法,错误的是()A.细胞中染色单体数最多可达92条B.姐妹染色单体携带的遗传物质可能是不同的C.染色单体的交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分离之前D.精原细胞产生精子的过程只经过一次细胞分裂解析:选D当染色体复制后,初级精母细胞中的染色单体数为92条,A正确;当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交换后,会导致姐妹染色单体携带的遗传物质不同,B正确;交换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C正确;通常情况下,精原细胞先通过有丝分裂进行增殖,再分化成为初级精母细胞,进而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精细胞,精细胞分化变形成为精子,D错误。3.有关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描述,错误的是()A.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是形成配子多样性的原因之一B.形成受精卵过程的实质是精子和卵细胞的核融合C.父方和母方对受精卵(子代)的遗传物质的贡献相同D.受精过程中,精子头部的细胞质膜首先与卵母细胞质膜融合解析:选C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是形成配子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A正确;受精作用的实质是精子和卵细胞的核融合,B正确;父方和母方对受精卵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的贡献相同,但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几乎都来自卵细胞,C错误;受精过程中,精子头部的细胞质膜首先与卵母细胞质膜融合,D正确。4.(2023·南通月考)下图中横轴表示细胞分裂时期,纵轴表示一个细胞核中DNA含量或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情况,图中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核DNA含量变化的曲线分别是()A.②③ B.①④C.④② D.①③解析:选C无论是有丝分裂还是减数分裂,在分裂前的间期都进行DNA的复制,使核DNA含量加倍,因此,①②是核DNA含量的变化曲线。图①的一个细胞周期中,核DNA含量又恢复原状,故①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核DNA含量的变化;图②的一个细胞周期中,核DNA含量恢复原状后又减半,说明图②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核DNA含量的变化。图③数量先减半,应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量变化,图④数量先加倍后减半与初始数量相同,应是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图。综上分析,C正确。5.下图是某个动物体内部分细胞分裂的图像,不考虑突变和交换。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该动物个体的性别为雄性B.细胞①和细胞②中均有2对同源染色体C.该动物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最多有8条D.细胞①和细胞③中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解析:选D由细胞①可知,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时该细胞为均等分裂,由此可判定该动物为雄性,A正确;细胞①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②处于有丝分裂中期,两细胞中均有2对同源染色体,B正确;该动物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最多的时期为有丝分裂后期,为8条,C正确;细胞③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不含同源染色体,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D错误。6.图1表示某生物的1个初级精母细胞,图2表示该生物的5个精细胞。根据图中的染色体类型和数目判断,图2中的精细胞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可以是()A.①和② B.②和⑤C.③和④ D.①和④解析:选B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则一个初级精母细胞能产生2种染色体组成不同的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每个次级精母细胞产生2个染色体组成相同的精细胞。若发生交换,则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两个精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大体相同,只有很小部分颜色有区别,则图中最可能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是②⑤,B正确。7.如图为人体细胞正常分裂时有关物质或结构数量变化的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若曲线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DNA数目变化的部分曲线,则n等于1B.若曲线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染色体组数变化的部分曲线,则n等于2C.若曲线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核DNA数目变化的部分曲线,则2n等于46D.若曲线纵坐标表示同源染色体数目变化情况,则a→b可能存在细胞质不均等分裂解析:选A若曲线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DNA数目变化的部分曲线,则2n表示染色体经复制后未分开,每条染色体上有2个DNA分子,n表示着丝粒分开,此时每条染色体上含1个DNA分子,即n等于1,A正确;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含有两个染色体组,减数第二次分裂前、中期含有1个染色体组,即n等于1,B错误;若曲线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核DNA数目变化的部分曲线,则2n等于92,若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部分曲线,则2n等于46,C错误;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发生在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a→b表示数目减半,而减数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同源染色体减半的情况,一种情况是有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一次分裂),一种情况是无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D错误。8.(2023·扬州联考)如图表示果蝇(2n=8)细胞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对数的变化情况(虚线前后表示不同的分裂方式)。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虚线之后表示减数分裂B.CD段细胞内有16条染色体C.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FG段D.AG段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数为1或2或4解析:选DAE段中存在同源染色体对数加倍的时期,说明为有丝分裂过程,而GH段同源染色体对数变为0,说明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因此FG为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即虚线之后表示减数分裂,A正确;CD段为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加倍,因此细胞内有16条染色体,B正确;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此时细胞中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对应FG段,C正确;AG段包括有丝分裂前的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对应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数分别为2、2、2、4、2、2,因此AG段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数不会出现1,D错误。9.图1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图2表示某动物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请据图回答问题。(1)图1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CD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2)图2中__________细胞处于图1中的BC段。(3)图2丁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的数目分别为__________。(4)能够同时发生图2中各细胞时期的器官是________,乙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____。解析:(1)AB段发生染色体(DNA)的复制而导致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加倍,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粒分裂。(2)处于图1中BC段的细胞,每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DNA,图2中丙、丁细胞处于图1中的BC段。(3)丁中含有2条染色体,此时每条染色体含有2条染色单体,共4条染色单体,4个核DNA分子。(4)图2中既有有丝分裂,又有减数分裂,且减数第一次分裂为均等分裂,故该个体为雄性,能同时发生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雄性器官为睾丸。乙细胞名称为精原细胞。答案:(1)DNA复制(或染色体复制)着丝粒分裂(2)丙、丁(3)2、4、4(4)睾丸精原细胞10.下列图1和图2分别表示某动物(2n=4)体内细胞正常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核DNA含量的关系及细胞分裂图像,请回答:(1)该生物为______(填“雌”或“雄”)性,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图2所示的三个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的是______,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是______。(3)图1中a、b、c表示染色单体数量变化的是______。(4)图2中丙细胞由乙细胞直接分裂而来,则丙细胞的名称为____________,对应图1中的________时期(填“Ⅰ”“Ⅱ”“Ⅲ”或“Ⅳ”)。(5)不考虑交换,该生物可以产生______种成熟的生殖细胞。解析:(1)根据图2中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可以判断该生物为雌性。(2)据图可知,图2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甲、乙,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没有同源染色体;乙细胞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3)分析图1可知,b的数量可以为0,则b表示染色单体的数量变化。(4)图2中乙细胞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不均等分裂,为初级卵母细胞,若丙细胞由乙细胞直接分裂而来,则丙细胞的名称为次级卵母细胞,对应图1中的Ⅲ。(5)该生物卵原细胞含有2对同源染色体,不考虑交换,故可产生22=4(种)成熟的生殖细胞。答案:(1)雌图2中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质不均等分裂(2)丙乙(3)b(4)次级卵母细胞Ⅲ(5)4B级——应用创新练11.联会复合体(SC)是减数分裂过程中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之间形成的一种梯状结构。如果在减数分裂Ⅰ前期的早期抑制DNA合成或蛋白质合成,则SC不能形成,并将导致同源染色体的配对过程受阻,也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交换。研究发现,用RNA酶处理可使SC结构破坏,在减数分裂Ⅰ前期的晚期联会复合体解体消失。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SC缺失可能导致无法形成正常的生殖细胞B.SC的组成成分可能有蛋白质、DNA、RNAC.SC在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时发挥重要作用D.减数分裂Ⅰ前期可能合成某些DNA解析:选CSC不能形成将导致同源染色体的配对过程受阻,联会紊乱,可能导致无法形成正常的生殖细胞,A正确;据题干信息“如果在减数分裂Ⅰ前期的早期抑制DNA合成或蛋白质合成,则SC不能形成”及“用RNA酶处理可使SC结构破坏”可知,SC的组成成分有蛋白质、DNA、RNA,B正确;联会复合体(SC)是减数分裂过程中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之间形成的一种梯状结构,而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此时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故SC在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时不存在,C错误;由信息“如果在减数分裂Ⅰ前期的早期抑制DNA合成”可推知,在减数分裂Ⅰ前期可能合成某些DNA,D正确。12.(2023·镇江期中)[多选]研究人员用小鼠进行实验,发现卵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着丝粒的大小有所不同,着丝粒较大的染色体更易与酪氨酸化(Tyr)的纺锤丝分离,并与去酪氨酸化(dTyr)的纺锤丝结合,从而有更多的机会进入卵细胞(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示过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B.图中细胞分裂后有Tyr纺锤丝的一端将有更大的概率形成次级卵母细胞C.图中同源染色体分别向细胞两极移动的过程中需要纺锤丝的牵引D.与卵细胞同时形成的极体中着丝粒小的染色体较多解析:选AC图示过程发生在同源染色体分离的过程中,即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A正确;着丝粒较大的染色体更易与去酪氨酸化(dTyr)的纺锤丝结合,从而有更多的机会进入卵细胞,故图中细胞分裂后,有dTyr纺锤丝的一端将有更大的概率形成次级卵母细胞,B错误;减数分裂过程中,在纺锤丝的牵引下,配对的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C正确;理论上,与卵细胞同时形成的极体中染色体应该与卵细胞一样,着丝粒大的染色体较多,D错误。13.[多选]科学家在某种鱼中发现了“孤雄生殖”现象。关于这种鱼类的“孤雄生殖”,科学家提出了如图中A、B、C三种可能的发生途径,甲、乙、丙分别代表这三种途径所得到的“孤雄生殖”后代的体细胞。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乙、丙中均只含有父方的遗传物质B.图中异常精子是由于亲代减数分裂Ⅰ或减数分裂Ⅱ异常而形成的C.图中丙细胞中两条染色体上的基因不可能完全相同D.甲形成的过程中曾发生有丝分裂异常解析:选BD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