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中国近代化的孕育_第1页
晚清中国近代化的孕育_第2页
晚清中国近代化的孕育_第3页
晚清中国近代化的孕育_第4页
晚清中国近代化的孕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晚清中国近代化的孕育.ppt

N南粤考情

Z专题串线

Z专题点拨

栏目链接N南粤考情五年考点分布一览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无无[38-2]旧工业衰落[39-2]西学东渐(词语概念)[38-2]19世纪中国经济地位[39-1、2]“中体西用”思想[38-2]小农经济考情分析考点集中在鸦片战争后经济结构的变动和“中体西用”思想。考查频度在增加,以主观题为主。估计2015年会命制一或二道选择题,或者在主观题设计一问。建议细化自然经济的解体、近代工业化起步和19世纪中西关联,弱化政治史,另外从宏观上抓住思想、社会生活即可。

N南粤考情

Z专题串线

Z专题点拨

栏目链接Z专题串线年代政治经济社会生活思想文化1840—1860年1860—1895年两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太平天国运动与《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列强商品输出和外企出现;自然经济开始解体;通商口岸城市兴起;开始成为西方经济附庸西餐、西装、洋房等西方生活方式进入林则徐、魏源与“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资政新篇》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洋务派与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与壮大洋务企业(国营企业,军事和民用工业)创办,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民营企业)产生铁路(唐胥)、近代水运、电话、电报业、近代报刊业兴起“中体西用”思潮;早期维新思想的出现Z专题串线整体特征半殖民地开始与加深;传统政治体制没落;阶级结构变动;开始探索政治近代化在西方工业文明冲击下,传统农耕经济向近代工业经济过渡,工业近代化起步。被动融入经济全球化物质生活开始呈现新旧并存、中西交融趋势传统思想观念受到冲击,近代西学东渐以学造器物为主,开始向仿行制度过渡

N南粤考情

Z专题串线

Z专题点拨

栏目链接1.自然经济的解体Z专题点拨(1)解体的“含义”:①农业产品的自给自足减弱,商品化程度提高。②农民耕织分离和纺织分离。③家庭手工业和民营手工业破产。(2)解体原因:①工业革命后大量洋纱、洋布涌入,列强大量购买丝绸、茶等农副产品。②近代民族工业的冲击。(3)解体的特点:①工业文明冲击下逐步瓦解。②解体是一个漫长过程,直至新中国成立,自然经济依然根深蒂固。③呈现地区不均衡特点,沿海沿江和城市解体较早、较快,内地和农村解体较晚、较慢。Z专题串线(4)解体的影响:①农民、手工业者破产,激化了阶级矛盾,诱发农民战争。②为近代工业兴起与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市场条件。③推动农业近代化、市场化。Z专题串线【例题❶】(2014·广东文综)对同一史实,不同史料可能有不同反映,探究历史应注意史料的适用性和局限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道光年间,大开海禁,西人之工于牟利者,接踵而来,操贸易之权,逐锥刀之利,民间生计,皆为其所夺……自洋布洋纱入口,土布销场遂滞,纺绩稀少,机轴之声几欲断矣。——《盛世危言》Z专题串线材料二(20世纪初)所食者率皆本地所树之粟,所衣者率皆本地所出之棉,男耕女织,终岁勤劳,常见农民自顶至踵所用衣、袜、鞋、带皆由自力织成者。——民国河北《元氏县志》问题: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征是什么?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反映的近代农村经济结构状况有何不同?解析答案特征:以家庭为单位,耕织结合,自给自足。不同:材料一:自然经济(传统的小农经济)解体;材料二:河北元氏县仍以自然经济(传统的小农经济)为主。第一小问小农经济的特征结合小农经济的含义“以个体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实行男耕女织,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来归纳即可;第二小问不同点分别概括材料一、材料二中近代农村经济结构的特点即可。Z专题串线2.多角度归纳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作用Z专题串线(1)“倡导社会改革”——太平天国主张土地公有,财产平均分配;又提倡男女平等,破除社会陋习。(2)“播下革命种子”——太平天国所宣扬的反清思想广传民间,播下了日后反清革命的种子。(3)“汉人势力抬头”——清廷依靠汉人曾国藩、李鸿章等平定太平天国,他们都被封为地方总督或巡抚,自此汉人势力上升,逐渐掌握了地方实权。(4)“削弱清廷根基”——太平天国运动波及大半个中国,建立与清廷对峙的政权,一度动摇了清朝的统治。Z专题串线【例题❷】(2014·潍坊模拟)“在戊戌变法期间,金田起义常被康有为借来作为迫使皇帝变法的力量;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自觉接受了太平天国反清的正面影响和因争权夺利而导致分裂火并的反面教训。”材料表明太平天国运动()A.推动了中国社会政治变革进程B.削弱了旧的政治体制而备受推崇C.为资产阶级政治运动提供经验D.昭示了近代革新历程的一脉相承解析答案A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解读题意可知太平天国运动被运用于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中,促进了两个政治运动的发展,故A项正确。Z专题串线3.民族资本主义(民营经济)的发展历程Z专题串线时期发展历程原因特点主要影响明清洋务运动

甲午战争后萌芽工商业发展发展缓慢推动了反封建民主思想的产生19世纪60年代产生外商刺激;洋务企业诱导;自然经济瓦解轻工业发展迅速抵制西方经济侵略;推动了向近代工业社会的转型初步发展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发展迅速、不平衡为维新变法提供了经济基础Z专题串线清末清末“新政”时清政府鼓励发展实业较迅速为辛亥革命提供了经济基础民国初期民国初年到一战期间辛亥革命推动;一战的契机;提倡国货运动的促进黄金时期加速了社会转型;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阶级基础国民政府时期短暂发展20世纪20年代后期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促进较迅速增加了国民政府的财政收入;壮大了民族工业抗战时期陷入困境日本帝国主义的掠夺倍受摧残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Z专题串线解放战争时期日益萎缩国民政府的搜刮;美国的经济侵略日益破产壮大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力量;加速了国民政府的垮台新中国初期发展迅速中央政府合理调整工商业新民主主义经济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壮大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济力量“一五”计划走向灭亡以赎买政策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成为公有制经济推动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推动了工业化建设改革开放现货民营企业产生、发展允许民营企业发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迅速壮大了社会主义经济的力量;推动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续上表)Z专题串线

【例题❸】(2014·安徽文综)“吾国纱厂事业,自欧战起后,获利甚厚,国人鉴于利之所在,均争相投资,设厂增锭,大有风起云涌之概。迨欧战告终,本纱之输出杜绝,外纱复纷至沓来,遂致连年市价,一蹶不振。”据此判断,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棉纺织业“一蹶不振”的原因有()①世界棉纺织业渐超趋萎缩②西方列强经济侵略③官僚资本挤压民族企业④商人投资规模过度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解析答案B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根据材料信息“迨欧战告终……外纱复纷至解读沓来……一蹶不振”可知②正确;“国人鉴于利之所在,均争相投资,设厂增锭,大有风起云涌之概”可知国人一战期间投资规模太大,④正确,故选B项。①③在材料中无从体现。Z专题串线4.19世纪中期中西社会发展的特征Z专题串线类别西方中国政治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资产阶级代议制逐步扩展、完善;工业资产阶级逐步掌握国家政权;无产阶级为争取权利斗争,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兴起、发展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农民战争从高潮到失败,中外反动势力从对抗到勾结Z专题串线(续上表)经济英法美等相继完成工业革命,工业资本主义经济飞速发展,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列强打开中国大门,自然经济逐步解体;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洋务运动迈出近代化第一步思想启蒙思想日益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主流意识;马克思主义诞生和传播新思潮萌发;洪仁玕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近代化方案;“中体西用”思潮;早期维新思想出现科技科技革命日新月异,科技与生产力尚未紧密结合学习和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创办近代教育国际关系资本主义为争夺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进一步殖民扩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由闭关锁国到被迫开放,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Z专题串线【例题❹】下面是鸦片战争时期中英战舰对比图,这从一个侧面突出反映了()A.大河文明与海洋文明的差距B.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的差距C.华夏文明与欧洲文明的差距D.儒学文明与基督教文明的差距解析答案B本题考查图片解读能力。1840年,英国已基本完成了工业革命,是工业国,而中国依然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所以图片中的帆船与铁甲舰象征着落后的农耕文明与先进的工业文明,故B项正确。Z专题串线5.关于列强侵华Z专题串线(1)运用多种史观理解中国近代开放的通商口岸。史学范式理解与认识从革命史观看从现代化史观看从文明史观看从社会史观看它促进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是中国近代工业的诞生地和相对集中的地区,推动了近代城市的崛起它是中国了解和学习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窗口,最早接受西方民主思想,也是中国传统农业文明最早开始向近代工业文明过渡的地方它是传统农业文明与近代工业文明最早交汇的地方,在思想观念、礼仪交住、生活习俗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产生出相对应的社会问题它是西方列强对华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的基地,使中国经济主权受到严重损害,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化进程,是列强殖民侵略的重要标志Z专题串线(2)全方位认识列强对中国的侵略。①从起因看,与世界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和程度紧密相关,具有明显的阶段特征。②从发动者看,侵华国家从一国到多国,再从多国到一国;地域上由以欧洲列强为主到以日美为主,反映了近代国际关系由以欧洲为中心到向两侧转移的变化。③从列强侵华的目的上看,最终目的是获取最大经济利益。不平等条约规定的开埠通商、协定关税、资本输出等,都是这一根本目的的具体体现。Z专题串线④从结果看,均以中国失败告终。这说明了只有全民族抗击外来侵略,才能取得反击外来侵略的胜利。⑤从列强侵华的影响看,对中国产生了双重影响。一方面,造成中国的贫穷落后,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另一方面,冲击了中国旧的经济和政治秩序,扩大了中外交流的范畴和规模,客观上有利于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Z专题串线【例题❺】(2014·江门质检)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革命》中称:“在中国近代史上,没有哪一段插曲比鸦片战争为谴责‘帝国主义侵略’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它成为中国人对西方武力入侵和在此以后几乎整整一个世纪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地位的不满情绪的内容。除了从这一角度看鸦片战争外,还有必要将其放到近代历史的主要趋势之中去观察。”在该“趋势”背景下,费正清认为()A.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华民族灾难的开端B.鸦片战争阻碍了中国现代化历程C.侵略者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D.鸦片战争是西方工业文明的扩张解析答案D从材料信息看,费正清认为,从中国遭受西方列强侵略的角度看,鸦片战争确实给中国带来了灾难,但这并不是全部,还应该将其放在近代历史发展的主要趋势的角度进行思考,而近代历史发展的主要趋势是工业文明会战胜农业文明。故选D项,A项断章取义;B项与材料信息不符;C项表述不当。Z专题串线6.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Z专题串线(1)知识突破。原因表现影响①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瓦解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破坏了传统的经济结构②西方列强凭借侵略特权,倾销商品,掠夺原料,中国逐步沦为其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产地③中国的一些官僚、地主、商人投资近代工业①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但仍占主导地位②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在中国出现③洋务派开展洋务运动④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①经济结构的变化引起阶级结构的变化,民族资产阶级产生、无产阶级发展壮大②引起社会思想的变化,在西方的自然科学传播的同时,西方的民主思想也得到传播,社会的物质生活和习俗也得到传播Z专题串线(2)对晚清经济结构变动认识的几个问题。①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只是开始解体,并不是完全解体,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自然经济仍占据主导地位。②中国近代的民族资本主义不是由封建社会末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而来的,而是在外国资本主义的刺激下产生的。③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并不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而是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Z专题串线④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含义:“近代”主要从生产力角度理解,主要是指使用“机器”进行生产。“民族工业”,强调“民族性”,主要是指由中国资本投资兴建的工厂制工业。因此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含义就是由中国民间资本投资兴建的使用机器生产的工厂制工业。⑤经济结构变化主要是指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由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变为自然经济、外贸在华经济、洋务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等多种经济成分并存。Z专题串线【例题❻】1893年,有位官员上秦朝廷说:“近来体察沿海各口商务情形,洋纱一项进口日多,较洋布行销尤广。江、皖、川、楚等省,或有难销洋布之区,更无不用洋纱之地。”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洋纱、洋布主要在通商口岸使用B.进口洋布在中国销售市场萎缩C.长江流域传统织布业逐渐消失D.民族织布业大量使用进口洋纱解析答案D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获取、理解和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题干材料主要体现的是洋纱进口日多问题,从洋纱的销售范围看,到了川楚等地,可知A项表述错误;B项的结论依据题干史实无从体现;C项仅依据“江、皖、川、楚等省,或有难销洋布之区,更无不用洋纱之地”说明“长江流域大量使用进口洋纱,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