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概论 课件 第1、2章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历史地、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位_第1页
毛泽东思想概论 课件 第1、2章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历史地、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位_第2页
毛泽东思想概论 课件 第1、2章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历史地、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位_第3页
毛泽东思想概论 课件 第1、2章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历史地、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位_第4页
毛泽东思想概论 课件 第1、2章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历史地、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毛泽东思想概论目录CONTENTS⑦⑧⑨⑩⑪政策和策略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理论党的建设理论实事求是群众路线⑫独立自主①②③④⑤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历史地位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社会主义建设理论⑥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及其科学内涵第一章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历史地位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并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和人民的选择。马克思主义要在中国发挥指导作用,必须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共产党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毛泽东思想。(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了挽救民族危亡,近代中国的仁人志士先后进行了太平天国农民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试图找到一条救国道路,却都以失败而告终。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明确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第一章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历史地位(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和大革命时期,努力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运用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提出了民主革命纲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坚持无产阶级革命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等思想,发动了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开辟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新道路,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理论。1935年1月,遵义会议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1935年7月至8月召开的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提出,改变过去由共产国际集中统一领导各国共产党的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也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造了有利的外部条件。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及其科学内涵第一章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历史地位(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1938年10月,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做了《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进一步强调了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方法,正式提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这一命题。毛泽东于1939年和1940年,先后发表了《<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重要著作,系统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从而使毛泽东思想逐渐成熟,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1941年到1945年,全党开展的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的整风运动,从根本上纠正了党的历史上的“左”倾和右倾错误,破除了党内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在全党范围内深入人心。1945年党的七大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历程做了系统总结,并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及其科学内涵第一章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历史地位(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毛泽东指出:“我们要把马、恩、列、斯的方法用到中国来,在中国创造出一些新的东西。只有一般的理论,不用于中国的实际,打不得敌人。但如果把理论用到实际上去,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方法来解决中国问题,创造些新的东西,这样就用得了。”“解决中国问题”和“创造些新的东西”实际上指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问题,从而形成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理论。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及其科学内涵第一章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历史地位(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使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具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和中国风格。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系统总结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并使之上升为理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及其科学内涵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理论体系第一章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历史地位毛泽东思想是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的重要观点构成的一个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科学认识和掌握毛泽东思想,需要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理论体系。(一)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思想经历了一个从萌芽、形成到成熟的发展过程,党对毛泽东思想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比较长的历史过程。1.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概念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概念是20世纪40年代,中国共产党在开展延安整风的过程中正式提出的,并在1945年的党的七大上被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1941年3月,党的理论工作者张如心在《论布尔什维克的教育家》一文中使用了“毛泽东同志的思想”的提法。第一章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历史地位(一)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1.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概念1942年7月1日,《晋察冀日报》发表了由主编邓拓撰写的社论《纪念“七一”全党学习掌握毛泽东主义》,该社论使用了“毛泽东主义”的概念,提出马列主义的中国化就是毛泽东主义。1943年7月6日,刘少奇在《解放日报》发表《清算党内的孟什维主义思想》一文,使用了“毛泽东同志的思想”和“毛泽东同志的思想体系”这两个概念。王稼祥在同年7月8日《解放日报》发表的《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民族解放的道路》一文中,首次提出了“毛泽东思想”这个概念。1945年6月,刘少奇在党的七大上所做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正式提出并进一步阐述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概念:“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就是中国的共产主义,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理论体系第一章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历史地位(一)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1.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概念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第二个历史决议”),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概念做出新的科学概括:“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1982年党的十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把第二个历史决议中关于毛泽东思想科学内涵的界定做了进一步完善,其中第二句表述为“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增加了“和建设”三个字,使其内容更加准确完整。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理论体系

(一)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第一章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历史地位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而形成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毛泽东思想的内涵(二)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邓小平指出:“毛泽东思想不是在个别的方面,而是在许多领域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个体系,是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党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的概括也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1945年4月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基本框架进行了四个方面的初步概括:在政治上,科学分析了中国革命的基本特点和规律,在革命任务和阶级关系、革命战争和革命根据地、进攻和防御的策略指导等问题上,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规定了中国革命的正确的政治路线;在军事上,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规定了服务于这一政治路线的正确的军事路线;在组织上,规定了服务于代表人民群众利益这一政治路线的联系党内党外群众的组织路线;在思想上,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以从事于对中国社会实际情况的调查研究,强调“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反对教条主义和主观主义的危害。第一章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历史地位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理论体系(二)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体系刘少奇在党的七大所做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把毛泽东思想的内容概括为九个方面,即“关于现代世界情况及中国国情的分析,关于新民主主义的理论与政策,关于解放农民的理论与政策,关于革命统一战线的理论与政策,关于革命战争的理论与政策,关于革命根据地的理论与政策,关于建设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理论与政策,关于建设党的理论与政策,关于文化的理论与政策等”。1981年6月,党的第二个历史决议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进行系统和完整的概括:一是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包括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以及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这三个主要法宝。第一章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历史地位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理论体系(二)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体系二是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包括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对农业、手工业和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探索中国的工业化道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战略思想。三是关于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包括建设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进行人民战争,实行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以及建设现代化国防的思想。四是关于政策和策略的理论,包括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对敌斗争的策略方针和原则;在统一战线中领导同盟者的基本政策。第一章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历史地位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理论体系(二)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体系五是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包括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文化工作的方针;知识分子在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的科学思想。六是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包括着重从思想上建党;加强党的优良作风建设;在党内正确开展思想斗争的方法和目的;保持执政党的廉洁和加强自身建设的思想原则。第二个历史决议还将贯穿于上述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概括为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指出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是一个由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一系列基本原理所构成的科学理论体系。第一章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历史地位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理论体系第一章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历史地位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理论体系(三)毛泽东思想的主要特征开放性时代性实践性科学性(一)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拓者,第一次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命题,开创了适合中国实际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毛泽东思想是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的科学理论,它将长期指导我们的行动。3.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毛泽东思想是中国人民无比宝贵的精神财富。第三节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当代价值第一章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历史地位第三节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当代价值1.毛泽东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在新时代仍然具有重要指导作用2.毛泽东思想基本原理在新时代仍然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3.毛泽东思想是新时代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精神支柱第一章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历史地位第三节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当代价值(二)毛泽东思想的当代价值1.如何理解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2.如何理解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理论体系?3.如何科学认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思考题谢谢观看!毛泽东思想概论目录CONTENTS①②③④⑤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历史地位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社会主义建设理论⑥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⑦⑧⑨⑩⑪政策和策略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理论党的建设理论实事求是群众路线⑫独立自主第一节

泽东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第二章

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一)时代背景1840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但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二)理论基础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理论基础。马克思列宁主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新的思想武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此进入新的发展历程。毛泽东思想就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并同党内外各种错误倾向作斗争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第一节

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第二章

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三)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成功实践,是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发展的实践基础。建党之初和大革命时期,毛泽东等党的早期领导人在参加革命斗争、深入进行社会调查的实践中,创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人民开展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毛泽东又提出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结合新的实际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就是在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四)文化渊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文化渊源。在精神品格方面,毛泽东继承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家国情怀,将其发展为无产阶级的爱国主义思想。在政治思想方面,批判地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创立了党的群众路线。第一节

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第二章

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在哲学思想方面,毛泽东对“实事求是”这一民族话语进行了新的诠释,并赋予其深刻的思想内涵,使之成为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在军事思想方面,毛泽东批判地总结了中国战争史上的经验以及中国古代兵法,为创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红色政权理论提供了思想材料,也为后来创立游击战争的理论和战略战术原则奠定了重要基础。第一节

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四)文化渊源第二章

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一)毛泽东思想形成的背景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地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美、英、日、法等帝国主义列强于1921年11月至1922年2月在华盛顿举行国际会议,各国签订了《四国条约》《五国海军条约》《九国公约》等条约。20世纪20年代初期先后爆发了直皖、直奉等军阀战争,使民众生活更加困苦、政治局面更加混乱。中国共产党于1922年7月在上海召开了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明确了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纲领,就是要“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组织、推动下,从1922年1月到1923年2月先后发动了香港海员罢工、安源路矿工人罢工、京汉铁路工人罢工等大小罢工100多次,参加人数在30万以上,一度在全国掀起了工人运动的高潮。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第二章

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一)毛泽东思想形成的背景由于北洋军阀的统治力量太过强大,在1923年吴佩孚残酷镇压、屠杀京汉铁路工人的“二七惨案”之后,全国范围的工人运动转入低潮。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决议案》,决定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中国共产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1924年1月,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做出了新的解释,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标志着国共合作的正式确立和全国各革命阶级统一战线的基本形成。1925年1月召开了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重点讨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提出“中国的民族革命运动,必须最革命的无产阶级有力的参加,并且取得领导的地位,才能够得到胜利”。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第二章

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一)毛泽东思想形成的背景1925年5月,以五卅运动为起点,掀起了全国范围的大革命高潮。1927年,国民党内的蒋介石集团和汪精卫集团相继发动政变,大规模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由国共两党合作发动的大革命也宣告失败。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八七会议”。八七会议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总方针。从1927年8月到1928年夏,除了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秋收起义三次影响较大的武装起义外,中国共产党人还在江西、湖南、湖北、广东、广西、江苏、安徽、福建等十多个省份,组织发动了上百次不同规模的武装起义,但由于敌我力量悬殊,这些起义大多数失败了。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率领部队来到湘赣边界敌人统治比较薄弱的井冈山地区,领导当地人民打土豪、分田地,开启了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伟大进程。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第二章

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二)毛泽东思想的萌芽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27年大革命失败,是毛泽东思想的萌芽阶段。这一时期,李大钊、陈独秀、邓中夏、蔡和森、瞿秋白、周恩来等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先后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和演讲,从不同角度探讨了中国革命的基本理论问题。国民革命时期,毛泽东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先后写出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著作,集中了全党的正确主张,科学分析了中国革命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成为这一时期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代表性理论成果。1927年1月至2月在湖南省的湘潭、湘乡、衡山、醴陵、长沙等县区进行了实地调查,根据在当地的所见所闻,写下了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有力批驳了非难农民运动的种种谬论,明确指出农民问题是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问题主要是贫农问题,而贫农问题则主要是土地问题。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第二章

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二)毛泽东思想的萌芽由于党在幼年时期还没有很好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所以毛泽东思想尚处于萌芽阶段。(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形成从1927年大革命失败到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这一时期,是毛泽东思想的形成阶段。第一,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理论的基本形成。第二,土地革命路线的基本形成。第三,人民军队建设理论和红军作战原则的初步形成。第四,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工作方法的初步形成。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第二章

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理论的基本形成土地革命路线的基本形成人民军队建设理论和红军作战原则的初步形成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工作方法的初步形成第二章

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一)毛泽东思想成熟的背景毛泽东思想在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到抗日战争时期达到成熟,与这一时期党面临的革命形势和发展条件是紧密相关的。第一,经过中国革命两次胜利、两次失败的反复对比,党对中国革命客观规律有了更为充分的认识。第二,抗日战争的复杂环境与丰富实践,为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提供了现实条件。第三,全党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为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提供了思想条件。第四,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核心地位的确立,为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提供了组织保证。(二)毛泽东思想成熟的标志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主要是指,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能够自觉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深刻揭示中国革命的基本特点及其发展的客观规律,对中国革命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作出了马克思主义的回答。毛泽东思想已经形成了既完全属于马克思主义又具有中国特色的比较系统完整的理论体系。第三节

毛泽东思想的成熟第二章

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二)毛泽东思想成熟的标志第三节

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系统阐释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的持续发展统一战线理论的系统阐释党的建设理论的丰富发展毛泽东哲学思想的日益成熟第二章

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三)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1938年10月,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这一科学命题,号召全党学习马克思主义,并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使全党对毛泽东思想的认识大大提高了一步。1942年开始的整风运动,是一场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运动,也是一次党内思想大解放。通过这次全党范围的整风运动,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著作和党的整风运动文献,联系党的历史、个人思想状况和工作实际,开展了深刻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增强了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自觉性和能力,从而使全党对毛泽东思想达到了认识的高度一致。1944年5月到1945年4月召开的党的六届七中全会,原则上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高度评价了毛泽东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杰出贡献,肯定了确立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的重大意义。1945年4月至6月,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举行。党的七大总结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20多年历史经验,将毛泽东思想正式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第三节

毛泽东思想的成熟第四节

毛泽东思想的继续发展第二章

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一)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思想的发展毛泽东思想在这一时期的继续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提出了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的思想。第二,提出“十大军事原则”。“十大军事原则”:(1)先打分散和孤立之敌,后打集中和强大之敌;(2)先取小城市、中等城市和广大乡村,后取大城市;(3)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不以保守或夺取城市和地方为主要目标;(4)每战集中绝对优势兵力,四面包围敌人,力求全歼,不使漏网;(5)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每战都应力求有准备,力求在敌我条件对比下有胜利的把握;(6)发扬勇敢战斗、不怕牺牲、不怕疲劳和连续作战的作风;(7)力求在运动中歼灭敌人;(8)在攻城问题上,一切敌人守备薄弱的据点和城市,坚决夺取之;(9)以俘获敌人的全部武器和大部人员,补充自己;(10)善于利用两个战役之间的间隙,休息和整训部队。第三,提出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和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第二章

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二)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思想的丰富和发展第一,提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第二,提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第三,阐明了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若干重大理论原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