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教学教案第二单元10酬赠诗四首节妇吟_第1页
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教学教案第二单元10酬赠诗四首节妇吟_第2页
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教学教案第二单元10酬赠诗四首节妇吟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节妇吟》优课教学设计授课教师课题张籍《节妇吟》地点会议室时间学情分析学生原有知识与现有认知能力的分析:高一学生通过对文言文知识的学习,基本能自我通读《节妇吟》的诗歌内容,课堂上教师将大胆放手让学生自行解读文本;学生原有生活经验的分析:作为新时代青少年,学生们或自身经历或网络上了解过抉择(拒绝)的难题,与本节课内容的情境相似,容易达成共鸣,教师要学会联系社会现实,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与感知能力;学生的情感分析:教师要抓住中学生易激动的年龄特征,循循善诱,讲透诗歌的“说话艺术”,这是本节课的重点;通过学习张籍的爱国精神,引导学生培养爱国情怀。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感受并学习张籍的爱国精神。2、知识与能力:鉴赏酬赠诗语言的委婉曲折,感悟诗歌中的比喻手法。3、过程与方法:先读懂书面之言,再揣摩诗歌的言外之意,准确地理解诗歌的主旨。(二)核心素养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学习诗歌中女主人公的睿智与说话艺术,反观生活,培养说话技巧。2、思维发展与提升:借助对比喻手法的认识,联系诗歌创作背景推理出准确的诗歌主旨,读懂诗歌,读透诗歌。3、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对《节妇吟》的学习,明确酬赠诗的鉴赏要点必须结合创作背景和读懂诗歌的言外之意,学会知识迁移鉴赏同类诗歌,乃至自我创作。4、文化传承与理解:学习张籍不攀附权贵、维护国家统一的政治主张,引导学生培养爱国情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重难点读懂书面之言,分析《节妇吟》的言外之意;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明确诗歌的主旨;感受诗歌的巧妙用语,懂得知识迁移。教学方法诵读法、情境法、练习法教具多媒体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及内容新课导入:通过“牌坊”、“贞节牌坊”引出课题“节妇”的定义。(牌坊,中华特色建筑文化之一。是封建社会为表彰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所立的建筑物。)(儒家礼教对妇女“从一而终”的要求,不但丈夫生前贞节,死后还要守节。)诗歌朗诵教师范读,学生齐读三、书面之言:(1)解题:A、节妇?(节妇,就是古代守贞节的妇女。即女子对她所嫁男人的无条件忠贞。)B、吟?(古诗体式,悲愁慨叹。举例:《游子吟》)(2)初读感知:诗歌讲述了什么事情?(守节女子对第三者的婉言拒绝。)(用关联词串读诗歌内容)女主人公以何理由拒绝第三者的追求?A、我已出嫁,要守节。(“事夫誓拟同生死”、“何不相逢未嫁时?”……)B、我的丈夫也很优秀。(“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这种迂回的写法有什么作用?A、让“君”知道我的困境,从而使他可以体谅我;B、让他看到我对他的尊重,而不至于自尊心受损,进而恼羞成怒。四、言外之意:(一)了解创作背景李师道是当时藩镇之一的首领,其势炙手可热。中唐以后,藩镇割据用各种手段,勾结、拉拢文人和中央官吏。而一些不得意的文人和官吏也往往去依附他们。然而张籍主张维护国家统一、反对藩镇割据。这首诗便是一首为拒绝李师道的收买而写的名作。诗歌主旨表面上是节妇对第三者的拒绝和对丈夫的忠贞!实际上是张籍拒绝李师道的邀请,同时表露了自己不攀附权贵、反对藩镇割据和维护国家统一的政治志向和节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爱国)五、艺术特点:A、用语巧妙:女主人公解决问题,不但要求对、求是,还更要求圆满。B、比喻手法:作者张籍巧用比喻,将棘手的立场问题转化为一场普通的情感问题,可见其处理事情能力之高超。知识迁移——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之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近试上张籍水部朱庆馀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七、板书设计: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表谢意书面之言言外之意夸良人比喻智慧同生死节的策略坚贞不渝小遗憾转化勇气八、作业:根据酬赠诗的鉴赏要点,试着分析以下两首诗。近试上张籍水部酬朱庆馀

朱庆馀张籍洞房昨夜停红烛,越女新妆出镜心,待晓堂前拜舅姑。自知明艳更沉吟。妆罢低声问夫婿,齐纨未足人间贵,画眉深浅入时无?一曲菱歌敌万金。教学反思教师备课充分,PPT设计用心,内容含量与难度适中;课堂完整、顺利进行;师生互动较好,教师循循善诱,解答课堂难题;课堂缺少高潮,没有特别突出的亮点,这是本节课的遗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