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语文新高考全国Ⅰ卷模拟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2024年高考语文新高考全国Ⅰ卷模拟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2024年高考语文新高考全国Ⅰ卷模拟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2024年高考语文新高考全国Ⅰ卷模拟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2024年高考语文新高考全国Ⅰ卷模拟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高考语文新高考全国I卷模拟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9小题,共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脱离了具体画面的孤立的笔墨,其价值等于零。

我国传统绘画大都用笔、墨绘在纸或绢上,笔与墨是表现手法中的主体,因之评画必然涉及笔墨。逐

渐,舍本求末,人们往往孤立地评论笔墨。喧宾夺主,笔墨反成了作品优劣的标准。

构成画面,其道多矣。点、线、块、面都是造型手段,黑、白、五彩,渲染无穷气氛。为求表达视觉

美感及独特情思,作者可用任何手段:不择手段,即择一切手段。果真贴切地表达了作者的内心感受,成

为杰作,其画面所使用的任何手段,或日线、面,或日笔、墨,等等,便都具有点石成金的作用与价值。

价值源于手法运用中之整体效益。威尼斯画家弗洛内兹指着泥泞的人行道说:我可以用这泥土色调表现一

个金发少女。他道出了画面色彩运用之相对性,色彩效果诞生于色与色之间的相互作用。因之,就绘画中

的色彩而言,孤立的颜色,赤橙黄绿,无所谓优劣。往往一块孤立的色看来是脏的,但在特定的画面中它

却起了无以替代的效果。孤立的色无所谓优劣,则品评孤立的笔墨同样是没有意义的。

屋漏痕因缓慢前进中不断遇到阻力,其线之轨迹显得苍劲坚挺,用这种线表现老梅干枝、孤松矮屋之

类别有风格,但它替代不了米家云山湿漉漉的点或倪云林细瘦俏巧的轻盈之线。对这些早有定评的手法大

概大家都承认是好笔墨,但笔墨只是奴才,它绝对奴役于作者思想情绪的表达。情思在发展,作为奴才的

笔墨的手法永远跟着变换形态,无从考虑将呈现何种体态面貌。也许将被咒骂失去了笔墨,其实失去的只

是笔墨的旧时形式,真正该反思的应是作品的整体形态及其内涵是否反映了新的时代风貌。

岂止笔墨,各种绘画材料媒体都在演变。但也未必变了就一定新,新就一定好。旧的媒体也往往具备

不可被替代的优点,如粗陶、宣纸及笔与墨仍永葆青春,但其青春只长驻于它们为之服役的作品的演进

中。脱离了具体画面的孤立的笔墨,其价值等于零,正如未塑造形象的泥巴,其价值等于零。

(摘自吴冠中《笔墨等于零》)

材料二:

上世纪末,吴冠中“笔墨等于零”的观点引发了关于中国画笔墨问题的论辩。这场争论,其核心并不

在技法的有无,而在艺术理念的区分。

20世纪中国水墨画有文人画和非文人画两大系统。其中,文人笔墨又有两大支柱,一是书法用笔,强

调“书画同法”,强调中锋为本和以线立骨,强调一波三折、藏头护尾等用笔规范,强调线的力度;二是

程式化,文人笔墨中,造型程式是为笔墨程式服务的,程式化是为书法用笔服务的,文人画程式规范的核

心就在笔墨。文人画代表人物黄宾虹,提出“用力无法,便是江湖”,他认为绘画中的世俗之气就源自笔

墨不得法。吴冠中属于''非文人笔墨”系统,他的主张和实践是对文人笔墨程式规范的解构。用前者的标

准衡量他,难免会有用笔“软塌塌的、浅薄无味”的判断。因此,笔墨之争并非工具材料之争,而是范式

之争。吴冠中消解了书法的笔墨规范,同时融合西方艺术语汇,促成了今天笔墨艺术系统的多元化格局。

关于“等于零”这种激愤的语言风格,有批评者认为是吴冠中为了引起关注而故作惊世骇俗之语。吴

冠中的主观意图无从考证,但从其文论中反复出现对鲁迅的欣赏——鲁迅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旗手,常

有针贬时弊的激烈言辞——可以想见吴冠中此论的背景。

吴冠中对中西方绘画都有涉足,他对国画和油画材料有客观的分析,“黏糊糊的油彩不能表达线的奔

放缠绵,她拖泥带水,追不上水墨画及书法的纵横驰骋,她如何利用自身的条件来引进流动的线之表情?

水墨画像写字一样,长缨在手,挥毫自如,却也手法有限,对繁花似锦、变化多端的现实世界往往束手无

策”。由此可知,所谓脱离了具体画面孤立的笔墨没有价值,表达的正是技巧要服从于创作需要的理念。

在中国画漫长的变迁过程中,笔墨早已突破单纯的物质材料范畴,成为区分土庶雅俗的符号。中国画

笔墨所期望的理想境界幽微奥妙,对画家学养有较高要求,笔墨逐渐发展为一种标志社会身份的文化符

号;笔墨的难度又使它具有宗教般的魅力,吸引画家孜孜以求,并将它视为提升修养的手段,因此笔墨又

成了精神象征。20世纪的中国处于不断变革之中,文士阶层的身份、地位等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而国难

之中的知识分子不愿也无法继续追求独善其身,传统笔墨赖以生存的精神土壤逐渐贫瘠。中国画传统的观

赏方式也在这一时期出现了巨大转变,原本私密而小众的雅集转变为面向大众的公开化的美术展会,受限

于学养,大众很难领会笔墨的精妙之处;往往只能“看一眼”的观赏方式也使传统笔墨很难获得共鸣。在

此背景下,吴冠中追求的是“群众点头”“专家鼓掌”,以及西方观众的认可。该定位在笔墨之争中也曾

受到非议,但从笔墨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来看,吴冠中的选择不失为一条国画现代化的有效路径。

(摘编自张熙《笔墨为何等于零?》)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择手段”,文中指在绘画的时候,作者可以采用一切手段来表达视觉美感和独特的情思。

B.“奴役”,把人当奴隶一样使用,文中指笔墨没有独立性,要绝对服从作者表达感情的需要。

C.“媒体”,在文中指传播艺术作品的途径,如雅集、美术展会等,也指粗陶、宣纸及笔墨等。

D.“江湖”,文中指文人画系统对不守传统笔墨程式的画法的喻称,即不正统的、有世俗气的画法。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二把吴冠中的激烈言辞与他对鲁迅的欣赏联系起来,说明吴冠中“笔墨等于零”这一观点有着很强

的现实针对性。

B.中国画文人笔墨使作者在习画过程中往往会陷于独善其身的精神追求,在客观上也容易形成对大众的排

斥,显示出一定的狭隘性。

C.“这儿该用倪云林的线法,那一笔有米家云山的韵味”,这样的指导和评价在认同吴冠中观点的人看

来,并非不可接受。

D.“群众点头”“专家鼓掌”“西方观众认可”,这种随时代发展而来的创作追求,有利于中国画的雅俗

共赏,也有利于它走向世界。

3.下列有关诗文创作的言论,与吴冠中的笔墨观最接近的一项是()

A.胡适:都是平常情感,都是平常言语,偶然碰着个诗人,变幻出多少新奇诗句。

B.黄庭坚:古之能为文章者,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

C.沈伯时:炼句下语,最是紧要,说柳不可直说破“柳”,须用“章台”“霸岸”等字。

D.曹雪芹: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

4.请参照下面的注释示例,给文中的“笔墨”加注。注释示例:拳脚,本指拳头和脚,文中指武功。

5.如何推动中国画的现代化?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陋室的月光

常兴胜

月光如水,倾泻在秋意浓浓的安徽和县(古为和州)县城,四周环顾,人流、车流融入月色,鸟啾、

风鸣被月光稀释。此时,处于高地的陋室临“水”而居,周遭的松柏、桂树影影绰绰,摇曳在“水”中。

以往来访陋室一般是在早晨,这次则是踏月,心中默念:“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

灵……”心中油然生出对刘禹锡的一份敬仰与无限遐思。

月下,陋室水洗般清晰可辨,品字形的白墙黑瓦建筑,昭示着这里安居着一个品行高洁的灵魂。门楣

上的“陋室”二字,为现代诗人臧克家所题。向陋室前进,宛若涉水而行,清月沾衣欲湿,顿觉一身微

凉。我徜徉松柏竹影间,感觉脚下的青青苔痕潮湿松软,却没有寻到陋室旁栽植的、曾给他带来劫难的桃

花,许是为月华淹没。刘禹锡爱写桃花,哪怕因此被贬僻陋之地,也不曾罢笔:朗州的桃花“俚人祠竹

节,仙洞闭桃花”,连州的桃花“不学天桃姿,浮荣在俄顷”,和州的桃花“茶炉依绿笋,棋局就红

桃”,夔州的桃花“城边流水桃花过,帘外春风杜若香”……

吱呀呀,临南的几扇木格镂花窗子发出一阵声响。他推开窗子,月光霎时如潮水般涌来,映着他清瘦

的面容,书案上泛黄的诗书和墙上挂着的素琴也沐浴在似水的月华里。一缕云香袅袅升起,缭绕在一方天

地中,他仰望月空——透明、清澈、深邃。这何止是自然的月光,更是人文的月光。孔子儒家思想——仁

义礼智信,如尼山的月光越过千年,洒在人间陋室,彻照他的骨髓。刘禹锡,字梦得,“梦得”为梦中所

得,“禹锡”意为圣人大禹所赐。父亲刘绪为他取此名字,喜爱之情自不待言。自小开始,刘绪就让他读

儒家经典,追求“一箪食,一瓢饮”的精神生活,像颜回一样不改其乐。禹锡喃喃道:"子曰:君子居

之,何陋之有?”

取下那张素琴,轻挑慢抹银弦,咚咚——旷古悠远之思,铿锵金石之声,从弦上飞出,清脆、悠远、

厚实。携妻离京后的二十三年贬谪岁月恍若昨日,这些年里,妻子薛氏、母亲卢氏、好友柳宗元等一个个

相继离去。艰难困苦中,他也学会从丝竹里觅得一丝安慰。在夔州时,同里的年轻人唱着《竹枝》,吹笛

击鼓,歌笛之声,激荡而悠扬,有淇濮之艳。白帝城头、白盐山下、蜀江之畔,处处都能听闻。刘禹锡看

着巴山蜀水的男女青年展开歌喉,歌唱自己的生活和自然风光,一时间忘却了寒冷,将听到的民歌改编成

新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一首首《竹枝

词》在巴蜀传唱。他没有沉沦,没有倒在那条荆棘丛生的山道上,而是坚信病树前头万木春。尼山的月光

成了他不灭的信念。

低眉弹着,一行清泪模糊了视线,曲不成调,只听“咚”的一声,琴声戛然而止。他弃琴起身走近窗

下,月光抚摸着他,安慰着他,故乡、亲人、诗友,一份牵挂,两行泪痕。

唐长庆四年(公元824年)八月,被贬朗州、连州、夔州的一代诗豪刘禹锡得长安诏书量移和州,虽

说未能重回天阙,但总算日近神京。浮岷江,观洞庭,历夏口,涉潺阳,自池州过宛陵,由姑孰渡长江。

一个初冬的温暖日子,鼓荡着白帆的舟船靠近长江西岸和州横江浦渡口。一条厚实的长木板,一头搭在小

舟首沿,一头搭在西江岸堤,岸上的叫卖声、手艺人的吆喝声、毛驴的喘气声、小孩的啼哭声,被冬日的

寒风包裹着,刘禹锡肩挑盛满书卷的竹笥,与家人一道踏上和州的土地。

半百之年的刘禹锡翌日就下乡视察民情,因“民为本”是他为政之基。连年的水旱灾害导致田地荒

芜、粮食歉收。目睹惨状,这位新刺史暗暗以“遐思常后已,下令必先庚”自省。他还发现,和州的版图

虽仅是连、夔二州的十分之五六,赋税却是二州的三倍,黎民百姓苦不堪言。

刘禹锡随即在州衙召集时贤,颁布政令,帮助灾民引水灌溉,并冒削职风险以《和州谢上表》为民请

命,朝廷减免了当地百姓的税赋,开仓放粮,赈济灾民,慰彼黎庶。冬闲时节,他带领和州父老兴修水

利,挖塘筑坝,疏浚河道。

而他自己,则在州衙后圃小山脚下,依仙山而造,临龙池而结,建了一处简陋之室。这里成了他与张

籍、白居易等文友诗书来往、饮酒赋诗的地方。

月光洗去他一身疲惫,他挽起袖口,援翰蘸墨,在铺开的宣纸上写下:“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

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墨影在白纸上横斜,在月华中摇曳。写罢,他踱步、沉吟、

回忆。

枝叶簌簌,月影西移,月华流泻这块高地。他以民本思想为基,以旷世才情为栋,以勤政廉洁为梁,

以耿介傲骨为樽,以苍生信仰为椽,以短短八十一字《陋室铭》为脊,构筑起了中华文化的又一座精神家

园。

二年后,他乘舟离开和州。

回望陋室,月光如水。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尾都写“月光如水”,中间又写“清月沾衣欲湿”“月光霎时如潮水般涌来”“月华流泻”等,

使读者一直能感觉到月光的照耀。

B.文章提及孔子和刘禹锡的父亲刘绪,说明刘禹锡深深受到了儒家文化的陶冶,这为后文所写刘禹锡仁政

爱民提供了其思想上的依据。

C.文章特意写到刘禹锡在夔州把民歌改编成新词,使之得到更广泛传播,强调的是他在整理民间诗歌方面

的杰出贡献,使其形象更丰满。

D.文章对刘禹锡离舟登岸的情形写得详,对他救济灾民等事件写得略,前者详是为了突出其形象,后者略

是为了较为集中地叙述其事迹。

7.对小标题“一”所领起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写“陋室水洗般清晰可辨”,突出了寻访时月光之明澈,也表现了陋室之净洁。

B.作者认为陋室的建筑呈品字形,是刘禹锡有意以它来寄寓“品行”之意的明证。

C.寻访陋室时,作者说桃花可能被月华淹没,这是虚写,能引发读者对桃花的想象。

D.引用关于桃花的诗句运用排比手法,既强调刘禹锡爱写桃花,又使语言颇有气势。

8.请结合全文,分析标题“陋室的月光”的深层含义和作用。

9.作者两次直接引用《陋室铭》开头几句,所引字数不同,其写作意图各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5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日:“朕每日坐朝,咨出一言,即思此一言于百姓有利益否,所以不敢多

言。”给事中兼知起居事杜正伦进日:“君举必书,言存左史。臣职当兼修起居注,不敢不尽愚直。陛下

若一言乖于道理,则千载累于圣德,非止当今损于百姓,愿陛下慎之。”太宗大悦,赐彩百段。

贞观八年,太宗谓侍臣日:“言语者,君子之枢机,谈何容易?凡在众庶,一言不善,则人记之,成

其耻累,况是万乘之主?不可出言有所乖失。其所亏损至大,岂同匹夫?我常以此为戒。隋炀帝初申甘泉

宫,泉石称意,而怪无萤火,敕云:'捉取萤火,于宫中照夜。'所司遽遣数千人采拾,送五百宴于宫

侧,小事尚尔,况其大事乎?”魏征对目:“人君居四海之尊,若有亏失,古人以为如日月之蚀,人皆见

之,实如陛下所戒慎。"

贞观十六年,太宗每与公呼言及古道,必诘难往复。散骑常侍刘洎上书谏日:“帝王之与凡庶,圣哲

之与庸愚,上下相悬,拟伦斯绝。是知以至愚而对至圣,以极卑而对极尊,徒思自强,不可得也。陛下降

恩旨,虚襟以纳其说,犹恐群下未敢对扬,况动神机,纵天辩,饰辞以折其理,援古以排其议,欲令凡庶

何阶应答?臣闻皇天以无言为贵,圣人以不言为德,老子称‘大辩若讷',庄生称'至道无文',此皆不

欲烦也。且多记则损心,多语则损气,心气内损,形神外劳,初虽不觉,后必为累。须为社稷自零,岂为

性好自伤乎?窃以今日升平,皆陛下力行所至,欲其长久,匪由辩博;但当忘彼爱憎慎兹取舍每事敦朴

无非至公,若贞观之初,则可矣。”太宗手诏答日:“非虑无以临下,非言无以述虑。比有谈论,遂至

烦多。轻物骄人,恐由兹道。形神心气,非此为劳。今闻说言,虚怀以改。”

(选自《贞观政要•慎言语》,有删改)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但A当B忘C

彼D爱E憎F慎G兹H取I舍J每K事L敦M朴N无O非P至Q公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欲出一言”与“则秦之所大欲”(《六国论》)两句中的“欲”字含义不相同。

B.幸,通常指封建帝王到达某地,也叫巡幸。文中“初幸”指皇帝第一次到某地。

C.公卿,指三公九卿,“公”是周代封爵之首,“卿”是古时高级官名。

D.“须为社稷自爱”与“百姓皆以王为爱也”(《齐桓晋文之事》)两句中的“爱”字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太宗认为自己说的每一句话都应该考虑是否对百姓有好处,杜正伦认为不仅要考虑到当今的百姓,还

要考虑对后人的影响。

B.唐太宗认为语言很重要,庶民百姓一句话讲得不好,都会遭到耻笑,带来损害,如果君主讲出不妥当的

话来,那损害就更大了。

C.隋炀帝刚到甘泉宫的时候,责怪甘泉宫里没有萤火虫,后来官府马上派人去捕捉,从各地送来五百年萤

火虫到宫殿两侧。

D.在看了散骑常侍刘洎的上书后,唐太宗认识了自己的错误,并手写诏书答复刘洎,表示要虚心改正轻视

别人的骄傲态度。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陛下若一言乖于道理,则千载累于圣德。

(2)窃以今日升平,皆陛下力行所至。

14.文中魏征把帝王的过失行为比作日食和月食,其用意是什么?

三、诗歌鉴赏:本大题共2小题,共10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和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其一)

李纲®

九日但孤坐,悄然无世喧。

菊花殊未开,始知气候偏。

开轩寓远目,相对惟青山。

昏鸦已接翅,独鹤何时还?

且尽杯中物,此外何足言!

【注】①李纲,两宋之际抗金名臣,多次领导军民抗金,多次上疏陈述抗金大计,均未被采纳,被投降派

排斥。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抗金名臣李纲将陶渊明笔下的重要意象“酒”和“菊”运用于诗歌中,表达对坎坷人生经历的感慨。

B.时至重阳节而菊花未开,作者由此感知气候异常,“气候偏”别有深意,暗喻当时社会的黑暗。

C.诗中“昏鸦已接翅,独鹤何时还?”两句,作者巧妙运用对比,借自然物抒发心中的无限感慨。

D.本诗写饮酒同李白“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表现出作者豁达的心胸。

16.本诗作为陶渊明《饮酒・其五》的和诗,请比较两首诗与之表达的思想情感有何不同?

四、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8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西方在道德层面有一个"黄金准则":Treatothersinthewayyouwanttobetreatedo(你希望别人怎

么对待你,你就怎么对待别人)《论语・卫灵公》中的“,”两句表达了相似的理

念。

(2)“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李贺《雁门太守行》中“”一句表现了将士们手持宝剑

视死如归的英勇;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一句写出了北伐将领刘裕指挥的

部队装备精良。

(3)数字往往带给人们一种单调枯燥的感觉,但诗人的巧妙运用,却能够使文辞生辉,比如

五、语言表达:本大题共5小题,共3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就在这时,欧美的学者、汉学家、考古学家、冒险家,却不远万里,风餐露宿,朝敦煌赶来。他们

愿意卖掉自己的全部财产,充作偷运一两件文物回去的路费。他们愿意吃苦,愿意冒着葬身沙漠的危险,

甚至做好了被打、被杀的准备,朝这个刚刚打开的洞窟赶来。他们在沙漠里燃起了股股炊烟,而中国官员

的客厅里,也正茶香缕缕。

②没有任何关卡,没有任何手续,外国人直接走到了那个洞窟跟前。洞窟砌了一道砖、上了一把锁,

钥匙挂在王道士的裤腰带上。外国人未免有点遗憾,他们万里冲刺的最后一站,巡有遇到森严的文物保护

官邸,咚有碰见冷漠的博物馆馆长,甚至咚有遇到看守和门卫,一切的一切,竟是这个肮脏的土道士。他

们只得幽默地耸耸肩。

③略略交谈几句,就知道了道士的品位。原先设想好的种种方案纯属多余,道士要的只是一笔最轻松的小

买卖。就像用两枚针换一只鸡,一颗纽扣换一篮青菜。要详细地复述这笔交换帐,也许我的笔会不太沉

稳,我只能简略地说:1905年10月,俄国人勃奥鲁切夫用一点点随身带着的俄国商品,换取了一大批文

书经卷;1907年5月,匈牙利人斯坦因用一叠子银元换取了二十四大箱经卷、三箱织绳和绘画;1908年7

月,法国人伯希和又用少量银圆换去了十大车、六千多卷写本和画卷;1911年10月,日本人吉川小一郎

和橘瑞超用难以想象的低价换取了三百多卷写本和两尊唐塑;1914年,斯坦因第二次又来,仍用一点银

圆换去五大箱、六百多卷经卷;...

18.选文第①段画线句可否改成“而中国官员的客厅里,也正冒着缕缕茶香”?为什么?

19.选文第②段加点的“没有”有什么表达效果?

20.选文第③段划线部分突出了因文化强盗的大肆掠夺而给莫高窟文物带来的巨大损失。这一表达效果是

怎么取得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长期以来,科学家们一直想知道啄木鸟为何用力啄树却不伤大脑,目前一种看法是,它们的头骨应该

像减震头盔一样。①近日发表在“当代生物学”杂志上的论文驳斥了这一观点,计算表明,任何“减震功

能”都会阻碍啄木鸟的啄食能力,实际上啄木鸟的头部更像是硬锤。

科学家通过分析3段啄木鸟的高速视频,发现啄木鸟其实不会吸收与树木撞击带来的冲击。通过量化

3种啄木鸟啄树过程中的冲击减速,并利用这些数据建立的生物力学模型,从而得出结论,头骨的任何减

震都会对鸟类不利。但如果它们的头骨不起到减震器的作用,那么强烈的啄树动作为何不伤大脑?

研究证明,②虽然每次啄树的冲击超过了猴子和人类脑震荡的已知阈值,但啄木鸟较小的大脑却可以

丞担宜j没有减震并不意味着啄木鸟的大脑在看似猛烈的撞击中处于危险之中。即使是超过100次的最强

烈啄树冲击,③对啄木鸟的大脑仍然是安全的——计算显示啄木鸟当时大脑的负荷依然低于遭受脑震荡的

人类。

这些发现驳斥了长期以来在媒体、书籍、动物园中经常普及给大众的减震理论,即它们的头部装有“减震

乱O

2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或在标点符号或在语言表达上存在错误,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并将

完整的句子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22.文中驳斥啄木鸟的减震理论有两点依据,请找出并加以概括,每处不超过10个字。

六、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无人问津也好,技不如人也罢,你都要安静下来,去做自己该做的事情,而不是让炀恼和焦

虑,毁掉你本就不多的热情和定力。心可以碎,手不能停,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在崩溃中继续前行,这才

是一个成年人该有的素养。

——《人民日报》

材料二:屏蔽力是一个人最顶级的能力,任何消耗你的人和事,多看一眼都是你的不对。

——罗素

材料三:精神内耗,又叫心理内耗,它是指人在自我控制中需要消耗心理资源,当资源不足时,人就

处于一种所谓内耗的状态,内耗的长期存在就会让人感到疲惫。这种疲惫并非身体劳累导致,而是一种心

理上的主观感受,是个体在心理方面损耗导致的一种状态。

——百度百科

莫言先生曾说:“精神内耗,其实也是一种积极情绪,他的某种程度是在寻找一种人生出口。”如今

社会,许多人都面临着“精神内耗”,以上的材料是否让“精神内耗”的你有些许的感触?请结合自己的

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选好角度,文体明确,文题自拟,不少于800字。

答案和解析

的关系”。

【试题分析】C选项“并非不可接受”说法错误,

1~5.【答案】C、C、D、【参考答案】笔墨,本

依据材料一可知,吴冠中认为“脱离了具体画面的

指中国画绘画用的工具材料,即笔和墨;文中指用

孤立的笔墨,其价值等于零,正如未塑造形象的泥

笔规范或程式、范式,即造型手段。、【参考答

巴,其价值等于零”,所以这样的指导和评价在认

案】要继承、发扬中国传统文人画的长处;要加强

同吴冠中观点的人看来,是不可接受的。

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反映新的生活和时代风貌;要

3.【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核心素养的主要方面是

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学养;要吸收、借鉴其他文

“思维发展与提升”,考查内容为“能在各部分信

化,促成笔墨的多元化发展。

息之间建立联系,把握主要信息,分析、说明复杂

【解析】L【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核心素养的主要

信息中可能存在的多种关系”。

方面是“语言建构与运用”,考查内容为“能敏锐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一可知,吴冠中的笔墨观是

地感受文本或交际对象的语言特点和情感特征,迅

“否定孤立片面,追求具体整体”。

速判断其表达的正误与恰当程度,察觉其言外之意

A选项“变幻出多少新奇诗句”是片面字句观。

和隐含的情感倾向”。

B选项“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是片面字句观。

【试题分析】C选项“在文中指传播艺术作品的途

C选项“须用‘章台'‘霸岸'等字”是片面字句

径,如雅集、美术展会等”说法错误,依据材料一

观。

“岂止笔墨,各种绘画材料媒体都在演变。但也未

D选项”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是整

必变了就一定新,新就一定好。旧的媒体也往往具

体立意观。

备不可被替代的优点,如粗陶、宣纸及笔与墨仍永

4.【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核心素养的主要方面是

葆青春”可知,“媒体”在文中指绘画材料,而

“思维发展与提升”,考查内容为“在理解语言

“雅集”“美术展会”是观赏方式,二两者含义不

时,能准确、清楚地分析和阐明观点与材料之间的

一致。

关系”。

【试题分析】根据注释示例“拳脚,本指拳头和

2.【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核心素养的主要方面是

脚,文中指武功”可知,在解释“笔墨”时要先解

“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考查内

释其本义,再指出其在文中的含义。

容为“能敏锐地感受文本或交际对象的语言特点和

由材料一“我国传统绘画大都用笔、墨绘在纸或绢

情感特征,迅速判断其表达的正误与恰当程

上”可知,“笔墨”本指中国画绘画用的工具材

度”“能准确、清楚地分析和阐明观点与材料之间

料,即笔和墨。

由文中“点、线、块、面都是造型手段,……成为由材料二“吴冠中消解了书法的笔墨规范,同时融

杰作,其画面所使用的任何手段,或曰线、面,或合西方艺术语汇,促成了今天笔墨艺术系统的多元

曰笔、墨,等等,便都具有点石成金的作用与价化格局”可知,推动中国画的现代化要吸收、借鉴

值”“对这些早有定评的手法大概大家都承认是好其他文化,促成笔墨的多元化发展。

笔墨,但笔墨只是奴才,它绝对奴役于作者思想情6~9.【答案】C、B、【参考答案】深层含义:①

绪的表达。情思在发展,作为奴才的笔墨的手法永儒家思想的光辉。儒家仁义礼智信的思想,彻照刘

远跟着变换形态,无从考虑将呈现何种体态面貌”禹锡的骨髓。②刘禹锡精神的光辉。刘禹锡仁义爱

等内容可知,“笔墨”在文中指用笔规范或程式、民,勤政廉洁,有以天下苍生为念的高洁情怀。作

范式,即造型手段。用:贯穿全文,暗示主题。、【参考答案】①第一

5.【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核心素养的主要方面是次引用是十六个字,是要引出后文对陋室的介绍,

“思维发展与提升”,考查内容为“能用文本提供以及对刘禹锡事迹的叙写。②第二次引用是二十四

的事实、观点、程序、策略和方法解决学习和实际个字,一是对应刘禹锡的援翰蘸墨、铺纸而写;二

生活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是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总结上文对刘禹锡事

【试题分析】由材料二“文人笔墨又有两大支柱,迹的叙述;三是引出下文的议论,凸显刘禹锡的思

一是书法用笔,强调'书画同法',强调中锋为本想和情怀;四是照应第一次引用,前后呼应,使文

和以线立骨,强调一波三折、藏头护尾等用笔规章结构更加严谨。

范,强调线的力度”可知,传统文人画有很多优点【解析】1.【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核心素养的主要

值得借鉴,所以推动中国画的现代化要继承、发扬方面是“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

中国传统文人画的长处;考查内容为“能敏锐地感受文本或交际对象的语言

由材料二“从其文论中反复出现对鲁迅的欣赏一一特点和情感特征,迅速判断其表达的正误与恰当程

鲁迅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旗手,常有针硬时弊的度,察觉其言外之意和隐含的情感倾向”“结合作

激烈言辞一一可以想见吴冠中此论的背景”可知,品的具体内容,阐释作品的情感、形象、主题和思

推动中国画的现代化要加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反想内涵,能对作品的表现手法作出自己的评论”。

映新的生活和时代风貌;【试题分析】C选项“强调的是他在整理民间诗歌

由材料二“中国画笔墨所期望的理想境界幽微奥方面的杰出贡献”错。原文有“一首首《竹枝词》

妙,对画家学养有较高要求,笔墨逐渐发展为一种在巴蜀传唱。他没有沉沦,没有倒在那条荆棘丛生

标志社会身份的文化符号;笔墨的难度又使它具有的山道上”,文章写到刘禹锡在夔州把民歌改编成

宗教般的魅力,吸引画家孜孜以求,并将它视为提新词,强调的是刘禹锡在艰难的情况下“没有沉

升修养的手”可知,推动中国画的现代化要不断提沦”。

升自身的专业学养;

2.【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核心素养的主要方面是梁,以耿介傲骨为楝,以苍生信仰为椽”,刘禹锡

“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仁义爱民,勤政廉洁,有以天下苍生为念的高洁情

赏与创造”,考查内容为“能敏锐地感受文本或交怀。

际对象的语言特点和情感特征,迅速判断其表达的文章围绕“陋室的月光”展开,”陋室的月光”贯

正误与恰当程度,察觉其言外之意和隐含的情感倾穿全文,在文中它是仁义礼智信思想的光辉,是为

向”“能就文本的内容或形式提出质疑,展开联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责任担当,它照澈古今,启迪今

想”“结合作品的具体内容,阐释作品的情感、形人,暗示了主题。

象、主题和思想内涵”。4.【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核心素养的主要方面是

【试题分析】B选项“作者认为……”错误,根据“审美鉴赏与创造”,考查内容为“结合作品的具

原文“品字形的白墙黑瓦建筑,昭示着这里安居着体内容,阐释作品的情感、形象、主题和思想内

一个品行高洁的灵魂”可知,认为陋室的建筑呈品涵”。

字形寓“品行”之意是作者的说法,并非刘禹锡有【试题分析】“以往来访陋室一般是在早晨,这次

意寄寓这样的含意。则是踏月,心中默念:'山不在高……'心中油然

3.【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核心素养的主要方面是生出对刘禹锡的一份敬仰与无限遐思”,第一次引

“审美鉴赏与创造”,考查内容为“结合作品的具用是十六个字,由此产生“敬仰与无限遐思”,从

体内容,阐释作品的情感、形象、主题和思想内而引出后文对陋室的介绍,以及对刘禹锡事迹的叙

涵”。写。

【试题分析】“陋室的月光”是照澈刘禹锡灵魂的第二次引用是二十四个字,在行文上对应“月光洗

思想。结合“他仰望月空一一透明、清澈、深邃。去他一身疲惫,他挽起袖口,援翰蘸墨,在铺开的

这何止是自然的月光,更是人文的月光。孔子儒家宣纸上写下”刘禹锡的援翰蘸墨、铺纸而写;

思想一一仁义礼智信,如尼山的月光越过千年,洒内容上多了“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上文说“刘

在人间陋室,彻照他的骨髓”可知,此处“陋室的禹锡随即在州衙召集时贤,颁布政令,帮助灾民引

月光”指儒家思想的光辉。儒家仁义礼智信的思水灌溉,并冒削职风险以《和州谢上表》为民请

想,彻照刘禹锡的骨髓。命,朝廷减免了当地百姓的税赋,开仓放粮,赈济

“陋室的月光”还是刘禹锡本人精神的光辉。“刘灾民,慰彼黎庶。冬闲时节,他带领和州父老兴修

禹锡随即在州衙召集时贤,颁布政令,帮助灾民引水利,挖塘筑坝,疏浚河道”,刘禹锡仁义爱民,

水灌溉,并冒削职风险以《和州谢上表》为民请这是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总结上文对刘禹锡

命,朝廷减免了当地百姓的税赋,开仓放粮,赈济事迹的叙述;

灾民,慰彼黎庶。冬闲时节,他带领和州父老兴修引出后文“他以民本思想为基,以旷世才情为栋,

水利,挖塘筑坝,疏浚河道”,“以勤政廉洁为以勤政廉洁为梁,以耿介傲骨为楝,以苍生信仰为

椽,以短短八十一字《陋室铭》为脊,构筑起了中舍不得"。句意:(陛下)应该为国家爱惜自己/

华文化的又一座精神家园”的议论,凸显刘禹锡勤老百姓都认为大王是吝啬一头牛。

政廉洁、以天下苍生为念的思想和情怀;3.【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核心素养的主要方面是

此处引用照应第一次引用,前后呼应,使文章结构“审美鉴赏与创造”,考查内容为“能结合作品的

更加严谨。具体内容,阐释作品的情感、形象、主题和思想内

10~14.【答案】【参考答案】FJN、D、D、【参涵”。

考答案】(1)陛下如果有一句话违背了道理,那【试题分析】D选项“表示要虚心改正轻视别人的

么,(即使)在千年之后也会损害陛下的圣德。骄傲态度”说法错误,原文中“轻物骄人,恐由兹

(2)我认为如今天下升平,都是陛下精心治理国道”只是一种推测。

家才实现的。、【参考答案】意在告诫唐太宗,作4.【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核心素养的主要方面是

为位居四海之尊高位的人君,更要谨言慎行。“语言建构与运用”,考查内容为“在扩展和整理

【解析】1.【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核心素养的主要自己语文积累的过程中,能发现联系,探索规

方面是“语言建构与运用”,考查内容为“能凭借律”。

语感推断结构比较复杂的语句的意思”。【试题分析】(1)“若”,如果;“乖”,违

【试题分析】句意:只能忘掉那些爱憎之情,谨慎背;“累”,损害。

进行现实的取舍,做每件事都要踏踏实实,一心为(2)“窃”,我私下;“以”,认为;“力

公。行”,精心治理国家。

“爱憎”为“忘”的宾语,后面断开,即F处断5.【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核心素养的主要方面是

开;“思维发展与提升”,考查内容为“能准确、清楚

“慎兹取舍”偏正短语,其后断开,即J处断开;地分析和阐明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关系”。

“每事敦朴”主谓结构,后面断开,即N处断开。【试题分析】答题时要找到答题区间,本题主要信

息在文本“人君居四海之尊,若有亏失,古人以为

2.【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核心素养的主要方面是如日月之蚀,人皆见之,实如陛下所戒慎”中,意

“语言建构与运用”“文化传承与理解”,考查内思是人君位居高位,行为如果有所亏失,古人认为

容为“能不断扩展自己的语言积累自觉整理在学习如同日食和月食那样,人人都能看见,陛下的确应

中获得的语言材料和言语活动经验”“能在阅读和该有所警戒,意在告诫唐太宗,作为位居四海之尊

表达交流中探析有关文化现象”。高位的人君,更要谨言慎行。

【试题分析】A选项想要;欲望。句意:每想要讲参考译文:

一句话/秦国最大的欲望。贞观二年,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我每天坐

D选项前者含义是“爱惜”,后者含义是“吝惜、朝理政,每想要讲一句话,都要想想这句话是否对

百姓有好处,所以我不敢多说话。”给事中兼起居下要求臣下谈论天人之际,旁征博引,修饰文辞辩

注史官杜正伦进言道:“君主办什么事,讲什么话驳其道理,援引古书用以排斥臣下的道理,这叫一

都要记录在起居注里。我的职务是兼修起居注,所般的凡夫俗子如何应对呢?臣听说苍天把不说话看

以不敢不尽忠职守。陛下如果有一句话违背了道作尊贵,圣人把不说话看作美德,老子认为‘真正

理,那么,(即使)在千年之后也会损害陛下的圣善辩的人像是言语迟钝一样',庄子认为‘大道不

德,所以这不仅仅只会对当今的百姓造成损害,希须用文采修饰’,这都是不希望多说话的意思。而

望陛下慎重。”唐太宗听后非常高兴,赏赐他一百且多记事就会损伤心思,多说话就会损伤元气,在

段彩色绢帛。内损伤心思、元气,在外损伤形体、精神,即使起

贞观八年,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言语是表初察觉不到,将来一定会受连累。(陛下)应该为

现君子德行的关键,讲话怎能草率随便呢?庶民百国家爱惜自己,岂能为兴趣损伤自己呢?我认为如

姓,一句话讲得不好,就会被别人记住,遭到耻笑今天下升平,都是陛下精心治理国家才实现的,想

损害,更何况是作为万乘之主的君主呢?君主决不要让它长久保持下去,不是靠雄辩能办到的;只能

能讲出不妥当的话来。这样做的损害是极大的,忘掉那些爱憎之情,谨慎进行现实的取舍,做每件

(君主)岂能和普通人相比?我常以此为戒。隋炀事都要踏踏实实,一心为公,像贞观初年一样就行

帝刚到甘泉宫的时候,那里秀丽的山水泉石让他称了。”太宗亲笔,写诏书批复说:“不思考就不能

心如意,他却责怪没有萤火虫,便下令说:'捕捉统御臣子,不说话就不能阐述自己的想法。近来和

一些萤火虫到宫里来,以供晚上照明用。'于是,臣子谈论过于频繁,恐怕因此产生轻视别人的骄傲

主管部门马上派几千人去捕捉,后来从各地送来五态度。身体、精神、心思和元气,倒不怕劳累。如

百车萤火虫到宫殿两侧,小事尚且如此,更何况大今听到你忠诚正直的言论,我一定虚心改正。”

事?”魏征回答说:“人君位居四海之尊的高位,15~16.【答案】D、【参考答案】《饮酒・其五》表

行为如果有所亏失,古人认为如同日食和月食那现了作者悠闲自得的心境和对宁静自由的田园生活

样,人人都能看见,陛下的确应该有所警戒啊。”的热爱,以及对黑暗官场的鄙弃和厌恶之情;李诗

贞观十六年,唐太宗每次和各位公卿大臣谈到古代则主要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以及渴望用世却

的治国之道,必然要反复青备辩论。散骑常侍刘洎不受重用的孤独、无奈之情。

也上书发表见解,他说:“帝王和平民,圣哲和凡【解析】1.【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核心素养的主要

夫,一上一下,如有天壤之别,不可相提并论。因方面是“语言建构与运用”“审美鉴赏与创造”,

此,我们可以得知极其愚昧的人想要成为圣哲,极考查的内容为“能敏锐地感受文本或交际对象的语

其卑下的人想要成为至尊之人,纵使前者想努力超言特点和情感特征,迅速判断其表达的正误与恰当

过对方,都是不可能的。陛下降下圣旨,虚心听取程度,察觉其言外之意和隐含的情感倾向”“结合

臣下的意见,但还是担心臣下不敢直言,更何况陛作品的具体内容,阐释作品的情感、形象、主题和

思想内涵,能对作品的表现手法作出自己的评酒,其他的还有什么可说的呢。李纲多次领导军民

论”。抗金,多次上疏陈述抗金大计,均未被采纳,被投

【试题分析】D选项“都表现出作者豁达的心胸”降派排斥。诗歌主要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以

错误。结合诗歌“但孤坐”“气候偏”“惟青及渴望用世却不受重用的孤独、无奈之情。

山”“昏鸦”“独鹤”等内容可知,本诗整体氛围17.【答案】【参考答案】(1)己所不欲勿施于

是阴郁低沉的。结尾“且尽杯中物,此外何足人

言”,意思是除了饮酒,无须多言,表现出作者此(2)提携玉龙为君死气吞万里如虎

时难以言说的无奈与悲伤。(3)示例一: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

台。示例二: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2.【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核心素养的主要方面是示例三: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审美鉴赏与创造”,考查内容为“能比较两个以【解析】【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核心素养的主要方

上的文学作品在主题、表现形式、作品风格上的异面是“语言建构与运用”“文化传承与理解”,考

同”。查内容为“能不断扩展自己的语言积累自觉整理在

【试题分析】《饮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