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人力规划课件_第1页
医师人力规划课件_第2页
医师人力规划课件_第3页
医师人力规划课件_第4页
医师人力规划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醫學系招生人數

基层医师人力规划

摘要全民健保─醫療生態產生很大變化醫師─醫療體系中最重要的人力資源醫師人力需求之主要議題─全部醫師供需量之人力預估及基層醫師之人力需求醫師人力目標─

(1)以每750人一位醫師為政策目標

(2)醫學系招生以「人口為基準」

(3)醫師生產力

(4)醫師服務年限

(5)健保制度改革方向

(6)各醫學院校教學資院與教育品質

(7)醫療科技發展情況

(8)其他

近年來臺灣醫師人力資源增加的趨勢:超過經建會醫師人力的政策目標,為避免醫師過剩造成社會問題,全國醫學系招生人數上限以1,300名為原則,以後由各醫學校院案評鑒結果作招生人數之調整。

加強一般醫學教育:建立基層醫師(包括一班內科、家醫科、一般兒科、一般婦產科醫師)之培訓制度,提升基層醫療品質,改善邊遠地區醫師人力不足現象。社區為導向以病人為中心之整合照護制度:落實分級醫療與轉診及充實基層醫師人力,以因應社會的健康需求。現況陳述

一、醫學系在學及畢業人數

我國設有醫學系的大專院校共11所,兩個中醫學系,畢業生大部分從事西醫工作:(1)國立臺灣大學(2)國立成功大學(3)國立陽明大學(4)私立臺北醫學院(5)私立長庚大學(6)私立中國醫藥學院(7)私立中山醫學院(8)私立高雄醫學大學(9)私立慈濟暨人文社會學院(10)國防醫學院(11)輔仁大學醫學院醫學系一、醫學系在學及畢業人數71年至87年:醫學系畢業生─15,843人中醫系畢業生2,616人女性分別有2,288和436人88年:醫學系在學人數7,170人中醫系1,353人醫學系畢業生987人,中醫系畢業生216人,共計有1,203人

89年起:七年內每年畢業人數將可能為1,117人質1,336人一、醫學系在學及畢業人數民國39年至民國87年:中醫師特考及格人數為2,749人,其中66年至75年由1,309人,78年至87年僅有777人,而76年至77年並未舉辦該項特考。二、醫生人數之地理分佈根據衛生署「醫療機構現況及醫院醫療服務量計」,「臺灣地區歷年醫療機構及其他醫療事業機構職業醫事人員數」民國88年底:

職業醫師共有28,216人,人口數為22,092,387,平均每位醫師服務783人;同年底中醫師有3,546人;若中西醫師合併計算,88年底我國醫師共有31,762,平均每696人有一位醫師二、醫生人數之地理分佈以醫療區域統計醫師人數之地理分佈,衛生署的統計數據,顯示民國88年底醫師比例:

最高的為「臺北醫療區域」─每萬人口為16.179

最低的為「雲林醫療區域」─每萬人口只有7.08中醫師的分佈比例:「臺中醫療區域」最多─每萬人口約3.10

「臺北醫療區域」約僅其半數約1.58

最少的是澎湖及金馬兩外島地區,均只有0.34二、醫生人數之地理分佈以各縣市擁有之醫師人數統計醫師之地理分布,88年由衛生署統計:23%的醫師,6467人,在臺北服務9%,2626人,在臺北縣執業臺東縣及嘉義縣為臺灣島內醫師最少的兩個縣份,各僅有醫師100仁和44人二、醫生人數之地理分佈以醫師服務區域涵蓋面積之大小,以及特殊與一般地理環境中醫師人數之比較可知:「北部地區」土地面積最小,只有7353.40平方公里,但醫師人數最多,中醫師人數亦最多。

「東部地區」土地面積最廣,有8143.82平方公里,而醫師及中醫師人數卻最少。二、醫生人數之地理分佈「北部地區」的高山面積比例達40.38%,僅次於「南部地區」的34.54%,但醫師分部是最密集的,平均每平方公里有1.78位醫師,比鄰近的臺北縣多出了22.40位。亦屬於「北部地區」的宜蘭及新竹兩縣,各有多達66.19%及40.73%的高山地區,醫師的分部也只比「中部地區」的南投縣和彰化縣、「南部地區」的嘉義及「東部地區」的臺東和花蓮稍微密集,每平方公里各有醫師0.22位及0.23位。二、醫生人數之地理分佈土地面積最大,高山地區最廣的臺東及花蓮縣,每平方公里的醫生人數也是全國最少的兩個縣份,但較特別的是花蓮的高山地區雖較臺東為廣,但醫師的密集度卻比臺東縣稍高。另外以雲林為例,說明高山地區占地較少醫師的分佈也未必較為密集,全縣境內僅有4.33%的高山地區,只比彰化和澎湖兩縣多,顯見尚有除了高山以外的其他地理因素影響醫師的分佈。三、醫師之工作場所之民國88年第,我國有634家醫院,中醫醫院66家,准所17,070家,於醫院服務之醫師有17,393人,中醫師有562人,各占該年底醫師與中醫師總執業人數之61.6%和15.8%。依醫院評鑒等級分,88年底有16,778位醫師和213位中醫師是在「評鑒醫院」工作,其中區域醫院或更高評鑒等級之醫院有11,147位醫師,213為中醫師,地區醫院只有2,296人,沒有中醫師,而評鑒醫院中並無中醫醫院。三、醫師之工作場所以醫院型態分:「綜合醫院」擁有13,742位醫師和293為中醫師。「一般醫院」有2,970為中醫師及15為中醫師。「專科醫院」有373位醫師與14位中醫師。「精神科醫院」有醫師263人。「特殊科醫院」有3位醫師。「慢性醫院」有42位醫師。「中醫綜合醫院」和「中醫醫院」各有40位和300位中醫師。三、醫師之工作場所

以醫療院所權屬分,以3家公立醫學院附設醫院擁有最高比例之醫師人數,共有1,338人,平均每家有446位醫師;其次為8家私立醫學院附設醫院,平均每家有161.4人。而公立診所(衛生所)和私立診所合計有10,757位醫師,平均每家僅有0.95位和0.62位醫師。四、醫師之專科分佈77年至87年:衛生署合計公告有23,693為專科醫師。

89年8月中旬:衛生署共發出專科醫師證照數為27,876。

若醫師服務年限可達30年,且88年底值夜醫師人數(28216)完全涵蓋這27,876為專科醫師,那麼目前執業而未具專科醫師執照之醫師可能僅有340位。

問題與影響因素一、合理評估醫師人力供給需求量之依據1.供給面:

(1)醫師生產力:在未來針對醫師人力評估時,我們不只需考慮全國的醫師人數,更應加入醫師個人的工作時數、單位時間服務量、執業年限,甚或可更進一步將不同性別、不同職級的醫師生產力作更詳盡的分類計算。一、合理評估醫師人力供給需求量之依據1.供給面

(2)工作內容:在地區教學醫院等級以上的醫院中工作,提供醫療服務不再是唯一的任務,服務、教學、研究都涵蓋在其中。以臺灣的例子而言,由於尚未建立健全的「基層醫師培訓制度」,由專科醫師擔任著第一線的基層醫療服務工作。因此,若根據現狀推估醫師人力需求,將會導致人力偏差估計。一、合理評估醫師人力供給需求量之依據1.供給面:

(3)其他醫事人力:在評估人力的同時,其他醫事人力只考慮亦屬相當重要之一環。在從事醫療相關的活動時,有許多是護理人員、醫師助理可以參與的。如有足夠的相關醫事人員,則可大幅提升醫師工作效率。一、合理評估醫師人力供給需求量之依據2.需求面:

(1)人口組成:目前我國65歲以上老年人口已占總人口數的7%以上,因而步入老年國家。除了老人外,青少年及婦女的醫療健康問題各有特徵,因此人口組成因素不論是年齡、性別…等,都應納入估計醫療需求的因素內。一、合理評估醫師人力供給需求量之依據2.需求面:

(2)疾病類型:從以往的傳染性疾病居多轉移至面性病為主,社會對醫療的需求已大大的不同。因此,再評估醫師人力的同時,亦應從疾病類型的不同去衡量。二、基層醫師的定位與功能

醫師的人力供需,除了需考慮人數之外,另一重要議題是醫師的專業分佈,而預估醫師專業分部的根本問題是:我們要不要建立分及醫療即轉診制度。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則必須先考慮再社區從事第一線的、一般性醫療照護工作的基層醫師的需求量。再臺灣則因醫學教育體系並未建立健全的「基層醫師培育制度」,醫療政策及全民健保也為落實分級診療即轉診制度,導致基層醫師之角色定位及功能模糊,造成專科醫師人力需求的爭議。因此,在政策上,確定是否實施轉診制度並厘清基層醫師的定位及功能是基本的課題。政策建言一、全部醫師之供需量我國醫師人力目標,除依據經建會會議決定,以每750人口一位醫師為政策鋪標及醫學系招生名額以「人口為基準」訂定外,同時亦需考慮醫師生產力、醫師服務年限、健保制度改革方向、各醫學院校教學資源與教育品質、醫療科技發展情況及其他因素。二、基層醫師之人力需求1.在醫療人力培育政策方面,依照近年來臺灣醫師人力增加的趨勢已超過經建會醫師人力的政策目標,為避免醫師過剩造成社會問題,全國醫學系招生人數上限以1,300名為原則,以後由各醫學校院案評鑒結果作招生人數之調整。

此外,應加強一般醫學教育:建立基層醫師(包括一班內科、家醫科、一般兒科、一般婦產科醫師)之培訓制度,提升基層醫療品質,改善邊遠地區醫師人力不足現象。專科醫師共分21種專科至89.08.10止,核發專科醫師證書27879張,每10萬人口有125.6個專科醫師(?)醫師公會統計,執業醫師27959人,每10萬人中有127.8個醫師粗估約有38%的職業醫師未領有專科醫師執照專科醫師人力分佈專科訓練及職業科別的選擇受雇醫院或自行開業的選擇執業地點之選擇選擇執業地點的行為理論誘發性需求理論:選擇喜愛的執業地點,再誘發需求維持客源空間競爭理論:選擇人口密度較低的地方執業選擇科別亦有類似理論空間競爭理論成立時:

應開放醫學生及專科醫師訓練名額,讓數量成長後,自然擴散。誘發性需求理論主導時,政府應鼓勵前往醫療資源貧乏地區執業或選擇冷門專科誘發性需求理論主導:

政府應鼓勵前往醫療資源貧乏地區執業或選擇冷門專科健保的影響健保對各科支付金額的高低,影響學生選擇科別投入婦產科,外科比率偏低現況地點分佈科別分佈重複考照未具專科執照之醫師執業地點分佈不均醫師人力充沛地區(以每10萬人口計算):臺北市(247.8/158.2),臺中市(235.2/138.3),嘉義市(230/158.3),高雄市(173.4/100.1),臺南市(170.5/96.8)。與全國人口密度較高的地區符合,且集中於都會區。醫師人力不足地區:嘉義縣(50.7/42.7),雲林縣(69.4/44.3),臺北縣(73.0/42.3),新竹縣(76.4/54.7),南投縣(78.3/57.3),苗栗縣(79.3/49.9)。例外:花蓮地區,與設置大型醫療機構及療養院可能有關。各專科人力分佈內科:執業人數(16.3)高於美國(14.2)外科:實際執業人數(7.9)低於美國(11.8)放射線,麻醉,病理科等Hospital-based的科別,則有顯著不足。放射線專科:10年後預估為10萬人有4.3個,尚低於澳洲(5.5),巴基斯坦(5.3)病理科:日韓皆藉由提高對病理科醫師的給付增加病理科醫師的人數9個縣市沒有核子醫學專科醫師耳鼻喉科:過剩重複受訓考照一種:13821二種:3276三種以上:230避免重複訓練的投資浪費政策的影響專科醫師人力分配:人力不足的科別應給予誘因鼓勵人才投入人力過剩應減少訓練名額,但此舉恐影響教學醫院之人力,應規劃配套措施或替代方案健保支付與執業風險的影響:

健保支付高,投資報酬率高的科別健保給付偏低且工作繁重發生非預期結果的風險中醫師人力現況分析臺灣中醫師培育管道中醫學系學士後中醫學系中醫特考中醫師之考試制度中醫師檢定考試特種考試中醫考試中醫師檢覈考試專門技術人員高等考試目前中醫師執業人數人口學上醫療品質之指標:

每十萬人口之醫師數、醫事人員或醫療資源過去十二年來臺灣地區情形:

實際中醫師數與衛生署規劃之中醫數(22人/每十萬人口)差距逐漸縮小,且縮小速度亦逐漸加快未來中醫師人力供給情況中醫師成長情形的推估已比預期時間明顯超前:

預估2000年中醫師數:12.0名/每十萬人口實際上2000年中醫師數:12.63名/每十萬人口

2003年中醫師數:18.54名/每十萬人口中醫師投入中醫市場之意願

中醫學系:a.全民健保給付中醫門診醫療費用前—16.3%畢業生執業中醫

b.全民健保給付中醫門診醫療費用後—11.80%畢業生一直執業中醫

11.18%畢業生先西醫後轉中醫

提高了中醫系學生執業中醫之意願學士後中醫學系:94.1%畢業生執業中醫中醫特考:89.2%及格者執業中醫中醫師之生產力中醫師之教育程度:

執業場所:

科別:

執業年資:

平均執業年資為13.41年證書類別:

特考佔78.0%

檢覈考佔22.0%每週於診療場所之平均時數:47.57hr每週投入診療以外事務之平均時數:10.26hr每週平均看診人次:293.86人次執業於醫院者每週看診人次較執業於診所或聯合診所者少了57.08%有全民健保特約者每週看診人數較無全民健保特約者多了212.41%中醫師實際診療時數每增加1%時數之投入,其每週看診人數則多了60.88%護理、調劑人員及其它人員每週診療時數增加1%時,中醫師每週看診人次增加3.31%保險制度的影響72年開放勞保

77年續辦公保

84年開辦健保民眾對中醫之醫療需求提昇89年中醫門診試辦總額支付制度中醫師之地理分佈臺灣地區平均中醫師數:18.54名/每十萬人口以地區分佈來看,可達到此平均數之地區有臺中縣市、彰化縣、南投縣臺中縣市每十萬人口中醫師數甚至超過衛生署規劃之22名臺灣地區有13個地區中醫師未達平均數,其中以雲林縣、臺東縣、離島地區為最低。中醫系畢業生執業地區之意願:

選擇臺中縣市之人數最高,臺北縣次之。中醫師人力規劃之問題中醫師地理分佈不均中醫師將有集中於臺中縣市及臺北縣市之趨勢其他地區之中醫師人力分佈仍將呈現不均衡的現象“教”、”考”、”訓”、”用”無法配合在我國中醫師培育中是一直存在的問題師資數量與素質有待加強:

國內中醫藥教育師資嚴重不足缺乏現代化教學設備

阻礙中醫藥教育之進步造成其他醫學院無法設置中醫學系中醫課程教材及考試科目不符時代需求:

現行中醫教育及中醫師證照考試部分科目與課程沿用多年老舊及未經篩選之古醫學教材

課程教材亟待更新證照考試科目與書目應重新檢討臨床教學醫院明顯不足:

目前具臨床見、實習住院訓練之中醫師教學醫院明顯不足

影響中醫師培育的品質限制中西醫擇一執業,影響中西醫結合:

依據衛生署規定,中醫、西醫不得同時登錄執業

影響中西醫結合又因中醫執業環境限制較多,故中醫系學生取得中醫師執照後多選擇西醫執業,造成人才流失醫政法規嚴格限制中醫師使用現代化醫療設備:

現行醫政單位、行政命令、解釋函或醫療機構設置標準等,均嚴格限制中醫師及中醫醫療機構設置與使用現代化醫療設備

阻礙中醫現代化中醫師供給與民眾需求之關係民眾之中醫師醫療偏好:

生病時較常看中醫者佔9.3%,西醫者佔60.5%研究推估中醫師人力供給與需求之差異將持續擴大(供給>需求)總額支付制度下中醫師人力供需情況從中醫師人力成長情形來看,未來將有過剩,此種狀況將對費用產生稀釋作用

中醫師人力有必要重新規劃以因應中醫門診總額支付制度新時代的來臨學者建言未來中醫師人力將有供過於求的趨勢

在中醫師供給面應著重中醫師人數之控制與中醫師品質之提升重新評估中醫師人力之供給與需求:

對中醫師錄取人數及中醫系學生招生人數應重新規劃與檢討明白宣示不承認大陸中醫學歷,避免醫政困擾:

臺灣中醫師人數已過剩兩岸中醫師教育之學制不同增設中醫師臨床見、實習教學醫院場所具中西醫師雙重資格者,應准予雙登錄執業:

發展中西醫結合,成為本土醫學之特色正式開辦中醫健保住院給付應開放中醫師使用現代化醫療設備民俗醫療及其它易與中醫師角色混淆者,應加以管理將中醫師人力培養回歸正規教育體系,加強教、考、用單位之整合重視中醫藥研究發展,增加中醫藥研究計劃經費護理人力政策建言__大綱壹、整體介紹貳、問題敘述參、重要政策趨勢發展因果關係肆、結論與建言一、整體介紹一、護理專業之歷史演進二、護理人力現況描述一、護理專業之歷史演進(1)70年代之前:功能性、成組式護理照顧方法

★職校學生多能勝任、部分職業衛生與學校衛生護士由非護理背景之保健員擔任。(養成教育受限,學養不足)潮流:提升護理教育程度一、護理專業之歷史演進(2)1947:省立臺北護理助產職業學校(1st)、國防護理系1953:三專1963:五專1964:二專1979:國防護理研究所一、護理專業之歷史演進(3)結果:待業人口很多(職校>8000人/年,大學2000人/年),但醫療院所為減低成本,壓縮護理人員之編制與人數,降低醫療品質。因應方式:正確規劃人力政策並做有效的預測。二、護理人力現況描述1.人力分佈2.各領域護理人員之角色功能及工作內容3.護理相關醫療政策1.人力分佈Ⅰ臺灣近十年醫療機構及其他醫事機構業護理人員數:護理師急遽增加民國79年:12708人民國87年:40062人民國88年:46365人

護理人員遽增民國79年:11183人民國88年:38196人1.人力分佈Ⅱ趨勢:(1)醫療院所增加(近三年已趨平緩),病床數卻逐漸下降。(2)護理人員離職率下降(87vs.89年)‧結論:醫院數與床位數增加漸漸平緩、全民健保總額預算制度、護理人員離職率降低,每年新護理人員的產量是否過剩?有待評估!2.各領域護理人員之角色功能及工作內容★消費者意識覺醒、醫療環境政策改變使得服務內容更多元化,人力資源之應用也面臨極大挑戰。★五種領域:臨床護理人員、學校衛生護理人員、公共衛生護理人員、助產護理人員。(一)臨床護理人員目前環境:臺灣人口老年化、慢性病患日增、住院病患之疾病嚴重度增加、臨床護理人員不足工作職責:

(1)提供病患安全舒適的治療環境(以病患為中心)(2)視病患狀況適時與其他醫療成員做有效的協調與聯繫(3)提供病患與家屬有關健康的資訊(4)積極參與臨床護理之研究與發展,並提升護理專業人員專業功能並加強分析、思考及判斷的能力。(一)臨床護理人員醫護專業合作關係(部分醫學中心)以病人為焦點,發展專科護理師,以解決醫師人力短絀之問題。角色功能:(1)病人照護(2)醫療服務(3)護理專業發展(二)公共衛生護理人員工作範疇:包括個人、家庭、群體至社區工作地點:衛生所(室)人數:約2000~2200人工作內容:(1)保健(2)防疫(3)家庭訪視及護理,整合社區資源,提供居民有效運用。(4)監督學校中進行學校衛生護理、協調工廠中

職業衛生護士提供護理服務事項、協助居家護理人員提供居家的健康照顧指導。(三)學校衛生護理人員(1)秉校長之命,推行學校衛生工作、主持學校健康中心的一切事務、接洽準備並協助健康檢查與缺點矯正、配合衛生行政單位,辦理全校教職員工生預防接種事宜。(2)學生傳染病預防及管理、管理記錄並做月報表及衛生統計。(3)推展學校健康教育及各項衛生活動、協助衛生組長依疾病編制衛生教育資料。(4)安排訪問或聯繫因病或無故缺席之學生家長、協助辦理學校衛生委員會有關工作、聯絡衛生醫療院所、家長及地方人士,促進學校衛生工作之推展。(5)協助維護校區之環境安全衛生、協助醫師診治工作,並負責緊急急救工作。(四)職業衛生護理人員目前環境:民國88年經濟部統計共有8275家,但職業衛生護理人員不到330人,且就業型態多元化,職業傷病種類亦增,可見對勞工之健康照顧不足。工作範疇:(1)醫療活動(規劃緊急救護、參與災變應變計畫、執行一般傷病照護)(2)工作現場環境危害認知(危害因素及善方式、統計職業傷害指標)、健康檢查、複健健康評估。(四)職業衛生護理人員(3)提供職業傷病追蹤管理、中老年病防制、慢性病追蹤管理、特殊群體健康管理、辦理健康促進活動(4)行政業務(擬定職業衛生護理計畫、發展相關規章及記錄保存系統、年度預算、報表製作、醫務室管理、參與勞委會及社區各機構聯絡)(五)助產護理人員‧民國80年之前:

高職的四年制護理助產合訓科及專科的五年制護理助產合訓科畢業生。→於民國79、80年相繼停止訓練,改為三年制高職及五年制專科護理科。‧民國88年:核准技術學院成立四年制助產系‧民國89年:准予成立護理助產研究所(五)助產護理人員角色功能:(1)對孕期婦女及家庭提供身心社會方面的評估;執行安全接生,對一般健康的婦女提供疾病預防及健康促進。(2)提供孕產婦、婦女及家屬有關健康的咨詢,必要時作轉介。(3)參與助產有關的研究與發展。(4)主動維護婦女及其家庭的權益。3.護理相關醫療政策

(一)全民健保目前狀況:健保實施後,醫療照顧費用↑。因應措施:↑占床率、↓住院日結果:病患流動率快、需消耗大量護理人力‧應有之共識:沒有醫療服務品質,就沒有永續經營的醫院。‧影響:近年醫院對醫療服務品質與顧客滿意度的重視與投入3.護理相關醫療政策

(二)消費者保護法無過失賠償責任(第一條)、民眾自主意識抬頭,對醫療服務品質要求↑(醫病關係緊張)因應方式:提升護理專業能力、護理專業態度與病患見的應對溝通3.護理相關醫療政策

(三)勞動基準法行政院勞委會於87/7/1起指定醫療保健服務業適用勞基法。也有新增例外條款。88年:公立醫療院所可不適用勞基法。★醫院需全天都有醫護人員駐院照顧病患,因此排班調度非常重要,勞基法已規定工作型態可由勞雇雙方另行約定。

相關之勞基法內容概述與護理人員相關的勞基法(一)工時保護:原規定每天工時8hrs,每週不得>48hrs★可經工會或勞工同意,實施晝夜三班管理,采輪休制,或加發假日工資、或另擇補修等。(二)對懷孕婦女的特別保護

分娩前後停止工作,產假8wks(工作半年以上者,停止工作期間薪水照領,未滿半年薪水減半);妊娠三個月以上流產者予產假4wks。~第50條

‧懷孕期間若有較為輕易之工作,得申請改調,雇主不得拒絕,並不得減少其工資。(第51條)受惠者少(三)對生育婦女的特別保護子女未滿一歲需女工親自哺乳者,除休息時間外,應每日另給哺乳時間兩次,每次以30min.為限,且哺乳時間視為工作時間。

→Nonsense貳、問題敘述一、人力需求面二、人力供給面三、護理人力實證研究文獻分析四、護理人力供需問題之迷思一、人力需求面1.職業護理人力之需求:醫院占多數一、人力需求面2.職業護理人力之地理分佈:北部>南部>中部>東部>

金馬地區3.臨床護理人力之結構:臺灣地區護理師人力在地區(教學)醫療院所占的比例偏低。

醫學中心:區域醫院:地區醫院=34.3:33.1:32.54.長期照護對護理人力之潛在需求(需團隊工作、給予全人全方位之照護)

★人口老齡化→需醫療照護、結合生活與身體照護

★慢性病人增加→↑居家護理、贍養機構之護理需求一、人力需求面5.護理師資結構需求:目前多及終於大學及碩士,且具有非護理文憑的師資較多。欲提升國內護理教育水準及邁向國際化,未來高等教育師資的需求量勢必增加。師資人數需求:學院>大學>專科>職校(目前正不斷升格當中)★預期:基層學校數因紛紛升格而減少。★因應方式:有系統地停估與規劃提升高學位的進修管道及名額及開放的量與質的合適性。

問題敘述二、人力供給面

1.全國護理學校現況(民國89年10月)類別數目職校10專科10(二專9、五專10)護理/技術學院8(二技7、四技6、碩士1)大學護理系13(碩士研究所10、博士研究所1)二、人力供給面

2.畢業生人數:民國85-89,平均18974人/年。

二、人力供給面3.未來護理人力的供給:目前止評估至西元兩千年。因我國護理教育可能及學制有大幅改變,需重新評估。★過去缺乏可利用的護理人員資料庫,目前衛生署已建立醫事人員資訊系統。為參照將東亮所提出的醫師人力供給推計模式發展的。二、人力供給面舉例:以今年為基年,

未來護理人力供給=基年職業護理人力+預期增加護理人力-未來流失人力結果:若目前各級護理學校招生人數不變,

未來臺灣地區護理職業人數將繼續增加

問題敘述三、護理人力實證研究文獻分析護理人力的質與量對於醫療品質有重要影響。國類外學者常用的醫事人力估算法有:專業需要方式、人力及人口比率方式、計量經記方式、混合型方式、美國勞工局方式、多種供需模擬情境方西方式、其他方式等。單一職業人力估算法v.s.醫事人力估算與政策因素呼籲:護理界在預估未來護理人力時,應與政府衛生單位、醫療相關人力作更多對話;並擬初中遠期規劃,作為為來預估人力之遠景。三、護理人力實證研究文獻分析建議:1.護理人力需求推估方式中應納入各類各級護理人力與輔助人力之需求、異動、供給等面向。2.由國家衛生研究院成立醫事人力規劃預測小組,將各分類產官學界專家代表邀約一起參與計畫、提供意見。3.未來護理人力之估算宜與其他人力之預測同步進行,避免醫事人力間之相互消長影響預估之準確性。

問題敘述

四、護理人力供需問題之迷思1.護理人力市場供需問題:職校生過剩、護理系以上之臨床工作人數偏低(臨床護理素質待提升)、缺乏全國性人力規劃2.護理人力之穩定性:護理人員素質良莠不齊、轉任非戶理性工作仍居高不下、醫師助理或臨床助理使角色混淆、是護理不為成本中心,非收益中心,極力縮減人力,待遇不佳。3.護理人員之效能:應屆畢業生臨床能力需加強、應有專業能力進階制度、專科護理師不普遍且標準制訂有限、護理業務電腦畫布普及(效能待提升)四、護理人力供需問題之迷思4.護理人員之適應問題:應屆畢業生進入值場適應感差(學校不同於臨床)、輪值大小夜班及假日之壓力與適應、難有休假5.護理人員之進修問題:應↑在職進修、專業認同與倫理認知、偏遠地區進修機會受限、缺乏證照延展制度、需加強護理管理及領導之能訓練、在職進修年限及實習場所需更具彈性。參、重要政策趨勢發展因果關係一、情境分析1.相關政策、法規與角色:增列專科護理師制度、臨床助理是由資深護理人員執行法定之業務、安寧緩和醫療條例之公佈(需更多護理人力)、實施醫事人員人力條例。2.業務發展與專長:長期照護規劃、居家護理推廣、社區健康營造核心、女性就醫環境改善關鍵、婦女健康政策推手參、重要政策趨勢發展因果關係二、影響因素分析1.護理人員異動與招募狀況:離職率與社會、經濟等大環境之變遷有關,當社會經濟環境穩定,流動率越高。目前醫學中心離職率約為11.8%、公立醫院10%、私立醫院22%,異動因素以升學進修為第一位。2.全民健保給付制度:護理費為獨立計費,無法反應護理人員在病患照顧工作上的貢獻。3.專科護理師v.s.醫師助理4.私立醫院適用勞動基準法5.醫院評鑒標準:衛生署醫院評鑒標準有規定護理人員與病床比例6.護理人力運用:加強院內超長住院或者加強空管、推動出院準備服務之認知與推對、後續之居家護理與安置7.醫療資源之分佈:城鄉差距大。肆、結論與建言

除了一般臨床護理,居家與社區、安寧、職業衛生、學校及公共衛生等護理範疇都直接間接↑護理人力的需求量。★護理人員的質與量乃落實療護品質與成本兼顧的重要關鍵。肆、結論與建言一、議題分析與解決方案二、人力規劃目標1.健全護理人力之培育計畫2.護理進階制度3.系統規劃護理人力之結構4.提升護理人力之品質5.整合護理人力資源肆、結論與建言三、人力規劃原則

1.以實證為基處的護理人力標準,健康管理為核心理念,為護照戶品質。2.護理人力之預測移與其他醫事人力之估算同步進行。3.加強與其他醫事人員之分工合作。4.民眾健康為中心與社會需求為基礎。四、策略:衛生署、教育部、國家衛生研究所、考選部、銓敘部、經建會、中央健保局共同擬定。五、未來相關人力研究議題與發展方向:護理人力整合研究肆、結論與建言六、建言(一)設計護理研究所和護理業務專責單位,規劃護產人力供需及主導護產業務之發展,以維護照護品質。(二)設置護理教育專責單位,可量社會需求,以規劃各層級護產教育的品質。(三)盡速推動專科護理師證照制度。(一)辦法:1.於國家衛生研究院成立護理負責護理住產之研究發展工作。2.於衛生署設置負責單位,系統性地規劃與主導護理與助產業務務之發展。

建言(二)辦法:於教育部設置護產小組,規劃與管控各層級護產教育及招生人數1.檢討各層級護產學制的招生人數2.發展不同類別及各層級護產人力計畫

建言摘要國人口腔狀況尚不理想,牙醫人力有成長空間努力方向:-提高牙科醫療水準-牙醫師生活質量-訓練及使用輔助人員-牙醫師資的改良-專科醫師化(目前登錄的牙醫師約8500多人)一。牙科醫療在臺灣的歷史演進光復前:日籍牙醫師及學徒光復後:1。黑暗期2。民國50年,牙醫學系畢業生二。臺灣牙科醫療之現況牙醫師的養成:-牙醫人力負成長(已接近合理人數)-人數反應在醫界、教育政策為重(相較市場機制)牙醫的數量與分佈:

-健保前,城鄉差距-健保後,則見改善牙科醫療的特色:

1970推廣四手治療則始有團隊於一人診所的差別三。牙科專科醫生的問題牙科專科的認知:-口腔顎面外科、牙周病科兒童牙科、牙體複形科等

-教學醫院已有共識,但衛生主管機關尚未達成四。牙科醫療輔助人員的問題醫療輔助人員的優點:

-減輕牙醫師的負荷-增進服務品質-提升牙醫師生活質量醫療輔助人員的缺點:-排擠作用、形成密醫小結:尚無共識(影響牙醫人力的發展)五。牙醫人力供需研究民國75年民國89年牙醫師人數19.2/10000038.6/100000國民所得(美元)

364613,152=>民國89年,牙醫服務機會應為75年的3‧6倍且與美國牙科服務對象相比,牙醫人力成長仍有空間。民國99年牙醫人力需求推估:(以預估未來人口23,915,000人計算)

-需10219名醫師

(以每名醫師一周服務58人次計算)

-兩岸三通後,兩岸的牙醫流動,需質、量的管制殘障者的口腔醫療:

-殘障者約69萬人(低估)-需麻醉及特殊設備,教學醫院較具可行性,需有愛心、耐心的治療-補貼等優待的補助老人牙科醫療:

-預計達人口的17%-老人牙科醫療人力需求大增(以高雄市假牙福利推估福利政策的實施效應)六。結論我國人齲齒發生率已過高峰期

(12歲人口平均4.22顆,WHO水準為3顆)大量增加牙醫師將導致副作用

(因北歐牙醫人數100人/100000人)=>需往牙醫“質”的方面改進:

-改進實習、住院醫師的訓練-訂定牙科專科制度-政府成立專責牙醫政策及事務的單位,如牙醫政處-以前述團體認證,安排牙醫接受進修、考照等高階訓練藥師的業務

藥師業務結構圖藥師的業務健康照護系統基層照護體系機構性醫療體系藥物產銷系統製藥工業藥物行銷與管理藥師的業務健康照護系統藥物產銷系統藥師執業場所的屬性基層照護體系:社區藥局、診所、地區醫院機構性醫療體系:區域醫院、醫學中心基層照護體系中

藥事人員主要的角色以藥品調劑為主亦即以藥品的供應為導向區域醫院或醫學中心的藥師除一般的藥品調劑與管理外,較有機會發揮以病患為導向的臨床服務功能病患用藥指導及諮詢服務提供其他醫療人員藥物資訊藥物療效監測全靜脈營養作業癌症化學療法藥品使用評估藥物不良反應評估與通報區域醫院或醫學中心的藥師也負責了教學的功能藥學科系學生實習持續教育與訓練藥物產銷系統制藥工業藥物行銷與管理制藥工業中,

藥師法定的職責:藥品及含藥化妝品的監製

工作內容有:原料藥、半成品、藥品研發事項、製劑之生產及品質管理事項、藥品查驗登記事項、藥品溶解率、

BA/BE臨床試驗、人用生物藥品製造行銷藥師的主要工作新藥臨床試驗的推展新藥的藥名登記新藥的上市上市後藥品的使用監督拜訪醫師推薦藥品廣告藥品的宣傳管理藥事人力分佈健康照護體系:68%販賣業:26%制藥工業:4%教育與行政機構:其餘部分我國藥事人力統計表年別歴屆藥學系畢業生人數衛生署歷年核准給證人數歷年各醫療機構暨開業場所執業藥師數

不含藥劑生

藥師藥劑生

藥師藥劑生78年7556941659883813579年7827041419849806580年79287712810581798981年8178898610499800082年8017096611521785383年8237587411025773784年7647472911438778685年8019578712169749886年82810232813729751787年79112211614807795488年89611291815787815089年815--17520-合計96658487838藥事人員於各種執業場所之分佈執業地點85年86年87年健康照護體系醫院407743124487診所77323074827藥局645568436469小計11305134621578356.7%61.8%67.8%藥事人員於各種執業場所之分佈執業地點85年86年87年銷售體系西藥販賣業753166306165中藥販賣業159219118醫療器材商26-23小計77166849630638.7%31.5%27%藥事人員於各種執業場所之分佈執業地點85年86年87年生產體系西藥製造業311318305中藥製造業181182173化妝品製造業154199194其他-2360小計6469356723.2%4.3%2.9%藥事人員於各種執業場所之分佈執業地點85年86年87年學校專任教師-194200衛生行政機構286334312總計199532177423273影響藥事人力

在機構性醫療體系中的因素區域差異科技發展制藥領域為藥師養成教育重要的一環

除制藥工業之科技領域外,另可再規劃更專精的類別確效作業(Validation):無菌製劑確效支持系統確效儀器設備確效關鍵性制程確效分析方法確效新藥研究與發展中藥研究與發展生物科技應用中藥廠及西藥廠GMP規範藥物物流管理健保制度對藥事服務的影響合理門診量與合理調劑量藥品依成本給付藥事服務費醫藥分帳、藥品與藥事服務費診察費設定比例總額預算行銷與管理專業藥師人力之影響因素區域差異社會環境科技發展兩岸互動及國際化趨勢政策影響外商並購或合併策略世界衛生組織

(WorldHealthOrganization,WHO)藥師在醫療體系中應具備七項能力:提供照護決策溝通領導管理終身學習教育中央主管機關應推動藥師專業訓練持續教育審查專科藥師甄審住院藥師訓練與評鑒研究員訓練制度的建立應對藥師繼續教育的範圍

除專業領域外,亦應包括生物科技管理電腦網絡物理治療=3M運動治療MovementTherapy儀器治療Modality徒手治療ManualTherapy

物理治療物理治療=3M

運動治療篇(3)步態訓練物理治療=3M

運動治療篇(8)心肺耐力訓練物理治療=3M

徒手治疗篇(1)軟組織伸展術物理治療=3M

仪器治疗篇(1)超音波物理治療=3M

仪器治疗篇(3)中頻干擾波物理治療=3M

仪器治疗篇(4)脊椎牽引臺灣物理治療專業之歷史演進

1.物理治療師的養成教育目前臺灣物理治療師多數(>95%)具有學士或學士以上的物理治療專業學歷,主要來源為大學與技術學院。由於早期系名之不當,「複健、物理治療、職能治療」始終混淆不清,相互牽制,阻礙了專業的發展。2.物理治療專業人員的認證立法前並無國家認證,許多醫院遂聘用未經正規專業訓練的人員從事物理治療。立法後物理治療師法於1995年2月3日才完成立法,始獲得國家的認可。物理治療師法將物理治療人力分為物理治療師與物理治療生兩級,差別在於物理治療師可執行物理治療評估及獨立開業,而物理治療生不可。現況描述1.角色功能與工作內容服務對象基本上可分為四大類:(1)急性病患:需呼吸照護之住院病患、開心或開胸手術後、骨科手術後、運動傷害或職業傷害、尿失禁等個案。物理治療的介入可提高醫療的品質、縮短住院目、加速復原;(2)慢性病患:如神經科、風濕科、疼痛科、小兒科、腫瘤科等個案。物理治療有助於患者功能與生活品質之提升;(3)長期複健者:如機能損傷者、失能者、身心障礙者等。物理治療可重建其各項機能,使之重回工作崗位,以減輕家庭社會之負擔;(4)需疾病預防與保健者:如高齡人口之保健、高危險群新生兒篩檢、姿勢之評估與篩檢、運動員或職業傷害之篩檢、產前產後運動之指導等。

根據中華民國物理治療師法第十二條所規範之物理治療師業務範圍為:(1)物理治療之評估與測試;(2)物理治療目標及內容之擬定;(3)操作治療;(4)運動治療;(5)冷、熱、光、電、水、超音波等物理治療;(6)牽引、震動、或其他機械之治療;(7)義肢、輪椅、助行器、裝具之使用訓練及指導;(8)其他經中央衛生主管機關認可之物理治療業務。

2.人力分佈由資料示截至2000年2月3日止,,臺灣每十萬人口的物理治療師數為6.6人。以至近年來均已呈明顯的增加。臺灣物理治療師多集中都會區(北部地區約42-52%)與教學醫院(約51-54%)。物理治療師執業地點則多集中在複健科。

全民健保不支付,甚少機構有意願聘用物理治療師。皆由非專業人員執行物理治療,使得長期照護系統的物理治療出現極大的漏洞。

3.相關醫療政策對物理治療人力影響最大的醫療政策為1995年的物理治療師法與全民健保的施行。在健保的審查與支付制度下,物理治療師並無實質的保障。物理治療的健保支付多歸於複健科,且對物理治療評估支付低於0.1%。

4﹒國際性的比較一、物理治療人力逐漸趨近飽和影響的兩大因素為物理治療系所的增設與流失率的降低。目前物理治療師的培育機構從臺灣大學一所到目前的七所大學、三所技術學院、及二所五專,平均每班學生數由25人到目前的50人,供給已大幅度提升。依考照率66-80%估計,今後每年將有528-640名物理治療師投入職場。流失率受醫療政策影響頗大,其中以1995年物理治療師法的公佈與全民健康保險的開辦影響最大。高流失率主要與缺乏法令保障、缺乏治療決定權、以及社會對物理治療的誤解有關。

問題敘述

未來我國物理治療人力市場供需狀況之變動分為下列二種情形:1.若依照衛生署之規劃,將於2004年面臨供過於求的現象。2.若按照老年人口比例與百萬人口醫師數所得之最佳預測式,則將於2008年達供需平衡,其後則亦面臨供過於求的現象。二、物理治療師分佈不均多集中於北部而以東部最低,此與物理治療師多於大型醫院,而我國大型醫院集中北部地區有密切的關係。主要執業地點為教學醫院(推算約60-70%),其業務範圍僅局限於複健科病患。臺灣健保支付制度不利於物理治療師與非複健科醫師合作、且不利於物理治療師至非醫療機構服務,因此物理治療師多集中在教學醫院。

三、物理治療師缺乏物理治療專業自主權由於體制的誤導,臺灣物理治療師的編制多隸屬於複健科之下,致使物理治療師缺乏物理治療專業自主權以及對醫療資源產生許多浪費、對民眾產生許多混淆、進而對物理治療與複健醫學的發展產生許多牽制。四、物理治療師與物理治療生業務缺乏區隔由於全民健康保險對「物理治療評估」的支付十分嚴苛,在業務上物理治療師並未與物理治療生有明顯的區隔;且健保支付制度不利於物理治療師開業。

五、物理治療人員養成教育的學制混亂各國將物理治療師的養成教育及學習時程不斷提升。臺灣則剛好相反,由早期之全面四年制大學課程,轉變為近年增加的技術學院四年制或二年制學程,甚至開始五專學制。

重要政策趨勢發展因果關係一、區域差異二、社會環境經濟起飛,醫療發達,國民壽命普遍延長,自1993年起我國正式邁入高齡化社會。因人口結構與疾病型態的轉變,國人對醫療的需求也由以傳染病為主之急性醫療逐漸轉化為以長期疾病為主之慢性醫療。慢性病的增加與健康保健的認知,使得物理治療的重要性與日俱增。

三、科技發展隨著醫療科技的發展,病患存活率增加;人口結構老化,慢性病增多;面臨病程較長與複雜的問題。由於管理醫療的興盛,花費與效果(cost-effectiveness)更受到重視。至於慢性病患,使用科技輔助用具,以最有效、最方便的方法來減少醫療支出,這些都必須仰賴高素質的物理治療師,配合醫療科技的發展而努力。

建言建議一、中央政府層級成立物理治療師人力規劃單位建議二、維持人力穩定的成長;並導正養成教育之學制限制每年物理治療招生全國總名額為850名,減緩成長趨勢。職校或五專停止招收物理治療相關科系學生,整體提升教育層次。明訂養成教育學程:高中(職)三年畢業→大學或技術學院物理治療科系四年專業教育五專物理治療基礎教育→二技物理治療進級教育鼓勵設置物理治療研究所,包括碩士班與博士班,培養高階師資

建議三、建立物理治療師分級制度辦理物理治療訓練機構之評鑒,以提高素質。

物理治療實習學生→臨床實習(於合格物理治療訓練機構)→物理治療師的檢核考試→物理治療師證照(初級物理治療師)訂定各層級醫療院所合理的物理治療師人數。1998年施行物理治療師分級制度主治物理治療師↑高級物理治療師↑初級物理治療師建議四、建立臨床專科物理治療師制度將專科物理治療師設置在物理治療訓練機構,進行(骨科、神經科、呼吸迴圈科、小兒科)四大科臨床專科訓練課程,結業時授予專科物理治療師證書,以提升物理治療的品質。對教育部建言:訂定合理之教育系統物理治療師編制。先進國家已強制各級學校聘任物理治療師

建議五、建構合理的物理治療健保審查和支付制度健保局應委聘「物理治療師」做健保物理治療支付審查的作業方式,發揮同儕制約功能。健保的物理治療支付,除原規定五科外,應合理的開放其他科可以照會物理治療。健康保險在醫療機構特約與醫療費用支付上應給予偏遠地區點數加給。

建議六、未來相關醫事人力研究議題與發展方向未來物理治療人力研究議題將著重物理治療需要(need):如疾病物理治療成效評估,物理治療師之生產力,長期照護、預防、運動及職業醫學等領域對人力的需求,人力供需的推估公式(地區性與全國性)。

~探討重點方向~何謂「職能治療」職能治療工作內容臺灣職能治療歷史之演進臺灣職能治療人力現況國際性之比較Q:人力資源---量Q:人力資源---質Q:職能治療教學與研究人力結語何謂「職能治療」?※首先要知道何謂「職能」?職能,原文為「occupation」意指:「對個人在文化上,有生理性及象微性意義的活

動」稱之為職能。※何謂「職能治療」?設計具有治療性有目的之活動,使個案藉從事活動的過程,以預防、矯治殘障,改善功能,提升生活適應力及生活品質。

職能治療服務對象生理疾患職能治療:

腦血管疾病、腦外傷、脊髓損傷、燒燙傷、骨折、運動傷害、手部外傷、退化性疾病、腦神經病變、截肢等患者。精神疾患職能治療:精神障礙之病患、精神分裂症、躁鬱症、憂鬱症、妄想症、酒癮、藥癮、人格問題、老年失智症、適應障礙、強迫症等患者。學習與發展障礙兒童職能治療:腦性麻痹、唐氏症、發展遲緩或障礙、智能不足、自閉症、腦病變或遺傳疾病、早產、過動、情緒障礙、感覺統合功能障礙、學習障礙等患者。職能治療和物理治療有何不同?複健:「在疾病中或結束後,身、心及社會功能恢復至最佳狀態的過程,稱之為複健。」複健團隊包括:職能治療、物理治療、語言治療、心理治療等等。職能治療:運用目的性、功能性的活動達到治療的目的。物理治療:運用聲、光、電、熱、水、運動等儀器作為治療方式或媒介。職能治療工作內容(1)日常生活功能的評估與促進:

※何謂ADL(日常生活活動)?ADL:Activityofdailyliving的簡稱

。Self-care:自我照顧。包括自己的儀容打扮、衛生習慣、穿衣服、上廁所、吃飯、維持健康的身體。Functionalmobility:功能性的移動。包括行動是否方便,如在床上的移動、是否會騎車。Functionalcommunication:功能性的溝通。包括是否會寫字、打字、使用電腦、打電話、講電話,如果聲帶損傷不能說話是否有配戴設備來幫助其能說話。Homemanagement:家中的管理。包括家中的清潔維持、衣物的處理、餐點的預備、金錢的管理、關心照顧家人。Communitylivingskills:社會的生存技巧。包括是否會買東西、領錢、存錢,交通能力,知道如何走才能到達目的地。職能治療工作內容(2)個人內在資源之開發,包括生理、心理與社會功能的評估及訓練。環境評估與改造。輔具之設計、訓練與維修,以及輔具資源的提供。日常活動的安排,培養興趣或嗜好,拓展生活內容。職能治療工作內容(3)藉由參與活動建立個案的自信,並肯定自我價值。協助家屬或重要關係人瞭解個案的能力及弱點,對個案抱持適當的期望,並給予支持。指導家屬或重要關係人如何協助個案發揮潛能。職能治療工作領堿民國八十年以前:幾乎所有的職能治療人員都在醫療院所工作。八十年以後:少數兒童發展中心、特殊學校進用職能治療專業人員。民國八十六年修訂公佈「身心障礙者保護法」、「特殊教育法」,使得早期療育機構或學校體系工作者增加。職能治療工作領堿政府推動長期照護及居家複健服務,以及身心障礙者之職業訓練與就業輔導,社區和社福機構需求增加。結論:醫療院所→特殊學校→社區、社福機構

職能治療的精神便是強調由全人的觀點來看個案,故職能治療不只可以在醫院服務,更可以將其精神應用在社區和學校中。臺灣職能治療歷史之演進民國35年錫口療養院護士指導病情穩定的患者從事手工藝活動。民國45年國際婦女會派職能治療顧問,至臺大醫院指導成立作業治療部,臺灣第一個職能治療單位,服務「精神科病患」為主。民國56年振興複健醫學中心開幕,設有職能治療,服務「小兒麻痹患童」為主。臺大醫院成立物理治療複健部,內設職能治療。臺灣職能治療歷史之演進民國57年馬偕醫院及臺北榮民總醫院成立作業治療室,服務「生理殘障者」或「發展遲緩的孩童」為主。民國59年臺大醫學院成立複健醫學系職能治療組,開始四年大學教育職能治療課程,招收

20名學生,為我國第一個培養職能治療專業人員的正規課程。民國86年完成「職能治療師法」,開始專業證照制度。臺灣OT教育歷史50年代末職能治療人員的培訓早期為振興複健醫學中心開辦之作業治療訓練班,其並代訓榮總、三總的作業治療人員。民國59年臺大醫學院招收20名學生。70、80年代相繼學校成立職能治療系(組)。中山、高醫、成大、長庚、義守、仁德(五專)、樹人。(表一)

臺灣OT教育歷史

(表一)成立年份(民國)學校招生人數備註59臺大23-4377中山40-6078高醫3579成大3583長庚30-3589仁德(五專)50-15090義守6070樹人11089停招71仁德5589改制OT教育:美國全國職能治療專業人員分為

(1)職能治療師

OccupationalTherapistRegistered,OTR

四年大學教育,經過認可的職能治療課程,具有學士學位,通過國家資格考試。

(2)職能治療助理

CertifiedOccupationalTherapyAssistant,COTA

高中畢業,接受至少兩年認可的職能治療課程訓練,至少兩個月的臨床實習,通過國家資格考試。COTA必須在OTR的藍督之下執行治療業務,並不得負責評估及擬定治療計畫,其所做之治療記錄要有職能治療師會簽(co-sign)臺灣職能治療人力現況

--時間時間劃分(表2)

民國65年以前:約有四十位職能治療師。民國65到80年:畢業後1/3出國,1/3轉行,1/3從事職能治療工作。民國80年以後:各校陸續有畢業生,職能治療人數穩定上升。

以下圖1.2.3說明

OT人數增加,師生比增加、OT單位增加;尤其是民國89、90年左右,學校教育造就的OT人材畢業,造成此趨勢。

臺灣職能治療人力現況

--時間年度OT總數OT師OT生師/生60353320.1657723540.47010944650.77515765920.780274971770.6823831911921.0899457032422.9

臺灣職能治療人力現況圖1

臺灣職能治療人力現況圖2以上兩圖表說明OT總人數逐年增加,師資亦增加。

臺灣職能治療人力現況

(圖3)年度OT單位60136523703075418071829889349臺灣職能治療人力現況–區域以縣市區域分:民國八十九年5月此表是以行政院衛生署登記有案的職能治療師數據以及精神醫療院所訪查數據。目前有職能治療師703人,職能治療生134人,無專業證書之從業人員在精神醫療院所共有108人。合格職能治療師「前三名」縣市:

(1)臺中市(2)嘉義市(3)臺北市。合格職能治療師「最後三名」縣市:

(1)連江縣(1)澎湖縣(3)嘉義縣

※連江縣與澎湖縣皆沒有合格證照的職能治療師。臺灣職能治療人力現況–區域地區人口(千人)OT師OT師/十萬人臺中市941697.33嘉義市265176.42臺北市26411596.02嘉義縣56330.53澎湖縣8900連江縣700民國八十九年5月注:有證照之職能治療師。臺灣職能治療人力現況–區域地區人口(千人)OT師OT師/十萬人花蓮縣3563810.67臺中市941778.18臺北市26411907.19臺東縣24831.21嘉義縣56340.71連江縣700.00注:花蓮縣之所以排第一,主要是由於該縣有玉裏榮民醫院及署立玉裏醫院兩大精神療養機構。其38位治療人力中,有17人為治療生或是無證書者。注:加上無證照者與職能治療生等已從業者。八十九年五月臺灣職能治療人力現況–服業單位以服業單位分:

我國職能治療人員主要的工作場所是各醫療院所,占總人數的97%。非醫療單位如發展中心、學校體系、職訓單位僅26人,不到總治療師人數的4%。其中又以「綜合醫院」中的人數最多,占72%之治療師。臺灣職能治療人力現況–服業單位各級醫療院所職能治療人力:OT師OT綜合醫院506(72%)599(63%)精神專科104(15%)203(21%)診所68(10%)117(12%)其他25(4%)26(3%)總計703(100%)945(100%)臺灣職能治療人力現況–服業單位綜合醫院中之職能治療師主要編制於:「複健科」或「精神科」,彼此不流通。再細分為治療「生理障礙」與「心理障礙」,其各縣市分佈情形為:

<生理治療>

密度最高→臺中市、嘉義市、臺南市。密度最低→嘉義縣、新竹縣、苗粟縣。無生理障礙職能治療師→金門縣、連江縣、澎湖縣。

<心理治療>

密度最高→花蓮縣、南投縣、宜蘭縣。密度最低→彰化縣、苗桀縣、屏東縣。無心理障礙職能治療師→新竹市、雲縣、嘉義縣、臺東縣、澎湖縣、連江縣。臺灣職能治療人力現況–服業單位生理障礙職能治療人力分佈地區人口(千人)OT師/十萬複健醫師/十萬複健醫師/OT臺中市9416.165..81.1嘉義市2655.664.21.3臺南市7284.533.01.5嘉義縣5630.530.90.6新竹縣4340.461.90.2苗粟縣5600.360.70.5臺灣職能治療人力現況–服業單位心理障礙職能治療人力分佈地區人口(千人)OT師/十萬精神醫師/十萬精神醫師/OT花蓮縣3562.8114.30.2南投縣5442.394.00.6宜蘭縣4652.152.80.8彰化縣13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