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名校学术联盟2024届高考模拟信息卷押题卷语文试题(三)及答案_第1页
河南省名校学术联盟2024届高考模拟信息卷押题卷语文试题(三)及答案_第2页
河南省名校学术联盟2024届高考模拟信息卷押题卷语文试题(三)及答案_第3页
河南省名校学术联盟2024届高考模拟信息卷押题卷语文试题(三)及答案_第4页
河南省名校学术联盟2024届高考模拟信息卷押题卷语文试题(三)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假如地球只有一岁①(节选)三、灭绝与新生第三次物种大灭绝结束两小时后,中生代继之而来。首先登场的是槽齿龙和板龙。12月15日,地球迎来了第四次物种大灭绝。这一回,气候成了致命因素。曾经干热的环境逐步变得温湿,适应不了新时代的生物只能被淘汰出局,特别是那些古代大型裸子植物,几乎无一幸免。接下来的两天,现代蛙类、海龟和咸水鳄这些现存的活化石登场,令人欢欣鼓舞。恐龙注定是这个时代的“天之骄子”。它们非但没有灭绝,反而变得更加昌盛兴旺。腕龙、剑龙和雷龙,割据三地。尽管爬行动物看似统治了这个时代,但内部却已经出现了分化。有一部分爬行动物悄然变身,成了早期的哺乳动物,它们在大地上游走,暗暗积蓄力量,为日后的霸权易主埋下了伏笔。但此时的哺乳动物只有老鼠般大小,在狭缝中求生和挣扎。还有一部分爬行动物向往天空,于是,始祖鸟诞生了。随之而来的则是有羽毛的温血鸟类。12月26日,即距今7500万年前左右,恐龙家族的巨无霸霸王龙登场了,它们横行于大地。12月26日,地球遭遇了第五次物种大灭绝。距今6500万年前,恐龙全军覆没。一个主流说法是,小行星撞击地球引起了火山爆发,并导致了一系列灾难性的连锁反应。爬行动物“逊位”,鸟类动物和哺乳动物“登基”,新生代展开了。12月28日,齿鲸和须鲸诞生,它们属于现代鲸类,是目前已知的最大的哺乳动物。12月29日,始乳齿象开始演化,后来,变成了今天的乳齿象。这个星球又成了大型哺乳动物的乐园。灭绝,也不尽然都是坏事。一方面它迫使不适应新环境的生物出局,另一方面也为躲过一劫的物种争取到更好的生存空间和演化机会,促使巨头们将把持的生存资源转交到幸存者手中,最终令强者有担纲主演的机会。四、智慧的诞生相比之下,人类的历史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纵使再奋力向前追溯,人类起源也只能设到700万-300万年前,这就是所谓的“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若是按照人类文明史算,更是只有短短的几万年时间。也就是说,到了最后一天的午夜,万物之灵才披挂上阵。12月31日10时,人猿相揖别。人类离开了赖以生存的森林,开始探索其他更适合生存的空间。到了12月31日13时,始祖地猿出现,他们掌握了直立行走的技能,正式解放了双手。12月31日所剩无几。接下来,就进入了人类发展的快车道。21时8分,人类第一次使用火,发现了火的照明、取暖、熟食、驱敌等种种妙处。要成为更高级别的生命,掌握火的使用方法无疑是既酷炫又实用的技能。22时30分,海德堡人出现,同一时期,北京人出现。颧骨高突的北京人,拥有取用天然火和保存火种的能力,被视为“人类的先驱”。23时37分,尼安德特人登场。就脑容量而言,他们更胜智人,却在与智人的冲突中灭绝了。然而,尼安德特人的一部分基因存留了下来,延续至今。23时58分03秒,即距今1.7万年前,山顶洞人亮相。人类有了原始宗教,并进入了母系氏族社会。23时58分51秒,人类学会了耕种,有了远古农业。23时59分05秒,人类进入了陶器时代,学会了储藏食物。23时59分15秒,人类工具中出现了青铜器。在古埃及,一座座金字塔拔地而起。文明时期开始,亚里士多德、孔子等先贤登坛授课,为后人留下了无尽的精神宝藏。23时59分36秒,人类开始使用铁器。23时59分57秒,工业革命,蒸汽机车上路。23时59分59秒,计算机问世,人造卫星上天,人类登上月球。严格意义上说,从完成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到智能手机的普及,再到阅读这篇文章的时刻,都只能算是这一年中最后一毫秒的事情。“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人类灿烂辉煌的文明,都不过是地球“一年”最后一分钟的一支短小插曲。五、一岁之后或许,在整个宇宙演化的138亿年间,也曾有无数行星和地球一样,有过智慧生命的踪迹。或许,这些生命已到访过地球,却在返乡之后走向了毁灭。人类及目前推测出的大约870万种地球生命,在这浩渺宇宙中,在这有限认知内,成了一棵绝无仅有的“独苗”。然而,这棵独苗前景尚不明朗。过去的生物大灭绝,原因不外乎气候变迁、天灾突降。人类不曾经历前五次物种大灭绝,却有造成大灭绝的能力,特别是近期大量物种的灭绝主因都是人类活动。午夜就要过去,新篇即将翻开;未来何去何从,尽在我们手中。“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对自然怀有敬畏,牢记人性之本,明天才会更加美好。(摘编自尹烨《生命密码:你的第一本基因科普书》)【注】①地球迄今已存在46亿年,作者以一天代表1260万年,把地球历史浓缩成365天。前两节的标题分别是“漫长的等待”和“生命的繁花”,主要介绍了生命的诞生与前三次大灭绝中物种的更迭。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三次物种大灭绝结束两小时后与第五次物种大灭绝前均属中生代;第五次物种大灭绝后属于新生代,“霸主”由爬行动物变为鸟类动物和哺乳动物。B.在人类早期,掌握了使用火的这种实用技能才能成为更高级别的生命;仅仅凭脑容量的优势,未必能在与其他种族的竞争中胜出。C.人类在进入快车道后并非匀速发展,而是大体呈现加速状态,使用铁器、工业革命、计算机等技术的进步都在“一年”的最后“一分钟”出现。D.人类及目前推测出的大约870万种地球生命是宇宙中的“独苗”,因为还可能发生第六次物种大灭绝,所以这棵独苗前景暗淡。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行星擅击地球导致第五次物种大灭绝是当前的一种主流说法,由此可知,人们对灭绝原因还存在其他看法。B.灭绝迫使不适应新环境的生物出局,让强者有担纲主演的机会,可见地球生命自诞生以来并没有真正全部灭绝过。C.“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在文中指的是人与猿开始产生区别,是因为人类会打磨石头和制造使用工具。D.人类有造成大灭绝的能力,因此未来的大灭绝可能会是源于环境破坏、能源耗尽、核战爆发生化浩劫等的人为灾难。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多次采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如“只有老鼠般大小”“进入了人类发展的快车道”“成了一棵绝无仅有的‘独苗’”,使语言形象生动。B.本文采用假设的方式浓缩地球的生命历程,以人们熟悉可感的年、月、日、分、秒等单位介绍地球生命的诞生与发展,使人们对此类知识的了解更直观。C.本文用词科学、严谨,如“几乎无一幸免”中的“几乎”突出了范围,“看似统治了这个时代”中的“看似”含有否定意味。D.本文的小标题大体上是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的,不但使文章层次清晰,而且能使读者更快更准确地理解文章内容及了解写作意图,可谓锦上添花。4.科普的目的不仅是让读者掌握知识,还应该传递一些科学的思考方式。你觉得文中可以借鉴的思考方式有哪些?5.第四节第二段中出现了大量以“秒”为单位的时间词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答案】1.B2.B3.C4.①假说方法;②辩证思维;③线性思维;④发散思维。5.①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真实性,增强说服力。②这些时间都有纪念意义,以“秒”为单位,突出人类发展的速度极快。③紧扣标题“假如地球只有一岁”,强调人类灿烂辉煌的文明,都不过是地球“一年”中短暂的“一秒”。【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B.“在人类早期,掌握了使用火的这种实用技能才能成为更高级别的生命”错误,根据文中“要成为更高级别的生命,掌握火的使用方法无疑是既酷炫又实用的技能”可知,掌握火的使用方法并不是成为更高级别的生命的唯一条件。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B.“可见地球生命自诞生以来并没有真正全部灭绝过”错误,根据文中“人类及目前推测出的大约870万种地球生命,在这浩渺宇宙中,在这有限认知内,成了一棵绝无仅有的‘独苗’”以及“过去的生物大灭绝,原因不外乎气候变迁、天灾突降。人类不曾经历前五次物种大灭绝,却有造成大灭绝的能力,特别是近期大量物种的灭绝主因都是人类活动”可知,曾有很多物种灭绝了。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能力。C.“‘几乎’突出了范围”错误,“几乎”解释为“差不多”,突出了程度。4.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①假说方法;全文假设“地球只有一岁”,用假设的方式浓缩地球的生命历程,以人们熟悉可感的年、月、日、分、秒等单位介绍地球生命的诞生与发展,使人们对此类知识的了解更直观。②辩证思维。根据文本“灭绝,也不尽然都是坏事。一方面它迫使不适应新环境的生物出局,另一方面也为躲过一劫的物种争取到更好的生存空间和演化机会,促使巨头们将把持的生存资源转交到幸存者手中,最终令强者有担纲主演的机会”可知,作者从正反两个方面客观分析灭绝的作用,辩证思考。③线性思维。大体按照时间顺序记述地球上生命的演变过程,如:从中生代到新生代,从陶器时代到青铜时代,再到铁器时代、蒸汽时代、智能时代等。④发散思维。由一件事物出发,找出与之联系的各个事物,如“或许,在整个宇宙演化的138亿年间,也曾有无数行星和地球一样,有过智慧生命的踪迹。或许,这些生命已到访过地球,却在返乡之后走向了毁灭”。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及作用的能力。①大量以“秒”为单位的时间词语,如“23时58分03秒”“23时58分51秒”“23时59分05秒”“23时59分15秒”等,时间的精确性极强,能增强说服力。②这些时间都有纪念意义,如标志着“山顶洞人亮相”“进入陶器时代”“青铜器”“蒸汽机时代”等,是人类发展的里程碑,标志着人类发展的速度极快。③本文的标题是“假如地球只有一岁”,根据文中“严格意义上说,从完成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到智能手机的普及,再到阅读这篇文章的时刻,都只能算是这一年中最后一毫秒的事情。‘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人类灿烂辉煌的文明,都不过是地球‘一年’最后一分钟的一支短小插曲”可知,用“秒”与“一岁”相照应,强调每一时刻的关键性及短暂性。(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我曾经在这里生活陈村我想跳下河去。一个在游泳池被踢怕的人,看着大河是不会无动于衷的。埂下,漕河在静静地流着,流向三十里外的长江。埂的另一边是几百亩黄熟的早稻。我记得很清楚,顺稻田中间的小路往南,走十分钟,过一顶石板桥,就是吴村。不过,①我此刻并不急着进村。一群手拿干草的孩子朝我跑来。“喂!点个火!”好些年没听人这么叫了,我不免觉得别扭。但我还是宽容地笑笑,掏出火柴把草点上。我知道,他们将干出什么事来。孩子们欢呼着跑下河埂。火在他们手中跳跃。六年前,我跟着我的那口箱子,也是在这渠道边下埂。箱子足有半个棺材大,漆成难看的黑色。我们像送葬的。大队书记和生产队长走在最前头。我们六个人走在最后。第一次出远门,一路不住地东张西望,看什么都觉得新鲜。走上村口的石板桥,一串一尺多长的鞭炮出其不意地响了。我条件反射,以为要呼口号,可是这儿显然不兴这一套。一条大花狗朝我们狂吠,村里所有的狗也都跟着叫了。长到十七岁,我还是头一回在茅屋里过夜。我有一种近似滑稽的感觉。头上草顶,身旁土墙。墙是湿的,一摁一个手印。天黑了,看热闹的老乡散了。我翻身上床,床是竹条做的,一翻身就响。半夜起风,偷工减料的房梁在吱吱乱叫。②我大叫“地震啦!”可他们睡死了,没一个理我的。我只觉得扫兴。“毛毛,阔啦!”“毛毛,瘦啦!”老乡们围了过来,③我的模样一定极狼狈,但和老乡在一起,我没有压抑感。当年这样,现在也这样。我吃过他们的腊菜,睡过他们的凉床,和他们从结婚扯到出殡,从罗成扯到岳飞。此时,走进一间六年前住过的房子,一定不会再有当年的滑稽感。“几年不见,你过得好吗?”大树给我倒了杯水。“马马虎虎,”我说,“那时候在地头,扶着大锹把子做梦,真把上海想象成了天堂。其实哪有什么天堂,比起种地,头上多几片瓦罢了。”“人心不足。”他只说一句,没继续反驳。“你在大学学些什么?”“考古专业,专管在地上打洞,挖死人。你感不感兴趣?”“别说了,这太缺德。”大树皱紧眉头。我笑了,“怎么,听起来像个盗墓的吗?”他也笑了。我知道,我俩笑得都不自然。尽管彼此有许多话要说,可谈起来总觉得勉强。要不是那件糟糕的往事,也许我俩会抢着提到小文。我拿起桌上的照片。这张相我也有,是他俩结婚时照的。作为提示,我用扇子掸去照片上的浮尘,希望他先开口。他的信号系统显然出了毛病,什么也没说。外屋一阵脚步声,一个三四周岁的小女孩走了进来,“小朋友,叫我叔叔。”我摸了摸她细细的小辫儿。“叔叔好。”她干巴巴地叫了声后,扭过头去。我把孩子抱上膝盖,拿出两块巧克力,孩子摇着头说“不要”,大树让她收下了。如果谁想在自己和孩子中间建立一种感情联络,那巧克力便是最好的桥。这时,孩子向我微笑了。“叔叔,爸爸说,上海一点儿都不好玩的。叔叔你说对不对呢?”“不对,上海好玩极了,”我说,“有人坐马路,有人坐铁轨,挂着牌子举着旗。你去不去?”“去的去的!”她拍着小手说。“一群傻瓜。”大树不以为然地摇着头。大树带着女儿出去了,他没有说去干什么,只让我等他一会儿。要是我没猜错,他一定是去搞吃的。经过五年插队生活,我舌头的审美力近于负值,但我不去阻止他。我知道,不让我吃点儿,他会不好受的。④换作我,不也是这样吗?晚饭后,我向大树提议,我们是不是到田里干些什么。在我调回城里的那些年,这是经常想到的一件事。当然,这并不表示我对农活特别偏爱,更不是标榜“永不忘本”,完全不是这种意思。我只是想回忆一下当初的感觉。大树同意了,我俩一人一把镰刀,跟老乡下圩割稻。为怕插晚稻时土硬,田里仍灌着水,水是热的。我弯下腰,以髋关节为支点,把身体折起来,折成一个锐角三角形,一天十多个小时,这非得有点天才。我连“地才”都够不上,当年我就不是一个好庄稼汉,今天则更不中用。一排十多人,老奶奶都割到了我的前头。大树割完了自己的一行,在那头迎我割来。“大树,反正放假了,跟我回上海。过去,我们几个从来都是一路走的。”他摇摇头。我们不再说话。到这时,我能做的最适当的事就是今晚找个更合适的住处。“你上哪儿?”大树问。“找个住的地方。”“用不着。她开会去了,今晚不回家。”我失望极了。但我不让自己问下去。这时,女孩的脑袋探进来,这是她说的:“妈妈死了,妈妈睡在大埂下。”“死了?”我像在呻吟。大树没看我,他说:“死了,失足淹死的。睡吧,我倦了。”借助拂晓的天光,我在大埂下找到了小文的坟,坟头朝向东方,那里是我们的家乡。坟的四周收拾得整整齐齐,我能做的只是站着,站着……(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以“我”清楚知道去吴村的路线,知道让我“点个火”的孩子们想做什么,关联了当年下乡和重返旧地这两个话题。B.当年初到吴村时,在茅草屋里过夜,“我”感到“滑稽”,表明当时对下乡生活的不适应和对自身处境的难以置信。C.关于上海,“我”面对大树和小女孩,给出了截然不同的回答,这表现出“我”内心对上海的矛盾心态。D.“我”再回吴村,见到了热情的乡亲、当年一起下乡的大树,重新体验了下田劳作,使回乡之旅带有浓重的寻访味道。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句子①中的“不急”并非因为“我”时间宽裕、心情放松,而是因为多年之后“近乡情更怯”的激动与迟疑。B.句子②中的“大叫”行为有故意之嫌,表现了“我”初到乡下的新鲜感;“可他们睡死了”,表明大家实在太累了。C.句子③中的“狼狈”与“没有压抑感”形成对比,表现了久别之后面对乡亲的热情既不适应又感到亲切的矛盾。D.句子④运用反问表达出的确定性,是建立在“我”与大树多年共同的生活经历基础上的,表现出二人感情的笃厚。8.文章结尾“我能做的只是站着,站着……”写出了“我”多重的内心感受,请结合小说简要概括。9.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经讨论,甲组提出一组关键词:温馨·苦痛·人生;乙组提出一个关键词:埂。请任选一个小组加入,围绕关键词写出你的短评思路。【答案】6.A7.B8.①小文为人妻,为人母,而且猝然离世,“我”失望、惆怅。②人死不能复生,“我”能做的只是一点缅怀和追思。③生活还要继续,“我”要乐观、坚强地活着。9.参考示例:甲组:①围绕“温馨”而谈。(样例:选文哪些地方表现出了“温馨”;文本中书写“温馨”的目的和意义何在?)②围绕“苦痛”而谈。(样例:选文哪些地方表现出了“苦痛”;文本中书写“苦痛”的目的和意义何在?)③围绕“温馨·苦痛·人生”的三元关系而谈。(样例:文本是怎样借助“温馨”“苦痛”阐述人生的?怎样看待人生的这两个点?)乙组:“埂”是文本的重要意象,是故事的见证。找出文本中含有“埂”的语句,说明这一物象在文本叙事中独特魅力。【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关联了当年下乡和重返旧地这两个话题”的说法错误,应该是“清楚知道去吴村的路线”关联“重返旧地”;而“知道……孩子们想做什么”关联的是“当年下乡”的话题。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和鉴赏能力。B.“表明大家实在太累了”的说法于文无据。和“我”同住的小伙伴,他们不一定是因为累了而“睡死了”,他们或许没有睡着而是装睡,因为房梁的吱吱地响,他们不是感受不到,而是不像“我”那样感到新鲜。8.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心理的归纳和概括能力。题干要求结合小说简要概括结尾处写出了“我”哪些内心感受。①此次重访原本是期待见到小文,然而物是人非,小文已是大树的妻子,小女孩的母亲,而且失足淹死了,这一系列重大变化,让“我”感到十分意外、震惊,内心满是失望、惆怅。②小文的坟,坟头朝向故乡,四周也收拾得很整齐,“我”能做的只是一点缅怀和追思。③小文离世了,“我”的牵挂和寄托已不复存在,但“我”还不能趴下,必须“站着”迎接生活中磨砺和考验。9.本题考查学生个性化解读文本的能力。题干要求写一则文学短评,有两方向可供选择:甲组:温馨·苦痛·人生;乙组提出一个关键词:埂。要求学生任选一个小组加入,围绕关键词写出短评思路。甲组的三个关键词,其实是以“人生”为轴心,探究这篇小说的主题意蕴。人生中温馨甜蜜,也有苦痛,这正是人生丰富多彩的原因。考生要梳理写作思路,首先是找到文本中能体现“温馨”或“苦痛”的语句;然后从作者的创作意图、创作主题的角度谈知青文学给时代青年的人生启示即可。乙组的关键词,只有一个字“埂”。短评的思路:首先找到含有“埂”的语句。比如:“埂下,漕河在静静地流着,流向三十里外的长江”“埂的另一边是几百亩黄熟的早稻。六年前,我跟着我的那口箱子,也是在这渠道边下埂”“妈妈死了,妈妈睡在大埂下”等等。然后指出“埂”作为故事的叙事线索和见证的重要作用;最后指出作者从平凡的事物——“埂”入手,构建一波三折的情感故事的独特魅力。考生据此分析作答即可。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为宰,辞曰:“臣,君之庸臣也。君加惠于臣,使不冻馁,则是君之赐也。若必治国家者,则非臣之所能也。若必治国家者,则其管夷吾乎。臣之所不若夷吾者五:宽惠柔民,弗若也;治国家不失其柄,弗若也;忠信可结于百姓,弗若也;制礼义可法于四方,弗若也;执袍鼓立于军门,使百姓皆加勇焉,弗若也。”桓公曰:“夫管夷吾射寡人中钩,是以滨于死。”鲍叔对曰:“夫为其君动也。君若宥而反之,夫犹是也。”桓公曰:“若何?”鲍子对曰:“请诸鲁。”桓公曰:“施伯鲁君之谋臣也夫知吾将用之必不予我矣。若之何?”鲍子对曰:“使人请诸鲁,曰‘寡君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国,欲以戮之于群臣,故请之’。则予我矣。”桓公使请诸鲁,如鲍叔之言。庄公以问施伯,施伯对曰:“此非欲戮之也,欲用其政也。夫管子,天下之才也,所在之国,则必得志于天下。令彼在齐,则必长为鲁国忧矣。”庄公曰:“若何?”施伯对曰:“杀而以其尸授之。”庄公将杀管仲,齐使者请曰:“寡君欲亲以为戮,若不生得以戮于群臣,犹未得请也。请生之。”于是庄公使束缚以予齐使。齐使受之而退。(节选自《国语·齐语》)材料二: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民恶忧劳,我佚乐之;民恶贫贱,我富贵之;民恶危坠,我存安之;民恶灭绝,我生育之。能佚乐之,则民为之忧劳;能富贵之,则民为之贫贱;能存安之,则民为之危坠;能生育之,则民为之灭绝。故刑罚不足以畏其意,杀戮不足以服其心。故刑罚繁而意不恐,则令不行矣;杀戮众而心不服,则上位危矣。故从其四欲,则远者自亲;行其四恶,则近者叛之。故知予之为取者,政之宝也。(节选自《管子·牧民第一》)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施伯A鲁君之B谋臣C也D夫知吾E将用F之G必不H予我矣。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冻馁,受冻挨饿,与《送东阳马生序》“无冻馁之患矣”中的“冻馁”含义相同。B.柄,文中喻指在言行上被人抓住的材料,与成语“授人以柄”中的“柄”含义相同。C.不令,指不听从命令;“不令之臣”指不听从命令的臣子,在文中具体指的是管仲。D.存安,使之保全、平安,这里的“存”与《短歌行》“枉用相存”中的“存”含义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齐桓公从莒国返回齐国后,任命鲍叔牙为宰相,鲍叔牙以自己是庸臣为由拒绝了齐桓公的任命,并向他举荐了管仲。B.鲍叔牙认为自己在兴国安邦、取信于民等方面都不如管仲,这表现出了鲍叔牙是一个品德高尚、知人善荐的人。C.齐桓公因和管仲之前互相敌对,担心管仲不会来齐国,鲍叔牙解释管仲是心怀宽宥之人,他会返回齐国效忠齐桓公。D.施伯劝告鲁庄公杀掉管仲,如果让管仲返回齐国,将会成为鲁国长久的祸患,但鲁庄公最终还是把管仲交给了齐使。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夫管夷吾射寡人中钩,是以滨于死。(2)故刑罚繁而意不恐,则令不行矣;杀戮众而心不服,则上位危矣。14.鲍叔牙认为管仲能做到“宽惠柔民”,那么管仲是从哪些方面做到“宽惠柔民”的?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答案】10.ADG11.B12.C13.(1)那个管夷吾用箭射中我的衣带钩,因此(我)几乎死掉。(2)刑罚繁重而人心不惧,法令就无法推行了;杀戮多行而人心不服,为君者的地位就危险了。14.①顺应民心,施行宽松的政策。②关心百姓疾苦,让他们能够休养生息。③减轻刑法,施行仁政。【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语句的断句能力。句意:施伯,是鲁君有智谋的大臣,他知道我要任用管仲,一定不会给我。“施伯”和“鲁君之谋臣也”是判断句的主谓两部分,故在“伯”和“也”后断开,即在A和D处断开。“之”作“将用”的宾语,故在“之”后,即G处断开。1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解说的分析和理解能力。A.正确。句意:使我不至于挨饿受冻。/不用怕受冻挨饿了。B.不正确。材料中的“柄”是权柄、权术;句意:治国不失权柄。/授人以柄:把剑柄交给别人。比喻将权力交给别人或让人抓住缺点、失误,使自己被动。C.正确。“不令”即不听从、不服从命令。句中具体是指管仲是“不令之臣”。D.正确。“我存安之”的意思:我使他们平安。《短歌行》“枉用相存”中的“存”是“慰问、安慰”的意思。句意是:人才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1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的分析和判断能力。C.“鲍叔牙解释管仲是心怀宽宥之人”的说法错误。根据原文“夫为其君动也。君若宥而反之,夫犹是也”,鲍叔牙的意思是管仲是一个非常忠诚的人,如果桓公能够宽宥他,管仲一定会忠诚于桓公。1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1)“夫”,放在句首,是发语词,表议论,可译为“那,那个”;“是以”,因此;“滨”通“濒”,濒临、接近。(2)“繁”,多;“意”,内心;“不行”,古今异义,句中指“不能推行”;“危”,危险。1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涉及的重要问题的归纳和概括能力。题干要求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管仲在哪些方面做到了“宽惠柔民”。从“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可提炼出:要使国家治理兴盛,就要施行宽松的政策,顺从民心。从“民恶忧劳,我佚乐之;民恶贫贱,我富贵之;民恶危坠,我存安之;民恶灭绝,我生育之……”等语句,可提炼出:要关心百姓疾苦,让他们休养生息。从“故刑罚不足以畏其意,杀戮不足以服其心”等句可提炼出:要减轻刑罚,不要滥用,要施行仁政,让百姓心悦诚服。据此分析作答即可。参考译文:材料一:齐桓公从莒地回到齐国以后,任命鲍叔牙当宰相。鲍叔辞谢说:“我是您的庸臣。国君要对我施加恩惠,使我不至于挨饿受冻,就算您的恩赐了。如果一定要使国家治理得好,那不是我所能做到的,大概只有管夷吾才行吧。我有五个方面不如管夷吾:宽惠爱民,我不如他;治国不失权柄,我不如他;忠信以交好诸侯,我不如他;制定礼仪可以示范于四方,我不如他;披甲戴盔击鼓,立于军门,使百姓勇气倍增,我不如他。管仲,好比百姓的父母。将要管理孩子,就不可不用他们的父母。”桓公说:“那个管夷吾用箭射中我的衣带钩,因此(我)几乎死掉。”鲍叔牙解释说:“管夷吾是为他的君主而行动;您如果宽恕他的罪过让他回到齐国,他也会像这样的。”齐桓公问:“那怎么办?”鲍叔牙回答说:“到鲁国去邀请他。”齐桓公说:“施伯,是鲁君有智谋的大臣,他知道我要任用管仲,一定不会给我,那可怎么办呢?”鲍叔牙说:“派人向鲁国请求,就说:‘我们国君有个不好的臣子在贵国,想要把他在群臣面前处死,所以请求贵国。’那么就会给我们了。”齐桓公就派使臣向鲁国请求,按着鲍叔牙说的做。鲁庄公向施伯询问这件事,施伯回答说:“这不是想杀他,是想用他治理国家。管仲,是治理天下的有才之士,他所在的国家一定能在天下如愿以偿,让他在齐国,那必定长期成为鲁国的忧患啊。”鲁庄公问:“那怎么办?”施伯回答说:“杀了管仲然后把尸体交给齐国使臣。”鲁庄公准备杀管仲,齐国的使臣(向庄公)请求说:“我们的国君想亲眼看着处死他,如果不能把活的管仲在群臣面前杀了示众,还是没达到请求的目的呀,请让他活下来。”于是鲁庄公吩咐捆绑管仲来交给齐国使臣,齐国使臣领回管仲便离开了鲁国。材料二:政令所以能推行,在于顺应民心;政令所以废弛,在于违背民心。人民怕忧劳,我便使他安乐;人民怕贫贱,我便使他富贵;人民怕危难,我便使他安定;人民怕灭绝,我便使他生育繁息。因为我能使人民安乐,他们就可以为我承受忧劳;我能使人民富贵,他们就可以为我忍受贫贱;我能使人民安定,他们就可以为我承担危难;我能使人民生育繁息,他们也就不惜为我而牺牲了。单靠刑罚不足以使人民真正害伯,仅凭杀戮不足以使人民心悦诚服。刑罚繁重而人心不惧,法令就无法推行了;杀戮多行而人心不服,为君者的地位就危险了。因此,满足上述四种人民的愿望,疏远的自会亲近;强行上述四种人民厌恶的事情,亲近的也会叛离。由此可知,“予之于民就是取之于民”这个原则,是治国的法宝。(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下面小题。满江红·茅屋新成却赋纳兰性德问我何心?却构此、三楹茅屋。可学得、海鸥无事,闲飞闲宿。百感都随流水去,一身还被浮名束。误东风、迟日杏花天,红牙曲。尘土梦,蕉中鹿①。翻覆手,看棋局②。且耽闲殢酒③,消他薄福。雪后谁遮檐角翠,雨余好种墙阴绿。有些些、欲说向寒宵,西窗烛。[注]①“尘土梦”二句:典出《列子·周穆王》“郑人有薪于野者,遇骇鹿,御而击之,毙之。恐人见之也,遽而藏诸隍中,覆之以蕉,不胜其喜。俄而遗其所藏之处,遂以为梦焉”。后用来形容世间事物真伪难辨,得失无常。②“翻覆手”二句:典出《三国志·王粲传》“观人围棋,局坏,粲为覆之。棋者不信,以帊盖局,使更以他局为之。用相比校,不误一道。其强记默识如此”。后用来形容世事变幻,了无新意。③殢(tì)酒:纵酒。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上阕以设问起笔,自问自答,表明词人希望自己像海鸥那样无忧无虑。B.面对东风的轻拂,春日暖阳杏花天的美丽,词人兴奋地拍击着红牙板歌唱。C.词中“檐角翠”“墙阴绿”“西窗烛”等意象表现了词人对悠闲田园生活的渴望。D.词人将对现实生活的愤懑之情融于冷静客观的笔触中,结尾处言尽而意无穷。16.词人看破红尘,要摆脱“浮名束”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本词简要说明。【答案】15.B16.①世间事物真伪难辨,得失无常,一如那“尘土梦,蕉中鹿”;世事如棋局局新,让词人难以适应和把握。②词人崇尚自由的天性,希望像海鸥般“闲飞闲宿”;喝点酒,赏点雪后翠绿,雨后栽种些新绿,夜晚剪烛西窗,不啻是人一种惬意和幸福。【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词作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B.“面对东风的轻拂,春日暖阳杏花天的美丽”错误,原句是“误东风、迟日杏花天”,即诗人错过了东风拂面、杏花天美丽无涯的场面;“词人兴奋地……”理解错误,应是惆怅、无奈的样子。16.本题考查学生对词人情感态度的分析和概括能力。题干要求回答词人看破红尘,要摆脱“浮名束”的原因。首先,理解“浮名束”的意思,就是如云烟般虚浮缥缈的名利束缚了人的身心,让人不自由,因此词人感慨“一身还被浮名束”,即想摆脱被名缰利锁束缚的现状。其次,细读下阕,从“尘土梦,蕉中鹿”“翻覆手,看棋局”等典故中看出词人已经厌倦和看破了世事的真伪难辨、变幻无常,因此想要摆脱“浮名束”。最后,从“且耽闲殢酒……雪后谁遮檐角翠……西窗烛”等句子,看出词人天性崇尚自由,希望有自己悠闲、自由的时空,可以喝点酒,赏点雪后美景等等,这是词人想摆脱“浮名束”的又一原因。(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当我们在异乡遭遇失意,且发现与他人境遇相似时,可以借用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抒发感慨。(2)杜牧《阿房宫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钉子与粮食作比,突出了秦王的奢靡。(3)小刚在山中漫步,他听到杜鹃(又名“子规”)啼叫,于是想起了唐诗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2)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3)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涯”“磷”“庾”“粟”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2023年5月29日上午,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宣布了此次乘员组名单。乘员组一经亮相,立即引发广泛关注。什么是载荷专家?85后大学教授也要“飞天”了?居然还有戴眼镜的?……网友们的各种疑问A。①载荷专家一般不是职业航天员,而是接受过航天机构严格体检和培训的专业人士。②“载荷”这个词,来自于卡车司机载货的用语,③引申到航天领域,也就是指在航天器上搭载的实验设备、物品和人员。④简单来说,载荷专家就是载荷提供方在航天器上的代表,⑤他们负责处理和收集实验数据,⑥维护和修理载荷设备,⑦并负责地面载荷控制中心联络。我国天宫空间站问天号和梦天号太空舱,搭载了许多太空实验柜,可以进行生命科学、物理、材料、原子钟等各种精密实验。随着更多更复杂的“有效载荷”登上空间站,我们B地需要更多专家出身的乘员,他们的身份就是载荷专家。可以预见,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载荷专家出现在太空,为我国空间科学的发展C。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文中第三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20.请从材料最后一段中提取三个关键词,每个词不超过5个字。【答案】18.A.层出不穷(五花八门)B.自然而然(不可避免)C.尽心尽力(添砖加瓦)19.②修改为“来自卡车司机载货的用语”。⑤修改为“他们负责收集和处理实验数据”。⑦修改为“并负责与地面载荷控制中心联络”。20.①天宫空间站②精密实验③载荷专家【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熟语)的能力。第一处,根据语境分析,此处指的是乘员组亮相后,人们很好奇,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疑问,如“什么是载荷专家?”“85后大学教授也要‘飞天’了?”“居然还有戴眼镜的?”等等,所以此处可填“层出不穷”“五花八门”之类的成语。层出不穷:指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五花八门:变幻多端或比喻花样繁多。第二处,上文“随着更多更复杂的‘有效载荷’登上空间站”作句子的状语,表示原因和条件,在这种形势下,专家出身的乘员是不可或缺的,所以此处可填“自然而然”“不可避免”之类的成语。自然而然:指出于自然发展,不经人力干预而收到的效果。不可避免:指不能使不发生的事情。第三处,上文已介绍了载荷专家的重要作用,为了满足空间科学发展的需要,将会有更多的载荷专家进入太空,他们将会为推动空间科学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所以此处可填“尽心尽力”“添砖加瓦”之类的成语。尽心尽力:指费尽心力。添砖加瓦:比喻做一些工作,尽一些力量。19.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②“来自于”语义重复。“自”,介词,相当于“从”“由”,后面不能再跟“于”,所以应改为“来自”。⑤“处理和收集”语序不当,“处理”“收集”都是动词,根据动作的先后顺序,所以应改为“收集和处理”。⑦成分残缺。“负责地面载荷控制中心联络”中主干是“负责联络”,“地面载荷控制中心”是联络的对象,所以应改为“并负责与地面载荷控制中心联络”。20.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语段的能力。最后一段的主要意思是天宫空间站搭载了太空实验柜,可以进行各种精密实验,因此需要更多的载荷专家。提取关键词为:“天宫空间站”“精密实验”“载荷专家”。(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古人将小满分为三候:一候苦菜秀,二候靡草死,三候麦秋至。一候苦菜秀:春生夏长,这个时节①,苦麻子,婆婆丁,苣荬菜等野菜开出白色的、黄色的小花,如星星般闪烁在绿色的天幕中。二候靡草死:春去夏至,这个时候,麦子开始拔节生长,那些喜阴的枝条、细软的野草,在强烈阳光的照耀下开始慢慢发黄,最后渐渐枯死。三候麦秋至:在小满的最后阶段,抽穗孕蕾扬花的麦穗开始丰满、成熟、变黄,虽然是夏季,但对于麦子来说,相当于到了丰收的秋季。二十四节气中,②,比如小暑对大暑、小雪对大雪、小寒对大寒。但是小麦籽粒饱满的时候,却不叫“大满”,而叫芒种。在中国人看来:日中则昃。月满则亏,一切到达极点的事物都不可能长久。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唯有小满,将满未满,分寸火候恰到好处;盈而未满小确幸,才能遇见生活大美好。斗斛满则人概之,人自满则天概之。小小的充实,淡淡的满足,小小的愿望,淡淡的欢喜,像漫长岁月中的细水长流,每一个小满足汇集起来就是大大的幸福。夏藏风华,知足即安,愿我们都能在小满中得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2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2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语言很有特点,请简要概括。【答案】21.①正是苦菜开花的时候②很多节气都是相对的22.①善用修辞,运用比喻、对仗等修辞手法,生动地展现小小的满足所带来的大大的幸福感受。②句式灵活多变,长短句交织,整散句结合,参差错落,灵动有致。【解析】2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处,根据“一候苦菜秀”可知,在一候时苦菜开花,再结合后文“婆婆丁,苣荬菜等野菜开出白色的、黄色的小花”,因此此处可以填“正是苦菜开花的时候”。第二处:根据后文“比如小暑对大暑、小雪对大雪、小寒对大寒。但是小麦籽粒饱满的时候,却不叫“大满”,而叫芒种”可知,二十四节气中大部分节气是相对应的,因此此处可以填写“很多节气都是相对的”。22.本题主要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像漫长岁月中的细水长流”“小小的充实,淡淡的满足,小小的愿望,淡淡的欢喜”这些语句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展现小小的满足所带来的大大的幸福感受。“小小的充实,淡淡的满足,小小的愿望,淡淡的欢喜”“像漫长岁月中的细水长流”“每一个小满足汇集起来就是大大的幸福,这些语句有长有短,有整句也有散句,句式灵活多变,参差错落,灵动有致。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不久前,华为生产的Mate60Pro悄然上市,这款手机搭载的是华为自主研发的麒麟9000s处理器。华为在过去几年面临了来自美国政府的封锁和限制,但华为并没有放弃,在自主研发和国内供应链的支持下,成功突破了封锁,实现了5G功能。华为门店悬挂的诗词充满了英雄气概:“雪压枝头低,虽低不着泥。一朝红日出,依旧与天齐。”华为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