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练习(九年级)_第1页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练习(九年级)_第2页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练习(九年级)_第3页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练习(九年级)_第4页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练习(九年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九年级上册

一、文言文比较阅读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

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年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

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橘倾楫摧,

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年,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

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

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登南昌滕王阁,赣大水西来注北,阁与水称,杰①然大观。然不若武昌黄鹤楼。虽水与滕

王来去不殊②,而楼制工巧奇丽,立黄鹄矶上,耳三面临水,又西对晴川楼、汉阳城为佳。总之又

不如岳州岳阳楼。君山一发,洞庭万顷,水天一色,杳无际涯,非若滕王、黄鹤眼界③可指,故其

胜为最,三楼皆西向,岳阳更雄。

(节选自王士性《广游志》)

【注释】①杰:高大。②殊:差别。③眼界:视力所能看到的范围。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⑴前人之述备矣⑵沙鸥翔集

(3)耳三面临水(4)故其胜为最

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⑴微斯人,吾谁与归?

(2)虽水与滕王来去不殊,而楼制工巧奇丽。

3.下列句子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最接近的一项是()

A.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B.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D.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4.甲文第二、三两段文字都是先写景,后写迁客骚人触景而生的情。作者写迁客骚人悲喜之情的

目的是什么?

5.乙文是怎样写岳阳楼的?它写岳阳楼的目的与甲文有什么不同?

二、文言文比较阅读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低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河,山肴野萩,杂然而前医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

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

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

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

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景公登射①,晏子修②礼而侍。公曰:“选射之礼,寡人厌之矣。吾欲得天下勇士,与之后

国。”

晏子对曰:“君子无礼,是庶人也;庶人无礼,是禽兽也。勇多则弑其君,力多则杀其长,然

而不敢者,维礼之谓也。礼者,所以御民也;辔者所以御马也。无礼而能治国家者,吾未之闻也。”

景公日:“善。”乃饰射③零席以为上客,终日问礼。

(选自《晏子春秋》,有删改)

【注释】①登射:指走上射箭的位置。古代有通过射箭选拔人才的制度,射箭时有套礼仪,所

以下文说“选射之礼”。②修:依照。③饰射:整治射礼。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⑴泉香而酒冽(2)杂然而前陈者

(3)与之用国(4)乃饰射更席以为上客

2.下列句子的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至于负者/歌于途

B.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

C.辔者所以/御马也

D.乃饰射/更席/以为上客

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⑵礼者,所以御民也。

4.晏子强调以礼来御民治国,而欧阳修在山间宴饮时,宾客们“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显得毫无

礼规。如何看待这二者的不同?

三、文言文比较阅读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孥一小舟,拥

氧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扬,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

心亭一■点、与余^—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口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等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

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夜雪大作,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所阻。然万竹中雪子①敲戛②,铮铮有声,晴窗红火

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自叹每有欲往,呼复不遂,然流行坎止③,任之而已。鲁直④所由“无仄

不可寄一梦”也。

(袁中道《夜雪》)

【注释】①雪子:雪粒,往往在下雪之初出现,状如盐粒。②敲戛:敲打。③流行坎止:顺流

而行,遇阻而止。④鲁直:即黄庭坚。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余强饮三大自而别⑵是金陵人,客此

(3)辄复不遂(4)鲁直所谓

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处断句。(限断两处)

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

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2)夜雪大作,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所阻。

4.甲文“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独”字如何理解?

5.甲乙两文各自展现了文人高雅的情趣,他们的雅趣体现在哪里?请各写一点。

九年级下册

一、文言文比较阅读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熟尔而与之,乞人

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

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有,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齐大饥。黔敖①为食于路,斗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②辑屣③,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

右执饮,日:“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涉焉,终

不食而死。

曾子闻之,日:“微与!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

(节选自《礼记》)

【注释】①黔敖:人名。②袂:袖子。③展0诃:麻鞋。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⑴里尔而与之⑵此之谓失其本心

(3)以待饿者而食之(4)从而谢焉

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2)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

3.甲文引用“不食嗟来之食”为例的目的是什么?

4.从“施与者”的角度谈谈乙文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

5.甲乙两文都推崇有骨气,守道义,下列最符合这一品质的一项是()

A.莺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B.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C.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

D.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二、文言文比较阅读

(甲)秦王谓唐雎日:“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

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

塞人与2_”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日:“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日:“臣未尝闻也。"秦王日:“天子

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

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

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楼降

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镐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乙)张骞,汉中人也,建元中为郎。时匈奴降者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而怨

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募,

使月氏,与堂邑氏奴甘父俱出陇西。径匈奴,匈奴得之,传诣单于。单于留骞十余岁,予妻,有子,

然骞持汉节不失。

单于死,国内乱,骞与胡妻及堂邑父俱亡归汉。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骞以校尉从大将军击匈奴,知水草处,军得以不乏,乃封骞为博望侯。……于是西北国始通于汉矣。

(节选自《汉书》,有删改)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B.今吾以十倍之地以刀劈狼首

C.使月氏于是上乃使便持节诏将军

D.乃募能使者乃不知有汉

2.下列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臣未/尝闻也B.此庸夫/之怒也

C.汉方/欲事灭胡D.单于留/骞十余岁

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⑵然骞持汉节不失。

4.理解填空。

甲文唐雎不辱的使命是:;乙文张骞不辱的使命是:

5.下面对甲乙两文的理解不歪项的一项是()

A.甲文句式丰富多彩,有长有短,有整有散,富有表现力。

B.乙文以概述为主,突出人物的主要行动,显得简略明了。

C.甲文主要通过对唐雎的神态和动作描写,塑造他不屈不挠、大智大勇的形象。

D.乙文中最能突出表现张骞对国忠诚的两个语句是“然骞持汉节不失”“(骞)俱亡归汉”。

三、文言文比较阅读

(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

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

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皴裂而不知。至舍,四

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像,无鲜肥滋味之享。同

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炸然若神人;余则缢袍敝衣处

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康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

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

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

耳,岂他人之过哉?

(乙)板桥幼随其父学,无他师也。幼时殊①无异人处,少长,虽长大,貌寝陋②,人咸易③之。

然读书能自刻苦,自愤激,不苟同俗;由浅入深,由卑及高,由迩达远,以赴古人之奥区④,以自

畅⑤其性情才力之所不尽。人感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板桥每读一书,必千百

遍。舟中、马上、被底,或当食忘匕箸⑥,或对客不听其语,并自忘其所语,皆记书默诵也。如是

默诵,书有弗记者乎?

(节选自《郑板桥集》)

【注释】①殊:特别。②寝陋:丑陋。③易:轻视。④赴古人之奥区:探求古人高妙的境界。

⑤畅:酣畅。⑥匕箸:调羹和筷子。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有删节)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⑴主人日再食_______________⑵同舍生皆技绮绣一

(3)父母岁有裘葛之遐(4)人感谓板桥读书善记

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2)如是默诵,书有弗记者乎?

3.从宋濂和郑板桥的学习经验中,我们获得了一些有益的学习态度和方法。请按提示在A、B、C

处填写恰当的内容。

文句学习态度和方法

甲文: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

A.

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甲文:余则编袍敝衣处其间,略

一心向学

无慕艳意

乙文:B.___________________

循序渐进

乙文:板桥每读一书,必千百遍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对甲乙两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强调学习须“勤且艰”,虽有理,却不能与时俱进,和今日之“乐学”相悖,我们必须抛弃。

B.乙文可以用一句俗语来揭示所言道理:“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C.甲乙两文都善于运用对比映衬手法,突出文章的主旨。

D.甲乙两文揭示出一个共同的道理:求学者定要发挥自我主观能动性,化不利之客观条件为我所

用,即使“天质之卑”亦能“业有所精”“德有所成”。

5.甲乙两文末尾最后一句有哪些共同点?请结合选文内容做简要分析。

四、文言文比较阅读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日:“肉

食者邺,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日:“小

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号也,必以信。”对日:“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

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日:“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

驰之。刿日:“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日:“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①者胜,上下同欲②者胜,以虞③待不

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④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故曰:知彼知己,百战不举;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败。

(节选自《孙子兵法•谋攻》)

【注释】①用:使用。②同欲:目标一致。③虞:戒备,准备。④将能而君不御:将帅有才能,

国君不干涉。

(《曹刿论战》)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⑴肉食者鄙⑵弗敢加也

(3)知胜之道也(4)百战不阳

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3.鲁国在长勺之战中取得胜利印证了乙文中的一些说法,请选择其中一个简要说明。

4.“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意思是虽然身份低微,仍然不忘担忧国事。曹刿一介平民,在国家危难之际,

挺身而出,为国解忧。阅读下面两则材料,简要说明“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精神在弦高和卜式身上是

如何体现的。

【材料一】秦穆公兴兵袭①郑,过周而东,郑贾人②弦高将西贩牛,道遇秦师于周、郑之间,

乃矫③郑伯之命,犒④以十二牛,宾⑤秦师而却之⑥,以存郑国。(选自《淮南子•氾论训》)

【材料二】时汉方事⑦匈奴,式⑧上书,愿输⑨家财半助边⑩。上使使问式:“欲为官乎?”式

口:“自小牧羊,不习仕宦,不愿也。”使者曰:“子何欲?”式目:“天子诛匈奴,愚以为贤者宜死

节,有财者宜输之,如此而匈奴可灭也。”(选自《汉书•公孙弘卜式儿宽传》,有删节)

【注释】①袭:偷袭。②贾人:商人,在当时社会地位不高。③矫:假托。④犒:犒劳。⑤宾:

以客礼对待。⑥却之:使秦军叛退。⑦事:这里指抵抗。⑧式:卜式。人名。⑨输:交纳。⑩边:

边防。

五、文言文比较阅读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

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

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

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日进;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齐威王召即墨①大夫,语之曰:“自子之后即墨也,毁②言日至。然吾使人视即墨,田野辟,

人民给,官无事,东方以宁。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号之万家。召阿大夫,语之曰:“自子守

阿,誉言日至。麦便冬现同用曳丕辟区氏贫隹。昔日赵攻郅,子不救;卫取薛陵,子不知。是子厚

币③事吾左右以求誉也。”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于是群臣耸惧,莫敢饰诈④,务尽其情,

齐国大治,强于天下。

(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即墨:古地名,在今山东平度东南。②毁:诽谤,与后文“誉”意思相对。③厚币:

丰厚礼品。④饰诈:作假骗人。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⑴臣诚知不如徐公美(2)时时而网进

(3)自子之后即墨也(4)封之万家

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处断句。(限断两处)

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

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⑵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

4.下面对甲乙两文的理解不亚顿的一项是()

A.甲文中邹忌不如徐公美的事实得到了妻、妾、客的同情,所以妻、妾、客都说邹忌比徐公美。

B.甲文中邹忌的劝谏很有艺术性,他由生活琐事想到治国理政之事,由自己受蒙蔽想到齐威王的

被蒙蔽,以小见大,极具说服力。

C.乙文中“毁言日至”和“誉言日至”是对比法和反衬法,说明即墨大夫与阿大夫在各地处事风格迥

异。

D.乙文中齐威王对即墨大夫和阿大夫的奖惩,都基于“吾使人视”,体现了齐威王勤于考察民情的

治国特点。

5.结合甲乙两文看,“齐国大治”与齐威王的哪些措施有关?

六、文言文比较阅读

(甲)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

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日:“嗟

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逋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

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渚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日:“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

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罩,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

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日:“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

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曹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

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

(乙)项籍者,下相①人也,字羽。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②怒之。籍曰:

“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

又不肯竟学。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

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有删改)

【注释】①下相:古县名。在今江苏宿迁境内。②项梁:项羽的叔父。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⑴失期,法皆斩⑵为天下唱

⑶略知其意(4)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⑴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2)梁以此奇籍。

3.下面对甲乙两文的理解不亚顿的一项是()

A.甲文表现了陈胜非凡的抱负和反抗命运的决心,同时显示了他洞察时局和精于谋划的能力。

B.从乙文中看出:项羽是一个做什么事都不专心,半途而废,胸无大志的人。

C.甲文中的陈胜和乙文中的项羽,都没能统一天下,司马迁却把他们分别收入《史记》的“世家”

和“本纪”,是因为他看重功业,而不以成败论英雄。

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