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山东省齐鲁名校联盟高三下学期开学质量检测语文及答案_第1页
2024届山东省齐鲁名校联盟高三下学期开学质量检测语文及答案_第2页
2024届山东省齐鲁名校联盟高三下学期开学质量检测语文及答案_第3页
2024届山东省齐鲁名校联盟高三下学期开学质量检测语文及答案_第4页
2024届山东省齐鲁名校联盟高三下学期开学质量检测语文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齐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下)高三年级开学质量检测语文考生注意:1.的指定位置。2.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风格是绝大多数小说作者所梦寐以求的,对风格的向往和期待激励着许多人锲而不舍、苦心孤诣,成了推动小说创作和发展的一种重要驱动力。但此种驱动力一定来自小说本身的必然需要吗?有些时候,倒更像一种外在的律令和小说作者本人对获得承认的渴望相混合的产物。那种外在的律令时刻提酲作者:你想成为一位优秀的小说家吗?那么,请奉献出你的风格。此时,风格意味着独特性,意味着辨识度。此时,独特性和辨识度貌似从小说内部涌现,实则来自他者的审视和判断。它也是一种审美要求,其正当性远远大于伦理要求或其他社会性要求。但是,若为独特而求独特,为辨识度而求辩识度,显然会对小说本身产生伤害。海明威的一些作品有时令人不快,大抵是因为刻意维持他的风格。也就是说,风格异化为程式化的表演。此时,风格已不是风格,而是套路,甚至成为桎梏艺术的牢笼。我相信海明威起初只想寻找一种合乎心意的表达方式,然而在找到并大获成功之后,于有意无意间造成了风格的固化。在这方面,马尔克斯显示出了值得称道的敏感和警惕,他在风头最劲的时候也不满足于既有风格,总是能怀着谦逊的心态,倾听素材本身的需求,其风格遂能不断拓展和变化。是的,只有当我们放下执念,诚恳地面对素材,运用自身的修养、技艺与它进行温柔或激烈的搏斗并最终驯服它,真正的风格才会适时出现。它自然散发,甚至透着某种生物性,仿佛老虎从容中自显威严的体态或狐狸狡黠又透着妩媚的眼神。它不是目的,而是由内而外生发出的一种状态、一种效果。许多小说作者态度诚恳,拥有丰富的经验和相当的技巧,但作品并未呈现令人印象深刻的风格。显然,风格还跟作者的性情、气质,跟他的先天禀赋和后天成长环境之间具有玄妙而深刻的关系。确实,个性强烈、性情独特的作家更容易获得某种风格,只要他并不过分期待和刻意营造,而是在书写中尽量满足内心和素材的双重需求。此时气质、性情会自然渗透到素材中,再加上想象力这一必需的催化剂,遂产生奇妙的化合反应,最终形成作品以及作品的风格。气质性情有先天的成分,但后天的成长环境、经历和修养也能影响它们的形成。曹雪芹如果出生于寒素之家,笔底的温柔缠绵定不会有富贵雍容气象。鲁迅若没有遭逄家道中落和随之而来的窘迫,其峻刻和激烈恐怕也会减损几分。如果说,成长环境难由作者掌控,经历和修养却存在自为的可能性。一个南方的小说家,长期在北方游历、生活,他作品中的气质兴许会有悄然的变化。一个野生野长、并非接受过系统教育的小说家,通过长期潜心阅读,也能使风格出现阶段性变化。格非当然不是草根出身,他是典型的学院派,但他在先锋时期之后矢志向古典学习的结果,使得他早期和近期作品呈.现出的风格如此不同。而鲁迅长期抄写古碑,则获得了一种沉朴高古的金石气,有效地中和了语文试题第1页(共9页)一些峭刻的味道。这些都说明风格存在可调控的部分,并不全由先天决定,而且其显然具有生长性,并非一成不变。只有当小说家满足于现状时,风格才会成为陷阱。(摘编自马笑泉《小说的风格》)材料二:著名作家陈彦创作的小说《装台》作为一部现实主义作品,却兼具了“结实”与“空灵”之美。最引想精英的眼光,也远离了文人情趣。虽然是第三人称的上帝视角,但它是无言的上帝,一个纯粹的观察者和讲述者。只是在看,把看到的讲述给读者,让读者来看。不虚美,不隐恶,不愤激,也不悲叹,不做判断,不发问,也不解释:一个纯粹的、空空的声音,竭力避免引起读者的觉知。它看到的只是生活,是生活中的人和人的行动;人的行动构成事件,事件经因果勾连而成情节;情节却是生活化的,而非戏剧性的。生活化的情节和戏剧性的情节虽都植根于生活逻辑,却有本质的不同:戏剧性情节的因果勾连和冲突解决,需要于空间和时间上集中的、借助于语言和动作的显性表达;生活化的情节,既不受时空的限制,也不一定借助语言和动作,更不一定显性地表达,它可以因观念和欲求而起,也可以借助欲念消除和观念转换而灭。文中菊花对父亲顺子的“恨,就随着自身处境转换契机的出现而消弭。生活化的情节蕴含的冲突,并不比戏剧少,并且更.为本源,但却没有戏剧中的种种限制,因而可以更为自由地呈现。《装台》的结实效果,主要奠基于密实的、生活化的情节之上。叙述者驱逐了象征、隐喻、反讽等人为的、尤显匠心的小说技巧,摒弃了主观化的、理想化的、情趣化的描述,更远离了情感化表达;而只是借由情节,开敞出人物的生活世界,将蕴含欲念冲突的生活本身现象式地呈现。叙述者因为悬隔了判断,剥离了主观意识,并不着意于雕刻“宏大人间,所以规避了宏大叙事;只是借由人物开敞出的生活世界,以真力弥满的生活细节和情节,具体而微地呈示“悲惨世界”中的生存处境;以还原而致的、本然态的生存实境,召唤思考,从而使文本呈现出真正冷静而客观的现实主义风格。其创新与探索,较之以往的现实主义创作,亦多有实质性的突破。(摘编自李荣博《<装台>的现实主义创新与思想呈现》)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绝大多数小说作者都有对风格的追求和向往,这种追求和向往可以给小说家以激励,可以推动小说的创作和发展。B.如果为独特而追求独特,风格就会成为桎梏艺术的牢笼。材料一举海明威的例子论证了这一观点。C.作家能否获得某种风格,与他的写作态度经验、技巧有关,也与他的先天禀赋、后天成长环境有关。D.生活化的情节不受时空的限制,不需要借助语言和动作的显性表达,这与戏剧性情节有着本质的不同。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风格”并不相同。B.写作风格。C.“"决定性的。D.《装台》的创作实践表明,远离情感化的表达,规避宏大叙事,才能使作品呈现出“冷静而客观的现实主义风格”。语文试题第2页(共9页)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A.汪曾祺:“一个人也不能老是一个风格,只有一种风格。风格,往往是因为所写的题材不同而有差异的。”B.毕飞宇:“对话是小说的人物说出来的,它呈现的是小说人物的性格,而不是作家个人的语言风格,作家很难把控。”C.在一起,使小说变得兩默风趣。D.莫言第一次看《百年孤独》时,深受震撼,感慨“原来小说可以这样写,他创作的《红高梁》流露出《百年孤独》的气息。4.小说《装台》为何会具有“结实"之美?请根据材料二简要概括。(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下面的文字论述了孙犁作品风格发生变化的现象。促使其作品风格发生变化的原因可能有哪些?请结合材料一,谈谈你的看法。(6分)我国评论界有着新老孙犁的说法。其中“老孙犁”是指20世纪40年代中期至50年代中期的“文美”孙犁,其作品具有明丽、欢乐的特点;“新孙犁”是指7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的“文直"孙犁,其作品具思想、作家的生活实践形成一……风格的形成包括两大要素,即时代的特征和作家的特征。”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文本一:鹰丁迎新不到十一点,兵就起了床,把穿衣服的声音压到几乎没有。①已经看了十几回班长交给的手表,没有一毫睡意,脑子乱糟糟的,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走出宿舍门,连队哨兵诧异地看了兵一眼,抬腕看看手表,比正常接岗时间早了半小时。夜太静了,静得能听见自己的脚步,再轻也能听见。走出营区才按开手电筒,一束光直射出去,把黑暗刺出个窟窿,揭开了伪装。有了光亮,兵踏实了许多,光亮似乎是枪,可以随时消灭一切威胁。半年的新兵生活结束,工兵哨正好轮到本连队,交到新兵排,每班一个月。昨晚第一次是班长带的,细枝末节交代了个清。八小时一班,提前十分钟接岗,从连队到哨位是半个小时路程,不得睡岗坐岗和做任何事,子弹袋和枪不离身,没有危及生命安全的情况绝不许开枪,等等。还暗示,那是挖在山体中的工兵仓库,须保证绝对安全。兵能背出来。营区在山脚,哨位在另一座山的半山腰,走出营房的地界就是荒草掩映的山坡,曲曲弯弯的小路越走越细,细到看不出是路。没有星光,黑暗如慢慢收紧的网,压迫着兵,冲锋在前的光亮也渐渐无力抵抗,兵的肌体在收缩,而且寒意渐浓,总感觉路边会有什么扑过来。兵从小就胆小,不和大人一道,不敢出门。屋里灯不开,不敢进家。晚上睡觉用被子蒙着头,尿急了也憋着,不到天亮不下床。兵是爸爸逼着他当的,不把胆量锻炼好了别回来,这是爸的原话。兵很委屈,不是自己想胆小,是不由自主地就怕,究竟怕什么,自己也说不清。比如现在就是。语文试题第3页(共9页)总算接近了哨位,冷汗遍布全身,内衣沾在了皮肤上。这才感觉到握电筒的手有些麻木,另一只紧握成拳的手像是攥着一团火,松不开了。站住!口令?我是雄鹰。回令?鹰击长空。敬礼,交接,兵站到了哨位上,随着下哨战友手中的光亮隐入黑暗,世界只剩下了黑暗,紧紧围裏着兵,黑暗里什么都会有,什么都会出现,兵透不过气来。兵闭上眼睛,一层眼皮果然隔开了世界,不行,危险一旦出现,会措手不及。兵睁开眼睛,还睁得大大的,向周边的黑暗里搜索。习惯了黑暗的缘故,能看到近前模糊的影像,是树,是草,也可能是其他,兵握枪的手更紧,像弹簧,一触即发。不行!我是兵,保卫祖国和人民的兵,我都怕,还怎么担负保家卫国的职责?兵的脸开始发烫,一直紧绷着的心也烫,烫得周身发热。今晚的口令不知道是谁编的,男人应该是鹰,军人更应该是鹰。兵决定就现在的机会锻炼胆量,大好的机会。哨位方圆五步开外,是低矮的灌木草丛,再远些是成林的杂树,兵端枪在手,身休微躬前倾,开始迈进。右手食指贴紧扳机,大拇指紧贴保险,这是班长教的,开保险和击发可以在瞬间完成。走过灌木草丛了,走进杂树林了,②黑暗成团成堆汹涌而来目光也成了枪,不顾一切地挺进。大不了以死相拼!这是最坏的结果。如此一想,反而豁然了。突然,啊的一声长叫在上空划过,紧接着是翅膀振动的气流和枝叶碰撞。兵一个激灵,枪口迅速抬起,直指向天,差一点就打开了保险。不知什么乌,被兵惊动了,一场虚惊。回到哨位,兵有了变化,心在心的位置,跳动有序,身体和肩背的枪一样正直,目光坦然扫视,黑暗尽在眼底。兵想笑,像打了一场仗,贏了,不累,反而精神抖擞。谁在用力地擦洗天空吧,天微微地泛白了,泛蓝,泛青,主要是白。听见营区的起床号响了,兵一下子振奋起来,这才感觉到双腿麻木僵硬,感觉到深秋的寒,赶紧原地跺脚,伸展臂膀。天边泛红了,山巅不改初衷,厚重坚挺。仰头间,兵发现一只鹰,在天空优雅盘旋,一圈又一圈。昨晚惊飞的,会不会是它?鹰越来越低了,能看清它的翅膀和爪,兵目不转晴,脖子都仰酸了。突然,鹰化为一粒子弹,直射下来,兵的反应快,视线猛地下滑,一只野兔的身影一闪而过。鹰一个拉升动作,第一次突袭失败了,又开始画图。兵看出鹰的凶狠来,开始担心弱小的兔,③迅速从地上捡拾石块,向天上扔。石块是无能的,还在远远够不着的高度就掉下来,兵还扔。可惜不能开枪,否则,非要了你的小命不可,看你还欺负弱小。鹰飞走了,是认了输还是另寻目标,兵不知道。扔得用力过猛了,胳膊跟训练投手榴弹之后一样的酸痛。厉害呀,把鹰都打败了!文本二:哦,香雪(节选)铁凝列车很快就从西山口车站消失了,留给她的又是一片空旷。一阵寒风扑来,吸吮着她单薄的身体。她把滑到肩上的围巾紧裹在头上,缩起身子在铁轨上坐了下来。香雪感受过各种各样的害怕,小时候她怕头发,身上沾着一根头发择不下来,她会急得哭起来;长大了她怕晚上一个人到院子里去,怕毛毛虫,怕被人胳肢(凤娇最爱和她来这一手)。现在她害怕这陌生的西山口,害怕四周黑幽幽的大山,害怕叫人心跳的寂静,当风吹响近处的小树林时,她又害怕小树林发出的窸窸窣窣的声音。三十里,一-路走回去,该路过多少大大小小的林子啊!语文试题第4页(共9页)一轮满月升起来了,照亮了寂静的山谷、灰白的小路,照亮了秋日的败草、粗糙的树干,还有一丛丛荆棘、怪石,还有漫山遍野那树的队伍,还有香雪手中那只闪闪发光的小盒子。她这才想到把它举起来仔细端详。她想,为什么坐了一路火车,竟没有拿出来好好看看?的月光下,她才看清了它是淡绿色的,盒盖上有两朵洁白的马蹄莲。她小心地把它打开,又学着同桌的样的一声,它便合得严严实实。她又打开盒盖,觉得应该立刻装点东西进去。她从兜里摸出一只盛擦脸油的小盒放进去,又合上了盖子。只有这时,她才觉得这铅笔盒真属于她了,真的。她又想到了明天,明天上学时,她多么盼望她们会再三盘问她啊!她站了起来,忽然感到心里很满意,风也柔和了许多。④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她第一次听清它们在夜晚,在风的怂恿下“豁啷啷”地歌唱。她不再害怕了,在枕木上跨着大步,一直朝前走去。大山原来是这样的!月亮原来是这样的!核桃树原来是这样的!香雪走着,就像第一次认出养育她成人的山谷。(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及艺术特色的理解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本一多用第三人称叙事,但在兵心理发生转变的关键点却转用第一人称,更真实地呈现了兵心中的担当意识。B.的视角对其发出的由衷赞叹。C.情节的补充,使得文章情节更加合理。D.两篇文本的语言都富有一定的诗意,但风格不尽相同,文本一更加简洁明快,有力量感;文本二更加诗意柔和,叙事性更强。7.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①句,看了十几回手表,表现兵在第一次独自接岗前期待且紧张的复杂心理。B.第②句,黑暗成团成堆地汹涌而来,写出了黑暗袭击过来,兵内心的恐惧状态。C.第③句,向天上扔石块,是兵对弱小的同理心,也是他独自经历黑夜后强大的表现。D.第④句,写月光明净、笼罩群山,暗示香雪的心中不再害怕,变得坦然而勇敢。8.文本一与文本二都呈现了主人公在一夜之间精神的成长,请分别分析促使他们成长的原因。(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天一中学校刊拟刊登《鹰》与《哦,香雪》两篇文章,并准备在“写作指导专栏”中就“小说如何表现人物心理”刊登指导文字。请总结以上两篇文本中涉及的表现人物心理的方法。(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又若鉴秦俗之薄恶,指汉风之奢侈,叹屋壁①之被帝服,愤优倡之为后饰。请设庠序,述宗周之长久;深戒刑罚,明孤秦之速亡。诸所以日不可胜,而文帝卒能拱默化理、推行恭俭、缓除刑罚、善养臣下者,②之初立日浅,语文试题第5页(共9页)而宿将老臣方握其事?或艾旗斩级矢石之勇,或鼓刀贩缯贾竖之人,朴而少文,昧于大体,相与非斥,至于谪去。则谊之不遇,可胜叹哉!且以谊之所陈,孝文略施其术,犹能比德于成、康。况用于朝廷之间,坐于廊庙之上,则举大汉之风,登三皇之首,犹决壅稗坠③耳。奈何俯抑佐王之略,远致诸侯之间?故谊过长沙作赋以吊沮罗而太史公传于屈愿之后明其若屈原之忠而遭弃逐也。(节选自欧阳修《贾谊不至公卿论》)材料二: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惜乎!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古之贤人,皆负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愚观贾生之论,如其所言,虽三代何以远过?得君如汉文,犹且以不用死。然则是天下无尧、舜,终不可有所为耶?仲尼圣人,历试于天下,苟非大无道之国,皆欲勉强扶持,庶几一日得行其道。将之荆,先之以冉有,中之以子夏。君子之欲得其君,如此其勤也。孟子去齐,三宿而后出昼④,犹曰:“王其庶几召我。”君子之不忍弃其君,如此其厚也。夫如此而不用,然后知天下果不足与有为,而可以无憾矣。若贾生者,非汉文之不能用生,生之不能用汉文也。(节选自苏轼《贾谊论》)【注】①屋壁:指普通百姓。②孝文:汉帝刘恒的谥号。③决壅稗坠:决壅,决堤放水。稗坠,稗草成熟后的子粒脱落。④昼:齐地名,在今山东临淄。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故谊过长沙A作赋以吊B汨罗C而太史公传D于屈原E之后F明其若屈原G之忠而遭H弃逐也。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相与,指一起、共同,与《兰亭集序》中“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中的“相与”意思相同。B.廊庙,“廊”指殿下屋,“庙”指太庙。国事必先规划于廊庙,因以“廊庙”借指朝廷。C.万一,文中指万分之一,表示极少的一部分;现在则常用来指可能性极小的意外情况。D.之,此处是动词,到、去,与《齐桓晋文之事》中“牛何之”中的“之”意思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贾谊以秦为鉴,向朝廷提出多条建议,汉文帝根据贾谊的建议施行恭谨俭约、减轻刑法、善待官吏等政策,国家得到了治理。B.像决堤放水一样容易。C.干的过错。D.苏轼举孔子、孟子想要得到国君重用的例子,论证了如果天下没有尧、舜那样的圣君,就很难有所作为。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奈何俯抑佐王之略,远致诸侯之间?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语文试题第6页(共9页)(2)苟非大无道之国,皆欲勉强扶持,庶几一日得行其道。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关于贾谊未被重用的原因,欧阳修和苏轼的看法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喜迁莺·端午泛湖黄裳①②③梅霖彩丝双结。舣彩舫,看龙舟两两,波心齐发。奇绝。难画处,激起浪花,飞作湖间雪。画鼓喧雷,红旗闪电,夺罢锦标方彻。望中水天日暮,犹见朱帘高揭。归棹晚,载荷花十里,一钩新月。【注】①梅霖:梅雨。②海榴:即石榴,又名海石榴。③切玉:割玉,形容刀剑极其锋利;此处指蒲根切段浸酒。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起首三句写梅雨初歇、榴花争开等节候景物,突出节令特点,应端午之景。B.“角黍”三句写人们在端午节包粽子、将各种美食列于宴席之上,反映出生活的富足。C.“斗巧”两句写端午的传统习俗:人们斗巧玩乐,手腕上系着彩丝,节日气氛浓重。D.结尾三句以归舟、荷花新月营造出热闹之后的沉寂之境,突出人内心的孤寂寥落。16.这首词是如何描绘端午龙舟竞渡的精彩场面的?结合全词简要分析。(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勾勒出两幅战争图画,无一动词,却气势倍出。(2)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中,作者在末尾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虽无缘见面,但对司马光充满了仰慕之情。(3)古往今来,“白发意象或能引起文人墨客“光阴易逝之感功业未成之痛,或能引发“思乡念亲之愁”“离别相思之苦,试任举一例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故乡的乌呵。我每天醒在乌声里。我从梦里就听到鸟叫,直到我醒来。我听得出几种极熟悉的叫声,那是每天都叫的,似乎每天都在那个固定的枝头。有时一只乌冒冒失失飞进那个花厅里,于是大家赶紧关门,关窗子,吆喝,拍手,用书扔,竹竿打,甚至把自己帽子向空中摔去。可怜的东西这一来完全没了主意,只是横冲直撞地乱飞,碰在玻璃上,弄得一身蜘蛛网,最后大概都是从两椽之间空隙脱走。园子里时时晒米粉,晒灶饭,晒碗儿糕。怕鸟来吃,都放一片红纸。为了这个警告,鸟儿照例就不来,我有时把红纸拿掉让它们大吃一阵,到觉得它们太不知足时,便大喝一声赶去。语文试题第7页(共9页)18.下列选项中的“大概”与文中加点处的“大概”,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A.我大概是在15年前上高中时看过《肖申克的救赎》这部电影,主人公的智慧、耐力及对自由的渴望深深震撼了我。B.大概因为我是个女同志吧!团长对我抓了半天后脑勺,最后才叫一个通讯员送我到前沿包扎所去。C.孙朗对于七岁那年发生的让家人记忆深刻的事,已记不太清,只有个大概的印象。D.4.5铬、汞、锌等。19.“自己帽子向空中摔去”,语意基本相同,为什么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如果你经常长跑,可能会有这样的经历:你觉得跑得很累,身体快要吃不消了,但是一想到离自己定的跑步里程还有点距离,就决定咬咬牙坚持,于是继续跑下去,并且坚持了很久。不知不觉中,A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家将我们在运动中出现的第一次疲劳感称为“虚假疲劳感”C__________________我们选择低能耗的方式去工作或学习。①一旦我们要做的事情不是我们习惯的,②大脑就会将它归类为高能耗行为,③反而限制我们的行为。④这与达尔文所说的头脑进化原则相似。⑤大脑要维持人的生存,⑥只要对生存有所威胁,⑦它就会做出反应强烈。20.15个字。(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文中标序号的语句中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语言文字运用I“有时”与语言文字运用I“往往”是否能够互换?请说明理由。(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情绪体验,如快乐、热情、振奋、活力等正面情绪,亦有焦虑、悲伤、孤独、悔恨等负面情绪。正面情绪十分重要,它为我们的生活学习保驾护航;但负面情绪是否毫无价值,是否应该一味摒弃?《老人与海》中的圣地亚哥,正是在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的次次对抗中选择·科波菲尔》中的大卫正是在母亲离世、继父抛弃的痛苦中逐渐成……总有人借助负面的情绪涅槃重生、创造别样人生。你如何看待生活中遇到的不同情绪?请写--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800字。语文试题第8页(共9页)齐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下)高三年级开学质量检测语文·答案(1题,611~12题,每小题3分)1.D2A3.B4.心《装台》的之美与叙述者的设定有关。《装台》的叙述者是一个纯粹的观察者和讲述者,没有身份和立“”“”场,只是客观地讲述生活、自由地呈现生活。@《装台》的结实之美与其密实的、生活化的情节有关。作者借“”助情节,将人物的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