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缙云教育联盟高三下学期2月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1页
重庆市缙云教育联盟高三下学期2月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2页
重庆市缙云教育联盟高三下学期2月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3页
重庆市缙云教育联盟高三下学期2月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4页
重庆市缙云教育联盟高三下学期2月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秘密·2024年2月16日11:30前重庆市2023-2024学年(下)2月月度质量检测高三语文【命题单位:重庆缙云教育联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在试卷上作答无效;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全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促成中国传统社会的民众形成“耻讼”“贱讼”“惧讼”等观念的,有以下几个重要原因。第一,中国古代诉讼制度供给缺位严重。在中国古代社会,儒家思想影响广被,家国一体的文化观念根深蒂固,以致小民凡遇争论,常以道德代替法律,更以息争的名义,责成里长、甲长、乡绅、家国一体的观念仍然贯穿始终。在这种文化观念指导下,诉讼被认为不仅有伤和气,而且不利于国家社会稳定,那些动辄运用诉讼解决纠纷的人会被认为是“极不安分的人”,统治者通过多种制度设计阻隔民众运用诉讼解决纠纷,导致诉讼制度供给缺位严重。比如,历代统治者对起诉者指陈事实都有很高要求,稍有不实则刑罚相加。《唐律疏议·“指陈事实,不得称疑。违者,笞五十。”历代统治者对民众起诉也做出时间限制,在规定时间以外起诉的,官府一律不予受理。民间争端不可能掐算时间发生,若发生之时官府因时间不巧不予受理,时过境迁便不了了之。但历代政府对代作词牒者严加禁止。《唐律疏议·斗讼》规定:“诸为人作词牒,加增其状,不如所告者,笞五十;若加增罪重,减诬告一等。”“代人捏写本状……俱问发边卫充军。”在没有法律专业人士提供帮助的情况下,小民对诉讼一无所知,只能转由其他途径解决纠纷。官府在接到诉讼之时,往往运用“拒绝”“拖延”等手法,限制百姓诉权的行使。正是以上这些导致了诉讼制度供给匮乏。若有重大冤屈,知府、知县、甲长、里长等地方官僚乡绅主持的调解往往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只要还存在诉讼救济途径,仍然会有许多人通过诉讼主张自己的权益。这时,只有通过提高诉讼成本,才能使得欲提起诉讼的人不得不接受乡间或官府主持的调解。《国语·纳“束矢”(相当于100支箭),否则就要败诉。如此昂贵的诉讼费,不是一般人所能负担的。除了金钱成本外,诉讼者还需承担时间成本,因为并不是每个案件都能及时审结的。一般民间诉讼案件,有迟至二三年者,有迟至五六年者,甚至有的十余年延不结案。百姓诉讼不仅需要支付大量金钱成本、时间成本,诉讼结果还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于是反复权衡后,绝大多数民众还是愿意通过协商或调解方式解决纠纷的。第三,扩大非诉讼制度供给,减少人们对诉讼的需求。在诉讼之外,调解是解决民间纠纷的主要高三语文试卷第1页共8页方式。调解制度既符合儒家“无讼”的价值观念,又不会危及统治者的统治与尊严,所以历代统治者对调解都大力提倡,使得调解制度成为诉讼制度的主要替代方式。早在西周,我国就出现了专事调解的地方官员“调人”,《周礼·地官·调人》载:“(调人)司万民之难而谐合之。”此后,调解制度历经秦、汉、唐、元逐渐完善,到了明代已成为一般案件的必经环节。为此明朝还专门在乡里设立了调解民间纠纷的“中明亭”,“凡民间应有词讼,许耆老里长准受于本亭剖理”。(摘编自于欣华、曾加《中国古代“无讼”制度供给论析》)材料二在乡村里所谓调解,其实是一种教育过程。我曾在乡下参加过这类调解的集会。我之被邀,在乡民看来是极自然的,因为我是在学校里教书的,读书知礼,是权威。其他负有调解责任的是一乡的长老。最有意思的是保长从不发言,因为他在乡里并没有社会地位,他只是个干事。调解是个新名词,“这简直是丢我们村子里脸的事!你们还不认了错,回家去。”接着教训了一番。有时竟拍起桌子来发一阵脾气。他依着他认为“应当”的告诉他们。这一阵却极有效,双方时常就“和解”了,有时还得罚他们请一次客。我那时常觉得像是在球场旁看裁判官吹哨子,罚球。我记得一个很有意思的案子:某甲已上了年纪,抽大烟。长子为了全家的经济,很反对他父亲有这嗜好,但也不便干涉。次子不务正业,偷偷抽大烟,时常怂恿老父亲抽大烟,他可以分润一些。有一次给长子看见了,就痛打他的弟弟,这弟弟赖在老父身上。长子一时火起,骂了父亲。家里大闹起来,被人拉到乡公所来评理。那位乡绅,先照例认为这是件全村的丑事。接着动用了整个伦理原则,小儿子是败类,看上去就不是好东西,最不好,应当赶出村子。大儿子骂了父亲,该罚。老父亲不知一代不如一代,真是世风日下。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当时体会到了孔子说这话时的神气了。(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无讼,但一个是着眼于古代,一个是着眼于作者生活的年代,写作重点并不相同。B.材料一认为中国古代诉讼制度供给缺位严重,是由于起诉者缺乏诉讼知识和法律专业人士的帮助。C.材料一认为调解制度符合儒家“无讼”的价值观念,因此应让调解制度替代当时作为主流的诉讼制度。D.材料二通过具体事例说明,乡村调解的教育对象包括被调解的双方,不管缘由,都对双方各打五十大板,让他们请客。2.根据材料一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诉讼制度设置会影响民众对诉讼的观念,改变制度是改变观念的途径之一。B.家国一体的文化观念是中国独有的,因此民间调解矛盾是中国特有的现象。C.有些人接受乡间或官府主持的调解是被迫的,因此一次调解可能不能解决问题。D.调解制度一般不会危及统治者的统治与尊严,诉讼有时可能会对统治者不利。3.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从诉讼制度供给、诉讼支付成本、非诉讼制度供给等方面并列展开论证。B.材料二主要运用举例论证来说明中心论点——乡村里的调解中长老发挥着巨大作用。C.材料一运用了引用论证,引用的语言和出处翔实具体,增强了说理的权威性。D.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述风格不同,材料一语言严谨周密,材料二语言生动形象。4.根据材料二下列对乡村调解过程解释正确的是()(3分)A.请乡里的权威人士或有地位的人来评理,并由保长主持。高三语文试卷第2页共8页B.由乡绅根据乡里的伦理原则对双方进行批评、处罚,当事双方达成和解。C.调解一般必须在球场等地点集会进行。D.调解人员一般由长老、乡绅和保长组成,长老为主要调解人。5“讼师”(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火线尹杰①我知道你身处火线。我梦见风把你吹圆了。这样也好,显得你强壮些。要不了几场风的滋养,你的筋骨就会真正地圆起来,抢回风占据的地方。现在你要做的就是扎紧棉衣上的带子,把它像钢丝一样缠裹在身上。我在朝鲜的棉衣还真不如你的。你母亲见到了,让我脱下来,捶洗了几次,也没法还原本色。②把血汗洗掉,把硝烟的黑灰洗掉,把战火的腥味、宿营沾染的霜露、急行军浸入的风雪一层层都洗掉,也就薄得透亮了。压在那大红色的箱子底里,黑铁抓手的大红箱子,你知道的,但你一定不知道那里面装着家里的过去,压着咱们的家底。和棉衣在一起的,应该还有一条腰带、一本证书和一包奖章。我在火线上的那条棉裤,屁股上打了千层底的补丁。那是我自己打的,打了补丁,下坡才快。那③淬过异国的风雪已硬成钢了可我们也收获了不少敌人留下的黑皮线,因为队伍已经冲锋,阵地滚动前移,我们又向前推进了。我拾起他们的线头,那些未送达的撤退指令就从断口处一股股冒出来,麻酥酥地沾染了一手。重新卷好的线拐子因为缠绕了太多的军情而鼓鼓囊囊沉坠着。没多久,那里面就吹响了咱们冲锋的号角,回荡起胜利的欢呼,传播着丰收的喜讯。我想,这丰收果实里有一小块要归于那些补丁。你也要打些补丁,并且应该打在肩上。也可能不需要,油田勘探已经让你的肩膀生出了茧,并层层厚实起来。我们的茧都生在要生的地方。屁股和脚底不用说了,我腰上的茧是线拐子磨的,手指头上的是接线搓出来的。因为我是通信兵,我的主要任务是让战友们的枪口能在节骨眼上喷出火来,我刚把电话线从团指挥所拉上来,火焰就通过这根线从枪口喷射出去,映红了整座山谷。你那里一定不缺少声音,四处都嘹亮着钢铁奏出的旋律和音色。可有一种声音,你说之前从没听过,说戈壁滩上真的有豺狼和鬼怪。那是一种灰白色的号叫,和灰白色的风重叠在一起,有着相同的形状。那鬼狼只在有风的时刻出没。那叫声鞭刃锋利,像钻头一样浑身长满刀片,在砂岩丘的转角雕琢自己的形状。那声音把铭刻自己当成宿命,所以那岩丘的样子就是那声音的样子,就是听不到了,也看得到摸得到,长久地挑战你。我想那就是风了,你那里是风的喉头和声带。那声音在后方就显得愚钝、浑浊和啰唆,没有了犀房后会出现一条泄洪后干涸的河道。树和电线杆都折断了,黄白色的茬口尖尖地向上戳着,就迎着风来的方向,做出一个反抗者的姿态。那些堵过的朝北的窗户还要再去添上两块砖头,塞些碎毛毡和卫生球进去。你们在那里战斗,一定打了胜仗吧。见到那带火的泥浆了吗?它一股股地喷涌出来,泼洒在蓝天上。你们在开辟新的疆域和战场,打的是先锋,在最前线。你们遭遇看不见的地下岩石,钻凿怪叫的风和戈壁的火,就像我们在朝鲜迎向流弹,冲进吞掉肢体的弹坑和漫天卷地的火焰。高三语文试卷第3页共8页从朝鲜回来,部队去了天津。我们打了一个秋天、一个冬天外加半个春天。仗打到一半,我负了伤,一块炮弹皮斜插在我的屁股上。我趴着阅读了在医疗所头一个夜晚的每一分每一秒,用大睁的双眼问候不断变换面孔的夜色。我辜负了日落的好意,面枕黑夜而不能沉入安眠的湖底。我耳边依旧震颤着炸弹的闷响,一声接着一声。脸颊还在等着掀起的砂石劈头盖过来,而且真的感受到了暴雨倾泻般针扎的痛感。刚有了些睡意,脖颈软下来,梦又燃烧起来,炙烤得人难受,疼痛得又昂起头。邻床的士兵一直在呻吟,一块弹片插进了他的前额。士兵试图用最小的力气发出最大的声响来稀释疼痛。太阳抚触到额头的时候,我眯了一会儿,再睁开眼,他的床位已躺着一个汽车兵。到了天津,就到了另一个世界,然后就遇见了你妈。你妈是村里的妇女队长,年龄比我小一轮,这你是知道的。她见我年纪大,个子又小,不太乐意。可见过几次面后,婚事还是定了下来。然后就是转业。现在想,如果不去朝鲜,如果回不来,我也不会遇见你妈,也不会有你。在朝鲜,我们又往南挺进了。那几天冻得手粘在线上拿不下来,四周又都狂舔着火信子。火海的浪涛拍击着耳朵,那冲击波穿透了岩石,把我们胸腔沸腾着的能量释放出来,就像用钻杆打通矿脉,让地火自由地喷发。我把话机递给前线指挥,④一只手还一直死死地攥着那根线,另一只胳膊则拼命抵挡不断喷射过来的砂我也长久地不能下水。我分不清那到底是海水还是火焰。我接到松开那根线的命令时,也被告知负伤了,因为血已浸透棉裤。我趴在一块门板上,准备被抬下去。抬我的人也带着伤,一个包着头,另一个也包着头。他们尽量平稳地抬我起来,我抓紧了门你写申请书了吗?我觉得在这个将走不走的当口,他问的一定是门板上的我。我报告一声,写了。后来,“火线”这两个字就刻进了我的生命里。我想,你此刻就身在火线。(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火线”节约的作风。B出战争的残酷。C“”战斗精神。D神上的接力。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火线”读体验。B“薄得透亮”感失落。C“淬”的淬炼。D“攥着”“抵挡”精神。8.“火线”作为小说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你的理解。(5分)高三语文试卷第4页共8页9.本文在叙事上很有特色,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6分)二、古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有死之荣,无生之辱,此之谓义将;贵而不骄,胜而不恃,贤而能下,刚而能思,此之谓礼将;奇变莫测,动应多端,转祸为福,临危制胜,此之谓智将;进有厚赏,退有严刑,赏不逾时,刑不择贵,此之谓信将;足轻戎马,气盖千夫,善固疆场,长于剑戟,此之谓步将;登高履险,驰射如飞,进则先行,退则后殿,此之谓骑将;气凌三军,志轻强虏,怯于小战,勇于大敌,此之谓猛将;见贤若不及,从谏如顺流,宽而能刚,勇而多计,此之谓大将。(节选自《将材》)材料二阖闾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可以小试勒兵“可。”阖闾曰:“可试以妇人乎?”曰:“可。”于是许之,出宫中美女,得百八十人。孙子分为二队,“汝知而心与左右手背乎?”“知之。”“前,则视心;左,视左手;右,视右手;后,即视背。”妇人曰:“诺。”约束既布,乃设鈇钺,即三令五申之,于是鼓之右,妇人大笑。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复三令五申而鼓之左,妇人复大笑。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既已明而不如法者,吏士之罪也。”乃“寡人已知将军能用兵矣。寡人非此二姬,食不甘味,愿勿斩也。”“臣既已受命为将,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遂斩队长二人以徇,用其次为队长,于是复鼓之。妇人左右前后跪起皆中规矩绳墨,无敢出声。(节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阖闾曰A子之十B三篇C吾尽D观之矣E可以F小试G勒H兵乎?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事无苟免”中“苟”有草率、随便之意,与成语“一丝不苟”中的“苟”含义不同。B.戟,是一种合戈矛为一体的古代兵器,具有钩和刺的双重功能,也可作仪仗器物。C.且,有将要之意,与《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且放白鹿青崖间”中的“且”含义不同。D.寡人,意为寡德之人,是中国古代君主和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智将善用战术,用兵变化多端,能在险境中转危为安,出奇制胜。B.步将身手矫捷,擅长使用兵器,战场上冲锋陷阵,斗志昂扬,能胜千夫。C.孙武凭借兵法求见吴王,面对吴王让他用宫女练兵的要求,他也认真对待。D.孙武三令五申后,吴王宠姬在操练中仍然嬉笑不止,孙武感到被辱,怒而杀之。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见贤若不及,从谏如顺流,宽而能刚,勇而多计,此之谓大将。(4分)高三语文试卷第5页共8页(2)妇人左右前后跪起皆中规矩绳墨,无敢出声。(4分)14.孙武的言行更趋向于材料一中哪一类“将材”的特点?请简要分析。(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15.下列对这首词相关内容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词作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为了纪念他的原配妻子王弗创作的一首悼亡词。B.“两茫茫”是“两次扫墓茫然无措”,伊人虽已故去但过去美好的回忆“自难忘”C.“纵使”三句勾勒出诗人容颜的苍老和形体的衰败,也暗含了他心境的忧愤。D.整首词运用虚实结合、叙述白描等手法,词句如话家常,情感表达自然而又深刻。16.结合诗句分析本词虚实结合的特点。(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柳宗元在《种树郭橐驼传》中写道,官吏们击鼓敲梆聚集百姓,频繁发号施令,可是“,”,又怎能繁衍生息、生活安定呢?(2)鲍照面对仕途中的坎坷和痛苦,在《拟行路难·其四》中以水喻人,写人之贵贱穷通各有不同的句子是:“。”(3)我国古代诗人常以“对举”的方式让数字入诗,如“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中的“千”和“万”。班,级即将举行“杜甫诗歌鉴赏会”,小明准备用杜甫的诗句“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来讲数字的“对举”入诗。(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8—20题。坚硬的石头是贺兰山,粗粝的树木是贺兰山,幼嫩的草芽也是贺兰山。龟裂的石缝是山上每一种植物通往土地的必经之路。如果没有裂痕,你叫细碎的草籽如何抓住那些庞大而坚硬的石头?石缝向天,承接着时光,也迎接了雨水和阳光。当种子落进石缝后,它们就会在时光中演绎出眼前的美景。石缝是贺兰山留给生命的通道。一座山的格局,不是体态的巍峨和高大,而是让所有想留下来的生命高三语文试卷第6页共8页能够繁衍生息。石苔花印刻在石面上,五彩斑斓。那石头开花的光景,仿佛是从我的梦境中来。石苔花是大自然刻在石头上的岩画,而贺兰山岩画则是远古时期的人们种在石头上的石苔花,每一幅画面,都是他们生活、思想、文明的真实记录,无论是日月星辰还是生活盛景,都留在了石头上。我仿佛看到了那些从山川草木中汲取力量,获得繁盛。18.下列句子中的“光景”与文中加点字“光景”,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二十年光景,他已经变成了白发苍苍的老者。)(3分)B.我们俩初次见面的光景,我还记得清清楚楚。C.十一点钟光景,大群的债权人在林家铺子里吵闹得异常厉害。D.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19.下列对句中划线词语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如果,表假设,引导读者从另一方面思考“石缝”对植物的作用。B.就,表示顺承关系,说明种子扎根在石缝后必然会生长成美景给世人。C.而是,与“不是”连用,表递进关系,说明山的格局不在外形,而在实质。D.仿佛,不同于比喻中的比喻词,这里是“似乎”的意思,带有想象意味。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如改成:“贺兰山有坚硬的石头、粗粝的树木,还有幼嫩的草芽。”语义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3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1—22题。_______①______道,生活中,导致肥胖的因素有很多,比如,暴饮暴食、缺乏锻炼和身体疾病等。_______②______影响食欲和进食决定。换句话说,肥胖可能让人记不清吃过没有和吃过多少,反而吃的食物就更多,变得更胖。当感到饥饿时,常人会记得已经吃过,而肥胖者却觉得根本没吃过什么食物,胃里的食物像一团空气似的。这表明,我们胃里实际有多少食物和我们对记忆中已经吃了多少食物的认知在共同决定我们吃或不吃以及吃多少。_______③______,从而导致更加肥胖。2115个字。(6分)22.文中画横线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5分)高三语文试卷第7页共8页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世故”在词典中的解释是:通达人情,待人处事圆润周到。鲁迅说,人世间正是难处的地方,说一个人“不通世故”,固然不是好话,但说他“深于世故”,也不是好话。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不少于800字。高三语文试卷第8页共8页★秘密·2024年2月16日11:30前重庆市2023-2024学年(下)2月月度质量检测高三语文答案及评分标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1.A(3分)2.B(3分)3.B(3分)4.B(3分)5加醋、捏造事实,使案件失去本真。③讼师的存在有碍于调解制的推行,影响官府、官员或乡绅的威信。(6分,一点2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6.A(3分)7.B(3分)8.①“火线是父亲传递战争指令和捷报的电话线;②“火线是父亲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与敌人交锋的前线;③“火线是儿子勘探石油的最前线;④“火线是坚守、担当和牺牲的革命精神。(5分,一点1分,两点3分,三点4分,四点5分)9.①回忆与现实交织。将父亲对革命经历的回忆和儿子勘探油田的现实交织在一起,打破时空限制,使情节具有跳跃性。②采用对话的叙事方式。以父亲与儿子聊天对话的方式展开情节,使叙事集中,便于引发读者共情。③语言富有诗意。用词形象鲜明,如“舔舐”“一股股”“麻酥酥”等词,表达6分,一点2分)二、古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10.ACE(3分)11.A(3分)12.D(3分)13.(1失刚直,勇敢果断又富于计谋,这样的将帅称之为大将。(4分)(2敢出声。(4分)14.信将。孙武在练兵过程中赏罚分明,不因吴王的求情和宠姬身份高贵而免除刑罚,纪律严明,训练有素。符合信将“赏不逾时,刑不择贵”的标准。(3分)高三语文答案第1页共3页(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15.B(3分)16梦中回到现实,表达了词人无法与亡妻相见的彻底的绝望。写梦中相逢,惊喜忧痛之情,万语千言无法表达,只有相顾泪流不止。接着写梦醒痛定思痛,令人柔肠寸断。(6分,一点2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1)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2)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3)万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