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训练 课内外小说比较-高考语文二轮复习_第1页
小说训练 课内外小说比较-高考语文二轮复习_第2页
小说训练 课内外小说比较-高考语文二轮复习_第3页
小说训练 课内外小说比较-高考语文二轮复习_第4页
小说训练 课内外小说比较-高考语文二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10:课内外小说比较练习

重点提示

1.许地山的《万物之母》和鲁迅的《祝福》(选段)都写了母亲因失去儿子而发疯的故事。试结合相关

情节分析两位母亲形象的异同之处。

2.《生死场》:本文中的“王婆”与《祝福》中的“祥林嫂”都是同时代贫穷妇女的代表,请比较这

两个形象,谈谈小说的“明丽和新鲜”体现在何处。

3.《变形记》本文的“变形”与卡夫卡的“变形”有何不同?(6分)

4.《青番公的故事》:《青蕃公的故事》是田园牧歌,也是田园挽歌。请结合文本二(《乡土中国》

节选)分析其“挽歌”内涵。

练习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万物之母

许地山

在这经过离乱的村里,荒屋破篱之间,每日只有几缕零零落落的炊烟冒上来;那人口的稀少可想而知。

你一进到无论哪个村里,最喜欢遇见的,是不是村童在阡陌间或园圃中跳来跳去:或走在你前头,或随着

你步后模仿你的行动?村里若没有孩子们,就不成村落了。在这经过离乱的村里,不但没有孩子,而且有

人向你要孩子!

这里住着一个不满三十岁的寡妇,一见人来,便说:“善心善行的人,求你对那位总爷说,把我的儿

子给回。那穿虎纹衣服、戴虎儿帽的便是我的儿子。”

她的儿子被乱兵杀死已经多年了。她从不会忘记:总爷把无情的剑拔出来的时候,那穿虎纹衣服的可

怜儿还用双手招着,要她搂抱。她要跑去接的时候,她的精神已和黄昏的霞光一同麻痹而熟睡了。唉,最

惨的事岂不是人把寡妇怀里的独生子夺过去,且在她面前害死吗?要她在醒后把这事完全藏在她记忆的多

宝箱里,可以说,比剖芥子来藏须弥还难。

她的屋里排列了许多零碎的东西,当时她儿子玩过的小国也在其中。在黄昏时候,她每把各样东西抱

在怀里说:“我的儿,母亲岂有不救你,不保护你的?你现在在我怀里咧。不要做声,看一会人来又把你

夺去。”可是一过了黄昏,她就立刻醒悟过来,知道那所抱的不是她的儿子。

那天,她又出来找她的“命”。月的光明蒙着她,使她在不知不觉间进入村后的山里。那座山,就是

白天也少有人敢进去,何况在盛夏的夜间,杂草把樵人的小径封得那么严!她一点也不害怕,攀着小树。

缘着苒萝,慢慢地上去。

她坐在一块大石上歇息,无意中给她听见了一两声的儿啼。她不及判别,便说:“我的儿,你藏在这

里么?我来了,不要哭啦。”

她从大石下来,随着声音的来处,爬入石下一个洞里。但是里面一点东西也没有。她很疲乏,不能再

爬出来,就在洞里睡了一夜。

第二天早晨,她醒时,心神还是非常恍惚。她坐在石上,耳边还留着昨晚上的儿啼声。这当然更要动

她的心,所以那方从霭云被里钻出来的朝阳无力把她脸上和鼻端的珠露晒干了。她在瞻顾中,才看出对面

山岩上坐着一个穿虎纹衣服的孩子。可是她看错了!那边坐着的,是一只虎子;它的声音从那边送来很像

儿啼。她立即离开所坐的地方,不管当中所隔的谷有多么深,尽管攀缘着,向那边去。不幸早露未干,所

依附的都很湿滑,一失手,就把她溜到谷底。

她昏了许久才醒回来。小伤总免不了,却还能够走动。她爬着,看见身边暴露了一副小骷髅。

“我的儿,你方才不是还在山上哭着么?怎么你母亲来得迟一点,你就变成这样?”她把骷髅抱住,

说,“呀,我的苦命儿,我怎能把你医治呢?”悲苦尽管悲苦,然而,自她丢了孩子以后,不能不算这是

她第一次的安慰。

从早晨直到黄昏,她就坐在那里,不但不觉得饿,连水也没喝过。零星几点,已悬在天空,那天就在

她的安慰中过去了。

她忽想起幼年时代,人家告诉她的神话,就立起来说:“我的儿,我抱你上山顶,先为你摘两颗星星

下来,嵌入你的眼眶,教你看得见;然后给你找相像的皮肉来补你的身体。可是你不要再哭,恐怕给人听

见,又把你夺过去。”

“敬姑,敬姑。”找她的人们在满山中这样叫了好几声,也没有一点影响。

“也许她被那只老虎吃了。”

“不,不对。前晚那只老虎是跑下来捕云哥圈里的牛犊被打死的。如果那东西把敬姑吃了,绝不再下

山来赴死。我们再进深一点找罢。”

唉,他们的工夫白费了!

纵然找着她,若是她还没有把星星抓在手里,她心里怎能平安,怎肯随着他们回来?

(选自《许地山文集》)

文本二:

祝福(选段)

鲁迅

“我真傻,真的,”她说,“我单知道雪天是野兽在深山里没有食吃,会到村里来;我不知道春天也

会有。我一大早起来就开了门,拿小篮盛了一篮豆,叫我们的阿毛坐在门槛上剥豆去。他是很听话的孩子,

我的话句句听:他就出去了。我就在屋后劈柴,淘米,米下了锅,打算蒸豆。我叫,‘阿毛!'没有应。

出去一看,只见豆撒得满地,没有我们的阿毛了。各处去一问,都没有。我急了,央人去寻去。直到下半

天,几个人寻到山坳里,看见刺柴上挂着一只他的小鞋。大家都说,完了,怕是遭了狼了;再进去,果然,

他躺在草窠里,肚里的五脏已经都给吃空了,可怜他手里还紧紧的捏着那只小篮呢。……”她于是淌下眼

泪来,声音也呜咽了。

这故事倒颇有效,男人听到这里,往往敛起笑容,没趣的走了开去;女人们却不独宽恕了她似的,脸

上立刻改换了鄙薄的神气,还要陪出许多眼泪来。有些老女人没有在街头听到她的话,便特意寻来,要听

她这一段悲惨的故事。直到她说到呜咽,她们也就一齐流下那停在眼角上的眼泪,叹息一番,满足的去了,

一面还纷纷的评论着。

她就只是反复的向人说她悲惨的故事,常常引住了三五个人来听她。但不久,大家也都听得纯熟了,

便是最慈悲的念佛的老太太们,眼里也再不见有一点泪的痕迹。后来全镇的人们几乎都能背诵她的话,一

听到就煩厌得头痛。

(节选自鲁迅《祝福》)

6.下列对《万物之母》第一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离乱”“荒屋破篱”“零零落落底炊烟冒上来”的环境描写烘托了小说的悲剧氛围。

B.运用第二人称“你”,将读者带入现场,能够激起读者的共鸣,体现了作者叙事技巧。

C.实写村里遇到村童跳来跳去活泼而又顽皮的身影,更加反衬了敬姑失去儿子的悲苦。

D.“有人向你要孩子”,运用倒叙,通过设疑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入小说叙述主体。

7.下列对《万物之母》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昏的霞光”“月的光明”“朝阳无力”“零星几点”等景物描写既将小说情节浓缩在一夜一天

之中,又映衬主人公心理的变化。

B.“唉,最惨事岂不是人把寡妇怀里的独生子夺过去,且在她面前害死吗?”通过议论抒情,表达

作者对敬姑失去儿子的深切同情。

C.小说结尾没有交代村民是否找到敬姑,以及对纵然找到、她也不会回来的猜测,运用留白的手法,

意味深长,留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

D.小说通篇悲切深沉,凄楚动人,通过敬姑痛丧儿子悲哀,控诉了军阀混战的罪恶,反映了作者关

心人间悲苦的“为人生”写作态度。

8.《万物之母》描写了寡妇敬姑失去儿子和寻找儿子的经历,请简要分析其心理变化过程。

9.许地山的《万物之母》和鲁迅的《祝福》(选段)都写了母亲因失去儿子而发疯的故事。试结合相关

情节分析两位母亲形象的异同之处。

参考答案

【答案】6.C7.A

8.从失去儿子的悲痛,到保存儿子玩具的思念,到听到儿啼声的激动,再到找到小骷髅的安慰,最后

再到希望复活儿子的坚定。

9.(1)相同:《万物之母》中敬姑和《祝福》中祥林嫂都因思念儿子而发疯,刻画了真挚而深沉的

母爱形象。(2)不同点:①《万物之母》通过敬姑疯后不顾一切到后山寻找儿子,甚至希望摘下星星使儿

子复活,刻画了一个与苦难命运进行坚毅抗争、对幸福有着强烈期待的母亲形象:②《祝福》通过祥林嫂

疯后反复向人们诉说悲惨的故事以及众人冷漠的态度,刻画了一个面对苦难命运只能妥协、麻木迟钝而又

孤苦无助的母亲形象。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C.“实写村里遇到村童跳来跳去活泼而又顽皮的身影”错误,原文为“你一进到无论哪个村里,最喜

欢遇见的,是不是村童在阡陌间或园圃中跳来跳去;或走在你前头,或随着你步后模仿你的行动?”可见

只是设想在村里遇到村童的情景。

故选Co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A.“黄昏的霞光”不是再浓缩小说情节的一夜一天之中,原文有“她要跑去接的时候,她的精神已和

黄昏的霞光一同麻痹而熟睡了”,是描写多年前儿子被杀时的景象。

故选Ao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心理变化过程能力。

结合“她的精神已和黄昏的霞光一同麻痹而熟睡了。唉,最惨的事岂不是人把寡妇怀里的独生子夺过

去,且在她面前害死”,可分析出主人公失去儿子的悲痛;

结合“她的屋里排列了许多零碎的东西,当时她儿子玩过的小国也在其中。在黄昏时候,她每把各样

东西抱在怀里说:‘我的儿,母亲岂有不救你,不保护你的?你现在在我怀里咧。不要做声,看一会人来

又把你夺去'",可分析出主人公保存儿子玩具的思念;

结合“无意中给她听见了一两声的儿啼。她不及判别,便说:‘我的儿,你藏在这里么?我来了,不

要哭啦’”,可分析出主人公听到儿啼声的激动;

结合“她把骷髅抱住,说,’呀,我的苦命儿,我怎能把你医治呢?”悲苦尽管悲苦,然而,自她丢

了孩子以后,不能不算这是她第一次的安慰’”,可分析出主人公找到小骷髅的安慰;

结合“我的儿,我抱你上山顶,先为你摘两颗星星下来,嵌入你的眼眶,教你看得见;然后给你找相

像的皮肉来补你的身体”,可分析出主人公希望复活儿子的坚定。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比较阅读之赏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相同:《万物之母》中敬姑因儿子被杀死在眼前,不能承受其痛苦和对儿子的思念而发疯;《祝福》

中祥林嫂,儿子阿毛被狼吃掉,也因常年思念儿子而神智模糊。二人都因思念儿子而发疯,刻画了真挚而

深沉的母爱形象。

不同点:《万物之母》中,“那天,她乂出来找她的‘命'……她在不知不觉间进入村后的山里……

从早晨直到黄昏,她就坐在那里,不但不觉得饿,连水也没喝过。零星几点,已悬在天空,那天就在她的

安慰中过去了”“我的儿,我抱你上山顶,先为你摘两颗星星下来,嵌入你的眼眶,教你看得见;然后给

你找相像的皮肉来补你的身体。可是你不要再哭,恐怕给人听见,又把你夺过去”“若是她还没有把星星

抓在手里,她心里怎能平安,怎肯随着他们回来”,敬姑疯后不顾一切到后山寻找儿子,不怕艰难危险,

不顾寒冷黑暗,甚至希望摘下星星使儿子复活,能和儿子再团聚……这是一个与苦难命运进行坚毅抗争、

对幸福有着强烈期待的母亲形象;

《祝福》中,“‘我真傻,真的,’她说,’我单知道……这故事倒颇有效,男人听到这里,往往敛

起笑容,没趣的走了开去;女人们却不独宽恕了她似的,脸上立刻改换了鄙薄的神气……有些老女人没有

在街头听到她的话,便特意寻来,要听她这一段悲惨的故事。直到她说到呜咽,她们也就一齐流下那停在

眼角上的眼泪,叹息一番,满足的去了……”“她就只是反复的向人说她悲惨的故事……不久,大家也都

听得纯熟了……后来全镇的人们几乎都能背诵她的话,一听到就烦厌得头痛”,祥林嫂疯后反复向人们诉

说悲惨的故事,一遍又一遍,她借着这种无用甚至最后找人厌烦的倾诉来缓解自己的痛苦,最后换来的是

众人冷漠的态度。这是一个面对苦难命运只能妥协、、麻木迟钝而又孤苦无助的母亲形象。

练习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生死场(节选)

萧红

冬天女人们预备夏季的衣裳,男人们计虑着怎样开始明年的耕种。那天赵三进城,他披着两张羊皮回

家。王婆问他:“哪里来的羊皮?——你买的吗?哪来的钱呢?”赵三像有什么事在心中似的,什么也没

言语,摇闪的经过炉灶,通红的火光立刻鲜明着。他走出去了。夜深的时候他还没有回来,于是王婆就到

打鱼村去了。赵三阔大的喉咙从李青山家的窗纸透出,王婆知道他又是喝过了酒。当推门的时候,她就说:

“什么时候了?还不回家去睡!”这样立刻全屋别的男人们也把嘴角合起来。王婆感到不能意料了,青山

的女人没在家,孩子也不见。赵三说:“你来干么?回家睡吧!我就去……去……”王婆看了看赵三的神

色,她转身出来,她的心徘徊着:青山的媳妇怎么不在家呢?这些人是在做什么?

又是一个晚间。赵三穿好新制成的羊皮小袄出去,夜半才回来,披着月亮敲门。王婆只道他又是喝过

了酒,但他睡的时候,王婆一点酒味也没嗅到:那么出去做了什么呢?总是愤怒地回来!李二婶子拖了她

的孩子来了,她问:“是地租加了价吗?”王婆说:“我还没听说。”李二婶子做出一个确定的表情:“是

的呀!你还不知道吗?三哥天天到我家去和他爹商量这事。我看这种情形非出事不可,他们天天夜晩计算

着,就连我,他们也躲着。昨夜我站在窗外才听到他们说哩:'打死他吧!那个恶祸。'你想他们是要打

死谁呢?这不是要出人命吗?”李二婶子抚着孩子的头顶,有一点哀怜的样子:“你要劝说三哥,他们若

是出了事,像我们怎样活?孩子还都小着哩!”

五姑姑和别的村妇们带着她们的小包袱,约会着来的。踏进来的时候,她们满脸盈笑,但听了这件事,

也立刻忧郁起来,一点闲情也没有了。每个人呆呆地想了想,惊恐地探问了几句。五姑姑的姐姐,她第一

个扭着大圆的肚子走出去,就这样一个连着一个寂寞地走去。她们好像群聚的鱼似的,忽然有钓竿投下来,

她们就四下分行去了!李二婶子仍没有走,她为的是嘱告王婆怎样破坏这件险事。赵三这几天常常不在家

吃饭。李二婶子一天来过三四次:“三哥还没回来?他爹爹也没回来。”

一直到第二天下午赵三回来了。他坐在炕沿上燃着小烟袋,王婆把饭从锅里摆出来。他说:“我吃过

了!”“你们的事情预备得怎样了?能下手便下手。”他惊疑:怎么会走漏消息呢?王婆又说:“我知道

的,我还能弄只枪来。”他无从想象自己的老婆有这样的胆量。王婆真的找来一支老洋炮。可是赵三还从

没用过枪。晚上平儿睡了以后,王婆教他怎样装火药,怎样上炮子。赵三对于他的女人慢慢感到可以敬重!

但是更秘密一点的事情总不向她说。

忽然从牛棚里发现五个新镰刀,王婆意度这事情是不远了!李二婶子和别的村妇们挤上门来打听消息

的时候,王婆的头沉埋一下,她说:“没有这回事,他们想到一百里路外去打围,弄得几张兽皮大家分用。”

在过年的前夜,事情终于发生了,但事情做错了!北边地头鲜红的血染红了雪地,赵三一条梨木杆打折了

小偷的腿骨。村中人听着极痛的呼叫,出来四面寻找。赵三拖着独腿的人转着弯跑,但他不能把那人掩藏

起来。赵三弄了满手血,惊动了全村的人,村长进城报告警所。于是赵三去坐监狱,李青山他们的“镰刀

会”少了赵三也就衰弱了!消灭了!

正月末,赵三受了主人的帮忙,把他从监狱里提放出来。那时他头发很长,脸也灰白了些,他有点苍

老。为着给那个折腿的小偷做赔偿,他牵了那头仅有的牛上市集去卖;小羊皮袄也许是卖了?再不见他穿

7!晚间李青山他们来的时候,赵三忏悔一般地说:“我做错了!也许是我该招的灾祸。那是一个天将黑

的时候,我正喝酒,听着平儿大喊有人偷柴。刘二爷前些日子来说要加地租,我不答应,我说我们联合起

来不给他加,于是他走了!过了几天他又来,说非加不可,再不然叫你们滚蛋!我说好啊!等着你吧!那

个管事的,他说:你还要造反?不滚蛋,你们的草堆,就要着火!我只当是那个小子来点着我的柴堆呢!

拿着杆子跑出去就把腿给打断了!打断了也甘心,谁成想那是一个小偷!”关于“镰刀会”的事情他像忘

记了一般。李青山问他:“我们应该怎样铲除二爷那恶棍?”“打死他吧!那个恶祸”,这还是从前他说

的话,现在他又不那样说了:“除他又能怎样?我招灾祸,刘二爷也向东家说了不少好话。从前我是错了!

也许现在是受了责罚!”他说话时不像从前那样英气了,脸是有点带着忏悔、羞惭和不安的意味了。王婆

坐在一边,听了这话她后脑上的小发卷也像生着气:“我没见过这样的汉子,起初看来还像一块铁,后来

越看越是一堆泥了!”赵三笑了:“人不能没有良心!”

于是好良心的赵三天天进城,弄一点白菜担着给东家送去,弄一点土豆也给东家送去。为着送这一类

菜,王婆同他激烈地吵打,但他绝对保持着他的良心。有一天少东家由来,站在门阶上像训诲着他一般:

“好险!若不为你说一句话,三年大狱你可怎么蹲呢?那个小偷他算没走好运吧!你看我来着手给你办,

用不着给他接腿,让他死了就完啦。你把卖牛的钱也好省下,我们是‘地东'、'地户’哪有看着过去的……”

说话的中间,间断了一会,少东家把话尾落到别处:“不过今年地租是得加。左近地邻不都是加了价吗?

地东地户年头多了,不过得……少加一点。”过了几天小偷从医院抬出来,真的死了就完了!只把赵三的

牛钱归还一半,另一半少东家说是用做杂费了。

二月了,山上的积雪现出毁灭的色调,但荒山上却有行人来往,农民们像蛰伏的虫子一样又醒过来。

渐渐送粪的车子忙着了!只有赵三的车子没有牛挽,平儿冒着汗和爹爹并架着车辕。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三带着两张羊皮回来,王婆问他无果,既暗示了赵三有秘密,又设置了悬念,引起阅读兴趣。

B.王婆一进去男人们都闭了嘴,同时还发现青山媳妇和孩子都不在,于是就产生了怀疑,凸显其敏锐

机警的形象。

C.村妇们听闻男人们要造反之后,由“满脸盈笑”变得“忧郁起来”,并且像遇到钓钩的鱼儿四散逃

开,可见她们思想落后、不愿反抗。

D.明明已经“发现五个新镰刀”,王婆却告诉李二婶子和其他村妇们“没有这回事”,表现了她的谨

慎心细。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赵三和男人们商讨大事,却被李二婶子偷听,并告知了村妇们,这为后面举事失败埋下伏笔。

B.“打死他吧!那个恶祸”文中出现两次,既前后呼应,又形成对比,蕴含深意,发人深思。

C.刘二爷虽然之前和赵三有过矛盾,但是在赵三出事后“向东家说了不少好话”,可见他是一个心胸

宽广、明辨是非之人。

D.面对王婆的生气,赵三笑道“人不能没有良心”,并采取实际行动向“东家”表示谢意,这里赞美

了赵三知恩图报、有良心。

8.标题既是小说的眉目,又是小说的点睛之笔。请据此给小说节选部分拟定一个标题,并至少说出两

条拟题原因。

9.鲁迅在《萧红作〈生死场〉序》中指出:“女性作者的细致的观察和越轨的笔致,增加了不少明丽和

新鲜。”本文中的“王婆”与《祝福》中的“祥林嫂”都是同时代贫穷妇女的代表,请比较这两个形象,

谈谈小说的“明丽和新鲜”体现在何处。

参考答案

6.C(“可见她们思想落后、不愿反抗”错误,从李二婶子可以看出这些妇女只是担心而已,并非“思想

落后,不愿反抗”,作者这里非批判她们。)

7.BA.“这为后面举事失败埋下伏笔”错误,后面并未“举事”,所以不能说“举事失败”,另外“被

偷听”也跟后面不再“举事”没有直接关系,所以不能说是“伏笔”。

C.“他是一个心胸宽广、明辨是非之人”错误,从赵三对刘二爷的话转述中可以发现,刘二爷是地主的狗腿

子,欺压农民,这里“说好话”,只是赵三这个农民被蒙骗后的朴实看法,不能说明他是一个一个心胸宽广、明

辨是非之人。

D.“这里赞美了赵三知恩图报、有良心”错误,赵三的“有良心”反映出农民阶级自主反抗的局限性,并非

是赞美,而是讽刺,正话反说。)

8.参考标题一:加地租

理由:①情节上,小说围绕“加地租”这件事展开,“加地租”贯穿全文(推动情节发展)。因为要“加地

租”,所以赵三他们想要反抗,组成镰刀会,最终失败,地租加成功了。

②人物上,小说通过“加地租”这件事刻画了觉醒想要反抗却又缺乏斗争经验、容易被收买的农民形象赵三,

也塑造了机敏谨慎、坚决反抗的女性形象王婆,还塑造了狡猾、虚伪的地主'‘少东家”及其狗腿子“刘二爷”。

③主旨上,小说通过赵三带领农民反抗“加地租”失败的经历,揭示了农民阶级自主反抗的局限性,引起人们对

社会问题的思考。

参考标题二:镰刀与良心

理由:①情节上,“镰刀与良心”构成了小说的主要矛盾,前半段情节主要围绕“镰刀”这一物象展开,后

半段情节则围绕“良心”这一因素展开。②人物上,通过“镰刀”塑造了农民的反抗性,通过“良心”则凸显了

农民的单纯性,二者揭示了农民本身的矛盾性。③主旨上,通过“镰刀与良心”的矛盾,揭示农民阶级自主反抗

的局限性,引起人们对社会问题的思考。④艺术上,“镰刀与良心”这两个看似毫不相干的事物放在一起,新颖

别致,引起阅读兴趣。

解析:小说标题一般有以下几类:①主要人物,如《哦,香雪》、《装在套子里的人》;②主要物象,如《百

合花》、《促织》;③主要情节,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④关键环境,如《祝福》等。可以从“人物”、“情

节”、“主旨”、“环境”、“艺术”等方面来分析拟题的理由。

标题可拟为“加地租”。

从情节分析:小说的整个故事情节都是围绕“加地租”展开的。起初赵三神神秘秘的出去“谋划”大事的原

因是地主要“加地租”,因此几个人组成“镰刀会”,想找机会杀掉地主;接着因为赵三把小偷当成来加地租的

地主、砍伤了小偷的失误,“镰刀会”的谋划失败;最后“不过今年地租是得加”,交代加地租成功。“加地租”

贯穿全文,推动情节发展。

从小说人物形象上看,“加地租”是小说的背景,在这个特定的背景下,小说展现了觉醒想要反抗却又缺乏

斗争经验、容易被收买的农民形象赵三;也展现了大部分缺乏斗争精神的农村妇女形象;还塑造了为男人的“谋

划”准备土枪的王婆这样一个有反抗精神的农村妇女形象;还从反面塑造了反面人物狡猾、虚伪的地主“少东家”

及其狗腿子“刘二爷”。

从对主旨的作用上看,有觉醒意识的赵三,最终认识却是“我招灾祸,刘二爷也向东家说了不少好话。从前

我是错了!也许现在是受了责罚”“他说话时不像从前那样英气了,脸是有点带着忏悔、羞惭和不安的意味了”,

小说通过赵三带领农民反抗“加地租”失败的经历,揭示了农民阶级自主反抗的局限性,引起人们对社会问题的

思考。

标题可拟为“镰刀与良心”。

情节上看,“镰刀与良心”构成了小说的主要矛盾,前半段情节主要围绕“镰刀”这一物象展开,交代了为

了反抗地主的压迫,农民起来组成“镰刀会”,想杀掉地主;后半段情节则围绕“良心”这一因素展开,交代了

赵三被捕入狱后就失去了斗志,想做一个“有良心”的人,“天天进城,弄一点白菜担着给东家送去,弄一点土

豆也给东家送去”,这“镰刀和良心”体现了小说情节的变化。

从人物上看,通过“镰刀”塑造了赵三和其他几个男人的反抗性,因为他们想组成“镰刀会”除掉地主;通

过“良心”则凸显了农民的单纯性,以赵三为首的农民没有认清地主阶级的剥削本性,反而用懦弱的“报恩”来

表现自己的“良心”,最终不仅被加了地租,还失去了耕牛。“镰刀和良心”揭示了农民本身的矛盾性。

从主旨上看,“镰刀”代指的是以赵三为首的一部分农民的反抗精神,“良心”代指的是农民的局限性,以

妥协和顺从来表现自己的“良心”;文章通过二者之间的矛盾,揭示农民阶级自主反抗的局限性,引起人们对社

会问题的思考。

从艺术上,“镰刀”是农具,文中指“镰刀会”;“良心”在文中指赵三的对地主营救他的“报恩”。这两

个看似毫不相干的事物放在一起,新颖别致,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9.①比较人物形象:《祝福》中祥林嫂的安分温顺、吃苦忍耐、命运悲苦,虽偶有反抗想法但终无反抗能

力;小说中的王婆敏锐机警、胆大心细具有坚决的反抗精神。

②“明丽和新鲜”:《祝福》通过祥林嫂展现了贫贱女性的可怜,本篇小说则通过王婆凸显了劳动女性的可

敬。王婆的形象给作品中“失败的反抗”的阴霾中增添了一抹亮色。

③“明丽和新鲜”:《祝福》通过祥林嫂悲苦的命运,反映了封建礼教吃人的主旨。本篇小说则通过王婆的

坚决反抗与赵三的“有良心”形成鲜明对比,思考了农民阶级自主反抗的局限性,王婆代表了来自社会底层的未

来的希望。

【解析】

解答本题首先明确两个人物形象的特点。通过课内学习《祝福》,我们可以概括祥林嫂的人物形象是“安分

温顺、吃苦忍耐、命运悲苦,虽偶有反抗想法但终无反抗能力”;本文中王婆知道丈夫要谋划除掉地主后并没有

犹豫和恐惧,反倒说“我知道的,我还能弄只枪来”,丈夫失去斗志后王婆说“我没见过这样的汉子,起初看来

还像一块铁,后来越看越是一堆泥了”,可见,她是一个敏锐机警、胆大心细具有坚决的反抗精神的农村妇女的

形象。

从本文人物形象的“明丽和新鲜”角度分析:《祝福》通过祥林嫂展现了贫贱女性的可悲可怜;本篇小说则

通过王婆凸显了劳动女性的可敬。农民被地主不断“加租”搞的生活艰难,在这样的生活背景下王婆这个农村妇

女的觉醒让人感觉难能可贵,她的反抗精神甚至高过男人,比如男人只准备镰刀,她却能准备“土枪”,即使在

丈夫妥协后,她表现出了对丈夫的鄙夷之情,王婆的形象给作品中“失败的反抗”的阴霾中增添了一抹亮色。

从本文主旨的“明丽和新鲜”角度分析:《祝福》通过祥林嫂悲苦的命运,反映了封建礼教吃人的主旨。而

王婆的反抗是坚决的,她甚至为男人准备出掉地主的土枪,并从精神上鄙视丈夫后来对地主的妥协和顺从,而赵

三对地主的认识是有局限的,他把地主从监狱里解救他看成了地主的善良,并用自己的感恩和“良心”来回报地

主,最终又成了逆来顺受的农民,二人之间形成鲜明对比,启发读者思考农民阶级自主反抗的局限性,王婆则代

表了来自社会底层的未来反抗地主阶级的希望。

练习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变形记

陈巨飞

王太贵做梦都没有想到自己醒来后变成了公众人物。

他努力地睁开眼睛,发现自己躺在病床上,一群人笑盈盈地、用他从未享受过的表情看着他。吴老三

走了过来,他是王太贵的老板,一个包工头。平时一向比较张狂,这时,他拿着锦旗走到王太贵身边,蹲

在病床前,把锦旗的另一端放在王太贵虚弱的手上。长枪短炮又咔嚓咔嚓地闪了一通。王太贵感到头晕目

眩,闭上眼睛睡一觉再说。

等王太贵再次醒来时,已经是深更半夜了。他终于看清“见义勇为”四个烫金的大字。锦旗压着几份

报纸,王太贵从报纸的大标题上骤然看到了自己的名字,这吓了他一跳。他抽出报纸一看,标题写着:农

民工制服绑匪,王太贵大义灭亲。王太贵就大概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躺在这里了。

故事要从之前说起。

王太贵因吃苦耐劳而成为钢筋工带班班长。张勇是王太贵大舅的儿子,一直娇生惯养。为了给表弟盖

房子,大舅还欠王太贵三万块钱呢。张勇心里也急,他在村里当个小电工,赚不了什么钱。在王太贵的说

情下,张勇很快就成了吴老三手下的水电工。

现在是商品经济时代,是买方市场。张勇接了这个差事后,身边就围满了各种推销建材的业务员。王

太贵对张勇说,不能被别人的好处冲昏了头脑,工程验收不掉,自己就要吃大亏了。

张勇的活还真没脸收掉。张勇越想越气,心想自己出来干了半年活,一开始信了业务员的哄骗,没通

过验收也就算了,后来整改得很认真,凭什么吴老三不验收?就是想赖账!还打我,我看他就是黑心包工

头……

张勇气不过,三杯酒下肚,各种委屈涌上心头。正当吴老三向客人介绍工程进展情况时,张勇一把揪

住吴老三,腾地从背后抽出菜刀将他绑架了。就在警察多项营救方案失败、大家一筹莫展之际,一个人却

突然从天而降,重重地落在张勇的身上。巨大的惯性撞开了吴老三,直接把张勇扑倒在地上。等大家缓过

神,发现张勇在这个人身下一动不动,汩汩地流着鲜血。

报道后面,王太贵看到记者的名字,他叫胡文。他决定天亮联系胡文,说明真实情况,再按事实报道。

事实是:王太贵正在高高的脚手架上轧钢筋,叫张勇不要冲动,放下菜刀,他就朝脚手架的边缘挪了

挪,没想到一时不慎,从五层楼上摔下,落到张勇的头上,出于偶然救下了吴老三,压死了张勇,这才捡

了自己一条命。当然不是见义勇为,更不是什么大义灭亲。这个报道要是被家人或是大舅看见了,还指不

定会发生什么误会。

第二天上午十点多的时候,王太贵醒了。病房里多了一个五十多岁的壳顶男人,他说他叫胡文,报道

是他写的,应上级要求,想再作深入报道……王太贵心想,怎么就送上门来了。

王太贵向胡文说明了真实情况。他说,我害死表弟,还成了英雄,家里人怎么看我?胡文说,你说了

谁会信?如果说出事实,你大舅一家仍然要找你麻烦,社会上反而会笑话你。一旦知道你是因为看热闹摔

下去的,这些鲜花、水果就会变成唾沫,直接把你淹死。你把挣来的钱孝敬你大舅一家,我再帮你证明。

这样于你、于我、于大家,都很有好处。

他也想了想,胡文说的好像真有些道理。可是这样“顺其自然”,心里又很不安。老婆说自己都回娘

家了,大舅和大舅妈吵得受不了……

胡文建议王太贵继续“装英雄”,一方面可能是“装"比''不装”好,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胡文马

上要评定高级记者的职称。胡文前一段时间一直努力,就是想制造一些响动,给自己加分。

胡文从医院出来,长长地嘘了一口气。他突然觉得,自己好像也被谁绑架了。胡文的稿子发出后,引

起了强烈的反响,也引起了新安县的文明办主任刘义民的注意。他已经干了十五年正科了,这么多年来,

提拔的机会总是与他擦肩而过。

王太贵的出现让刘主任看到了这种运气。他叫来胡文,问起王太贵的情况。胡文说,如果想上报他为

亮点人物,还是要慎重。

紧接着,王太贵就作为亮点人物候选人报上去了。今年的评选和以往稍有不同,增加了微信投票的环

节。

王太贵的伤幸亏无大碍。住院期间,家人来了几次,听家人说,大舅妈之前几乎是每天来哭一次,现

在偶尔还会来家里哭一场,但成为一种习惯,都见怪不怪了。

有一天,有个医生对他说,王太贵,我们都在给你投票呢!你现在全省有名了。王太贵了解了怎么回

事后,就让胡文联系刘主任。胡文说,你忘了我们当初约定的事吗?再说,你不说别人怎么知道呢?王太

贵说,不行,我要找刘主任。见到了刘主任,王太贵说明了情况,表示要退出评选。

刘主任生气地说,你为什么现在才说这些?马上评选结果都要下来了,你在这里搞什么飞机?

既然误会已经形成,就不可挽回了。再说,这已经不是你个人的事了,这是全县的大事。

你骗了人,也就是胡记者和我骗了人,也就是我们全县骗了人,你难道让别人喊我们县是骗子县吗?

刘主任说。

王太贵说,我不想当骗子。

刘主任说,那不就成了,你一个人用善意的谎言化解全县的诚信危机,也是一种见义勇为。

你现在不就是担心对不起你大舅一家?到时候我和胡记者一起去你大舅家说明情况,化解误会。

王太贵小鸡啄米似的点点头,刘主任和胡文相视一笑。

王太贵也就顺利评上了亮点人物,也因为这一因素,新安县被评为先进县。当然王太贵不知道,胡文

已经获得高级记者职称。刘主任也得到了重用,任政府办主任。

他每天早晨起来都要看一看镜子,一看就是半天。有一天,他想他得回家看看了。一回到家,大窮和

大舅妈就来了,大舅妈突然号啕大哭,紧接着,大舅也泣不成声……王太贵看见夕阳渐渐地熄灭,掉入山

那边的深渊去了。

他摸清了刘主任的生活轨迹。当刘主任迎上去接女儿的时候,王太贵挡住了刘主任和女儿的去路。

刘主任说,不是我不帮你,你用脚趾头想想,木已成舟的事,我说了又有什么用?

王太贵拉住刘主任说,不行,你要帮我证明,我们到电视台去……

神经病!刘主任挣脱王太贵,把他推倒在地。

王太贵起来后,扑上前去抓住了刘主任的女儿,从背后抽出水果刀,用命令的语气对惊魂未定的刘主

任说,快报警!快叫记者来,我有话要说!

不一会儿,警察和媒体都来了,劫持着人质的王太贵被包围在中间。看到刘主任紧锁的眉头,王太贵

一阵释然。

(选自2021年第5期《小说林》,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笑盈盈地、用他从未享受过的表情看着他”,既表现了人们对王太贵敬仰的心情,也表现了王太

贵身份变化后难以适应的心理。

B.“刘主任和胡文相视一笑”,这一细节不仅写出了刘主任和胡文说服王太贵后的开心,而且写出了

他们对王太贵盲目顺从的轻蔑。

C.“夕阳渐渐地熄灭,掉入山那边的深渊去了”,既是实写也是虚写,实写王太贵所看到的眼前之景,

虚写王太贵绝望又无助的心境。

D.作者善于运用对比来刻画人物,既有不同人物之间的对比,也有同一人物前后不同表现的对比,不

同类型的对比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7.关于本文“人物设置”的解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胡文是小说中的关键人物,是他的一篇主观臆断报道,改变了主人公的命运,推动了情节发展。

B.张勇是进城农民工,他“缺少经验”“贪图小利”又“性格冲动”,是故事发生的“人物引子”。

C.刘主任是基层官员,他的所作所为是为了“抓住提拔的机会”,他的出现使小说主题得以提升。

D.大舅妈是典型的母亲形象,丧子让她痛不欲生,正是她的一次次哭诉,使得王太贵回归了自我.

8.小说围绕“绑架”展开,这些“绑架”类别较多,含义丰富,请自拟标准对其进行分类,并举例说

明。(6分)

9.卡夫卡的《变形记》讲述的是小职员“变形”的故事,本文也是以“变形记”为题,本文的“变形”

与卡夫卡的“变形”有何不同?(6分)

【参考答案】

6.B(没有“盲目顺从的轻蔑”之意。)

7.D(大舅妈一次次哭诉,家族的压力只是王太贵回归自我的原因之一,还有自我的反省、公众的审视

等原因。)

8.参考答案示例:①实(实际)的绑架:张勇将包工头吴老三绑架;王太贵将刘主任的女儿绑架。虚

的绑架:胡文、刘主任为名利而说动王太贵,“绑架”王太贵;胡文、刘主任把王太贵推上“亮点人物”,

以“否则全县成为骗子县”等“绑架”王太贵。(将“虚的绑架”分成两类如“话语绑架”“道德绑架”,

也可。)

②有形的绑架:张勇将包工头吴老三绑架;王太贵将刘主任的女儿绑架。

无形的绑架:胡文、刘主任为名利所绑架;胡文、刘主任对王太贵的“绑架”;王太贵为“英雄”身

份绑架。(将“无形的绑架”分成两类如“话语绑架”“道德绑架”,也可。)

③主动的绑架:张勇将包工头吴老三绑架;王太贵将刘主任的女儿绑架;胡文、刘主任对王太贵的“绑

架”。被动的绑架:王太贵被胡文、刘主任绑架,将“英雄”继续扮演下去。

④外在的绑架:张勇将包工头吴老三绑架;王太贵将刘主任的女儿绑架;胡文、刘主任对王太贵的“绑

架”。内在的绑架(自我的绑架):王太贵被塑造成“英雄”后,被“英雄”的身份所绑架。

评分标准:共6分。能根据某一标准进行适当的分类得3分,能举相应的例子进行论证得3分。分

类驳杂的最高不超过3分。

9.①所变之形不同:卡夫卡的《变形记》主人公变成了甲虫;本文主人公变成“英雄人物”。

②变形的特点不同:卡夫卡《变形记》里的“变形”是荒诞的,不合现实逻辑的,带有魔幻色彩;本

文的“变形”虽是虚构,却符合现实逻辑。

③变形的结果不同:卡夫卡的《变形记》主人公在孤独痛苦中死去,无力反抗;本文的主人公最后以

看似荒唐的行为反击,回归自我,变回“原形”.

④“变形”附着的主题意义不同:卡夫卡的“变形”反映的是人在社会和家庭的双重压迫下的“异化”;

陈巨飞的“变形”指的是人在利益面前、在失去真我后的精神、心理改变及挣扎。

评分标准:共6分。一点2分,三点满分,意思相近即可。其它合理的解答也可以酌情给分。

练习四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文本一:

青番公的故事

黄春明

青番公的喜悅漂浮在六月金黄的穗浪中,七十多岁的年纪也给冲走了。他一直坚持每一块田要竖一个

稻草人:“我又不要你们麻烦。十二块田做十二身稻草人,我一个人尽够了,家里有的是破笠子、破麻袋;

不一定每一个稻草人都打扮着穿棕蓑啊!这样麻雀才会奇怪咧,为什么每一个农夫都是一模一样呢?阿明,

去把稻草抱过来!”全家十几个人,只有七岁的阿明和他有兴趣去扮十二身的稻草人忙整天。

从海口那边吹皱了兰阳浊水溪水的东风,翻过堤岸把稻穗摇得沙沙响。青番公一次扛四身稻草人,一

手牵着只有稻秆那么高的阿明在田里走。

“来!趁这个时候麻雀还没来之前,快把兄弟布置好。”

“阿公!”阿明落在后头,手拿着笠子叫:“稻草人的笠子掉了!”

“嘘!”青番公马上转过身停下来说:“这么大声说稻草人,麻雀听到了我们岂不白忙?记住,以后

不要说稻草人,应该说兄弟。他们不要田,我知道他们不要田,只要你肯当农夫,这一片,从堤岸到圳头

那边都是你的。做一个农夫经验最重要。”

晚上,阿明已经睡着了。老人轻轻地把小孩子的脚摆直,同时轻轻地握着小巧的小脚丫子,再慢慢地

摸着,不由得发出会心的微笑。此刻,内心的那种喜悦是经过多么长远的酿造啊!那个时候,每年的雨季

和浊水溪的洪水抢现在歪仔歪这地方的田园时,万万没想到今天,会有一个这么聪明可爱的孙子睡在身边。

他心想:人生的变幻真是不可料啊!谁知道五六十年后的情形?棺材是装死人,并不是装老人啊!年老有

什么不好!

那时候村子里的人,等到深山里的雄芦啼连着几天,突然临时栖息在相思林哀啼,就开始将人员和畜

生、货物疏开到清水沟丸丘上,又将横在屋檐下的竹筏放下来待用。但是,那一次,没听到雄芦啼来相思

林叫。歪仔歪遭受了空前的浩劫,所有的土地和那上面再迟半个月就可以收获的番薯和花生都流失,人也

丧失了一大半。吴家就只留下青番一个,和他二十一岁的年龄。

大水全部退掉,再浮出水面的歪仔歪竟变成了一片广瀚的石头地。一段漫长劳苦的日子,都掷在一层

厚达三四尺覆盖泥沙土的石头上。新插植的番薯藤吸取洪水携带下来的沃土的肥汁,又带给他们生机和希

望。虽然后来洪水曾经再连续来了好多次侵扰这个地方,而歪仔歪人的意志,和流不完的汗水,总算又把

田园从洪水的手中抢回来。现在每一块田都变成了良田了。老人越想越兴奋,对过去奋斗过来的那段生活,

从没有像此刻想起来的更感到骄傲。

天刚要亮,青番公就悄悄地起来去浇红菜。太阳的触须开始试探的时候,第一步就爬满了土堤,而把

一条黑黑的堤防顶上镶了一道金光。堤防这边的稻穗,还被罩在昏暗的气亂中,低头听着潺潺的溪流沉睡。

清凉的空气微微的带着温和的酸味,给生命注入了精神。青番公牵着阿明到田里去。田里虽没有水,但是

稻穂上的露水都落到阿明的身上。

“阿明你看,要割稻前,露水这么重是一件好现象。这一季早稻的米粒一定很大,并且甜得很。阿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