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技术专业自评报告_第1页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自评报告_第2页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自评报告_第3页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自评报告_第4页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自评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

第一部分定量评价指标............................................................................................2

1.培养目标....................................................................................................................2

1.1培养目标的制定.....................................................................................................2

1.2培养目标的执行.....................................................................................................3

1.3培养目标的达成.....................................................................................................3

2.培养规格....................................................................................................................3

2.1素质.........................................................................................................................3

2.2知识.........................................................................................................................4

2.3能力.........................................................................................................................5

3.课程体系....................................................................................................................5

3.1课程设置.................................................................................................................5

3.2学时安排.................................................................................................................8

4.师资队伍....................................................................................................................9

4.1队伍结构.................................................................................................................9

4.2专任教师.................................................................................................................9

4.3专业带头人...........................................................................................................10

4.4兼职教师...............................................................................................................10

5.教学基本条件..........................................................................................................11

5.1教学设施...............................................................................................................11

5.2教学资源...............................................................................................................12

5.3实训教学条件.......................................................................................................12

5.4顶岗实习...............................................................................................................13

6.专业建设成效..........................................................................................................13

6.1教学名师...............................................................................................................14

6.2精品课程...............................................................................................................14

6.3规划、精品、统编教材.......................................................................................14

6.4重点专业...............................................................................................................14

6.5特色专业...............................................................................................................14

6.6教学成果奖...........................................................................................................15

6.7社会声誉...............................................................................................................15

第二部分定性评价指标..........................................................................................15

1.专业顶层设计..........................................................................................................15

1.1专业发展规划.......................................................................................................15

1.2专业人才培养特色...............................................................................................16

1.3专业培养方案.......................................................................................................18

2.质量保障与持续改进..............................................................................................18

2.1教学管理制度......................................................................................................18

2.2质量保障与改进机制..........................................................................................18

2.3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及社会评价机制...............................................................19

2.4专业教学持续改进效果......................................................................................19

3.“三教”改革..........................................................................................................19

3.1教师改革..............................................................................................................19

3.2教材改革..............................................................................................................20

3.3教法改革..............................................................................................................20

4.产教融合、校企合作..............................................................................................21

4.1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21

4.2知行合一、工学结合,聚焦高技能培养..........................................................22

5.服务辽宁..................................................................................................................23

5.1专业与辽宁产业契合度......................................................................................23

5.2专业在辽招生、就业情况..................................................................................23

5.3专业对辽行业、企业技术服务和职业培训服务情况......................................23

5.4专业在辽企业知名度,毕业生在辽企业满意度..............................................24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自评报告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自评报告

辽宁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始建于1996年的原辽宁省水利学

校,至今已有25年的办学历史。2015年原辽宁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开办工程测

量技术(工程测量与监理),2018年原辽宁水利职业学院与辽宁林业职业技术

学院合并,专业与专业方向同时招生,丰富了专业布局。

本专业自创建以来就紧密结合国家、区域社会经济及测绘行业快速发展的需

要,坚持“服务辽宁、面向全国,培养专业基础扎实、综合素质高、职业能力强,

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根

据就业岗位(群)需求变化不断优化专业内涵,实现了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

本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专业教学模式、专业建设、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

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三教改革等方面都积淀了丰富的办学和管理经验。

本专业培养目标明确,目标制定准确、执行坚决、达成效果好;培养规格定位准

确,符合职业岗位需求,满足人才培养目标要求;课程体系构建合理,精准对接

职业岗位,有力支撑培养目标;师资队伍专兼职结合、力量雄厚、双师素质高,

专任教师知识结构学缘结构学历结构合理,专业带头人具有较高影响力;教学基

本条件完备,教学设施齐全,教学资源丰富,校内外实训教学条件优良;顶岗实

习制度完备、管理到位。

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实践,本专业创新了体现校企深度融合的“工学结合—校

企循环、四化三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了“教、学、做、练、赛”一体化

的专业教学模式、实习·生产一体化”的生产性实训教学模式和“岗前培训与技

能过关相结合”的岗前培训模式,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推动了工程测量技术专

业的发展,专业建设成效显著。

本专业自开办以来就是我院重点发展的专业之一,2004年还被辽宁省教育

厅批准为辽宁省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010年被中国水利教育协会确定为水利职

业教育示范专业、2014年通过验收,2015年被中国水利教育协会确定为水利职

业教育(骨干)特色专业。

本专业具有1名全国水利职业教名师,主要参与了国家级资源库课程建设,

建设了校级精品课程,主编了近20余部规划、精品、统编教材,取得了2项辽

1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自评报告

宁省教学成果奖、1项全国水利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1项测绘教指委教学成果

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奖,3部教材获得全国水利职业教育优秀教材,辽宁省职

业教育领域改革发展典型案例1项。

本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专业对口率、就业质量高,社会声誉好,毕业生供不

应求,已为辽宁省及全国多个省区各行各业培养了3000多名合格的毕业生,他

们的专业技能、专业素质和敬业精神得到用人单位的肯定和好评,为工程建设和

测绘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以下,按照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进行专业自评。

第一部分定量评价指标

1.培养目标

1.1培养目标的制定

通过对高等职业教育理论的研究,通过对专业设置与产业对接的要求,通过

对行业企业人才需求、就业职业岗位能力的调研分析,通过对毕业生的就业情况

反馈,在专业教学与改革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制定了专业人才目标为:

本专业培养思想政治坚定、德技并修、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心

理素质和诚信敬业精神、熟练的职业技能、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求异思变的创

新精神、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能力,熟悉各种常用的测量仪器的操作方法以及常用

测绘专业软件的使用方法,掌握必备的测绘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面向工程建设

单位和专业测绘单位,能够从事控制测量、地形测量、工程测量及变形监测等生

产和测绘项目组织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学生通过学习,修完规定的全部课程,成绩合格,获得毕业证;在校学习期

间,参加国家相关部门组织的职业技能资格考试,可以获得不动产数据采集与建

库、工程测量员、无人机驾驶员等职业资格证书。

该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准确、目标清晰,符合学校的办学定位,反映了专业办

学特色,能够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满足行业企业、职

业岗位对人才的需求,能够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特色。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随着测绘事业的突飞猛进,随着行业企业、职业

岗位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以及通过教师和学生对人才培养目标达成情况的反馈建

2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自评报告

议,每年皆对人才培养目标以及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使其同步于时代的发展。

1.2培养目标的执行

人才培养目标落实于专业教育教学全过程。全体教师参与制定人才培养目

标、人才培养规格、人才培养方案,熟知其内容与内涵,在教学过程中紧密围绕

人才培养目标组织教学内容、课程内容,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全体

学生知晓人才培养目标,按培养目标指导学习,解决“成为什么样的人”的问题。

师生双边努力,促成了人才培养目标的顺利达成。

1.3培养目标的达成

按照构建大思政格局的要求,所有课程融入了思政教育元素,将思政教育落

地于课堂教学,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专业教学过程

中,紧密围绕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和专业综合素养,全面达成

人才培养目标,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每年最终就业率皆能达到90%以上,

对口就业率达到75%以上,就业起薪2500元以上,毕业生的职业满意度高,受

到用人单位好评。

2.培养规格

本专业依据职业岗位以及职业能力分析,制定了专业人才培养规格,该培养

规格,能够有力地支撑人才培养目标,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

2.1素质

表1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素质结构

一级素质名称二级素质名称备注

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

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思想道德素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深厚的爱国情感、国家认同感、中华民族自豪感

崇尚宪法、遵守法律、遵规守纪

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健全的人格

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一两项运动技能

身心和文化素质具有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

能够形成一两项艺术特长或爱好

3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自评报告

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

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

吃苦耐劳、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和良

好的职业素养

严肃认真、吃苦耐劳、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工

作态度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质量意识、绿色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

职业素质

创新精神

具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能够进行有效的人际沟通和协作

与社会、自然和谐共处

具有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具有创新意识、创业意识

创新创业素质具有自我意识与主动精神

具有参与和实干精神

2.2知识

表2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知识结构

一级知识名称二级知识名称三级知识名称备注

体育锻炼基本知识体育运动、科学锻炼身体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

政治理论基本知识

基本知识政策,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

法制基础

英语基本知识读、写、翻译的基本知识

计算机应用基本知识操作系统、办公自动化

专业基础知识计算机绘图CAD软件操作、CASS软件应用

测量学基本知识、图根控制测量、地形图

地形测量

测绘

控制测量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数据处理

不动产测绘不动产调查、不动产测绘、相关软件使用

3S(GNSS、GIS、RS)GNSS测量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应

专业知识技术应用用、摄影测量与遥感、相关软件使用

工程控制测量、工程施工测量、工程变形

工程测量

监测

测量数据处理等专业

测量平差基本知识、平差软件的使用

知识

无人机应用技术无人机操控、相关软件使用

写作知识语言表达、应用文写作

社会学知识社会学基础知识、社会责任感养成

综合素质知识

人际关系学知识人际交往、协作和沟通的知识

身心健康知识心理健康知识、科学锻炼身体常识

4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自评报告

2.3能力

表3工程测量技术专业能力结构

一级能力名称二级能力名称备注

体育锻炼方面的技能

英文的阅读及翻译能力

基础能力

计算机操作、绘图及专业软件应用能力

工程图绘制与识读能力

控制测量能力、地形测量能力

不动产测绘能力

单项职业技能工程测量、变形监测的能力

3S技术应用能力

无人机技术应用基本能力

地形图测绘能力

职业核心职业技能

工程测量能力

能力

综合应用测量基本技能的能力

控制测量能力、数字地形图测绘能力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各项工程测量的能力

综合职业能力

技术创新能力和职业资格证书考核能力

语言表达、人际沟通、团队协作、组织协调能力

可持续发展能力

3.课程体系

根据职业岗位和典型工作任务,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典型工作任务和

生产项目为载体,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导向,以基础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成系统

为目标,兼顾创新创业教育、国家安全教育等,以模块化构建工程测量技术专业

课程体系。

3.1课程设置

本专业课程体系将课程设置为4个模块,分层次培养各项能力。

1.基础能力学习领域:培养学生作为合格人才所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职业基础

能力。

5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自评报告

表4基础能力学习领域

2.单项职业技能学习领域:培养学生专业单项能力、核心能力和职业基本技

能。

表5单项职业技能学习领域

3.综合职业能力学习领域:培养综合从业素养和职业岗位能力。

6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自评报告

表6综合职业能力学习领域

4.拓展能力学习领域: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创新创业意识、岗位迁移

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表7拓展能力学习领域

在设置的专业课程中,按课程性质不同,分别在不同的课程中融入了思政教

育元素和国家安全教育,保证思政教育落地课堂。

7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自评报告

表8思政教育、国家安全教育融入专业课程一览表

3.2学时安排

专业教学学时安排上,总学时、公共课学时、实践性教学学时、顶岗实习、

选修课学时等,均按照教育部、教育厅的各项文件的规定执行。

表9专业教学学时统计表

讲课实训占总学时

课程类别学分总学时

学时学时比率

基础能力学习领域36.567647020625%

单项职业技能学习领域43.566036429624%

综合职业能力学习领域6011440114441%

拓展能力学习领

合计155275011041646100%

理论教学时数∶实践教学时数4.0:6.0

8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自评报告

4.师资队伍

以学校发展和教师发展为本,以青年教师专业发展为抓手,以名师梯队建设

为突破口,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建立一支适应

教育发展和学校发展要求、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身心健康的专业化

师资队伍。

本专业已建成师德高尚、师资力量雄厚、学历学缘结构合理、教学水平出众、

实践能力突出的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本教学团队被评为沈阳农业大

学优秀教学团队,2017年被学院确定为黄大年式教学团队,并被学院推荐为全

国黄大年式教学团队遴选团队,208年被确定为辽宁省黄大年式教学团队遴选团

队。

4.1队伍结构

2021年本专业在校生208人,专任教师12人,生师比17:1,满足要求;教

学团队所有专任教师全部具备双师素质,具有学校颁发的双师资格证书,1人被

中国水利教育协会评为水利行业“双师型”教师;团队成员中2名注册测绘师,

多人具有职业资格证书,其中1名工程测量员高级技师、4名工程测量员高级工、

11名民用无人机驾驶员(机长);多人具有考评员证书,其中高级考评员1名,

考评员2名,“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评员6人。

职称结构:多名教师具有2个或以上职称系列,2名副教授,其中1人同时

具有高级实验师、工程师证书;1名高级实验师,同时具有高级工程师职称;9

名讲师,其中3人具有工程师职称、4人具有实验师职称。

年龄结构:年龄在50-60岁之间2人,40-50岁之间3人,30-40岁之间7

人。

学历结构:硕士研究生10人,本科毕业生2人,分别毕业于同济大学、中

南大学、东北大学、河海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等国内、省内名校。

4.2专任教师

专任教师所学专业全部为测绘类专业或相关专业,硕士比例占83%。教师

实践能力强,2名教师具有企业背景,8名教师具有主持参与测绘生产项目经历,

主持或参与生产项目数十项,为学院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

9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自评报告

提高了学院的知名度和社会认可度,促进了招生和就业。

专任教师参加辽宁省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获得二等奖;参加辽宁省

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高职组课堂教学大赛,获二等奖;参加辽宁省职业院校

信息化教学大赛高等教育组课件比赛,获二等奖;参加辽宁省职业院校信息化教

学大赛高等教育组微课比赛,获二等奖;参加全国测绘教指委教师能力大赛,获

二等奖;参加辽宁省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获三等奖2

项等;参加院级比赛,获二等奖、三等奖数项。

专任教师主持参与10余项省部级教改项目,其他各级别项目10余项;获得

各种教学奖励10余项;指导学生参加各级职业技能大赛,获得国赛一等奖1项、

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省赛一等奖4项、二等奖11项、三等奖16项,行业

竞赛特等奖1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一下近30项。

4.3专业带头人

张博,河海大学毕业,副教授、高级实验师、工程测量高级技师,全国水利

职教名师;辽宁省测绘学会理事、辽宁省测绘学会科普委员会委员;水利行业“双

师型”教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考评员“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评员;

获得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三等奖2项、全国水利职业教育教学成

果奖1项,测绘教指委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首届全国实践方案设计大赛个人优

秀奖1项,辽宁省职业教育领域改革发展典型案例1项,校级教学成果奖第一名

1项,3部教材获得全国水利职业教育优秀教材;主持省部级课题2项、参与多

项,具体负责辽宁省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项目研究,参加测绘地理信息

技术国家级资源库《数字测图》课程建设,参加省财政支持的测绘专业群创新性

实训基地建设;表论文近20篇;主编《地形测量》等教材11部;多次指导学生

参加各级职业技能大赛,全国水利高职院校技能大赛获得特等奖,全国高职院校

技能大赛获得二等奖,辽宁省高职院校技能大赛获得二等奖,辽宁省普通高等院

校测绘之星大赛获得专科专业组二等奖,首届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测绘类专业技能

大赛获得团体二等奖,多次荣获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4.4兼职教师

本专业先后聘请10余名辽宁省测绘行业专家和能工巧匠作为专家指导委员

会成员和兼职教师,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构建、兼职上课等方面,专家和

10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自评报告

兼职教师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校企合作编写教材近10部、

校企合作制定课程标准近20门,保障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课程标准与

教学标准对接。

5.教学基本条件

本专业建设有完善的校内实训室、测量仪器检修室,教学设施、测量仪器设

备齐全,

数量足够,品牌众多,能够满足教学、实践以及生产的需要。

5.1教学设施

1.测量仪器实训室

具有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GPS、RTK、无人机、激光测深仪等各类测

量仪器,掌握这些从事测绘一线生产必备的测量仪器,能够直接从事各种工程测

量生产、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工作。教学设施见表10。

表10专业教学设施一览表

设备名称、型号实训室名称数量室内面积地点

光学水准仪实训

DS3水准仪3042实验楼312

TDJ6E6秒级经纬仪40

光学经纬仪实训

TDJ2E2秒级经纬仪2042实验楼310

DT022秒级电子经纬仪12

索佳数字水准仪SDL30M9

拓普康电子水准仪DL50210

南方电子水准仪DL20036

实验楼304

电子水准仪实训科利达电子水准仪DL078

42

室激光准直仪4

精密光学水准仪DS0520

电子水准仪索佳X1、天宝

4

DN03

拓普康全站仪GTS102N18

拓普康全站仪GTS51055

南方全站仪12

全站仪实训室42实验楼302

科利达全站仪22

中纬全站仪ZT026

莱卡手持测距仪6

11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自评报告

索佳全站仪SET530\SET23010

南方GPS14

科力达GNSSK55

科力达GNSSK62

科力达GNSSK9V4

GNSS实训室40实验楼307

中海达GNSS2

中纬GNSS12

华测GNSSX1031

奇彩手持gps6

光学水准仪DS310

工程测量一体化光学经纬仪J610

160教学楼101

实训室

计算机16

光学水准仪DS310

数字测图一体化光学经纬仪

J610160教学楼201

实训室

计算机30

工程测量技术实

训室44教学楼203

计算机125

2013年辽宁省创

新型实训基地

2.测量仪器检修实训室

此实训室主要功能是完成学生及测绘企业员工测量仪器检修技能的培训,测

绘工作者不仅要了解仪器的结构原理,掌握仪器的一般拆卸、清沽和加油的基本

知识,还要熟悉测绘仪器的管理制度和办法,能保证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乃至整

个测绘专业群所有专业的各种软件实训教学需要。

5.2教学资源

在院教务部的组织下,教材选用严格按照评估的要求,优选考虑我院教师编

写的校本教材,使教学内容适应我院的校情与学情;其次完全选用高职各级规划

教材,满足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需要;学院馆藏图书量大、网上资源丰富,能够

满足教学需要;学院体育设施齐全、体育馆全天开放、体育活动众多,师生广泛

受益。

5.3实训教学条件

学院建设有各单项实训室以及校外实训基地,满足学生基本职业技能学习、

核心技能培养、职业技能培训以及新技术应用的能力;各实训室建立、健全管理

规章制度,保证实训室的正常运行与良性可持续发展。

12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自评报告

1.“教、学、做”一体化教室

结合我院2013年度成果申请并获得批准的辽宁省教育厅财政支持项目“测

绘类创新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建立了一个包括44台计算机的融“教、学、

做”于一体的一体化专业教室,在其内设置投影仪、多媒体、测绘仪器安置区、

测绘仪器存储区等设施,从而进行室内一体化教学。

2.摄影测量与遥感实训室

按照学习领域课程体系的要求,新建摄影测量与遥感实训室,主要功能是为

学生及测绘企业员工提供摄影测量与遥感实训硬件及软件条件,培养学生从事摄

影测量与遥感的基本技能。

3.专业技能实训室

此实训室主要功能是完成学生及测绘企业员工在室内完成测量实训项目任

务。本实训中心可以在天气条件恶劣时为水准测量、经纬仪测量、精密工程测量

实验等提供室内实验场地。

4.校外实训基地

根据教学的需要,在省内外选择了一些知名度高、经济实力较强、诚信度较

好的测绘、工程单位,建立紧密型的合作关系,签订长期的合作协议,在人才联

合培养、项目合作、学生实习、就业等方面展开广泛合作,包括校企双方联合培

养实训指导教师、共同承担测绘生产项目、共同指导测绘类专业实习、共同考核

评价实践环节教学质量、共同开发校企合作实践教程等。

5.4顶岗实习

本专业跟岗实习、顶岗实习各安排一学期的时间,实习单位、岗位等精心挑

选、严格挑选,并与就业挂钩,签署三方顶岗协议,保证跟顶岗实习工作顺利、

安全,保质保量完成顶岗实习教学任务,并为毕业生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学生跟跟顶岗实习过程中,明确学校与企业、企业与学生、校企指导教师与

学生等关系,按照学校制定的规章制度、采用走访、电话网络以及平台软件等多

种方式,实现企业、学校的双方管理,企业指导教师、校内指导教师的双重评价

机制,实时掌握学生的顶岗实习工作状况、实习内容,学生及时提供实习成果、

工作总结,按照校内指导教师、企业指导教师综合评价,评定跟顶岗实习总评成

绩,保证跟顶岗实习的顺利进行与圆满完成。

6.专业建设成效

13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自评报告

6.1教学名师

本专业带头人2015年被评为全国水利职教名师,在全国水利职业院校、省

内外相关职业院校具有相当高的影响力。

6.2精品课程

参与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国家级资源库建设工作,主持、参与2门院级精品课

程建设。

6.3规划、精品、统编教材

团队成员主编各级规划教材、通用教材近20部,参编教材近30部,3部教

材获全国水利职业教育优秀教材。

6.4重点专业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2004年被辽宁省教育厅确定为第二批省级教学改革试点

专业、2010年被中国水利教育协会确定为全国水利职业教育示范专业、2014年

通过验收,本专业始终是院重点发展专业,以本专业为骨干专业的测绘专业群被

学院确定为重点专业群。

主持工程测量教师团队建设,本团队被评为沈阳农业大学校级优秀团队,被

学院确定为首批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之一,我校推荐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遴选团队和辽宁省黄大年式教师团队遴选团队。

6.5特色专业

本专业2015年被中国水利教育协会确定为水利职业教育特色专业。本专业

在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和教学改革等方面都积淀了

丰富的办学和管理经验,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专业人才规格定位准确,人才培

养模式、专业教学模式皆有创新,形成了“工学交替——校企循环,四化三对接”

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做、练、赛”一体化的专业教学模式、“实习·生

产一体化”的生产性实训教学模式和“岗前培训与技能过关相结合”的岗前培训

教学模式,提高了毕业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毕业生供不应求,就业质量

高,已为辽宁省及全国多个省区各行各业培养了近3000名合格的毕业生,他们

的专业技能、专业素质和敬业精神得到用人单位的肯定和好评,为工程建设和测

绘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14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自评报告

6.6教学成果奖

“《数字化测图》教材(武汉大学出版社)”、“高等职业教育测绘类专业

建设与整体教学改革方案研究”2项成果获得辽宁省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省级教

学成果奖三等奖,“基于现代学徒制理念的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

究”被中国水利教育协会评为水利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高等职业技术教

育工程测量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获教育部测绘类高职教学委员

会二等奖,年实训成果《GPS原理与应用实践方案设计》获首届全国实践方案设

计大赛个人优秀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一流特色专业—工程测量技术专

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获院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主编的《数字化测图》、《地

形测量》、《地形测量实训》3部教材(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荣获全国水利职

业教育(高职类)优秀教材。

6.7社会声誉

本专业师资队伍强大、师资力量雄厚,毕业生素质高、能力强、广受社会欢

迎,专业知名度高、社会影响力强,广受社会赞誉。

第二部分定性评价指标

1.专业顶层设计

1.1专业发展规划

1.专业规划制定依据

遵循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辽宁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为指导,以教育部《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现代职

业教育体系规划》、《辽宁省关于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辽宁省现

代职业教育体系规划》等文件精神为依据,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突出

专业特色,以社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主动适应辽宁省及周边地区工程建设单位

以及测绘行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制定专业、专业群发展规划。

15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自评报告

专业、专业群发展规划,以行业发展、体制机制建设为引领,逐步解决校企

合作、产学结合的瓶颈问题;以教学团队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和课程建设为核心,

逐步提升专业人才培养的条件与内涵;以技术创新与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为手段,

逐步拓宽办学途径,加快校企合作与产学结合的进程;不断深化对高职教育人才

培养模式的认识,构建由培养目标、培养途径、培养内容、保障机制等要素组成、

技能培养与人格塑造相结合的工学交替、半工半读、产学一体化的人才培养体系,

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的测绘人才。

2.专业建设规划与实施方案制定

2014年制定了《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建设规划与实施方案》,该方案经过了

行业背景分析、人才市场调研、兄弟院校走访、毕业生反馈、专家委员会指导,

并在总结了全国水利职业教育示范专业建设的基础上,确定了专业建设总体和具

体目标,制定了建设内容与采取的措施,在校企合作机制体制建设、人才培养模

式与课程体系构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社会服务等

方面进行了规划,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已经成为全国水利职业

教育示范专业、全国水利职业教育骨干(特色)专业、院教学改革试点专业。

2015年制定了《以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为核心的测绘专业群项目建设计划》,

当时以申报辽宁省示范校为契机,学院组建了以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为核心的测绘

专业群,从专业群建设的角度制定了建设计划,促进了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发展,

带动了专业群内其他专业的同步发展,并根据测绘市场的需要,增设了摄影测量

与遥感技术专业,使测绘专业群进一步发展壮大。

2020年制定了《测绘工程学院专业发展规划》,其背景为:2018年,辽宁

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并入辽宁水利职业学院,组建辽宁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原辽宁

水利职业学院建筑与测绘工程系的测绘类专业与原辽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林学

院的测绘类专业,经合并、重组,成立了辽宁生态工程职业学院测绘工程学院。

重组后的测绘工程学院,专业增加到5个,专任教师数量上增加7人,全站仪、

RTK等仪器数量大幅增加,无人机等填补了空白,实习基地数量和质量上得到

了改善和提升,为测绘工程学院的大发展创造了优越的条件。

1.2专业人才培养特色

本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和教学改革等方

16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自评报告

面都积淀了丰富的办学和管理经验,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专业人才规格定位准

确,人才培养模式、专业教学模式皆有创新,形成了“工学交替——校企循环,

四化三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做、练、赛”一体化的专业教学模式、

“实习·生产一体化”的生产性实训教学模式和“岗前培训与技能过关相结合”

的岗前培训教学模式,“技能竞赛能力培养不断线”的竞赛模式,等等。

1.“工学交替——校企循环,四化三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

“工学交替——校企循环”即校企之间实行两轮跟顶岗实习;四化即课程教

学项目化、课程实习综合化、实训项目生产化、实践教学任务化;三对接即毕业

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岗前培训与职业岗位对接、竞赛项目、竞赛标准与国

家职业技能竞赛对接。

该人才培养模式,体现了“校企双元育人、交替训教、岗位培养,学徒双重

身份、工学交替、岗位成才”的现代学徒制的基本特征,符合现代高等职业教育

潮流,能够培养适应工程建设一线的技能应用型人才。

2.“教、学、做、练、赛”一体化的专业教学模式

“教、学、做、练、赛”一体化专业教学模式,突出做中学、做中教,使课

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一致,符合人才培养模式和高等职

业教育的需要,符合现代学徒制“岗位培养、岗位成才”的需要。

3.“实习·生产一体化”的生产性实训教学模式

“实习•生产一体化”的生产性实训教学模式,是学校学历教育与企业岗位

培训的紧密结合,是企业工作本位培训与学校本位教育的紧密结合,是产与教的

深度融合,充分体现了现代学徒制的核心要素:校企双元育人,学徒双重身份。

4.“岗前培训与技能过关相结合”的岗前培训教学模式

学生顶岗实习前,结合顶岗实习岗位要求设计教学内容,按项目化教学方法、

采用技能过关的方式进行岗前培训,创新了“岗前培训与技能过关相结合”的岗

前培训教学模式。通过岗前培训,使学生熟悉工作过程,感知工作环境,提升技

能水平,达到用人单位的“岗位”要求,与企业实现“零距离”对接。

5.“技能竞赛能力培养不断线”的竞赛模式

将技能竞赛贯穿于整个专业教学过程,从第一学期开始至第四学期结束,根

据不同的课程特点,安排相应的竞赛,竞赛项目、竞赛标准与各级职业技能大赛

17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自评报告

对接,做到技能竞赛能力培养不断线。

通过多年的创新与实践,专业人才培养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实现了校企深度

融合,促进了专业建设与发展,促进了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水平,提高了技能竞

赛成绩,加强了教师的执教能力和教科研水平,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了毕

业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毕业生供不应求,就业质量高,毕业生的专业技

能、专业素质和敬业精神得到用人单位的肯定和好评,为工程建设和测绘事业做

出了应有的贡献。

1.3专业培养方案

校企合作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通过了专家指导委员会

的审议,并在专家的建议下进行修改、定稿;学院建立了人才培养方案动态调整

机制,每年皆邀请行业内知名度高、影响力的企业专家,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修

订,根据新理论、技术的发展,行业企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变化,毕业生职业岗

位能力要求,以及企业、毕业生的反馈信息等情况,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动态调

整,满足高等职业教育、行业企业发展的需要,适应学情、校情,紧随时代脚步。

2.质量保障与持续改进

2.1教学管理制度

学院规章制度和教学管理文件健全、编辑成册,并且能根据不同时期教学的

需要,不断制定新的教学管理文件,使已成册的教学文件不断得到充实。学院制

定的教学管理文件有自身的特色,对各项教学工作的实施起到关键作用。在教

学管理过程中认真贯彻学院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促进专业教学改革和建设,不

断提高教育教学和教科研工作水平。

2.2质量保障与改进机制

多年来,学院一直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不断加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加强诊断改进机制建设,完善质量监控体系、构建质量标准体系和质量评价体系,

实施行业企业评价,构建了学院领导评价、二级院部评价、教学管理部门、学生、

用人单位等多元主体参与的教学质量评价与反馈系统,评价结果应用于学院和二

级院部的自主诊改,应用于教师的业绩考核,树立了教师的教学质量观,全面提

高了教学质量。

18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自评报告

2.3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及社会评价机制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每年都对会已毕业生进行一次调查问卷,以便了解学生

的最新动态,同时毕业生根据实际的工作岗位感受,对我院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提

出发展建议。

根据企业走访,调查问卷等形式,了解社会对工程测量技术毕业生的评价,

以及对该专业发展的建议。组织专家委员会,进行研讨分析,改进人才培养模式,

提高教学质量。

2.4专业教学持续改进效果

持续改进是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建立和运行的基本原则之一,它体现在学校整

个教学服务过程之中。教学质量改进包括纠正和预防措施、持续改进。各执行单

位对日常监督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予以纠正;针对教学评估、管理评审中发现

的问题,制订预防、纠正和持续改进的措施,并落实到位。教学质量管理办公室

根据管理评审中发现的问题,对学校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提出改进意见,并实现教

学质量保证体系的持续改进。

本专业通过继续改进,全面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信息化建设

水平和使用能力、资源库建设水平和应用能力,提高了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

3.“三教”改革

3.1教师改革

以学校发展和教师发展为本,以青年教师专业发展为抓手,以名师梯队建

设为突破口,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建立一支适

应教育发展和学校发展要求、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身心健康的专业

化师资队伍。

1.加强团队建设,强化团队师德建设,建设了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全面

提升了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双师素质,提升了团队凝聚力,获得黄大年教学团

队、沈阳农业大学优秀教学团队等荣誉称号,团队成员获得全国职教名师、辽宁

省测绘地理信息优秀科技工作者、校级优秀教师等多项荣誉;

2.组建高水平、结构化的教学创新团队,进一步提升了教师的科研能力、编

写教材和撰写论文能力、教学能力、职业技能竞赛能力、信息化资源建设与应用

能力,在各个方面全面开花,获各级教学成果奖多项、省教学能力大赛和信息化

1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