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通风与空调安装工程_第1页
建筑通风与空调安装工程_第2页
建筑通风与空调安装工程_第3页
建筑通风与空调安装工程_第4页
建筑通风与空调安装工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筑通风与空调安装工程学习目标(1)了解送、排风系统,防排烟系统,舒适性空调风系统的组成和常用设备。(2)熟悉风管的材质、风管的制作与安装方法。(3)掌握常用的风阀、通风配件和通风部件、新风箱的安装工艺。(4)熟悉风机、室内外机组的安装工艺。(5)掌握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图的识读方法、通风空调系统的安装工艺等。(6)熟悉通风系统安装过程与土建施工相关的管道预留、预埋,管道支(吊)架预留、预埋等配合问题;能够处理相关的通风设备基础施工、预留、预埋的配合问题。(7)熟悉通风系统安装质量控制问题。目录Contents

建筑通风与空调安装工程7.1建筑通风与空调工程概述7.2建筑通风方式的分类和系统组成7.3空气调节系统空气调节7.4通风与空调工程的安装7.5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图的组成及识读7.1建筑通风与空调工程概述建筑通风与空调工程是建筑工程的一个分部工程,包括送风系统、排风系统、防排烟系统、除尘系统、舒适性空调风系统、恒温恒湿空调风系统、净化空调风系统、地下人防通风系统等子分部工程,见表7-1。7.1建筑通风与空调工程概述7.2建筑通风方式的分类和系统组成

1.按通风动力分类建筑通风方式的分类7.2.1

通风方式按通风动力可分为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自然通风依靠室内外空气的温度差所造成的热压或室外风力所造成的风压使空气流动,如图7-1和图7-2所示;机械通风依靠风机的动力使空气流动,由于配置了动力设备(通风机),可使空气通过风道输送,并可对所输送的空气进行净化(空气过滤),因此具有自然通风无可比拟的优越性。7.2建筑通风方式的分类和系统组成

2.按通风作用范围分类建筑通风方式的分类7.2.1

通风方式按通风作用范围可分为全面通风和局部通风。1)全面通风全面通风又称为稀释通风,它既可以用清洁空气稀释室内空气中有害物的浓度,又可以把污染的空气排出室外,使室内空气中的有害物浓度不超过国家卫生标准规定的最高允许浓度。全面通风可分为全面送风和全面排风两种形式,分别如图7-3和图7-4所示。7.2建筑通风方式的分类和系统组成

2.按通风作用范围分类建筑通风方式的分类7.2.1

7.2建筑通风方式的分类和系统组成

2.按通风作用范围分类建筑通风方式的分类7.2.1

2)局部通风局部通风可分为局部送风和局部排风两种形式。由于局部通风风量小、造价低,因此设计时应优先考虑局部通风系统。(1)局部送风。局部送风即只向局部工作区送风,如空气经过集中处理后被送入局部工作区或采用室内再循环空气局部送风。(2)局部排风。局部排风系统一般由局部排风罩(密闭罩)、风道、除尘器(有害气体净化器)和通风机等组成。该系统把局部工作区产生的有害物收集起来排至室外。7.2建筑通风方式的分类和系统组成建筑防排烟系统7.2.2

建筑防排烟分为防烟和排烟两种形式。防烟的目的是将烟气封闭在一定的区域内,以确保疏散线路畅通,无烟气侵入。排烟的目的是将火灾时产生的烟气及时排除,防止烟气向防烟分区以外扩散,以确保疏散通道安全和疏散所需时间。7.2建筑通风方式的分类和系统组成建筑防排烟系统7.2.2

1.防火分区的划分防火分区是控制耐火建筑火灾的基本空间单元。防火分区按照防止火灾向防火分区以外扩大蔓延的功能可分为两类:一是竖向防火分区,用以防止多层或高层建筑层与层之间竖向发生火灾蔓延;二是水平防火分区,用以防止火灾在水平方向上扩大蔓延。竖向防火分区是指用耐火性能较好的楼板及窗间墙(含窗下墙),在建筑的垂直方向上对每个楼层进行防火分隔。水平防火分区是指用防火墙或防火门、防火卷帘等防火分隔物将各楼层在水平方向上分隔出防火区域。防火分区应用防火墙分隔,如确有困难,可采用防火卷帘加冷却水幕或闭式喷水系统,或采用防火分隔水幕。7.2建筑通风方式的分类和系统组成建筑防排烟系统7.2.2

2.防烟分区的划分防烟分区是指采用挡烟垂壁、隔墙或从顶板下突出的高度不小于50cm的梁等具有一定耐火等级的不燃烧体来划分的防烟、蓄烟空间。防烟分区是为有利于建筑内人员安全疏散和有组织排烟而采取的技术措施。如图7-5所示为防火分区和防烟分区的实例。7.2建筑通风方式的分类和系统组成建筑防排烟系统7.2.2

2.防烟分区的划分7.2建筑通风方式的分类和系统组成建筑防排烟系统7.2.2

3.建筑的防烟、排烟方式高层建筑的防烟、排烟方式及适用部位参见表7-2。7.2建筑通风方式的分类和系统组成建筑防排烟系统7.2.2

3.建筑的防烟、排烟方式1)自然排烟自然排烟是指利用高温烟气产生的热压和浮力及室外风压造成的抽力,把火灾产生的高温烟气通过阳台、凹廊或在楼梯间外墙上设置的外窗和排烟窗排至窗外。2)机械排烟机械排烟就是使用排烟风机进行强制排烟,以确保疏散时间和疏散通道安全的排烟方式。机械排烟系统由排烟口、排烟防火阀、电动阀、排烟风道、排烟风机和排烟出口等组成,如图7-6所示。机械排烟系统实质上是一个排风系统。7.2建筑通风方式的分类和系统组成建筑防排烟系统7.2.2

3.建筑的防烟、排烟方式7.2建筑通风方式的分类和系统组成建筑防排烟系统7.2.2

3.建筑的防烟、排烟方式排烟系统的横向宜按防火分区设置;当竖向穿越防火分区时,垂直排烟管道宜设置在管井内,穿越防火分区的排烟管道应在穿越处设置排烟防火阀。机械排烟系统与通风、空气调节系统宜分开独立设置;若合用,则必须采取可靠的防火安全措施,并应符合排烟系统的要求。7.2建筑通风方式的分类和系统组成建筑防排烟系统7.2.2

3.建筑的防烟、排烟方式(1)排烟口的设置要求。排烟口应尽量设在防烟分区的中心部位,排烟口至该防烟分区最远点的水平距离不应超过30m;排烟支管上应设置当烟气温度超过280℃时能自行关闭的排烟防火阀;设在顶棚上的排烟口,距可燃构件或可燃物的距离不应小于10m。排烟口平时关闭,并应设置有手动和自动开启装置;排烟口或排烟防火阀应与排烟风机联锁,当任一排烟口或排烟防火阀开启时,排烟风机应自行启动。7.2建筑通风方式的分类和系统组成建筑防排烟系统7.2.2

3.建筑的防烟、排烟方式(2)排烟风道的设置原则。排烟风道的外表面与木质等可燃构件的距离不应小于15cm,或在排烟风道外表面包裹厚度不小于10cm的保温材料(必须采用非燃保温材料,如矿棉、玻璃棉、岩棉、硅酸铝等材料)进行隔热。排烟风道与排烟风机的连接宜采用法兰连接或非燃的软性连接。7.2建筑通风方式的分类和系统组成建筑防排烟系统7.2.2

3.建筑的防烟、排烟方式(3)排烟风机的设置原则。排烟风机可采用离心式风机或排烟专用的轴流风机。排烟风机应能在280℃的环境条件下连续工作不少于30min;在排烟风机入口处的总管上应设置当烟气温度超过280℃时能自行关闭的排烟防火阀;该阀应与排烟风机联锁,当该阀关闭时,排烟风机应能停止运转。7.2建筑通风方式的分类和系统组成建筑防排烟系统7.2.2

3.建筑的防烟、排烟方式3)机械加压送风防烟机械加压送风防烟系统由加压送风机、排烟防火阀、送风口、烟感器、压差控制器等组成,如图7-7所示。7.2建筑通风方式的分类和系统组成建筑防排烟系统7.2.2

3.建筑的防烟、排烟方式机械加压送风是利用加压送风机向防烟区送入一定量的室外新鲜空气,使之具有一定的正压,在楼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和走道中形成一定压力差,防止烟气侵入疏散通道,使空气的流动方向是从楼梯间流向前室,由前室流向走道,再由走道流向室外或先流入房间后流向室外。由于气流流向与人流疏散方向相反,因此增加了疏散、援救和扑救的机会。在高层建筑的下列部位应设置独立的机械加压送风防烟设施。(1)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防烟楼梯间、消防电梯前室或合用前室。(2)采取自然排烟措施的防烟楼梯间和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前室。(3)封闭避难层(间)。7.2建筑通风方式的分类和系统组成通风系统的主要设备7.2.3

1.风机常用的风机有离心式和轴流式两种类型,如图7-8所示。7.2建筑通风方式的分类和系统组成通风系统的主要设备7.2.3

1.风机1)离心式风机离心式风机的工作原理与离心水泵相同。离心式风机的主要性能参数有以下几个。(1)风量L。风量为风机在标准状态(大气压力Pa=101325Pa和温度t=20℃)下工作时单位时间内输送的空气量,单位为m3/h。(2)全压H。全压为风机在标准状态下工作时通过风机的每1m3空气所获得的能量(包括压能和动能),单位为kPa。7.2建筑通风方式的分类和系统组成通风系统的主要设备7.2.3

1.风机(3)轴功率N和有效功率Nx。电动机加在风机轴上的功率称为风机的轴功率N,而空气通过风机后实际得到的功率称为有效功率Nx。离心式风机的机号是用叶轮外径的分米数来表示的。无论哪一种形式的风机,其机号都与叶轮外径的分米数相等。例如,No.6风机的叶轮外径等于600mm。7.2建筑通风方式的分类和系统组成通风系统的主要设备7.2.3

1.风机2)轴流式风机轴流式风机是借助叶轮的推力作用促使气流流动的,气流的方向与机轴平行。轴流式风机同样有风量、全压、轴功率、有效功率等性能参数,这些性能参数可用性能曲线来表示。轴流式风机的机号用叶轮直径的分米数来表示。7.2建筑通风方式的分类和系统组成通风系统的主要设备7.2.3

2.风管和通风配(管)件1)风管风管是用于空气输送和分布的管道系统。风管按材质可分为金属风管、非金属风管和复合风管。金属风管一般采用镀锌钢板、普通钢板、铝板、不锈钢板等材质,非金属风管一般采用玻璃钢、聚氯乙烯、玻镁复合风管等非金属材料,复合风管由不燃材料覆面与绝热材料内板(主要包括酚醛复合板材、聚氨酯复合板材、玻璃纤维复合板材、无机玻璃钢板材、硬聚氯乙烯板材)复合而成。风管按截面形状可分为圆形风管、矩形风管和扁圆风管等多种。其中,圆形风管的阻力最小,但高度尺寸最大,制作复杂。目前主要以矩形风管应用为主。7.2建筑通风方式的分类和系统组成通风系统的主要设备7.2.3

2.风管和通风配(管)件(1)镀锌钢板风管。如图7-9所示,镀锌钢板风管是以镀锌钢板为主要原材料,经过咬口、机械加工而成的。镀锌钢板风管广泛用于各种空调通风和排烟系统,但在高湿度环境下不适用。7.2建筑通风方式的分类和系统组成通风系统的主要设备7.2.3

2.风管和通风配(管)件(2)不锈钢板风管。如图7-10所示,不锈钢板风管是用不锈钢板制成的,主要应用于多种气密性要求较高的工艺排气系统、废气排气系统及普通排气系统室外部分、湿热排气系统和排烟除尘系统等。7.2建筑通风方式的分类和系统组成通风系统的主要设备7.2.3

2.风管和通风配(管)件(3)酚醛复合风管。酚醛复合风管的中间层为酚醛泡沫,内、外层为压花铝箔。酚醛复合风管适用于低、中压空调系统及潮湿环境,不适用于高压及洁净空调、酸碱性环境和防排烟系统。(4)复合玻纤板风管。复合玻纤板风管是以超细纤板为基础,经特殊加工复合而成的。其集保温、消声、防潮、防火、防腐、美观、外层强度高、内层表面防霉抗菌等多项功能于一体。复合玻纤板风管是低、中压空调通风系统中适用的一种通风管道,但在医院、食品加工厂、地下室等有防尘要求和高湿度场所不能使用。7.2建筑通风方式的分类和系统组成通风系统的主要设备7.2.3

2.风管和通风配(管)件(5)无机玻璃钢风管。无机玻璃钢风管是以改性氯氧镁水泥为胶结材料,以中碱或无碱玻璃纤维布为增强材料制成的风管,具有防火、使用寿命长、隔声性能好、导热系数小等特点。无机玻璃钢风管的防火等级为不燃A级,但其重量大,搬运困难,质脆易碎,修补困难,耐水性差,会出现吸潮后返卤及泛霜现象。它一般只应用于防排烟系统。7.2建筑通风方式的分类和系统组成通风系统的主要设备7.2.3

2.风管和通风配(管)件(6)聚氨酯复合风管。聚氨酯复合风管的板材一般是以压花(或光面)铝箔为表层,以难燃性B1级的高密度硬质聚氨酯发泡材料为夹层而制成的。采用这种材料制成的风管具有外表美观、内里光洁平滑、隔热和隔声性能良好、质量较轻、制作安装方便、维修简便和耐用性高等优点;但是硬质聚氨酯发泡材料易燃,且燃烧时会产生带火熔滴,放出有毒气体。因此,聚氨酯复合风管适用于低、中、高压洁净空调系统及潮湿环境,对酸碱性环境和防排烟系统不适用。7.2建筑通风方式的分类和系统组成通风系统的主要设备7.2.3

2.风管和通风配(管)件(7)玻镁复合风管。如图7-11所示,玻镁复合风管是用氧化镁、氯化镁、耐碱玻纤布及无机胶黏剂经现代工艺技术滚压而成的,其具有质量轻、强度高、不燃烧、隔声、隔热、防潮、抗水、使用寿命长等特点。玻镁复合风管主要应用于建筑、装饰、消防等领域,尤其适合餐厅、宾馆、商场等人流密集场所的装修,以及地下室、人防和矿井等潮湿环境中的工程。7.2建筑通风方式的分类和系统组成通风系统的主要设备7.2.3

2.风管和通风配(管)件7.2建筑通风方式的分类和系统组成通风系统的主要设备7.2.3

2.风管和通风配(管)件2)通风配(管)件与水系统接头零件一样,通风配(管)件是指风管遇到分支、转弯和变径等情况时用到的接头零件,在风管的制作安装过程中包含风管管件的制作和安装,如图7-12所示的裤衩三通、图7-13所示的圆形风管(出风机的软接头)和矩形风管连接用到的天圆地方、图7-14所示的外同心弧弯头及500mm×320mm~400mm×320mm的变径接头等。如图7-15所示,矩形风管的弯管一般应采用曲率半径为一平面边长的内外同心弧形弯管,当采用其他形式的弯管时,若平面边长大于500mm,则必须设置弯管导流片。风管的弯头应尽量采用较大的弯曲半长,通常取曲率半径R为风管宽度的1.5~2.0倍。7.2建筑通风方式的分类和系统组成通风系统的主要设备7.2.3

2.风管和通风配(管)件7.2建筑通风方式的分类和系统组成通风系统的主要设备7.2.3

2.风管和通风配(管)件7.2建筑通风方式的分类和系统组成通风系统的主要设备7.2.3

3.风口通风空调的风口是通风空调系统中用于送风、回风、排风的末端设备,它属于一种空气分配设备。风口按形式可分为百叶风口、散流器、喷口、条缝风口和扩散孔板等。1)百叶风口空调工程中使用最多的风口是百叶风口。百叶风口的百叶是活动可调的,既能调送风方向,又能调送风量大小。7.2建筑通风方式的分类和系统组成通风系统的主要设备7.2.3

3.风口(1)单层百叶风口。单层百叶风口(见图7-16)是单层活动百叶风口的简称,其叶片有横向(叶片平行于风口长边)和竖向(叶片垂直于风口长边)两种形式。(2)双层百叶风口。双层百叶风口(见图7-17)有两组相互垂直的活动可调叶片,每层叶片均可在0°~90°任意调节。7.2建筑通风方式的分类和系统组成通风系统的主要设备7.2.3

3.风口7.2建筑通风方式的分类和系统组成通风系统的主要设备7.2.3

3.风口(3)防水百叶风口。防水百叶风口与侧壁式格栅风口有相似的结构和相同的性能,其叶片的设计形状能防止雨水溅入风口内部。防水百叶风口一般用作外墙上的新风口,如图7-18所示。7.2建筑通风方式的分类和系统组成通风系统的主要设备7.2.3

3.风口2)散流器散流器通常装在空调房间的顶棚或暴露风管的底部作为下送风口使用,其造型美观,是应用最广泛的风口之一。散流器按其外形可分为圆形散流器(见图7-19)、方形散流器(见图7-20)和矩形散流器,按叶片结构可分为流线型散流器、直(斜)片式散流器和圆环式散流器。7.2建筑通风方式的分类和系统组成通风系统的主要设备7.2.3

3.风口7.2建筑通风方式的分类和系统组成通风系统的主要设备7.2.3

3.风口其中,圆形散流器有多层同心的平行导向叶片(扩散圈),由于该叶片一般为流线型,因此圆形散流器又称为流线型散流器;方形散流器和矩形散流器的送风气流属于平送贴附流型,射流轴心速度衰减较慢,流程较长,可控制的范围较大,一般作为下送风口使用。7.2建筑通风方式的分类和系统组成通风系统的主要设备7.2.3

3.风口3)喷口喷口是喷射式送风口的简称,如图7-21所示。喷口通常作为侧送风口使用,由于喷口送风的射程远、送风口数量少、相应系统简单、投资少,并且可保证大面积工作区中温度场和速度场的均匀性,因此是空间较大的公共建筑(如体育馆、影剧院、候机厅等)和室温允许波动范围要求不太严格的高大厂房常用的送风口形式。7.2建筑通风方式的分类和系统组成通风系统的主要设备7.2.3

3.风口4)条缝风口条缝风口(见图7-22)的基本特征是风口平面的长宽比值很大,出风口呈条缝状,送风气流为扁平射流。按风口的条缝数不同,条缝风口可分为单条缝、双条缝和多条缝等形式。舒适性空调常用的条缝风口的叶片是固定的,其形状有直片式、单向倾斜式和双向倾斜式三种。7.2建筑通风方式的分类和系统组成通风系统的主要设备7.2.3

3.风口5)扩散孔板扩散孔板既可与高效过滤器组成高效过滤送风口,用于洁净室终端送风装置;又可以单独作为送风口,用于通风空调系统的送风装置。扩散孔板采用1.5mm厚的合金铝板模压冲孔成型,四角采用氩弧焊,并经过磨平及阳极氧化处理。扩散孔板的表面平整,外形美观。7.2建筑通风方式的分类和系统组成通风系统的主要设备7.2.3

4.调节阀1)方形密闭式多叶调节阀方形密闭式多叶调节阀(见图7-23)的手动调节机构为蜗轮蜗杆运动,叶片转轴设有简易轴承,故开启平稳、无冲击噪声、调节方便灵活,并设有开度显示机械装置,叶片构造简单并采用对开搭接方式,阻力小,漏风量小。因此,方形密闭式多叶调节阀适用于既有调节要求又有密闭要求的系统。7.2建筑通风方式的分类和系统组成通风系统的主要设备7.2.3

4.调节阀7.2建筑通风方式的分类和系统组成通风系统的主要设备7.2.3

4.调节阀2)插板阀如图7-24所示,拉动手柄可以改变插板的位置,即可调节通过风管的风量。插板阀关闭严密,多设在风机出口或主干风管上。插板阀体积大,可上下移动(有槽道)。7.2建筑通风方式的分类和系统组成通风系统的主要设备7.2.3

4.调节阀3)风管蝶阀如图7-25所示,风管蝶阀只有一块阀板,转动阀板即可调节风量。风管蝶阀多设在分支管或送风口前,其严密性差,不宜做关断用。7.2建筑通风方式的分类和系统组成通风系统的主要设备7.2.3

4.调节阀4)防火阀防火阀(见图7-26)主要用在通风空调系统的管道穿越防火分区处,平时处于常开状态;当空气温度达到70℃时,易熔片熔断,阀门叶片自动关闭,从而起到防火作用。7.2建筑通风方式的分类和系统组成通风系统的主要设备7.2.3

4.调节阀在下列情况之一的通风与空调系统的风管上应设置防火阀。(1)管道穿越防火分区的隔墙处。(2)管道穿越通风、空气调节机房及重要的或火灾危险性大的房间隔墙和楼板处。(3)垂直风管与每层水平风管交接处的水平管道。(4)管道穿越变形缝的两侧。7.2建筑通风方式的分类和系统组成通风系统的主要设备7.2.3

4.调节阀5)排烟防火阀排烟防火阀(见图7-27)安装在排烟系统的管道上或排烟风机的吸入口处,平常关闭。其性能特点是:根据火灾信号自动或手动开启阀门,配合排烟风机排烟,手动复位。当烟气温度达到70℃时,阀门开启,排烟风机联锁启动;当烟气温度达到280℃时,温度熔断器动作,阀门关闭,排烟风机联锁关闭。如图7-28所示为某工程通风排烟系统(局部)中排烟防火阀的安装。-7.2建筑通风方式的分类和系统组成通风系统的主要设备7.2.3

4.调节阀7.2建筑通风方式的分类和系统组成通风系统的主要设备7.2.3

5.防火风口防火风口用于有防火要求的通风空调系统的送、排风出入口。防火风口由铝合金送、排风口与防火阀组合而成,如图7-29所示。防火风口可调节送风气流方向,可在0°~90°调节通过风口的气流量;在风口内设置电磁式执行机构,可接受电气控制中心的信号使阀门迅速关闭;同时,当介质温度达到70℃时,易熔片断开,使防火风口关闭,切断火势和烟气沿风管蔓延。7.2建筑通风方式的分类和系统组成通风系统的主要设备7.2.3

5.防火风口7.2建筑通风方式的分类和系统组成通风系统的主要设备7.2.3

6.消声器在通风空调系统中,当风机的噪声在经过各种自然衰减后仍然不能满足室内噪声标准时,就必须在管路上设置消声装置,如图7-30所示。当声波通过消声装置时,声波进入吸声材料的孔隙内,小孔内空气振动,消耗声波的能量,声音被消除。1)阻性消声器阻性消声器是利用敷设在气流通道内的多孔吸声材料(阻性材料)吸收声能,降低噪声而起到消声作用的。阻性消声器具有良好的中、高频消声性能,体积较小,广泛应用于空气动力设备的噪声控制技术中。7.2建筑通风方式的分类和系统组成通风系统的主要设备7.2.3

6.消声器7.2建筑通风方式的分类和系统组成通风系统的主要设备7.2.3

6.消声器2)抗性消声器抗性消声器是利用声波通道截面的突变(扩张或收缩)使沿通道传播的声波反射回声源,从而起到消声作用。它具有良好的低频或低中频消声性能。由于抗性消声器不需要多孔消声材料,因此不受高温和腐蚀性气体的影响。但这种消声器消声频程较窄,空气阻力大且占用空间多,一般宜在小尺寸的风管上使用。7.2建筑通风方式的分类和系统组成通风系统的主要设备7.2.3

6.消声器3)共振性消声器共振性消声器是一段开有一定数量小孔的管道同管外一个密闭的空腔连通而构成的一个共振系统。当外界噪声的频率与共振吸声结构的固有频率相同时,会引起小孔孔颈处空气柱的强烈共振,空气柱与颈壁剧烈摩擦,从而消耗了声能,起到消声的作用。这种消声器具有较强的频率选择性,消声效果显著的频率范围很窄,一般用于消除低频噪声。7.2建筑通风方式的分类和系统组成通风系统的主要设备7.2.3

6.消声器4)阻抗复合式消声器阻抗复合式消声器是将阻性消声器与抗性或共振性消声器组合设计在一个消声器中,克服了阻性消声器低频、消声性能较差和抗性消声器高频、消声性能较差的缺点,具有较宽的消声频率特性,因此,在通风空调系统消声、空气动力设备消声等噪声控制工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在通风空调工程中广泛应用的是国标T7016型阻抗复合式消声器,如图7-31所示。7.2建筑通风方式的分类和系统组成通风系统的主要设备7.2.3

6.消声器7.2建筑通风方式的分类和系统组成通风系统的主要设备7.2.3

6.消声器如图7-32所示,微穿孔板消声器是在共振式吸声结构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由孔径小于1mm的微穿孔板和孔板背后的空腔构成。孔板的孔径小,人们可以利用自身孔板的声阻取消阻性消声器穿孔板后的多孔吸声材料,使消声器的结构简化。微穿孔板消声器兼具抗性、阻性的特点,其消声频率较宽,气流阻力较小,不使用吸声材料,不起尘,在通风空调系统等降噪工程中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7.2建筑通风方式的分类和系统组成通风系统的主要设备7.2.3

6.消声器7.2建筑通风方式的分类和系统组成通风系统的主要设备7.2.3

6.消声器5)其他形式的消声器其他形式的消声器主要有消声弯头和消声静压箱两种。当因空调机房面积窄小而难以设置消声器,或需对原有建筑改善消声效果时,可采用消声弯头,如图7-33所示。在风机出口处或在空气分布器前可设置消声静压箱(见图7-34)并贴以吸声材料,这样既可以起到稳定气流的作用,又可以起到消声器的作用。7.2建筑通风方式的分类和系统组成通风系统的主要设备7.2.3

6.消声器7.2建筑通风方式的分类和系统组成通风系统的主要设备7.2.3

7.空气过滤器空气过滤器的作用是把含尘量不大的空气经净化后送入室内。空气过滤器按作用原理可分为浸油金属网格过滤器、干式纤维过滤器和静电过滤器三种。7.2建筑通风方式的分类和系统组成通风系统的主要设备7.2.3

8.室外进排风装置室外进风装置的任务是采集室外新鲜空气供室内送风系统使用。室外进风装置根据设置位置的不同可分为窗口形和进气塔形两种类型,如图7-35所示。进风口的高度应高出地面2.5m,并应设在主导风向上风侧;设于屋顶上的进风口应高出屋面1m以上,以免被风雪堵塞;进风口应远离排风口(水平距离不小于10m);进风口应设百叶格栅,以防止雨、雪、树叶、纸片等杂质被吸入。7.2建筑通风方式的分类和系统组成通风系统的主要设备7.2.3

8.室外进排风装置7.2建筑通风方式的分类和系统组成通风系统的主要设备7.2.3

8.室外进排风装置室外排风装置的任务是将室内被污染的空气直接排到大气中去。如图7-36所示为屋顶排风装置。对排风口的要求有:在一般情况下,通风排气主管至少应高出屋面0.5m;若附近没有进风装置,则应比进风口至少高出2m。7.3空气调节系统空气调节(简称空调)是用人工的方法使室内的空气湿度、相对湿度、洁净度和气流速度等达到一定要求,从而满足生产和生活需要的工程技术。空气调节一般分为工艺性空调(满足生产和科研用的空气调节)和舒适性空调(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的空气调节)。7.3空气调节系统空气调节系统的分类7.3.1

1.按承担负荷的介质分类空气调节系统按承担负荷的介质可分为全空气空调系统、全水空调系统、空气-水空调系统和制冷剂系统。(1)全空气空调系统。空调房间的所有冷、热负荷都由空气来负担。(2)全水空调系统。空调房间的所有冷、热负荷都由水来负担。冬天供热水,夏天供冷水。(3)空气-水空调系统。空调房间的冷、热负荷由空气和水共同负担。(4)制冷剂系统。空调房间的负荷由制冷剂来负担。7.3空气调节系统空气调节系统的分类7.3.1

2.按设备的集中程度分类空气调节系统按设备的集中程度可分为集中式空调系统、半集中式空调系统和局部空调系统。1)集中式空调系统集中式空调系统根据其送风量是否变化可分为定风量系统和变风量系统,根据其送入各空调房间的风道数目可分为单风道系统和双风道系统。7.3空气调节系统空气调节系统的分类7.3.1

2.按设备的集中程度分类(1)定风量系统。系统的总送风量不随室内热湿负荷的变化而变化,其送风量是根据房间最大热湿负荷来确定的,当其中某个房间的室内负荷减少时,只有靠调节该房间的送风末端装置的再热量来减小送风温差。这是出现最早的、到目前为止使用最广泛的空调系统。(2)变风量系统。变风量(variableairvolume,VAV)系统的送风量随室内热湿负荷的变化而变化,热湿负荷大时送风量就大,热湿负荷小时送风量就小。变风量系统的优点是在大多数非高峰负荷期间不仅节约了再热量与被再热器抵消了的冷量,还因处理风量的减少而降低了风机电耗。目前,变风量系统在设计与使用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国内外的研究者正在为此做着大量的研究工作。7.3空气调节系统空气调节系统的分类7.3.1

2.按设备的集中程度分类(3)单风道系统。单风道系统仅有一根送风管,夏天送冷风,冬天送热风。其缺点是当为多个负荷变化不一致的房间服务时,难以进行精确的调节。(4)双风道系统。双风道系统有两根送风管,一根热风管,一根冷风管,可通过调节两者的风量比来控制各房间的参数。双风道系统的缺点是占建筑空间大,系统复杂,冷热风混合热损失大,因此初投资与运行费较高。7.3空气调节系统空气调节系统的分类7.3.1

2.按设备的集中程度分类2)半集中式空调系统半集中式空调系统有风机盘管空调系统和诱导器空调系统两种。(1)风机盘管空调系统。风机盘管空调系统是另一种半集中式空调系统,它在每个空调房间内都设置了风机盘管机组。风机盘管的形式有很多种,有明装、暗装、吊顶暗装(见图7-37)等。风机盘管空调系统在宾馆用得最多,因为它具有造价低、风管占用空间少、安装方便等优点。7.3空气调节系统空气调节系统的分类7.3.1

2.按设备的集中程度分类(2)诱导器空调系统。诱导器空调系统的工作过程是:经过集中空调机处理的新风(一次风)经风管被送入各空调房间的诱导器中,经诱导器的高速(20~30m/s)喷嘴喷出,在气流的引射作用下,诱导器内形成负压,室内的空气(二次风)被吸入诱导器,如图7-38所示。诱导器是用于空调房间送风的一种特殊设备,它由静压箱、喷嘴和二次盘管组成。7.3空气调节系统空气调节系统的分类7.3.1

2.按设备的集中程度分类7.3空气调节系统空气调节系统的分类7.3.1

2.按设备的集中程度分类3)局部空调系统局部空调机组有窗式空调机、壁挂式空调机、立柜式空调机和恒温恒湿机组等,它们都属于局部空调系统。它们都是一些小型的空调设备,适用于小的空调环境,安装方便,使用简单。7.3空气调节系统空气调节系统的分类7.3.1

3.按送风管中风速的大小分类空气调节系统按送风管中风速的大小可分为低速空调系统和高速空调系统。1)低速空调系统低速空调系统风管中的流速一般较小,工业建筑空调系统风管中的流速小于15m/s,民用建筑空调系统风管中的流速一般小于10m/s。使用低速空调系统主要是为了防止风速太大,气流噪声太大。2)高速空调系统在工业建筑中,风管内的流速可以达到15m/s以上;在民用建筑中,风管内的流速可以达到12m/s以上。7.3空气调节系统空气调节系统的组成7.3.2

与通风排烟系统相比,空调系统需要对空气进行温度、相对湿度和洁净度处理,因此,除了要有风管系统和通风部件(风阀、消声器、风口)外,还要有冷(热)源、空气处理设备(空调箱、组合式空调机组、室内机)和控制调节系统等,如图7-39所示。因此,一个完整的空调系统应由冷(热)源、空气处理设备、输送设备及控制调节系统四部分组成。7.3空气调节系统空气调节系统的组成7.3.2

7.3空气调节系统空气调节系统的组成7.3.2

1.冷(热)源要对空气进行加热、冷却、减湿等处理,需要提供冷(热)源。常用的冷(热)源有提供冷(热)媒水的主机(水机)和直接为室内机提供制冷剂的氟利昂多联机系统。冷源(室外主机)一般放置于室外或屋顶。某中央空调系统冷冻站(源)如图7-40所示,某中央空调系统冷冻站机房如图7-41所示,某多联机空调系统如图7-42所示。7.3空气调节系统空气调节系统的组成7.3.2

1.冷(热)源7.3空气调节系统空气调节系统的组成7.3.2

1.冷(热)源7.3空气调节系统空气调节系统的组成7.3.2

2.空气处理设备空气处理设备主要用来对空气进行加热、冷却、加湿、减湿、净化、消声等处理。常用的空气处理设备有组合式空调机组、新风机组、风机盘管和室内机等。1)组合式空调机组组合式空调机组也称为空调箱,是集中式水冷空调系统的主要设备,它由风机和其他必要设备组成,不含冷(热)源的预制单元箱体,并具有空气循环、净化、加热、冷却、加湿、除湿、消声、混合等多种功能。组合式空调机组由各种空气处理功能段组装而成(见图7-43)。机组功能段可包括空气混合、均流、初效过滤、中效过滤、高中效或亚高效过滤、冷却、一次和二次加热、加湿、送风、回风、喷水、消声等。7.3空气调节系统空气调节系统的组成7.3.2

2.空气处理设备组合式空调机组结构紧凑,可以满足多种使用要求,可现场直接安装、简便、使用灵活,因此广泛应用于空调系统中,如图7-44所示。空调箱的规格一般以每小时处理的风量来标定,目前我国空调箱的最大处理风量为16×104m3/h。7.3空气调节系统空气调节系统的组成7.3.2

2.空气处理设备2)新风机组新风机组有立式新风机组(风量为2000~60000m3/h)、卧式新风机组(风量为2000~60000m3/h)和吊顶式新风机组(风量为1000~16000m3/h)三大系列,以满足冷却、加热、加湿、除湿等各种需要。如图7-45所示,吊顶式新风机组广泛用于酒店、剧院、商场、办公楼等各种舒适性场合,亦可满足电子、化工、医疗、制药、卷烟、食品、轻工等工业的需要。7.3空气调节系统空气调节系统的组成7.3.2

2.空气处理设备7.3空气调节系统空气调节系统的组成7.3.2

2.空气处理设备3)风机盘管如图7-46所示,风机盘管主要是利用冷媒水来处理局部空调区域或房间中的空气。7.3空气调节系统空气调节系统的组成7.3.2

2.空气处理设备4)室内机室内机的型号没有统一的形式和规定,每个厂家应根据自己的情况自行确定。某品牌室内机的特点和应用场所见表7-3。7.3空气调节系统空气调节系统的组成7.3.2

2.空气处理设备7.3空气调节系统空气调节系统的组成7.3.2

3.输送设备输送设备主要指由风机、风管、风口、风阀组成的通风管道系统。7.3空气调节系统空气调节系统的组成7.3.2

4.控制调节系统控制调节系统的作用是可以保持温度、湿度、压力和风速等参数在所要求的预定范围内,并防止这些参数超出设定值;同时,还能够按照需要提供经济运行模式,即在预定的程序内停止或启动设备,并按负荷的变化和需要提供相应的系统输出量。7.4通风与空调工程的安装通风与空调工程安装的一般施工程序为施工前的准备工作—风管、部件、法兰的预制和组装—风管、部件、法兰的预制和组装的中间质量验收—风管系统的安装—通风空调设备的安装—空调水系统管道的安装—管道的检验与试验—风管、水管、部件及空调设备绝热施工—通风空调设备试运转、单机调试—通风与空调系统的调试—通风与空调工程的竣工验收—通风与空调工程综合效能的测定和调整。下面主要就施工前的准备工作,风管、部件的加工制作,风管系统的安装,通风与空调系统的调试和通风与空调工程的竣工验收进行说明。7.4通风与空调工程的安装施工前的准备工作7.4.1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有以下几项。(1)制定工程施工的工艺文件和技术措施,按规范要求规定所需验证的工序交接点和相应的质量记录,以保证施工过程质量的可追溯性。(2)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条件,综合考虑土建、装饰、机电等专业对公用空间的要求,核对相关施工图,按满足使用功能和感观质量的要求进行管线空间管理、支架综合设置和系统优化路径的深化设计,以免在施工中造成不必要的材料浪费和返工损失。深化设计如有重大设计变更,应征得原设计人员的同意。7.4通风与空调工程的安装施工前的准备工作7.4.1

(3)与设备和阀部件的供应商及时沟通,确定接口形式、尺寸、风管与设备连接端部的做法。进口设备及连接件的采购周期较长,必须提前了解其接口方式,以免影响工程进度。(4)对进入施工现场的主要原材料、成品、半成品和设备进行验收,一般应由供货商、监理、施工单位的代表共同验收,验收必须得到监理工程师的认可并形成文件。(5)认真复核预留孔、洞的形状、尺寸及位置,预埋支(吊)架的位置和尺寸,以及梁、柱的结构形式等,确定风管支(吊)架的固定形式,配合土建工程进行留槽、留洞,避免施工中过多的剔凿。7.4通风与空调工程的安装风管、部件的加工制作7.4.2

风管制作的主要工作内容是放样、下料、卷圆、折方、轧口、咬口,制作直管、制作管件、制作法兰、吊托支架,钻孔、铆焊、上法兰、组对。镀锌钢板风管的制作工艺流程如图7-47所示。7.4通风与空调工程的安装风管、部件的加工制作7.4.2

1.风管的板材厚度钢板风管的板材厚度应符合表7-4的规定。7.4通风与空调工程的安装风管、部件的加工制作7.4.2

2.金属薄板的连接用金属薄板制作的风管、管件及部件可根据板材的厚度及设计要求,分别采用咬口连接、铆钉连接及焊接等方法进行板材之间的连接。薄金属风管的连接方式见表7-5。7.4通风与空调工程的安装风管、部件的加工制作7.4.2

2.金属薄板的连接咬口连接的种类如图7-48所示。铆钉连接简称为铆接,是将两块要连接的板材的板边相重叠,并用铆钉穿连铆合在一起的方法。图7-49所示的镀锌薄钢板风管的连接采用转角咬口的方式,风管与法兰的连接采用铆接。7.4通风与空调工程的安装风管、部件的加工制作7.4.2

2.金属薄板的连接制作风管时,画线、下料要正确,板面应保持平整;咬口缝应紧密,防止风管与法兰尺寸不匹配而使风管起皱或扭曲、翘角;咬口缝的宽度要均匀,纵面接缝应错开一定距离。焊接的风管,其焊缝不应有气孔、砂眼及裂纹等缺陷,对焊接后的变形应进行校正。净化空调系统风管还应符合下列规定。(1)矩形风管的边长小于或等于900mm时,底面板不应有拼接缝;大于900mm时,底面板不应有横向拼接缝。(2)风管所用的螺栓、螺母、垫圈和铆钉均应采用与管材性能相匹配、不会产生电化学腐蚀的材料,或采取镀锌或其他防腐措施,并不得采用抽芯铆钉。7.4通风与空调工程的安装风管、部件的加工制作7.4.2

2.金属薄板的连接(3)不应在风管内设加固框及加固筋,风管无法兰连接不得使用S形插条、直角形插条及立联合角形插条等形式。(4)空气洁净度等级为1~5级的净化空调系统风管不得采用按扣式咬口。风管制作后要做好质量检验工作。风管的外径或外边长允许偏差为负偏差,其偏差值为:小于或等于300mm的为-1mm,大于300mm的为-2mm。但偏差不能过大,否则将影响风管与法兰的套接。风管与法兰连接采用铆接或焊接连接,风管的法兰焊缝应符合要求并具有互换性,中、低压系统矩形风管法兰的铆钉间距应小于或等于150mm,高压系统矩形风管法兰的铆钉间距应小于或等于100mm。7.4通风与空调工程的安装风管、部件的加工制作7.4.2

3.风管的加固风管的加固可采用楞筋、立筋、角钢、加固筋及管内支撑等形式。金属风管的加固应符合下列规定。(1)直咬缝圆形风管的直径大于或等于800mm,且管段长度大于1250mm或总表面积大于4m2时,均应采取加固措施。用于高压系统的螺旋风管,直径大于2000mm时应采取加固措施。(2)矩形风管的边长大于630mm,或矩形保温风管的边长大于800mm,管段长度大于1250mm;或低压风管单边平面面积大于1.2m2,中、高压风管单边平面面积大于1.0m2,均应采取加固措施。边长小于或等于800mm的风管宜采用楞筋加固;边长大于800mm的风管宜采用角钢加固,如图7-50所示。7.4通风与空调工程的安装风管、部件的加工制作7.4.2

3.风管的加固7.4通风与空调工程的安装风管、部件的加工制作7.4.2

3.风管的加固非金属风管的加固除应符合金属风管的加固措施外还应符合额外规定:聚氯乙烯风管的直径或边长大于500mm时,其风管与法兰的连接处应设加强板,且间距不得大于450mm;有机及无机玻璃钢风管的加固应为本体材料或防腐性能相同的材料,加固件应与风管成为整体。风管的配件包括弯头、三通、四通、变径管、异型管、导流叶片、三通拉杆阀等。边长大于500mm的金属风管宜设置导流叶片。导流叶片分单片式和月牙式两种类型。复合风管的导流叶片可采用同材质的风管板材、PVC定型产品或镀锌钢板弯压制作。通风空调系统的部件包括风阀、消声装置、风口、风罩、风帽、过滤器等,一般为厂家提供产品,产品制作材料应符合设计及相关产品的标准要求,并提供质量合格证明文件。产品进场时应进行进场检验,质量检查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并做好相关记录。7.4通风与空调工程的安装风管、部件的加工制作7.4.2

4.风管的连接金属风管的连接采用法兰连接(见图7-51)和无法兰连接(见图7-52)等形式。法兰连接的形式较多,按其结构形式可分为承插、插条、咬合、薄钢板法兰等弹簧夹。无法兰连接适用于通风空调中圆形或矩形风管的连接。采用C形、S形插条连接的矩形风管的边长不应大于630mm,采用其他连接形式的风管的边长若现行规范无明确规定,则可控制在1000mm左右。7.4通风与空调工程的安装风管、部件的加工制作7.4.2

4.风管的连接7.4通风与空调工程的安装风管、部件的加工制作7.4.2

4.风管的连接风管连接的密封材料应根据输送介质的温度选用,当输送温度低于70℃的空气时,可采用橡胶板、闭孔海绵橡胶板、密封胶带或其他闭孔弹性材料;当输送温度高于70℃的空气时,应采用耐高温材料。防排烟系统采用不燃材料;在输送含有腐蚀性介质的气体时,应采用耐酸橡胶板或软聚乙烯板,法兰垫料的厚度宜为3~5mm。7.4通风与空调工程的安装风管、部件的加工制作7.4.2

5.柔性短管的制作为了防止风机的振动通过风管传到室内引起噪声,一般常在风机的入口处和出口处装设柔性短管,如图7-53所示。柔性短管的长度一般为150~300mm。设于结构变形缝处的柔性短管,其长度应为变形缝宽度加100mm。一般通风空调系统的柔性短管用帆布制作,空气洁净系统的柔性短管用挂胶帆布制作,输送腐蚀性气体的通风系统的柔性短管宜用耐酸橡胶板或厚度为0.8~1mm的聚氯乙烯布制作,高层建筑空调系统的柔性短管的材质应为不燃材料。风机出口要有不小于管道直径5倍的直管段,以减小涡流和阻力。7.4通风与空调工程的安装风管、部件的加工制作7.4.2

5.柔性短管的制作7.4通风与空调工程的安装风管系统的安装7.4.3

1.风管安装工业通风系统在地面以上的风管通常明装,风管用支架支承,沿墙壁及柱子敷设,或者用吊架吊在楼板或桁架的下面(当风管距墙较远时)。布置时应力求缩短风管的长度,但应以不影响生产过程和与各种工艺设备不相冲突为前提。敷设在地下的风管,不但应避免与工艺设备及建筑的基础相冲突,而且应与其他各种地下管道和电缆的敷设相配合,此外尚需设置必要的检查口。镀锌钢板风管的安装工艺流程如图7-54所示。7.4通风与空调工程的安装风管系统的安装7.4.3

1.风管安装7.4通风与空调工程的安装风管系统的安装7.4.3

1.风管安装风管的材料品种、规格、性能与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镀锌钢板厚度不得小于表7-4的规定。镀锌钢板的表面要求光滑且洁净,并具有热镀锌特有的镀锌层花纹,镀锌层的厚度不大于0.02mm。风管支、吊架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如图7-55所示,矩形金属风管水平安装时,当风管直径或边长小于或等于400mm时,支、吊架的间距不应大于4m;当风管直径或边长大于400mm时,支、吊架的间距不应大于3m。螺旋风管的支、吊架的间距可为5m和3.75m,薄钢板法兰风管的支、吊架间距不应大于3m。7.4通风与空调工程的安装风管系统的安装7.4.3

1.风管安装7.4通风与空调工程的安装风管系统的安装7.4.3

1.风管安装(2)风管垂直安装时,应设置至少两个固定点,支架间距不应大于4m。(3)风管的支、吊架宜按国标图集与规范选用强度和刚度相适应的形式及规格。对于直径或边长大于2500mm的超宽、超重等特殊风管的支、吊架应按设计规定采用。(4)支、吊架的设置不应影响阀门、自控机构的正常动作,且不应设置在风口、检查门处,离风口和分支管的距离不宜小于200mm。7.4通风与空调工程的安装风管系统的安装7.4.3

1.风管安装(5)当悬吊的水平主干风管的直线长度大于20m时,应设置防晃支架或防止摆动的固定点。当风管穿过需要封闭的防火、防爆的墙体或楼板时,必须设置厚度不小于1.6mm的钢制防护套管;风管与防护套管之间应采用不燃柔性材料封堵严密。风管穿越建筑变形缝空间时,应设置柔性短管;穿越变形缝墙体时,应设置钢制套管;风管与套管之间应采用柔性防水材料填充密实。设于结构变形缝处的柔性短管,其长度宜为变形缝的宽度加100mm及以上。7.4通风与空调工程的安装风管系统的安装7.4.3

1.风管安装每个风口上应装调节阀;为防止火灾,在各房间的分支管上应装防火阀和防火调节阀。防火分区隔墙两侧的防火阀距墙表面不应大于200mm。风口、风阀、检查门及自动控制机构处不宜设置支、吊架。风阀的安装方向应正确、便于操作、启闭灵活。边长或直径不小于630mm的防火阀、消声器、消声弯头、静压箱和三通等应设置独立的支、吊架。风管与设备连接处应设置长度为150~300mm的柔性短管;柔性短管应松紧适度,不扭曲,并不宜作为找平找正的异径连接管。7.4通风与空调工程的安装风管系统的安装7.4.3

2.严密性试验风管系统安装完毕后,应按系统类别进行严密性试验,对系统风管的检测宜采用分段检测、汇总分析的方法;在严格安装质量管理的基础上,系统风管的检测以总管和干管为主。严密性试验应符合设计和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在加工工艺得到保证的前提下,采用漏光法检测;当检测不合格时,应按规定的抽检率做漏风量测试。低压系统风管的严密性检验应采用抽检,抽检率为5%,且不得少于1个系统。中压风管系统的严密性试验应在漏光法检测合格后用测试设备进行漏风量测试的抽检,抽检率为20%,且不得少于1个系统。高压风管系统在漏光法检测合格后,应全部进行漏风量测试。7.4通风与空调工程的安装风管系统的安装7.4.3

2.严密性试验当采用漏光法检测系统的严密性时,手持移动光源可采用不低于100W带保护罩的低压照明灯或其他低压光源。低压系统风管以每10m接缝,漏光点不多于2处,且100m接缝平均不多于16处为合格;中压系统风管以每10m接缝,漏光点不多于1处,且100m接缝平均不多于8处为合格。对净化空调系统进行风管严密性检验时,N1级~N5级的系统按高压系统风管的规定执行;N6级~N9级系统风管的强度和严密性要求应符合设计要求或下列规定。7.4通风与空调工程的安装风管系统的安装7.4.3

2.严密性试验(1)风管的强度应能满足在1.5倍工作压力下接缝处无开裂。(2)在工作压力下的矩形金属风管的允许漏风量应符合规定:Q≤λP0.65。其中,Q为允许漏风量[m3/(h·m2)];λ为漏风系数,低压系统风管取0.1056,中压系统风管取0.0352,高压系统风管取0.0117;P为系统风管工作压力(Pa)。7.4通风与空调工程的安装通风与空调系统的调试7.4.4

通风与空调工程安装完毕后,必须进行系统的测定和调整(简称调试)。系统调试包括设备单机试运转、通风与空调系统无生产负荷的联合试运转及调试。7.4通风与空调工程的安装通风与空调系统的调试7.4.4

1.设备单机试运转调试的设备包括冷冻水泵、热水泵、冷却水泵、轴流式风机、离心式风机、空气处理机组、冷却塔、风机盘管、电制冷(热泵)机组、吸收式制冷机组、水环热泵机组、风量调节阀、电动防火阀、电动排烟阀、电动阀等。设备单机试运转要安全,保证措施要可靠,并有书面的安全技术交底。7.4通风与空调工程的安装通风与空调系统的调试7.4.4

1.设备单机试运转设备单机试运转及调试应符合下列规定。(1)通风机、空气处理机组中的风机,叶轮旋转方向应正确、运转应平稳、无异常振动与声响,电机运行功率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要求。在额定转速下连续运转2h后,滑动轴承外壳的最高温度不得超过70℃,滚动轴承外壳的最高温度不得超过80℃。(2)水泵叶轮的旋转方向应正确,应无异常振动和声响,紧固连接部位应无松动,电机运行功率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要求。水泵连续运转2h后,滑动轴承外壳的最高温度不得超过70℃,滚动轴承外壳的最高温度不得超过75℃。7.4通风与空调工程的安装通风与空调系统的调试7.4.4

1.设备单机试运转(3)冷却塔风机与冷却水系统循环试运行不少于2h,运行应无异常情况。冷却塔本体应稳固,无异常振动。冷却塔风机的试运转尚应符合第(1)款的规定。(4)制冷机组的试运转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和现行国家标准《制冷设备、空气分离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74—2010)的有关规定,正常运转不应少于8h。(5)电动调节阀、电动防火阀、防排烟风阀(口)的手动、电动操作应灵活可靠,信号输出正确。7.4通风与空调工程的安装通风与空调系统的调试7.4.4

2.通风与空调系统无生产负荷的联合试运转及调试通风与空调系统无生产负荷的联合试运转及调试应在设备单机试运转合格后进行,由施工单位负责组织实施,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参与。对于不具备系统调试能力的施工单位,可委托具有相应能力的其他单位实施。系统调试主要考核室内的空气温度、相对湿度、气流速度、噪声或空气的洁净度能否达到设计要求,是否满足生产工艺或建筑环境的要求,防排烟系统的风量与正压是否符合设计和消防的规定。空调系统带冷(热)源的正常联合试运转不应少于8h;当竣工季节与设计条件相差较大时,仅做不带冷(热)源的试运转,7.4通风与空调工程的安装通风与空调系统的调试7.4.4

2.通风与空调系统无生产负荷的联合试运转及调试例如,夏季可仅做带冷源的试运转,冬期可仅做带热源的试运转。通风、除尘系统的连续试运转不应少于2h。净化空调系统运行前应在回风、新风的吸入口处和粗、中效过滤器前设置临时用过滤器(如无纺布等),实行对系统的保护。净化空调系统的检测和调整,应在系统完成全面清扫且已运行24h及以上达到稳定后进行。通风与空调系统无生产负荷的联合试运转及调试应包括监测与控制系统的检验、调整与联动运行。7.4通风与空调工程的安装通风与空调系统的调试7.4.4

2.通风与空调系统无生产负荷的联合试运转及调试(1)通风与空调系统经平衡调整后,各风口的系统风量平衡后应达到以下规定。①系统总风量实测值与设计风量的偏差允许值不应大于10%。②系统经平衡调整,各风口或吸风罩的风量与设计风量的允许偏差不应大于15%。7.4通风与空调工程的安装通风与空调系统的调试7.4.4

2.通风与空调系统无生产负荷的联合试运转及调试(2)空调水系统的测定和调整应符合下列测定。①空调冷热水、冷却水总流量测试结果与设计流量的偏差不应大于10%。②各空调机组盘管水流量经调整后与设计流量的偏差不应大于20%。(3)舒适空调的温度、相对湿度应符合设计的要求。(4)防排烟系统测定风量、风压及疏散楼梯间等处的静压差,并调整至符合设计与消防的规定。7.4通风与空调工程的安装通风与空调工程的竣工验收7.4.5

施工单位通过无生产负荷的系统试运转与调试及观感质量检査合格后,将工程移交建设单位。建设单位负责组织,施工、设计、监理等单位共同参与验收,合格后办理竣工验收手续。通风与空调工程交工前,在已具备生产试运行的条件下,由建设单位负责,设计、施工单位配合,进行系统生产负荷的综合效能试验的测定与调整,使其达到室内环境的要求。综合效能试验测定与调整的项目,由建设单位根据生产试运行的条件、工程性质、生产工艺等要求进行综合衡量确定,一般以适用为准则,不宜提出过高要求。7.5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图的组成及识读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图的组成7.5.1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图包括平面图、剖面图、详图、系统图、原理图和文字说明等。同其他施工图一样,在识读前要熟悉其常用图例(见表7-6)。7.5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图的组成及识读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图的组成7.5.1

通风空调平面图表明通风管道、部件和设备在平面上的位置及其主要尺寸。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项。(1)根据通风管道的尺寸大小,在房屋平面图上按比例绘制通风管道的平面位置,用图例符号绘制送风口、回风口、各种阀门的位置。(2)标明各段通风管道的详细尺寸,如管道长度和断面尺寸、送风口和回风口的定位尺寸及风管的位置尺寸等。(3)标明通风管道的通风量、风速等。(4)平面图的定位轴线尺寸及轴线编号。

1.通风空调平面图7.5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图的组成及识读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图的组成7.5.1

2.通风空调剖面图通风空调剖面图表明通风管道、部件和设备在垂直方向上的位置及其主要尺寸。7.5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图的组成及识读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图的组成7.5.1

3.详图详图是将构件或设备及它们的制造和安装用较大比例绘制出来的图样。详图包括标准详图和非标准详图。标准详图有统一的标准详图图集供选用,在绘制施工图时不必再画,只在图中标明详图索引符号即可;非标准详图应绘制出详图并标注详细尺寸。7.5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图的组成及识读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图的组成7.5.1

4.系统图系统图表明通风空调系统的空间情况,反映通风管道及其他通风零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和方向。通风空调系统图中的风管按比例以单线绘制,图中应反映设备、部件、管道及配件等完整内容。7.5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图的组成及识读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图的组成7.5.1

4.系统图原理图表明整个系统的原理和流程,可不按比例绘制。空调原理图标有空调房间的设计参数、冷(热)源、空气处理及输送方式、控制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管道、设备、仪表、部件等。制冷原理图绘有设备、附件、仪表、部件和各种管道之间的相互关系,图中的制冷设备(主机和辅机)及主要附件以示意图的形式画出其立面形状,并注明产品代号,也可列表说明;各种管道应标注管径和介质流向。

7.5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图的组成及识读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图的识读7.5.2

1.平面图和剖面图的识读(1)通风空调平面图是按本层平面向下俯视绘出的,剖面图是在平面图上选择能反映该系统全貌的部位直立剖切绘出的。(2)通风空调剖面图剖切的视向为向上、向左。(3)当因建筑平面较大,建筑图需分段绘制时,通风空调平面图也可分段绘制,但分段部位应与建筑图一致,并应绘制分段示意图。(4)平面图、剖面图应绘出建筑轮廓线,标出定位轴线编号、房间名称,以及与通风空调系统有关的门、窗、梁、柱、平台等建筑构配件。7.5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图的组成及识读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图的识读7.5.2

1.平面图和剖面图的识读(5)如需在平面图和剖面图上标注定位尺寸和标高,则应在平面图上标注出设备、管道中心线与建筑定位轴线间的尺寸关系,在剖面图上标出设备、管道中心(或管底)的标高,必要时还应标注出距该层地面的尺寸。(6)平面图、剖面图中各设备、部件等应标注编号。(7)平面图、剖面图中的风管应用双线绘制,风管法兰用单线绘制。(8)多根风管在平面图、剖面图上重叠时,根据视图需要,可将上面(下面)或前面(后面)的风管用折断线断开,但断开处必须用文字注明;当两根风管交叉时,可不断开绘制,其交叉部分的不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