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年高二年级上册册期末生物训练(安徽省滁州市九校)_第1页
2022~2023年高二年级上册册期末生物训练(安徽省滁州市九校)_第2页
2022~2023年高二年级上册册期末生物训练(安徽省滁州市九校)_第3页
2022~2023年高二年级上册册期末生物训练(安徽省滁州市九校)_第4页
2022~2023年高二年级上册册期末生物训练(安徽省滁州市九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选择题

下列关于遗传学概念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水稻的高茎和矮茎、狗的白毛和卷毛均表示一对相对性状

B.纯合子杂交产生的后代均为纯合子,都可以稳定遗传

C.不同环境下,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不相同

D.杂种自交,后代同时出现显性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性状分离

【答案】D

【解析】

相对性状指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纯合子指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为杂合

子。

A、水稻的高茎和矮茎表示一对相对性状,狗的白毛和卷毛不是一对

相对性状,A错误;

B、纯合子杂交产生的后代可能是杂合子,如AAxaa玲Aa,B错误;

C、不同环境下,基因型相同,表现型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C

错误;

D、杂种自交,后代同时出现显性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性状分离,如

高茎杂合子自交后代同时出现高茎和矮茎的现象,D正确。

故选Do

选择题

基因型为AaBBccDd的个体自交,4对基因自由组合,下列关于子代

的叙述错误的是()

A.子代纯合个体出现的概率为1/4

B.1对等位基因杂合、3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为1/2

C.2对等位基因杂合、2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为1/4

D.3对等位基因杂合与4对等位基因杂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不同

【答案】D

【解析】

4对基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故可以把各对基因分开单独计算。

A、子代纯合个体出现的概率为l/2xlxlxl/2=l/4,A正确;

B、1对等位基因杂合、3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为

l/2xlxlxl/2+l/2xlxlxl/2=l/2,B正确;

C、2对等位基因杂合、2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为

l/2xlxlxl/2=l/4,C正确;

D、3对等位基因杂合与4对等位基因杂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均为0,

D错误。

故选D。

选择题

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体细胞中基因和染色体都成对存在

B.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均发生自由组合

C.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发生自由组合

D.杂交时基因和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作用时都保持一定的稳定

【答案】D

【解析】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基因在

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个基因。

A、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但哺乳动

物成熟的红细胞除外,A错误;

B、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同时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

位基因自由组合,B错误;

C、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导致非同源染色

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C错误;

D、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

精作用中也有相对稳定的结构,D正确。

故选D。

选择题

鸡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若让纯种雌性芦花鸡与纯种雄性非芦花

鸡各一只进行多次交配,F1中雄性均为芦花鸡,雌性均为非芦花鸡,

相关基因用A、a表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亲本基因型分别为ZAW和ZaZa

B.基因ZA只要在个体中出现均表现为非芦花性状

C.若F1雌雄鸡自由交配,子代雌雄个体中都有芦花鸡和非芦花鸡

D.F1雌雄交配得到F2,F2中的雄雄芦花鸡交配,其子代中芦花鸡:

非芦花鸡=3:1

【答案】B

【解析】

鸡的性别决定是ZW型,雄鸡的性染色体组型是ZZ,雌鸡的性染色体

组型是ZW,一只纯种雌性芦花鸡与一只纯种雄性非芦花鸡交配多次,

F1中雄的均为芦花鸡,雌的均为非芦花鸡,说明鸡的芦花(非芦花)

属于伴性遗传,且芦花为显性,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且亲本雌性芦

花鸡的基因型是ZAW,雄性非芦花鸡的基因型是ZaZa。

A、据分析可知,亲本雌性芦花鸡的基因型是ZAW,雄性非芦花鸡的

基因型是ZaZa,A正确;

B、基因ZA只要在个体中,无论是ZAZA、ZAZa、ZAW,均表现为芦

花性状,B错误;

C、亲本基因型分别为ZAW和ZaZa,则Fl为ZAZa、ZaW,若Fl雌雄

鸡自由交配,子代有ZAZa、ZaZa、ZAW、ZaW,雌雄个体为中都有芦

花鸡和非芦花鸡,C正确;

D、F1为ZAZa、ZaW,F2中的雌雄芦花鸡为ZAZa、ZAW,雌雄交配,

子代中ZAZA:ZAZa:ZAW、ZaW=l:l:l:l,芦花鸡:非芦花鸡=3:1,

D正确。

故选Bo

选择题

如图表示赫尔希和蔡斯进行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过程,下列

叙述错误的是()

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n搅拌后离心£

0焉—@一"上清液

用飞标记/丁豌曲体at沉淀物

A.该实验利用了同位素标记法,35s标记的是T2噬菌体的外壳蛋白

B.搅拌后进行离心的目的是让上清液中析出重量较轻的T2噬菌体

C.该实验中的子代T2噬菌体不含35S,放射性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

D.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表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

传物质

【答案】D

【解析】

噬菌体无细胞结构,只含有DNA和蛋白质两种成分。

A、该实验利用了同位素标记法,可以用35s标记T2噬菌体的外壳蛋

白,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A正确;

B、离心的目的是让上清液中析出重量较轻的T2噬菌体,而离心管的

沉淀物中留下被感染的大肠杆菌,B正确;

C、由于大肠杆菌细胞中的S是32S,故该实验中的子代T2噬菌体不

含35S,放射性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C正确;

D、赫尔希和蔡斯进行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表明DNA是遗传物质,

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不能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错误。

故选D。

选择题

下列有关DNA分子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A.沃森和克里克通过构建物理模型得出DNA的双螺旋结构

B.DNA分子的基本单位由脱氧核糖、含氮碱基和磷酸组成

C.DNA分子中脱氧核糖和磷酸通过氢键连接构成基本骨架

D.每个DNA分子中碱基数、磷酸数、脱氧核糖数目均相等

【答案】C

【解析】

DNA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甘酸,双链DNA中磷酸与脱氧核糖交替连

接,排列在外侧,构成DNA的基本骨架;碱基对排列在内侧。两条

链反向平行盘旋成双螺旋结构。两条链之间的碱基遵循碱基的互补配

对原则(A-T、C-G)o

A、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通过构建物理模型得出DNA的双螺旋结

构,A正确;

B、DNA分子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甘酸,由脱氧核糖、含氮碱基和磷

酸组成,B正确;

C、DNA分子中脱氧核糖和磷酸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二者通过

磷酸二酯键连接,C错误;

D、由于DNA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甘酸,每个脱氧核甘酸均由一分子

脱氧核糖、一分子含氮碱基和一分子磷酸组成,故每个DNA分子中

碱基数、磷酸数、脱氧核糖数目均相等,D正确。

故选Co

选择题

在某动物细胞的DNA分子中,A+T占全部碱基总数的30%,已知其

中一条链中,C和T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35%和25%,则另一条链

中c、T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

A.30%、5%B.35%、5%C.25%.5%D.70%、10%

【答案】B

【解析】

双链DNA中,A=T、G=C,且双链DNA分子中A与T之和占全部碱基

的比例与DNA分子每条单链中A+T的比例相同。

由于双链DNA分子中,A与T之和占全部碱基的比例与每条单链DNA

分子中A+T的比例相同,因此其中一条链的C占该链碱基总数的35%,

T占25%,则:A=30%-25%=5%,G=l-30%-35%=35%,另一条DNA单

链的碱基C与该链的G配对,T与该链上A配对,故另一条链中C、

T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比例分别为35%、5%,B正确。

故选Bo

选择题

将某二倍体生物细胞中的一个DNA分子用15N标记,放入含14N的

4种脱氧核甘酸培养液中,连续复制4次)下列关于该DNA分子的叙

述,错误的是()

A.复制1次形成的DNA分子中14N和15N含量相同

B.连续复制4次含有15N的DNA分子占总数的1/8

C.连续复制4次含有14N的DNA分子占总数的100%

D.随着复制次数的增加,含有15N的DNA分子数逐渐减少

【答案】D

【解析】

DNA复制是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

A、亲代DNA用15N标记,在14N的环境中复制1次,形成的2个

DNA分子均为杂合链,故14N和15N含量相同,A正确;

B、连续复制4次,共形成24=16个DNA分子,有2个DNA分子含

有15N,故含有15N的DNA分子占总数的1/8,B正确;

C、连续复制4次共形成16个DNA分子,所有的DNA分子均含有14N,

故含有14N的DNA分子占总数的100%,C正确;

D、随着复制次数的增加,含有15N的DNA分子数不变,一直为2

个,D错误。

故选D。

选择题

如图表示某高等生物体内发生的翻译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多个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均不同

B.每种丙只能识别并转运一种氨基酸

C.图中密码子CGA正在发生碱基配对现象

D.图中丁为mRNA,其沿着核糖体逐渐移动

【答案】B

【解析】

由图可知,甲为肽链,丙为tRNA,丁为mRNA,戊为核糖体。

A、多个核糖体结合在同一个mRNA上可合成相同的多肽链,但形成

蛋白质还需要进一步盘区折叠,多肽链盘曲折叠的方式不一定相同,

A错误;

B、每种丙即一种tRNA只能识别并转运一种氨基酸,B正确;

C、密码子是mRNA上三个相邻的碱基,CGA正在进行碱基配对,但

其为反密码子,C错误;

D、图中丁为mRNA,戊为核糖体,核糖体沿着mRNA逐渐移动进行

多肽链合成,D错误。

故选Bo

选择题

如图表示发生在细胞内DNA上的一种碱基对的改变方式,下列叙述

错误的是()

A.这种改变可能会引起生物性状发生改变

B.该DNA的结构发生了改变

C.该DNA的热稳定性发生了改变

D.该细胞内可能发生了基因突变

【答案】C

【解析】

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的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

的基因结构改变。据图中方框中碱基可知,该DNA发生了碱基对的

替换,据此分析。

A、据图可知,该DNA结构的这种改变属于碱基对的替换,若发生在

DNA分子中没有遗传效应的片段上,则没有发生基因突变,一定不会

引起生物性状发生改变,若发生在DNA分子中的基因上,则一定发

生了基因突变,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突变后不一定会引起生物性状

的改变,综上所述,这种改变可能会引起生物性状发生改变,A正确;

B、由于DNA分子中某个脱氧核甘酸发生了改变,所以DNA的分子

结构发生了改变,B正确;

C、DNA的热稳定性的高低与氢键数目的多少有关,该DNA结构的这

种改变没有改变氢键的数目,所以该DNA的热稳定性一定不变,C

错误;

D、如果碱基的替换发生在DNA分子中没有遗传效应的片段上,则没

有发生基因突变,若发生在DNA分子中的基因上,则一定发生了基

因突变,因此该细胞内可能发生了基因突变,D正确。

故选Co

选择题

科研人员用普通小麦(6N=42)与黑麦(2N=14)杂交,获得的杂种

子代经秋水仙素处理后染色体数目加倍,从而获得新品种小黑麦

(8N=56)O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普通小麦是六倍体,1个染色体组含有7条染色体

B.杂种子代是四倍体,不能产生可育的配子

C.小黑麦为二倍体,性状能够稳定遗传

D.秋水仙素处理的可能是杂种子代的幼苗

【答案】C

【解析】

根据题意,普通小麦是六倍体,黑麦是二倍体,两者存在生殖隔离,

杂交产生的种子为四倍体,种子发芽后在幼苗时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得

到的小黑麦是八倍体,据此分析。

A、根据题意,普通小麦是六倍体,每个染色体组含有7条染色体,A

正确;

B、据分析可知,普通小麦和黑麦杂交获得的杂种子代是四倍体,其

中有三个普通小麦的染色体组,一个黑麦染色体组,由于减数分裂时

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产生正常的可育配子,B正确;

C、小黑麦是普通小麦与黑麦杂交,经秋水仙素处理培育而成的产物

是八倍体,C错误;

D、秋水仙素处理可诱导发芽的种子和幼苗染色体加倍,题中处理的

可能是杂种子代的幼苗,D正确。

故选Co

选择题

眼睛的出现是生物进化的一大亮点,在眼睛出现之前,生物是温和、

驯服的,眼睛使许多动物成为主动的猎食者,一个充满残酷的世界拉

开了序幕。下列与生物进化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眼睛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生物进化的步伐

B.眼睛的出现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C.生物的各种变异都为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D.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基因型频率一定会发生改变

【答案】A

【解析】

由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

观点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眼睛使许多动物成为主动的猎食者,这在很大程度上大大加快了生物

进化的步伐,A正确;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B错误;可

遗传的变异,包括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不可

遗传的变异不能为进化提供原材料,C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

基因频率的改变,因此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基因频率一定会发生改变,

D错误。

选择题

下列细胞生活的内环境,错误的是()

A.红细胞一一血浆B.肝细胞一一组织液

C.毛细淋巴管壁细胞一一组织液和淋巴D.毛细血管壁细胞一一组织

液和血液

【答案】D

【解析】

内环境是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等细胞外液组成,其中组织液是组织

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淋巴是淋巴和

吞噬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血浆和

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

A、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A正确;

B、组织液是肝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B正确;

C、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C正确;

D、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D错误。

故选D。

选择题

如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有

关叙述正确的是()

次酎外液

A.①②③分别代表血浆、组织液和淋巴B.细胞呼吸是在①中产生

丙酮酸的

C.③渗回①的量大于渗入②的量D.①②③的各种组成成分的含

量基本相同

【答案】C

【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①是血浆,②是淋巴液,③是组织液,①②③组

成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内环境稳态的调

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

活动的必要条件。

A、据分析可知,①〜③分别代表血浆、淋巴和组织液,A错误;

B、细胞呼吸过程中丙酮酸产生场所在细胞质基质,B错误;

C、组织液主要渗回血浆,少数渗入淋巴后通过淋巴循环回到血浆,

故③组织液渗回①血浆的量大于渗入②淋巴的量,C正确;

D、①②③的各种组成成分和含量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

的差别是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D错误。

故选Co

选择题

下列关于健康人体血浆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血浆中含有葡萄糖、C02、激素和神经递质等物质

B.血浆中含量最多的是水,其次是蛋白质

C.血浆中的HCO2-、HPO42一具有维持血浆酸碱平衡的功能

D.血浆渗透压与质量分数为0.9%的NaCI溶液的渗透压相当

【答案】A

【解析】

研究表明,血浆中约90%为水,其余10%分别是无机盐(约1%)、蛋

白质(7%~9%)、以及血液运送的物质,如各种营养物质(如葡萄糖)、

各种代谢废物、气体、激素等。

A、血浆中含有葡萄糖、CO2、激素等,而神经递质释放后进入突触

间隙中,故神经递质存在于组织液,A错误;

B、血浆中含量最多的是水,约占90%,其次为蛋白质,约占7%~9%,

B正确;

C、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

持稳定,与它含有HCO2—、HPO42一有关,C正确;

D、血浆渗透压接近于0.9%NaCI溶液的渗透压,D正确。

故选Ao

选择题

下列关于反射及反射弧的叙述,错误的是()

A.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

B.若反射弧受损,则反射活动不能完成

C.神经中枢能分析和综合来自传入神经的信息

D.人体做出的反射活动,都需要高级神经中枢一一大脑皮层的参与

【答案】D

【解析】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

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非条件反射由大脑

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条件反射的中

枢在大脑皮层。

A、效应器是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控制的肌肉或腺体组成,接受传出

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引起肌肉或腺体活动,A正确;

B、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若反射弧受损,则反射活动不能完成,

B正确;

C、神经中枢能对来自传入神经的信息加以分析综合,C正确;

D、反射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其中条件反射需要高级神经中

枢一大脑皮层的参与,D错误。

故选D。

选择题

下列有关机体内兴奋的产生、传导和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元兴奋时,膜外的Na+大量内流,但不消耗ATP

B.神经元静息时,细胞外K+和Na+的浓度均低于细胞内的

C.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方向与膜内电流的方向相反

D.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速率和在细胞间传递的速率基本相同

【答案】A

【解析】

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大,K+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

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Na

+的通透性增大,Na+大量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

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

传递下去。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双向传导,兴奋在神经

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进行传递,由于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

于突触后膜,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

A、神经细胞内K+浓度明显高于膜外,而Na+浓度比膜外低,神经

元兴奋时,膜外的Na+大量内流,其方式是协助扩散,不消耗ATP,

A正确;

B、神经元静息时,神经细胞内K+浓度明显高于膜外,而Na+浓度

比膜外低,B错误;

C、神经元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形成内正外

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

膜内电流方向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膜外电流方向由未兴奋部

位流向兴奋部位,兴奋传导的方向与膜内电流的方向一致,C错误;

D、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速度快;兴奋在神经元

之间的传递存在“电信号一一化学信号一一电信号"的转化,存在时间

上的延搁,速度较慢,D错误。

故选A。

选择题

如图是某反射弧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f是效应器,可以是肌肉或腺体

B.该反射弧有三个神经元,反射弧都至少包括三个神经元

C.d处发生的信号转换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D.b为传入神经,刺激b处,兴奋在d处单向传递

【答案】B

【解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是感受器,b是传入神经,c是神经节,

d是突触,e是传出神经,f是效应器。

A、f是效应器,效应器是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控制的肌肉或腺体组成,

A正确;

B、据图可知,该反射弧有三个神经元,反射弧至少包括二个神经元,

B错误;

C、d是突触,突触处发生“电信号玲化学信号玲化学信号〃的转变,C

正确;

D、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是通过突触进行的,神经递质只存在

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突触间隙,作

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

的,D正确。

故选Bo

选择题

谷氨酸是兴奋型神经递质,甘氨酸是抑制型神经递质。科研小组研究

后发现某药物能降低小鼠体内谷氨酸含量,提高甘氨酸含量。下列相

关分析错误的是()

A.甘氨酸是分子量最小的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

B.甘氨酸和谷氨酸都能影响突触后膜两侧的电位差

C.甘氨酸能开启突触后膜的Na+通道,促使Na+内流

D.若向小鼠体内注射该药物后,其生理状态会发生改变

【答案】C

【解析】

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

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谷氨

酸是兴奋型神经递质,可使得下一个神经元兴奋,引起Na+内流,而

甘氨酸是抑制型神经递质,可使突触后膜的膜外正电位更高,从而抑

制动作电位的产生。

A、甘氨酸R基为H,是组成蛋白质的分子量最小的氨基酸,A正确;

B、谷氨酸是兴奋型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后膜Na+内流,

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而甘氨酸是抑制型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

能使处于静息状态的突触后膜的CI-通道开放,使CI-内流,从而引起

细胞膜两侧电位差发生改变,B正确;

C、甘氨酸是抑制型神经递质,能使处于静息状态的突触后膜的CI-

通道开放,使CI-内流,C错误;

D、根据题意,某药物能降低小鼠体内谷氨酸含量,提高甘氨酸含量,

即降低兴奋型神经递质含量,使抑制型神经递质含量增加,故若向小

鼠体内注射该药物后,会引起小鼠体内生理状态的改变,D正确。

故选Co

选择题

下列关于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脑干损伤,机体不能完成自主呼吸

B.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

C.短期记忆可能与大脑皮层中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D.大脑皮层具有躯体感觉中枢和躯体运动中枢

【答案】C

【解析】

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部分,中枢神经系统由

脑和脊髓组成,周围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包括大

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位于大脑半球表面的大脑皮层是整个神经系

统的最高级中枢,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脑干有许多维持生命

活动必要的中枢,如呼吸中枢和心血管中枢;脊髓是调节机体运动的

低级中枢。

A、脑干有呼吸中枢,脑干损伤,机体不能完成自主呼吸,A正确;

B、人的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部分,其中中

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B正确;

C、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尤其是

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而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

的建立有关,C错误;

D、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其中比较重要的中

枢有: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语言中枢、视觉中枢等,D正

确。

故选Co

选择题

下列关于人体血糖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正常情况下,健康人体的血糖浓度范围是0.8~l.2gL-l

B.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相互拮抗,共同调节血糖稳定

C.饱餐后,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多,人体中糖原合成加快

D.人体在高血糖状态下,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减少,血糖可转化为非糖

物质

【答案】C

【解析】

胰岛素是惟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其作用分为两个方面:促进血糖氧

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

物质转化。胰高血糖素能升高血糖,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

转化为葡萄糖。

A、正常人的血糖浓度范围约为0.8〜1.2g/L,A正确;

B、胰岛素能降低血糖,胰高血糖素能升高血糖,两者相互拮抗,共

同维持血糖稳定,B正确;

C、进餐后血糖浓度相应升高后,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加,促

进糖原合成,C错误;

D、在血糖浓度高时,胰岛素分泌增多,促进血糖转化为非糖物质以

降低血糖,同时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D正确。

故选Co

选择题

如图是人体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激素a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B.只有甲状腺细胞上存在与激素b结合的受体

C.甲状腺激素只能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

D.图中①②处箭头表示促进作用,③④处箭头表示抑制作用

【答案】C

【解析】

据图分析,激素a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激素b为促甲状腺激素,

③④是甲状腺激素的负反馈调节。

A、激素a由下丘脑分泌,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A

正确;

B、激素b是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只有甲状腺细胞上存在

与激素b结合的受体,B正确;

C、甲状腺激素可作用于全身的组织细胞,C错误;

D、图中①②是激素的分级调节,箭头表示促进作用,③④是甲状

腺激素的负反馈调节,箭头表示抑制作用,D正确。

故选C。

选择题

下列关于人体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体液调节的方式主要是激素调节,激素调节具有微量和高效的特点

B.某些无机物也能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如C02、NO等

C.神经调节作用的范围较广泛,体液调节作用的时间较长

D.某些激素能影响神经调节,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相互协调并发挥作

【答案】C

【解析】

神经调节作用途径是反射弧,反应速度迅速,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

限,作用时间短暂;体液调节作用途径是体液运输,反应速度较缓慢,

作用范围较广泛,作用时间比较长。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

可以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体内大多数内分泌腺活动都受中

枢神经系统的控制;另一方面,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

经系统的功能。

A、激素等化学物质(除激素以外,还有其他调节因子,如C02等),

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称为体液调节,激素调节

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激素调节具有微量和高效的特点,A正确;

B、除了激素等有机物,C02、NO等也能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B正

确;

C、神经调节反应速度迅速,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体液调节反

应速度较缓慢,作用时间长、范围广,C错误;

D、某些激素能影响神经调节,如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如果缺

乏这种激素,就会影响幼年动物大脑的发育,因此神经调节和体液调

节相互协调并发挥作用,D正确。

故选Co

选择题

下列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吞噬细胞、B细胞、T细胞和记忆细胞都属于淋巴细胞

B.T细胞和B细胞都普遍存在于血液和淋巴液中

C.一个浆细胞只能产生一种特定的抗体

D.T细胞、B细胞分别在胸腺、骨髓中发育成熟

【答案】A

【解析】

免疫细胞包括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分为T淋巴细胞和B淋

巴细胞,T淋巴细胞的功能是分泌淋巴因子、呈递抗原、和接受抗原

刺激分化产生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的功能作用于靶细

胞使靶细胞裂解、死亡释放其中的抗原;B淋巴细胞的功能是接受抗

原刺激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的功能是产生抗体。

A、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吞噬细胞不属于淋巴细胞,A错

误;

B、血液和淋巴液中都含有T细胞和B细胞,B正确;

C、抗体具有特异性,一个浆细胞只能产生一种特定的抗体,C正确;

D、B细胞和T细胞来源于造血干细胞,B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熟,T

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D正确。

故选Ao

选择题

如图表示人体内的某免疫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图表示体液免疫过程,该过程主要依赖B细胞和抗体发挥作用

B.少数抗原可不经过细胞a,直接刺激B细胞

C.当同种抗原再次侵入机体后,细胞b能大量增殖并分泌抗体

D.物质d是抗体,与抗原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

【答案】C

【解析】

据图分析,图示过程表示体液免疫,其中a表示T淋巴细胞,b表示

记忆细胞,c表示浆细胞,d表示抗体。

A、该图表示体液免疫过程,该过程主要依赖B细胞及由其分化产生

的浆细胞分泌的抗体发挥作用,A正确;

B、体液免疫过程中,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B细胞分化成

浆细胞和记忆细胞,B正确;

C、当同种抗原再次侵入机体后,记忆细胞即细胞b能大量增殖成浆

细胞即细胞c,由浆细胞分泌抗体,C错误;

D、物质d是抗体,抗体经浆细胞分泌后主要在血浆中,再与抗原发

生结合,D正确。

故选Co

非选择题

如图1表示某动物细胞分裂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

图2表示该类生物细胞在分裂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部分示意图。据图回

答下列问题:

s

J&Ue

s

旬V

自N

a

**宓

(1)图1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CD段发生的时期为

_________期。

(2)图2中a细胞的名称为,b细胞产生的子细胞为

(3)图2中可表示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的细胞有,可

在该种雌性动物体内出现的细胞有,图2细胞可对应图1

中BC段的细胞有o

【答案】DNA的复制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初级卵母细

胞卵细胞和(第二)极体bdabdeace

【解析】

图1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其中

AB段表示S期DNA的复制,CD段表示着丝点分裂导致姐妹染色单体

分离;图2中,a、c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b、d表示减数第二

次分裂后期,e表示有丝分裂中期,由于c是均等分裂且处于减数第

一次分裂,故c细胞一定是初级精母细胞。

(1)据分析可知,图1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复制,CD段表示

着丝点分裂,发生的时期为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2)图2中a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分裂后期,由于细胞是不均

等分裂,故该细胞的名称为初级卵母细胞,b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

裂后期,且为不均等分裂,故为次级卵母细胞,其产生的子细胞为卵

细胞和(第二)极体。

(3)据分析可知,图2中可表示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的细胞

有b、d;由于卵母细胞既可以进行有丝分裂,又可以进行减数分裂,

故可在该种雌性动物体内出现的细胞有a、b、d、e;图1中BC段时

期每条染色体上有2个DNA,故图2细胞可对应图1中BC段的细胞

有a、c、e。

非选择题

如图为某遗传病家族系谱图,相关基因用H/h表示。人的MN血型基

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基因型有3种:LMLM(M型)、LNLN(N型)、

LMLN(MN型)。已知II、13为M型,12、14为N型。回答下列向题:

1

正常男女

口无V9於T?目DO…女

I2I345

n(J

(1)该遗传病可能是0

(2)若13携带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贝IJ:

©111的基因型为;

②若112与113再生一个孩子,则为患病男孩的概率为。

(3)若该遗传病为血友病,则血友病遗传的特点是

。03的基因型可能为。若回1

与正常的MN型男性结婚,后代的血型为MN型且不患病的概率为

【答案】常染色体或伴X染色体的隐性遗传LMLNHhl/12男性患者

多于女性患者、交叉遗传、隔代遗传、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一定患病

等LMLNXHXH或LMLNXHXh15/32

【解析】

根据题意,MN血型基因型有3种:LMLM(M型)、LNLN(N型)、

LMLN(MN型),已知回1、回3为LMLM,团2、回4为LNLN(N型),仅

研究MN血型,则近L、回2、回3、回4均为LMLN(MN型);仅研究图中

遗传病,国3、回4正常而回-4患病,该病符合“无中生有",则该病为隐

性遗传病,故该病可能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或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病。

(1)据分析可知,该病符合“无中生有",但无法判断致病基因位于

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上,故该遗传病可能是常染色体或伴X染色体

的隐性遗传。

(2)①已知该病为隐性遗传病,若13携带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则

该病不可能是伴X染色体的隐性遗传,故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故团1、回4均为hh,111为Hh;又团1为LMLM,团2为LNLN(N型),

综上可知,111的基因型为LMLNHh。

②本题只要单独考虑一对基因即可。据分析可知,01为hh,则回2

为基因型为Hh;据①可知,的为hh,则13和14均为Hh,故幽为

2/3Hh、1/3HH,因此若112与113再生一个孩子,则为患病男孩的概

率为2/3x1/2x1/2x1/2=1/12。

(3)若该遗传病为血友病,该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遗传的

特点是: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交叉遗传、隔代遗传、女患者的父

亲和儿子一定患病。仅研究MN血型,据分析可知,回1、回2、羽、团4

均为LMLN,则国1为1/4LMLM、2/4LMLN、1/4LNLN,其与正常的MN

型男性结婚,后代的血型为MN型概率为

l/4xl/2+2/4xl/2+l/4xl/2=l/2;仅研究血友病,国1、回4为血友病患者,

基因型为XhY,明基因型为XHY,回4基因型为XHXh,故国2为XHY,

团3为1/2XHXH、l/2XHXh,贝腼1为3/4XHXH、l/4XHXh;其与正常的

MN型男性即XHY结婚,后代患病的概率是1/4x1/2x1/2=1/16,不患

病的概率为15/16;故综上所述,考虑两种遗传,孤与正常的MN型

男性结婚,后代的血型为MN型且不患病的概率为l/2xl5/16=15/32o

非选择题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门内填序号,上填文字)

(1)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减少,会引起图中[]

(名称)中的液体增多,其结果将会引起。

(2)图中⑦内的液体约占人体体液的;④与①⑥处的

液体在成分上的主要区别在于④中含有较多的;①④⑥处

的液体合称为,④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的含量

有关,③的具体内环境是。

(3)血液中的氧被组织细胞利用经过的途径为(用图中的

序号和箭头表示),共穿过层膜结构,C02浓度最高的为图

中的口(名称)。

【答案】[⑥]组织液组织水肿2/3蛋白质细胞外液(或内环境)无

机盐、蛋白质组织液和血浆⑤玲④-③玲⑥玲⑦6[⑦]组织细胞

【解析】

分析题图,①〜⑦分别代表淋巴、淋巴管壁、毛细血管壁、血浆、

红细胞、组织液、细胞内液,内环境由①④⑥组成。

(1)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减少,血浆渗透压下降,

使组织液回流受阻,会引起图中⑥组织液中的液体增多,其结果将

会引起组织水肿。

(2)图中⑦内的液体为细胞内液,约占人体体液的2/3;④是血浆,

与①⑥处的液体在成分上的主要区别在于④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①④⑥处的液体合称为细胞外液即内环境,④是血浆,渗透压大

小主要与血浆中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③是毛细血管壁细胞,

其内环境是组织液和血浆。

(3)血液中的氧由红细胞运输,后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最

后进入组织细胞线粒体中被利用,经过的途径为

⑤玲④玲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