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事业单位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卷4套及答案_第1页
2024年事业单位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卷4套及答案_第2页
2024年事业单位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卷4套及答案_第3页
2024年事业单位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卷4套及答案_第4页
2024年事业单位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卷4套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年事业单位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卷4套及答案2024年事业单位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卷及答案(1)一、判断题(正确的用A表示,错误的用B表示,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1.教育总是一定时代的教育,教育目的也都是一定时代的教育目的。()2.教育是一种在人类社会范围之外,远在人类出现之前就已产生的现象。()3.1717年普鲁士腓特烈一世颁布第一个强迫义务教育法令《普鲁士义务教育法》。()4.教师职业的专门化发展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它以私学的出现为标志。(

)5.唐朝孔颖达为《诗经•小雅•巧言》中“奕奕寝庙,君子作之”一句作疏:“维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依法制。”用“课程”一词指“寝庙”,其寓意为伟业。(

)6.非正式群体具有满足个体需要、保护心理健康、沟通信息、调节平衡等正式关系所不能替代的功能。(

)7.终身教育最大的特征是全民性。(

)8.教学策略不是某一单方面的教学谋划或措施,而是某一范畴内具体教学方式、措施等的优化组合、合理构建、和谐协同。(

)9.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保障,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10.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是学生的义务。(

)11.社会常常通过干预德育和强化德育来控制学校教育。(

)12.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处于他律阶段的儿童公正感不再是以“服从”为特征,而是以“平等的观念”为主要特征。()13.研究表明4~5岁是开始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5~6岁是掌握语言词汇能力的关键期,10~11岁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关键期。这是由人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决定的。()14.“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表现了典型的认知主义知识观。()15.有意注意的时间短,需要无意注意进行维持;无意注意易于疲劳,需要有意注意来调节。()16.埃里克森认为人格的发展受人类实践活动过程和学校教育的影响和制约。()17.小学儿童的思维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是仍然带有很强的具体性。()18.采取系列性认知方式的学生,一般把重点放在解决一系列子问题上。他们在把这些子问题联系在一起时,十分注重其逻辑顺序。()19.教育部2018年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规定:给予批评教育、诫勉谈话、责令检查、通报批评,以及取消在评奖评优、职务晋升、职称评定、岗位聘用、工资晋级、申报人才计划等方面资格的其他处理,按照管理权限,由教师所在学校或主管部门视其情节轻重作出决定。()20.教育法律关系中最重要的法律主体是学生与学校。()21.教育活动中的社会关系要由教育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两方面来调整。()22.王老师是某小学二年级班主任,因赵晓明同学多次迟到,屡教不改,王老师罚他每迟到一次罚交班费10元,赵晓明母亲向学校提起申诉,主张侵犯了学生财产权。在这一法律关系中赵晓明是主体,王老师是客体。()23.《国家教育与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所称国家教育考试是指各区市组织的期中期末会考、普通和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2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有“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的权利。这说明权利关系主体对权利不具有选择性。()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5小题,每小题1分,共45分。每小题仅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选择你认为正确的答案)25.以下有关赫尔巴特的贡献描述不正确的是()。A.提出了普及教育的思想B.提出了教育性教学原则C.认为伦理学和心理学是教育学的学科理论基础D.被称为科学教育学之父26.说课最基本的内容是(

)。A.说学生

B.说教法

C.说教材

D.说程序27.关于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B.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C.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D.教育为共产主义建设服务28.教育可以改变劳动力的形态,把一个简单劳动力训练成一个复杂劳动力,把一个体力劳动者培养成一个脑力劳动者。这体现了教育的(

)。A.经济功能

B.政治功能

C.文化功能

D.生态功能29.培养学生在处理与社会、国家、国际等关系方面所形成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具体包括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等基本要点。该举措在于培养学生核心素质中的()。A.健康生活

B.实践创新

C.责任担当

D.学会学习30.以下教育家与教育思想匹配正确的是()。A.布鲁姆—发现学习

B.布鲁纳—掌握学习C.赫尔巴特—统觉团

D.赞可夫—教学过程最优化31.课堂提问、随堂测验、课后练习等都能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可以给教师提供教学有效性的反馈。它们属于()。A.诊断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过程性评价32.孟子认为:“规矩,方圆之至也;圣人,人伦之至也,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臣道。二者皆法尧舜而矣。”这句话体现了(

)。A.情感陶冶法

B.说服教育法C.榜样示范法

D.品德评价法33.学生学习的内容是已知的间接经验,并在教学中间接地去认识世界。这体现了教学过程的(

)。A.间接性

B.交往性

C.教育性

D.领导性34.下列选项中,属于课外教育的是()。A.为了拓展学生视野,成立了天文、历史学习小组B.学校每周在体育课上组织学生参加篮球比赛C.李老师在选修课上教授《野狼disco》这首歌曲D.王老师在语文课上向同学们讲《醉翁亭记》35.认为教育的目的是要引出我们人类天性中共同的要素,最好是阅读经典名著,这种观点属于现代西方教育思想中的()。A.存在主义

B.政治主义

C.永恒主义

D.要素主义36.新课程适当减少了国家课程在学校课程体系中所占的比重,在义务教育阶段,将10%~20%的课时量给予了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这体现了课程结构的(

)。A.均衡性

B.选择性

C.综合性

D.自主性37.在中国学科课程的组织中占主流地位的教材组织形式是(

)。A.直线式

B.螺旋式

C.水平组织

D.垂直组织38.以下属于教师本体性知识的是()。A.学科知识

B.教育学

C.文化基础

D.实践性知识39.学生小橘子经常上课的时候和前后桌交头接耳、眉来眼去,班主任朱老师发现这一情况后并没有呵斥他,而是语重心长的告诉小橘子说:“你什么都好,就这方面存在不足,实在可惜,你要是不犯这个错误,那该多好啊。”这体现了批评的()。A.一致性

B.代表性

C.抚慰性

D.适度性40.教育者要创设情境,以增强学生表现习得行为的动机,并让他们在行动后获得成功的喜悦或行为结果的正强化。这体现的观察学习过程是()。A.注意阶段

B.保持阶段

C.再现阶段

D.动机阶段41.针对学困生的教育教学,以下做法不恰当的是()。A.尊重学困生人格

B.在教学中对学困生一视同仁C.分析学困生学习困难的原因

D.家校共同关心学困生的学习和生活42.临近毕业,小红整日郁郁寡欢、闷闷不乐,当老师问到的时候,小红回答说:“别的同学都陆陆续续收到了offer,只有我自己还没有找到工作”,老师听完之后对小红出现的压力进行了疏导、交流。这体现了教师作为()。A.授业解惑者

B.示范者

C.研究者

D.心理咨询师43.强化程序是指反应受到强化的时机和频次。强化程序可以分为连续强化程序与间隔强化程序。其中当强化终止后,反应具有最长的持续性,一直保持很高的水平,不会消失。这属于()。A.定时强化

B.定比强化

C.变时强化

D.变比强化44.乒乓球运动学习中,推挡动作的学习可以直接迁移到左推右攻这种组合的动作学习中去,这属于学习迁移的哪一种类型?()A.一般迁移

B.具体迁移

C.自迁移

D.远迁移45.中国女子排球比赛前,郎平教练根据对方选手的特点进行排兵布阵属于()。A.计划策略

B.监控策略

C.调节策略

D.指导策略46.心理学家卡根认为,()个体反应快,但精确性差,面对问题总是急于求成,不能全面、细致地分析问题的各种可能性,不管正确与否就急于表达出来,有时甚至没有弄清问题的要求,就开始解答问题。A.沉思型

B.场独立型

C.场依存型

D.冲动型47.孩子小的时候都喜欢玩搭积木游戏。一开始只是随便乱搭、胡乱摆放,但是当孩子注意和观察到外面的房子、柱子、拱桥、塔楼的结构后,他可能会突然意识到积木就是外面大房子的缩小,从而会模仿外面房子的结构来搭积木。这种学习是通过()来实现的。A.意义接受

B.机械学习

C.顿悟

D.信息加工48.在日常生活中很多香烟的包装上会绘制吸烟者肺部的受损图片;戒毒片会呈现吸毒者令人厌恶的形象都是为了在人们心中建立()。A.强化

B.惩罚C.经典条件作用

D.操作条件作用49.自然科学老师讲落叶类植物这一单元时,让学生们比较松树和栎树,他通过一些特定的问题来帮助学生区分两者的不同本质。这属于刺激的()。A.泛化

B.分化

C.获得

D.消退50.小学六年级的语文课上,张老师在讲授完《詹天佑》一文后,在黑板上写出了几个关键词汇,并让同学们复述出詹天佑的生平。根据加涅的信息加工理论,学生对詹天佑的生平的复述环节属于学习阶段中的()。A.动机阶段

B.领会阶段

C.习得阶段

D.回忆阶段51.根据奥苏贝尔对于知识学习的分类,学生知道了“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属于()。A.概念学习

B.命题学习

C.表征学习

D.事实学习52.班级里有几个同学总是养不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当同学们都在认真朗读时,他们都会在一边摆弄小东西,或者独自做其他事情。老师观察到这种情况之后宣布,如果被老师发现你认真读书,就会取消课间休息时间限制令,这属于()。A.替代性强化

B.自我强化

C.正强化

D.负强化53.小林看完电影《我不是药神》之后,认为电影中的男主角为了病友能够减轻病痛而私自购买盗版药是合情合理的,因为一个人的生命远远大于财产的价值。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她此时的道德发展处于()。A.寻求认可取向阶段

B.普遍伦理取向阶段C.遵守法规取向阶段

D.惩罚服从取向阶段54.在学校开展的各种心理健康教育团体辅导活动中,为了避免竞争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应该开展竞争,但对于心理健康团体辅导活动来说,()会让人产生挫败感和自卑感。A.取消各类竞争

B.开展学生个人间的竞争C.开展学生群体间的竞争

D.取消学生群体间的竞争55.把手表放在一定距离的地方,使你刚能隐约听到滴答声,会发现有时听得到表的声响,有时听不到,或者觉得声音时强时弱。这种心理现象是()。A.注意的动摇

B.注意的转移

C.注意的分配

D.注意的分散56.下列关于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正确的是()。A.“最近发展区”指在成人指导的情况下可以达到的超出学生实际的解决问题的水平B.“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了发展的可能性,也为教师提供了教学的现实性C.发展先于教学并且决定着学生的发展D.“最近发展区”不存在个体差异和情境差异57.人一生全程的心理发展并不是以相同的速率前进的,而是按不均衡的速率向前推进的。因此,心理发展可以因发展速度、起始时间、达到成熟水平的不同而表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模式。从总体发展来看,整个发展不是匀速上升,而是呈波浪形向前推进。这体现了人身心发展()。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差异性58.埃里克森认为,青少年时期人格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培养(

)。A.勤奋感

B.亲密感

C.自我同一感

D.自我完善感59.一节好课的最根本标准是(

)。A.教学目的明确

B.教学方法灵活C.教学内容正确

D.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挥60.在一个圆盘分成的各个扇形平面上,依次画上各不相同但又相互联系着的舞姿,当圆盘旋转时,人们即可看到连续运动的舞蹈动作,这是由于()的存在。A.工作记忆

B.瞬时记忆

C.短时记忆

D.长时记忆61.下列关于教育部新修订的《幼儿园工作规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属于教育行政法规B.规定幼儿园适龄幼儿一般为3周岁至6周岁C.涉及的对象主要是幼儿园、教师和幼儿D.幼儿入园除进行健康检查外,禁止任何形式的考试或测查62.下列关于教育行政执法说法错误的是()。A.教育行政执法是一种具有国家意志性的活动B.教育行政执法是一种具有多方权威性的活动C.教育行政执法具有主动性特征D.教育行政执法具有执法主体多元性的特征63.有一天杨晓红在放学路上遇见了在校门口开小卖铺的程某,程某一直和隔壁的小超市老板存在竞争矛盾。程某对6岁的晓红说:“你要是敢砸隔壁小超市的玻璃,就奖励你一包辣条。”晓红想吃辣条,于是拿起砖头砸坏了隔壁超市的玻璃。该案例中,应承担赔偿责任的是()。A.杨晓红

B.程某C.杨晓红的法定监护人

D.杨晓红的法定监护人和程某64.教育行政部门收到调解申请,认为必要的,可以指定专门人员进行调解,并应当在受理申请之日起()内完成调解。A.60日内

B.30日内

C.20日内

D.15日内6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责任。A.民事

B.刑事

C.一般

D.行政66.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下列不属于教师职业义务的是()。A.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B.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C.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D.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67.教师职业道德以“应当怎样”和“不应当怎样”的外在尺度和内部的命令来规范教师的言行,保证其在教育活动中正确处理各种矛盾,这体现了教师职业道德的()。A.动力功能

B.调节功能

C.教育功能

D.评价功能68.高老师接管了某班的班主任职务,发现该班级同学每次打扫完卫生之后,都是将打扫工具乱扔乱放,高老师说过几次后仍不见改善,于是高老师每天亲自将打扫工具摆放整齐,坚持一段时间后,有一天高老师走进教室发现,同学们已经将打扫工具摆放整齐,于是露出喜悦的笑容,并表扬了班级的同学们。高老师的做法很好地体现了()的职业道德。A.爱岗敬业

B.关爱学生

C.教书育人

D.为人师表69.以下属于非正式意义上法的渊源的是()。A.行政法规

B.政策

C.国际条约

D.法律法规三、多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每题所设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正确答案,错选、多选、少选均不得分)70.下列关于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的描述,正确的有()。A.教育必然受制于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及人的影响B.教育活动依靠一定的条件而存在、伴随一定的条件而变化C.相对独立性不等于没有独立性D.任何社会形态下的教育与以往的各个时代的教育有继承关系,又有区别E.教育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71.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包括()。A.教师的领导风格

B.班级规模C.班级的性质

D.对教师的期望E.社会环境72.以下哪些属于古代社会教育的特征?()A.产生了学校,教育成为社会专门职能B.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C.古代学校教育适应古代经济与政治的发展,具有阶级性D.古代学校教育初步发展,形成复杂的结构体系E.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73.小学儿童的思维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是仍然带有很强的具体性,在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显示出如下一些特点()。A.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B.思维的基本过程日趋完善C.逐步稳定地形成各种概念D.已能初步监控自己的认知活动E.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但仍以具体形象做支柱,并出现反省思维74.以下活动中发生“顺应”过程的有()。A.学生用所学的垂直定理去完成作业B.妈妈带小明外出游玩,小明指着排球说:“妈妈,你看足球。”C.小学生运用刚学过的加法法则计算数学题D.亮亮学会了区分麦苗和韭菜E.儿童刷新了原来认为的“只要含有三条边的图形都为三角形”的观念75.以下心理学家与其提出的理论匹配正确的有()。A.斯金纳—程序教学B.弗洛伊德—遗忘的动机理论C.巴普洛夫—操作性条件作用D.桑代克—关系转化学说E.加德纳—多元智能76.小红发现自己在背诵《赤壁赋》的时候容易遗忘,她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规律来进行复习,做到了及时复习和经常复习,但是为了防止遗忘她还可以()。A.做到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

B.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C.全部的时间用来复习《赤壁赋》

D.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E.形成诗词的画面增强了学生的形象记忆77.以下关于学习动机的特征表述正确的是()。A.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具有明确唯一的指定B.学习者的学习是在动机的推动下进行的,总表现出相应的强度C.学习动机具有持久性,一旦形成在短期内就不会消失D.学习动机都是短期的,难以维持终身不消失E.学习动机对学习活动具有引发维持等作用78.学校可以解聘教师的情形有()。A.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B.不能团结同事,其他老师不愿与之共事C.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D.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E.参加学术研讨会79.从教师职业及个人素质看,师德具有导向性,包括()。A.师德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教师的职业道德具有导向作用,言传身教,表里一致是学校方向正确的政治保证B.坚持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和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这是社会主义教育方针和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质量标准C.要造就“四有”新人,教师要率先树立远大理想,抵制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给学生以蓬勃向上的精神力量,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境界D.不断提高个人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E.做到“为人师表”,教师以自身优良品德为学生和社会做榜样,使学生的思想、行为、品德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陶冶四、案例分析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每小题至少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错选、多选、少选均不得分)80.材料:40年前,我是一名师范生,走出师范的校门,便走进了小学,这一进去就是40年。40年来,我感受最深刻的就是:不断塑造自我,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在自我塑造中,最重要的是心灵的塑造,这是对高尚精神境界的追求。我爱学生,学生也爱我。我热爱和学生、青年教师在一起的生机勃勃的生活……虽然青春早已逝去,但是,我觉得我的心永远是年轻的。这样的精神世界驱动着我,鞭策着我,不敢怠惰,不肯荒废。于是,我会为寻找孩子观察的野花,在郊外的河岸、田埂专心致志地认别、挑选;我会为了孩子第一次感知教材获得鲜明的印象,在家人熟睡的时候,一个人在厨房里练习“范读课文”;夜深人静之时,我进入教材所描绘的境界会为文章中的人物深深感动,从而一个个巧妙的构思如涌之泉流泻而出;课堂中,我的一举手、一投足都能使学生心领神会;一场大雪后,我又会兴致勃勃地带着孩子们去找腊梅,去看望苍翠的“松树公公”,然后和孩子们在雪地上打雪仗。当孩子们把雪球扔中了我,我笑得比孩子们还要开心,仿佛一下子年轻了几十岁。我在读师范时,认真学好各门功课,还认真学画画、练美术字、参加诗朗诵会、创作舞蹈,我也很喜欢音乐,学指挥、练习弹琴,夏天在小小的琴房里练弹琴,尽管蚊子叮,浑身是汗,却乐趣无穷,整个身心都沉醉在琴声中了。这些在我后来的工作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在当教师之后,我坚持每天黎明即起,坐在校园的荷花池畔背唐诗、宋词,背郭沫若、艾青、普希金、海涅、泰戈尔等中外名家的诗篇,用优美的诗篇来陶冶自己的情操,我摘抄的古今中外的优秀诗篇,就有厚厚的几本。近20年来,为了搞教育科研,我又如饥似渴地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和美学,还阅读了许多中外教育家的论述及国外教学实验的资料,做了不少卡片。学习对一个教师来说是永无止境的追求。我常常用屈原的话来鼓励自己,“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1)“我”带领孩子们走进大自然,为孩子们寻找观察的野花,带孩子们去看望苍翠的“松树公公”,这说明(

)。A.教师熟知直观性教学原则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B.教师充分发挥了自身的主导作用C.教师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D.教师认为课外活动比课内教学更重要E.孩子们在走进大自然的过程中获得的直接经验是学习的基础(2)“我”在读师范时,除了认真学好各门功课,还认真学了画画、舞蹈、音乐等项目,在“我”的教学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这说明(

)。A.教师要掌握精深的专业知识B.只有兴趣广泛的老师才会受到学生的爱戴C.具备广博的文化知识容易得到学生的亲近D.多才多艺的老师才是一名好老师E.广博的文化知识属于条件性知识81.材料:乘法练习课上,吴老师在投影仪上出示了一道开放性的练习题:3位老师带50名学生去参观植物园,票价分别是成人每人10元、学生每人5元、团体(10人以上)每人6元,怎样买最合算?很快,很多同学给出了答案:老师和学生分开来买,一共花费280元。小宁提出了另一种方案:“把老师学生凑成10人买团体票,剩下的买学生票,一共花费275元,比280元少了5块钱。”吴老师笑着点点头,同学们有的点头赞成,有的茅塞顿开。小思却说:“不就少了5块钱么!”吴老师示意她发表自己的意见。她一下站起来,满不在乎地说:“老师,都出去玩了,谁还在乎这5块钱啊!”小欣也附和说:“就是,5块钱算什么!”(1)下列选项中,能体现因材施教教学思想的是(

)。A.“小以成小,大以成大”

B.“闻斯行诸”

C.“开而弗达”

D.“夫子教人,各因其材”E.“不愤不启,不悱不发”(2)下列关于教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学校教育应该坚持德育为先,因此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德育B.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因此直接经验可有可无C.掌握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基础,知识与能力的转化是无条件的D.赫尔巴特提倡将传授知识和思想品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E.德育就是对学生的道德进行教育82.张林是一个对上网非常痴迷的孩子。爸爸由于工作需要,买了一台电脑在家中上网。起初他同爸爸一起玩,父母也没有表示反对。到后来,他发展到每天早上一起床,就去上网;连中午、晚上的休息时间也不放过,俨然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网虫”,沉迷于互联网上紧张刺激的游戏、精美的图片和无拘无束的网上聊天而无法自拔。老师通过家访了解这一情况后并没有全盘否定张林的上网行为,而是与他聊起了互联网,聊了比尔•盖茨,充分肯定了他通过上网学习电脑技术的积极性,并通过交流进一步了解了张林上网的内心世界。针对他的情况,老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第一,鼓励他多参加集体活动,加强与同学们的交流。例如,让他担任小组长,在每天的收发、检查作业、劳动值日的协调合作中,建立互帮互助关系。第二,针对他喜欢电脑的特点,成立了计算机兴趣小组,并让他担任组长,有计划、有落实,定期给其他同学讲解网络知识。第三,利用各种机会表扬他,与他沟通,缩短师生间的距离。与此同时与家长保持良好的联系,使得家校形成教育合力。张林对自己有了信心,在各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进步,学习上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大胆发言,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在班级工作中为老师出谋划策,有活抢着干。任课老师都反映张林像变了个人似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1)针对以上案例,以下说法正确的有()。A.老师成立了计算机兴趣小组,并让张林担任组长激发了学生的成就动机B.老师进行有效家访发现了张林身上的积极因素,找到了教育的契机C.老师充分发挥了班集体积极作用D.老师对学生的教育遵从自己的意志,体现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理念E.老师为了更好的教育学生,不断自我学习,做到了教学相长(2)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出,一个合格的班主任应具备基本品质有()。A.较高的沟通技巧

B.善于组织教育教学C.有爱岗敬业的风范

D.有坚定的教育理念E.精通各领域的文化知识83.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后,七年级某班班主任纪老师发现班级总平均成绩年级排名最后。为了有效提高学生成绩,在家长会上纪老师宣布了几个决定。首先,将在班级微信群公布学生考试成绩排名,要求子女成绩不好的家长配合监督;其次,对排名最后的同学实施惩罚——要么背着考试成绩第一的同学绕操场跑一圈,要么交罚款20元以奖励给考试成绩第一的同学。女生杨某是外地生,近一个月连续几次都是最后一名,由于身材弱小,只能接受罚款。为了逃离困境,杨某决定离开学校。杨某的父亲认为女儿升学无望,便同意女儿的决定,在告知纪老师后,把女儿杨某送到亲戚家的小吃店做服务员。一周后,校领导到班级听课时发现了这个问题,在详细认真调查后,慎重做出了更换班主任的决定,由经验丰富的黄老师接任。第一次班级晨会,黄老师先和同学们热情欢迎杨某“回家”,以“我们是一家人”为主题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进而生动具体地分析了学习的意义和班级学风建设的重要性;最后宣布本学期结束将设立特殊奖项并颁发荣誉证书,例如“文艺能手”“勤学标兵”“进步典范”“优秀组长”“助人为乐之星”等奖项。黄老师的精彩演讲,让班级学生都感觉耳目一新,充满了期待。后来黄老师还在班级设立了“班主任信箱”,让同学们可以积极主动地提出建议,也可匿名留言。信箱的效果逐渐明显,黄老师收到了很多学生提出的建议和意见,并及时采纳和反馈,还在“点赞墙”给同学点赞。有一天,黄老师收到了留言:“谢谢您,黄老师!是您开启了我人生希望之门……”这就是杨同学的心声。原来,黄老师一接任班主任就对杨某进行了家访,了解到期中考前杨某的母亲生病在家,父亲务工时间长,照顾母亲的担子就只能落在了杨某身上。黄老师一方面出资对杨某家庭慰问,引导杨某及其父亲正确认识接受教育的必要性;另一方面针对其家庭困难制定详细的帮扶计划。后来,黄老师发现杨某在唱歌方面很有潜质,建议音乐老师多加关注,又鼓励她参加校园歌唱比赛。在歌唱比赛中,杨某不负所望,获得了二等奖。在期末考前,黄老师组织了以“主动学习,快乐成长”为主题的温书迎考班会,邀请了各科任教老师和家长代表参加。班会上设有学习经验交流、生问师答、自由发言、家长寄语等环节,杨某在发言中表达了自己努力学习的信心和决心。(1)上述材料中存在数处违法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纪老师将学生考试成绩排名在班级微信群内公布,侵犯了受教育权B.纪老师要求排名靠后的学生背考试成绩第一的学生绕操场跑一圈的行为,侵犯了隐私权C.杨某的父亲把女儿送到亲戚家做服务员是合法的D.老师让排名靠后的学生交罚款20元奖励给考试成绩第一的学生,侵犯了财产权E.纪老师同意杨某辍学,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2)本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A.教育工作应当以智育为主,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黄老师做得对B.黄老师贯彻了疏导原则C.学校应当退还杨某交的罚款D.对于纪老师的行为,杨某可以提出申诉E.黄老师设立各类特殊奖项,做到了因材施教参考答案及解析一、判断题1.答案:A解析:教育目的具有:(1)客观性。教育目的得以产生的依据是客观的。任何教育目的的提出都不是凭空产生的,都依赖于一定的现实客观条件.如一定社会的生产方式、政治经济制度、受教育者的身心特点等。教育目的从本质上不是人们主观意愿的产物.其产生有其客观的现实的社会根源。(2)抽象性。教育目的是社会对教育所培养人的规格作出的总要求,这决定了教育目的中对人的素质的规定不可能表现为一种具体的描述,而是一种对某一时代所需要的人的素质作出的高度概括。(3)时代性。教育总是一定时代的教育,教育目的也都是一定时代的教育目的。(张淑清著,教育基本理论,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1,第116页)故本观点正确。2.答案:B解析:生物起源学说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社会学家利图尔诺和英国教育家沛西·能。19世纪末,利图尔诺在《各人种的教育演化》中认为,教育是一种在人类社会范围之外,远在人类出现之前就已产生的现象。他根据对动物生活的考察,认为在动物世界存在着如大猫教小猫捕鼠,大鸭教小鸭游水之类的教育。沛西·能1923年在不列颠协会教育科学组大会上的主席演说词《人民的教育》中指出,教育从它的起源来说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意思就是说,教育是与种族需要、生活相应的,天性的,而不是获得的表现形式;教育既无须周密地考虑使它产生,也无须科学予以指导,它是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胡中锋,现代教育学

新版,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08,第2页)题干观点是生物起源学说的观点,故说法错误。3.答案:A解析:在西方国家中,德国率先为义务教育立法。初等教育强迫入学的原则首先见于1619年德意志威玛尔地区所颁布的学校规章。①该学校规章要求本区的所有适龄儿童无论冬夏都必须全年上学;并要求本地区的僧侣和校长将所有年满6-12岁的男女儿童都登记在册,以便劝告那些拒绝送子女上学的父母履行其职责,还提出在必要时可以由地方政府勒令家长履行这种职责。这被看作是普及义务教育的开端。②1642年,哥达埃纳斯特公爵颁布了著名的《学校规程》,也按照这个原则,明确规定所有的儿童年满5岁起,必须进入学校读书,直至学完所应学的全部知识,并经当局审查合格后方得离校。到18世纪时,所有的普鲁士地区都纷纷效仿哥达埃纳斯特公爵而颁布了类似的学校章程,有的地区所颁布的学校章程更为严格,如果父母不送子女上学,不仅父母要受到处罚,而且还要株连邻里。在普鲁士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的历程中,腓特烈·威廉一世在1713年即位后,就颁布了普鲁士第一个强迫义务教育法令,即《普鲁士义务教育法》(1717)。他本人被称为“普鲁士初等学校之父”。(单中惠主编,西方教育问题史,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01,第83页)4.答案:B解析:教师职业的专门化发展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它以专门培养教师的教育机构的出现为标志。世界上最早的师范教育机构诞生于法国。1681年,法国“基督教兄弟会”神甫拉萨儿在兰斯创立了世界上第一所师资训练学校,这是世界上独立的师范教育的开始。我国最早的师范教育产生于清末。1897年,盛宣怀在上海开办“南洋公学”,分设上院、中院、师范院和外院。其中,上院和中院分别为专科和中学性质,师范院即中国最早的师范教育,外院则是师范院的附属小学。师范教育的产生,使教师的培养走上专门化的道路。5.答案:A解析:在我国,“课程”一词最早出现在唐朝。唐朝孔颖达为《诗经•小雅•巧言》中“奕奕寝庙,君子作之”一句作疏:“维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依法制。”用“课程”一词指“寝庙”,其寓意为伟业,含义远远超出学校教育的范围。宋代朱熹在《朱子全书•论学》中多次提及课程,如“宽着期限,紧着课程”“小立课程,大作工夫”等。这里的“课程”指功课及其进程。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英国教育家斯宾塞(1820—1903)的著作《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作为教育科学的重要倡导者,他把课程解释为教学内容的系统组织。6.答案:A解析: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往往是同时发生作用、交互影响的。两者相比,在形成特点上具有普遍性、自发性、随意性、选择性等特点。正式群体在学校人际关系系统中起主导作用,非正式群体具有满足个体需要、保护心理健康、沟通信息、调节平衡等正式关系所不能替代的功能。在学校、班级的教育管理中,班级的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是相互制约的。7.答案:B解析:终身教育的基本特征和原则:(1)终身性:这是终身教育最大的特征,它突破了正规学校的框架,把教育看成是个人一生中连续不断的学习过程,是人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实现了从学前期到老年期的整个教育过程的统一。(2)全民性:终身教育的全民性是指接受终身教育的人包括所有的人。(3)广泛性:终身教育既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也包括社会教育。(4)灵活性和实用性:学习的时间、地点、内容和方式均由自己选择和决定。8.答案:A解析:教学策略的特点:(1)对教学行为的指向性任何教学策略都指向特定的问题情境、特定的教学内容、特定的教学目标,规定着师生的教学行为。(2)结构功能的整合性教学策略不是某一单方面的教学谋划或措施,而是某一范畴内具体教学方式、措施等的优化组合、合理构建、和谐协同。(3)策略制订的可操作性任何教学策略都是针对教学目标的每一具体要求而制订的,具有与之相对应的方法、技术和实施程序,它要转化为教师与学生的具体行动。(4)应用实施的灵活性教学策略不是万能的,不存在一个能适应任何情况的教学策略。同时,教学策略与教学问题之间的关系也不是绝对的对应关系。同一策略可以解决不同的问题,不同的策略也可以解决相同的问题。(5)教学策略的调控性由于教学活动元认知过程的参与,教学策略具有调控的特性。教学活动的元认知就是教师对自身的教学活动的自觉意识和自觉调节,教师能够根据对教学的进程及其各种要素的认识反思,及时把握教学过程中的各种信息,及时反馈和调整教学的进程及师生相互作用的方式,推进教学的展开,向教学目标迈进。(6)策略制订的层次性教学具有不同的层次,不同的教学层次就有不同的达到教学目的的手段和方法,也就有不同的教学策略。不同层次的教学策略具有不同的适用条件和范围,具有不同的功能,不能相互代替。9.答案:A解析:良好师生关系的作用:(1)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保障;(2)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3)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实现教学相长的催化剂;(4)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满足学生的多种需要。10.答案:A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学生应尽的义务有:(1)遵守法律、法规;(2)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3)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4)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故题干说法正确。11.答案:A解析:德育主要解决的是受教育者的发展方向问题,直接反映着时代的特点和社会的要求,社会常常通过干预德育和强化德育来控制学校教育,通过规定德育的性质、内容来决定和保证整个教育的性质和发展方向。12.答案:B解析:自律或合作道德阶段(8~11、12岁):这一时期儿童的道德判断有了自律的萌芽,公正感不再是以“服从”为特征,而是以“平等的观念”为主要特征。他们认为,道德行为的准则只不过是同伴之间共同约定的用来保障共同利益的一种社会产物。因此,规则已经具有了一种保证相互行动和相互给予的可逆特征,规则面前,同伴之间是一种可逆关系,我要你遵守,我也得遵守。不是以权威而是以是否公平作为判断行为好坏的标准,认为公平的行为就是好的,反之就是坏的。13.答案:B解析:人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了关键期的存在。14.答案:B解析:建构主义认为不同人对知识具有不同的理解。“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属于建构主义的知识观。15.答案:B解析:无意注意无须主观努力,不易疲倦,对脑细胞能量的节约有好处。但它不能持久,它会随着特殊刺激物作用的减弱而消失,这时就需要有意注意来维持,才能完成学习任务。有意注意需要紧张的主观努力,持续过久,脑细胞消耗能量较多,会产生抑制,这时就要用无意注意来调节。(吉林省教育学院《教育基本理论教程》编写组编.

教育基本理论教程[M].1987)16.答案:B解析: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它必须经历一系列顺序不变的阶段,每一阶段都有一个生物学的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每一个危机都涉及一个积极的选择与一个潜在的消极选择之间的冲突。17.答案:A解析:小学儿童的思维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是仍然带有很强的具体性,在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显示出如下一些特点。(1)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2)思维的基本过程日趋完善。(3)逐步稳定地形成各种概念。(4)已能初步监控自己的认知活动。18.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系列性策略和整体性策略。采取整体性认知方式的学生在从事学习任务时,往往倾向于对整个问题将涉及的各个子问题的层次结构,以及自己将采取的方式进行预测。而且,他们的视野比较宽,能把一系列子问题组合起来,而不是一碰到问题就立即着手一步一步地解决。采取系列性认知方式的学生,一般把重点放在解决一系列子问题上。他们在把这些子问题联系在一起时,十分注重其逻辑顺序。由于他们通常都按顺序一步一步地前进,所以,只是在学习过程快结束时,才对所学的内容形成一种比较完整的看法。如果他们要使用类比或图解的方法,也是比较谨慎的。(卢盛华,马一波,吕莉主编;徐学俊,殷波,李凡繁副主编,教育心理学,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5.12,第217页)故本观点正确。19.答案:A解析:教育部2018年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第七条第四款规定:给予批评教育、诫勉谈话、责令检查、通报批评,以及取消在评奖评优、职务晋升、职称评定、岗位聘用、工资晋级、申报人才计划等方面资格的其他处理,按照管理权限,由教师所在学校或主管部门视其情节轻重作出决定。20.答案:B解析:教育法律关系中最重要的法律主体是学生与教师,教师的教育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是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形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是产生教师与学生权利、义务的基础。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包括:(1)教育和被教育的关系;(2)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3)保护和被保护的关系;(4)互相尊重的平等关系。21.答案:A解析:教育法规与教育道德是相互联系的,两者在生活中相互作用主要表现为道德对法律起到引导作用和互补作用。22.答案:B解析:赵晓明和王老师都是法律关系主体,“罚交班费10元”属于法律关系的客体。23.答案:B解析:《国家教育与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总则第二条说到本办法所称国家教育考试是指普通和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不包括各区市组织的期中期末会考。24.答案:B解析:权利是指主体享有的某种权能和利益,可以选择作为或不作为,具有选择性;义务是必须承担或履行的某种责任,不具有选择性。故本观点错误。二、单项选择题25.答案:A解析:夸美纽斯提出了普及教育的思想;赫尔巴特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之父、传统教育代言人,其思想可概括为:(1)一个原则:教育性教学原则;(2)二个基础: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3)三个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4)四阶段教学过程:清楚、联想、系统和方法。故本题选A选项。26.答案:C解析:说教材主要说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分析和处理,包括理论上的理解,知识点的解析,重点、难点的确定和解决。说教材是说课最基本的内容,即说“教什么”的问题。说学生主要是分析学情,如学生的原有基础,学习本课题的有利因素和存在的问题,学生的分别,以及学法指导等。说教法主要说明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选择和运用。问题不在于什么方法最好,什么手段最简便,而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教师的特长及教学设备的情况等,来说明选择某种方法和手段的依据。有些教法不能从理论上讲是科学的、合理的,但是有选择运用它,要看学生的实际,所以说教法的选择,最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情的分析。说程序是说明整堂课的教学流程,即各个教学环节的实施过程。27.答案:D解析: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1)我们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思想政治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2)我们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两方面的和谐发展。(3)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4)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是教育目的实现的根本途径。28.答案:A解析:教育再生产劳动力具体体现在:教育使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教育可以提高劳动力的质量和素质,使之获得一定的劳动技能和技巧,成为发达的和专门的劳动力;教育可以改变劳动力的形态,把一个简单劳动力训练成一个复杂劳动力,把一个体力劳动者培养成一个脑力劳动者;教育可以使劳动力得到全面发展,提高劳动转换能力,摆脱现代分工为每个人造成的片面性。这体现了教育的经济功能。29.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核心素质。学生核心素质包括:(一)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1.人文底蕴。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2.科学精神。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二)自主发展:重在强调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成就出彩人生,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3.学会学习。主要是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具体包括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基本要点。4.健康生活。主要是学生在认识自我、发展身心、规划人生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具体包括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等基本要点。(三)社会参与: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5.责任担当。主要是学生在处理与社会、国家、国际等关系方面所形成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具体包括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等基本要点。6.实践创新。主要是学生在日常活动、问题解决、适应挑战等方面所形成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应用等基本要点。30.答案:C解析:布鲁姆提出了“教育功能是挑选不是发展”的质疑,并提出了“掌握学习”的理论学说,而发现学习是由布鲁纳提出的。故A、B选项错误。赫尔巴特论述了“统觉”这个概念。“统觉”就是在原有观念的基础上,把一些分散的感觉纳入意识并吸收和同化新的观念以形成观念体系的过程,所形成的观念体系则被称为是“统觉团”。C选项正确。巴班斯基提出了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理论,D选项错误。3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教学评价。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为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的评价。总结性评价是在一个大的学习阶段、一个学期或一门课程结束时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也称为终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在此题中属于干扰选项。诊断性评价是在学期开始或一个单元开始时,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状况及影响学习的因素而进行评价。课堂提问、随堂测验、课后练习属于形成性评价。32.答案:C解析:古今中外许多名人对榜样示范法都给予高度的评价。孔子提出“见贤思齐”,认为“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孟子认为:“规矩,方圆之至也;圣人,人伦之至也,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臣道。二者皆法尧舜而矣。”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里特提出了“应该做好人或仿效好人”的主张。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要让学生用英雄人物的生活,作为测量自己的尺度,从英雄人物的道德财富中为自己汲取营养找到榜样。他指出:“儿童的心灵是敏感的,它是为着接受一切好的东西而敞开的,如果教师诱导儿童学习好的榜样,鼓励效仿一切好的行动,那么,儿童身上的缺点就会没有痛苦和创伤地、不觉得难受地逐渐消失。”我国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榜样雷锋,就是个典型的例子。(杜玫,詹丽峰主编,教育学,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06,第328页)33.答案:A解析: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认识的间接性。学生学习的内容是已知的间接经验,并在教学中间接地去认识世界。(2)认识的交往性。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活动,是发生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特殊的交往活动。(3)认识的教育性。教学中学生的认识既是目的,又是手段,认识中追求与实现着学生的知、情、意、行的协调发展与完全人格的形成。(4)有领导的认识。学生的个体认识始终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34.答案:A解析:课外教育是指在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以外,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实施的各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课外活动的内容包括:(1)学科活动,是课堂教学活动的有力补充,是课外活动的主体部分;(2)科技活动;(3)文体活动;(4)社会活动;(5)游戏活动;(6)课外阅读活动;(7)主题活动。A选项学校为了拓展学生视野,成立了天文、历史学习小组,属于学科活动,是课外活动的主体部分。因此A选项属于课外活动。而B、C、D选项,学校开展的体育课、音乐课、语文课属于学校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因此不属于课外教育。因此,本题选A。35.答案:C解析:A选项存在主义者在道德教育上,曾否认统一的道德标准,把个人“自由选择”道德标准作为品格教育的基本原则;在课程方面,注重人文学科、反对职业训练,强调“课程的全部重点必须从事物世界转移到人格世界”。C选项永恒主义认为:(1)教育的性质永恒不变,强调人的本质和人性永恒不变。(2)教育的目的是要引出我们人类天性中共同的要素,最好是阅读经典名著。(3)古典学科应该在学校课程中占中心地位。(4)强调教师教学的重要性。D选项要素主义认为:(1)人类文化的共同要素即“新三艺”(数学、自然科学和外语)是学校教育的核心;(2)强调学生在学习上必须努力和专心。(3)强调教师在教育和教学中的核心地位。(4)强调按逻辑系统编写教材和进行教学。B选项为干扰选项。因此本题选C。36.答案:B解析:新课改强调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均衡性是指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各种课程类型、具体科目和课程内容能够保持一种恰当、合理的比重。综合性是针对过分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而提出来的,体现在加强学科的综合性、设置综合课程以及增设综合实践活动三个方面。选择性体现在新课程适当减少了国家课程在学校课程体系中所占的比重,在义务教育阶段,将10%~20%的课时量给予了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还体现在国家课程的变通性上,而且课程结构的选择性最终必须落实到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上。37.答案:A解析:直线式教科书结构,就是指把一门学科的课程内容或其中一个课题的内容按照知识本身的逻辑结构来展开呈现在教科书中,使各种知识在内容上均不重复的编排形式。它在中国学科课程的组织中占主流。螺旋式教科书结构,就是把同一课题内容按深度、广度的不同层次安排在教科书的不同阶段重复出现,使得每一次重复都将原有的知识、方法、经验进一步加深拓广,逐级深化。水平组织,要求打破学科的界限,以便让学生有机会更好地探索社会和个人最关心的问题。按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在其一个年级或几个年级设置的某门课程的内容,在整个课程研制活动中严格按照排定的课题顺序一个接一个地进行下去。这种课程设计形式对学生而言学习强度较大,因为学生必须掌握不断扑面而来的新内容。水平组织强调的是知识的广度而不是深度。垂直组织,就是按某一学科内容的先后顺序排列课程内容。学科内容可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循序渐进,学生可以逐步深入地接触学科内容或学习它的不同方面。38.答案:A解析:教师合理的知识结构包括:①本体性知识,即特定学科及相关知识,是教学活动的基础;②条件性知识,即认识对象、开展教育活动和研究所需的教育学科知识和技能,如教育原理、心理学、教学论、现代教育技术等;③实践性知识,即课堂情境知识,体现教师个人的教学技巧、教学智慧和教学风格;④文化知识,教师的文化知识包括基本哲学理论知识、现代科学和技术的一般常识、社会科学的理论与观点等。故A选项正确。39.答案:C解析:惩罚的抚慰性原则:“我们不能为了惩罚孩子而惩罚孩子,应该使他们觉得这些惩罚正是他们不良行为的自然结果。”(卢梭)教师在施罚前后,必须和学生进行沟通,通过“促膝而谈”“心理接近”,让他知道为什么要惩罚他,并且让他理解惩罚的意义,从而有利于实现惩罚的最终目的——为了儿童身心的和谐发展。对确属自己惩罚有误或惩罚过火,要坦诚地表示歉意。如向学生说:“其实老师真的不愿意惩罚你,看到你现在这样,老师心里甚至比你还难受,可是如果不对你的行为作出处罚,可能你会因此而愈陷愈深,希望你能够理解老师的行为。当然如果老师哪些地方有做得不正确的你还可以帮助老师指出来,如果是老师的错误,我愿意向你真诚地道歉”。或者还可以对学生说:“你什么都好,就这方面存在不足,实在可惜,你要是不犯这个错误,那该多好啊。”这种方式既达到了惩罚学生的目的,又体现了老师对学生的理解和爱心,寥寥数语,效果却很明显。(田恒平,张和平编著,班主任工作精要,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04,第101页)40.答案:D解析:一个完整的观察学习过程要经历注意、保持、再现和动机四个阶段。要通过间接经验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必须抓好这四个阶段。(1)注意阶段,首先要提供学生喜欢模仿的示范者,或激发学生模仿的愿望。其次要使学生注意示范者所表现的行为特征,并了解该行为所蕴含的意义。(2)保持阶段,重点是帮助学生将观察学习到的行为或观念转换为表征性的心象(即把示范者行为的样子记下来)或表征性的语言符号(即用语言描述示范者的行为),并准确、牢固地保留在记忆中。(3)再现阶段,重点训练学生将观察学习到的他人行为表现出来,并及时给予强化、矫正,特别要重视综合模仿、象征模仿和抽象模仿三种模仿方式的训练。(4)动机阶段,教育者要创设情境,以增强学生表现习得行为的动机,并让他们在行动后获得成功的喜悦或行为结果的正强化。4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困生教育。学困生是指某些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的儿童,因神经系统的某种或某些功能性失调,使其在听、读、写、算方面能力降低或发展较慢,以至陷入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需要切实的关注和正确对待学困生,深入了解分析造成学习困难的原因,根据特点因材施教,多方配合因势利导,善于发现学困生的闪光点。B项没有做到因材施教,故B选项错误。42.答案:D解析: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教师要扮演的角色有传道者、授业解惑者、示范者、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朋友、研究者、学习者、学者、心灵培育者、心理咨询师等角色。作为教师,要熟练地运用积极角色技能,成功地扮演相应角色,避免角色不清、角色紧张、角色冲突和角色失败。题干中老师对小红出现的压力进行疏导,正是体现了教师作为心理咨询师的角色。43.答案:D解析:强化程序的分类可以分为连续强化程序和间隔强化程序。主要分类如下:(1)连续强化:给予每个反应强化。反应迅速消失,毫无持续性。(2)定时强化:固定时段后给予强化。随着强化实践的临近,反应数量迅速增加,强化后反应数量骤减。反应具有很短持续性,当强化时间过去不再出现强化物时,反应迅速降低(3)定比强化:固定反应次数后给予强化,反应建立迅速。反应具有很强的持续性,当达到预期的反应数而不再有强化物时,反应速度降低。(4)变时强化:不定时给予强化。反应建立缓慢、稳定,强化后反应不会暂停,反应具有更长的持续性,反应降低的速度缓慢。(5)变比强化:在不定反应次数后给予强化。反应建立的速度很快,强化后几乎不会暂停,反应具有最长的持续性,一直保持很高的水平,不会消失。44.答案:B解析:根据迁移的内容来划分,可以把迁移分为一般迁移和具体迁移。一般迁移是指在一种学习中所习得的一般原理、原则和态度对另一种具体内容学习的影响,即原理、原则、态度的具体应用;具体迁移是指学习迁移发生时,学习者原有的经验组成要素及其结构没有变化,只是将习得的经验要素重新组合并移用到另一种学习之中。即具体经验迁移到另一种学习。本题中,只是将乒乓球推挡动作的经验要素重新组合到左推右攻组合动作学习之中,属于具体迁移。根据迁移的范围不同,迁移分为自迁移、近迁移和远迁移。如果个体所学的经验影响着相同情境中的任务的操作,则属于自迁移;近迁移即把所学的经验迁移到与原初的学习情境比较相似的情境中;如果个体能将所学的经验迁移到与原初的学习情境极不相似的其他情境中时,即产生了远迁移。45.答案:A解析:计划策略是根据认知活动的目标,在进行一项认知活动之前,进一步明确认知目标、确定认知过程和环节、预计认知结果、选择认知策略并评估其有效性。在排球比赛之前教练的排兵布阵属于计划策略。(左银舫主编;洪明,董一英副主编,教育心理学,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5.11,第263页)46.答案:D解析:冲动型的个体反应快,但精确性差,面对问题总是急于求成,不能全面、细致地分析问题的各种可能性,不管正确与否就急于表达出来,有时甚至没有弄清问题的要求,就开始解答问题。他们使用的信息加工策略多为整体性策略,当学习任务要求做整体解释时,成绩较好。故D选项正确。A选项,沉思型的人总是把问题考虑周全以后再做反应,他们侧重解决问题的质量,而不是速度。这种人在加工信息时多采用细节性策略,在需要对细节进行分析时,他们的学习成绩较好。(王大顺,张彦军主编;王大涛,段宝军,安桂花副主编,发展与教育心理学,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2015.08,第97页)47.答案:C解析: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学习是个体利用自身的智慧与理解力对情境及情境与自身关系的顿悟,而不是动作的累积或盲目的尝试。儿童是通过对积木与大房子之间关系的认知,从而建立二者之间的完形,完成了搭积木的任务。这体现了完形顿悟学习理论。48.答案:C解析:一个原来不能引起某种无条件反射的中性刺激物,由于总是伴随某个能引起该无条件反射的刺激物出现,重复多次后,该中性刺激物也能引起无条件反射,这种反射称为经典条件反射。其实质是刺激与刺激之间的联结。香烟包装绘制吸烟者肺部的受损图片、戒毒片里呈现吸毒者令人厌恶的形象,都是为了让人与相关厌恶形象建立联系,从而使人对该类厌恶形象产生不相容的反应,起到制止吸烟与吸毒的作用。因此,这些日常生活中的做法体现了经典条件反射的原理。(梁宁建著,普通心理学,开明出版社,2012.10,第34页)49.答案:B解析:分化就是知觉刺激的差异并对这种差异做出反应。分化就是利用一些线索、信号和信息,这些线索、信号和信息暗示什么时候行为更容易得到强化,并且学习大多是掌握越来越复杂的分化。例如:一个小孩学会字母“b”和字母“d”之间的分化,一个大一点的学生会“effective”和“efficient”的分化。又如,一位自然科学老师讲落叶类植物这一单元时,让学生们比较松树和栎树,他通过一些特定的问题来帮助学生区分两者的不同本质。(左银舫主编;洪明,董一英副主编,教育心理学,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5.11,第91页)50.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加涅的信息加工理论。加涅认为学习过程分为八个阶段,(1)动机阶段:把学习者的期望与实际学习活动联系起来,并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2)领会阶段:在该阶段,学习者的心理活动主要是注意和选择性知觉。在知觉过程中,学习者会依据他的动机和预期对信息进行选择,把注意放在那些和自己的学习目标有关的刺激上。(3)习得阶段:获得阶段指的是所学的东西进入了短时记忆,也就是对信息进行了编码和储存。教师要帮助学习者采用较好的编码策略,以利于信息的获得。(4)保持阶段:经过获得阶段,已编码的信息将进入长时记忆的储存器,这种储存可能是永久的。(5)回忆阶段:也就是信息的检索阶段,这时,所学的东西能够作为一种活动表现出来。这一阶段,线索很重要,提供回忆的线索将会帮助人回忆起那些难以回忆的信息。因此,教师就要提供一些有利于记忆和回忆的线索,教会学生检索、回忆信息的方法和策略。(6)概括阶段:学习者要想把获得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首先要依赖于知识的概括,同时也依赖于提取知识的线索。(7)操作阶段:也称作业阶段,就是反应的发生阶段,就是反应发生器把学习者的反应命题组织起来,使它们在操作活动中表现出来,因此,作业的好坏是学习效果的反映。教师在这阶段要提供各种形式的作业,使学习者有机会表现他们的操作活动。(8)反馈阶段:通过操作活动,学习者认识到自己的学习是否达到了预定的目标。(左银舫主编;洪明,董一英副主编,教育心理学,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5.11,第122页)题干中老师给出线索词汇,学生将所学的东西能够作为一种活动表现出来。属于回忆阶段。5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有意义学习的分类。有意义学习分为:(1)表征学习,是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或者说学习它们代表什么。表征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词汇学习,即学习单词代表什么。表征学习的心理机制,是符号和它们所代表的实物或观念在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建立了相应的等值关系。例如,“狗”这个符号,对儿童是完全无意义的,在儿童多次同狗打交道的过程中,儿童的长辈或其他年长儿童多次指着狗(实物)说“狗”,儿童逐渐学会用“狗”(语音)代表他们实际见到的狗,“狗”这个声音符号对儿童来说就获得了意义。(2)概念学习,实质上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之处的关键待征。例如,学习“三角形”这一概念,就是掌握三角形有三个角和三条相连接的边,这样两个共同的关键特征,而与三角形的大小、形状、颜色等特征无关。同类事物的关键特征可以由学习者从大量的同类事物的不同例证中独立发现,这种获得概念的方式叫概念形成。也可以用定义的方式直接向学习者呈现,学习者利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有关概念理解新概念,这种获得概念的方式叫概念同化。(3)命题学习,是对以句子为表达形式的命题的学习。命题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非概括性命题,只表示两个以上的特殊事物之间的关系.如“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分支学科”。这个句子里“教育心理学”代表特殊学科,“心理学的分支”也是一个特殊对象的名称。这个命题只陈述了一个具体事实。另一类命题是概括性陈述,表示若干事物或性质之间的关系,是学习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如“圆的直径是它的半径的两倍”。这里的倍数关系是普遍的关系。命题学习中包含了表征学习,是以概念学习为前提。(左银舫主编;洪明,董一英副主编,教育心理学,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5.11,第115页)52.答案:D解析:斯金纳将强化分为(1)正强化:给予一个愉快刺激,从而增强其行为出现的概率。(2)负强化:摆脱一个厌恶刺激,从而增强其行为出现的概率。班杜拉将强化分为(1)直接强化:观察者因表现出观察行为而受到强化。(2)替代性强化:观察者因看到榜样的行为被强化而受到强化。(3)自我强化:人能观察自己的行为,并根据自己的标准进行判断,由此强化或处罚自己。根据题干所述,李老师的行为是为了增加读书的概率,为此撤销了一个厌恶刺激——课间休息时间限制令,属于负强化,故选D。53.答案:B解析:寻求认可取向阶段,认为凡是社会大众认可的,就是对的,反之是错的。顺从传统的要求,谋求他人的赞赏。判断行为的好坏主要依据动机,认为有利他动机的就是好的,有利己动机的就是坏的。此阶段的儿童主要是考虑社会或成人对“好孩子”的期望与要求。并力求达到统一标准。遵守法规取向阶段,服从权威,遵守公共秩序,接受社会习俗,尊重法律权威,有责任感和义务感。认为只要行为违反了规则,并给他人带来伤害,不论何种动机,都是不道德的。相反,凡是维护权威和社会准则的行为,就是好的、正确的。社会契约取向,认识到法律或习俗的道德规范是一种社会契约,大家可以相互承担义务和享有权利,利用法律可以维持公正。同时也认识到,契约可以根据需要而改变,使之更符合社会大众的权益。普遍伦理取向阶段,根据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去判断是非善恶,超越现实规范的约束。即以良心、正义、公平、尊严、人权等最一般的原则为标准去进行道德判断,行为完全自律。当根据自己所确立的原则活动时,个体就会觉得心情愉快。相反,当行为背离了自己的道德标准时,就会产生内疚感和自我谴责感。(李梅,陈明立主编,中学教育心理学,南京大学出版社,2014.01,第134页)“一个人的生命远远大于财产的价值”是普遍伦理取向阶段的表现。54.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开展的各种心理健康教育团体辅导活动中,为了避免竞争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应该开展竞争,但对于心理健康团体辅导活动来说,个人之间的竞争会让人产生挫败感和自卑感,而开展学生群体之间的竞争,可以增加群体之间的友谊。一般说来,群体间竞争的效果取决于群体内的合作,如果群体内各个成员能够合作共事,会增加该群体与其他群体的竞争力。反之,群体内部竞争激烈,就会削弱与其他群体的竞争力。为此,我们就要在中学生中,多组织一些团体性的竞赛,少组织一些个人性的竞赛;多组织一些大多数中学生都能参加的比赛,并动员更多的人参加,少组织一些只有少数人才能参加的比赛;多强调竞争的合作性,少强调竞争的对抗性。(马钊主编,青春鸟

中学生心理健康课堂,文心出版社,2006.06,第364页)55.答案:A解析:由于人的生理和心理原因,长时间注意同一个对象,人的注意会不随意地离开该事物,出现一种周期性变化现象,即注意的周期性加强或减弱,称为注意起伏或注意动摇。56.答案:B解析:维果斯基认为,教学要想取得效果,必须考虑儿童已有的水平,并要走在儿童发展的前面。所以在教学时,必须考虑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在他人尤其是成人指导的情况下可以达到的较高的解决问题的水平,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就叫做“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了发展的可能性,也为教师提供了教学的现实性,教和学的相互作用促进了发展。“最近发展区”存在个体差异和情境差异,不同的个体间,不同的情境中,会有不同的“最近发展区”。(莫雷主编,教育心理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8)57.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有:(1)连续性与阶段性,心理发展是一种连续、渐进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地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其中,连续性表现在个体整个心理发展是一个逐渐变化的连续性过程,即量变的过程。每一种心理过程、心理特征的发展,都是对先前心理活动的继承与发展。阶段性表现在当某些代表新质要素的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取代旧质要素而处于优势的主导地位,表现出一些明显的、可以标志出来的阶段,即质变的过程。个体心理的发展是连续性与阶段性相统一的过程。它是一种量的积累过程,发展过程中每一质变的转折点,都是在个体长期发展过程中量的积累的结果。每一个发展阶段有意无意地为下一发展阶段做了准备,并且每一发展阶段又是先前经验的结晶。(2)方向性与顺序性,个体的心理发展在正常条件下,总是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而且是不可逆,也不可逾越的。比如,个体动作的发展,就遵循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的发展规律,每个婴儿都是如此。在儿童思维的发展中同样遵循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直觉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因此,根据发展的方向性和顺序性,教育和训练都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3)不平衡性,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主要是指人一生全程的心理发展并不是以相同的速率前进的,而是按不均衡的速率向前推进的。因此,心理发展可以因发展速度、起始时间、达到成熟水平的不同而表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模式。从总体发展来看,整个发展不是匀速上升,而是呈波浪形向前推进。(4)个体差异性,人类的心理发展具有普遍的规律性。但与此同时,个体心理发展在进程、内容、水平等方面又具有千差万别的特殊性。各种特殊性统称为心理发展的差异性。(唐龙云主编;陈汉英,李真,刘盛敏副主编,心理学基础,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08,第165页)58.答案:C解析:中学生处于12—18岁时期,处于人格发展的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阶段。这一阶段发展的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所谓自我同一性是指个体组织自己的动机、能力、信仰及其活动经验而形成的有关自我的一致性形象。就是个体尝试把自己有关的各个方面统合起来,形成一个自己觉得协调一致的整体。同一性不是在青春期才出现,儿童在之前已经形成了各种同一性,但是进入青春期后,早期形成的同一性不能应付眼前的选择和决断了,同一性的发展成为了这一阶段的首要任务。6—12岁处于学龄期的个体主要任务是培养勤奋感,克服自卑感。18—30岁处于成年早期的个体主要任务是发展亲密感,避免孤独感。60岁以后处于成年晚期的个体主要任务是获得完善感,避免绝望与沮丧。59.答案:D解析:一节好课的判断标准有很多,比如目的明确、内容正确、方法得当、结构合理、语言艺术和气氛热烈。但是判断一堂好课最根本的要求是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都强调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要求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而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这个活动过程中,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只有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教师的努力才能取得效果。60.答案:B解析:(一)瞬时记忆:也叫感觉记忆、感觉登记,是极为短暂的记忆。指信息在记忆中存储时间一般是0.25-1秒,最长不会超过4-5秒。(二)短时记忆:指信息在记忆中存储时间不超过1分钟的记忆是指人对刺激信息进行加工、编码、短暂保持和容量有限的记忆,是感觉记忆到长时记忆的中间环节。工作记忆:指处在工作状态的短时记忆,或者对完成当前任务起作用的短时记忆,指人在进行某项工作或活动时连续流动的记忆。(三)长时记忆:是根据记忆内容保持的时间长短划分,指信息在记忆中存储时间超过1分钟以上,甚至几天、几周或数年,甚至终身不忘。61.答案:A解析:《幼儿园工作规程》属于教育行政规章,不属于教育行政法规,故选A。第四条幼儿园适龄幼儿一般为3周岁至6周岁。幼儿园一般为三年制。第十条幼儿入园前,应当按照卫生部门制定的卫生保健制度进行健康检查,合格者方可入园。幼儿入园除进行健康检查外,禁止任何形式的考试或测查。62.答案:B解析:教育行政执法是一种具有单方权威性的活动。由于教育行政执法是由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