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课外阅读 让学生走出课堂_第1页
做好课外阅读 让学生走出课堂_第2页
做好课外阅读 让学生走出课堂_第3页
做好课外阅读 让学生走出课堂_第4页
做好课外阅读 让学生走出课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阅读是一种高级的认知行为,而这一行为的形成与培养在小学阶段尤为重要,只有帮助学生打好阅读基础,才能令其在今后的阅读道路中越发顺利。基于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学生的阅读活动才更具色彩与活力,而阅读的积极意义才会对学生产生更为深刻、更加深远的影响。对此,教师应当意识到,优质的阅读过程,是学生通过自身的主观意识以及生活经验对文本意义进行认知、理解以及加工的过程。当下,越来越多的教育者认识到课外阅读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性。因此,在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要明确自身的阅读能力培养任务,进一步完善课外阅读指导模式,优化学生的课外阅读体验,实现更具有效性的课外阅读拓展。本文将对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策略展开深入论述。一、利用分层教学,布置阅读任务在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教学对学生的思维水平及阅读基础有一定要求。而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是不同的,有的学生不仅阅读基础好,而且思维能力也优于其他孩子;有的学生表现平平,阅读水平较弱。如果教师用统一的课外阅读标准进行衡量,那只有阅读基础较好的学生才能达标,而那些阅读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往往难以达到标准,对班级整体阅读效率的提升将构成阻碍作用[1]。因此,教师可用分层教学的方式,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阅读任务,确保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读有所获。具体来说,对于阅读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为其设计“概括文学作品内容”的阅读任务;对于阅读基础一般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梳理文本主旨”的阅读任务;对阅读基础良好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给自己喜欢的作品写一篇读后感”“试着进行群文阅读对比”等任务,以此调动学生的课外阅读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外阅读活动。现以《昆虫记》这部名著为例说明。首先,教师根据班级学生的阅读基础以及能力,将学生划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并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阅读任务。对于阅读基础相对较弱的学生,教师要求学生通读一遍原著,并对原著进行适当批注,概括其中的核心内容;对阅读基础一般的学生,在通读原著的前提下,额外增加了新的任务,要求学生任选自己喜欢的片段,并写一段推荐的理由;对阅读基础良好的学生,教师引导学生将《昆虫记》这部名著和部编版教材中的《蟋蟀的住宅》一文进行比对,让学生在分析中判断编者删去了哪些内容?删后的版本和原著有哪些区别?试着从语言、写作手法、艺术特色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对比鉴赏稿。通过设计不同层次的阅读任务,切实提高课外阅读成效。学生是存在个体差异的,这种“差异性”有时候极为显著。如果教师忽视这种“差异性”,采取统一的课外阅读标准,往往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因此,通过分层教学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让每个学生读有所获。二、传授阅读技巧,提高阅读效果尽管语文课堂教学涉及一定的阅读技巧,但是,这些阅读技巧往往是以碎片化的方式呈现给学生的,教师不会系统地讲解相关知识,导致学生对阅读技巧的运用不够熟练。而课外阅读不同于课内阅读,经常是以整本书为单位进行的。如果不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学生很有可能读了后面忘前面,即便读完整本书,也很难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收获[2]。因此,教师要围绕阅读技巧展开专项指导,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现以《青铜葵花》这部课外读物为例说明。首先,基于读物封面的设计感、故事要素的展露,教师便可从封面、扉页的解读角度,引领学生初步阅读理解。当学生拿到这本书,教师便引导学生先观察书的封面以及扉页,提炼其中的关键信息,提问学生:“大家试着猜一猜这本书的主题是什么?书中内容又和什么相关?”在完成这一步后,教师又给学生传授了略读法,并向学生全面、细致地讲解“略读法”,提示学生主要针对自己不喜欢的片段或者是一本书的目录以及作者简介等部分,明确需要略读的部分之后再运用此方法,从而通过简略的读一读,做到心中有数即可。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书籍的“内容提要”部分,这一部分知识是整本书的精华,学生可以根据“内容提要”判断自己应当精读什么。这一方法使学生更加确定自己的阅读目标,便于其将自己的阅读目标进行进一步细化。之后,教师给学生传授了批注阅读的方法。当学生正式开始整本书阅读,不论遇到生词还是佳句,都可以用批注的方式记录。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向学生讲一讲整本书的思维导图制作方法,让学生每读一本书都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梳理框架,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效果。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灵活运用相应的阅读技巧,可使阅读过程更加轻松、愉悦,从而更加享受阅读,也因此受益匪浅。课外阅读往往涉及整本书阅读,而整本书包含的内容极其丰富,如果不掌握一定的技巧,学生的阅读过程往往“事倍功半”。因此,教师需要传授具体的阅读技巧,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三、抓住重点场景,感受人物形象大多数课外阅读书籍都是小说体裁,而人物是小说三要素之一,更是阅读的难点所在。小学中、高年级已经涉及名著阅读,而名著往往包含丰富的人物形象,其中的场景描写不仅细致,而且随处可见。因此,当学生阅读这类名著时,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场景描写,并引导学生结合不同的场景思考人物的行为以及表现,对人物的个性以及形象进行细致把握,同时试着分析不同人物形象间的关系,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质量。现以《红楼梦》这部课外读物为例说明。这部名著值得学生反复阅读,因为该书不但包含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而且具备极强的审美价值,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积极的意义。当学生进行《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关注重点篇章,关注书中的场景描写。例如,《刘姥姥进大观园》是书中非常精彩的一章,其中涉及诸多的人物形象,而且每个形象都有极其鲜明的展现。在阅读这一章时,教师要求学生先通读原文,使用批注的方式划出原文中的场景描写,想一想人物在场景中的表现是什么?他们的心理变化又是怎样的?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对课文中的细节展开深入品读和推敲。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教师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梳理故事情节,并以“酒席”这个重要的场景为核心,分析刘姥姥、王熙凤、黛玉、宝钗、史湘云等人的具体表现以及她们不同的“笑”背后代表的不同个性特征。通过对场景的细致分析,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把握更加深刻,而这对学生理解《红楼梦》这本书极为重要。小说是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主要体裁,而人物作为小说三要素之一,自然是品读以及分析的重点。对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中的场景描写,分析人物的动态表现以及背后的个性特征,这对学生理解小说内涵同样具有积极的影响。四、借助信息技术,感染阅读情绪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教师教学提供了更加良好的条件。基于此,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也可根据教学内容,积极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的阅读体验增添更为丰富的色彩。教师可运用多媒体、网络等信息技术,帮助学生营造相关的阅读氛围,为学生提供和谐的阅读环境,使学生更快进入阅读状态。信息技术的适时融入,能够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其阅读意愿得到有效增强,同时,信息技术所营造的氛围,也为学生的阅读活动奠定了阅读基调,使其阅读情绪能在和谐、自由的阅读氛围中得到感染,从而逐渐高涨,为其探知阅读文本深度打下坚实的基础。以《女儿的故事》这一课外读物的阅读指导过程为例。首先,教师应当明确,这本书中的故事是作者从父母的角度展开叙述的,因而对于小学生而言,不太能够直观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写文立意。学生被吸引的阅读兴趣点,往往是作者幽默有趣的叙述风格,或者故事中的人物与学生的身份相当。对此,为了帮助学生在风趣语言背后,读出更为深刻的情感,教师便可以信息技术的介入,为学生营造更为融洽的阅读气氛,促使学生能主动探知故事背后的深情。在进行阅读导入时,教师首先运用多媒体展示一组“父与子”的幽默漫画,并提出问题:“你喜欢这样的亲子关系吗?为什么?”学生显然对这样的漫画和话题充满了兴趣,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接着,教师再引出故事主人公梅思涵,简单介绍几句,学生的阅读兴趣便更加浓厚,阅读热情也随其好奇心的增长而愈发高涨。最后,教师运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现一些书中的故事片段,引导学生一同阅读,一同分析,并配上一些有趣的背景音乐。在此过程中,教师对多媒体设备的巧妙利用,将阅读氛围烘托得更具趣味性,使得学生在阅读时,能够从妙趣的文字中,感受到作者对女儿的感情。在此基础上,教师穿插话题,引导学生谈一谈自己与父母的故事,便更能有效激起学生对阅读文本内涵的探知。在学生阅读这一课外读物后,教师还可鼓励学生通过互联网,了解作者梅子涵的家庭教育观念,以此打开学生的阅读视野。信息技术的多样化运用和融入,令教师的阅读指导更具新意,促进了学生积极阅读的发生。同时,教师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营造出了良好的阅读氛围,使学生迸发自主阅读的活力,实现了更具效果的课外阅读。五、组织分享活动,巩固阅读收获在布置了课外阅读任务以后,如何监督学生的阅读、如何巩固学生的阅读,同样是教师应当关注的重点。对小学生来说,课外阅读不应成为负担而应成为乐趣,这就需要教师对课外阅读环节进行设计。例如,当教师给学生推荐了阅读书籍以后,需要根据书籍的篇幅以及章节,同时结合学生的阅读速度,对书籍进行任务划分。当学生完成任务后,要求学生以打卡的方式进行记录,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在完成整本书阅读任务后,教师组织主题分享活动,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分享阅读收获,这样就可巩固学生的阅读效果。现以《童年》一书为例说明。这本书总共有13个章节,全书篇幅在18万字左右。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阅读速度制定阅读目标。阅读速度又快又好的学生,可以每天读一个章节;阅读速度较慢的学生,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阅读时间。每完成一个章节的阅读,教师可为学生设计一份表格,主要记录学生的阅读进度以及章节收获。在完成整本书阅读以后,教师可组织主题分享活动,给学生提供一方展示阅读成果的平台。例如,有的学生阅读了《童年》这本小说以后,写了一篇将近1500字的读后感;有的学生在读了《童年》这本小说以后,专门绘制了相应的思维导图;有的学生则是顺藤摸瓜,继续搜索高尔基的其他作品,如《在人间》《我的大学》,并制作了一份相应的手抄报。多元化的分享,可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质量。课外阅读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经历长时间的坚持。如何保障课外阅读,如何巩固学生的阅读收获,同样是教师的“分内事”,应当引起教师关注。对此,教师需要组织相应的主题分享活动,给学生搭建成果分享的平台。综上所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