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辛集市2022-2023学年高二年级下册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辛集市2022-2023学年高二年级下册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辛集市2022-2023学年高二年级下册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辛集市2022-2023学年高二年级下册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辛集市2022-2023学年高二年级下册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北省石家庄市辛集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

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本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2、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另附加卷面分5分。

3、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4、全部R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

合题目要求。

1.史学家塔西佗在《编年史》中记载:“屋大维……首先用慷慨的赏赐笼络军队……然后

再逐步地提高自己的地位,把元老院、高级长官乃至立法的职权都集于一身。”这一记载

说明罗马

A.元首实行独裁统治B.维护公民大会的权威

C.建立城邦统治制度D.确立帝国居民参政权

K答案』A

K解析H

材料反映了屋大维将军事、行政、立法等权力集于一身,独揽国家一切权力。结合所学知

识是可知,公元前27年,罗马进入帝国时期,屋大维建立元首制,实行独裁统治,A项正

确;材料反映的是屋大维独揽大权,没有涉及公民大会的信息,排除B项;罗马共和国时

期,罗马城邦统治制度就已经建立,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屋大维独裁统治,没有体现

居民参政的情况,排除D项。故选A项。

2.1898年,康有为替大学士徐致靖代拟《请废八股以育人才折》上奏,指出:中国人聪

明智慧却“愚暗无才……皆因八股累之”,“新政之最要而成效最速者”莫过于“罢废八

股”,奏请“自岁科试以至乡会试及各项考试,一律改试策论……讲求时务”。这一动议

的背景包括()

①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②维新派推动维新思想传播

③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④清政府废除科举选官制度

Λ.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K答案』A

K解析』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清政府废除科举选官制度是在1905年,故④错误;①②③均是戊戌变

法的背景,故①②③正确。故选A,排除BCD。

3.阅读表,这说明20世纪初,清朝政府()

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

年份制度变化

清朝颁布《学堂选举鼓励章程》规定,凡由学堂考试合格毕业生,均给予

1901年

贡生、举人、进士出身;殿试后“酌加擢用,优予官阶”

张之洞草拟《奖励游学毕业生章程》,对留学日本的归国毕业生,承认他们

1903年

在日本政府合法注册的学校取得的文凭,并给予科举出身,优予官阶

1904年清政府奏定《考验出洋毕业生章程》,并于1906年、1909年两次修订

A.建立了考试选用官吏制度

B.建立了公务员公开竞争考试录用制度

C.仿效西方建立起文官制度

D.建立学堂选官和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度

R答案』D

K解析H

依据材料“凡由学堂考试合格毕业生,均给予贡生、举人、进士出身;殿试后'酌加擢

用,优予官阶’”可以得出晚清时期建立了学堂选官;依据材料“对留学日本的归国毕业

生,承认他们在日本政府合法注册的学校取得的文凭,并给予科举出身,优予官阶”、

“奏定《考验出洋毕业生章程》”可以看出晚清时期建立了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度,故D项

正确;材料没有涉及考试选用官吏制度,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公务员公开竞争考试

录用制度,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仿效西方建立起文官制度,故C项错误。故选:Do

4.西汉为加强对西北边疆地区的管辖,采取的措施包括()

①设“河西四郡”管理河西走廊②设西域都护管理西域军政

③西域设田官督率戍卒屯田④赐给使臣“汉委(倭)奴国王”金印

Λ.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K答案』A

K解析』

本题是组合类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题干设问题可知这是正向题。根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

准确时空是:中国古代西汉时期。根据题干信息“西北边疆地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

朝政府在河西走廊设立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并在乌垒城设置西域都护府作为管

理西域军政机构,向边疆地区移民,在西域设置出官督率戍卒屯田,①②③正确,A项

正确。根据所学知识,东汉时期光武帝刘秀赐给倭国国王,即日本国王“汉委(倭)奴国

王”金印一枚,④的时间和空间信息均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④,进而排除BCD项。故选

A项。

5.清朝在北方边疆地区设置将军、办事大臣并实行盟旗制度,其积极作用是()

①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②实施“改土归流”的措施

③巩固和发展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④促进了中国境内经济文化交融

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R答案』A

K解析工

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清朝(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在北方边疆地区实行将

军,办事大臣,盟旗等制度,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巩固和发展了多民族国家的

统一,促进了中国境内经济文化交融,①③④正确,A项正确;自雍正时起,清政府在西

南大规模地推行“改土归流”政策,逐步取消土司世袭制度,任命有任期、可调动的流

官,与北方边疆无关,②不符合题意,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

6.明清统治者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其主要影响有

①阻碍了中外之间的贸易往来②避免了西方殖民侵略

③失去了开拓海外市场的契机④保护了民族工业发展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K答案』B

K解析H

明清时期的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西方之间的经济文化交往,失去了开拓海外市场的

契机,使中国落后于历史的发展潮流,因此①③正确,B符合题意;避免西方殖民侵略的说

法不符合史实,②错误,AC排除;当时民族工业尚未产生,④错误,D排除。故选B。

7.《睡虎地秦墓竹简•法律答问》载,居民“徙居”,要申请办理“更籍”,未经官府批

准,不得随便迁徙;外出要持有“符”之类凭证,否则便为“阑亡”,“捕阑亡者”政府有

赏;对于脱籍逃亡的人,国家惩办很严。据此记载,可以推断出秦时()

①政府重视户籍管理②客观上限制了商业③用法律管理老百姓④奖励战功以此为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K答案』A

K解析H

根据材料“对于脱籍逃亡的人,国家惩办很严”和“未经官府批准,不得随便迁徙”可知

政府重视对户籍的管理,①正确,商业有一定的流动性,但秦朝法律规定“居民'徙

居’,要申请办理‘更籍',未经官府批准,不得随便迁徙”限制了人民的流动,进而客

观上限制了商业,②正确,根据材料“《睡虎地秦墓竹简•法律答问》”可知用法律的手

段管理管理老百姓,③正确,①②③正确,A项正确;奖励耕战是商鞅变法时期的富国强

兵的政策,且材料强调用法律手段限制人民的流动,与奖励耕战没有关系,④错误,排除

BCD项。故选A项。

8.“清乐”源自汉代乐府的俗乐,魏晋时期逐渐雅乐化,此后分散各地。河西地区的清乐

与“羌胡之声”结合,南朝的清乐则与江南音乐结合,北朝曾改编清乐并由“胡人”演

唱。隋代统一后重新整理了清乐,隋文帝称之为“华夏正声”。清乐的发展说明,魏晋以

ʌ.中原的传统文化日渐消亡B.各民族文化互动增多,不断交融

C.汉代的礼乐制度逐步复原D.西域文化成为南北朝文化的主流

K答案』B

K解析』

材料“河西地区的清乐与‘羌胡之声’结合,南朝的清乐则与江南音乐结合,北朝曾改编

清乐并由‘胡人'演唱”体现的是魏晋以来各民族之间的交流融合给音乐发展带去了活

力,B正确;ACD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B。

9.“神宗既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安石为帝言天下财利所当开辟敛散者,帝然其说,遂创

立制置三司条例司”“以通天下之利”。这说明,王安石变法初期的改革重点在于

A.分散宰相权力B.加强皇权

C.加强军事实力D.增加财政收入

K答案HD

K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0由“安石为帝

言天下财利所当开辟敛散者,低然其说,遂创立制置三司条例”可以分析出王安石初期的变

法是为了增加政府的收入的,故本题R答案》选D项。分割宰相权力不是王安石变法的内

容,A项不选;题干中没有涉及皇权的变化,B项不选;材料中体现的是财政,不是加强军

事实力,C错误。

【考点定位】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王安石变法•重点内容

【名师『点石成金』】王安石变法的目的①直接目的:为了富国强兵,改变积弱的局面。②

根本目的:为了挽救北宋统治危机,巩固封建统治秩序。王安石变法的内容:①富国之

法:为改变积贫的局面一一政策、措施: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法、市易法、方田均

税法、均输法等•②强兵之法:为改变积弱的局面一一措施: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和

设军器监。③取士之法:关注人才的选拔、培养和使用一一措施:改革科举制度,整顿太

学,惟才用人。本题是从王安石变法中增加财政收入角度考查的,通过材料的解读选出正

确K答案Il不难。

10.《海国图志》问世不久即传入日本,当时著名学者佐久间象山感叹自己与魏源“所见

亦有暗合者”“真可谓海外同志”,另一日本学者感慨道:“使海内尽得观之,庶乎其为

我边防之一助矣!”这表明此时中日两国的有识之士()

A.有了“开眼看世界”的意识B.主张中日结盟以反对西方的侵略

C.产生了反对封建专制的思想D.掀起了“师夷长技”的社会运动

K答案』A

K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期,《海国图志》得到一些日本学者的赞同,表明此时中日

两国的有识之士有了“开眼看世界”的意识,A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中日结盟以反对西

方侵略的主张,排除B项;魏源写作的《海国图志》并不反对封建专制,排除C项;材料

不足以说明中日两国都掀起了“师夷长技”的社会运动,排除D项。故选A项。

11.20世纪30年代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英国政府颁布了《家庭补助法》《国民保险

法》《国民救济法》等法案;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又陆续颁布了《工资委员会法》《劳动合

同法》《就业保障法》等法案。这些法案的实施()

①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支出②消灭了资本主义的弊端

③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④保障了低收入者的生活

Λ.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K答案』C

R解析》

本题是组合类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选项引导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根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

准确时空是:20世纪30-70年代的英国。根据材料信息,英国通过一系列法案,这些法案

多与社会救济、社会保障有关,结合所学知识,这一时期英国受到凯恩斯主义的影响,政

府大力干预经济,加强社会保障方面的建设。社会保障措施的推行增加了政府财政支出,

①正确;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②正确;保障了低收入者的生活,④正确。综上,C项

正确。社会保障措施有利于缓解资本主义国家因资本主义制度本身的弊端所带来的社会动

荡,但“消灭了”的说法过于绝对,②排除,进而排除ABD项。故选C项。

12.下图为805—873年唐朝几位皇帝统治时期宰相中进士出身者所占比例图示。据此能说

言而用三士出身*■所占比例<%>

A.唐朝中后期地方的割据势力迅速膨胀

B.唐朝建立了监察宰相的相关制度

C.唐期中后期宰相绝大多数都出身进士

D.唐朝注重基层治理中的礼仪教化

K答案』C

K解析』

从图表数据可知,唐朝几位皇帝统治期间,进士出身的宰相比例最低的达到了75%,最高的

达到87%,说明唐朝中后期宰相绝大部分都是进士出身,故C正确。通过宰相的出身无法得

出当时地方势力的膨胀这一结论,排除A项;B项与宰相出身无关,排除B项;礼仪教化在

材料中无法提现,排除D项。故选C项。

13.表:1929〜1931年美国部分行业工人周工资变化表(单位:%)

时间类别1929~1930年1930~1931年

烟煤业-12.3-19.1

金属矿业-6.6-18.3

制造业-7.2-11.3

据表可知,当时美国

A.最低工资标准失效B.产业结构迅速调整

C.经济危机不断加深D.政府财政支出锐减

K答案2C

K解析》

由表中的数据可知,该时期工人工资在逐渐减少,反映了当时经济危机的影响不断加深,C

符合题意;罗斯福新政时规定工人最低工资标准,与材料时间不符,A不正确;材料所述工

人工资的降低是由于经济危机的影响所致,从材料中无法推出产业结构调整,B不正确:工

人工资的高低与国家财政支出没有必然联系,D不正确。

L点石成金J:本题以“1929—1931年美国工人工资的变化”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经济

危机的掌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济危机爆发后,资本家不断压低工人工资,导致工人

的处境日趋困难,工人工资收入降低,导致购买力下降,国内市场进一步缩小,使得工业

发展更加困难,危机进一步加剧。解题时注意依据表格信息并结合经济危机的相关知识进

行分析。

14.阅读“法国历史发展简表”。以下对法国政治制度建设的历史理解正确的是()

法国历史发展简表

时间事件

18世纪启蒙运动进入高潮,涌现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思想家

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1792年法国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国

1804年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颁布《法国民法典》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通过

①18世纪末,法国的文官制度最终建立起来

②法国成文法体系对世界法制建设有重要影响

③19世纪70年代,法国最终确立了共和制

④法国政治体制部分实现了启蒙思想家的理想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R答案』B

K解析H

本题是组合类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世纪T9世纪中期的法

国。②根据材料信息“1804年,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颁布《法国民法典》”结合

所学知识,《法国民法典》继承了罗马法传统,融入了启蒙思想和法国大革命的成果,很快

推广到欧洲各地,形成了民法系,又称“大陆法系”或“成文法系”,说明法国成文法体

系对世界法制建设有重要影响,正确;③根据材料信息“1792年法国废除君主制,建立共

和国”、“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通过”结合所学知识,19世纪法国经历了共和制

和君主制的多次反复,最终确立了共和制度,正确;④根据材料信息“18世纪启蒙运动进

入高潮”结合所学知识,启蒙运动表达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和经济诉求,为资本主义社会提

供了政治蓝图,法国的政治体制,如共和制、分权制衡等体现了启蒙思想家的主张,正

确。综上,B项正确。①材料主要体现了法国政治、法律建设的历程,没有信息涉及文官

制度,排除;排除A、C、D项。故选B项。

15.阅读以下英国法律建设表。英国制定这些法律的目的是()

英国的法律建设

1834年颁布《济贫法修正案》,维持了资本主义自由劳动力市场

1846年废除《谷物法》,保证粮食自由进口

1849年废除《航海条例》,废除航运限制.

1842年颁布《矿井法》

1844年颁布《工厂法》

1847年颁布《十小时工作法》

1848年颁布《公共卫生法》

ʌ.适应工业革命的发展B.完善资产阶级议会制

C.为文官制度作好准备D.完善福利国家的制度

K答案HA

R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

知准确时空是:1834年至1848年(英国)。根据材料“颁布《济贫法修正案》,维持了资

本主义自由劳动力市场”、“颁布《工厂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制定的法律涉及

劳动力、市场、原料、自由贸易等方面,主要是适应工业革命的发展,A项正确:这些法

律涉及的是劳动力、市场等方面,与议会制度完善无关,排除B项;这些法律与文官制度

无关,排除C项;二战后,英国推行福利国家制度,排除D项。故选A项。

16.村落是具有相当数量和规模的聚居点,“古者立国居民……填淤肥美,民耕田之……

稍筑室宅,遂成聚落”。这说明村落的形成得益于()

A.国家的出现B.农业的产生

C.人口的增加D.自然的馈赠

K答案』B

K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

知准确时空是古代。据题干“民耕田之……稍筑室宅,遂成聚落”可知村落的形成得益于

农业的产生,因此B项正确;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A

项;材料强调的是人们耕田,并不涉及人口数量的多少,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百姓种

地定居,并非自然的馈赠,排除D项。故选B项。

17.商周时期,以祭祀先祖的宗庙为中心,国(族)人聚集而居,以全族中辈分最高、与

直系祖先的血统关系最近亲的子弟构成王族,聚集于宗庙近旁的王室区。所有同祖(族)

人均居住在城邑之内,分别由宗庙中心散布到外围区域。这一现象反映出

A.宗法观念影响社会生活

B.城邑布局体现皇权至上

C.古代城市功能划分明显

D.家族经济决定政治地位

K答案HA

K解析H

根据材料“以祭祀先祖的宗庙为中心”“以全族中辈分最高、与直系祖先的血统关系最近亲

的子弟构成王族,聚集于宗庙近旁的王室区”可知,商周时期同一族居住在一起,其居住地

按与直系祖先关系的亲疏来划分,这是受宗法观念影响的体现,表明当时宗法观念影响了民

众的生活,故A项正确;秦朝开始形成“皇权至上”的观念,故排除B项;材料只反映了同

一族人按血缘关系亲疏划分居住地,并未反映城市功能的信息,故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

按血缘关系的亲疏来划分居住地,而不是按家族经济地位,故排除D项。

【「点石成金“以祭祀先祖的宗庙为中心”“以全族中辈分最高、与直系祖先的血统关系

最近亲的子弟构成王族,聚集于宗庙近旁的王室区”是解题的关键。

18.明中叶以来,松江府(今上海一带)所辖市镇数量如下表所示,据此表可以得出

时间松江市镇数量

1550年以前59

1551-1722年113

1723-1861年167

1862-1911年369

①市镇数量增长体验出商人地位上升

②明清时期松江地区工商业发展较快

③市镇增多与近代开放通商口岸有关

④清政府与民国政府都重视商业发展

A.①④B.②③C.②④D.①③

K答案HB

K解析H

结合所学,明清时期封建政府仍然坚持重农抑商政策,仅凭市镇数量的上升不能得出商人地

位上升,故①错误。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工商业发展较快,涌现出一大批工商业市

镇,故②正确。从表格中可以看出,1723—1861年、1862—1911年松江府(今上海一带)

所辖市镇数量大幅度增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与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中国被迫开

放上海等通商口岸有关,故③正确。④明显夸大了清政府和民国历届政府的作用,故④错误。

故选Bo

【『点石成金图表类选择题一般将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以图表形式呈现,较直观地从不

同的角度折射出了历史的本质。解答该类试题要先分析图表信息,将其转化为文字信息,

然后联系所学知识,解答问题。

19.1955年,山西省高平县米山乡最早实行社员群众出“保健费”和生产合作社提供“公

益金”补助的办法,建立起了当地的集体合作医疗制度。I960年,中共中央转发了卫生部

《关于农村卫生工作现场会议的报告》,称这一制度为集体医疗保健制度,要求各地参照执

行。这一制度的推行()

Λ.表明大跃进运动取得胜利B.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C.标志着三大改造顺利完成D.得益于我国快速实现工业化

K答案HB

K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根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

准确时空是20世纪50-60年代的中国。根据材料信息,这一制度实施的费用来自社员群众

(个人)和生产合作社(集体),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通过统筹安排保障基层民众健康的优

越性,B项正确。大跃进运动开始于1958年,主要内容是追求生产的高指标,材料的时间

和内容均不符合,排除A项;三大改造完成指的是所有制的根本变化,材料没有体现,排

除C项;材料主要涉及农业合作化对农民生活的影响,工业化主要在城市进行,材料没有

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

20.西周“匠人营国”制度对城市建设有明确的规定,城邑分为三等:天子王城、诸侯都

邑、卿大夫采邑,各有定制。这体现了西周城市建设()

A.选择在手工业者集中的地方建城B.在运河沿岸等交通发达地区建城

C.城市布局建设有严格的等级限制D.城市建设体现生产的专业化分工

K答案』c

K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提高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根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

准确时空是:中国古代西周时期。根据材料信息“城邑分为三等:天子王城、诸侯都邑、

卿大夫采邑,各有定制”可知西周城市建设具有等级限制,C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及在什

么样的地方建城,排除A项和B项;材料没有体现建城过程中的生产问题,排除D项。故

选C项。

21.1830年,英国正式启用第一条商业铁路,十年后公布火车时刻表。因为火车比马车快

太多,所以各地时间的微小差异就造成了巨大困扰。1880年,英国首次立法规定全国的时

刻表都须以格林尼治时间为准,这就要求人们依据人工的时钟而非依据当地日升日落周期

来过生活。这段材料重在说明()

A.工业革命带来社会生产增长B.技术发展推动生产工具的改进

C.议会改革推动民主政治发展D.时间精准成为日常生活的必要

K答案ID

K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

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中后期的英国。根据材料信息”因为火车比马车快太多,所以各地

时间的微小差异就造成了巨大困扰。1880年,英国首次立法规定全国的时刻表都须以格林

尼治时间为准,这就要求人们依据人工的时钟而非依据当地日升日落周期来过生活。”可

知随着火车和铁路的推广使用,人们要依据人工的时钟来生活,也就是日常生活需要时间

更精准,D项正确;材料主旨是工业革命的成果火车和铁路对日常生活的影响,不涉及社

会生产增长,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生产工具的改进,排除B项;材料虽然出现了立法

规定火车时刻表的信息,但这不能体现民主政治的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

22.伏尔泰认为,“中国是举世最优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和治理最好的国

家”,“在道德上欧洲人应该成为中国人的徒弟”,信奉儒学的中国文人“没有侮辱理性

和曲解自然”。上述认识出现的原因是

A.伏尔泰推崇中国的儒家文化和政治

B.中国四大发明对法国大革命产生了重要影响

C.当时中国的社会制度比欧洲各国优越和先进

D.伏尔泰反对欧洲各国的君主制度

K答案』A

K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伏尔泰推崇中国的儒家文化和政治,并借此来反对欧洲的封建专

制制度,故A正确。

23.1914年,印度齐心协力地支持英国参战,王公们提供了大量的财政援助。同时,至少

有90万印度人在英国军队中当战斗员,还有30万印度人当劳工。海外服役的士兵带着新

思想和新观念回到故土。”新思想和新观念”的“新”表现在()

A.民族民主意识觉醒B.印度教思想传播

C.佛教思想传播D.传播儒家思想的精华

K答案HA

K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

知准确时空是:1914年至1918年(印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印度参加一战的士兵在战

场上看到为国家奋战的其他国家士兵,激发了自己的民族意识,回国后将这种新思想带回

印度,A项正确;印度教是印度本土宗教,不是新思想,排除B项;佛教发源于印度,对

印度人来说也不是新思想,排除C项;印度士兵是去欧洲参战,并非中国,所以也不可能

是儒家思想,排除D项。故选A项。

24.蔡元培在《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中指出:“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所

以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入法科者,非为做官;入商科者,非为致富。”据此可

知,蔡元培要把北京大学办成()

A.教育管理机关B.学术研究基地

C分科教育基地D.职业训练所

K答案XB

K解析工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根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

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为求学而来”可

知蔡元培要把北京大学办成学术研究基地,B项正确;材料强调大学的学术性,没有体现

教育管理职能,排除A项;材料虽提及法科、商科,但只是作为例子说明读大学的目的是

学术研究而不是做官、致富,没有强调分科教育,排除C项;材料强调大学的学术性而不

是职业训练,排除D项。故选B项。

25.唐代长安的商业店铺主要集中在东西两市,按规定,“诸行自有正铺者,不得于铺前

更造偏铺。”南宋都城中的商业店铺散布于城内各处,据记载约有“四百四十行”,上述

材料可以佐证南宋时期()

A.私营商业已居主导地位B.坊市制度已经瓦解

C.商业发展已超过农业D.资本主义萌芽已出现

K答案』B

K解析H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所述,唐代有东西二市,宋代商业店铺则散布在城市各处,所以反映的

是南宋时期市突破了空间的限制,即唐代的坊市制度已经被打破,故选B。在古代重农抑商

的政策下,南宋私营商业不会居主导地位,也不会超过农业,故AC不合史实;资本主义萌

芽出现于明朝,故排除I)。

【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经济•商业的发展•宋代商业的发展

26.考古表明,战国至西汉初期,蜀地墓葬中蜀文化因素占主要地位,墓葬形式以船棺

葬、狭长形土坑墓为主,随葬品也极具蜀地特征;至西汉中期,具有汉文化特色的长方形

竖穴木椁墓成为主要墓葬形式,随葬品也有明显的关中特色。这反映出西汉中期()

A.蜀地墓葬出现平民化趋势B.蜀文化逐渐融入到汉文化中

C.蜀地经济实力与关中相当D.蜀文化与关中文化交流有限

K答案HB

K解析《

根据材料“战国至西汉初期,蜀地墓葬中蜀文化因素占主要地位,墓葬形式以船棺葬、狭

长形土坑墓为主,随葬品也极具蜀地特征;至西汉中期,具有汉文化特色的长方形竖穴木

椁墓成为主要墓葬形式,随葬品也有明显的关中特色。”可知,战国至西汉初期,蜀地墓

葬中蜀文化因素占主要地位,至西汉中期,具有汉文化特色的长方形竖穴木椁墓成为主要

墓葬形式,说明蜀文化受到汉文化的影响,并融入汉文化之中,B项正确;西汉中期,蜀

文化融入汉文化之中,而非平民化趋势,排除A项;根据蜀地墓葬的变化,无法判定其经

济实力状况,排除C项;两地文化的融合,说明文化交流密切,而非有限,排除D项。故

选B项。

27.公元前5世纪的一天,全体雅典公民集会于卫城。人们对泰米斯托克利言论纷纷,说

这位民主派领袖、反波斯英雄正变得专横跋扈,并将他的名字划在碎陶片或贝壳上,最终

他得票过半而遭放逐海外。由此可见,古代雅典民主是()

Λ.直接民主B.民主派专有的民主

C.代议制民主D.大多数居民的民主

K答案』A

K解析H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关键信息的能力。由材料可知,全体雅典公民以少数服从多数

的投票形式将雅典的民主领袖和民族英雄泰米斯托克利放逐海外,反映了雅典民主是i种极

端的直接民主。B项没有看到雅典民主属所有雅典公民的民主;代议制民主始于近代西方,

且不符合材料;D项没有看到公民和居民的区别,雅典民主仅属于雅典公民。

28.11世纪以来,人们认为君主具备手到病除的神性。君主的触摸可以治愈各种疾病,尤

其是被称为“国王病”的淋巴结核。君主触诊成为备受珍视的仪式,成为君主威望的象

征。到牛顿和洛克的时代,就像占星术和炼金术突然间风光不再一样,触诊也几乎在一夜

之间销声匿迹。这种转变在一定程度上表明()

A.科学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君权观念B.近代医学进步攻克诸多传染疾病

C.君主权力运行受到法律严格限制D.科学宇宙观动摇了教会神圣地位

R答案HA

R解析』

据材料可知,在11世纪,人们认为国王可以治愈疾病,这成为国王威望的一种象征,但伴

随着自然科学和启蒙运动的发展,人们对王国能够治愈疾病的认识几乎消失,这体现了科

学的发展改变了人们对君权的认识,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近代科学的发展改变了人们

对国王治愈疾病的认识,并没有体现近代医学对诸多传染疾病的攻克,排除B项;材料体

现了科学对君权认识的冲击,并没有体现君权受到法律的限制,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

科学改变了人们对君权的认识,而非动摇了教会的地位,排除D项。故选A项。

29.15—16世纪,佛罗伦萨一年有数十个宗教节日。在这些节日里,人们戴着各种假面具

扮演各种宗教神话中的角色,进行奇迹剧的演出和游行,沉浸在如痴如醉的欢乐中,类似

的“狂欢节”活动在意大利风行一时。这反映出当时的意大利()

A.狂欢演出成为娱乐主流B.教会引导市民文化品味

C.节日庆典巩固宗教信仰D.世俗精神融入宗教活动

K答案』D

K解析』

题干“在这些节日里,人们戴着各种假面具扮演各种宗教神话中的角色,进行奇迹剧的演

出和游行,沉浸在如痴如醉的欢乐中”体现人们参加宗教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世俗精

神融入宗教活动,D项正确;A项题干无从体现,排除A项;题干不能体现文化品味,排

除B项;题干与宗教信仰关系不大,排除C项。故选D项。

30.一战爆发后,远离欧洲的日本对德宣战。在对德通牒和宣战诏书中,日本声称是为了

“永保东亚和平”及“维护日英同盟的利益”;日本首先发表演说强调日本参战是对德国

鼓动干涉还辽的复仇战。这些行为()

A.反映了德日矛盾的激化B.意在掩盖参战意图

C.维护了英日同盟的利益D.力图保护东亚和平

K答案HB

K解析』

试题分析:一战初期,日本参战,其主要目的是趁机占领德国原来在中国山东和太平洋上的

一些岛屿,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日本趁英国、法国忙于战争之机,加大对他们殖民地的经

济渗透,扩充自己的实力。材料中日本的声明和演说只是为了其掩盖参战意图。所以本题选

B0C、D项是日本方面为了掩盖参战意图的说法,所以排除。A项只是对表象的描述,没有

看到历史事件的实质。

二、非选择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共40分。

31.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战争,但它也影响到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3〜1918年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表(单位:两;指数:

1913=100)

英国德国法国

年份

总值指数总值指数总值指数

191396910944100283024031005299517100

1914105207580108.51669694558.9495147193.4

19175198918553.6——230916043.6

19184989029351.5——156885329.6

一周秀鸾《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13〜1918年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变化的总体趋势。并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R答案II(I)趋势:英、法、德三国输华货物总值大大缩减。

原因:欧洲各国忙于一战,减少了对中国的商品输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减少

了对外国商品的依赖:提倡国货运动抵制了外国商品的输入。

K解析』

(1)趋势:从材料一中“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和指数的变化数据”来归纳即可得

出英、法、德三国输华货物总值大大缩减。原因:依据材料一中的时间“1913〜1918

年”,结合一战的史实可归纳出欧洲各国忙于一战,减少了对中国的商品输出;再结合材

料一的出处“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从这一时期民

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来分析即可。

32.[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它具有明显的历史局限性。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人们有理由推断,农民对解放宣言会无比感激,无比高兴。可实际上,宣言在农民

中间引起的与其说是欣喜,不如说是失望。要理解这一奇特的事实,我们就必须努力置身

于农民的立场来看待这个问题。有一点我们必须注意到,所有那些含含糊糊、激情洋溢的

有关自由劳动、人类尊严、民族进步一类的言辞,落到俄国农民耳朵里,犹如雨滴砸在花

岗岩上一般。他想要的不过是一座可以住的房子,有食物吃,有钱买衣服穿而已。

一一摘编自华莱士《俄国》

材料二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逼迫沙皇政府展望未来并加快现代化的步伐,因为如若不然,

俄国就会永远不再是一个强国。但是,沙皇政府则怀旧地回顾过去,希望改革能巩固俄国

而无须削弱独裁统治。政府对待贵族的态度反映了它最重要的艰难选择:一方面,想要实

施现代化的欲望促使它有时候采取与其需要相反的行动,例如,解放农奴。另一方面,想

要保持独裁专制制度和社会稳定性的愿望,又促使沙皇把贵族作为传统的基础来依靠。

——摘编自莫斯《俄国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农民”对“解放宣言”不满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俄国农奴制改革具有保守倾向的原因。

(3)据上述材料,总结俄国农奴制改革“怀旧”保守致使改革不彻底的教训。

K答案Ila)原因:农民缴纳高额赎金;地主割占好地;农民仍受村社限制(管理);农民

的要求未得到满足。

(2)原因:自上而下的改革(沙皇主持改革);专制制度影响;维护贵族利益。

(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