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通史历史二轮专题复习《统考版》学案1-2-1-第五讲近代中国的探索与近代化的全面展开(1894~1919)_第1页
2021高考通史历史二轮专题复习《统考版》学案1-2-1-第五讲近代中国的探索与近代化的全面展开(1894~1919)_第2页
2021高考通史历史二轮专题复习《统考版》学案1-2-1-第五讲近代中国的探索与近代化的全面展开(1894~1919)_第3页
2021高考通史历史二轮专题复习《统考版》学案1-2-1-第五讲近代中国的探索与近代化的全面展开(1894~1919)_第4页
2021高考通史历史二轮专题复习《统考版》学案1-2-1-第五讲近代中国的探索与近代化的全面展开(1894~1919)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讲近代中国的探索与近代化的全面展开(1894~1919)通史概览一目了然[阶段特征]从甲午中日战争到五四运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高峰时期,资产阶级先后发动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文化的舞台上都异常活跃。这一时期也是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时期,由传统农业社会逐步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变,中国近代化全面展开的时期。[整体感知]1.政治上:随着列强侵华的加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秩序最终确立,民族危机空前加剧。民族资产阶级先后提出了君主立宪、民主共和等政治方案,探索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道路,但都以失败告终。2.经济上: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资产阶级在“实业救国”思想影响下,积极创办实业,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社会生活也因政治运动和文化思想运动的推动向文明化方向发展。3.思想上:资产阶级提出的维新思想、三民主义、民主和科学思想,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4.社会生活上: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推动了社会生活的巨变,服饰、礼仪、交通、通信、大众传媒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考点整合一一突破[主干知识重构——理线索]整合一民族危机加深与中国人民的探索一、深重的民族危机1.甲午战争中国战败,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列强趁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面临空前的生存危机。2.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1901年,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二、中国人民的探索1.戊戌变法:1898年,维新派发动了戊戌变法,标志着政治领域的近代化开始启动。2.义和团运动:19世纪末,农民阶级掀起义和团运动,提出了“扶清灭洋”口号,最后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3.辛亥革命(1)条件:①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发展。②思想基础:孙中山提出了“三民主义”。③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广泛建立,1905年,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成立。④实践:各地革命党人发动的起义。(2)过程:①武昌起义:1911年10月,武昌起义胜利,清朝统治土崩瓦解。②建立民国: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③制定约法:1912年3月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近代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④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1912年2月,宣统帝下诏退位;3月,袁世凯在北京正式就任临时大总统。(3)意义: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4)局限: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未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关注新教材、新观点·1.戊戌维新运动(1)作用:戊戌维新运动对于推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新思想的传播,起到了积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2)失败原因①客观原因:守旧势力强大。②主观原因:维新派缺乏可靠的社会基础,没有严密的组织,又把希望寄托于并未完全掌握实权的皇帝身上,导致这场运动未能实现预期的目标,以失败告终。2.《辛丑条约》《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主权丧失最严重、赔款数目最庞大的不平等条约。整合二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和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一、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1.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实业救国”思潮兴起,商办企业数量和规模迅速扩大。2.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1)原因①民国的建立和民国政府实行了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②民族资产阶级受“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积极投身于兴办实业的运动中。③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等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的有力推动。④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2)表现:1912~1919年,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快。代表人物有张謇、荣宗敬、荣德生等。(3)特点:地域不平衡(集中在沿海、沿江地区);部门不平衡(轻工业发展迅速);短暂。(4)影响:为新文化运动和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奠定了基础。二、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社会习俗的变化(1)维新变法期间: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并改革传统的婚姻制度。(2)辛亥革命时期:辛亥革命前后,“剪辫易服”具有反清革命的色彩;辛亥革命以后,孙中山设计的中山装,受到新派人士的欢迎。2.交通事业的进步:辛亥革命前夕,中国已建成多条铁路,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3.通讯工具的变迁:清朝晚期,电报、开始出现,民国时期,通讯事业进一步发展。4.大众传媒的发展(1)报刊业的发展:维新派、革命派和新文化阵营都把报刊作为宣传自己主张的工具,中国报刊业呈现出繁荣景象。(2)影视事业的发展:1905年,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电影《定军山》首映成功,中国电影事业开始起步。·关注新教材、新观点·民国初期的经济——中国民族工业迅速发展(1)原因①中华民国建立,扫除了政治上的一些束缚和障碍。②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鼓励民间兴办实业。③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战,减少了对华的商品输出。④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此起彼伏,有力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2)表现①中国民族工业发展速度和规模甚至超过以往半个世纪所取得的成绩。②以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开办的面粉厂、纱厂等为代表的一批民族企业迅速壮大起来。(3)影响:随着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中国产业工人的人数也急剧增加,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整合三思想解放的潮流一、维新思想1.背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队伍壮大;西方思想不断传入;民族危机的加深。2.内容:发展资本主义;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倡西学。3.代表人物(1)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初步形成维新变法纲领;出版《孔子改制考》,以孔教名义提出变法要求;学习西方民主政治。(2)梁启超:宣传民权学说,提倡维新变法,批判封建君主专制,要求“伸民权”“设议院”。(3)严复:提倡进化论思想,成为激发人们要求变法图强的理论武器。4.特点:将西方启蒙思想与中国儒家思想结合起来,利用进化论思想来宣传维新变法。5.意义(1)为戊戌变法奠定了思想基础。(2)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二、孙中山的三民主义1.提出:1905年,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孙中山把“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阐释为三民主义思想。2.评价: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但未明确提出反帝,也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三、新文化运动1.背景: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2.兴起: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3.代表人物(1)胡适:主张文学革命,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建设平易、新鲜、通俗的新文学。(2)陈独秀:宣扬民主与科学,反对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伦理道德。4.内容: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5.意义(1)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2)宣传了民主与科学,起到了思想启蒙、文化革新的作用。(3)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6.局限性:对东西方文化的态度片面化、绝对化;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关注新教材、新观点·新文化运动(1)历史背景:这场运动源于对辛亥革命失败原因的痛苦反思。人们认识到共和制度之所以不能真正得到巩固,中国的状况依然黑暗,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对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彻底批判,大多数国民的头脑仍被专制和愚昧牢牢地束缚着。(2)与辛亥革命比较:妇女解放、婚姻自由、家庭革命等口号的提出,也使这场运动所涉及的内容远比辛亥革命时期更为广泛和深刻。(3)影响①在《新青年》的有力推动下,各地拥护新文化运动的刊物纷纷出版,使全国报刊面貌为之一新。②新文化运动推动思想文化革新,有着思想解放的重大意义。[答题要素荟萃——抓主旨]主旨一救亡图存——近代民族危机的加深和中国人民的探索1.近代列强侵华的阶段特征(1)19世纪40~60年代:列强以发动战争作为打开中国大门的侵略手段,以商品输出为主要侵略方式;主要国家为英、法、美、俄。(2)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在政治上由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到实行“以华治华”;经济上由以商品输出为主到以资本输出为主,主要国家除英、法、美、俄外,德、日、意加入,尤其是日本妄图独霸中国。(3)20世纪三四十年代:列强侵华方式主要从“以华治华”到一国独霸中国;侵华主要国家是日、美;侵华格局先是由列强共同支配,后由日本独霸中国。2.20世纪初中国的“沉沦”和“上升”(1)事件:“沉沦”指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如《辛丑条约》的签订、袁世凯复辟帝制、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军阀混战等;“上升”指民主革命的探索。如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国民党和共产党的成立及革命探索等。(2)原因:①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②政治上: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队伍壮大,社会各阶层的觉醒,民主革命运动蓬勃发展等。③思想上:民主共和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几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的推动。主旨二新春乍寒——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1.20世纪前后中国近代化的纵深发展(1)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机器,出现一批近代企业,积累了技术和人才,促进了近代化的发展。(2)思想上:①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也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促成了近代中国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②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及民主共和等思想,使救国道路的探索又前进了一步。③新文化运动是思想解放运动、文学革命运动,推动了思想的近代化。(3)政治上: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虽然失败,但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新气息。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4)社会生活上:在政治、经济、思想近代化的推动下,衣食住行更加文明,交通通讯及传媒更加近代化。2.近代前期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规律及影响规律(1)随着近代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发展而变化;呈现出由闭关自守到面向世界、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的变化趋势。(2)中西文化激烈碰撞并逐渐融合,但始终保持着自己的民族特色;在地域之间存在严重的不平衡影响(1)政治上,有利于中国反封建斗争的展开,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2)经济上,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发展(3)思想文化上,有利于冲破传统文化的束缚,革除弊端,既保留传统中国文化的精髓,又日趋科学合理主旨三民主之梦——在继承中发展的中国思想解放潮流1.进步思想的继承与发展(1)洋务派继承林则徐、魏源等人“师夷长技”的方略,并将它付诸实践,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方针。(2)早期维新派大多来自洋务派,洋务派成员在兴办洋务的过程中,接触到西方资本主义先进的政治制度和文化,他们继承了洋务派“师夷长技”和“中体西用”的思想,同时侧重于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和政治制度,主张以商保国、以制度强国。(3)以康、梁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比较全面、系统地发展了早期维新思想,并使这种思想的影响从一种社会思潮演变为一场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4)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与维新派在兴民权、改革政治制度上具有一致性,但革命派主张用暴力推翻清王朝,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政体。(5)以陈独秀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激进派与维新派、革命派在反封建上具有一致性,但激进派主张通过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来救国图强,并掀起了新文化运动。2.民国前期的思想文化(1)民主共和思想: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三民主义,要求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国。它推动了辛亥革命的高涨,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2)“实业救国”思潮: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批资产阶级实业家倡导“实业救国”,推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也为无产阶级的壮大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创造了条件。(3)民主科学思想: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李大钊等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倡导民主、科学,反对专制、愚昧和迷信,彻底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使民主、科学的思想得到了弘扬,人们的思想得到了极大解放。(4)马克思主义思想: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先进知识分子通过著书立说、成立社团等方式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并将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主旨四趋时更新——新文化运动时期新旧思想的碰撞1.新文化运动时期新旧思想的碰撞(1)内容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2)理念科学思想、精神、世界观、方法论等。(3)特点:彻底批判封建思想;向西方学习已深入到“思想”的核心,深入到“精神”层面。2.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社会的新曙光政治上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捍卫民主革命胜利果实,发动了一系列革命运动,但未能给灾难深重的中国找到一条正确的出路经济上初步建立现代经济法制体系。颁布发展工商业的经济法规,鼓励利用外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获得迅速发展,工业化进程进一步推进外交上出席巴黎和会,拒绝在和约上签字,捍卫了国家主权。后来在华盛顿会议上中国收回山东主权,赎回胶济铁路。表现出了妥协与抗争的两面性思想上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新文化运动兴起、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三民主义的提出,促进了民主思想的发展社会生活上“断发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的颁布,有利于社会的进步教育上推进教育的改革发展命题探究一步到位[明确已考视角——找规律]考向一多角度考查近代中国志士仁人的“救亡图存”1.命题点:孙中山坚持民主革命立场[2018·全国卷Ⅱ]1923年底,孙中山认为:“俄革命六年成功,而我则十二年尚未成功,何以故?则由于我党组织之方法不善,前此因无可仿效。法国革命八十年成功,美国革命血战八年而始得独立,因均无一定成功之方法。惟今俄国有之,殊可为我党师法。”其意在()A.走苏俄革命的道路B.放弃资产阶级代议制C.加强革命的领导核心D.改变反封建的斗争目标关键点拨:孙中山对比了俄国革命、法国革命、美国革命的成功用了不同的时间,孙中山认为:俄国革命值得借鉴,而中国革命尚未成功,是因为组织之方法不善,孙中山由此强调要加强对革命的领导。解析:根据材料中“由于我党组织之方法不善”可知,孙中山认为资产阶级革命不能成功的原因在于资产阶级革命政党领导不力,“惟今俄国有之,殊可为我党师法”,俄国十月革命成功是因为有团结而强有力的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由此孙中山意在加强革命的领导核心,故C项正确。答案:C2.命题点:南京临时政府的建立[2020·全国卷Ⅲ,29]清帝退位诏书稿由南京临时政府拟订,袁世凯收到后擅自在诏书稿上加入“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等内容发表。孙中山表示反对,致电袁世凯强调:“共和政府不能由清帝委任组织。”他们分歧的实质体现在()A.是否赞同共和体制B.政府组建的主导权C.是否进行社会革命D.临时大总统的人选解析:由材料可知,袁世凯认为应该由他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孙中山表示反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在清帝退位诏书稿上加上“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一方面暴露了袁世凯的野心,另一方面也有抹杀革命之意,似乎共和政府的组建是由清帝下诏恩赐的,而孙中山认为“共和政府不能由清帝委任组织”。因此,从材料看,当时双方最大的分歧是由谁来主导组建临时共和政府,B项符合题意。从材料看,双方都赞同“共和体制”,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是否要进行社会革命,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按照当时双方的约定,清帝退位时临时大总统的人选是袁世凯,排除D项。答案:B第2题课改理念辛亥革命期间的南北议和与妥协政治,在新教材中是重要知识点,旧教材中没有涉及;兼顾新旧教材的衔接,渗透了新课改理念考向二从近代化的角度考查20世纪初经济发展和新的社会现象3.命题点: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社会新现象[2019·全国卷Ⅰ,28]下表是川沙县部分名人简历表黄彬国学生,干练有才,上海招商局创办时,章程皆其手订。朱纯祖监生,幼时孤苦伶仃,学习米业,中年创设朱丽记花米行。姚光第南邑生员,感于地方贫瘠日甚,就其家设机器轧棉厂。上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毗邻上海的川沙县部分名人的简历,说明当时国内()A.科举取士转向选拔实务人才B.传统社会结构受到冲击C.儒家的义利观念被抛弃D.新式工业在经济中居于主导关键点拨:黄彬、朱纯祖、姚光第等为科举制下的国学生、监生、生员,但是随着社会形势的变化,他们纷纷从事近代企业生产。这说明社会经济和政治结构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当时川沙县部分名人大多参与了工商业。这说明当时出现了士与工商合一的趋势,冲击了传统强调士农工商分立的社会结构,故答案为B项;部分名人参与工商业是个人行为,不是科举取士选官标准变化的结果,排除A项;C项说法不准确,应该是儒家的义利观念受到冲击,而非被抛弃,排除;近代中国小农经济始终占主导,排除D项。答案:B4.命题点:近代在华企业的发展[2020·全国卷Ⅱ,28]1894~1914年,外国在华企业投资总额有所增加,各行业所占比例如图所示。外国在华企业投资总额中各行业所占比例据图可知,当时()A.运输业成为列强扩大权益的重要途径B.中国的对外贸易已由逆差转向了顺差C.国际资本垄断日益趋于和缓D.民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解析:由材料中信息1894~1914年外国在华企业投资总额有所增加以及运输业所占比例变化可以得出,运输业成为列强扩大在华权益的重要途径,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中国的对外贸易情况,故B项错误。据所学知识可知,1894~1914年国际资本垄断日益加剧,不是趋于和缓,故C项错误。仅由材料无法看出民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故D项错误。答案:A5.命题点:严复翻译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的目的[2018·全国卷Ⅲ]英国科学家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认为不能将自然的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伦理学混为一谈。但严复将该书翻译成《天演论》时,“煞费苦心”地将二者联系起来,提出自然界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严复意在()A.纠正生物进化论的错误B.为反清革命提供理论依据C.传播“中体西用”思想D.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解析:严复将《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翻译到中国,提出“自然界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结合当时中国的社会背景,我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因此,严复宣扬进化论,提出社会发展也是遵循“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规律,目的是倡导维新变法,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故D项正确。考向三20世纪初思想解放和“实业救国”的思潮6.命题点:从20世纪社会生活切入考查思想解放潮流[2017·全国卷Ⅱ]1913年,《申报》登载的“艾罗补脑汁”广告称:“欲图一国之进步,当先使一国之人民精神日旺,思想日新,舍补脑之外另无精神思想也。故善国者必先得卫生,善谋卫生者必先得谋补脑。”由于广告成功,产品一上市就十分畅销。这反映出当时()A.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日益广泛B.追求新思想成为社会时尚C.改良社会风俗成为国民共识D.广告成为推进文明的工具关键点拨:无论是报刊广告还是其他形式的广告,多是以社会新事物来吸引读者的,因而广告在宣传产品的同时,也起着传播新事物、新思想的作用,这体现了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解析:广告宣传“思想日新”“谋卫生”,广告非常成功,“产品一上市就十分畅销”,说明广告内容得到国民认可,反映了追求新思想成为社会时尚,B项正确;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是1915年《青年杂志》的创办,在材料时间之后,A项不符合题意,可排除;材料没有体现“改良社会风俗”,C项可排除;虽然广告内容得到国民认可,但不能得出国民是否实现了广告中宣传的文明,D项可排除。答案:B[研析待考视角——明趋向]视角一辛亥革命实现了中国历史的第一次巨变1.命题点: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2020·太原市高三年级模拟试题(一)](南京临时政府)临时参议院议决以五色旗为中华民国正式国旗,并请大总统孙中山颁布各省执行。但孙对此表示异议,复函据理力争,且以临时大总统名义提请参议院对这一议决加以复议。临时参议院立即对此进行重新讨论,最终正式决定五色旗为中华民国国旗。这一过程表明()A.五族共和思想成为共识B.南京临时政府统而不治C.共和原则得以初步实践D.民主观念日益深入人心解析:根据材料“孙对此表示异议……据理力争”,并不能体现共识,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中华民国奉行三权分立原则,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了民主共和制下,三权分立原则得到初步的实践,故C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民主观念对民间的影响,故D项错误。答案:C2.命题点:辛亥革命的社会影响[2020·洛阳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戊戌变法时,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与“万国同风”,民间应者寥寥。辛亥革命后仅武昌一地,因改穿西式冠履输出白银便达2000多万两;天津在1912年初,一个季度进口洋服洋帽耗资达125万两白银。这一变化表明()A.社会觉醒程度决定运动成败B.政局变革推动生活习俗变化C.戊戌变法运动缺乏群众基础D.国人逐渐摆脱传统文化束缚解析:材料体现出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民间改穿西式冠履的人由寥寥无几到购买西式冠履花费巨大,可知辛亥革命结束了清朝封建专制统治,对人们的服饰变革产生重大影响,故选B项;材料反映的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两大历史事件后,人们服饰变化的不同结果,体现的是政治运动对于民众觉醒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排除A项;戊戌变法缺乏群众基础是对材料中戊戌变法部分的分析,不能体现材料中辛亥革命后用于购买洋服耗资很大的现象,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辛亥革命后用在购买洋服的花费大,没有涉及国人摆脱传统文化束缚,排除D项。答案:B3.命题点:民国初年的政治形势[2020·重庆高考模拟调研四]以下是民国初年成立的部分政党。据此可知,当时()名称创立时间代表人物宗旨中华民国宪政党1912.3伍廷芳“博采民国宪法,确定纯粹中华政体”统一党1912.3张謇“巩固全国之统一,促进共和政治”共和党1912.5黎元洪“防止分裂,便利政务进行,实行共和政治”国民党1912.8孙中山、宋教仁“促成政治统一,维持国际和平”民主党1912.8梁启超“拥护法赋自由,调和社会利益”A.政党林立,国家分裂B.政治变革推动政治转型C.民主共和制不断完善D.革命党人积极参政议政解析:民国初年国家尚未分裂,故A项错误;由材料内容可知,民国初年成立的各政党均以实行共和宪政为宗旨,这是中华民国成立推动的结果,故B项正确;材料仅提供民国初年成立的政党情况,未提供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情况,故C项错误;由材料中政党的代表人物来看,并非所有政党均代表革命党人,故D项错误。答案:B视角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发展和20世纪初社会生活的变迁4.命题点: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2020·吉林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据记载,中国的纺织公司从1911年的22家增长到1919年的54家,到1921年已达109家;面粉厂从1916年的67家增长到1918年的86家。材料反映了这一时期()A.一战为工业发展创造时机B.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C.清政府鼓励发展实业D.民族工业摆脱对外资依赖解析:题干中涉及的三个时间分别为1918年、1919年和1921年,都是距离一战结束的时间非常接近的,所涉及的产业是纺织业和面粉业,故选A项;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排除B项;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鼓励发展实业,排除C项;民族工业发展畸形,一直没有摆脱对外资的依赖,排除D项。答案:A5.命题点:民国初期职业教育的特点[2020·太原市高三年级模拟试题]据统计,全国职业教育学校在民国十年有719所,民国十一年822所,民国十二年1194所,民国十三年1548所,民国十四年1666所,民国十五年1695所。职业教育在当时()A.提高了全体国民文化素养B.顺应了民族工业发展的需求C.体现了政府引领教育革新D.形成了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解析:职业教育的发展不能提高全体国民文化素养,故A项错误;结合时间是1921~1925年,职业教育培养了许多劳动者,故B项正确;材料中职业教育的发展并没有提到政府引领,故C项错误;形成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故D项错误。答案:B6.命题点:民国初年社会生活的变迁[2020·诸暨市高三选考诊断性考试]西式服装的传入和流行对中国服饰的改革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中山装和改良旗袍的出现()A.丰富了人们的审美情趣B.强化了服饰的政治色彩C.缩短了男女间的地位差距D.体现了中西合璧的特点解析:中山装是孙中山在广泛吸收欧美服饰的基础上,综合了日式学生服装(诘襟服)与中式服装的特点;改良旗袍参考满族女性传统旗服和西洋文化基础上设计的一种时装,符合材料西式服装对中国服饰改革的推动作用,故选D项;中山装和改良旗袍丰富了人们的审美情趣,但材料强调西式服装对中国服饰改革的作用,排除A项;中山装具有浓郁的政治色彩,但改良旗袍没有,排除B项;民主政治的推行、经济的发展、平等思想的传播等能缩短男女间的地位差距,而服装并不具备这种功能,排除C项。答案:D视角三民国初年的思想解放潮流7.命题点:20世纪初,民主共和成为时代潮流[2020·河南洛阳一模]民国初年,教育部下令将各地孔庙学田归公,有人悲愤地质问“不谓今之毁孔者,……或罢其祀,或欲废其经,或欲拆其庙,或欲夺其产……是可忍孰不可忍”,呼吁政府收回成命。这说明当时()A.重建人们价值观的迫切性B.孔教已经成为社会进步的障碍C.无政府主义思想日益盛行D.民族资产阶级革命的两面性解析:由材料“不谓今之毁孔者,……或罢其祀,或欲废其经,或欲拆其庙,或欲夺其产……是可忍孰不可忍”可知,人们深受封建思想的影响,急需重塑人们的价值观,故选A项;B项表述过于绝对化,排除B项;材料强调民众对孔学的态度而非无政府主义,排除C项;材料中并未体现民族资产阶级革命,排除D项。答案:A8.命题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2020·安徽蚌埠二模]新文化运动后期,在各种进步刊物中,以“新”字命名的刊物大量涌现,如《新社会》《新生活》《新江西》等。这反映出新文化运动()A.推动知识分子主体意识觉醒B.改变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格局C.引发了许多救国思潮的涌现D.对新闻出版业影响尤为突出解析:根据材料“新文化运动后期,在各种进步刊物中,以‘新’字命名的刊物大量涌现”可知,新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