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江苏省连云港市岗埠中学中考化学适应性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3-2024学年江苏省连云港市岗埠中学中考化学适应性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3-2024学年江苏省连云港市岗埠中学中考化学适应性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3-2024学年江苏省连云港市岗埠中学中考化学适应性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3-2024学年江苏省连云港市岗埠中学中考化学适应性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江苏省连云港市岗埠中学中考化学适应性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化肥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有重要作用。下列有关化肥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提倡农家肥与化肥綜合使用B.草木灰是一种农家肥,其主要成分中含有钾元素C.氯化铵和磷矿粉从外观即可区分D.硫酸铵属于复合肥料2.下列有关化学学科观点说法正确的是()A.变化观:随着科学的发展,有朝一日科学家能把水变成石油B.微粒观:过氧化氢(H2O2)是由H2分子和O2分子构成的C.守恒观:100mL的水和100nL的酒精混合,混合后的体积为200mLD.分类观: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溶液都能使酚酞变红是由于都含有OH﹣3.下列关于天然水的净化操作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A.沉降 B.过滤 C.蒸馏 D.吸附4.下列有关物质的检验、鉴别、分离、除杂所用试剂或方法不正确的是()A.检验自来水中是否含有C1-,可用硝酸银和稀硝酸溶液B.鉴别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可抽丝灼烧闻气味C.分离碳酸钙和氯化钠固体,可溶解、过滤、蒸发D.除去氯化钡溶液中的氢氧化钡,可加入适量的稀硫酸后过滤5.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的试剂正确的是()选项物质(括号内为杂质)除杂试剂AFeCl2溶液(CuCl2)过量铁粉BCO2(CO)适量氧气C盐酸(硫酸)适量Ba(NO3)2溶液DNaCl(NaOH)适量稀硫酸A.A B.B C.C D.D6.芯片是智能家电的核心部件,它是以高纯度的单质(Si)为材料制成的。硅及其氧化物能发生如下反应:①Si+O2SiO2②Si+2NaOH+X=Na2SiO3+2H2↑③SiO2+2CSi+2CO↑④SiO2+Na2CO3Na2SiO3+CO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反应②中X的化学式为H2OB.反应③进行中不能有O2存在C.反应④属于置换反应D.Si和SiO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7.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根据图,判断错误的是()A.铊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铊元素的核内质子数为81C.Z的原子序数大于Y D.X和Y处于同一周期8.关于分子和原子两种微粒的叙述正确的是A.物质只能由分子构成 B.相同原子可能构成不同的分子C.分子质量一定大于原子质量 D.化学变化中分子数目一定发生变化9.有大小形状相同的X、Y、Z三种金属,分别放到相同浓度的稀硫酸中,Z表面迅速冒出气泡,X表面缓慢的冒出气泡,Y表面无气泡冒出,则三种金属由强到弱的活泼性顺序A.XYZ B.YXZ C.ZXY D.ZYX10.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像及相关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t2℃时,等质量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温度降低到0℃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最多的是aB.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1℃升高到t2℃时,所得物质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a>bC.t2℃时,可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从a的饱和溶液中得到固体aD.在t1℃时,a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等于c物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请分析图中的信息并回答下列问题。(1)原子序数为3的元素属于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2)氧元素和硫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氧原子和硫原子的______相同。(3)在化学反应中,原子序数为17的元素的原子容易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现有7.5g石灰石样品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为2.2g。(友情提示:石灰石样品中的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发生反应)。求出:碳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_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_________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如图所示,在锥形瓶中放入一粒白磷,塞好瓶塞后玻璃管下端刚好能与白磷接触,将整套装置放在托盘天平上调节至平衡。取下橡皮塞,将玻璃管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红热,迅速塞紧瓶塞,将白磷引燃,待锥形瓶冷却后观察天平是否平衡。实验结束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气球的体积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由玻璃管受热不燃烧,白磷受热燃烧,可知燃烧的条件是____;实验后,松开橡皮塞,则天平指针____(选填“向左偏”“向右偏”或“指在中间”)。14.张华同学对酸、碱、盐的知识进行了以下的梳理.填写下表空格中的化学式.氯化钾氯化钙氯化钠氯化镁氯化铝氯化锌氯化亚铁氯化铜KClCaCl2NaClMgCl2_____ZnCl2FeCl2_____思考:根据以上盐中的金属元素的排列,可以得出他是依据_____顺序归纳整理的.为理解稀盐酸和氢氧化钠两者之间发生反应的微观实质,绘制了如图.请你在右边的圆圈中填入适当的化学式或离子符号:张华同学发现酸、碱、盐之间的反应都有盐类物质生成.请写出一个能生成MgCl2的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我们知道溶液酸碱度pH可显示的溶液的酸碱性;酸溶液pH<1,溶液显酸性;碱溶液pH>1,溶液显碱性.提出问题:盐溶液的pH怎样呢?盐溶液显什么性呢?猜想与假设:盐溶液的pH可能为:pH=1、pH<1、pH>1.设计与实验:下列是两同学分别对相同的NaCl溶液、CuSO4溶液、K2CO3溶液的pH进行的测定实验:甲同学:取pH试纸放在玻片上,用玻棒蘸取测试液滴在pH试纸上,试纸显色后与pH标准比色卡比较.乙同学:取pH试纸放在玻片上,用蒸馏水将pH试纸润湿,再用玻棒蘸取测试液滴在pH试纸上,试纸显色后与pH标准比色卡比较.记录数据:下表是两同学记录所测pH的实验数据:NaCl溶液CuSO4溶液K2CO3溶液甲同学1410乙同学159结论:通过测定几种盐溶液的pH,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评价与反思:上述两同学测得的数据,反映了溶液真实pH的是_____同学.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某无土栽培营养液的配方中可能含有氯化钾、硫酸铵、碳酸氢氨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为确定配方的成分,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开展了以下探究活动:(实验探究一)取少量固体样品在研体中与熟石灰混合研磨,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____色,写出可能发生该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探究二)另取少量固体样品溶于水得到溶液A,按下图所示进行实验,现象如图所述(设发生的反应都恰好完全进行).请你回答下列问题:①白色沉淀E是______________.②小明认为由实验探究二可以确定该化肥中一定含有氯化钾和硫酸铵,一定没有碳酸氢铵.小强认为这个结论不正确,他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使小明的结论正确,小强对上述实验进行了改动,他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小亮在做“盐酸中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时,滴加盐酸前忘了加入指示剂,导致无法判断该中和反应进行的程度。于是他对所得溶液的酸碱性进行探究。探究所得溶液的酸碱性。所得溶液可能呈碱性,也可能呈______性。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用试管取该溶液1-2mL,滴入1-2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无色酚酞试液变______溶液呈碱性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溶液呈______(分析与思考)若溶液呈碱性,为避免碱性溶液污染环境,小亮对所得溶液进行了如下处理:向溶液中逐滴加入______溶液,直到不再产生沉淀为止。然后过滤,把滤液倒入蒸发皿中加热,得到氯化钠晶体,该过程涉及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若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为了进一步确定溶液的酸碱性,小亮提出了以下方案:方案一:取样,加入金属锌,若观察到______,则所取溶液星酸性;若无明显现象,则呈中性。方案二:取样,加入碳酸钠溶液,若有气泡产生,则所取溶液呈酸性,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若无明显现象,则呈中性。工业上常用氢氧化钠来中和废水中的盐酸,现取废液50g,逐滴滴入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和,当溶液pH为7时,用去氢氧化钠溶液8g。请计算废水中氯化氢的质量分数______。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D【解析】

A.将农家肥与化肥综合使用既有利于改良土壤结构,又能够提高农作物产量,选项正确;B.草木灰是一种农家肥,其主要成分是碳酸钾,含有钾元素,选项正确;C.氯化铵和磷矿粉从外观即可区分,氯化铵是白色晶体,磷矿粉是灰色固体,选项正确;D.硫酸铵只含有氮、磷、钾三种营养素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不是复合肥。选项错误。故选D。2、D【解析】

A、水中含有氢、氧两种元素,石油中含有碳元素,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中元素的种类不变,所以水无法变成石油,选项错误;B、过氧化氢(H2O2)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的,选项错误;C、分子之间有间隔,100mL的水和100mL的酒精混合,混合后的体积小于200mL,选项错误;D、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均属于碱,溶液都都含有OH-,都能使酚酞变红,选项正确,故选D。3、C【解析】

通过沉降、过滤只能除掉水中的难溶性固体杂质,吸附除掉水中的色素和异味,经沉降、过滤、吸附后得到的水中还含有可溶性的杂质,属于混合物;通过蒸馏得到的水中不含有任何杂质,属于纯净物,是净化程度最高的净水方法。故选C。4、D【解析】

A、检验自来水中是否含有C1-,可向自来水中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滴加稀硝酸溶液,沉淀不溶解,说明自来水中含有氯离子,故选项A正确;B、鉴别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可抽丝灼烧,有烧焦羽毛气味的是羊毛纤维,没有烧焦羽毛气味的是合成纤维,故选项B正确;C、要分离碳酸钙和氯化钠固体,碳酸钙难溶于水,氯化钠易溶于水,只要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蒸发,就把碳酸钙与氯化钠分离,故选项C正确;D、除去氯化钡溶液中的氢氧化钡,加入适量的稀硫酸,稀硫酸既能与氯化钡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钡反应,所以加入适量的稀硫酸后过滤,不能除去氯化钡溶液中的氢氧化钡,故D不正确。故选:D。5、A【解析】

A、除去FeCl2溶液中的CuCl2,加入过量的铁粉,铁比铜活泼,铁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通过过滤即可得到氯化亚铁溶液,选项A正确;B、除去CO2中的CO,因一氧化碳的量太少,不能够点燃,且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选项B不正确;C、除去盐酸中的硫酸,加入适量Ba(NO3)2溶液,Ba(NO3)2和H2SO4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能除去杂质但引入新杂质,选项C不正确;D、除去NaCl中NaOH,加入适量稀硫酸,稀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能除去杂质但引入新杂质,选项D不正确。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物质的除杂,需牢记除杂的原则,一不增加新的杂质,二被提纯的物质不能减少,三易分离。6、C【解析】

A、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碳、一氧化碳均能与氧气反应,进行分析判断;C、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D、根据反应①③,进行分析判断。【详解】A、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则每个X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H2O,故选项说法正确;B、碳、一氧化碳均能与氧气反应,反应③进行中不能有O2存在,故选项说法正确;C、反应④的生成物均为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D、由反应①③可知,Si和SiO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难度不大,理解题意、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置换反应的特征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7、D【解析】

A、根据化学元素汉字名称的偏旁可辨别元素的种类,金属元素名称一般有“金”字旁,可知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故说法正确;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可知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81,质子数=原子序数=81,故说法正确;C、元素周期表中同一周期中的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因此Z的原子序数大于Y,故说法正确;D、元素周期表中同一纵行为一族,同一横行为一周期,因此X和Y处于同一族,故说法错误。故选D8、B【解析】

A、分子和原子、离子都可以构成物质。如: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铜是由铜原子构成。所以此项错误;B、相同原子可能构成不同的分子。如:氧原子即可以构成氧气分子也可以构成臭氧分子。所以此项正确;C、分子质量不一定大于原子质量。如氦原子的质量(相对原子质量为4)就大于氢分子的质量(相对分子质量为2)。所以此项错误;D、化学变化中分子数目可能变化。如:氢气在空气中燃烧:2H2+O22H2O反应前分子数目是3个,反应后变为2个,分子数目发生了改变;氢气在氯气中燃烧:H2+Cl22HCl反应前分子数目是2个,反应后仍为2个,分子数目没有改变。所以此项错误。故选B。9、C【解析】

金属的活动性越强,与酸反应的速率越快;有XYZ三种金属,把它们分别放到相同浓度的稀硫酸中,Z表面迅速冒出气泡,X表面缓慢的冒出气泡,Y表面无气泡冒出,则Z、X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且Z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强;Y不能与盐酸反应,说明Y的位置排在氢的后面;即XYZ三种金属由强到弱的活泼性顺序为Z、X、Y。

故选:C。10、C【解析】

A、t2℃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a>b>c,等质量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剂的质量大小关系为a<b<c,温度降低到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b>c>a,所得物质溶液,a中溶剂最少,溶解度最小,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最少的是a,故A错误;B、t1℃时,b的溶解度大于a,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所以饱和b溶液的质量分数大于a,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1℃升高到t2℃时,溶解度增大,无溶质析出,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b>a,故B错误;C、溶剂越小,溶解的量越少,t2℃时,可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从a的饱和溶液中得到固体a,故C正确;D、在t1℃时,a与c溶解度相同,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a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等于c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故D错误。故选C。【点睛】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金属最外层电子数得到【解析】

(1)原子序数为3的元素是锂元素,属于金属元素,故填金属;(2)氧元素和硫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氧原子和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故填最外层电子数;(3)在化学反应中,原子序数为17的元素是氯元素,氯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7,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故填得到。【点睛】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除汞外,金属元素的名称都带金字旁,非金属元素的名称不带金字旁;一般情况下,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大于4的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等于4的,既不容易得到电子,也不容易失去电子,因此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最外层电子数是8的是一种稳定结构,第一层也是最外层时,达到2个电子也是一种稳定结构。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40%66.7%【解析】

(1)碳酸钙(CaCO3)中钙的质量分数为:×100%=40%;(2)设碳酸钙的质量为xx=5.0g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100%≈66.7%答:(1)碳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2)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66.7%;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变小物质是可燃物且温度达到着火点向左偏【解析】

实验时,白磷燃烧放热,导致瓶内气压增大,气球膨胀,冷却至室温后,瓶内氧气消耗,气压减小,气球收缩,因此气球的变化是先膨胀后缩小。根据白磷引燃前后的变化,可知燃烧的条件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玻璃管受热不燃烧,白磷受热能燃烧,可知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

实验前后天平保持平衡,实验后,松开橡皮塞,空气进入瓶中,则天平指针向左偏。

故填:变小;物质是可燃物且温度达到着火点;向左偏。14、AlCl3CuCl2金属活动性顺序Cl-Na+H2O2HCl+Mg(OH)2=MgCl2+2H2O或BaCl2+MgSO4=MgCl2+BaSO4↓或2HCl+MgCO3=MgCl2+CO2↑+H2O等盐溶液可以为中性、酸性、碱性甲【解析】试题分析:(1);表格中的各种物质为氯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为氯元素,氯化物中氯元素化合价为-1,根据化合价书写化学式即可;根据表格可知,金属元素的排列是按照金属活动性顺序强弱进行排列的。(2)中和反应发生的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所以钠离子和氯离子不发生变化。(3)氢氧化镁和稀盐酸反应,产生氯化镁和水;或碳酸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等;利用酸碱盐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4)结论:通过表格中数据可知,盐溶液可呈酸性,碱性或中性;测定溶液pH时,用蒸馏水润湿试纸,测得的值会不准确。故甲同学的数据准确。考点:溶液酸碱度及其测定方法,复分解反应。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蓝NH4HCO3+Ca(OH)2=CaCO3+NH3↑+2H2O或(NH4)2SO4+Ca(OH)2=CaSO4+2NH3↑+2H2O硫酸钡步骤Ⅰ中加入的稀盐酸引入了氯离子,影响了氯化钾的检验将步骤Ⅰ中的稀盐酸换为稀硝酸【解析】

(1)氨气溶于水显碱性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铵态氮肥遇碱放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