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对联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1页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对联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2页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对联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3页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对联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4页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对联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对联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对联专题

教材分析

本堂课为统编教材语言运用部分,对联作为其中的一小分支,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它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对联艺术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更重要的是,对联题直接指向的是对考生语文素养的考查,对传统文化的考查。从对联中可以显见出考生语文素养的高下。国学大师陈寅恪也曾经指出,对联不仅能够体现汉语言的特性,而且具有四条检测功能。简而言之,对联作为一种有效的教育教学资源,应当再次得到积极的利用和开发。对联知识,可以很好地激发高一学生对文化文学的热爱,为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基础。作为教师,可以积极探求活动课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喜爱这一类型的课程,从而为语言类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教学目标】

1.了解对联题的题型,理解对联对仗的特点。

2.掌握解答高考对联题的方法。指导学生明确高考对联题的题型,理解对联对仗的特点。利用这一特点去解决各种各样的对联题型。

教学重点:

对下联的基本方法——形式相对,内容相联。

教学难点:

对联的平仄——仄起平收。

【知识链接】

贴春联的习俗,相传于五代后蜀主孟昶,他在寝室门板桃符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谓之“题桃符”,这要算中国最早的对联,也是第一副春联。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贴春联的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春联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批、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楣的横木上;“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具、影壁中。

学习任务一高考对联怎么考

1、给出上联选下联

2、给出上联写下联

3、打乱顺序重组合

4、借助对联考常识

学习任务二高考对联怎么做

一、领悟对联的基本特点——对仗

1.字数相同,断句相同

2.词性相同,结构相同

3.内容相关,或正或反

4.声调相反,仄起平收

学习任务三典型例题讲解

1.以“冬尽梅花点点”为春联的上联,下面四句中哪一句最适合作为下联()

A.万户杨柳依依B.千家喜气洋洋C.春回爆竹声声D.春来微风缕缕

2.用下面的短语组成两副有关春节和端午节的对联。

要求:上下联各为七字,语意连贯,符合节日和对联特点,不得重复使用短语。

门上桃符碧波竞舟江边柳线青艾驱瘴迎春绿十里欢耀眼红千家乐

3.以"梨花院落溶溶月"为上联,下面四句中哪一句最适合作为下联?()

A.柳絮池塘淡淡风B.榆荚临窗片片雪C.带水芙蓉点点雨D.丁香初绽悠悠云

4.安徽将下面的短语组成两副七字对联,并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4分)

(新春对联、教师办公室对联)

芝兰绕阶黄牛耕地翠柳迎春

桃李满目千里绿春绣锦座

凝香万山

5.江苏卷下列诗句与“墙头雨细垂纤草"对仗工整的一项是()

A.水面风回聚落花B.数峰无语立斜阳C.楼上春容带雨来D.蝉曳残声过别枝

【当堂达标】

1.南京名园瞻园中有一副对联,其下联的词序、句序已被打乱,请根据所给的上联进行适当的调整。

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下联:小苑西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树边红雨,此间有舜日尧天。

2.“月送花香浮小院”是一副对联的上联,请选出下联中最好的一句()

A.绿叶红花映山前B.风摇竹影到幽斋C.梦随春风到天明D.风吹萤火到满园

3..将句子补充完。

荆轲处惊不变,无私无畏,发图见匕,刺秦帝。

樊哙拥盾闯帐,______,披肝沥胆,_______。

4.“轻风细柳,淡月梅花"是一副四字对联。请在方格中填写一个动词,组成一副对仗工整的五字联。

轻风___细柳,淡月___梅花

对联知识补充:

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等,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结构相同,是中文语言的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有历史记载的最早对联出现在三国时代。明洪武年间(1368-1399年),在江西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地方,出土一尊特大铁十字架,上铸有三国时代孙权赤乌年号(238-250年)。在铁十字架上又铸有艺术精美的对联云:“四海庆安澜,铁柱宝光留十字;万民怀大泽,金炉香篆蔼千秋。”观其形式与内容,与中国早期基督徒有关联。春节时挂的对联叫春联,办丧事的对联叫做挽联,办喜事的对联叫庆联。对联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一般不需要押韵(律诗中的对偶句才需要押韵)。清代名将对联(通翰斋)骈文与律诗是对联的两大直接源头。对联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又吸收了古体诗、散文、词曲等的特点。因而对联所用句式,除了律诗句式、骈文句式外,还有古体诗句式、散文句式、仿词曲句式。不同句式适用格律不同、宽严不同。其中律诗句式平仄要求最严,古体诗句式则除了对句末平仄有要求,其他位置平仄不拘。

春联的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渐发展为春联,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春联源远流长,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他在寝室门板桃符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谓文“题桃符"(见《蜀梼杌》),这要算中国最早的对联,也是第一副春联。宋代不同史料对此说法不一,还有将作者归为孟昶儿子的。因而这副春联作者到底是谁,仍是个悬案。对联作为一种习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中国国务院把楹联习俗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楹联习俗在华人乃至全球使用汉语的地区以及与汉语汉字有文化渊源的民族中传承、流播,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有着重大价值。历史探源楹联者,对仗之文学也。这种语言文字的平行对称,与哲学中所谓“太极生两仪”。即把世界万事万物分为相互对称的阴阳两半,在思维本质上极为相通。因此,我们可以说,中国楹联的哲学渊源及深层民族文化心理,就是阴阳二元观念。阴阳二元论,是古代中国人世界观的基础。以阴阳二元观念去把握事物,是古代中国人思维方法。这种阴阳二元的思想观念渊源甚远,《易经》中的卦象符号,即由阴阳两爻组成,《易传》谓:“一阴一阳之谓道。"老子也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第42章。)荀子则认为:“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合而变化起。"(《荀子·礼论》)《黄老帛书》则称:“天地之道,有左有右,有阴有阳。”这种阴阳观念,不仅是一种抽象概念,而且广泛地浸润到古代中国人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万事万物的认识和解释中。《周易·序卦传》“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有礼仪有所措。"《易传》中,分别以各种具体事物象征阴阳二爻。阴代表坤、地、女、妇、子、臣、腹、下、北、风、水、泽、花、黑白、柔顺等;与此相对应,阳则代表乾、天、男、夫、父、君、首、上、南、雷、火、山、果、赤黄、刚健等。这种无所不在的阴阳观念,深入到了中华民族的潜意识之中,从而成为一种民族的集体无意识。而阴阳观念表现在民族心理上,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对以“两”、“对"的形式特征出现的事物的执着和迷恋。对联格式严格,分大小词类相对。传统对联的形式相通、内容相连、声调协调、对仗严谨。对仗歌谣(节选)

天对地,地对天。日月对山川。祥云对瑞雪,暮雨对朝烟。

北斗七星三四点,南山万户十千年。

溪对谷,水对山。峻岭对狂澜。柳堤对花苑,洞壑对峰峦。

舟横清浅水村晚,路入翠微山寺寒。

朝对暮,夏对春。五戊对三更。重阳对七夕,冬至对秋分。

三百枯棋消永昼,十千美酒赏芳辰。

楼对阁,院对宫。栋宇对垣墉。墙头对屋角,寺外对庭中。

几万黄蜂寻苑圃,一双紫燕入帘栊

今对古,汉对唐。五帝对三皇。三国分吴魏,六朝有宋梁。

虞夏商周为四代,禹汤文武是三王。

韩对赵,吕对申。张耳对李膺。贾山对潘岳,魏绛对陈平。

萧曹汉代称良相,李郭唐朝是伟人。

心对口,面对身。皓齿对朱唇。咽喉对肺腑,肝胆对腹心。

赤面丹心诚烈士,朱颜绿鬓是佳人。

襦对袜,帛对巾。束带对垂绅。罗帏对绣被,纱帐对锦茵。

礼乐衣冠成上国,文章黼黻美吾身。

经对史,赋对诗。传记对歌辞。典谟对风雅,赞语对箴规。

萤窗励志穷经日,凤陛成名射策时。

犀对象,玉对金。宝瑟对银筝。珠璫对象筒,玉笛对瑶琴。

玻璃可作床书枕,玳瑁常为食客簪。

书对画,碗对觥。砚匣对棋坪。藤床对竹几,晓角对寒砧。

光射斗牛知剑气,志存山水辨琴音。

茶对酒,饭对羹。美酿对香粳。炮羊对脍鲤,煮笋对餐英。

雪夜烹茶真韵事,春初煎韭见交情。

柑对桔,榧对菱。圆眼对榄仁。荔枝对松子,都李对林檎。

交梨火枣仙家品,银杏朱樱御园珍。

虀对菽,藻对萍。捋笋对采芹。春来堪剪韭,秋至便思莼。

羊肚鸡跖蔬味美,猴头凤尾菜名新。

酥对脆,粿对糇。米果对麻球。饆饠逾粽子,馎饦胜馒头。

凡糕必用糖调粉,诸饼多将面插油。

斟对酌,盏对瓶。酒谱对茶经。龙膏逾凤髓,紫笋过绿醲。

绍浙宜城醪尽美,武夷阳羡品俱馨。

松对柏,柳对花。紫萼对红葩。葡萄对橄榄,石林对山茶。

翠麦摇风千顷浪,红桃映日万川霞。

丸对散,灸对针。百合对山棱。乌头对狗脊,枳壳对桃仁。

甘草茯苓为佐使,黄耆白术是君臣。

鸟兽麟对凤,鹭对莺。马走对牛鸣。猴玄对豹赤,象白对鸾青。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虾对蟹,鲫对鳊。双鲤对三鳝。鼋羹卿指动,鲈脍客心悬。

鳆鲞鲳鲨皆海味,鲥鲂鲫鳜尽膳鲜。

虫名虫对豸,蚓对蝇。蛤蚧对蝘蛉。螳螂对蟋蟀,蚱蜢对蜻蜓。

谁信蠹鱼成脉望,始知宵烛即流萤。

黄对白,黑对红。碧草对青松。丹墀对紫阁,绀发对青瞳。

鹅黄鸭绿分深浅,月白天蓝别淡浓。

三对五,万对千。两眼对双拳。孤灯对只眼,百世对千年。

春过园林花一梦,日长苑圃柳三眠。

声对色,艳对香。月影对星光。山形对地势,挹秀对腾芳。

去国心如帆影没,思乡梦与角声长。

忧对喜,性对心。意气对精神。钟情对减兴,息怒对生嗔。

旅客愁怀堆万斛,佳人笑靥值千金。

南对北,上对中。后阁对前宫。南山对北海,北斗对东风

星光灿灿皆朝北,水势滔滔尽向东。

分别中对外,后对前。日下对云边。山头对谷口,室内对堂偏。

户外松须凝晓露,门前柳眼锁朝烟。

如似疑对信,似对如。似玉对如珠。黄云常似盖,新月竟如梭。

风摇樵叶如旌曳,日照荷花似锦铺。

重叠重对叠,叠对重。岌岌对融融。依依对灼灼,喔喔对雍雍。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助语然对乃,且对夫。是也对非欤。散其对彰厥,乐只对刑于。

圣人所谓焉耳矣,君子如期而已乎。

将乍久对暂,乍对将。欲绽对初芳。偏宜对雅称,甚愧对何妨。

横斜北斗夜将半,萧瑟西风天正凉。

对联课后反思

对联早已进入语文高考范围,并且进行了相应的变化,增加了难度。它在高考中以某种形式直接或间接地考查,成为了语文综合能力测试的主要题型。面对这种趋势,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这古老而陌生的文学形式――对联。在设计这堂课时,我首先运用到了导学案,让学生对教学过程能够有个整体的把握。我发现学生的求知欲是强烈的,特别是对于自己所感兴趣的知识,授课中,我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发现问题的挑战性越强,引起探求和解决的要求也就越强。课堂中,通过学习目标、重难点的呈现,学生有了一种直观的认识;通过文化常识的补充,学生更加感受到了汉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通过高考对联题的具体考法,学生明确了此类语言题的出题规律;尤其是高考对联题的答题技巧,学生做到了胸有成竹。这些做好铺垫之后,紧接着用各地市的经典高考题为依托,重点讲解方法思路。由于学生在课前收集了大量的对联,通过小组交流后,大家将知识共享,知识量一下子就增加了。正因为我组织和挖掘学生感兴趣的资源,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感悟,让丰厚的语文内涵彰显出来,所以实现了学生与语言文化的互动联系,真正体现学习资源的价值和地位,本堂课体现了以下几点。

一、对联教学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灵魂――人文性对联作为我国传统的一种文学艺术形式,是我国特有的、珍贵的文学遗产,是一种凝缩了的艺术。它的独特之处是与我国特有的文字形式和文化传统密切相关的,它以最精巧的语言和有节奏的韵律集中地反映人们的生活而抒发情感。让人在品味的过程中,体会到对联文辞的精炼和民族文化与精神的深邃。

二、对联教学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