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高考语文母题题源(新高考版)(原卷+解析)_第1页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高考语文母题题源(新高考版)(原卷+解析)_第2页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高考语文母题题源(新高考版)(原卷+解析)_第3页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高考语文母题题源(新高考版)(原卷+解析)_第4页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高考语文母题题源(新高考版)(原卷+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1非连续性文本

【母题来源】2022年新高考全国【卷

【母题题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中华民族有着深厚文化传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体系,体现了中国人几千年来积累

的知识智慧和理性思辨。这是我国的独特优势。中华文明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

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

掘与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

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要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

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让中华文明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明一道,为人类提

供正确精神指引。要围绕我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着力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

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我们不仅要让世界知道“舌尖上的中国”,还要让

世界知道“学术中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让世界知道“发

展中的中国”“开放中的中国”“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中国”。

强调民族性并不是要排斥其他国家的学术研究成果,而是要在比较、对照、批判、吸收、

升华的基础上,使民族性更加符合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的发展要求,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解决好民族性问题,就有更强能力去解决世界性问题;把中国实践总结好,就有更强能力为

解决世界性问题提供思路和办法。这是由特殊性到普遍性的发展规律。

(摘自习近平《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材料二:

不少评论家、诗人和诗歌读者都感觉到当代新诗创作与理论进入了一种停滞不前、缺乏

生命力的状态。由于古老的东方文化传统与汉语都不可能向西方文化和语言转化,而西方诗

歌文化与语言又不可能被缺乏本民族传统意识的诗歌作者与理论家自然吸收,食洋不化的积

食病就明显地出现在诗歌创作和理论中。

人们逐渐意识到对“他文化”吸收力的强弱与自己本民族文化传统的强弱成正比,唐代

之所以能广泛吸取西域民族、北方民族及佛教的文化,正因为它拥有一个秦汉以来建立的强

大的中华文化传统,这传统如一个消化力极强的胃,吸收了四方异域的文化,借以繁荣本民

族文化。当代新诗不但丢失了本民族的诗歌传统,而且也失去了对那个传统的记忆和感情,

而中华文化又不同于其他以拉丁语为先祖的各种西方文化,可以自然地相互吸收,所以必然

会发生这种食洋不化的病症,这病症是当代诗歌失去读者的重要原因。当代诗歌由于时代内

容的发展,已无法退回到新诗运动初期的状态。当代社会让世界村的居民们多少都进入了一

个更复杂的感性与知性世界,中国诗歌也相应地在寻找与之相当的艺术形式,主要是诗歌语

言、内在结构、外在形态。这些必须是有本民族实质性的和具有现代性的,单靠移植西方是

绝对不行的。

我们认为,21世纪中国新诗能否存活,就看我们能否意识到自身传统的复活并进入现

代,同吸收外来因素之间的主次关系。没有传统何谈创新?没有传统作为立身之地,创新很

可能变为全盘西化。所以,中国当代新诗一个首要的、关系到自身存亡的任务就是重新寻找

自己的诗歌传统,激活它的心跳,挖掘出它久被尘封的泉眼。读古典文史哲及诗词、讨论,

想现代问题,使一息尚存的古典诗论进入当代的空间,贡献出它的智慧,协同解决新诗面对

的问题。据我的学习经验,历代中国文论中存在着大量对我们今日所思考的诗歌理论仍有意

义的撰述,而我们却只习惯于引用西方理论,无暇回顾一下自身传统中这些理论,师洋师古

应当成为回顾与前瞻的两扇窗户,同时拉开窗帏,扩大视野,恢复自己传统的活力才能吸收

外来的营养。

中国古典诗论在研究方法上与西方文论也有很大不同。西方文论强调逻辑剖析,优点是

落在文本实处和清晰的抽象概括,但其弊病是容易刻板、枯燥、概念化、解剖刀往往伤及神

经,概念也有失去生命的变幻色彩的毛病。而中国古典诗论体系虽不十分清晰,却能以富有

内涵和想象力的诗样的语言传递给读者审美的智慧和哲理,不至于有水涸石露的窘境,而其

中人文的情致、暖意、活力,丝毫没有实验室处理后的褪色失鲜之感。读古典诗论后可以意

识到西方的科学分析、逻辑推理、抽象名词杜撰等虽不失为一家之法,却并非唯一的方法。

而中国古典诗论的风格与中国古兴自学的灵活、深邃、玄远相匹配。对于诗歌这样内涵深、

变幻多的文学品种,中国传统的文艺理论有其突出的优点。

(摘编自郑敏《新诗百年探索与后新诗潮》)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华民族具有深厚的文化传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体系,这是推动中华文明”创造

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前提。

B.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构建,可以向世界传播中国优秀学术理论,为解决世界性问题

提供中国经验。

C.当代新诗之所以出现“食洋不化”的病症,一是因为丢失了本民族的诗歌传统,二是因为

东西方文化差异巨大。

D.中国古典诗论虽不以体系和逻辑见长,但蕴含诗性品格和人文情致,比西方文论更有生

命力。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传统和创新的关系,不过二者论述的重心并不相同。

B.借鉴西方诗歌并不能给本民族的诗歌带来现代性,对此中国诗人要有清醒认识。

C.中国古典诗歌的语言、内在结构和外在形态,依然可为当代诗歌创作提供营养。

D.古人论诗用“意在笔先”"空灵”"飘逸”等语,未落实处却包含鲜活的审美智慧。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韩愈《答刘正夫书》:“或问为文宜何师?必谨对日:宜师古圣贤人。”

B.晚清洋务派人物冯桂芬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C.鲁迅《文化偏至论》:“外之既不后于世界之思潮,内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脉。”

D.季羡林认为:“东西方文化的相互关系是‘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

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现已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处理人际关系和国际关

系的黄金准则。请结合材料一对这一现象加以分析。

5.如何推动中国古典诗论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8}

(2022•山东・济南大学城实验高级中学高三阶段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眼下,直播带货迅速升温,爆发性极强。许多名人参与直播带货,利用直播平台与消费

者直接交流。直播带货不仅是助力脱贫增收、乡村振兴的实际行动,而且成为释放和激发消

费潜力的重要推手。

直播经济的发展,一方面得益于主流媒体、知名人士所起到的良好带动作用,更能获得

消费者的认同。直播带货的优势在于向“体验经济”延伸,通过场景在线与直接互动带来更

高的转化率。直播带货将线下的场景移到了线上,让消费者通过互动在短时间内更加直观地

了解产品,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快捷、更加新颖、供求对接更加紧密的服务,将粉丝喜爱与眼

球冲击直接转化为购买力,黏性更强,具有比传统营销更高的转化率。另一方面,直播的内

容远远不止带货,它也能满足用户精神层面的渴求。除了完成带货任务所产生的经济效应,

直播也是在场的陪伴,能够传递幸福感。这种幸福感既来自与用户互动所产生的一种心理上

的陪伴感、群体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抚慰心灵,也来自知识传递与获取所带来的满足感,

通过观看有学之士推介产品及介绍相关知识的直播,能满足我们对信息的渴求、对知识的渴

望。

直播带货如何助力乡村经济?“好酒也怕巷子深”,直播带货以一种风风火火的方式打

开乡村特色产品的销路,建立能够适应新的销售形势的有效渠道是关键。当下兴起的乡村干

部直播带货,需要加快建立健全适应农产品电商发展的标准体系,聚集品牌推广、人才培养、

技术支持等功能服务,全面推动打造基于“互联网+三农”长效运行体系的农村电商2.0

版本的进程。

为了促进直播带货助力乡村振兴的长效发展,一方面,直播平台要加强自我管理建设,

建立资格审查以及评价机制,规范平台内商家行为,另一方面,要建立准入机制,引导主播

走专业化之路。未来直播可能会非常普及,随随便便一个场景、一个地方都可以做直播,这

需要主播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与能力,这样才能提供更好的服务。最后,相关监管部门也应

加快监管制度建设,提高违法成本;对涉及到的多方利益主体,应建立协同共治机制,促进

网络直播走向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

(摘编自盘和林《直播带货应助力乡村振兴长效发展》)

材料二:

作为一种新的零售模式,近年来,直播带货风头日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直播带

货优势进一步凸显,激活了消费市场的“一池春水”。在市场表现火爆的同时,一些问题也

随之而来。从夸大其词的虚假宣传到产品质量的货不对板,从售后服务的难以保障到刷单、

售假等各类乱象,都让消费者在购物中难以安心、放心。

直播带货,借助的形式是直播,但最终交易的仍然是产品。产品质量过不过关、服务有

没有保障,才是决定用户下一次会不会“买它”的关键。从这个角度来说,直播经济也是“口

碑经济”“信任经济”,从业者的守法、诚信才是其发展壮大的基石。如果抱着做一锤子买

卖的想法,必然无法行稳致远。从主播、商家筑牢诚信基石,在产品质量、服务质量上严格

把关,杜绝问题商品进入直播清单,到平台加强对经营者及主播的规范引导,完善消费者投

诉举报渠道,再到相关部门加强对网上“带货”行为的监管,只有各方协同发力,才能让直

播带货在“阳光大道”上越走越远,让消费者在安全放心的环境中提升消费体验。

越是红火的产业,越要警惕被流量带偏。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直播电商市场规模

达4338亿元。有机构预测,因疫情特殊时期的拉动,2020年直播电商规模或将超过9000

亿元。作为无数人看好的下一个万亿级市场,直播带货是真正的“风口”还是“一阵风”,

取决于其创新力,更取决于其发展走向。在经历“野蛮生长”带来诸多问题后,如今直播经

济健康持续发展的问题,已越来越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从人社部拟增设“直播销售员”新

职业,将之纳入统一管理,促使其更好地为消费者服务,到浙江推动利用区块链技术对直播

电商进行监管,助推解决电商交易的诚信问题,这样的努力越来越多地汇聚在一起,直播经

济的发展才能真正令人期待,其前景更加广阔。

“诚者,百行之源也。"未来,5G、虚拟现实等新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发展,将为消费市

场带来更大的想象空间。但无论模式、技术如何改变,诚信作为商业的价值基石不会改变。

为商业文明注入更多正能量,就能为我们的消费生活带来更多新惊喜。

(摘编自张凡《直播带货要筑牢诚信基石》)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直播经济的发展,得益于主流媒体、知名人士所起的良好带动作用,更能获得消费者的

认同;直播还能满足用户精神层面的渴求。

B.直播经济是“口碑经济”“信任经济”,产品质量过不过关,服务有没有保障,是决定用户

下一次会不会“买它”的关键因素。

C.当下兴起的乡村干部直播带货,以一种风风火火的方式打开了乡村特色产品的销路,建

立了能适应新的销售形势的有效渠道。

D.我国直播电商市场规模庞大,被视为下一个万亿级市场,在经历“野蛮生长'’带来的诸多

问题后,人们越来越重视其可持续发展。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社部拟增设“直播销售员”新职业,并纳入统一管理,加上相关部门和直播平台强化监

管,直播经济的路将会越走越宽。

B.直播带货具有直观、快捷的特点,但有的供求过程不能像线下服务那样有保障,消费者

在购物中往往难以安心、放心。

C.材料一引用熟语“好酒也怕巷子深”,意在论证直播经济的体验优势,以及它具有的比传

统营销更高的转化率。

D.从目前看,直播带货已成为释放和激发消费潜力的重要推手;但如果直播带货的诚信基

石被动摇,有可能危及直播经济的发展。

3.下列各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某主播在推介产品时,承诺假一赔十,并制定赔付预案,设立基金完善选品标准。

B.小吃店店主售卖早点时,忙中出错,多找了顾客10元钱;顾客发现后,返回还钱.

C.电商直播行业的某位“一姐”一直致力于公益直播,被当地授予“爱心扶贫大使

D.某主播为商家带货,虽然播放量很大,但导入到店铺的流量和成交量寥寥无几。

4.材料二使用了哪些论证手法?请简要说明。

5.有人认为,在对待直播带货的态度上,材料一和材料二截然不同。你是否同意?请结合

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2022•湖北•宜昌市夷陵中学高三阶段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假如你是一位木商,我是一位植物学家,另外一位朋友是画家,三人同时来看一棵古松,

我们三人可以同时都“知觉”到这一棵树,可是三人所“知觉”到的却是三种不同的东西。

你脱离不了你的木商的心习,你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做某事用值几多钱的木料。我也脱离不

了我的植物学家的心习,我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叶为针状、果为球状、四季常青的显花植物。

我们的朋友——画家,什么事都不管,只管审美,他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苍翠、劲拔的古树。

我们三人的反应态度也不一致。你心里盘算它是宜于架屋或是制器,我把它归到某类某科里

去,注意它和其他松树的异点,我们的朋友只在聚精会神地观赏它的苍翠颜色,感受它的那

股昂然高举、不受屈挠的气概。

从此可知道这棵古松并不是一件固定的东西,它的形相随观者的性格和情趣而变化,各

人所见到的古松的形相都是各人自己性格和情趣的返照。古松的形相一半是天生的,一半也

是人为的。极平常的知觉都是带有几分创造性,极客观的东西之中都有几分主观的成分。

美也是如此。有审美的眼睛才能见到美,这棵古松对于我们的画画的朋友是美的,因为

他去看时就抱了美感的态度。你和我如果也想见到它的美,你须得把你那种木商的实用的态

度丢开,我须得把植物学家的科学的态度丢开,专持美感的态度去看它。

这三种态度有什么分别呢?

先说实用的态度。做人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维持生活,既要生活,就要讲究如何利用环境。

“环境”包含我自己以外的一切人和物在内,这些人和物有些对于我的生活有益,有些对于

我的生活有害,有些对于我不关痛痒。我们对于他们于是有爱恶的情感,有趋就或逃避的意

志和活动,这就是实用的态度。实用的态度起于实用的知觉,实用的知觉起于经验。小孩子

初出世,第一次遇见火就伸手去捉,他烧痛了,以后他再遇见火,便认识它是什么东西,便

明了它是烧痛手指的,火对于他于是有了意义。

科学的态度则不然,它纯粹是客观的、理论的。所谓客观的态度就是把自己的成见和情

感完全丢开,专以“无所为而为”的精神去探求真理。理论是和实用相对的。理论本来可以

见诸实用,但是科学家的直接目的却不在于实用。科学家的态度之中很少有情感和意志,它

的最重要的心理活动是抽象的思考。科学家要在这个混乱的世界中寻出事物的关系和条理,

纳个物于概念,从原理演个例。植物学家看古松的态度便是如此。

实用的态度以善为最高目的,科学的态度以真为最高目的,美感的态度以美为最高目的。

在实用的态度中,我们的注意力偏在事物对人的利害,心理活动偏重意志;在科学的态度中,

我们的注意力偏在事物间互相关系,心理活动偏重抽象的思考;在美感的态度中,我们的注

意力专在事物本身的形相,心理活动偏重直觉。

人所以异于其他动物的就是于饮食男女之外还有更高尚的企求,美就是其中之一。是壶

就可以贮茶,何必又求它形式、花样、颜色都要好看呢?吃饱了饭就可以睡觉,何必又呕心

血去作诗、画画、奏乐呢?人的实用的活动全是有所为而为,是受环境需要限制的;人的美

感的活动全是无所为而为,是环境不需要他活动而他自己愿意去活动的。在有所为而为的活

动中,人是环境需要的奴隶;在无所为而为的活动中,人是自己心灵的主宰。这是单就人说,

就物说呢,在实用的和科学的世界中,事物都借着和其他事物发生关系而得到意义,到了孤

立绝缘时就都没有意义;但是在美感世界中它却能孤立绝缘,却能在本身现出价值。照这样

看,我们可以说,美是事物的最有价值的一面,美感的经验是人生中最有价值的一面。

(摘编自朱光潜《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

材料二:

其实,在中国美学和艺术观念中,存在着与朱光潜所说的三种态度都不同的第四种态度。

它当然不是用科学、实用的眼光看待古松,但也不是以审美的眼光看待古松,发现它如何美,

如何符合形式美感,在这里,审美主体和客体都没有了,古松在这里根本就不是审美对象,

而是一个与自我生命相关的宇宙。

这第四种态度可以说是一种“生命的态度”,一种用“活”的态度“看”世界的方式,

或许“看”还容易引起与外在的观察混淆,称为一个“活”的“呈现”世界的方式也许更合

适。之所以说它是“生命的态度”,是因为它的核心是将世界(包括“我”与外物)从对象

化中解脱出来,还其生命的本然意义,在纯粹直观中创造一个独特的生命境界。这个世界,

中国美学将其称为“境”。第四种态度并不是为了获得美的知识,而是为了安顿心灵。

王维《辛夷坞》诗写道:“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如

果我们把它当作“山水诗”,或者“写景诗”,其描写是如此简单,内容是如此单调,单调

到只用一句话就能概括:山间有一些芙蓉花开了,又落了。而谢灵运的山水诗,如“澹激结

寒姿,团栾润霜质”等,写景显然更加细腻丰富。

然而,王维的这些看起来内容单调的诗歌,并没有因此被人们漠视,而是传诵千古,谢

灵运的诗句却少有人提及。其实,王维的这类诗歌根本就不是所谓的“山水诗”“写景诗”,

它的主旨不是描写外在的景物。“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的山中芙蓉,是自在兴现,这

里没有被观之景,也没有对景之心。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也将人排除,关心起深林苔痕,

表面看起来是不关心人,其实正是通过这一片天地写人的心境、人的感受。诗人不是对风景

感兴趣,而是对自我生命的感受感兴趣,描写一个与自我生命相关的世界,呈现自己回到世

界的愉悦,为自己心灵寻找一个安顿的地方。对生命的认识、理解和慰藉,是贯穿此诗的核

心。艺术家并不在意青苔和深林,而是其背后的高古和幽深。

(摘编自朱良志《生命的态度——关于中国美学中的第四种态度的问题》)

6.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木商、植物学家、画家感知的古松不同,反应态度也不一致,这说明古松的形相随观者

的性格和情趣而变化。

B.实用的态度关注事物对人的利害,人在环境中积累经验,获得实用的知觉,产生趋就或

者逃避的意志和活动。

C.科学的态度需要借助抽象的思考探寻事物的关系和条理,它排斥个人情感,具有理论性,

完全没有实用的目的。

D.与其他三种态度不同,生命的态度将世界从对象化中解脱出来,创造出没有审美主体、

客体的独特生命境界。

7.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木商和植物学家不能感知古松的美感,这是因为他们原有的心习无法改变,不能以美感

的态度看古松。

B.在美感的世界中,人可以摆脱环境的制约,主宰自己的心灵,事物在孤立绝缘的情况下

依然具有意义。

C.谢灵运的山水诗更加细腻丰富,但其传诵度却比不上王维诗歌,这说明生命的态度比诗

歌内容更重要。

D.写景时排除人的情感因素的影响,才能更好地传达自我生命的感受,写出对生命的认识、

理解和慰藉。

8.结合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最能体现“生命的态度”的一项是()

A.欧阳修《蝶恋花》:“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B.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C.卢梅坡《雪梅•其一》:“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D.吴历《题画》:“一带远山衔落日,草亭秋影澹无人。”

9.材料一的论证深入浅出,请简要分析。

10.《红楼梦》第十八回元妃省亲中,林黛玉代贾宝玉写的《杏帘在望》被元妃大为赞赏。

请结合材料论述的四种态度中的两种简要分析这首诗。

杏帘在望

林黛玉

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

菱若鹅儿水,桑榆燕子梁。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

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专题01非连续性文本

【母题来源】2022年新高考全国【卷

【母题题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中华民族有着深厚文化传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体系,体现了中国人几千年来积累

的知识智慧和理性思辨。这是我国的独特优势。中华文明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

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

掘与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

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要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

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让中华文明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明一道,为人类提

供正确精神指引。要围绕我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着力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

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我们不仅要让世界知道“舌尖上的中国”,还要让

世界知道“学术中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让世界知道“发

展中的中国”“开放中的中国”“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中国”。

强调民族性并不是要排斥其他国家的学术研究成果,而是要在比较、对照、批判、吸收、

升华的基础上,使民族性更加符合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的发展要求,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解决好民族性问题,就有更强能力去解决世界性问题;把中国实践总结好,就有更强能力为

解决世界性问题提供思路和办法。这是由特殊性到普遍性的发展规律。

(摘自习近平《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材料二:

不少评论家、诗人和诗歌读者都感觉到当代新诗创作与理论进入了一种停滞不前、缺乏

生命力的状态。由于古老的东方文化传统与汉语都不可能向西方文化和语言转化,而西方诗

歌文化与语言又不可能被缺乏本民族传统意识的诗歌作者与理论家自然吸收,食洋不化的积

食病就明显地出现在诗歌创作和理论中。

人们逐渐意识到对“他文化”吸收力的强弱与自己本民族文化传统的强弱成正比,唐代

之所以能广泛吸取西域民族、北方民族及佛教的文化,正因为它拥有一个秦汉以来建立的强

大的中华文化传统,这传统如一个消化力极强的胃,吸收了四方异域的文化,借以繁荣本民

族文化。当代新诗不但丢失了本民族的诗歌传统,而且也失去了对那个传统的记忆和感情,

而中华文化又不同于其他以拉丁语为先祖的各种西方文化,可以自然地相互吸收,所以必然

会发生这种食洋不化的病症,这病症是当代诗歌失去读者的重要原因。当代诗歌由于时代内

容的发展,已无法退回到新诗运动初期的状态。当代社会让世界村的居民们多少都进入了一

个更复杂的感性与知性世界,中国诗歌也相应地在寻找与之相当的艺术形式,主要是诗歌语

言、内在结构、外在形态。这些必须是有本民族实质性的和具有现代性的,单靠移植西方是

绝对不行的。

我们认为,21世纪中国新诗能否存活,就看我们能否意识到自身传统的复活并进入现

代,同吸收外来因素之间的主次关系。没有传统何谈创新?没有传统作为立身之地,创新很

可能变为全盘西化。所以,中国当代新诗一个首要的、关系到自身存亡的任务就是重新寻找

自己的诗歌传统,激活它的心跳,挖掘出它久被尘封的泉眼。读古典文史哲及诗词、讨论,

想现代问题,使一息尚存的古典诗论进入当代的空间,贡献出它的智慧,协同解决新诗面对

的问题。据我的学习经验,历代中国文论中存在着大量对我们今日所思考的诗歌理论仍有意

义的撰述,而我们却只习惯于引用西方理论,无暇回顾一下自身传统中这些理论,师洋师古

应当成为回顾与前瞻的两扇窗户,同时拉开窗帏,扩大视野,恢复自己传统的活力才能吸收

外来的营养。

中国古典诗论在研究方法上与西方文论也有很大不同。西方文论强调逻辑剖析,优点是

落在文本实处和清晰的抽象概括,但其弊病是容易刻板、枯燥、概念化、解剖刀往往伤及神

经,概念也有失去生命的变幻色彩的毛病。而中国古典诗论体系虽不十分清晰,却能以富有

内涵和想象力的诗样的语言传递给读者审美的智慧和哲理,不至于有水涸石露的窘境,而其

中人文的情致、暖意、活力,丝毫没有实验室处理后的褪色失鲜之感。读古典诗论后可以意

识到西方的科学分析、逻辑推理、抽象名词杜撰等虽不失为一家之法,却并非唯一的方法。

而中国古典诗论的风格与中国古兴自学的灵活、深邃、玄远相匹配。对于诗歌这样内涵深、

变幻多的文学品种,中国传统的文艺理论有其突出的优点。

(摘编自郑敏《新诗百年探索与后新诗潮》)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华民族具有深厚的文化传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体系,这是推动中华文明”创造

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前提。

B.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构建,可以向世界传播中国优秀学术理论,为解决世界性问题

提供中国经验。

C.当代新诗之所以出现“食洋不化”的病症,一是因为丢失了本民族的诗歌传统,二是因为

东西方文化差异巨大。

D.中国古典诗论虽不以体系和逻辑见长,但蕴含诗性品格和人文情致,比西方文论更有生

命力。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传统和创新的关系,不过二者论述的重心并不相同。

B.借鉴西方诗歌并不能给本民族的诗歌带来现代性,对此中国诗人要有清醒认识。

C.中国古典诗歌的语言、内在结构和外在形态,依然可为当代诗歌创作提供营养。

D.古人论诗用“意在笔先”"空灵”"飘逸”等语,未落实处却包含鲜活的审美智慧。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韩愈《答刘正夫书》:“或问为文宜何师?必谨对日:宜师古圣贤人。”

B.晚清洋务派人物冯桂芬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C.鲁迅《文化偏至论》:“外之既不后于世界之思潮,内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脉。”

D.季羡林认为:“东西方文化的相互关系是‘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

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现已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处理人际关系和国际关

系的黄金准则。请结合材料一对这一现象加以分析。

5.如何推动中国古典诗论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D

2.B

3.C

4.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意思是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

在关注自身的同时还要关注他人,体现了理性思辨换位思考的古代哲学大智慧。②“现己成

为国际社会公认的处理人际关系和国际关系的黄金准则''体现与时俱进、推陈出新。③要加

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与阐发,使民族性更符合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的发展,为解决

世界性问题提供思路和方法,体现了特殊到普遍的发展规律。

5.①复兴中华传统文化。建立强大的中华文化传统,固本健体才可以消化吸收了四方异域

的文化,借以繁荣本民族文化。②与时俱进。当代社会让世界村的居民们多少都进入了一个

更复杂的感性与知性世界,中国诗歌也相应地在寻找与之相当的艺术形式,主要是诗歌语言、

内在结构、外在形态。③借鉴世界优秀文化,外为中用.

囹题锢圈

【试题解析】1.

D.“比西方文论更有生命力”错误,材料二最后一段“中国古典诗论在研究方法上与西方文

论也有很大不同。西方文论强调……优点是……但其弊病是……而中国古典诗论体系虽不十

分清晰,却能以富有内涵和想象力的诗样的语言传递给读者审美的智慧和哲理……”只是比

较二者的优缺点,并没有说哪一个更有生命力。

故选D。

2.

B.“借鉴西方诗歌并不能给本民族的诗歌带来现代性”错误,过于绝对,材料二第二段说的

是“这些必须是有本民族实质性的和具有现代性的,单靠移植西方是绝对不行的“,可见借鉴

西方有价值,但不能“单靠移植西方

故选B。

3.

材料一说的是要继承创新传统文化,在比较、对照、批判、吸收、升华的基础上,使民族性

更加符合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的发展要求。

A.说的是“师古圣贤人”,意思是“应当学习古代圣贤”,没有体现与时俱进博采众长。

B.主张以中国传统儒家伦理纲常为根本,注重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政体不变,只学习西

方技术,且不是“文化”方面。

C.说的是既要吸取世界的优秀文化,又要保持自己的文化,与材料一观点一致。

D.说到是中西方文化之间的盛衰兴替这一现象,与材料一观点不一致。

故选C。

4.

由题干可知,首先要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内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说自

己不喜欢的,也不要强加给对方,这两句话体现了换位思考的古代哲学大智慧。

然后结合材料一分析”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处理人际关系和国际关系的黄金准则”的意义。

这两句话之所以能成为国际社会处理人际关系和国际关系的装进准则,是因为这两句话中蕴

含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也就是说人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倘若自己

所不欲的,硬推给他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应该坚持这种原则,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

体现,我们除了要关注自身的存在以外,还得关注他人的存在。

结合材料一第一段“中华民族有着深厚文化传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体系,体现了中国

人几千年来积累的知识智慧和理性思辨”“中华文明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

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可知,《论语》中的这些内容体现了

中国人的知识智慧和理性思辨,且能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所以在今天依然有它的价值。

结合材料一第二段“强调民族性并不是要排斥其他国家的学术研究成果,而是要在比较、对

照、批判、吸收、升华的基础上,使民族性更加符合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的发展要求……解

决好民族性问题,就有更强能力去解决世界性问题;把中国实践总结好,就有更强能力为解

决世界性问题提供思路和办法。这是由特殊性到普遍性的发展规律”可知,《论语》中的法

则推行到国际社会,这是用中国的实践经验来解决国际的问题,体现了特殊到普遍的发展规

律。

5.

由材料二第二段和第三段“唐代之所以能广泛吸取西域民族、北方民族及佛教的文化,正因

为它拥有一个秦汉以来建立的强大的中华文化传统”“当代新诗不但丢失了本民族的诗歌传

统,而且也失去了对那个传统的记忆和感情”我们认为,21世纪中国新诗能否存活,就看

我们能否意识到自身传统的复活并进入现代,同吸收外来因素之间的主次关系。没有传统何

谈创新?没有传统作为立身之地,创新很可能变为全盘西化”“重新寻找自己的诗歌传统,激

活它的心跳,挖掘出它久被尘封的泉眼”可知,要想推动中国古典诗论的“创造性转化、创新

性发展”“,要立足传统,复兴中华传统文化,找到立身之基。

由第二段“当代社会让世界村的居民们多少都进入了一个更复杂的感性与知性世界,中国诗

歌也相应地在寻找与之相当的艺术形式,主要是诗歌语言、内在结构、外在形态”可知,需

要与时俱进,寻找与之相当的艺术形式。

由材料二最后一段“中国古典诗论在研究方法上与西方文论也有很大不同。西方文论强调逻

辑剖析,优点是落在文本实处和清晰的抽象概括”“读古典诗论后可以意识到西方的科学分

析、逻辑推理、抽象名词杜撰等虽不失为一家之法,却并非唯一的方法“可知,可以借鉴世

界优秀文化,为我所用。

【命题意图】第一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第二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材料内容

的能力。第三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的能力。第四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材料的能

力。第五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命题方向】作为新高考热门的非连续性文本是由3—4则非连续的、相对独立的材料构成。

一般由三道选择题和两道主观题组成。选择题虽然都是4选1的形式,但考查趋向不一样,

其中第一道主要考查信息筛选和分析判断;第二道主要考查信息整合、逻辑推理判断。第三

题侧重考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的能力。两道主观简答题,往往围绕某个关键词设题,该

关键词都在材料中有阐述,侧重对文本信息的比较、归纳和综合概括,少量题会有提出自己

的想法。展望来年高考语文试题非连续性文本会越来越灵活。

【得分要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在读的过程中要关注这些内容: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读文的步骤:

步骤一:关注文章的标题

边读边标关键词:

1.表示范围、程度的副词;2.表时间、结果的关键词;

3.某些指代词;4.含有肯定或否定的关键词;

5.提示信息的词:6.文中反复出现的词。

步骤二:读完每段理关系:

1.概括出段落层次的含义;

2.注意分析重要句子间、段落间的相互关系(句子间常有并列、递进、转折、因果、条件、

目的、解说、假设等内在关系;段落间常有总分、递进、并列、对比等逻辑关系。)

(1)寻找各段的中心句(段首的总领句,段中的衔接关联句,段末的总括句);

(2)依据关键词概括;

(3)对于没有中心句也没有关键词的段落,要概括其内容要点进而把握词句间的关系。

选择题编写错误选项的几种手段

1.删减法:故意删掉原句的有关成分,如必不可少的定语、状语等,使选项与原文对应句

相比,或表达范围扩大,或意义内涵扭曲。

2.调序法:故意调换词序或语序,使句意发生变化。

3.替换法:故意将因果互换、主客颠倒;或以部分代全体,或以整体代局部;或将现实当

推测,或将必然当可能:或者张冠李戴,极具迷惑性。

4.缺漏法:故意缺漏某一方面的内容,造成以偏概全。

5.添加法:无中生有,或在相关的信息中添加望文生义的理解,并与正确信息杂糅在一起,

造成迷惑。

主观题答题方法

(-)分析比较型

1.带问题读文本,题干引导答题。

2.整体阅读,不落图表,分层概括。

3.比对区间,敲定关键词,合并同类项。

4.合理使用原文词句,言简意赅。

5.防错、缺、乱、费,

求准、全、清、简。

(二)原因概括型

1.找准找全有关原因的文字•表原因的文字有显有隐,有集中有分散,必须把它们找准找全,

才能答准题。

2形成答案要进行因果验证。把题干之“果”与答案之“因”之间的联系用因果句联起来,

看看能否成立,以此检验答案的正确性。

3.原因概括题要点在三至四个之间,即一果多因,不可遗漏那些次要的、隐蔽的原因(要点)。

(三)对策措施型

1.方法措施必须有针对性、可行性和合理性,内容要具体,即什么人(行为主体)做什么事,

负责什么环节,不能空洞,不能雷同,不能混淆。

2.反向入手,正面作答。碰到从反面描述话题对象(指出问题)时,必须从正面入手才能触及

事物的本质,才能找出有针对性的方法措施(把问题转化为措施)。

(2022•山东・济南大学城实验高级中学高三阶段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眼下,直播带货迅速升温,爆发性极强。许多名人参与直播带货,利用直播平台与消费

者直接交流。直播带货不仅是助力脱贫增收、乡村振兴的实际行动,而且成为释放和激发消

费潜力的重要推手。

直播经济的发展,一方面得益于主流媒体、知名人士所起到的良好带动作用,更能获得

消费者的认同。直播带货的优势在于向“体脸经济”延伸,通过场景在线与直接互动带来更

高的转化率。直播带货将线下的场景移到了线上,让消费者通过互动在短时间内更加直观地

了解产品,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快捷、更加新颖、供求对接更加紧密的服务,将粉丝喜爱与眼

球冲击直接转化为购买力,黏性更强,具有比传统营销更高的转化率。另一方面,直播的内

容远远不止带货,它也能满足用户精神层面的渴求。除了完成带货任务所产生的经济效应,

直播也是在场的陪伴,能够传递幸福感。这种幸福感既来自与用户互动所产生的一种心理上

的陪伴感、群体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抚慰心灵,也来自知识传递与获取所带来的满足感,

通过观看有学之士推介产品及介绍相关知识的直播,能满足我们对信息的渴求、对知识的渴

望。

直播带货如何助力乡村经济?“好酒也怕巷子深”,直播带货以一种风风火火的方式打

开乡村特色产品的销路,建立能够适应新的销售形势的有效渠道是关键。当下兴起的乡村干

部直播带货,需要加快建立健全适应农产品电商发展的标准体系,聚集品牌推广、人才培养、

技术支持等功能服务,全面推动打造基于“互联网+三农”长效运行体系的农村电商2.0

版本的进程。

为了促进直播带货助力乡村振兴的长效发展,一方面,直播平台要加强自我管理建设,

建立资格审查以及评价机制,规范平台内商家行为,另一方面,要建立准入机制,引导主播

走专业化之路。未来直播可能会非常普及,随随便便一个场景、一个地方都可以做直播,这

需要主播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与能力,这样才能提供更好的服务。最后,相关监管部门也应

加快监管制度建设,提高违法成本;对涉及到的多方利益主体,应建立协同共治机制,促进

网络直播走向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

(摘编自盘和林《直播带货应助力乡村振兴长效发展》)

材料二:

作为一种新的零售模式,近年来,直播带货风头日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直播带

货优势进一步凸显,激活了消费市场的“一池春水”。在市场表现火爆的同时,一些问题也

随之而来。从夸大其词的虚假宣传到产品质量的货不对板,从售后服务的难以保障到刷单、

售假等各类乱象,都让消费者在购物中难以安心、放心。

直播带货,借助的形式是直播,但最终交易的仍然是产品。产品质量过不过关、服务有

没有保障,才是决定用户下一次会不会“买它”的关键。从这个角度来说,直播经济也是“口

碑经济”“信任经济”,从业者的守法、诚信才是其发展壮大的基石。如果抱着做一锤子买

卖的想法,必然无法行稳致远。从主播、商家筑牢诚信基石,在产品质量、服务质量上严格

把关,杜绝问题商品进入直播清单,到平台加强对经营者及主播的规范引导,完善消费者投

诉举报渠道,再到相关部门加强对网上“带货”行为的监管,只有各方协同发力,才能让直

播带货在“阳光大道”上越走越远,让消费者在安全放心的环境中提升消费体验。

越是红火的产业,越要警惕被流量带偏。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直播电商市场规模

达4338亿元。有机构预测,因疫情特殊时期的拉动,2020年直播电商规模或将超过9000

亿元。作为无数人看好的下一个万亿级市场,直播带货是真正的“风口”还是“一阵风”,

取决于其创新力,更取决于其发展走向。在经历“野蛮生长”带来诸多问题后,如今直播经

济健康持续发展的问题,已越来越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从人社部拟增设“直播销售员”新

职业,将之纳入统一管理,促使其更好地为消费者服务,到浙江推动利用区块链技术对直播

电商进行监管,助推解决电商交易的诚信问题,这样的努力越来越多地汇聚在一起,直播经

济的发展才能真正令人期待,其前景更加广阔。

“诚者,百行之源也。"未来,5G、虚拟现实等新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发展,将为消费市

场带来更大的想象空间。但无论模式、技术如何改变,诚信作为商业的价值基石不会改变。

为商业文明注入更多正能量,就能为我们的消费生活带来更多新惊喜。

(摘编自张凡《直播带货要筑牢诚信基石》)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直播经济的发展,得益于主流媒体、知名人士所起的良好带动作用,更能获得消费者的

认同;直播还能满足用户精神层面的渴求。

B.直播经济是“口碑经济”“信任经济”,产品质量过不过关,服务有没有保障,是决定用户

下一次会不会“买它”的关键因素。

C.当下兴起的乡村干部直播带货,以一种风风火火的方式打开了乡村特色产品的销路,建

立了能适应新的销售形势的有效渠道。

D.我国直播电商市场规模庞大,被视为下一个万亿级市场,在经历“野蛮生长”带来的诸多

问题后,人们越来越重视其可持续发展。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社部拟增设“直播销售员”新职业,并纳入统一管理,加上相关部门和直播平台强化监

管,直播经济的路将会越走越宽。

B.直播带货具有直观、快捷的特点,但有的供求过程不能像线下服务那样有保障,消费者

在购物中往往难以安心、放心。

C.材料一引用熟语“好酒也怕巷子深”,意在论证直播经济的体验优势,以及它具有的比传

统营销更高的转化率。

D.从目前看,直播带货已成为释放和激发消费潜力的重要推手;但如果直播带货的诚信基

石被动摇,有可能危及直播经济的发展。

3.下列各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某主播在推介产品时,承诺假一赔十,并制定赔付预案,设立基金完善选品标准。

B.小吃店店主售卖早点时,忙中出错,多找了顾客10元钱;顾客发现后,返回还钱。

C.电商直播行业的某位“一姐”一直致力于公益直播,被当地授予“爱心扶贫大使”。

D.某主播为商家带货,虽然播放量很大,但导入到店铺的流量和成交量寥寥无几。

4.材料二使用了哪些论证手法?请简要说明。

5.有人认为,在对待直播带货的态度上,材料一和材料二截然不同。你是否同意?请结合

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I.C

2.C

3.A

4.①对比论证,将直播带货的火爆与直播带货的问题进行对比;

②举例论证,列举2019年和2020年宜播电商的市场规模论证直播经济的红火,列举人社部

和浙江的例子论证对直播电商进行监管;

③引用论证,引用“诚者,百行之源也“论证诚信的重要性;

④比喻论证,把直播带货的发展比喻为“风口”或"一阵风

5.示例一:同意。①材料一是肯定的,认为直播带货将助力乡村振兴,对出现的问题要加

强监管;②材料二是担忧的,认为直播带货乱象频发,要解决直播带货的诚信缺失问题。

示例二:不同意。①两者关注的对象不同。材料一关注的是直播带货应助力乡村振兴,材料

二关注的是直播带货要筑牢诚信基石;②虽然关注的时象不同,但两者都希望直播带货能够

可持续发展,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解析】

I.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C.“建立了能适应新的销售形势的有效渠道”错误。依据原文“直播带货以一种风风火火的方

式打开乡村特色产品的销路,建立能够适应新的销售形势的有效渠道是关键”可知,选项把

“未然”的理解为“已然”的了。

故选Co

2.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C.“意在论证直播经济的体验优势,以及它具有的比传统营销更高的转化率”错误。依据原文

“直播带货将线下的场景移到了线上,让消费者通过互动在短时间内更加直观地了解产品,

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快捷、更加新颖、供求对接更加紧密的服务,将粉丝喜爱与眼球冲击直接

转化为购买力,黏性更强,具有比传统营销更高的转化率”可知,作者在说明“直播带货''的

转化率时并没有使用“好酒也怕巷子深”来论证,作者使用“好酒也怕巷子深”是为了说明乡村

特色产品的销路可以通过“直播带货''来打开。

故选C。

3.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材料二主要说明的内容为直播带货的“诚信”问题。

A.“承诺假一赔十,并制定赔付预案,设立基金完善选品标准”就是以诚待客,最适合作为论

据来支撑材料二直播带货需讲“诚信”的观点;

B.“小吃店店主售卖早点”,不属于“直播带货”;“顾客发现后,返回还钱“,论据为顾客讲诚

信,不是商家。故不能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二观点;

C.“某位,一姐,一直致力于公益直播,被当地授予,爱心扶贫大使'”,论据为公益、爱心方面,

不属于“诚信”的范畴。故不能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二观点;

D.“导入到店铺的流量和成交量寥寥无几”,论据为主播为商家带货效果不明显,不属于“诚

信''的范畴。故不能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二观点。

故选A,

4.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首先,依据原文”在市场表现火爆的同时,一些问题也随之而来”以及后文的叙述可知,这是

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将直播带货的火爆与直播带货的问题进行了对比;

其次,依据原文”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直播电商市场规模达4338亿元。有机构预测,

因疫情特殊时期的拉动,2020年直播电商规模或将超过9000亿元”“从人社部拟增设,直播销

售员'新职业,将之纳入统一管理,促使其更好地为消费者服务,到浙江推动利用区块链技

术对直播电商进行监管,助推解决电商交易的诚信问题“可知,作者在这里运用了举例论证

的方法;

再次,文章引用“诚者,百行之源也。”这是运用了引用的论证方法;

最后,依据“直播带货是真正的‘风口’还是‘一阵风可知,作者将直播带货的发展比喻为“风

口,,或“一阵风,,,这是运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

5.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不管同意与否,只要能够就以上任何一种观点或其他观点进行探究,观

点明确、理由充分、论证合理皆可。

如果表示同意,可通过材料一的内容是从肯定“直播带货”的好处来说的,“直播带货不仅是

助力脱贫增收、乡村振兴的实际行动,而且成为释放和激发消费潜力的重要推手”,对于“直

播带货”出现的问题,可以要求“直播平台要加强自我管理建设”“要建立准入机制,引导主播

走专业化之路”“相关监管部门也应加快监管制度建设,提高违法成本”来解决这些问题;材

料二则是从担忧“直播带货”的角度来行文的,材料二认为,直播带货乱象频发,同时要解决

直播带货的诚信缺失问题。材料一和材料二在对待“直播带货'’的态度上是截然不同的。

如果表示不同意,认为材料一和材料二面对“直播带货”的态度是相同的。材料二关注的是“直

播带货”应助力乡村振兴,材料二关注的是“直播带货”要讲求诚信,二者虽然关注的重点不

一样,但材料•和材料二都希望“直播带货”能够可持续发展,对于“直播带货”出现的问题,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所以,材料一和材料二在对待“直播带货”的态度

上是相同的。

(2022•湖北•宜昌市夷陵中学高三阶段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假如你是一位木商,我是一位植物学家,另外一位朋友是画家,三人同时来看一棵古松,

我们三人可以同时都“知觉”到这一棵树,可是三人所“知觉”到的却是三种不同的东西。

你脱离不了你的木商的心习,你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做某事用值几多钱的木料。我也脱离不

了我的植物学家的心习,我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叶为针状、果为球状、四季常青的显花植物。

我们的朋友——画家,什么事都不管,只管审美,他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苍翠、劲拔的古树。

我们三人的反应态度也不一致。你心里盘算它是宜于架屋或是制器,我把它归到某类某科里

去,注意它和其他松树的异点,我们的朋友只在聚精会神地观赏它的苍翠颜色,感受它的那

股昂然高举、不受屈挠的气概。

从此可知道这棵古松并不是一件固定的东西,它的形相随观者的性格和情趣而变化,各

人所见到的古松的形相都是各人自己性格和情趣的返照。古松的形相一半是天生的,一半也

是人为的。极平常的知觉都是带有几分创造性,极客观的东西之中都有几分主观的成分。

美也是如此。有审美的眼睛才能见到美,这棵古松对于我们的画画的朋友是美的,因为

他去看时就抱了美感的态度。你和我如果也想见到它的美,你须得把你那种木商的实用的态

度丢开,我须得把植物学家的科学的态度丢开,专持美感的态度去看它。

这三种态度有什么分别呢?

先说实用的态度。做人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维持生活,既要生活,就要讲究如何利用环境。

“环境”包含我自己以外的一切人和物在内,这些人和物有些对于我的生活有益,有些对于

我的生活有害,有些对于我不关痛痒。我们对于他们于是有爱恶的情感,有趋就或逃避的意

志和活动,这就是实用的态度。实用的态度起于实用的知觉,实用的知觉起于经脸。小孩子

初出世,第一次遇见火就伸手去捉,他烧痛了,以后他再遇见火,便认识它是什么东西,便

明了它是烧痛手指的,火对于他于是有了意义。

科学的态度则不然,它纯粹是客观的、理论的。所谓客观的态度就是把自己的成见和情

感完全丢开,专以“无所为而为”的精神去探求真理。理论是和实用相对的。理论本来可以

见诸实用,但是科学家的直接目的却不在于实用。科学家的态度之中很少有情感和意志,它

的最重要的心理活动是抽象的思考。科学家要在这个混乱的世界中寻出事物的关系和条理,

纳个物于概念,从原理演个例。植物学家看古松的态度便是如此。

实用的态度以善为最高目的,科学的态度以真为最高目的,美感的态度以美为最高目的。

在实用的态度中,我们的注意力偏在事物对人的利害,心理活动偏重意志;在科学的态度中,

我们的注意力偏在事物间互相关系,心理活动偏重抽象的思考:在美感的态度中,我们的注

意力专在事物本身的形相,心理活动偏重直觉。

人所以异于其他动物的就是于饮食男女之外还有更高尚的企求,美就是其中之一。是壶

就可以贮茶,何必又求它形式、花样、颜色都要好看呢?吃饱了饭就可以睡觉,何必又呕心

血去作诗、画画、奏乐呢?人的实用的活动全是有所为而为,是受环境需要限制的;人的美

感的活动全是无所为而为,是环境不需要他活动而他自己愿意去活动的。在有所为而为的活

动中,人是环境需要的奴隶;在无所为而为的活动中,人是自己心灵的主宰。这是单就人说,

就物说呢,在实用的和科学的世界中,事物都借着和其他事物发生关系而得到意义,到了孤

立绝缘时就都没有意义;但是在美感世界中它却能孤立绝缘,却能在本身现出价值。照这样

看,我们可以说,美是事物的最有价值的一面,美感的经验是人生中最有价值的一面。

(摘编自朱光潜《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

材料二:

其实,在中国美学和艺术观念中,存在着与朱光潜所说的三种态度都不同的第四种态度。

它当然不是用科学、实用的眼光看待古松,但也不是以审美的眼光看待古松,发现它如何美,

如何符合形式美感,在这里,审美主体和客体都没有了,古松在这里根本就不是审美对象,

而是一个与自我生命相关的宇宙。

这第四种态度可以说是一种“生命的态度”,一种用“活”的态度“看”世界的方式,

或许“看”还容易引起与外在的观察混淆,称为一个“活”的“呈现”世界的方式也许更合

适。之所以说它是“生命的态度”,是因为它的核心是将世界(包括“我”与外物)从对象

化中解脱出来,还其生命的本然意义,在纯粹直观中创造一个独特的生命境界。这个世界,

中国美学将其称为“境”。第四种态度并不是为了获得美的知识,而是为了安顿心灵。

王维《辛夷坞》诗写道:“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如

果我们把它当作“山水诗”,或者“写景诗”,其描写是如此简单,内容是如此单调,单调

到只用一句话就能概括:山间有一些芙蓉花开了,又落了。而谢灵运的山水诗,如“澹激结

寒姿,团栾润霜质''等,写景显然更加细腻丰富。

然而,王维的这些看起来内容单调的诗歌,并没有因此被人们漠视,而是传诵千古,谢

灵运的诗句却少有人提及。其实,王维的这类诗歌根本就不是所谓的“山水诗”“写景诗”,

它的主旨不是描写外在的景物。“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的山中芙蓉,是自在兴现,这

里没有被观之景,也没有对景之心。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也将人排除,关心起深林苔痕,

表面看起来是不关心人,其实正是通过这一片天地写人的心境、人的感受。诗人不是对风景

感兴趣,而是对自我生命的感受感兴趣,描写一个与自我生命相关的世界,呈现自己回到世

界的愉悦,为自己心灵寻找一个安顿的地方。对生命的认识、理解和慰藉,是贯穿此诗的核

心。艺术家并不在意青苔和深林,而是其背后的高古和幽深。

(摘编自朱良志《生命的态度——关于中国美学中的第四种态度的问题》)

6.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木商、植物学家、画家感知的古松不同,反应态度也不一致,这说明古松的形相随观者

的性格和情趣而变化。

B.实用的态度关注事物对人的利害,人在环境中积累经验,获得实用的知觉,产生趋就或

者逃避的意志和活动。

C.科学的态度需要借助抽象的思考探寻事物的关系和条理,它排斥个人情感,具有理论性,

完全没有实用的目的。

D.与其他三种态度不同,生命的态度将世界从对象化中解脱出来,创造出没有审美主体、

客体的独特生命境界。

7.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木商和植物学家不能感知古松的美感,这是因为他们原有的心习无法改变,不能以美感

的态度看古松。

B.在美感的世界中,人可以摆脱环境的制约,主宰自己的心灵,事物在孤立绝缘的情况下

依然具有意义。

C.谢灵运的山水诗更加细腻丰富,但其传诵度却比不上王维诗歌,这说明生命的态度比诗

歌内容更重要。

D.写景时排除人的情感因素的影响,才能更好地传达自我生命的感受,写出对生命的认识、

理解和慰藉。

8.结合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最能体现“生命的态度”的一项是()

A.欧阳修《蝶恋花》:“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B.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C.卢梅坡《雪梅・其一》:“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D.吴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