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附中高二下试题_第1页
复旦附中高二下试题_第2页
复旦附中高二下试题_第3页
复旦附中高二下试题_第4页
复旦附中高二下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混合默写1.请按要求填空。(1)高适《燕歌行》中运用对比,揭示军中腐败现实、讽刺将领荒淫失职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李贺《李凭箜篌引》中,以形写声,形神兼备,以美好的事物渲染乐声清脆婉转、富于变化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李商隐《锦瑟》运用神话典故,冷暖境界虽殊而怅恨则一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书愤》中集中表达陆游自我期许落空,收复失地无望,唯余一腔愤懑和对自己老病的哀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滕王阁序》中以日出日落表达及时勉励、珍惜时间以建立功业的两个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6)________________,民斯谓下矣。(《论语·季氏》)(7)女性是第二性,排除在男性以外的“他者”。权力归于男性,女性只是附庸。____________,歧视也来自权力。(波伏瓦《第二性》)二、非选择类2.请解释下列加点字。(1)既来之,则安之()(2)古人秉烛游,良有以也()(3)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4)身当恩遇常轻敌()(5)死节从来岂顾勋()(6)当仁,不让于师()三、选择题3.“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下列不符合上述彼得斐诗句的逻辑推论的选项是()①只有为了自由,才可以抛弃爱情和生命②只要为了自由,就可以抛弃爱情和生命③如果没有抛弃爱情和生命,说明没有追求自由。④如果没有追求自由,那么不会抛弃爱情和生命A.①③B.①④

C.②④

D.②③四、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社会中的自我戴维·迈尔斯①如果你视力不好,你就得想办法解决。你可能会戴眼镜或隐形眼镜。但如果你听力不好,你有四分之三的可能会不去理睬这个问题,即不会戴助听器。作为一个听力很差的人,我常常思考这种差异。为什么那些听力差的人,除非迫不得已,否则就不会要求配戴“耳朵的眼镜”——助听器呢?②对于美国人来说,部分原因在于助听器比较贵。但是在英国和澳大利亚,那里的国家健康系统提供免费的助听器,很多可以通过助听器获得益处的人也不去佩戴它。出于对自我形象的关注——人类把无数钱财花费在染发、牙齿漂白和整容上——我们不想让任何人认为自己的听力有问题或者自己变老了。③但是其他人是否真的关心我的耳朵上有什么小仪器呢?还是他们一心想着自己以致没有注意到那小东西?对话时,我的听力很差(不戴助听器)会不会比戴助听器更引人注意呢?④很显然,在我们的心中,自己比其他任何事更关键。通过自我专注的观察,我们可能会高估自己的突出程度。这种焦点效应(spotlighteffect)意味着人类往往会把自己看做一切的中心,并且直觉地高估别人对我们的注意度。⑤吉洛维奇等人(Gilovich&others,2000)演示了这种焦点效应。他们让康奈尔大学的学生被试穿上BarryManilow的T恤,然后进入一个还有其他学生的房间,穿T恤的学生猜测大约一半的同学会注意到他的T恤,而实际上注意到的人只有23%。⑥在我们另类的服装、糟糕的发型和助听器上出现的现象同样也会发生在我们的情绪上:焦虑、愤怒、厌恶、谎言和吸引力(Gilovitch&others,1998)。实际注意到我们的人要比我们认为的少。我们总能敏锐地觉察到自己的情绪,于是就常常出现透明度错觉(illusionoftransparency)。我们假设,如果我们意识到自己很快乐,我们的面容就会清楚地表现出这种快乐并且使别人注意到。事实上,我们可能比自己意识到的还要模糊不清。⑦我们同样会高估自己的社交失误和公众心理疏忽(publicmentalslips)的明显度。如果我们触按了图书馆的警铃,或者自己是宴会上惟一一个没有为主人准备礼物的客人,我们可能非常苦恼(“大家都以为我是一个怪人”)。但是研究发现我们所受的折磨,别人不太可能会注意到,还可能很快就会忘记(Savitsky,2001)。其实别人并没有像我们自己那样注意我们。⑧这种焦点效应和与之相关的透明度错觉只是我们的自我感觉和我们的社会之间相互影响的两个例子,因为他们发生在我们头脑和我们周围的世界之间。下面还有更多的例子:

。正如上述例子所表明的,我们和他人之间的交往是双向的。我们对自己的想法和感情会影响我们对事件的解释和回忆,也会影响对其他人的反应。而他人也有利于我们进行自我塑造。……⑨现在我们已经看到,自我位于我们社会世界的中心,自尊和自我效能确实带来一些益处,而自我服务性的傲慢却使自我评价出现偏差。也许你会问:那些美化自我的对外展示都是真实的吗?人们当众说出的话,是他们的真实感受吗?还是,人们即使在怀疑自我的时候也会装出一副积极的面容?⑩确实有证据表明,人们对外展示的自我和他们的自我感觉是不同的。最明显的例子不是虚伪的傲慢,而是虚伪的谦逊。也许你现在已经想到一些人们自谦而不是自夸的例子了。这种自我贬低是一种很巧妙的自我服务,因为它很像安抚心灵的定心丸。一句“我太笨了”可能会引发身边的朋友安抚说:“你做得很好!”甚至像“我多希望我没这么丑”这样的评论,至少也会引发“那有什么,我认识不少人,可比你丑得多”这样的安慰。⑪人们之所以贬低自己,夸奖他人,还有另一个原因。想想那些在大赛前称赞对手实力的教练。这些教练说的是心里话吗?当教练们公开夸奖对手时,他们展现出一种谦逊和极富运动员精神的形象,且无论输赢都能为自己找台阶下。赢了,当然是值得褒奖的成就,输了,则是因为对手的“防守太强”了。正如17世纪的哲学家培根所说,谦逊,只是一种“出风头的诡计”。⑫古尔德等人(Gould,Brounstein,&Sigall,1977)发现,在一场实验性的辩论中,马里兰大学的学生们在公开场合下都会夸奖他们的参赛对手,但在私底下,却把参赛对手贬低一番。对自己的实力轻描淡写,还可以减轻表演的压力,并降低评价表演成绩的基线(Gibson&Sachau,2000)。⑬虚伪的谦逊也表现为人们对自己成就的自传式的解释中。在颁奖庆典上,领奖人会衷心地感谢他人的支持。当得到一个学术奖项时,莫琳·斯特普尔顿(MaureenStapleton)对“我的家庭、我的孩子、我的朋友和每个我一生中曾经遇到的人”表示感谢。这种对荣誉的慷慨分享,是否与“人们轻易地把成功归因于自己的努力和能力”相矛盾呢?⑭为了弄清楚这一点,鲍迈斯特等人(Baumeister&Ilko,1995)要求学生们写一篇题为“一次重要的成功经历”的文章。那些被要求署名和预备要向大家当众宣读自己故事的学生,常常提到他们得到的他人帮助或情感支持。而那些匿名写作的人则很少提到这些;相反,他们更多地描述自己是如何靠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的。在鲍迈斯特等人看来,这些结果暗示一种“表浅的感谢”——一种表面化的感谢只是为了表现谦逊,而在道谢者自己内心里,荣誉还是归于自己的。⑮当我们胜过周围的人,并担心他们对我们的看法时,我们就很可能像斯特普尔顿那样做出表浅的感谢。如果我们觉得自己的成功会使别人产生嫉妒或怨恨心理——这一现象被埃克斯林和洛贝尔(Exline&Lobel,1999)称为“获胜后的危险”——我们就会对自己的努力轻描淡写并向他人表示感谢,获胜者很自然会使用这种谦虚式的自我展现。(节选自戴维·迈尔斯著《社会心理学》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年4月版)4.第⑥段中加点词“透明度错觉”的含义是___________。5.下列对文章中的“焦点效应”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焦点效应”源于我们对自我情绪的敏锐觉察。B.情绪上的焦虑、愤怒、厌恶源于自我无限膨胀。C.人们对别人对我们注意力的高估出于自觉。D.“焦点效应”更多集中于自我对外在因素的判断。6.下列事例不适合填入第⑧段横线处的是()A.一个印度裔的英国人在印度时强烈意识到自己是英国人。B.为了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人们经常为自己的外表头痛。C.与母亲在一起时和与朋友在一起时个体呈现不同的样子。D.灾难中的看客与庸众往往给人带来负面与消极的力量。7.作者如何阐释“虚伪的谦逊”这一概念?其论证过程是否严密?五、文学类阅读-单文本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在法的门前卡夫卡①法的门前站着一个守门人。②一个从乡下来的人走到这个守门人跟前,请求让他进法的门里去。可是,守门人说,现在不能让他进去。乡下人想了一想,然后又问道,那么以后可不可以让他进去。③“有可能,”守门人说,“但现在不行。”④因为通向法的大门始终是敞开着的,守门人又走到一边去了,乡下人便弯腰探身,往门里张望。守门人发现他这样做,笑着说:“如果你很想进去,那就不妨试试,暂且不管我是否许可。不过你得注意,我是有权的。我只是一个最低级的守门人。从一个大厅到另一个大厅都有守门人,而且一个比一个更有权。就是那第三个守门人的模样,我甚至都不敢正视一眼。”⑤乡下人没有料到会有这么多的困难,他本来想,法的大门应该是每个人随时都可以通过的,但是,他现在仔细地看了一眼穿着皮大衣的守门人,看着他那又大又尖的鼻子和又长又稀又黑的鞑靼胡子,他便决定,还是等一等,得到允许后再进去。⑥守门人给了他一个小矮凳,让他在门旁坐下。他就这样,长年累月地坐在那里等着。他作了多次尝试,请求让他进去,守门人也被弄得厌烦不堪。守门人时不时地也和他简短地聊上几句,问问他家里的情况和其他一些事情,不过,提问题的口气是非常冷漠的,就好像那些大人物提问一样。临到最后,他总是对他说,现在还不能放他进去。乡下人为这次旅行随身带了许多东西,为了能买通守门人,他把所有的东西都送掉了,这总还是非常值得的。守门人虽然把礼物都收下了,但每次总是说:“我收下来,只是为了免得让你认为,还有什么事情办得不周。”⑦在这漫长的年月里,乡下人几乎一刻不停地观察着这个守门人。他忘记了还有其他的守门人,似乎这第一个守门人就是他进入法的大门的唯一障碍。最初几年,他还大声地咒骂自己的不幸遭遇,后来,他渐渐老了,只能独自嘟嘟囔囔几句。他变得稚气起来了,因为对守门人的长年观察,甚至对守门人皮领子上的跳蚤都熟识了,他也请求跳蚤来帮助他,说服守门人改变主意。⑧最后,他的视力变弱了,他不知道,是否他的周围世界真的变得暗下来了,或者只是他的眼睛在欺骗他。可是,就在这黑暗中,他却看到一束从法的大门里射出来的永不熄灭的光线。现在他的生命就要完结了。在临死之前,这么多年的所有体验都涌在他的头脑里,汇集成一个迄今为止他还没有向守门人提出过的问题。他招呼守门人过来,因为他那僵硬的身体再也站立不起来了。守门人不得不把身子俯得很低才能听到他说话,因为这两个人的高度差别太大显得对乡下人非常不利。⑨“你现在还想知道些什么?”守门人问,“你这个人真不知足。”⑩“所有的人都在努力到达法的跟前,”乡下人说,“可是,为什么这许多年来,除了我以外没有人要求进去呢?”⑪守门人看出,这乡下人快要死了,为了让他那渐渐消失的听觉还能听清楚,便在他耳边大声吼道:“这道门没有其他人能进得去,因为它是专为你而开的。我现在要去把它关上了。”([奥]卡夫卡著,叶廷芳等译,《卡夫卡中短篇小说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15年版)8.请赏析第⑦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9.请分析乡下人的人物形象。10.小说围绕一个单一场景——在法的门前进行构思,请对此加以评析。11.请从小说主题、思想观点、写作手法、语言表达中选择两个角度针对小说⑧-⑪段内容写一段100字左右的评点。六、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蓟中作[唐]高适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1】。岂无安边书,诸将【2】已承恩。惆怅孙吴事【3】,归来独闭门。醉里送裴子赴镇西[唐]岑参醉后未能别,醒时方送君。看君走马去,直上天山云。注释:【1】翻:反覆,指反叛。【2】诸将:指安禄山及其部将。【3】孙吴事:指用兵之事。孙指春秋时的孙武,吴指战国时的吴起。12.出版社欲为两首诗编集,以下作品集不适合收录这两首诗的一项是()A.格律精粹B.盛唐印象

C.边塞回响

D.唐人百首13.以下对高适《蓟中作》一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策马”句慷慨豪迈,表现了诗人对建功立业凯旋受赏的渴望。B.“边城”句融叙事于写景,以眼前萧条昏暗烘托出诗人沉重忧愁的心情。C.“岂无”句一句反诘,一句回答,表达了诗人强烈的讥讽不平之请。D.“惆怅”句以典入诗,以景结情,与首句形成鲜明对照,表现出诗人的挫折失意。14.有人认为“高适诗尚质主理,岑参诗尚巧主景”,你是否认同这一评价?请结合以上两首诗,并联系所学,说明你支持或反对的理由。七、文言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①钟离意字子阿,会稽山阴人也。少为郡督邮。时部县亭长有受人酒礼者,府下记案考之。意封还记,入言于太守曰:“《春秋》先内后外,《诗》云‘刑于寡妻,以御于家邦’,明政化之本,由近及远。今宜先清府内,且阔略远县细微之愆。”太守甚贤之,遂任以县事。建武十四年,会稽大疫,死者万数,意独身自隐亲,经给医药,所部多蒙全济。②举孝廉,再迁,辟大司徒侯霸府。诏部送徒诣河内,时冬寒,徒病不能行。路过弘农意辄移属县使作徒衣县不得已与之而上书言状意亦具以闻。光武得奏,以视霸,曰:“君所使掾何乃仁于用心?诚良吏也!”意遂于道解徒桎梏,恣所欲过,与克期俱至,无或违者。还,以病免。③后除瑕丘令。吏有檀建者,盗窃县内,意屏人问状,建叩头服罪,不忍加刑,遣令长休。建父闻之,为建设酒,谓曰:“吾闻无道之君以刃残人,有道之君以义行诛。子罪,命也。”遂令建进药而死。二十五年,迁堂邑令。县人防广为父报仇,系狱,其母病死,广哭泣不食。意怜伤之,乃听广归家,使得殡敛。丞掾皆争,意曰:“罪自我归,义不累下。”遂遣之。广敛母讫,果还入狱。意密以状闻,广竟得以减死论。④显宗即位,征为尚书。时交阯太守张恢,坐臧千金,征还伏法,以资物簿入大司农,诏班赐群臣。意得珠玑,悉以委地而不拜赐。帝怪而问其故。对曰:“臣闻孔子忍渴于盗泉之水,曾参回车于胜母之闾,恶其名也。此臧秽之宝,诚不敢拜。”帝嗟叹曰:“清乎尚书之言!”乃更以库钱三十万赐意。转为尚书仆射。⑤意视事五年,以爱利为化,人多殷富。以久病卒官。遗言上书陈升平之世,难以急化,宜少宽假。帝感伤其意,下诏嗟叹,赐钱二十万。(节选自《后汉书》卷四十一)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1)且阔略远县细微之愆()

(2)所部多蒙全济()16.为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选择正确的义项()经给医药A.经常B.筹集

C.治理

D.经营17.为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选择正确的义项()辟大司徒侯霸府A.开辟B.设置

C.征召

D.驱逐18.请用“/”为第②段画线部分断句路过弘农意辄移属县使作徒衣县不得已与之而上书言状意亦具以闻。19.把第③段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意怜伤之,乃听广归家,使得殡敛。丞掾皆争,意曰:“罪自我归,义不累下。”20.第⑤段写钟离意“上书陈升平之世,难以急化,宜少宽假。”结合本文举例(至少两例)分析钟离意如何践行“难以急化,宜少宽假”的主张,其主张收到了怎样的效果。21.学校文学社要编辑一期简报,其中有“史传钩沉”专栏,本期要求选择两位中国古代历史人物传记进行“对读”,作为编辑,你会选择哪位历史人物的传记和钟离意作“对读”呢,请简要说明原因。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叙四子稿【明】袁宏道①今世禁文体者日益厉,而时文【1】之轨辙日益坏。上之人刻意求平,下之人刻意求奇,所标若此,所趋若彼,岂文体果不足正哉?夫禁士者一人,取士者又一人,士向利则德,故从取不从禁。即不然,令禁士者取士,将一出于平,而平不胜取,不得不求其异者;求其异者,而平者自斥,虽欲自守其禁,不可得也,势为之也。②余谓文之不正,在于士不知学。圣贤之学惟心与性。今试问诸业举者,何谓心,何谓性,如中国人语海外事,茫然莫知所置对矣,焉知学?既不知学,于是圣贤立言本旨,晦而不章,影猜响觅,有如射覆【2】。深者胜之以险,丽者夸之以表,诡者张之以贷。义本浅也,而艰深其词,如佥夫【3】小人之匿其心以欺人者也,故曰险也。词本芜也,而雕绘其字,如纨绔子弟,目不识丁,徒以衣饰相矜,故曰表也。理本荒也,而剽窃二氏之皮肤,如贫无担石之人,指富家之囷【4】以夸示乡里也,故曰贷也。三者皆由于不知学,智穷能索,又不得不出于此。为主司者既不能详别其真伪,故此辈亦往往有幸中者。后生学子,相与尤而效之,而文体不可复整矣。故士当教之知圣学□,知学则知文矣,禁何益哉!③门人某等留心学问,其为文根理而发,无浮词险语,是可喜也。故识其前,以告都人士之为文者。注释:【1】时文:科举应试之文。【2】射覆:古代游戏。把东西覆于器物下,让人猜。【3】佥夫:小人。【4】囷:谷仓。22.可填入第②段方框处的虚词是()A.耳B.矣

C.乎

D.焉23.请赏析第②段划线句的语言特点。24.联系全文,概括导致文体不正的原因有哪些?25.请依据下面《东西方对读·老子》(第三单元)中的观点,评析本文第①段中“下之人刻意求奇”的浮躁学风。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居。(《老子》第二十四章)他本有神的形象……反倒虚己,取了奴仆的形象……就自己卑微,存心顺服,以至于死,且死在十字架上。(《圣经·腓立比书》)八、材料作文26.李世民《圣教序》中有名言:“桂生高岭,云露方得泫(使晶莹淳美)其花;莲出绿波,飞尘不能污其叶。非莲性自洁而桂质本贞,良由所附者高则微物不能累,所凭者净则浊物不能沾。”你是否同意李世民的观点?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参考答案:1.战士军前半死生

美人帐下犹歌舞

昆山玉碎凤凰叫

芙蓉泣露香兰笑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东隅已逝

桑榆非晚

困而不学

附庸的庇护来自权力2.使……来原因干谒

承受

为……而死

谦让【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虚词在句中的含义的能力。(1)句意:已经把人招抚来了,就要让来的人安心。来,使……来。(2)句意:古人夜间执着蜡烛游玩实在是有原因啊!以,原因。(3)句意:十五岁时爱好剑术,谒见了许多地方长官。干,干谒。(4)句意:身受皇家深恩义常思报国轻寇敌。当,承受。(5)句意:战士们为国捐躯哪里是为了个人的功名。死,为……而死。(6)句意:面对着仁德,就是老师,也不同他谦让。让,谦让。3.A【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逻辑推理的能力。生命当然是可贵的,爱情的价值相比更高;但是为了追求自由,前面两样同样可以抛弃。由此可见“追求自由”和“放弃生命、爱情”是条件逻辑关系,且是充分不唯一的条件关系,所以应用“只要……就……”,而不是“只有……才……”。“只要为了自由,就可以抛弃爱情和生命”,反之则说明“如果没有追求自由,那么不会抛弃爱情和生命”。所以②④是正确的,①③是错误的。故选A。4.高估自己对他人个人心理状态的理解程度5.B6.D7.虚伪的谦逊是为了掩饰个体认为自己真的优于众人的想法而假装渺小。论证严密,先阐释“虚伪的谦逊”,接着分析“虚伪的谦逊”产生的原因,然后分析“虚伪的谦逊”的两个表现。【解析】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首先要找到加点词所在的语境,在第六段。然后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词语的含义。结合“人类往往会把自己看做一切的中心,并且直觉地高估别人对我们的注意度”“穿T恤的学生猜测大约一半的同学会注意到他的T恤,而实际上注意到的人只有23%”“实际注意到我们的人要比我们认为的少。我们总能敏锐地觉察到自己的情绪”可知,“透明度错觉”是指我们会高估自己对别人心理状态的了解程度,同时我们也会高估别人对我们状态的了解程度。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重要概念含义的能力。A.“源于我们对自我情绪的敏锐觉察”错误,由“这种焦点效应(spotlighteffect)意味着人类往往会把自己看做一切的中心”可知,应是源于自我的无限膨胀。C.“出于自觉”错误,由第四段“并且直觉地高估……”可知,是出于“直觉”。D.“更多……”错误,文章第七段说“我们同样会高估……”,并没有说哪个更多。故选B。6.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的能力。由横线前面“下面还有更多的例子”和后面“正如上述例子所表明的,我们和他人之间的交往是双向的”可知,此处所补的例子应是体现“个体”和“他人”之间的相互影响。D.“灾难中的看客与庸众往往给人带来负面与消极的力量”体现的是个体对他人的影响,不是双向或相互,所以不适合。故选D。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以及论证过程的能力。由题干可知,首先要理解“虚伪的谦逊”的概念。结合“这种自我贬低是一种很巧妙的自我服务,因为它很像安抚心灵的定心丸。一句‘我太笨了’可能会引发身边的朋友安抚说:‘你做得很好!’甚至像‘我多希望我没这么丑’这样的评论,至少也会引发‘那有什么,我认识不少人,可比你丑得多’这样的安慰”可知,“虚伪的谦逊”是为了掩饰自己的真实想法而假装渺小的表现。然后分析论证的过程,以此证明其严密。文章第十段提出“虚伪的谦逊”这一概念,紧跟着用“因为……”解释原因,第十一段用“人们之所以贬低自己,夸奖他人,还有另一个原因……”从另一个方面分析原因;第十二段和十三段从两个方面分析“虚伪的谦逊”的表现,如“对自己的实力轻描淡写”“虚伪的谦逊也表现为人们对自己成就的自传式的解释中”。8.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乡下人在“法的门前”停留时间之长,对守门人之熟悉;生动地写出乡下人对说服守门人已经毫无办法,实在是无奈至极。9.①乡下人是一个胆小、怯懦之人。他来到法的门前,却被守门人的三言两句吓住,不敢进去;②他容易妥协,守门人不放他进去,他就只在门外等待;③他守旧、固执、不知变通,只等着这一个守门人,不知道采取其他办法进入法的大门。10.①小说写了一个乡下人耗尽一生徘徊在法的门外,情节简单,场景单一,但却富有寓意。②“法的大门”代表庄严的法律,它看似就在那里,容易接近,但要想真正走进去却很难。③乡下人代表将自己埋葬在规定和禁令中,无法真正走近法的人。④守门人代表法律的守护者和执行者,他可以成为来访者的障碍,也可以成为传话者。⑤小说场景单一,但意蕴丰富,需要读者自己去揣摩、领会。11.小说主题为“找法”,然而乡下人只在生命终结时看到了一束“法律之光”,穷尽一生也没能走进法的大门,这说明“法律”拒绝的恰恰是那些不懂法律的外行人;采用作者的叙述视角,客观地描写乡下人最后的提问,冷峻中包含着惋惜。12.C13.A14.同意。《蓟中作》一诗艺术上叙事写景,形象逼真,衬托出壮烈的情怀;议论抒情,出言深睿精警,意绪起伏捭阖。结合“岂无安边书”“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等表述,可以看出诗人强烈的愤懑和不愿同流合污的凛凛风仪。《醉里送裴子赴镇西》一诗抓住朋友飞马越天山的镜头,体现出边塞特有风景的同时流露出对友人的不舍。【解析】1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类型及特点的能力。岑参《醉里送装子赴镇西》是送别诗,不属于边塞诗范畴,故“边塞回响”不合适。故选C。13.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内容情感及艺术特色的能力。A.“对建功立业凯旋受赏的渴望”错。“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意为“打马驱驰越过沙漠,长途跋涉来到边疆”,这两句以“沙漠”“塞垣”等意象,勾勒出一幅浩瀚壮阔的边塞图画;以“策马”“长驱”和“登”三个动作,勾画出一个挥鞭驰骋、飞越大漠、慷慨激昂、勇赴国难的英雄形象,从中无法得出“对建功立业凯旋受赏的渴望”的结论。15.过失。

救济、帮助16.B17.C18.路过弘农/意辄移属县使作徒衣/县不得已与之/而上书言状/意亦具以闻。19.钟离意哀怜同情他,于是听凭防广回家,使他能为母亲办理丧事。丞椽都争论不能放人,钟离意说:“罪人是我放回的,我坚守信义,决不连累你们。”20.①事例:对囚徒怀有仁德之心,让属县为他们制作棉衣御寒,并为囚徒解除枷锁,让他们自由活动,约定好到达的日期。效果:囚徒们都按期返回。②事例:任堂邑县令时又同情防广,允许他离开监狱替其母亲办丧事。效果:防广安葬母亲后,果然回来坐牢。21.选择“曾巩”的传记与钟离意作“对读”。原因:他们都富有仁德,关爱百姓。会稽发生大瘟疫时,钟离意亲自照看病人;曾巩在属县闹饥荒时劝说富人拿出粮食卖给百姓,使得百姓得以就近方便地买到粮食。【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1)愆:过失。句意:并且宽大处理边远县细小的过失。(2)济:救济、帮助。句意:所属地区的百姓大多数受到了他的救济。1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句意:筹集分发医药。经:筹集。故选B。1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句意:征召到大司徒侯霸幕府。辟:征召。故选C。18.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路过弘农县时,钟离意就让县里替囚徒制做棉衣,县里不得已给了他,但上书朝廷报告,钟离意也将全部情况上报。“路过弘农”为动宾结构,其后断开,且“意”为“辄移属县使作徒衣”的主语,其前断开;“使作徒衣”是“意”“移属县”的具体内容,其后应断开,且“县”做下句主语,其前断开;“而”为连词,一般用于句首,其前断开;“意”为“亦具以闻”的主语,其前断开。1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怜伤”,哀怜同情;“听”,听凭、听任;“得”,能够;“归”,使……回,放回;“义”,坚守信义;“累”,连累。20.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难以急化,宜少宽假”意思是“不要用急迫的教化,应该稍稍宽松宽容”。结合“诏部送徒诣河内,时冬寒,徒病不能行。路过弘农,意辄移属县使作徒衣,县不得已与之,而上书言状,意亦具以闻”“意遂于道解徒桎梏,恣所欲过,与克期俱至”,可概括出:对囚徒怀有仁德之心,让属县为他们制作棉衣御寒,并为囚徒解除枷锁,让他们自由活动,约定好到达的日期。结果是“无或违者”,没有一个违背的。结合“县人防广为父报仇,系狱,其母病死,广哭泣不食。意怜伤之,乃听广归家,使得殡敛。丞掾皆争,意曰:‘罪自我归,义不累下。’遂遣之”,可概括出:任堂邑县令时又同情防广,允许他离开监狱替其母亲办丧事。结果是“广敛母讫,果还入狱”,防广安葬母亲后,果然回来坐牢。2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文中信息的能力。要找出所选择的历史人物与钟离意之间的共同点。比如选择曾巩,他与钟离意之间的共同点是富有仁德,关爱百姓。如“建武十四年,会稽大疫,死者万数,意独身自隐亲,经给医药,所部多蒙全济”会稽发生大瘟疫时,钟离意亲自照看病人;而曾巩“岁饥,度常平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大意是“这一年发生了饥荒,他估计常平仓储存的粮食不足以用来救济,而乡间的百姓,又不能都到城里来购粮。曾巩就张贴告示晓谕所属的各县,劝说富人如实申报自己储存的粮食,共有十五万石,让他们将这些粮食比照常平仓的价格稍稍提高一点后卖给百姓。百姓得以就近方便地买到粮食,又不出家乡,而且粮食有余”,同样体现出仁德施政,关爱百姓的特点。参考译文:①钟离意字子阿,会稽山阴人。年轻时做过郡府督邮。当时他管辖的县里有个亭长受人酒礼,府吏下文书追查此事。钟离意将文书封好寄回,进郡府对太守说:“《春秋》说先内后外,《诗经》说‘在家做妻的榜样,推广到治家治国’。就是说,明晓政令教化的根本,由身边的人推广到远处的人。现今应该先清理府内现今应当先清理府内,并且宽大处理边远县细小的过失。”太守认为他很能干,就委任他管县里的事。建武十四年,会稽发生大瘟疫,死的人以万计算,钟离意独自一人亲自照看病人,筹集分发医药,所属地区的百姓大多数受到了他的救济。②钟离意被举荐为孝廉,再次升迁,征召到大司徒侯霸幕府。朝廷下诏要送囚徒到河内,时值隆冬天寒,囚徒患病不能行走。路过弘农县时,钟离意就让县里替囚徒制做棉衣,县里不得已给了他,但上书朝廷报告,钟离意也将全部情况上报。光武帝得到奏章,给侯霸看,并说:“你所派的掾吏良心竟这么好啊,的确是个好官吏。”钟离意在路上解除囚徒的枷锁,听任他们随便走动,但规定了到目的地的日期,囚徒们按期到达,没有一个违背的。回来后,以病免职。③后来授职为暇丘县令。官吏中有个叫檀建的偷窃县里的东西,钟离意屏退左右私自问供,檀建叩头服罪,钟离意不忍心加刑罚,遣送他回家令他长期休假。檀建的父亲听到了,替檀建安排了酒席,对他说:“我听说无道之君用刀杀人,有道之君用义代替杀人。你有罪,命该如此。”于是令檀建服药而死。建武二十五年(公元50年),升为堂邑县令。县民防广为父报仇,被捕入狱,他的母亲病死了,防广哭泣不能进食。钟离意哀怜同情他,于是听凭防广回家,使他能为母亲办理丧事。丞椽都争论不能放人,钟离意说:“罪人是我放回的,我坚守信义,决不连累你们。”于是就放他走了。防广安葬母亲后,果然回来坐牢。钟离意秘密地上报其事,防广竟减除了死罪。④显宗即位,钟离意被征拜为尚书。这时交阯太守张恢,因贪赃千金之罪,征回京师伏法,钱物等用簿本记载没收交大司农,朝廷下诏将赃物赐给群臣。钟离意得到一些珍珠,全部放到地上而不拜赐。显宗奇怪而问其原故,钟离意回答说:“我听说孔子忍渴不饮盗泉之水,曾参在一个叫‘胜母’的地方回车,讨厌其名字。这些肮脏的宝物,的确不敢拜受。”显宗感叹道:“尚书的话多么清正啊!”于是改以库钱30万赐给钟离意,又升任他为尚书仆射。⑤钟离意任职五年,用仁爱利益进行教化,百姓都很富裕,但他因长久生病而死在任职上。他留有遗书向天子陈述太平盛世的道理,不要用急迫的教化,应该稍稍宽松宽容。皇帝对他的心意既感动又伤感,下诏表示感叹,赐给他二十万钱。22.A23.(1)采用排比句式,分别阐述了“险”“表”“贷”的含义,论述富有气势,有很强的说服力;(2)采用比喻手法,用不同的人的做法比喻写文章的不同写法,形象生动,说理透彻而浅显易懂。24.(1)在上位的人与在下位的人标准和追求不同,禁士者与取士者标准不同;(2)文体不正,在于士人不懂得真正的学问。25.(1)“下之人刻意求奇”是为了能够考中科举而使文章刻意求奇,这属于老子所批判的“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是急躁炫耀的行为,这样的人是无法写好文章,做成学问的;(2)“下之人刻意求奇”违背了《圣经》“虚己”的观点,是彰显自己,炫耀自己,不会取得成功。【解析】2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故士当教之知圣学□”,此句为总结句,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上,强调要想让士子懂得正确的为文体式,只要教给他们圣贤之学就可以了。此处需要一个表示限止语气的词语。A.表示限止语气,相当于“罢了”;表示陈述语气。B.用在句尾表示陈述语气;用在句尾,表示疑问、感叹、祈使语气。C.用在句尾表示疑问语气;用在句尾,表示感叹、祈使语气。D.用在句末,表肯定的语气。故选A。23.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语言特点的能力。第②段划线句“义本浅也,而艰深其词,如佥夫小人之匿其心以欺人者也,故曰险也。词本芜也,而雕绘其字,如纨绔子弟,目不识丁,徒以衣饰相矜,故曰表也。理本荒也,而剽窃二氏之皮肤,如贫无担石之人,指富家之囷以夸示乡里也,故曰贷也”,采用排比句式,“……本……也,而……,如……,故曰……也”,分别阐述了“险”“表”“贷”的含义,论述富有气势,有很强的说服力;“如佥夫小人之匿其心以欺人者也”“如纨绔子弟,目不识丁,徒以衣饰相矜”“如贫无担石之人,指富家之囷以夸示乡里也”采用比喻手法,用不同的人的做法比喻写文章的不同写法,形象生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