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应当坚持正义》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1页
《人应当坚持正义》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2页
《人应当坚持正义》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3页
《人应当坚持正义》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4页
《人应当坚持正义》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说服的逻辑:不能“以坏报坏”——《人应当坚持正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柏拉图和苏格拉底,了解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2.找出并理解文中一系列“正义”理念的内涵理解苏格拉底据此提出的观点,把握住其思想内涵。3.领会苏格拉底的提问方式和论辩逻辑,学习其既以理服人又生动活泼的“劝说”艺术。教学重点:体会层层铺垫、步步设问教学难点:掌握类比论证等论证方法教学过程:一、自主预学(一)【导入设计一】苏格拉底,前469一前399,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希腊三贤。【导入设计二】公元前399年6月的一个傍晚,雅典监狱中一位年届七旬的老人就要被处决了。只见他衣衫褴褛,散发赤足,面容却镇定自若。打发走妻子、家属后,他与几个朋友侃侃而谈,似乎忘记了就要到来的处决。直到狱卒端了一杯毒药进来,他才收住“话匣子”,接过杯子,一饮而尽。之后,老人安详地闭上双眼,睡去了。这位老人就是大哲学家苏格拉底。今天我们学习《柏拉图对话录》中的“人应当坚持正义”这篇小短文,欣赏苏格拉底式的提问。(二)任务驱动1.作者介绍柏拉图(前427—前347),古希腊哲学家,也是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柏拉图和他的老师苏格拉底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希腊“三哲”。柏拉图出身于雅典贵族,青年时师从苏格拉底。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受审并被判死刑,柏拉图对现存的政体完全失望,于是开始游遍意大利、西西里岛、埃及等地以寻求知识。这期间,他留下了许多著作,多数以对话体写成,常被后人引用的有《辩诉篇》《理想国》《智者篇》《法律篇》等,《理想国》是其中的代表作。据说他40岁时,在雅典城外创立了自己的学园柏拉图学园,开始个人讲学。学园课程包括算术、几何学、天文学以及声学,培养出了许多知识分子,其中最杰出的是亚里士多德。柏拉图是西方客观唯心主义的创始人,其哲学体系博大精深,对其教学思想影响尤甚。他指出:世界由“理念世界”和“现象世界”所组成。理念的世界是真实的存在,永恒不变,而人类感官所接触到的这个现实的世界,只不过是理念世界的微弱的影子。在《理想国》中,他设计了一幅正义之邦的图景:国家规模适中,公民分为治国者武士、劳动者三个等级,分别代表智慧、勇敢和欲望三种品性。在这样的国家中,治国者是德高望重的哲学家,只有哲学家才能认识理念,具有完美的德行和高超的知慧,明了正义之所在,按理性的指引去公正地治理国家。《柏拉图对话集》是其代表作之一,是柏拉图对话系列的统称,包括《申辩》《克力同》《游叙弗伦》《拉齐斯》《吕西斯》《查米迪斯篇》等十余部著作。2.写作背景苏格拉底生在动荡的时代。他把自己看作神赐给雅典人的一个礼物、一个使者,把批评雅典看作神给他的神圣使命,任务就是整天到处找人谈话,讨论问题,探求对人最有用的真理和智慧。他喜欢在市场、运动场、街头等公众场合与人谈论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什么是虔诚?什么是民主?什么是美德?什么是勇气?什么是真理?等等。在雅典恢复奴隶主民主制后,苏格拉底被控以藐视传统宗教、引进新神、腐蚀青年等罪名,并被判处死刑。在监狱关押期间,他的朋友们拼命劝他逃走,并买通了狱卒,制订了越狱计划,但他宁可死,也不肯违背自己的信仰。这篇短文就是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后,在狱中与格黎东会面,两人关于苏格拉底应不应该越狱的探讨。最后70岁的苏格拉底饮下毒酒而死。3.解题“人应当坚持正义”,明确表达了文章的观点,这也正是苏格拉底不听格黎东的劝告执意赴死的原因。“应当”是“必须”的意思,突出了“坚持正义”对“人”的重要意义。4.层次结构文章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苏格拉底直接表明自己的观点,格黎东的意见如果合乎正道,我就听从,否则便不能从命,因为“我”一向坚持正道第二部分:从重视好的意见,不管坏的意见的角度分析,表明“我”听从真理本身。第三部分:针对格黎东逃跑或越狱的理由,从分析逃跑或越狱行为是否正当的角度,证明坚守道义不越狱是正当的。二、点津导学任务一:分析文本1.课文中,苏格拉底还提出了一系列与“正义”相关的理念,请找出来并说说文章题目为什么只用“正义”。课文中,苏格拉底除了提出“正义”这个理念外,还提出了“正道”“道义”“道理”“正当”等一系列理念。“正道”意为“正路或正确的道理”:“道义”指“道德和义理”;“道理”即“事物的规律”,也指“事情或论点的是非得失的根据;理由;情理”;“正当”是“合理合法的”之意;而“正义”是“公正的、有利于人民的;公正的、有利于人民的道理”之意。根据这几个理念的内涵可知,“正义”的境界最高,它能包含其他几个理念的基本内涵,所以,课文题目选取“正义”,体现了人物的精神追求。2.苏格拉底是怎样一步步让格黎东的思维进入自己的思维轨道的?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课文中,苏格拉底采用层层铺垫和步步设问的方法,深入浅出地把自己唯正义是从的道德观念步一步融入格黎东的思维,从而把他的思维引导进自己的思维轨道。首先,苏格拉底从人要走什么路说起,让格黎东认同人要走“正道”。其次,从做人要讲道德的角度入手,娓娓道来,让格黎东理解并接受他的“道义”观。第三,从生活常识入手,强调人都应该讲道理,不可以做不讲道理的人。格黎东当然只能赞同。第四,从人应该做什么事说起,是做“正当”的事,还是做“不正当”的事?格黎东当然赞成做“正当”的事。如此,格黎东便没有了劝说的余地。苏格拉底就这样,一步一步地把格黎东的思维带入自己的逻辑思维轨道。3.通读全文,简要分析是否有比“人应当坚持正义”更切合课文内容的标题。有。课文中,苏格拉底与格黎东的对话背景是雅典法庭以“不敬神明”的罪名判处苏格拉底死刑,而格黎东的目的是劝说苏格拉底越狱逃跑。但是,面临即将到来的死刑,苏格拉底依然坚守"正义”,不愿接受格黎东的帮助而越狱逃跑。不仅如此,苏格拉底还把自己的“正义”观灌输给格黎东并让他接受这一观点。所以,课文标题若改为“在任何情况下,人都应当坚持正义”,那就更切合课文内容了。4.苏格拉底在与格黎东的对话中提出了很多问题,其中的核心问题是什么?结论是什么?核心问题:越狱逃跑的行为是否正当?结论:越狱逃跑的行为是不正当的,苏格拉底宁可被处死,也不能做违背正义的事情。5.苏格拉底举了“一个从事体育锻炼并且以此为业的人”的事例,有何作用?正义和非正义的问题对人们而言是抽象且深奥的,苏格拉底举“一个从事体育锻炼并且以此为业的人”的事例对人们而言是身边的人和事,比较熟悉。“一个从事体育锻炼并且以此为业的人”要听从医生或教练的褒贬意见,而非众人的意见。由此及彼,正义和非正义这个问题也应当听从内行人而非外行人的意见。通过这一类比,苏格拉底使自己的观点易于被理解,进而被接受。6.从这篇文章来看,苏格拉底提问的方法有哪些特点?①偏重于问,而不轻易让对方提出问题;②只要求对方回答他所提出的问题,他则以谦和的态度发问;③所有问题环环相扣,层层推进,使对方进入自己的逻辑轨道,最后使对方放弃自己原来的观点。7.苏格拉底提问的方法给我们的启示有哪些?①一种思想只有和其他思想形成一个网络时,它才能完整地存在。因此,应该把所有的主张都当作引发更多思考的联结点,寻找它们之间的联系。比如,我们在交流时,可以这样提问:“如果你所说的属实,那X和Y不也如此吗?”②所有的思想都需要不断完善。比如,我们可以这样提问:“你能详细说明你所说的观点,让我能更好地理解吗?”③所有的问题都是环环相扣的,思考也是如此。因此,提出问题时,也不要忘了它们会引发的其他问题。比如,“要回答这个复杂的问题,还需要回答哪些与它相关的问题呢?”做一个苏格拉底式的提问者,我们才能卓有成效地提出问题,才能以一种自然的方式展开我们对事物的理解的讨论。也可以说,这是做学问所要具备的方法和能力,因此,我们可以把这种苏格拉底式的提问法贯串于我们的整个学习和生活中,改变我们交流中的被动地位,化被动为主动。任务二:梳理苏格拉底追问的逻辑推理【提问】本文借助于对话的形式阐述,文中,苏格拉底和格黎东关于该不该越狱这样一个问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站在格黎东的角度,苏格拉底是应当越狱的,这是因为判处苏格拉底死刑,原本就是不合理的;如果完全站在苏格拉底私人的角度,其实也可以得出这一结论,但是也正是苏格拉底偏偏不认同这个观点,其理由是既然是法律宣判的,那就应当遵守法律。遵守法律就是尊重法律,尊重法律就是尊重多数人的观点。正是因为苏格拉底执着的认同这个观点,所以他才愿意自愿赴死。这也是前面所讲的原因之一。那么苏格拉底是如何通过问的方式来劝说自己的学生格黎东的呢?【补充】课本注释中列出了格黎东的三个理由。简单地说,就是第一:救你很容易;不救你,朋友没法做人;第二,此处不留你,自有留你处;第三,死了,伤了亲朋,乐了仇人,划不来。总之,一句话:冤死不如赖活着,留得青山在,大有燎原时。对此苏格拉底怎么看?请两位同学进行分角色朗读,同学们找到苏格拉底拒绝的理由。【明确】提出一个假设前提:格黎东的关怀是否合乎正道。(合,可贵;不合,难从命)我有我的原则,我的原则是“听从真理”。也就是说如果格黎东要我逃走的行为“有无可非议的道理”,我就逃走;如果没有,我不走。第一问:格黎东你同不同意“有些意见要重视,有些意见不考虑”?第一答:同意。第二问:那么,什么是好意见,什么是坏意见?举个例子吧。一个从事体育锻炼的人并以此为业的人,他是听多数的外行人的意见,还是听少数的内行的人意见?第二答:当然是内行的人。【结论】以此类推,关于正义与非正义、丑和美、好和坏这些,也应该听少数的内行人的意见,不能听从众人的说法。因为少数的内行人讲的是真理,多数外行人(众人)的意见会置我们于死地。(答:同意)【引申】我们不仅要活着,而且要活得好(体面、正派)(答:同意)言外之意:你与朋友们的意见,让我逃走,可以让我活着,但我是不是活得好呢?还不知,那么怎样才能活得体面正派呢?第三问:未得雅典人同意释放,我便逃跑,正当吗?我们分析一下:你讲的逃跑的三个理由,也是众人的考虑,但我的考虑是,逃跑的行为是否正当?(是否遵守了法律?尽管这个民主决定看起来很荒唐,但遵守法律这个事本身是很严肃的)反问:是不是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做不正当的事?(不守法律的事,这违背了民主与法的精神,是邪恶的,可耻的)(答:不能做)【结论】不能以不正当的行为,去报不正当的审判。(不能“以坏报坏”)即,知道对方是错的,不能用错误的行为去对待对方。任务三:思考“苏格拉底是否应该逃走?”如何理解苏格拉底不选择逃走?【提问】文章的标题叫“人应当坚持正义”,在苏格拉底心中,“正义”究竟是什么?【明确】什么是“正当”的?在苏格拉底这个例子里,法庭认为他不敬神明,起诉他的人认为他败坏青年,但他的亲朋好友却认为他并非如此。就如同种族问题,曾经严重的种族歧视被认为是理所当然,但今天的我们清楚地知道这是不正当的。由此可见,“正义”不仅有着时代局限性,即便是处于同一情景中的人们,由于观点、立场、价值观的不同,也会对正义有着不同的解读。归根结底,是因为每个人有自己的道德准则。这时候就需要法律来主持公道,维护社会秩序。因此,所谓法律即正义。因为法律是在人们的共识的基础上形成的社会规范,在对具体问题的裁决上,大部分是合情合理的,也许少数情况下是不够完善的,但它仍然需要我们尽全力去维护。我们之所以认为苏格拉底的做法不正确,是因为觉得他接受了不公正的判决;我们之所以觉得这判决不公正,是站在我们自己的价值体系下做出的判断。而苏格拉底选择服从判决,是因为他的做法不仅维护着法律的威严与价值,他的死也警示着人们当,前法庭仍然存在着不合理与不公正,应当改进。这就是为什么法律代表着正义,而违反法律就是不正当的。如果他选择逃走,将使不服法的人争相效仿,法律权威不复存在。所以,我们承认法律永远存在着不足,但我们更要首先承认法律体系的存在,遵守它,维护它,然后再想办法将它建设得更加完备,而不是以破坏性的方式攻击它。承认律的不足,但用自己的死,捍卫法律的尊严——这才是苏格拉底真正令人肃然起敬的地方。三、合作共学初读课文思考1、“亲爱的格黎东啊,你对我的关怀如果合乎正道,那是非常可贵的;如果不合那就越关心越难从命了。我们首先必须考虑是不是应当照你说的那样做”分析这句话有什么作用?明确:①苏格拉底面对格黎东的劝说,首先提出了是否合乎正道这一话题,然后明确地表达了自己一贯遵守的原则是听从道理。②为后文进一步阐明自己不听从格黎东等人劝说的理由做好铺垫。思考2、“现在我们能够怎样研究最恰当呢?首先可以提起你对意见所说的那些话,看看我们是不是有理由说有些意见我们应该注意,也有些意见我们应该不考虑。是不是在我被判死刑前这话说得对,到现在就显然成了空谈,无非是戏言和废话而已?我希望和你道弄明白,在我现在的情况下,格黎东啊,我们说的那个道理究竟是变了,还是仍然有效,究竟是应当放弃,还是必须遵从。”分析两个问句的作用。明确:以上两个问句和“究竟是应当放弃,还是必须遵从”,是苏格拉底诘问的开始,“我希望和你一道弄明白”就是要理清道理从而达到说服格黎东的目的。第一个问句是设问句,问答之间语气委婉温和;第二个问句是选择问句,具有辩证性;“究竟,是应当放弃,还是必须遵从”具有一种列言导思考的意味。苏格拉底作为一位智者和哲人,并没有盛气凌人,而是循循善诱并一步步将对话和格黎东的思考引向深处。品读探究探究1:在面对朋友格黎东的劝说,苏格拉底是如何层层铺垫,步步设问,并最终带格黎东到了自己的逻辑轨道的?明确:面对格黎东让他逃跑的劝说,他首先提出格黎东的关怀是否合乎“正道”的问题,即是否符合他所服从的“道理”。然后苏格拉底又谈到应该听从内行,否则“就会损伤我们那个为道义所改善、为不义所毁灭的部分”,他把“道义”和“不义”对举,突出了道义对于人的重要意义,得到了格黎东的肯定。接着苏格拉底由身体到灵魂,步步深入,谈到我们必须听从“真理”,就是听从我们一贯遵循的“道理”。最后又回到格黎东的提议上,是否逃离需要看是否正当,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不能做不正当的事情。苏格拉底开始并没有否定格黎东的建议,而是以此为基础,拋出“正道”“道义”“道理”“正当”等一系列他所坚守的“正义”理念,层层铺垫,步步深入,将格黎东的思路引入自己的逻辑轨道。探究2:苏格拉底之所以能说服格黎东是因为他的坚持,从课文内容来看,他的坚持是什么?明确:答题思路可从课文标题以及课文中苏格拉底谈话时涉及的一些关键名词入手理解他的“坚持”;另外,还可以从他在谈话过程中对身体与灵魂的对比角度展开思考。①坚持的是正义。在课文中,苏格拉底提到的“正道”“道理”“道义”“正当”等都可以认为是他从不同侧面对“正义”的诠释,或者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是“正义”的代称。他在对话的一开始就亮明了自己的基本观点和立场:“我不但现在奉行,而且一贯遵守的原则是听从道理,凡是经过研究见到无可非议的道理我就拳拳服膺。”围绕这一立场,他层层铺垫,步步引导,最终在他对“既不能以坏报坏,也不能对人做不正当的事,不管人家对我们做的什么事”这观点的坚持中结束对话,足可见他对“正义”的坚持。②他坚持认为人的灵魂比身体重要。苏格拉底是个在乎灵魂的人,他向格黎东提问:“身体坏了、毁了,我们还能活吗?”格黎东回答:“不能。”这说明苏格拉底对身体、生命的珍重。但接下来,他又提出一个问题:“如果那个为道义所改善、为不义所毁灭的部分毁了,我们还能活吗?那一个部分,不管叫什么,是我们的那个与道义和不义有关的部分,我们认为它比身体差吗?”在得到格黎东的否定回答后,又抛出“比身体贵重吗?”的问题,可见苏格拉底对灵魂、信仰的珍重程度超过了他对身体、生命的珍重,所以才会为了灵魂中对正义的坚持,而放弃了逃生的机会。苏格拉底对正义和灵魂、信仰的坚持,使他拥有了非凡的人格魅力。探究3、苏格拉底是如何理解“正义”的?请结合课文所涉及事件的背景简要分析明确: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他本人和他的很多朋友都认为这是一个不公正的判决。在行刑前,他的朋友格黎东潜入狱中,告诉他其他人已经做好了准备,可以帮他逃跑。面对格黎东让他逃跑的劝说,他首先考虑的,不是生或死的结果,而是正义与否的理性判断。苏格拉底唯一做的,就是坚持自己的原则,坚定执行判决,接受死刑。他要听从道义而不是其他,“既不能以坏报坏,也不能对人做不正当的事,不管人家对我们做的什么事”。如果接受格黎东等人的建议逃跑,免于死刑,就违背了自己的原则,损害了法律,就是对国家的不正义。苏格拉底直到生命最后一刻,脑袋里只有正义原则指导下的正义或不正义的抉择,至于世人看重的生与死,则显得那么的无足轻重,这就是一代哲人超脱生死,始终遵守法律追求正义的至高精神。探究4、韦伯斯特说:“只要提着正义之剑攻击,再柔弱的手臂也会力大无穷。”“正义”作为名词,指公正的、有利于人民的道理;作为形容词,指公正的、有利于人民的。(《现代汉语词典》)请结合苏格拉底的选择和当今的社会现实说一说:你认为什么是“正义”?明确:观点一:遵守法律就是追求正义。面对不义的城邦,苏格拉底始终坚持正义原则,追求正义。法律是人们相互之间订立的协议,苏格拉底认为,在城邦中,法律就是最广泛的正义。尽管现实城邦存在各种不足,但是在城邦中追求正义首先就是要遵守和维护法律。在苏格拉底看来,遵守法律能够使人们团结,使城邦强大。法律规定了人们彼此之间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遵守法律就是追求正义,坚持正义原则,就不能随意违背法律。正因为如此,苏格拉底坚持遵守城邦的法律而接受死刑,拒绝了朋友们帮助他逃走的建议。观点二:正义是一种行为,是一种有利于人类和谐幸福的行为正义是人间正气的凝聚,没有正义,世间将一片黑暗,是正义给了我们战胜邪恶的力量,所以社会需要正义,也呼唤正义。苏格拉底强调人的行为要符合“道理”,人要坚守“正义”,就是主张人要追求“真善美”,远离“假恶丑”,这样,人才能“活得体面、正派”,社会才能充满正能量。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更应该维护正义,歌颂正义,发扬正义。正义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倡导正义的实质就是倡导真善美;邪恶有时会占上风,但正义必将胜利。社会治安要稳定,必须在社会中营造疾恶如仇的正义风气。探究5、再次诵读课文,体会苏格拉底的论辩艺术。明确:①以设问推动思维的发展,是苏格拉底说理的一大特点。先提出问题:你是不是也承认活得好就是活得体面、正派?然后分析逃跑或越狱是不是正当根据我们深信的道理,我们花钱得到释放或者逃跑,是不正当的,是邪恶的、可耻的。哪怕是以不正当报不正当,以坏报坏,也是不正当的。最后说不正当(即不体面、不正派)便不是活得好,而活得不好,还不如不活,从而证明了其坚守道义而不越狱的正确性。体现了他深入浅出的论辩艺术。②逻辑层次感强。层层铺垫,深入浅出,具有无可辩驳的说服力。作者先让苏格拉底一上来就表明自己的观点和决心,在此基础上,苏格拉底和格黎东探讨了对于“意见”的看法。苏格拉底指出人们一旦听信了错误的意见,就会产生严重的后果,而判断“意见”好与坏的标准,就是看它是否合乎真理。这是从理论上阐述对于格黎东的意见要不要听从的问题。以下是具体探讨格黎东所提出的越狱或逃跑的理由是否合乎“正当”的问题。苏格拉底指出,行贿得以释放或逃跑出狱是不正派即不正当的,是邪恶的、可耻的,在苏格拉底看来,这种活法还不如不活。这就从道义上彻底回应了格黎东劝他越狱的话,使格黎东心服口服。四、拓展迁移小组辩论苏格拉底拒绝越狱逃跑的态度及其所体现的精神历来广受赞赏,但也有人认为雅典法庭判处苏格拉底死刑的名是“不敬神明”,这种判决是不正义的,苏格拉底欣然接受不正义的判决,这种态度不值得赞赏。你怎样看?为什么?可以根据不同观点组成两个小组展开辩论。【示例】正方:我们赞赏苏格拉底拒绝越狱逃跑的态度及其所体现的舍生取义的精神。一个人能够坚守他自认为的做人的底线,是可敬的;不管在别人看来他所坚守的底线是不是正确。因为相对于那些做人毫无原则、没有底线的人来说,像苏格拉底这样的人,宁可牺牲自己,也要守住自己做人的底线,确实难能可贵。试问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这种人有几许?人们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来要求苏格拉底,甚至反对苏格拉底“殉道”,这本身就是荒谬的。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站在苏格拉底的立场,想他之所想,虑他之所虑。如此,便不难领会苏格拉底的精神世界,尊重他的选择也许就是必然的了。反方:我们认为,苏格拉底欣然接受雅典法庭对他的指控和死刑判决是不值得人们赞赏的。这里的关键是,雅典法庭对苏格拉底的判决是非正义的。从苏格拉底的辩解来看,他确认这一点。既如此,按照苏格拉底的原则—人应当坚持正义,他就应该坚持他的“正义”,不屈不挠,誓与敌人斗争到底,永不妥协。这种做法,才是维护正义的举动。而屈服,是向“非正义”低头,恰是非正义的表现。苏格拉底从自身的原则出发,遵从自己内心的召唤,似乎是舍生取义的“大义”之举,殊不知,他没有看到雅典法庭的“不义”,不懂得对抗“不义”,慷慨赴死,死得无意义无价值,死不得其所,岂不悲哉!五、总结悟学艺术手法(1)环环相扣,层层铺垫。首先,苏格拉底提出了需要探讨的两个问题,“我们说的那个道理究竟是变了,还是仍然有效,究竟是应当放弃,还是必须遵守”,围绕这两个问题,苏格拉底抛出一系列小问题,引导格黎东思考;其次,苏格拉底围绕正义的问题设计了一系列问题;最后,苏格拉底回到了越狱逃跑的行为是否正当这个核心问题上来,由于有了前面一系列问题的铺垫,这时提出核心问题并不显得过于突兀,格黎东不得不赞同苏格拉底的观点。由此,苏格拉底通过一系列环环相扣的问题,层层铺垫,一步一步地把格黎东的思路完全带入自己的逻辑轨道。(2)步步设问,不断推进文中苏格拉底针对格黎东对自己越狱逃跑的建议,不断提问,慢慢推进,引导格黎东一步步放弃了自己的建议,这充分体现了苏格拉底提问的艺术特色。苏格拉底展示了巧妙的“劝说”技艺,得出明确的定义和概念。通过连续的发问,不断引导格黎东去思索,从而自己得出结论。【资料链接】哲学家苏格拉底苏格拉底(前469—前399),古希腊哲学家。他一生过着艰苦的生活,无论严寒酷暑,他都穿着一件普通的单衣,经常不穿鞋,专心致志做学问。40岁左右,他成了雅典远近闻名的人物,被认为是当时最有智慧的人。苏格拉底无论是生前还是死后,都有一大批狂热的崇拜者和一大批激烈的反对者。他一生没留下任何著作,他的行为和学说,主要是通过他的学生柏拉图和色诺芬著作中的记载流传下来的。但他的影响却是巨大的。在欧洲文化史上,他一直被看作是为追求真理而死的圣人,几乎与孔子在中国历史上所占的地位相同。格黎东和苏格拉底格黎东和苏格拉底是多年的老朋友,他有时也去广场听苏格拉底讲学,与苏格拉底也是“师友间”的情谊。作为雅典的巨富,他在苏格拉底受审时及苏格拉底被投入狱中后不止次表示愿意出钱为苏格拉底免除一死。但是苏格拉底执意不领情,舍生取义,为维护雅典民主制度所制定的法律献身、殉道。苏格拉底认为交纳赎金以求免于一死,实际上是承认自己有罪,这是苟且偷生。而不承认有罪,甘愿接受法律的裁决虽然被处死了,但大义凛然,作为哲人,是最崇高的殉道表现。苏格拉底和他的“产婆术”苏格拉底终生从事教育工作,在教学的方法上,苏格拉形成了自己一套独特的教学法,人们称之为“苏格拉底方法”,他本人则称之为“产婆术”。他母亲是产婆,他借此比喻他教学方法。他母亲的产婆术是为婴儿接生,而他的“产婆术教学法则是为思想接生,是要引导人们产生正确的思想。“产婆术”自始至终是以师生问答的形式进行的,所以又叫“问答法”。苏格拉底在教学生获得某种概念时,不是把这种概念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先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如果学生回答错了,他也不直接纠正,而是提出另外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从而一步一步得出正确的结论。这为启发式教学奠定了基础。苏格拉底倡导的问答法对后世影响很大,直到今天,问法仍然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苏格拉底思想】1.认识自己的无知,达到有知:苏格拉底强调人们的认知有限,认为人们应该谦虚地认识到自己的无知,以便通过追问和探究来获得真正的知识。他的这种思想奠定了哲学中批判性思考的基础。2.对话和追问,可以产生思想:苏格拉底通过对话和追问的方式,引导人们思考并发现内在的真理。他相信通过深入的对话,人们可以逐步揭示问题的本质,获得更深刻的理解。3.追求美德,达到自我的完善:苏格拉底认为人的幸福来自于道德的追求,主张人们通过思考和实践来培养美德,达到内心的完善和和谐。而达到完善和谐的途径就是不断自我反省。4.永恒的灵魂,追求真理美德:苏格拉底认为人的灵魂是永恒的,他关注灵魂的纯净与完美,主张通过修养灵魂来追求真理和美德。苏格拉底提出的“灵魂三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这三个问题当中,其实就包含着人生的意义和真相。【苏格拉底名言】1.无知即罪恶。2.人可以犯错,但是不可犯同一个错。3.世间最珍贵的不是“得不到”和“已失去”,而是现在能把握的幸福。4.每个人身上都有太阳,主要是如何让它发光。5.知足是天赋的财富,奢侈是人为的贫穷。6.最有效的教育方法不是告诉人们答案,而是向他们提问。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