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年级上册月考模拟试卷_第1页
高三年级上册月考模拟试卷_第2页
高三年级上册月考模拟试卷_第3页
高三年级上册月考模拟试卷_第4页
高三年级上册月考模拟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上学期月考模拟试卷(新高考)

绝密★启用前

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新高考)

语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分数: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边塞是唐诗中习见的主题和题材,边塞诗当然会在诗中

使用一些边塞地名,包括当时的和过去的,中国的和外国的,

汉族的和非汉族的。在这方面,有一个值得加以探索的问题:

在某些诗篇里所出现的地名,常常有方位、距离与实际情况

不相符合的情况。

高适《燕歌行》诗序云:"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

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适感征戍之事,

因而和焉。"考张公即张守珪。据史,他曾大破契丹。诗篇就

是以此为基础进行创作的。榆关即今河北省东部的山海关。

碣石应当就是今河北省昌黎县东南的碣石山。蓟北,指蓟州

(今北京密云)以北。契丹故地在今内蒙古中部。张守珪从

1

范阳(今北京)出兵和契丹作战,取道碣石以出榆关,征人

思乡,则从蓟北回首,这都是符合当时情势的。在这篇诗中,

和上述三个地名发生矛盾的是大漠、瀚海和狼山。大漠和瀚

海指今内蒙古中部到西部的沙漠地带,它们位于契丹的西边,

按照唐人从沿海进军的道路,是不可能也不必要飞羽书于瀚

海的。至于狼山,也就是狼居胥山,则更是远在今内蒙古西

部,与契丹全然无涉。由此可见,后举三个地名乃是用典而

非写实,即以汉人和匈奴作战暗喻张守珪和契丹作战。榆关、

碣石等地名则是一个现实的系统,而瀚海、狼山等地名是一

个比拟的系统。但四句连贯而下,浑然一气,只有细加寻绎,

才能使人感到在方位上有问题。

从文艺史实来看,作家们在其创作实践中,有意识地改

变自然的或社会的生活真实,并不是十分罕见的事情。因而

我们所能看到的,就不止于唐代边塞诗中的地名有方位不合、

距离过远这种现象。沈括《梦溪笔谈》云:"余家所藏摩诘画

《袁安卧雪图》,有雪中芭蕉。此难与俗人论也。"为了要突

出地表现袁安宁愿僵卧雪中挨饿,也不肯在大家都困难的时

候去乞求帮助,增加别人的负担这一主题,画家实写了雪景,

也写了当地雪中所不可能有的翠绿色的芭蕉,以象征主人公

高洁的品格,显示出他在饥寒交迫的环境中,也没有被困难

压倒的精神。这样,就比只一般地去写出雪中萧条寒冷的景

象,更加有效地塑造袁安的形象和表现作品的主题。

2

在《红楼梦》里,也存在着类似的情况,俞平伯认为"《红

楼梦》所记的事应在北京,却掺杂了许多回忆想象的成分,

所以有很多江南的风光"。成为江南风光突出的表现的,是极

翠庵的红梅花。第四十九回的回目是"琉璃世界,白雪红梅”,

第五十回又写了薛宝琴等人作《咏红梅花》的诗,并由宝玉

去庵中向妙玉讨了一枝梅花。但是,并不是人人都同意《红

楼梦》中存在着这些"回忆想象的成分"的。他们有的举出许多

书证,考出"北方亦可植梅",企图肯定这部小说在细节描写上

的绝对真实性。总的来说,俞先生所言「此等处本作行文之

点缀,无关大体,因实写北方枯燥风土,未免杀尽风景",这

是对的。若单就这两回赏梅、咏梅而言,则它是作家所乐于

描写的众姊妹的文化生活的一部分。在这之前,有海棠社、

菊花诗、螃蟹咏;在这之后,又有桃花社、柳絮词。它们写

的是秋、冬、春三个不同的季节,在自然景象和人物心情方

面都显示了各自的特色。按照曹雪芹的美学观点看来,在大

雪以后放晴的天气里,还有什么花木比盛开的红梅更加鲜艳

和吸引人呢?又还有什么安排比将雪中盛开的红梅放置在那

位外冷内热的妙玉的修行之处更富于象征性呢?它不但使众

人赏雪赏花的兴致受到鼓舞,他们的生活情趣和新加入姊妹

们行列的薛宝琴等三人的诗才得到表现,而且还进一步地暗

示了妙玉和宝玉之间的微妙关系。因此,即使红梅本非大观

园中所能有,但在这两回书里,却成为非有不可的事物了。

3

现在,我们应回到本题上来,研究一下出现在唐人边塞

诗中的地理上的矛盾现象。唐代诗人们之所以不顾地理形势

和军事行动的实际,使其作品中的地名出现在不关合的方位

或过于辽远的距离的情况,很显然地是为了更突出地表现边

塞这个主题。由于汉、唐以来,中国和外国,汉族和非汉族

在相当长远的年代和非常广阔的区域里有过情况极其复杂,

和战都很频繁的接触,所以诗人们在反映当前事件的时候,

就不能不联想到历史事件,在反映某一边塞地区的时候,也

往往会联想到另一边塞地区。作品中出现地理方面的矛盾现

象,是和用典这一艺术手段分不开的。汉是唐以前唯一的国

势强盛、历史悠久的统一大帝国;汉唐两朝有许多可类比的

地方。因而以汉朝明喻或暗喻本朝,就成为唐代诗人的一种

传统的表现手法。总的说来,唐人边塞诗中之所以出现这种

情况,乃是为了唤起人们对于历史的复杂的回忆,激发人们

对于地理上的辽阔的想象,让读者更其深入地领略边塞将士

的生活和他们的思想感情。既然古代诗人们不一定要负担提

供绘制历史地图资料的任务,那我们欣赏这些作品的时候,

也就无妨忽略这些"错误"了。

我们都知道,艺术的真实是根源于生活的真实,所以在

创作中,作家们应当尊重历史和生活的真实。但是艺术又并

非自然和历史、社会的机械的翻版,它不可能,也没有必要

一点一滴地都符合生活真实及科学要求。只有并不拘于现实

4

中部分事实的真实性,才能够获得更高级、更集中的典型性。

(摘编自程千帆《论唐人边塞诗中地名的方位、距离及

其类似问题》)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高适《燕歌行》中出现的地名大漠、瀚海和狼山在情

势上互相矛盾,方位、距离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合。

B.从唐代边塞诗人到古今中外的其他作家,他们在创作

实践中常常有意识地改变自然的或社会的生活真实。

C.王维《袁安卧雪图》雪中芭蕉的景致并非机械地翻版

自然和历史,具有比完全写实更为突出的艺术表现力。

D.《红楼梦》中海棠社、桃花社有关情节写的是众姊妹

的春季文化生活,表现了有关人物的形象特征。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人边塞诗常出现的方位、距离与实际不符的情况影

响了这些诗歌的艺术价值。

B.高适《燕歌行》地名的方位问题不易被发现,展示了

诗人高妙浑然的用典技巧。

C.作者总体上认同俞平伯的有关观点,并对俞平伯的观

点进行进一步论述和补充。

D.作家的创作既要尊重历史和生活的真实,又要不拘于

现实中部分事实的真实性。

5

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文中画横线句子观

点的一项是(3分)

A.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白居易《长恨

歌》)

B.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

C.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D.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

行》)

4.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4分)

5.有学者在讨论岳飞《满江红》真伪问题时认为:"以

地理常识说,岳飞伐金要直捣金国的黄龙府,黄龙府在今吉

林,而贺兰山在今西北甘肃,南宋时属西夏。这首词若真出

岳飞之手,不应方向乖背如此。"结合本文,评价前述观点。

(6分)

(二)现代文阅读口(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比邻而居王安忆

装修的时候,有人提醒我,不要使用这条公共烟道,应

该堵上,另外在外墙上打一个洞,安置排油烟机的管子。可

是,我没听他的。好了,现在,邻居家的油烟就通过我家的

排油烟机管道,灌满了厨房。

我们这幢楼里有十六层,每一层有七套公寓,我无法确

6

定这是哪一户人家的油烟气,但我可以确定,我家厨房的油

烟仅来自于其中一家。怎么说?它特别火爆。花椒、辣子、

葱、姜、蒜、八角,在热油锅里炸了,轰轰烈烈起来了。它

似乎是靠近川菜的一系,可又不尽然,葱姜和酱的成分多了,

使它往北方菜系上靠了靠。但,总而言之,这家在吃上面是

大开大阖,大起大落的风范,相当鲜明和强烈。这家人在吃

方面还有一个特征,就是每顿必烧,从不将就。每隔十天半

月,还要做一回肚子。无可避免,是有一股腥膻气,很快,

大量投放的白酒起了作用,腥膻还是腥膻,但却变得有些诱

人。那气味是厚起来的,起了浆似的。他们老老实实,一餐

一饭地烧着,一股浓油赤酱的味,使人感到,是出力气干活

的人的胃口和口味,实打实的,没有半点子虚头。在我的印

象中,他们没落下过一顿。一到钟点,气味就涌过来,灌满

一整个厨房的角角落落。一个钟点以后,就消散了。对了,

绝不会超过一个钟点,到时候,一定就收了。

有一段日子,在一日三餐之外,这家人还增添了两次草

药的气味。草药的气味是浓烈的,生腥,辛辣,殷苦,底下

又铺着一层瓦罐的土气味,"扑"一下进来,涌满了厨房。不知

是因为草药气的影响,还是实际情况如此,一日三餐的气味

不那么浓郁了。倒不是变得清淡,而是带些偃旗息鼓的意思。

这段日子蛮长的,这么算吧,每周炖一次鸡汤,总共炖了四

至五次。草药的苦气味和鸡汤的香味,是这段时间油烟味的

7

基调。草药的气味先后有些变化,有一段是以苦为主;有一

段苦虽苦,却略有回甘;又有一段奇怪地,散发出海带那样

的咸腥气。

之后,忽然有一天,我家的厨房里滚滚而来一股羊肉汤

的气味。这就知道,他们家人的病好了,要重重地补偿一下,

犒劳一下。倒不是吃得有多好,但它确有一种盛宴的气氛,

带有古意。古人们庆贺战功,不就是宰羊吗?果然,草药味

从此消遁,炖汤的绵长的气味也消遁,余下一日三餐,火爆

爆地,照常进行。

在较长一段稔熟的相处之后,我家厨房来了一个不速之

客,那是一缕咖啡的香气。这是另一路的气味,和他们家绝

无相干,它悄悄地,夹在花椒炸锅的油烟里,进来了。这是

一股子虚无的气息,有一种浮华的意思在里面,和他们家实

惠的风格大相径庭。因此,我断定,这又是一户新入住的人

家,很没经验地,也将管子接进了烟道,又恰逢顺时顺风,

于是,来到我家厨房凑热闹了。这一路的风格显然要温和、

光滑一些,比较具有装饰感,唤起人的遐想。和它不那么实

用的性格相符,它并不是按着一日三餐来,不大有定规,有

时一日来一次,有时一日来两次,有时一日里一次不来,来

时也不在吃饭的点上,而是想起了,就来,想不起,就不来,

显得有些孱弱似的。而那先来的,从来一顿不落,转眼间,

油烟全面铺开,又转眼间,油烟席卷而去,总是叱咤风云的

8

气势。但是,有时候,夜已经很深了,那新来的,悄然而至。

咖啡的微苦的香味,弥漫开来。

气味终究有些杂了,可是泾渭分明,绝不混淆。你来我

往,此起彼伏。再过段日子,又来了一个,显见得是苏锡帮

的,气味特别甜,空气都能拉出丝来了。第四位又来了,它

一方面缺乏个性,另一方面又颇善融会贯通。它什么都来:

香、辣、酸、甜,大蒜有,大蒜粉也有,麻油有,橄榄油也

有。于是,所有的气味全打成一团,再分不出谁是谁的来路。

我们这些比邻而居的人家,就这样,不分彼此地聚集在了一

处。

(节选自小说集《剃度》,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公寓楼里房屋众多,"我"无法确定第一种油烟气的来

源,但可以确定其仅来自于一家,侧面表现了油烟风格鲜明。

B第一家人在吃上坚持“大开大阖,大起大落""每顿必烧,

从不将就",凸显了一种实打实的风格。

C.持续的鸡汤,先后变化的草药气味,以及时不时插进

的士气味,都表现出第一个家庭的生活气息浓厚。

D.四户人家的气味"泾渭分明",但"我"却与他们"比邻而

居",不分彼此,旨在表达"我"懂得享受生活。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9

A.文章通过讲故事开篇,使用"不要""另外""可是""好了"

等词语,奠定了娓娓道来的叙述基调。

B文章描写第一家做肚子的气味是"厚起来的""起了浆似

的",将气味形象化,表现了这家的饮食风格。

C.文章写第二家的咖啡气味"有些孱弱",指出这家人有

虚无浮华的气息,与第一家实惠风格对比鲜明。

D.文章构思巧妙,结构清晰,以"气味"为线索,串联全

文,对四户人家的气味进行了细致入微地刻画。

8.作者对第一户人家油烟气味的描写,表现了这户人家

怎样的生活态度?(4分)

9.《比邻而居》于2000年被王安忆收入小说集《剃度》,

但有人认为它是一篇散文。《比邻而居》的体裁之辨一直存

在,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群而不党义

鲁论《卫灵》篇“群而不党",集注”和以处众而不阿比”,

君子处众之道,诚如是矣。《论语》曰:"诗可以群。“日:"鸟

兽不可与同群。"此"群"之义近公也。曰:"人之过也,各于其

党。"日:"君子不党。"此"党"之义近私也。公则为和为周,

10

在朝可以收同寅协恭之美,在野可以释矜世骇俗之嫌。私则

为流为比,有其材则凭城据社而堪虞,无其遇则逐末随波而

不恤。公私之间、群党之义判然矣。君子之群而不党之由于

器识学问亦昭然矣。

由是以推,王导纵恶于王敦,蔡邕铭恩于董卓,党矣而

无所为群。贾生羞伍夫绛侯,屈原被谗于靳尚,不党而亦不

能群。所谓群而不党者,必如诸葛孔明、陆敬舆、范仲淹诸

君子,以集思广益而渊然,以黜邪崇正而毅然,以激浊扬清

而霭然,盖无其量者,不能群群矣。而识不足以自固,则又

不能不党,此其大较也。自此义不明,朝廷无以收群策群力

之效,而朋党之祸遂为世诟病。如唐之牛李、宋之洛蜀朔、

明之东林,虽不可以一概论,然小人之所以倾陷正士者,无

所不至。而不能以群化党,使合乎人心之正、天理之公,诸

君子亦与有责焉。以为群,则君子与君子宜无不同,何以洛

蜀朔之显分门户?以为不党,则聚徒讲学,何必以诋讥朝政

为能。非器识学问之兼至者,盖不足以语此矣。

后之君子果以释党为心而不以树党为事则进而正色立朝

退而杜门养晦。其在《礼》曰:"君子敬业乐群。"此君子之群

也。其在《书》曰:"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此不党之君子

所普为治也。否则意气未化,而声气助之,至欲合群力为君

国抗,此则天下之乱也。

(节选自《赵佩茨集》,有删改)

11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

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

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后之君子A果以释党B为心C而D不以树党为事E则进

F而正色G立朝H退而杜门养晦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昭,指光明的,与《离骚(节选)》中"唯昭质其犹

未亏"的"昭"词义相同。

B.纵,指放纵、任由,与《扬州慢(淮左名都)》中“纵

豆蔻词工"的"纵"词义不同。

C.牙屋用作名词,与《师说》中"圣益圣,愚益愚"的第

一个‘愚"字用法相同。

D.王道,指以仁义统治天下的政策,孟子在《齐桓晋文

之事》中有对"王道”的相关描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作者在文章开头引经据典,分析"群""党"的不同内涵,

阐明了集体与个人、群与党之间有明显的区别。

B.作者认为,王导、蔡邕党而不群,贾生、靳尚不党不

群,是因为他们不是器量见识与才学兼备的人。

C.作者认为唐代的牛李党争,宋代洛、蜀、朔三党分立

12

以及明代东林党等,都存在小人用卑劣的手段构陷排挤正直

之士的情况。

D作者认为像诸葛孔明、陆敬舆、范仲淹等人群而不党,

真正达到了《礼记》和《尚书》中所提出的"君子之群”的境界。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私则为流为比,有其材则凭城据社而堪虞,无其遇

则逐末随波而不恤。

(2)自此义不明,朝廷无以收群策群力之效,而朋党之

祸遂为世诟病。

14.历史上的朋党之祸值得后人警惕,请结合文本,简

要概括“党而不群”的危害。(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田家词元稹

牛吒吒①,田确确②。

旱块敲牛蹄的的③,种得官仓珠颗谷。

六十年来兵簇簇④,月月食粮车辘辘。

一日官军收海服⑤,驱牛驾车食牛肉。

归来收得牛两角,重铸锄犁作斤属!J。

姑舂妇担去输官,输官不足归卖屋,愿官早胜仇早覆。

农死有儿牛有犊,誓不遣⑥官军粮不足。

【注】①吒吒:拟声词,形容喘气声。②确确:形容土

13

块坚硬、贫瘠。③的的:牛蹄声。④簇簇:众多丛集的样子。

⑤海服:沿海地区,也指边疆。⑥遣:让,使得。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诗歌一开篇就用两个短句状形写声,表现出农民在田

里耕地劳作的艰辛不易。

B.战乱频繁,官兵不仅要农民缴粮、辛苦运粮,有时甚

至会宰杀食用驱车之牛。

C.妇女们舂米挑粮交给官府,本诗也借写妇女来表现举

家之艰辛,生活之不易。

D.最后两句表示即便累死也会让下一代继续提供军粮,

突出百姓对朝廷的忠诚。

16.有评论认为这首乐府诗是元稹"颇近讴谣”的代表作,

即主张乐府诗要接近民间歌谣。请结合诗句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念奴娇•过洞庭》中","两句说

虽然官场惊险、世态炎凉,但我依然心胸开阔,超然物外。

(2)《阿房宫赋》善用叠词营造氛围,如用""

突出人们美好的歌声如春光般和煦,"”突出人们甩动

的衣袖带来的寒风如风雨般清冷。

(3)唐宋诗词中惯用意象表情达意,"虎"这一意象就常

14

被用来表现场面盛大或气势轩昂,如",,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题。

竹简、扇子、竹伞……竹子常被加工制作成各种器物。日

前,中国针对①的全球塑料污染治理问题,向世界发

起"以竹代塑”倡议。小到一次性的饮料吸管,大到排水管道,

在包装、建筑、运输、化工等众多领域,竹制品正在成为替

代塑料制品的环保选择。

能一举成为塑料替代品,竹子的这些特点②:生

长快,分布广泛,规模可观,具备独特的物理力学特性,减

碳固碳能力也远超普通林木。虽然竹制品的生产量逐年增加,

但"以竹代塑”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认可度还有待提高,竹制品

尚未成为塑料替代品的首选。工业制造"保驾护航二科技创新

点"竹"成金与市场政策的"有形之手"推动环保产业的发展,助

力"以竹代塑”的真正实现。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竹在中国被誉为"四君子"

之一,千百年来,中国人始终对竹子③。而"以竹代塑"

为中华民族悠久深厚的自然情怀增添了新的价值。这种价值

包含了促进动能转换、技术更迭、消费升级的智慧,用情怀

助推乡村振兴、打造美丽乡村,这种担当还能够推动全球实

15

现更加绿色、健康的可持续发展。开辟环保新赛道,中国提

出好"竹"意。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表达有特色,请简要赏析。(6

分)

20.请以"这种价值……"为开头,把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改写成整句,可以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口(本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早起,能让我们比别人多出"半天的精彩”。人与人之间的

差距,很多时候是由早起这类

司空见惯的行为不断叠加产生的。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

经历:早晨闹钟响了无数次,一次又一次地关掉,不想起床,

弄得心烦意乱;起床后,匆匆忙忙出门,一整天焦头烂额。

很多优秀的人,并非天赋异禀,而是更懂得如何管理和利用

时间。曾国藩说:"早晨不起,误一天的事。"不仅早起能让你

时间饱满,还能让你的生活节奏张弛有度,心情愉快。当焦

虑和压力袭来时,不妨尝试调整自己的作息,早睡早起。当

一个人情绪稳定、心情愉快时,做事效率就会提高。想要养

成早起的习惯,从"夜猫子"变成"早起鸟",你可以尝试以下这

个循序渐进的方法,让早起毫不费力。第一天早起5分钟,

第二天早起10分钟,第三天早起15分钟,以此类推,直到

16

达到你早起的目标时间并养成习惯。同时,早起的前提是要

有充分的睡眠,当夜幕降临时,早点放下手机,好好休息,

才能有更好的状态迎接新一天。

2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

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

22.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早起鸟”的引号,作用相

同的一项是(3分)

A.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

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B."祥林嫂怎么这样了?倒不如那时不留她。"四婶有时

当面就这样说,似乎是警告她。

C木"与"树"在概念上原是相去无几,然而到了艺术形

象领域,差别几乎一字千金。

D.我孩子时候,在斜对门的豆腐店里确乎终日坐着一个

杨二嫂,人都叫伊"豆腐西施"。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破窗效应(BrokenWindowsTheory)是犯罪学的一个

理论,该理论由政治学家詹姆士•威尔逊和犯罪学家乔治•凯林

提出。此理论认为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存在,会诱

使人们仿效,甚至变本加厉。以一幢有少许破窗的建筑为例,

17

如果那些破窗不被修理好,可能将会有破坏者破坏更多的窗

户。最终他们甚至会闯入建筑内,如果发现无人居住,也许

就在那里定居或者纵火。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被

清洗掉,很快,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

一条人行道有些许纸屑,不久后就会有更多垃圾,最终人们

会视若理所当然地将垃圾顺手丢弃在地上。

以上材料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自

定立意,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不得套作与抄

袭,不少于800字。

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试卷(新高考)

语文参考答案

1.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

信息的能力。

A."大漠、瀚海和狼山在情势上互相矛盾"错误,原文是说

"在这篇诗中,和上述三个地名发生矛盾的是大漠、瀚海和狼

山",即"上述三个地名"和"大漠、瀚海和狼山"矛盾。B."常常

有意识地改变"错误,不符合原文内容,原文为"有意识地改变

自然的或社会的生活真实,并不是十分罕见的事情”,不等于

"常常"。D."海棠社……写的是众姊妹的春季文化生活"错误,

“海棠社"在秋季。故选C。

2.A【解析】本题考查概括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的能力。

18

A.”影响了这些诗歌的艺术价值”错误,由原文"我们欣赏

这些作品的时候,也就无妨忽略这些‘错误'了""艺术又并非自

然和历史、社会的机械的翻版,它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一点

一滴地都符合生活真实及科学要求。只有并不拘于现实中部

分事实的真实性,才能够获得更高级、更集中的典型性"可知,

并没有影响这些诗歌的艺术价值。故选Ao

3.B【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

力。

A.句意:唐明皇偏好美色,当上皇帝后多年来一直在寻

找美女,却都是一无所获。诗句中的"汉皇”字面上指的是汉武

帝刘彻,其实在这里指唐明皇,是以汉喻唐。B.句意:先主

为定夺天下曾三顾茅庐拜访,诸葛亮辅佐两朝君主忠诚满腔。

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辅国功业,不是以汉喻唐。C.句意:如

果有李广这样的将军立马阵前,一定不会让敌人的铁蹄跨过

阴山。李广是汉代名将,是以汉喻唐。D.句意:虽然在茫茫

沙漠里已经身经百战,连铠甲都磨穿了,但若不彻底打垮敌

人,决不返回。楼兰是汉西域古国名,是以汉喻唐。故选B。

4.先提出问题,以高适《燕歌行》为例指出唐人边塞诗

中常出现的地理上的矛盾现象。接着引用《袁安卧雪图》《红

楼梦》等例证,阐释有意改变生活真实在文艺创作中的意义。

据此从艺术手法与思想情感等角度分析唐人边塞诗出现这一

矛盾现象的原因。最后从文艺学角度总结全文,明确艺术真

19

实与生活真实的辩证关系。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从第一段"边塞诗当然会在诗中使用一些边塞地名……常

常有方位、距离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合的情况"和第二段"高适

《燕歌行》诗序云……"可知,先提出问题,以高适《燕歌行》

为例指出唐人边塞诗中常出现的地理上的矛盾现象。

从第三段"从文艺史实来看,作家们在其创作实践中,有

意识地改变自然的或社会的生活真实,并不是十分罕见的事

情……余家所藏摩诘画《袁安卧雪图》……"和第四段”在《红

楼梦》里,也存在着类似的情况……"可知,接着引用《袁安

卧雪图》《红楼梦》等例证,阐释有意改变生活真实在文艺

创作中的意义。

从第五段”作品中出现地理方面的矛盾现象,是和用典这

一艺术手段分不开的……就成为唐代诗人的一种传统的表现

手法""唐人边塞诗中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乃是为了唤起人们

对于历史的复杂的回忆,激发人们对于地理上的辽阔的想象,

让读者更其深入地领略边塞将士的生活和他们的思想感情"

可知,据此从艺术手法与思想情感等角度分析唐人边塞诗出

现这一矛盾现象的原因。

从第六段"在创作中,作家们应当尊重历史和生活的真实。

但是艺术又并非自然和历史、社会的机械的翻版……只有并不

拘于现实中部分事实的真实性,才能够获得更高级、更集中

20

的典型性"可知,最后从文艺学角度总结全文,明确艺术真实

与生活真实的辩证关系。

5.①这个观点机械地理解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的关系,

岳飞《满江红》并不拘于现实中部分地理名称的真实性,具

有更高级、更集中的典型性。②岳飞《满江红》中"贺兰山""匈

奴”等名称并非指具体事实,而是以古喻宋,激发读者时间和

空间上更广阔的想象,表现作者忧国报国的壮志豪情。

【解析】本题考查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从"艺术又并非自然和历史、社会的机械的翻版,它不可

能,也没有必要一点一滴地都符合生活真实及科学要求。只

有并不拘于现实中部分事实的真实性,才能够获得更高级、

更集中的典型性”可知,这个观点机械地理解艺术真实与生活

真实的关系,岳飞《满江红》并不拘于现实中部分地理名称

的真实性,具有更高级、更集中的典型性。

从“从文艺史实来看,作家们在其创作实践中,有意识地

改变自然的或社会的生活真实,并不是十分罕见的事情""出现

这种情况,乃是为了唤起人们对于历史的复杂的回忆,激发

人们对于地理上的辽阔的想象,让读者更具深入地领略边塞

将士的生活和他们的思想感冒'可知,岳飞《满江红》中“贺兰

山"〃匈奴”等名称并非指具体事实,而是以古喻宋,激发读者

时间和空间上更广阔的想象,表现作者忧国报国的壮志豪情。

6.D【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21

D."四户人家的气味‘泾渭分明'……旨在表达‘我懂得享受

生活"分析错误,应该是旨在表达"我"对各种生活状态懂得理

解和包容,且气味‘泾渭分明"是用来形容作者最先闻到的两户

人家的,当四户人家的气味齐聚时"所有的气味全打成一团,

再分不出谁是谁的来路"。故选D。

7.D【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D."对四户人家的气味进行了细致入微地刻画”说法错误,

文章并没有对后两家的气味进行细致入微地刻画。故选D。

8.①实在。这家人的餐饭浓油赤酱,是出力气干活的人

的胃口和口味,实打实,没有半点子虚头。②认真。一餐一

饭地烧着,生病也没有打断,定时炖药炖鸡。病愈后,一日

三餐火爆爆照常进行。③乐观。家人病好后炖羊肉汤重重地

补偿一下、犒劳一下,赋予普通的饮食以盛宴的意味。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的能力。

文章对第一家气味描写得最为细致,从这些细致的描写

中可以体会出这家人的生活态度。从文中"总而言之,这家在

吃上面是大开大阖,大起大落的风范,相当鲜明和强烈""他们

老老实实,一餐一饭地烧着,一股浓油赤酱的味,使人感到,

是出力气干活的人的胃口和口味,实打实的,没有半点子虚

头”等内容可以看出,这家人做饭用料实在,从中体现出他们

实在的生活态度。

22

从文中"这家人在吃方面还有一个特征,就是每顿必烧,

从不将就。每隔十天半月还要做一回肚子""这段日子蛮长的,

这么算吧,每周炖一次鸡汤,总共炖了四至五次""……果然,

草药味从此消遁,炖汤的绵长的气味也消遁,余下一日三餐,

火爆爆地,照常进行"等内容可以看出,这家人对做饭非常用

心、重视,而且具有持续性,从中体现出他们认真的生活态

度。

从文中“忽然有一天,我家的厨房里滚滚而来一股羊肉汤

的气味。这就知道,他们家人的病好了,要重重地补偿一下,

犒劳一下。倒不是吃得有多好,但它确有一种盛宴的气氛,

带有古意。古人们庆贺战功,不就是宰羊吗"可知,在大病之

后就炖羊肉,颇有些病后补偿的意思,这有如古人们庆贺战

功,从中可以看出这家人乐观的生活态度。

9.观点一:认为是散文。①体现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文章以"气味"为线索,贯穿全文,体现邻里不同的生活风格,

表达理解包容各自生活状态的思想。②叙述简约,无鲜明情

节。文章仅是描写了四户人家的油烟气味,以此想象他们的

生活风格与态度,表现人间烟火气,并无完整的故事情节。

③表达方式多样,贴合散文特点。文章通过叙述故事开篇,

以优美的抒情性语言描写油烟的气味,描绘出不同人家的生

活特征。④语言优美,意蕴深远。文章表达了作者在真实而

琐碎的日常生活中发现的浪漫与美好,书写了真实感受,表

23

明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爰和博大的心胸。

观点二:认为是小说。①虚构色彩强烈。"我"无处不在,

无时不在,专为捕捉气味而生,这已经违背了常理。同时"我"

一直保持着清醒的状态,对事理的判断很清晰。所以,"我"

是为了讲故事的需要而虚构出来的。②情节清晰,故事性强。

文章从虚构的"我"的视角出发叙述因油烟管道接错而导致的

各种气味窜入厨房,构成了典型的生活事件,故事情节清晰。

③暗写人物。作者明写气味,实际也暗示了气味背后主人的

特点,如第一家的质朴平实、第二家的虚无浮华。④主题鲜

明。体现邻里不同的生活风格,表达理解包容各种生活状态

的思想。

【解析】本题考查探究文本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

解的能力。

对于本篇作品的体裁,有小说和散文两种观点,其实,

以汪曾祺为代表的一批作家将散文与小说的界限已经模糊,

本文就体现了这一点。

如果认为这篇文章为散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

析论证:首先,本篇文章以"气味"为线索,贯穿全文,将作者

的描述、感想、评论融合在一起,所包含的内容看似庞杂,

但都围绕着一个中心展开,体现了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其

次,本篇作品几乎没有鲜明的情节,也可以说没有故事性,

仅是描写了四户人家的油烟气味,以此想象他们的生活风格

24

与态度,所以不具有小说情节这一要素,应该是散文。第三,

本文的表达方式更贴合散文特点。文中以优美的抒情性语言

描写油烟的气味,描绘出不同人家的生活特征,表达方式多

样,从形式看更像是一篇散文。最后,从语言特色上看,本

文语言优美,意蕴深远,更符合散文的语言特点。

如果认为这是一篇小说,也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论证:其一,这篇作品具有强烈的虚构色彩,"我"似乎是专为

捕捉气味而生,文中没有其他的生活细节,只有对气味的描

写与评论,而且"我"一直保持着清醒的状态,对事理的判断很

清晰。所以,"我"是为了讲故事的需要而虚构出来的。体现出

小说虚构性的特征。其二,文章看似没有情节,其实,通过

油烟的气味描写,构成了典型的生活事件,这就具有了小说

中的情节的特点。其三,虽然文章似乎只有"我"一个人物,但

通过对厨房气味的描写,则体现出来气味背后主人的特点,

这就具有了小说的另一个要素——人物。最后,这篇文章主

题鲜明。通过对各家厨房不同气味的描写,体现邻里不同的

生活风格,表达理解包容各种生活状态的思想主题,符合小

说的特点。

10.CEH【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后世君子如果把放下党争作为本心,而不把建立

私党作为要事,那么一旦入朝为官就会神色严肃地立于朝堂,

一旦离开朝堂为民就会闭门谢客,韬光养晦。这是一个二重

25

复句:第一层由"则"连接,E处断开;由"以……而不以......”

构成的并列复句为第二层复句,C处应断开。”则进而正色立

朝""退而杜门养晦"为对称句,H处断开。故选CEH。

11.A【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

识和一词多义的能力。

A.错误。文中"昭",指显然,”唯昭质其犹未亏"中的辨"

为光明纯洁。句意:君子合群共处而不结党结派源自于他们

的器量见识学问是很显然的了。/我光明纯洁的品质还是没有

减损。两者词义不同。B.正确。C.正确。D.正确。故选A。

12•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B."贾生、靳尚不党不群”错,由原文"贾生羞伍夫绛侯,

屈原被谗于靳尚,不党而亦不能群"可知:不党不群的是贾生

和屈原,靳尚在文中无明确定论。故选B。

13.(1)(强调)个人就是放纵无度,就是依附勾结,

有才能的人就拉帮结社让人忧虑,没有机遇的人就追求不重

要之物、随波逐流而毫无顾忌。

(2)自从这个道理不彰明之后,朝廷没有办法收到聚拢

众人、共同策划、一起出力的成效,于是结党营私导致的灾

难就被后世批评指责。

【解析】本题考查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1)"流",放纵,无节制。"比",勾结。"逐末",追求

不重要之物。"恤",顾及,体恤。(2不明",彰明;"无以",

26

没有用来……的办法「诟病”,批评指责;"而朋党之祸遂为世

诟病",被动句式。

14.①倾力迫害正直之士,使人心之正、天理之公沦丧;

②利用党派的力量与朝廷对抗,弃国家利益于不顾,导致天

下大乱。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文中重要

信息的能力。

由"如唐之牛李、宋之洛蜀朔、明之东林,虽不可以一概

论,然小人之所以倾陷正士者,无所不至。而不能以群化党,

使合乎人心之正、天理之公,诸君子亦与有责焉"得出:倾力

迫害正直之士,使人心之正、天理之公沦丧;

由"否则意气未化,而声气助之,至欲合群力为君国抗,

此则天下之乱也"得出:利用党派的力量与朝廷对抗,弃国家

利益于不顾,导致天下大乱。

参考译文:

《鲁论语•卫灵公》篇"群而不党",注释为"和气地和众人

相处,不偏袒勾结",君子和众人相处的原则,确实像这样啊。

《论语》中说:"诗可以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也说:"(人)

不可以和鸟兽同群相处。"这里"群"的意思是倾向于集体的。

孔子说:"人的过错,各自取决于他所属的类别。"孔子说:"君

子不拉帮结派。"这里"党"的意思是倾向于个人的。(强调)

集体就是和睦和谐,就是公正团结,在朝廷可以借此收获恭

27

谨事君、合作办事的美政,在民间可以借此消解使世人惊骇

的嫌怨。(强调)个人就是放纵无度,就是依附勾结,有才

能的人就拉帮结社让人忧虑,没有机遇的人就追求不重要之

物、随波逐流而毫无顾忌。集体个人之间、群和党的意义就

显然(不同)了。君子合群共处而不结党结派源自于他们的

器量见识学问是很显然的了。

由这我们可以推论出,王导纵容王敦行恶,蔡邕对董卓

的恩情铭刻于心,这是结党营私而不是君子的合群啊。贾谊

把和绛侯周勃同朝为官当作耻辱,屈原遭靳尚的谗言所害,

他们不结党营私也不合群。人们所说的真正的合群但不结党

营私的人,一定要像诸葛孔明、陆敬舆、范仲淹诸位君子一

样,因为集合群众的思想,广泛吸收有益的意见而达到精深

广博的境界,因为斥退奸邪小人、尊崇正直之士而形成坚毅

刚强的性格,因为去除污浊、发扬清正而和气友善,如果没

有他们这样的有器量的人,就不能够团结群体。然而才学见

识不足以使自己坚实稳固,又不得不和人结成党派,这就是

大致的情况。自从这个道理不彰明之后,朝廷没有办法收到

聚拢众人、共同策划、一起出力的成效,于是结党营私导致

的灾难就被后世批评指责。像唐代的牛李党争,宋代的洛、

蜀、朔三个党派,明朝的东林党人,虽然不能够一概而论,

但是卑劣小人用来倾力构陷正直之士的手段,没有什么不用

的。然而不能用合群相处化解结党之祸,使他们的行为能够

28

符合人心的公正、天理的公道,那么诸位君子也负有责任啊。

如果认为君子应该合群相处,那么君子与君子之间就应该没

有什么不同,那为什么洛、蜀、朔三党要明显地区分派别?

如果认为君子不应该结党营私,那么聚集弟子讲授学习,又

为什么一定以诋毁讥讽朝政来显示自己的能力本事。不是器

量见识与才学兼备的人,大概是不值得对他们说这些的。

后世君子如果把放下党争作为本心,而不把建立私党作

为要事,那么一旦入朝为官就会神色严肃地立于朝堂,一旦

离开朝堂为民就会闭门谢客,韬光养晦。那就是《礼记》中

所说的:"君子专心学习,乐于和同群之人相处。”这才是君子

之群。那就是《尚书》中所说的:"没有偏爱,没有结党,王

道浩荡无私。"这就是不结党营私的君子的普遍做法。如果不

这样,那么偏激的情绪还没化解,又有声势助长它,以至于

想要聚集众人的力量和君主朝廷对抗,这就是天下大乱啊。

15•D【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突出百姓对朝廷的忠诚”错。结合前文"姑舂妇担去输

官,输官不足归卖屋”及全文思想主旨可知,这里是表现了农

民痛苦的心声,蕴涵着农民的血泪控诉。"农死有儿牛有犊,

誓不遣官军粮不足”看似忠顺,实则激愤。故选Do

16.①巧用短句和叠字,加强了诗的形象性和音乐性。

诗的开篇,用两个短句、三组叠字,状形写声,突显农民耕

地时的艰苦、忙碌和急促。②语言质朴,口语化,在貌似平

29

和顺从的话语里,表现了农民痛苦的心声。③用白描的手法

叙事,言简义丰,蕴含着农民对战争的血泪控诉。④全诗用

农民自述的口吻,讲述战祸连年不断,繁重的军事开支给劳

动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具有更大的真实性和感人肺腑的力量。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风格的能力。

首先理解题干"颇近讴谣",意思是这首诗语言浅近,通俗

易懂,类似于民谣风格。

①巧用短句和叠字,加强了诗的形象性和音乐性。诗的

开篇,作者就用两个短句"牛吒吒""田确确二三组叠字"吒吒"

"确确""的的",状形写声,把农民耕地时的那种艰苦、忙碌、

急促的情状绘声绘色地突显在读者的眼前,还深化主题,强

化了感情,渲染了气氛,使这首古题乐府的特色更加鲜明。

②"一日官军收海服,驱牛驾车食牛肉。归来收得牛两角,

重铸锄犁作斤属!姑舂妇担去输官,输官不足归卖屋”,自从

官军征伐藩镇的战争开始以来,朝廷就把农民连人带牛和车

以及农具一并征用了。农民驱牛驾车千里迢迢地把粮食运到

前线后,结果连牛也被官兵宰杀吃掉了,农民只收得两只牛

角而返。但是战争还在没完没了地打下去,新的军输又在等

待着他们。农民只得重铸犁锄,重做斤掘,重新开始一年的

辛勤耕作,收获之后,运到官仓,终年辛勤劳动所获还交不

够,甚至回来连房屋也被迫卖掉买粮纳税。语言朴素,多用

口语,通俗易懂,真实描绘了田家的痛苦心声,控诉了战争

30

的罪恶。

③“一日官军收海服,驱牛驾车食牛肉。归来收得牛两角,

重铸锄犁作斤属。姑舂妇担去输官,输官不足归卖屋”用白描

的手法叙事,言简义丰,写深重的灾难就这样年复一年,周

而复始地落在农民的头上,没有尽时。这是对罪恶战争的血

泪控诉,是田家痛苦心声的真实描绘。

④这首诗自始至终几乎完全用农民自述的口吻,讲述战

祸连年不断,繁重的军事开支给劳动人民带来深重灾难,表

现了农民痛苦的心声,蕴涵着农民的血泪控诉,具有更大的

真实性和感人肺腑的力量。

(1)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

(2)春光融融风雨凄凄

(3)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金戈铁马,气

吞万里如虎)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名句名篇的能力。书写时需要注

意的字形有:"萧""襟""沧""鸾""戈

18.①迫在眉睫②功不可没③情有独钟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处,语境说的是全球塑料污染治理问题很急迫,已

经逼近到人们的眼前,故可填"迫在眉睫二迫在眉睫:形容事

情临近眼前,十分紧迫。

第二处,语境说的是因竹子生长快,分布广泛,规模可

31

观,具备独特的物理力学特性,减碳固碳能力也远超普通林

木等特点,它一举成为塑料替代品可谓是功劳极大,故可填

"功不可没"。功不可没:功劳极大,不可抹灭。

第三处,语境说的是中国人始终对竹子感情很深,故可

填"情有独钟"。情有独钟:因对某人或某事物特别喜爰而感情

专注。

19.①多用四字词语,整齐美观。②多用修辞手法,形

象生动。"保驾护航"运用了比拟,点"竹"成金化用了"点石成

金”「有形之手”运用了比喻,形象地表现了工业制造、科技

创新、市场政策在环保产业发展方面的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表达特色的能力。

"保驾护航""点'竹'成金""有形之手",都为四字词语,使句

子整齐美观。

"工业制造保驾护航'"中的"保驾护航"运用了比拟的修辞

手法,"科技创新点'竹'成金"化用了神仙故事"点石成金","市

场政策的‘有形之手'"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结合"推动环保

产业的发展,助力'以竹代塑’的真正实现"分析,以上多种手

法的运用,形象地表现了工业制造、科技创新、市场政策在

环保产业发展方面的作用。

20.这种价值包含促进动能转换、技术更迭、消费升级

的智慧,具有助推乡村振兴、打造美丽乡村的情怀,体现推

动全球实现更加绿色、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担当。

32

【解析】本题考查变换句式的能力。

画波浪线句中,第一个分句"这种价值包含了促进动能转

换、技术更迭、消费升级的智慧”的句式结构是"……包含了……

的……",第二个分句"用情怀助推乡村振兴、打造美丽乡村"

是"用……助推……打造……",第三个分句”这种担当还能够推

动全球实现更加绿色、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句式结构是"……

推动……实现……的……三个分句的句式结构完全不一致,

因此将其转换为整句,可将这三个分句的句式结构转换成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