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版)GBT 43217-2023 岩溶洞穴学基本术语_第1页
(高清版)GBT 43217-2023 岩溶洞穴学基本术语_第2页
(高清版)GBT 43217-2023 岩溶洞穴学基本术语_第3页
(高清版)GBT 43217-2023 岩溶洞穴学基本术语_第4页
(高清版)GBT 43217-2023 岩溶洞穴学基本术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岩溶洞穴学基本术语2023-09-07发布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I l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岩溶基本术语 14岩溶洞穴类型 55岩溶洞穴成因 76岩溶洞穴形态 87岩溶洞穴堆积 8岩溶洞穴气象 9岩溶洞穴档案 10岩溶洞穴生物 11岩溶洞穴探测 12岩溶洞穴旅游 13洞穴文化 索引 Ⅲ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提出。本文件由全国自然资源与国土空间规划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93)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西南大学、贵州省山地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华南农业大学。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远海、陈伟海、翟秀敏、杨平恒、罗书文、段武辉、谭明、田明义、黄保健、为规范我国岩溶洞穴学的基本术语和定义,准确理解和表达岩溶洞穴学内容,方便技术交流和科学本文件以岩溶洞穴学概念体系为基础,在充分参照国内外现有术语和定义的基础上,对一些基本术语的内涵或外延做了适当的补充注释。1岩溶洞穴学基本术语言交流和文字表述。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3岩溶基本术语能被水溶解(溶蚀)的岩石。不能或难以被水溶解(溶蚀)的岩石。岩溶karst喀斯特水对可溶岩进行的以化学溶蚀为主,物理侵蚀、搬运和再沉积,生物作用和岩体重力崩塌作用为辅研究岩溶现象及其形成过程和岩溶资源开发利用的学科。注:岩溶学是地质学和地理学之间的边缘学科。形成岩溶的各种化学溶蚀和沉积、物理侵蚀和堆积、重力崩塌和生物作用等综合地质作用。岩溶地区渗流带顶部的岩溶作用和现象。注:以较发育的裂隙和强烈的岩溶作用为特征。2当地岩溶基准面以下深部滞流带内,由热液流体主导产生的岩溶作用和现象。注:包括不同矿物浓度地下水的混合溶蚀作用、热液作用、冷热水的循环混合作用,以及硫化物矿床影响等产生的溶蚀作用。深部滞流带内发育或存在于深部缓流带的岩溶作用和现象。生物岩溶biokarst生物参与的岩溶作用过程及形成的景观和现象。岩溶地区形成的各种地表和地下、宏观和微观的自然形态。岩溶地区起伏不平的谷地、洼地之间基部彼此相连的丛聚石峰。岩溶洼地karstdepression岩溶地区形成的一种封闭或近似封闭的负地形。坡立谷polje岩溶地区具有地表和地下水系统,底部和缓且有松散堆积物覆盖的大型洼地。岩溶槽谷岩溶地区有流水作用参与形成的长条状负地形。岩溶地缝karstslotcanyon岩溶地区狭窄而陡峭的线性裂缝或箱状谷地。岩溶峡谷karstcanyon岩溶地区两壁陡峭的谷地。注:岩溶峡谷由河流切割,或溯源侵蚀,或大型洞穴顶板崩塌形成;与岩溶谷地相比,岩溶峡谷两侧坡度更为陡3岩溶干谷karstdryvalley岩溶地区由于地下排水系统的存在而出现的干涸或间歇性有水的河谷。岩溶地区上游有进口,下游没有明显出口的河谷。注:盲谷中地表水流汇入谷地末端陡壁下的落水洞转为地下河。天坑tiankeng由溶洞大厅崩塌或落水洞侵蚀扩大形成的峭壁环绕、规模能达数百米的岩溶负地形。注1:通常其口径和深度不小于百米,容积大于百万立方米,底部(曾)与地下河相连接。注2:根据天坑成因差别,分为塌陷型天坑和侵蚀型天坑。塌陷型天坑collapsedtiankeng由地下河形成溶洞大厅,后因顶板崩塌露出地表而成的天坑。由地表河对落水洞、竖井侵蚀扩大形成的天坑。赋存于岩溶化岩体中的地下水。注:岩溶水的显著特点是分布极不均匀。岩溶地区内部由大气降水形成的水源。从非岩溶区流入岩溶区的水源。含水并能传输与给出相当水量的岩土层。透水性极弱的岩层。岩溶含水层karstaquifer含地下水的岩溶化岩层。充满于两个隔水层间的具有承压性质的地下水。4非承压水unconfinedwater;groundwater;phreaticwater地下水面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以上具有自由水面的水。岩溶水向地表流出的天然露头。地下河undergroundriver地下通道中具有河流主要特征的岩溶水。地表河流在岩溶地区的管道状潜伏段。注:与地下河的主要区别:伏流有明显进出口,且进口水量为出口水量的主要来源;地下河则无明显进口,流量在径流过程中不断增大。断头河reculee以陡壁下流出的岩溶泉或地下河为源头的河流。地下湖cavelake天然岩溶洞穴中,具有自由水面、流动缓慢、面积较大的地下水体。跌水潭plungepool在地下河瀑布或跌水下方,由漩涡状水流的侵蚀、溶蚀作用形成的似圆形深潭。岩溶基准面karstbaselevel某一地区由地下水循环产生的岩溶作用向地下发展所能达到的下限。岩溶分带karstzones根据岩溶水动力和岩溶作用差异而划分出的垂向分带。表层岩溶带epikarstzone渗流带顶部,裸露可溶岩与上覆土层交界面以下一定厚度内岩溶和裂隙强烈发育的地带。注:表层岩溶带厚度通常5m~30m。渗流带vadosezone非饱和带地表以下和地下水面以上的地带。注:水流常不具静水压力且不连续,受控于雨水和地表水垂向下渗过程,岩溶形态以垂向为主。岩溶过渡带karsttransitionzone;epiphreaticzone浅潜流带渗流带与潜流带之间,由于地下水位升降变化而发育的岩溶带。注:该岩溶带有时与季节变动带重叠。5潜流带phreaticzone水平流动带地下水面以下的岩溶带。注:常具静水压力且连续,大部分水平溶洞发育在这一岩溶带中。深部滞流带stagnantphreaticzone深部缓流带当地岩溶基准面以下,地下水运动受区域地质构造控制,缓慢地流向更远、更低基准面的岩溶带。岩溶交互带karsthyporheiczone岩溶地区地表河流与周边岩溶基质(含沉积物、基岩等)地下水之间物质能量频繁转化的地带。注:这种物质能量转化作用在孔隙性岩溶含水层中十分明显。洞穴cave;grotto岩体内形成的人能进入的天然地下空间。洞穴系统cavesystem结构复杂的枝状或网状多洞口洞穴。洞腔cavity岩体内的空腔。围绕洞穴空腔的原生基岩岩体。4岩溶洞穴类型岩溶作用形成的洞穴。石膏洞gypsumcave石膏地层中形成的洞穴。盐岩地层中形成的洞穴。钙质砾岩地层中形成的洞穴。6地下硫化物氧化后所产生的硫酸溶蚀碳酸盐岩形成的洞穴。注:通常由不规则的迷宫状洞腔组成,周壁能见到海绵状溶窝。在珊瑚或海绵形成的礁石内发育的洞穴。注:该类洞穴大多数为原生洞穴。堆积常年不融冰体的洞穴或部分洞道。当前仍有岩溶地下水流且处于发育中的洞穴。干洞地下河消失后仅有零星地下水活动的洞穴。无顶洞洞穴通道起伏平缓的溶洞。落水洞swallowhole;ponor消水洞洼地、谷地底部或边缘消泄地表水的洞穴。由落水洞进一步发育或洞穴顶板塌陷形成的深井状通道。陆地岩溶地区水深较大的溶潭,或岩溶海岸浅滩、岩溶湖底部的水下竖井。两端开口并透光的洞穴。7在峰林平原、岩溶盆地、岩溶谷地的石峰山脚,由洪水在地下水面附近侵蚀、溶蚀形成的水平洞穴。侧翼边缘洞穴flankmargincave在碳酸盐岩岛屿或海岸带的淡水透镜体边缘,由混合溶蚀作用形成的不规则椭圆形洞穴。表生洞穴由岩溶地区地表和地下水位之间自由流动的地下水形成的洞穴。热水型洞穴hypogeniccave深成溶洞自下向上运移的深部热水形成的洞穴。渗流带洞穴vadosecave在地下水面以上,自由流动的岩溶水溶蚀、侵蚀形成的洞穴。地下水面以下潜水含水层中发育的洞穴。浅潜流带洞穴epiphreaticcave发育于潜水位附近的近水平延伸洞穴。注:是记录地壳抬升、基准面蚀低的重要证据。5岩溶洞穴成因岩溶洞穴学karstspeleology研究岩溶洞穴相关的自然与人文的科学。洞穴成因speleogenesis洞穴发育演化从原始孔隙开始到最终退化为削顶洞穴的各种地质作用和地质过程。流水、波浪、风等对岩石及其风化物进行的物理破坏和搬运作用。溶蚀solution;dissolution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的化学溶解和搬运作用。8混合溶蚀mixturecorrosion浓度或温度不同的饱和岩溶水溶液混合后,由于溶液饱和度降低而产生的溶蚀作用。由可溶岩的岩性、结构和地质构造的非均质性,以及水溶液的温度、压力、浓度的差异而导致的不同程度的溶蚀。由空气对流过程中的水汽吸收CO₂或H₂S且凝结于洞壁或钟乳石表面而产生的溶蚀、侵蚀作用过程和现象。注:凝结水在洞壁形成窝穴,对洞壁或钟乳石表面产生二次溶蚀导致其表皮似鳞片状剥落。岩溶地区洞道被碎屑沉积物充填后,地下水向上溶蚀洞顶的过程和现象。洞腔尤其溶洞大厅向上发育的所有地质过程和现象。洞穴崩塌cavebreakdown洞顶或洞壁的岩体突然脱离围岩,以垂直运动为主,翻滚跌落而下的过程和现象。岩溶塌陷karstcollapse在岩溶地区,由于下部岩体中的洞穴扩大而导致顶板岩体的塌落;或上覆土层中的土洞顶板因自然或人为因素失去平衡产生下沉或塌落。洞穴削顶作用caveunroofing岩溶地区地下洞道因地表蚀低、洞内崩塌导致洞顶重力失衡垮塌露出地表的过程和现象。因岩溶地下水位的反复调整,导致岩溶洞穴发育呈现停滞、再发育的过程和现象。脱气作用degassing受物理、化学环境变化的影响,二氧化碳气体从溶液中逸出的现象。6岩溶洞穴形态岩溶作用形成的洞道形态、洞壁形态和洞穴堆积形态。9洞穴大形态洞穴的空间展布和洞道的平面、剖面、断面形态。洞口上方岩壁系列滴水形成于地面的线型痕迹。注:滴水线是洞穴开口的起始点。洞穴的开口。注:通常以平洞口滴水线或竖井口边缘线为标志。洞道cavepassage洞穴系统中形态多样、大小不一的地下通道。注:按规模分为主洞和支洞,支洞规模通常比主洞小。单一廊道状洞穴single-passagecave仅有一个洞道的洞穴,多为洞穴系统发育的早期阶段。树枝状洞穴branchworkcave由离散补给源的管道流溶蚀、侵蚀形成的几乎无闭合回路的洞穴系统。注:下游方向洞道变少但体量增加。网状洞穴anastomoticmaze由许多曲形管道闭合成环路交织的洞穴系统。由各种方向、不同规模的洞道相互连通组成的近水平网状洞穴系统。海绵状洞穴spongeworkmaze洞道组合空间形态类似海绵空隙结构的洞穴系统。洞穴系统中相对宽大的洞道。注:通常形成于洞道交汇处或单一洞道中溶蚀、侵蚀、崩塌强烈的部位。潜水塘sump洞顶被淹没的地下水洞道。顺垂直或近乎垂直的节理或断层发育的狭长洞道。岩屋rockshelter岩龛悬崖或陡坎下内凹的洞腔。天生桥naturalbridge近地表洞穴或地下河的洞顶崩塌后,残留顶板两端与地面连接形成中间悬空的桥状地貌。天窗karstwindow;skylight地下河或洞穴顶板通向地表的透光部分。洞穴小形态由地下水或洞穴水流的溶蚀和侵蚀作用在洞穴周壁形成并遗留下的各种微地貌形态。地下洞穴水流在洞壁基岩表面溶蚀、侵蚀而成的凹坑状微地貌负形态。天井aven洞道上方不露出地表的竖井状通道。洞道上方不露出地表的垂直或近乎垂直的近圆形洞道。天沟ceilingchannel;halftube洞顶发育的蜿蜒曲折、截面半圆的溶沟。注1:与早期洞腔共生的洞穴,通常是洞穴遭碎屑堆积物充填后,后期流水在承压状态下对洞顶溶蚀、侵蚀所形成。注2:早期潜水带发育的洞穴。天锅dome洞顶因溶蚀作用形成倒置圆锅状窝穴,或因崩塌作用形成的穹窿状窝穴。洞顶倒置的、相互交织的半圆形窝穴群。负石笋流痕洞壁上纵向平行的溶蚀凹槽,外形类似于古罗马建筑石柱上的凹沟。横向翻滚的涡流形成的宽大贝窝状溶痕。注:有关资料表明,横沟宽度能达2m,而普通贝窝宽度为1cm~20cm。无方向性缓慢流动的承压水流顺岩层层面裂隙溶蚀形成的二维交织状沟槽。地下壶穴pothole水流在地下河河床上可溶岩表面侵蚀、溶蚀形成的近圆形凹坑。海绵溶窝spongework承压水在密集裂隙或孔隙的岩层中混合溶蚀,或周期性洪水侵蚀,形成的三维肥皂泡状溶窝。高速涡流在湍急的地下河道中溶蚀、侵蚀形成的相互交错、边缘锐利的溶窝。重力作用和水体表面张力作用下的薄膜水在基岩面上溶蚀形成如电路板焊点一样的蚀余形态。窗格溶痕boxwork差异溶蚀作用形成的岩脉凸起的窗格状蚀余形态。洞壁上近水平的溶沟。吊岩rockpendant因差异溶蚀而残留于洞顶、洞壁的基岩突出物。向光性溶痕phototrophickarren洞口弱光带基岩表面的菌藻类等光敏生物参与差异溶蚀形成的朝向光源的小管、石棒、石刺7岩溶洞穴堆积洞穴堆积cavesediments洞内保存或形成的机械堆积、化学堆积和生物堆积。碎屑堆积clasticsediments由流水作用搬运的黏土和砂砾、重力崩塌岩块、物理风化岩屑、化学溶蚀残余物以及生物残留的粪黏土堆积claysediments由流水搬运、化学溶蚀残余的黏土矿物为主要组成的堆积物。崩塌堆积collapsesediments洞口、洞壁、洞顶基岩、次生化学沉积物等崩塌,在洞底形成的块石、碎石和角砾堆积物。生物堆积bioticsediments;guano由动物(蝙蝠、鸟类等)的排泄物及遗骸所形成的土状堆积物。注:该堆积物是洞内磷酸盐矿物的主要来源。冬季气温低于冰点或高海拔、高纬度岩溶地区因气候寒冷而在洞内形成的季节性或常年冰体。次生化学沉积物speleothems钟乳石在洞穴环境中形成的次生矿物或同质异象矿物集合体。注:常见次生矿物包括方解石、文石、石膏。由滴水、流水、溅水等重力水及其水动力机制控制下形成的次生化学沉积物。非重力水沉积nongravitationalwaterdeposits非重力作用下由毛细水、薄膜水或静水形成的次生化学沉积物。协同沉积synergeticdeposits多种水动力机制协同作用形成的次生化学沉积物。注:以滴水和静水协同作用形成的钙膜晶锥最为典型。叠置沉积superimposeddeposits不同时期或不同阶段的沉积物附着、包裹、重合或叠置在一起形成的沉积形态。形态相似但成因有别的次生化学沉积物。滴水沉积drippingwaterdeposits滴石洞壁或洞顶的水流滴落过程中因脱气作用导致水溶液过饱和而形成的次生化学沉积物。洞顶滴水形成的次生化学沉积物。注1:悬挂于洞穴顶部,形如冰锥。注2:其初始形态为鹅管,以后逐渐围绕鹅管增长,因此具有中空的同心圆状结构。洞顶垂直向下生长且孔径基本一致的细长中空管状次生化学沉积物。纺锤状石钟乳spindlestalactite在叠置沉积作用下,石钟乳在池水中形成的纺锤状复合体。由疏松碳酸钙皮壳包裹,具致密-疏松互层结构,且上部膨胀的象形石钟乳。注:乳房状石钟乳是重力水与非重力水协同,二氧化碳脱气与水分蒸发共同作用形成的次生化学沉积物。云朵石caveclouds在滴水、池水协同作用下,形成于洞壁或负角度洞顶的云朵状、乳房状次生化学沉积物。注:与形成于气下环境的乳房状石钟乳不同,形态上比后者更加饱满圆滑。其形成机理目前尚有争议。由于生物作用致使洞口弱光带石钟乳生长方向偏离垂线而倾向洞口方向的次生化学沉积物。洞顶水流凌空向下喷射过程中形成的、外形似淋浴喷头的石钟乳。注:以广西乐业县蜂子垱溶洞内的石喷头最为著名,其因形似鲤鱼吐水而被称为鲤鱼嘴。倒置云盘folia在滴水和池水协同沉积作用下,形成于地下水位附近的钟形、倒置杯状、云盘状或蘑菇状水下石石笋stalagmite在滴水沉积作用下,形成的由下而上生长的次生化学沉积物。灯台石lampstandstalagmite棕榈状石笋palm-likestalagmite在滴水和溅水的协同沉积作用下,形成的棕榈叶柄状、棕榈树干状石笋复合体。板状石笋board-likestalagmite在滴水沉积与洞道定向气流协同作用下,形成的扁平状石笋。在滴水沉积作用下,相向生长的石钟乳和石笋相连后形成的柱状次生化学沉积物。流水沉积flowingwater流石流水运动过程中,因脱气导致水溶液过饱和而形成的次生化学沉积物。注:根据产出位置分为顶流石(石蓬)、壁流石(石幔)和底流石(钙板)。洞顶或流石边缘悬空垂挂的一种蓬状流石。洞壁或洞顶的连续性薄层水流逐层沉积形成的褶状、薄片状流石。由两块平行的钙板组成的外形似盾状次生化学沉积物。注1:石盾是由略具承压性质的裂隙水从裂口流出时形成的。从裂隙口开始,形成两个板面,并向外呈环形逐层生注2:直立于洞底的石盾称为地盾(cavegroundshield)。由洞底片状薄层水流形成的板状流石。池水沉积poolwaterdeposits以池水为控制因素,由池水边缘的薄水效应、池中滴水扰动、静水蒸发等导致二氧化碳脱气,水溶液过饱和,形成于水池底部、水池边缘或水池其他介质边缘的次生化学沉积物。边石rimstone水池边缘形成的环状次生碳酸钙沉积物。边石坝rimstonedam;gour在滴水、泉水周围或跌水下方形成的、总体凸向下游的环状边石群。微石坝microgour由细小片状水流在流石表面形成的宽度和深度均小于1cm的边石群。莲花盆lilypad;cavelotus云盆池水和滴水协同作用导致二氧化碳脱气,伴随池水水位上升而由中心向外、向上生长形成的底小面大的圆盘状或浑圆状次生化学沉积物。穴筏浮在池水表面,受池水表面张力支撑的膜状方解石晶片。钙膜晶锥raftcone几乎没有溢流的池水受洞顶滴水扰动而形成于池边,或水下其他介质边缘上的珊瑚状、犬牙状和塔状方解石晶花。水池中饱和的水溶液受到洞顶滴水的扰动,包裹砂粒、岩粒等介质而形成的具有同心圆结构的珠状次生碳酸钙沉积。毛细水沉积capillarydeposit依靠水的表面张力运移的水体因蒸发过饱和而形成的方解石、石膏或其他次生矿物沉积。方解石石花calciteflower在非重力水作用下,附着洞壁和洞穴堆积物表面生长的树枝状或放射状的文石晶花。注:其组成矿物与方解石相似,但晶体形态不同。文石晶体多柱状、枝状(anthodites)、纤维状(frostwork)、皮壳状、在非重力水作用下,附着洞壁生长的石膏沉积物。凝结水沉积condensationdepos当裸露岩石表面的温度低于循环空气露点时,空气水汽混合空中离子、颗粒物后过饱和,在洞壁凝石葡萄botryoid;grapeformation;sphericalstalactites洞壁上类似葡萄串的群体小珠子状次生化学沉积物。注:通常呈同心圆结构,直径不足1cm。由于形成环境条件的不同,分为气下石葡萄、水下石葡萄。石葡萄为多成洞中凝结水通过微生物作用而沉积形成的粉状(干燥)或糊状(潮湿),具可塑性的白色多矿物微晶溅水沉积splashingwaterdeposit水体飞溅过程中导致二氧化碳脱气,岩溶水溶液过饱和形成的次生化学沉积物。由物理、化学或生物化学反应过程在洞穴生成的次生矿物。针铁矿等。8岩溶洞穴气象研究洞内空气温度、湿度、气压、运动等气象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变化的学科。洞穴小气候cavemicroclimate洞穴形成的明显有别于地表气候的独特时空气候模式。洞穴空气湿度caveairhumanity洞穴空气的湿润程度。注:通常洞穴空气湿度随着距离洞口变远,洞穴空气流通减弱,空气相对湿度升高。洞穴空气温度caveairtemperature洞穴空气的冷热程度。注:通常洞穴空气温度的日、季节、年变化较小,接近当地年均温,且随洞穴的高程和纬度而变化,高程和纬度愈高,洞穴温度愈低。洞穴空气运动caveairmovement因洞内外气压差、地下水体运动引起的洞内气体质点的位移现象。洞穴热对流效应cavethermalconvectioneffect洞内外温差引起洞内外气压差而导致的空气流动。洞穴系统不同洞口间的温差导致空气压力差而引起的洞穴空气垂向对流运动。洞穴气压效应caveairbarometriceffect洞穴系统各洞口的地表气压差或洞外气压的突变造成压力不平衡而引起的洞穴空气运动。冷空气常年下沉洞穴底部的洞口朝上的袋状单洞口洞穴。暖洞warmcave暖空气常年留存洞穴上部的洞口朝下的袋状单洞口洞穴。注:此处暖洞不包括特殊构造、地热引起的异常暖洞。冒气洞blowhole因洞内外气压差、温度差导致的具有间歇性水汽逸出洞口的洞穴。洞穴空气二氧化碳caveairCO₂受洞内地下河流、渗流水体脱气作用和有机物分解作用而扩散到洞穴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注:洞内二氧化碳通常高于洞外。存贮于洞穴空气中的负离子。注:大量的观测数据表明,洞穴空气负离子明显高于洞外,且随湿度升高而增加,但随人类活动影响而降低。9岩溶洞穴档案曾经脱离地下水位或被填充的地下洞穴,再次被水流溶蚀、侵蚀后(即“回春”或“活化”),所残留的前期洞穴堆积物。洞顶砾石gravelsoncaveceiling胶结附着于洞顶的前期地下河砾石沉积。注:砾石胶结物的年龄接近洞穴碎屑物充填时间。被回春地下河掏空前期地下河堆积物而残留的钙板。注:地下河回春掏蚀掉钙板下方的前期堆积层,致使钙板悬于空中,因此钙板年龄指示前期次生化学沉积物填充时间。受地下河“回春”影响,而没于水中的前期干洞中形成的石笋。注:石笋沉积年龄代表洞穴前期脱水年代。地质灾变档案geologicaldisasterarchives保存过去各种地质灾变信息的洞穴现象和洞穴堆积物。由程度较轻的地震或洞穴底板陷落而导致断裂的石柱。注:石柱错断形成贯通裂隙;有些错断被后期次生碳酸钙沉积所填充,后期沉积物年龄能作为地质灾变发生的时间下限。地震或洞穴应力调整导致完全倒伏的石笋。注:其上如沉积有“新生石笋”,其年龄能作为灾变发生的时间下限。洞顶崩塌面caveceilingcollapsesection洞顶基岩塌落后留在洞顶具有倒“V”形、倒阶梯状的不光滑拉裂面。环境气候档案environmentalclimaticdocuments保存过去环境和气候变化信息的次生化学沉积物。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的衰变来测定石笋绝对年代的方法。注:主要放射性同位素是铀-钍和铀-铅。葫芦洞基准benchmarkofHuluCave本世纪初,中国南京葫芦洞石笋末次冰期氧同位素记录采用铀系绝对年代,首次校正了格陵兰冰芯氧同位素记录的冰流模式年代,成为国际上末次冰期古气候记录的年代对比标准。零岁碳酸钙zero-year-oldcalciumcarbonate人工界面上新近沉积的洞穴次生碳酸钙(理论上为取、测样当年沉积)。注:洞穴化学沉积封闭体系在短时间内(理论上为一年)由²38U和234U衰变产生的子体230Th极少,能忽略不计,因此样品中的230Th视为几乎全部来自碎屑沉积物,其数值用于该洞穴石笋铀系定年初始钍(Th)的精确校正。季节冷暖干湿变化导致石笋的物质成分差异或沉积结构差异,从而形成多以年为时间单位旋回的明暗相间或疏松致密互层的显微形态。在显微镜透射光照射下能见到的石笋微层。在显微镜紫外光照射下,因石笋有机条带受激发发出荧光而见到的石笋微层。肉眼或体视镜下能见的、组成石笋的方解石或文石晶体间孔隙度发生季节性变化而显示的石笋微层。由方解石和文石互层旋回而形成的石笋微层。在确定石笋微层为年层的基础上,通过微层计数来获得石笋沉积年表的科学方法。经过微层计数定年,并逐层量取微层平均厚度所构成的微层厚度变化编年表。注:石笋微层厚度能与区域气候变化做相关分析。由于区域气候、局地滴水通道改变等原因,导致次生碳酸钙沉积终止,形态上出现相应的间断面。石笋沉积速率stalagmitedepositionrate石笋沉积快慢变化特征。注:石笋生长轴方向方解石生长的厚度(以毫米为单位)与沉积时间(以年至千年为单位)的比值。利用石笋同位素反演过去环境和气候变化的时间序列。亨迪准则Hendytest由新西兰科学家亨迪1971年提出的洞穴碳酸钙在同位素平衡分馏条件下沉积的判断标准。注1:石笋同一生长层中氧同位素比值基本一致。注2:石笋同一生长层中氧、碳同位素比值无显著相关。利用两个或多个石笋同位素记录的重现性来评估石笋在同位素平衡分馏条件下沉积的新准则。中国间冰阶Chineseinterstadials;GIS一个全球气候突变事件的对比标准,指南京葫芦洞石笋氧同位素记录的最近两个冰期内部发生的多次显著千年尺度东亚季风增强事件。石笋岁差记录precessionalcyclesrecordedinstalagmites在天文轨道时间尺度上,主要具有2.3万年岁差变化周期的石笋δ¹⁸O序列。注1:其与海洋沉积或黄土堆积主要具有10万年冰量变化周期显著不同,体现了石笋氧同位素对自然界岁差旋回的敏感性。注2:最长的石笋δ¹8O岁差周期序列是中国湖北三宝洞记录,达64万年。为了研究洞穴沉积物的成因机制及其理化指标对洞外气候、环境变化信号的继承性而开展的针对洞穴环境、水文条件、地球化学和沉积速率的监测。大气降水经由土壤和表层岩溶系统进入洞穴内部而形成的滴水。注:滴水是洞穴多次生化学沉积物的物质来源。洞穴滴水在单位时间内滴落的次数或体积。先期沉积priorcalciteprecipitation岩溶水在滴落至石笋表面之前发生的次生碳酸钙沉积,其对石笋记录的气候/环境变化信号如微量元素比值等产生影响。10岩溶洞穴生物洞穴生物学biospeleology主要研究洞穴生物的结构、功能、发生和发展规律,整合物种的区系组成以及洞穴生物适应洞穴生境的策略与进化机制等。注:生物学与洞穴学的一个交叉学科。洞穴中形形色色的生物及其环境所组成的多样性和变异性。穴居特征troglomorphy洞穴动物所表现出的适应洞穴生活的外部形态特征。洞穴分带cavezonation根据洞内光线的强弱而具有不同环境特征,洞穴被分为洞口带、洞穴弱光带、洞穴黑暗带和洞穴过渡带。阳光能到达的洞穴区域;洞口带绿色植物能够生长,动物也与洞外相似。阳光虽不能直接到达,但有散射光的洞穴区域。注1:洞穴弱光带的光、温度、气压等都随地表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而变化。注2:喜洞穴动物多生活在弱光带,部分耐弱光的植物也能生活在弱光带。恒温带完全黑暗的无光区域。洞穴变温带位于黑暗带和弱光带之间的区域。洞穴生物群落与其环境之间,由于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形成的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洞穴食物链foodchaininsidecave洞穴生态系统中,以外源输入有机质作为来源,各种生物之间通过捕食或取食形成的物质和能量转注:如马陆取食腐殖质,斑灶马捕食马陆,蚰蜒捕食斑灶马,睑虎捕食蚰蜒。存在或生活在洞穴中的各类生物。注:包括洞穴微生物、洞穴植物和洞穴动物。在黑暗无光、弱光的洞穴环境中生长、发育的动物群。本来生活在洞外,但由于某种偶然缘故进入洞内的动物。既能在洞内生活也能在洞外生活,或至少部分生长、发育期需要(倾向于)在洞穴完成的动物。注:如部分灶马。已完全适应黑暗洞穴环境且在洞外无法生存的动物。粪生动物群落guanocommunity洞中以动物粪便为营养基础的所有动物种群。注:部分为真洞穴动物,形态特化常不明显。如马陆、跳虫等。贫养动物群落oligotrophiccommunity洞中不以动物粪便为营养基础的所有动物种群的集合。注:多为真洞穴动物,穴居形态显著特化。如盲步甲、双尾虫等。适应并生存于洞穴环境,具有喜钙、耐旱及耐阴湿等特点的植物。注:多分布于洞穴的洞口带和弱光带、天坑底部及旅游布设的灯源附近,具有适应洞穴环境的特征,如叶面积增加、洞穴微生物cavemicrobiome洞穴银cavesilver洞壁上白色、黄色、灰色或粉红色等不同颜色的微生物菌落或菌斑。注:厚度常为1mm左右的生物膜样斑点,能连片生长达几平方米。有时能为小水珠覆盖,反射出光线。荚膜组织胞浆菌荚膜变种Histoplasmacapsulatumvar.cap-sulatum一种双相型真菌,有荚膜及芽生孢子,菌丝细长分隔,为组织胞浆菌病的病原真菌之一。注1:能在温暖潮湿的地方及动物体内繁殖生长,洞穴中首选栖息地为蝙蝠粪便及其污染的土壤。注2:由荚膜组织胞浆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称为洞穴病(cavedisease);在我国引起洞穴病的组织胞浆菌主要为荚膜组织胞浆菌荚膜变种。11岩溶洞穴探测以洞穴为对象开展的各类调查活动。洞穴探险caving;spelunking对洞穴进行探奇、解秘的一项科研或休闲活动。探洞者caver;spelunker;potholer爱好并实地进入洞穴探险的人。单绳技术singleropetechnique;SRT借助上升器、下降器等器械在单绳上实现升降、横移的技术。起始确保belay起点保护站由一个防弹锚或至少两个独立锚设置的绳索线路起点。重复确保rebelay一条绳索线路上除起始确保之外的所有锚点保护装置。确保安装rigging确保卸载derigging必须依靠单绳技术探测的一段陡坎、陡坡、竖井状洞道。探洞者依托抓结而非机械上升器和下降器在单绳上实现的升降技术。注1:抓结为通过一小段辅绳以特定方式环绕主绳数圈所打的绳结。注2:在无负荷时能沿主绳自由上下滑动,一旦有负荷时则通过摩擦力紧紧锁住主绳。钉攀技术boltclimbing探洞者通过在岩壁上设置系列确保点,使用单绳和器械自下而上的攀登技术。探洞者在至少部分充满水的洞穴中进行的探测活动。洞窟潜水caverndiving探洞者在有自然可见光的洞穴水域中进行的探测活动。注:如岩溶泉口内侧、地下河天窗岩壁下有自然光的水域。探索者在无自然可见光且充满水的洞穴、洞道中进行的探测活动。潜水通过的洞穴中,局部有空气的水上空间。洞穴救援caverescue利用洞穴探险技术,对因迷路、受伤等被困于洞穴环境内的人员进行救治并转移出洞的活动。洞穴摄影cavephotography利用影像设备记录洞穴环境和探洞过程的行为。洞穴测绘cavesurveying对洞道走向、形态大小、环境特征进行数据、文字记录并绘制洞穴地图的活动。利用整合距离、方位、倾角的电子测量设备获取洞道形态特征数据,通过蓝牙导入个人终端,软件自动存储和管理测量数据实现直接在终端屏幕上绘制草图的测量技术。三维扫描洞穴测绘threedimensional(3D)scanningcavesurveying利用陆地三维激光扫描系统,对洞腔及洞内目标物表面进行高精度密集扫描,获取大量三维点云数据,而后建立三维可视化立体模型,最终获得溶洞形态精确数据和真实数字影像的技术。洞穴平面图caveplan表现洞穴平面投影轮廓和特征要素的图。洞穴截面图cavecrosssection断面图表现洞道断面轮廓和特征要素的图。洞穴剖面图caveprofile沿测线展开绘制,表现洞穴纵向轮廓和特征要素的图。注:分延展剖面图(展开测线绘制)和投影剖面图(不展开测线绘制)。洞长cavelength洞穴系统所有洞道的中心线长度之和。洞宽cavewidth测道中垂直于洞道轴线任意点至左右洞壁的横向距离。洞道中洞底至洞顶的垂线距离。洞穴垂深cavedepth洞穴系统内最高点和最低点的高度差。洞道投影面积cavefloorarea整个洞道的平面投影面积。洞道表面面积cavesurfacearea整个三维洞道的表面积之和。洞穴体积cavevolume整个洞腔的容积。12岩溶洞穴旅游岩溶洞穴中自然的或人类活动留下的景象。洞穴景观评价cavelandscapeevaluation确定洞穴旅游价值的景观要素的评估。对天然洞穴采取的调查、评价、建设和利用过程。游览洞穴showcave配备一定游览设施对公众开放且具有商业行为的洞穴。某一时段内,游览洞穴的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所能承受的游客及其相关活动在规模和强度上的最大值。洞穴解说caveguideinterpretation将洞穴游览信息传递给游客的过程。洞穴研学karstcaveHIBL(hands-oninquirybasedlearning)以岩溶洞穴为对象,开展的探究式学习和科普教育活动。洞穴医疗spleotherapy利用洞穴小环境,对病患进行的辅助性康复治疗手段。洞穴康养cavehealthycare依托于洞穴环境与小气候而开展的疗养、康体、休闲等一系列有益人类身心健康的活动。人类进入洞穴探游、工农业生产、旅游开发等活动对洞穴环境造成的污染。修复和维护洞穴,以尽量减少和防止人类活动对脆弱洞穴系统的不利影响。注:洞穴系统具有相对封闭和十分脆弱的特点,维护洞穴地质环境和水文系统,保护地表生态系统,加强对洞穴水文、气候、空气、生物、沉积作用的监测是洞穴保护的基本措施。灯光植物lampenflora13洞穴文化以穴居集体生活为特征的早期人类文明阶段。保存有古代人类生活历史并留有原生文化遗迹(堆积)的天然洞穴。注:洞穴遗址的年代主要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一种以洞穴为栖息空间的居住方式。洞葬cavegraveyard将逝者安葬于洞中的一种丧葬方式。注:常见于贵州、广西等地的苗族丧葬。从洞穴硝土中提炼硝酸钾的传统技术。注:熬硝流程是将硝土捣碎,过筛,用水过滤,得硝酸盐,重复此过程净化硝酸盐溶液,然后用草木灰,即碳酸钾溶液人类在洞穴内活动并依托洞穴创造出的文明遗迹和记忆。人类在洞穴活动过程中创造的能引发人的美感、能被欣赏的雕刻、绘画、建筑、文学等艺术品。人类采用雕刻、涂画或堆塑的方法在洞壁上刻绘的各种图形。人类雕刻在洞壁上的文字、图案、碑碣、摩崖造像等雕塑艺利用洞穴黑暗无光、恒温恒湿、空气洁净等特点来储藏物品的一种方法。汉语拼音索引B板状石笋…………7.2.2.3崩塌堆积…………7.1.1.2边石…………………7.4.1边石坝………………7.4.2表层岩溶……………3.5.1表层岩溶带………3.9.1表生洞穴……………4.13C侧翼边缘洞穴………4.12差异溶蚀……………5.2.4承压水………………3.7.6池水沉积……………7.4重复确保…………11.4.2重复性原则…………9.3.7穿洞…………………4.10窗格溶痕…………6.次生化学沉积物……7.1.4错断石柱……………9.2.1D单绳技术……………11.4单一廊道状洞穴…………………6.2.4倒塌石笋…………9.2.2倒置云盘…………7.2.1.7灯光植物…………12.10灯台石……………7.2.2.1滴率……………9.3.10.2滴水沉积……………7.2滴水线………………6.2.1地下壶穴…………6.6.13地下湖……………3.7.12地质灾变档案………9.2跌水潭……………3.7.13叠置沉积…………7.1.4.4钉攀技术……………11.6洞道…………………6.2.3洞道表面面积…………………11.10.11洞道投影面积…………………11.10.10洞道形态……………6.2洞顶崩塌面…………9.2.3洞顶砾石……………9.1.1洞口带……………10.4.1洞窟潜水…………11.7.1洞腔………………洞穴熬硝…………13.1.4洞穴保护……………12.9洞穴崩塌……………5.5洞穴壁画…………13.2.2洞穴变温带………10.4.4洞穴冰堆积…………7.1.3洞穴测绘…………11.10洞穴成因……………5.2洞穴垂深…………11.10.9洞穴大形态…………6.2洞穴滴水………9.3.10.1洞穴顶蚀作用………5.4洞穴动物…………10.7.1洞穴堆积……………7.1洞穴分带……………10.4洞穴过渡带………10.4.4洞穴黑暗带………10.4.3洞穴回春档案………9.1洞穴解说…………12.4.2洞穴景观……………12.1洞穴景观评价………12.2洞穴救援……………11.8洞穴开发……………12.3洞穴康养……………12.7洞穴空气二氧化碳…………………8.9洞穴空气负离子……8.10洞穴空气湿度………8.3洞穴空气温度………8.4洞穴空气运动………8.5洞穴矿物……………7.8洞穴平面图………11.10.3洞穴剖面图………11洞穴气候学…………8.1洞穴气压效应………8.8洞穴潜水……………11.7洞穴热对流效应……8.6洞穴溶蚀形态………6.6洞穴摄影……………11.9洞穴生态系统………10.5洞穴生物……………10.7洞穴生物多样性……10.2洞穴生物学…………10.1洞穴石化和活化……5.8洞穴食物链…………10.6洞穴探险……………11.2洞穴调查……………11.1洞穴文明……………13.1洞穴污染……………12.8洞穴系统…………3.10.1洞穴小气候…………8.2洞穴小形态…………6.6洞穴削顶作用………5.7洞穴烟囱效应………8.7洞穴研学……………12.5洞穴医疗……………12.6洞穴遗址…………13.1.1洞穴艺术…………13.2.1洞穴银…………10.7.3.1洞穴游客容量……12.4.1断面图……………11.10.4断头河……………3.7.11E鹅管………………7.2.1.1F反重力侵蚀…………5.3方解石石花…………7.5.2纺锤状石钟乳……7.2.1.2非饱和带…………3.9.2非承压水……………3.7.7非可溶岩……………3.2非重力水沉积……7.1.4.2粪生动物群落…………………1峰林…………………3.6.2伏流………………3.7.10负石笋……………6.6.7G钙板…………………7.3.4钙华洞………………4.1.5钙膜…………………7.4.5钙膜晶锥……………7.4.6隔水层………………3.7.4H海绵溶窝…………6.6.15海绵状洞穴…………6.2.8含水层………………3.7.3旱洞………………亨迪准则……………9.3.6恒温带……………10.4.3虹吸管……………6.2.11葫芦洞基准………9.3.1.1环境气候档案………9.3混合溶蚀…………5.2.3J荚膜组织胞浆菌荚膜变种…10.7.3.2溅水沉积……………7.7礁石洞………………4.1.6卷曲石……………7.5.1K喀斯特………………3.3可溶岩………………3.1L蓝洞……………砾岩洞………………4.1.3莲花盆………………7.4.4零岁碳酸钙………9.3.1.2流痕…………………6.6.8流石…………………7.3流水沉积……………7.3硫酸洞………………4.1.4漏斗………………3.6落水洞………………4.7M毛细水沉积…………7.5迷宫洞穴…………6.2.7N内源水………………3.7.1黏土堆积…………7.1.1.1凝结水沉积…………7.6凝结水溶蚀…………5.2.5O偶洞穴动物……10.7.1.1P贫养动物群落…………………10.7.1.5坡立谷……………3.6.3.2Q起点保护站………11.4.1起始确保…………11.4.1潜流带………………3.9.4浅潜流带…………3.9.3浅潜流带洞穴………4.17侵蚀型天坑………3.6.5.2全洞穴潜水………11.7.2确保安装…………11.4.3确保卸载…………11.R热水型洞穴…………4.14溶蚀…………………5.2.2乳房状石钟乳……7.2.1.3S三维扫描洞穴测绘……………11.10.2深部缓流带………3.9.5深部岩溶……………3.5.3深部滞流带………3.9.5深成溶洞……………4.14深成岩溶…………3.5.2渗流带………………3.9.2渗流带洞穴…………4.15生物堆积……………7.1.2生物岩溶……………3.5.4绳降………………11.4.5石盾…………………7.3.3石膏洞……………4.1.1石膏花………………7.5.4石幔………………7.3.2石毛发………………7.5.5石喷头……………7.2.1.6石蓬…………………7.3.1石葡萄………………7.6.1石珊瑚………………7.4.7石笋…………………7.2.2石笋沉积间断……9.3.3石笋沉积速率……9.3.4石笋发光微层……9.3.2.2石笋方解石/文石微层………9.3.2.4石笋岁差记录……9.3.9石笋同位素测年…………………9.3.1石笋同位素记录…………………9.3.5石笋透光微层……9.3.2.1石笋微层……………9.3.2石笋微层厚度年表……………9.3.2.6石笋微层年代学………………9.3.2.5石笋致密/疏松微层…………9.3.2.3石钟乳………………7.2.1石柱………………7.2.3蚀面………………6.6.17树枝状洞穴………6.2.5竖井…………………4.8水洞…………………4.3水平流动带………3.9.4水中石笋……………9.1.3碎屑堆积……………7.1.1T塌陷型天坑………3.6.5.1探洞者………………11.3天窗…………………6.5天沟…………………6.6.4天锅…………………6.6.5天井…………………6.6.2天坑…………………3.6.5天生桥………………6.4天钟…………………6.6.7脱气作用……………5.9W外源水………………3.7.2网状洞穴……………6.2.6网状溶沟…………6.6.12微石坝………………7.4.3文石花………………7.5.3窝穴…………………6.6.1无顶洞………………4.5无纸化洞穴测绘………………11.10.1X喜洞穴动物……10.7.1.2先期沉积………9.3.10.3向光石钟乳………7.2.1.5向光性溶痕………6.6.21消水洞………………4.7协同沉积…………7.1.4.3泄沟………………6.6.11悬空钙板…………9.1.2削顶洞………………4.5穴筏………………7.4.5穴居特征……………10.3穴珠…………………7.4.8Y岩龛…………………6.3岩溶…………………3.3岩溶槽谷……………3.6.4岩溶地缝…………3.6.4.1岩溶地貌……………3.6岩溶洞穴形态………6.1岩溶洞穴学…………5.1岩溶分带……………3.9岩溶干谷…………3.6.4.3岩溶谷地……………3.6.4岩溶过渡带…………3.9.3岩溶含水层…………3.7.5岩溶基准面…………3.8岩溶交互带…………3.9.6岩溶盲谷…………3.6.4.4岩溶泉………………3.7.8岩溶水………………3.7岩溶塌陷……………5.6岩溶洼地……………3.6.3岩溶峡谷…………3.6.4.2岩溶学………………3.4岩溶作用……………3.5岩屋…………………6.3盐岩洞………………4.1.2异因同形沉积……7.1.4.5游览洞穴生命周期……………12.4.3雨水型洞穴…………4.13月奶石………………7.6.2云朵石……………7.2.1.4云盆…………………7.4.4Z真洞穴动物……10.7.1.3中国间冰阶…………9.3.8钟乳石………………7.1.4重力水沉积………7.1.4.1抓结技术……………11.5棕榈状石笋………7.2.2.2纵沟…………………6.6.9英文对应词索引Aactivecave…………………………4.3airpocket………………………11.7.3airroom……………………………11.7.3allogeneicdeposits……………7.1.4.5allogenicwater……………………3.7.2anastomosis………………………6.6.12anastomoticmaze…………………6.2.6anthodites…………………………7.5.3antigravitativeerosion………………5.3aquiclude…………………………3.7.4aquifer……………………………3.7.3aragoniteflower…………………7.5.3autogenicwater……………………3.7.1aven…………………6.6.2Bbelay………………11.4.1bellhole……………………………6.6.7benchmarkofHuluCave………………………9.3.1.1biokarst……………………………3.5.4biospeleology………………………10.1bioticsediments…………………7.1.2blowhole……………………………8.8.3bluehole……………………………4.9board-likestalagmite…………………………7.2.2.3boltclimbing………………………11.6botryoid……………………………7.6.1boxwork…………………………6.6.18branchworkcave…………………6.2.5breastlikestalactite……………7.2.1.3Ccalcareousplate…………………7.3.4calciteflower………………………7.5.2calciteraft…………………………7.4.5canopy………………7.3.1capillarydeposit……………………7.5cave…………………3.10caveairbarometriceffect…………………………8.8caveairCO₂…………………………8.9caveairhumanity…………………8.3caveairmovement…………………8.5caveairnegativeaeroion…………………………8.10caveairtemperature………………8.4caveart……………………………13.2.1cavebiodiversity……………………10.2cavebreakdown……………………5.5cavecarryingcapacity…………………………12.4.1caveceilingcollapsesection……………………9.2.3cavechamber……………………6.2.9cavechimneyeffect…………………8.7cavecivilization……………………13.1caveclimatology……………………8.1caveclouds……………………7.2.1.4caveconservation…………………12.9GB/T43217—2023cavecoral…………………7.4.7cavecotton…………………7.5.4cavecrosssection……caveculture………………13.2cavedarkzone……………10.4.3cavedepth………………11.10.9cavediving…………………11.7cavedrapery………………7.3.2cavedripwater…………………………9.3.10.1cavedweller………………13.1.2caveecosystem……………10.5caveentrance……………6.2.2caveexploitation……………12.3cavefauna………………10.7.1cavefloorarea………caveflora…………………10.7.2cavefossilisationandrejuvenation…………5.8cavegraveyard…………………………caveguideinterpretation………………12.4.2cavehair…………………7.5.5cavehealthycare…………………………12.7caveheight………………11.10.8cavehostrock……………3.10.3caveicesediments…………………………7.1.3caveinvestigation…………………………cavekarren…………………6.6cavelake…………………3.7.12cavelandscape………………12.1caveland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