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性测试一 声 光 热【解析版】_第1页
阶段性测试一 声 光 热【解析版】_第2页
阶段性测试一 声 光 热【解析版】_第3页
阶段性测试一 声 光 热【解析版】_第4页
阶段性测试一 声 光 热【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1/35阶段性测试一声光热满分:100分时间:8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1.2023年12月21日,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圆满完成第一次出舱活动。在舱外,航天员开展天和核心舱修复任务时,和地面及舱内工作人员用无线电波进行通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太空中听不到声音是因为物体不能振动产生声音B.太空中听不到声音是因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C.太空中听不到声音是因为厚厚的宇航服阻止了声音进入耳朵D.用无线通讯可以让声音在太空中传播的速度更快【答案】B【详解】AB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出舱时,航天员身处真空环境,而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太空中听不到声音是因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AC错误,B正确;D.声音不在太空中传播,故D错误。故选B。2.如图所示,祖国各地有很多自然和人文景观,下列关于它们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甲图是新疆的坎儿井,它是一种地下输水工程,可以有效减少输水过程中水的蒸发B.乙图是青藏高原冰川,天气暖和之后,冰雪消融,形成水流,这是熔化现象C.丙图是雾都重庆,正午温度升高,楼宇间的白雾会慢慢消散D.丁图是松花江畔的雾凇,它的形成需要吸收热量,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答案】D【详解】A.坎儿井减小了液面上的空气流动,可以有效减少输水过程中水的蒸发,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冰雪消融,水从固态变成液态,这是熔化现象,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雾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水珠,正午温度升高,楼宇间的白雾吸收热量会慢慢汽化而消散,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雾凇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它的形成需要放出热量,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3.金属“镓”是晶体,如图,将一块柱形的金属“镓”轻轻地放在手心,很快就会变成液体,由此可知该过程(

)A.金属“镓”发生熔化 B.金属“镓”发生液化C.该过程金属“镓”温度一直升高 D.金属“镓”的熔点高于手的温度【答案】A【详解】AB.柱形的金属“镓”是固体,由固体变成液体的过程叫做熔化,液化是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故A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C.金属“镓”是晶体,晶体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不变,故C不符合题意;D.晶体熔化条件一是温度达到熔点,二是继续吸热,因此熔点应该低于手的温度才能熔化,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4.光的世界变化莫测,奥妙无穷。图中所示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中正确的是()ABCDA.

渔民看到水中的鱼比实际位置浅,是因为光从空气射向水中时发生了光的折射B.

演员对着镜子画脸谱,离镜面越近,所成的实像会越大C.

林间疏影跟手影一样,是由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D.

电影放映机跟投影仪原理一样,胶片到透镜的距离应大于两倍焦距【答案】C【详解】A.看到水中的鱼,是鱼身上反射的光斜射到水面时,发生折射远离法线后进入眼睛,而我们逆着光的方向看见的是鱼的虚像,所以看上去比实际位置浅,故A错误;B.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离镜面越近,所成的虚像不会越大,故B错误;C.林间疏影、手影都是利用了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故C正确;D.根据投影仪成像的原理可知,胶片到透镜的距离应大于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故D错误。故选C。5.如图示意了某种物体常见三种状态的微观模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从乙状态到甲状态,分子间的引力变大B.甲状态时,物体的流动性最明显C.甲状态时,物体最容易被压缩D.甲状态时,分子的位置固定,不会运动【答案】A【详解】A.从分子间的距离与分子排面是否有规律来看,甲为固体,乙为气体,丙为液体。从乙到甲,即气体凝华为固体,分子间距离减小,分子间作用力变大,分子间引力也相应变大。故A正确;B.甲为固体,没有流动性。故B错误;C.甲为固体,分子间距离最小,几乎不能压缩。故C错误;D.固体的分子在原位置做无规则的振动。故D错误。故选A。6.小明用红外成像测温仪拍摄桌面,拍得画面显示桌面上甲、乙、丙位置的温度如图1所示,接着他用手快速摩擦其中一个位置,在另一个位置喷上温度为25.5℃的酒精,再用红外成像测温仪拍摄桌面,拍得画面如图2所示。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喷了酒精的是在甲位置 B.喷了酒精的是在丙位置C.用手快速摩擦的是乙位置 D.用手快速摩擦的是丙位置【答案】B【详解】在桌面上涂上酒精后,酒精蒸发吸热,该位置温度会降低,因此丙处涂了酒精。用手快速摩擦的位置,手克服桌面的摩擦力对桌面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桌面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因此甲处是手摩擦的位置。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7.下列关于图中所示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

A.图甲中,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虚像B.图乙中,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C.图丙中,白光通过三棱镜主要分解成红、绿、蓝三色光D.图丁中,漫反射的反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空1分,共21分)8.(1)如图甲,该物体长度为cm,如图乙,秒表的读数为s;(2)一位粗心的护士给小明测完体温后忘甩了,又接着给小华、小刚测,三人测量结果相同,均为如图所示,示数是℃,则小明(选填“可能”或“一定”)发烧了。【答案】7.5021838.5一定【详解】(1)由图甲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读数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物体左侧对应1.00cm,右侧对应8.50cm,物体长度为L=8.50cm-1.00cm=7.50cm由图乙可知,在停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在“3”和“4”之间,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3min;在停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s,指针在38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38s,即秒表的读数为t=3min38s=218s(2)如图所示,每一大格代表1℃,每大格之间有十小格,每一个小格代表0.1℃,故体温计的示数为38.5℃。同一体温计先后测量小明、小华、小刚三人的体温,中途未经下甩,示数相同,说明小华、小刚的体温不会高于小明的体温,示数保留的是小明的体温,人的正常体温是37℃左右,体温计的示数高于正常人的体温,则说明小明一定发烧了。又接着给小华、小刚测,液柱没有上升,但不会下降,故小华、小刚温度不超过38.5℃。9.在学习了“分子动理论”后,小宇进行了以下几个小实验:(1)如图甲所示,小宇在一个量筒中依次倒入蓝色的硫酸铜溶液和无色的水,放置30天后,液体变为均匀的淡蓝色,这现象,说明分子在;(2)如图乙所示,这是水和酒精混合前后的实验现象,说明了分子间存在;(3)如图丙所示,小宇用弹簧测力计将玻璃板平放在水面上与水面刚好接触,向上拉弹簧测力计时,发现测力计的示数变大了。这说明:分子间存在。【答案】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间隙引力【详解】(1)水分子和硫酸铜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上面的水分子要向下运动,进入到硫酸铜溶液中,同理硫酸铜分子向上运动,进入到上面的水中,相互混合变为淡蓝色,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2)如图乙所示,这是水和酒精混合,总体积变小,说明了分子间存在间隙。(3)当玻璃接触水面时,由于水分子和玻璃分子距离较近,故两种分子之间会产生相互作用的引力,用弹簧测力计将玻璃拉起,需提供比玻璃重力大的力,说明玻璃和水的接触面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分子引力。10.气温变化与人类生活全球变暖给人们生活带来了许多灾难,人们必须控制全球温度上升的速度。世界上很多城市的气温都比周围郊区的高,特别是在晴朗无风的夜晚,有时会相差4~5℃,这种现象叫做“热岛效应”。为了缓解“热岛效应”,人们往往会采取控制空调温度、绿色出行、合理规划建筑、加强城市绿化与水系建设等措施。请回答:(1)有时很多城市的气温都与周围郊区相差4~5℃,其中5℃读作;(2)如图是录得某城市和其郊区某天的气温随时间变化图像,其中反映城市当天气温的曲线是(选填“A”或“B”);(3)小明到效区研学,一阵风吹来感觉到凉快,这是因为;(4)如果要通过加强城市绿化与水系建设来缓解“热岛效应”,下列具体做法不能实现的是()A.建人工湖

B.植树造林

C.密集建楼(5)绿色出行能降低出行中的能耗和污染,减弱热岛效应,如:(写一种情况即可)。【答案】5摄氏度B见解析C见解析【详解】(1)5℃读作5摄氏度。(2)由“很多城市的气温都比周围郊区的高”这句话可以看出B曲线是城市当天的气温曲线,A曲线是郊区的气温曲线。(3)一阵风吹来会感到凉快是因为空气流动速度加快,加快了水的蒸发,蒸发吸热,所以感觉凉快。(4)建人工湖、植树造林都可以增大水的面积,增大水的蒸发,又水的比热容较大,故可以吸收更多的热量,可以缓解“热岛效应”。密集建楼会减小水的面积,减小水的蒸发,吸收的热量也会减少,不能缓解“热岛效应”。故AB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5)减少使用私家车次数、尽量步行、骑自行车或多乘公交车和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出行,会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可以起到减弱“热岛效应”的目的。11.如图所示是杭州亚运会期间使用的迎宾机器人。机器人与人能够用语言交流,说明声音可以传递(选填“信息”或“能量”),机器人的扬声器发出的声音通过传递到人耳。【答案】信息空气【详解】机器人能与人进行语言交流,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人能听到机器人发出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一切物体都会向外辐射红外线,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多。由于人能发出红外线,机器人正是利用红外线对人体进行测温的。12.如图,A、B是同一架照相机的不同状态,甲、乙是照相机在这两种状态下所拍摄的学校照片,则照片(填“甲”或“乙”)是照相机在A状态下拍摄的,此时照相机镜头成(填“正立”或“倒立”)、缩小的实像。【答案】乙倒立【详解】照相机镜头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A照相机镜头前伸,感光层和镜头的距离增大,像变大,所以A照相机拍摄的乙照片;B照相机镜头后缩,感光层和镜头的距离变小,像变小,所以乙照相机拍摄的甲照片,由此可知,像距越大,像也越大。13.艾灸是中华医学的瑰宝,利用艾条燃烧产生的热量刺激人体穴位,可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如图所示用艾柱熏烤患者的穴位时,闻到浓浓的艾草药香,这是现象,艾灸的部位有温热感,是红外线通过的方式使其内能增加的。【答案】扩散热传递【详解】闻到浓浓的艾草药香,这说明药香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这是扩散现象。艾灸的部位有温热感,艾灸的部位吸收了热量,这是红外线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使其内能增加的。14.我国许多城市中心都建有大型绿地,绿地中的人工湖具更强的吸热功能,盛夏时大大减弱绿地和湖的周围地区的热岛效应。这是利用了水的较大的特性。假设某一人工湖湖水的质量是1.0×107kg,若水温度升高2℃,则湖水吸收的热量为J[水的比热容为4.2×103J/2020年7月12日城市甲晴22~30℃城市乙晴19~35℃【答案】比热容/比热8.4×1010甲【详解】我国许多城市中建有大型绿地,绿地中的人工湖具有“吸热”功能,盛夏时节能大大减弱周围地区的“热岛效应”,这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他物质相比较,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时,水的温度变化小。湖水吸收的热量水的比热容大于干泥土,相同质量的水和干泥土,若吸收或放出同样多的热量,由公式Δt=Q三、作图题(本题共7小题)15.(1)请在图中画出烛焰上A点在平面镜中的像A'的位置,并画出由A点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进入人眼的光路图。(保留作图痕迹)【答案】见右图。【详解】由平面镜成像规律可知,烛焰上A点与在平面镜中的像A'关于平面镜对称,以此作出像A',连接像A'与眼睛即为反射光线,光线与平面镜的交点即为光线的入射点,连接入射点和A点,即为入射光线,如图所示。(2)在图中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答案】见右图。【详解】先根据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作出端点A、B在平面镜中的像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如图所示。(3)容器壁突出的P点发出的一束光经过水面反射,在另一侧形成光斑Q。①画出P点经水面所成的像;②画出这束光到水面的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大致画出折射光线。【答案】见右图。【详解】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P点经水面所成的像关于水面对称,由此画出P点的对称点P'即为P点经水面所成的像。连接P'Q与水面的交点O即为从P点发出的光线的入射点,OQ为反射光线,连接PO即为入射光线。由光的折射特点可知,当光线从空气入射进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由此画出折射光线。如图所示。

四、实验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6、17题各6分,第18题7分,共19分)16.如图所示,甲、乙、丙的装置完全相同。燃料的质量都是10g,烧杯内液体质量和初温也相同。(1)比较不同燃料的热值,应选择两图进行实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通过来反映的(选填“温度计上升示数”或“加热时间”);(2)比较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特点:①应选择两图进行实验:需要的测量器材:天平、温度计、;②不同物质吸热的多少是通过来反映的(选填“温度计示数”或“加热时间”);③如果质量和初始温度均相同的A、B两种液体,吸热后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液体的比热容较大。【答案】甲乙温度计上升示数甲丙秒表加热时间B【详解】(1)比较不同燃料的热值,要用不同的燃料,加热质量相同的同种液体,故应选择甲、乙两图进行实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通过温度计上升示数来反映的,温度计上升的示数越大,说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越多。(2)①比较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特点,应控制燃料相同而吸热物质不同,应选择甲、丙两图进行实验,因控制不同物质的质量相同,故要用到天平,因用测量温度的变化,故要用到温度计,根据转换法,使用相同的加热器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比较吸热多少,要用到秒表。②不同物质吸热的多少是通过加热时间来反映的,加热时间越长,说明物质吸收的热量越多。③如果质量和初始温度均相同的A、B两种液体,吸热后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丁所示,由图可以看出,A温度升高80℃用10分钟,B温度液体升高80℃用20分钟,升高相同的温度,B吸收热量较大,由c=Q/mΔt可知B液体的比热容较大。17.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海波的熔化规律:(1)为了使试管中的海波受热均匀,便于记录各时刻的温度值,小琳应选择图(选填“①”或“②”)中的装置来进行实验,采用这样加热的方法叫做。安装实验器材时,合理的顺序是(填序号);①温度计;②石棉网;③装水烧杯;④酒精灯;⑤装有海波的试管(2)由海波的熔化图像可知,海波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3)根据实验数据绘出海波温度﹣时间图像,如图乙所示,海波的熔点是℃;第6min海波处于态(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答案】②水浴法④②③⑤①晶体48固液共存【详解】(1)利用水浴法加热,不但能使试管中的海波受热均匀,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实验装置②采用水与加热,故实验装置应采用②。酒精灯需用外焰加热,温度计的玻璃泡浸没在被测液体中,且不碰到杯壁与杯底,应按照从下到上的顺序安装器材故安装实验器材的合理顺序为④②③⑤①。(2)图像中BC阶段图线平直,说明海波熔化过程中,吸热热量,温度保持不变,符合晶体熔化时的特征。(3)由图像知,第3min后,海波吸收热量,熔化时温度保持48℃不变,此时的温度为海波的熔点,即海波的熔点为48℃。第6min在BC段,此时海波处于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态。1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如题图甲所示,将凸透镜A固定在光具座上35cm刻度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由凸透镜A成像中物距和像距的变化关系画出图像如题图乙所示;接着保持蜡烛的位置不变,将凸透镜A换为凸透镜B并保持位置不变,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题图丙所示。(1)组装实验装置时,应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在上;(2)请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和凸透镜成像规律判断:凸透镜A的焦距是cm,凸透镜A的焦距(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凸透镜B的焦距;(3)在题图甲中,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把蜡烛向右移动5cm,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该把光屏向(选填“左”或“右”)移动一段距离,像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4)题图丙所示的成像规律与生活中的(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的成像规律相同;(5)将题图甲中的蜡烛移到30cm位置,移动光屏,在光屏上不能成清晰的像,此时取下光屏,应从凸透镜的(选填“左”或“右”)侧透过凸透镜观察像。【答案】同一高度10小于右变大投影仪右【详解】(1)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实验时,应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在同一高度上。(2)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u=v=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则由图乙可知u=v=2f=20cm因此凸透镜A的焦距是10cm。由图丙可知,物距小于像距,物距为像距为解得而凸透镜A的焦距为10cm,因此凸透镜A的焦距小于凸透镜B的焦距。(3)图甲中,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把蜡烛向右移动5cm,则物距减小,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的规律,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该把光屏向右移动一段距离,像将变大。(4)由图丙可知,物距小于像距,成正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的成像规律与之相同。(5)将图甲中的蜡烛移到30cm位置,则物距在1倍焦距之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在光屏上不能观察到像,此时取下光屏,应从凸透镜的右侧透过凸透镜观察像。五、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9题6分,第20题7分,共13分)19.小明看到一则新闻(材料一),若该汽车行驶过程中牵引力保持1400N不变,qx=1.4×10⁸J/kg,求:(1)5kg氢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2)该汽车行驶400km牵引力所做的功;(3)该汽车氢燃料发动机的效率;(4)小明再查阅了大量资料,总结各种内燃机的效率范围如材料二,据此判断,(3)中算出的效率是否符合材料二?(选填“是”

“否”)。材料二内燃机种类效率范围汽油机20%-30%柴油机30%-45%氢燃料发动机35%-50%【答案】7×10⁸J5.6×10⁸J80%否【详解】(1)5kg氢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2)该汽车行驶400km牵引力所做的功(3)该汽车氢燃料发动机的效率(4)因为80%远大于氢燃料发动机的效率最大效率50%,所以不符合材料二的情况。答:(1)5kg氢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7×10⁸J;(2)该汽车行驶400km牵引力所做的功5.6×10⁸J;(3)该汽车氢燃料发动机的效率80%;(4)在(3)中算出的效率不符合符合材料二。20.以下是广深城际C7034次列车时刻表。总里程105公里,求:站序站名里程到站时间出发时间停留时间1深圳起点站08:12—2平湖5km08:2308:252分钟3樟木头10km08:3608:371分钟4常平23km08:4408:462分钟5东莞42km08:5608:571分钟6广州东105km09:30终点站—(1)C7034列车由深圳到达广州东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结果保留1位小数)(2)若这列火车向着山崖以30m/s的速度匀速直线行驶,在距离山崖一定距离的地方鸣笛,经过3秒后司机听到了回声,则司机鸣笛时距山崖多远?(设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3)若这列火车长240m,以20m/s的速度通过一个长2000m的隧道,这列火车通过隧道用了多长时间?【答案】(1)80.8km/h;(2)555m;(3)112s【详解】(1)列车由深圳到达广州东站全程的路程s=105km,猎车行驶的总时间t=09∶30-08∶12=1h18min=1.3h列车由深圳到达广州东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2)列车鸣笛后到司机听到回声,列车行驶的距离笛声传播的距离司机听到了回声,则司机鸣笛时离山崖的距离(3)列车通过隧道行驶的总路程列火车通过隧道的时间答:(1)列车由深圳到达广州东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80.8km/h;(2)司机鸣笛时距山崖555m;(3)这列火车通过隧道用了112s。六、综合能力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1、22题各6分,第23题7分,共19分)21.老师用如图1所示实验装置,加热试管使水沸腾,发现试管人塞子被水蒸气冲出;由此引出以下问题,请利用所学的知识回答。(1)图1实验中能量转化方式与图2中汽油机的哪个冲程相同?(选填序号)(2)图2中四冲程的工作过程的先后顺序是,其中能提供动力的冲程是(均选填序号)(3)图3是柴油机的能流图,带”?”的是带走最多的一种途径,则该途径是通过带走的能量,根据图中提供数据计算这台柴油机的效率=。(4)若某单缸四冲程柴油机的功率为32kW,做功冲程每次对外做功800J,此汽油机飞轮的转速为转/分钟。【答案】丁乙甲丁丙丁废气30%4800【详解】(1)由图1知道,加热试管使水沸腾,水蒸气推动小风车做功,使之不停地转动,这一过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图2中:甲、两个气门都关闭,活塞向上运动,是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乙、进气门打开,排气门关闭,活塞向下运动,是吸气冲程,没有能量转化;丙、进气门关闭,排气门打开,活塞向上运动,属排气冲程,没有能量转化;丁、两个气门都关闭,活塞向下运动,是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所以,图1实验中能量转化方式与图2中汽油机的丁冲程相同。(2)由(1)分析知道,图2中四冲程的工作过程的先后顺序是乙甲丁丙,即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和排气冲程。其中能提供动力的冲程是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3)柴油机的能流图中,废气带走的热量是最多的,故带“?”的是废气带走的能量。由图3知道,燃料完全燃烧释放的能量为Q放=1400J+600J=2000J有用机械能为W有=600J所以热机效率为(4)某四冲程汽油机的功率P=32kW=32000W=32000J/s即每秒对外做功32000J,所以每秒做功的次数则每秒完成40个循环,飞轮转动80转,活塞往复80次,完成40个做功冲程;1min飞轮转80r×60=4800r故该汽油机工作时飞轮的转速为4800r/min。22.室内温度为19.2℃的桌子上有A、B、C、D四个完全一样的实心铁块。小明用红外成像测温仪拍摄铁块的温度如图1所示(四个铁块未按顺序排列)。接着他在A铁块上放上冰块,在B铁块喷上温度为19.2℃的乙醇消毒液,用手快速摩擦D铁块,再用红外成像测温仪拍得画面如图2所示(冰块未画出)。(1)相比放冰块之前,铁块A的温度变化情况是:_____;内能的变化情况是:;(2)图2中,温度为℃的铁块是D铁块,温度为℃的铁块是C铁块;(3)喷在B铁块上的乙醇消毒液发生了哪种物态变化?;该物态变化过程要(选填“吸热”或“放热”);【答案】降低变小20.119.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