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江苏省连云港市翰林中学高一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3-2024学年江苏省连云港市翰林中学高一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3-2024学年江苏省连云港市翰林中学高一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3-2024学年江苏省连云港市翰林中学高一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3-2024学年江苏省连云港市翰林中学高一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江苏省连云港市翰林中学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含

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

1.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宋词的文化品格

①词这种文体也走过一条从发生、发展到衰亡的道路。

②宋词的荣耀得力于其市井文化与士林文化相互影响的双重品格。这一点,我们可从

词的别名入手加以探讨。词又称“诗余”或“长短句”,前者循其文体婚变脉络而言,后

者就其形式立名。至于“”的别名,则强调词的音乐属性。从隋唐至宋,这一属

性是造就词的双重文化品格的基础。

③西域音乐在隋唐时代传入中土,并与汉族的传统音乐融合产生出与雅乐对立的燕

乐。燕乐即俗乐,词在初期就是与之相配的歌词,其市井文化的品格不言而喻。宋王灼

《碧鸡漫志》卷一云;“盖隋以来,今之所谓曲子者渐兴,至唐稍盛。今则繁声淫奏,殆

不可数。”文中“曲子”即指燕乐。明俞彦《爱园词话》云:“诗亡,然后词作,故日余

也;非诗亡,所以歌咏诗者亡也。”此论也从音乐入手探讨词的产生。反言之,词之所以

能够继诗之后获得演唱者或吟咏者的青睐,又与其表现形式的灵活多样密不可分。词打破

了古近体诗较为齐整的句式,参之以变化错落,因而更适于倚声弦歌与抒情达意。

④作为配乐的歌词,词作者必须按照乐谱的音律、节拍进行创作,才能用于演唱实

践,于是“倚声”、“填词”等相关术语就应运而生了。词的句法参差错落,又有多种词

牌可供创作时选择,因而在传达人们复杂隐秘的内心世界时,它就有了诗所难以比拟的灵

活性。古人作文吟诗,往往要正襟危坐,以体现“诗言志”的尊严;却独于倚声填词较少

顾忌。这就是“诗庄词媚”或“词为艳科”说之由来。在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与广度上,

或许词不如诗;但若表现复杂的情感世界,词又有胜于诗的优越性。王国维曾就此论道:

“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

长。”(《人间词话》)他概括出诗与词的不同文体特征,的确很有见地。

⑤词的文体特征与其音乐属性密切相关,而其接受方式也有了双重选择的可能,它除

可供文人案头欣赏外,宛转于歌伎之口以娱悦听众也是一种普遍的方式。词演唱时的听众

不仅限于文人士大夫,也有相当一部分是市井中人,听众成分的复杂化要求词的写作须向

俚俗靠拢。当然,除字句易于听懂而外,情趣的共鸣也是不可或缺的。此外,耳听与目治

接受方式的不同,也要求词的写作不宜晦涩艰深,而要有一定的口语化基础。所有这些要

求都无疑会令词的市井文化品格得到加强,否则,词即将失去其赖以发展的土壤,而成为

纯粹的案头文学一一,恰如词在宋以后的遭遇那样。

⑥两宋商业发达,使士林文化与市井文化有了碰撞交融的机会。北宋柳永长期混迹于

歌楼妓馆之中,与下层市井细民接触频繁,他的词不同于与他大约同时的晏殊与欧阳修等

人的作品,就因为柳词明显带有两种文化互融的痕迹。柳永作品中的一些较为俚俗的词

作,市井味道就相当浓厚。因而也得到当时市民阶层的广泛欢迎,从而有了“凡有井水

处,即能歌柳词”(《避暑录话》)的普及。

⑦由于宋词的创作有相当一部分不局限于案头欣赏,而是要在瓦子勾栏演唱中博得各

色人众的喝彩,这就要求词写作须即事言情、直抒胸臆,避免过多的跌宕起伏与别有寄

托。只有通俗流畅的词句,才能令演唱者得心应口,并能令以市民为主的广大听众舒心适

意。然而在宋代也有一些文人填词并不顾及市民的审美情趣,而仅是将词作为自娱的手

段,这就使词向另一个方向一一文人化或雅化的道路上发展。

③宋词具有文化品格的双重性,它既属于士林文化,又属于市井文化。而后一种文化

是以商品经济的发展为杠杆的,充满了活力,宋词也正是在这一基础上放射出空前绝后的

耀眼光芒。

3.在第②段划线处填空:至于“”的别名,则强调其音乐属性。

4.结合文意,给“燕乐”下定义(40字以内)

燕乐是O

5.简要概括宋词受到士林文化影响的具体表现。

6.下列对原文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词具有市井文化品格,与诗的特征迥然不同,这就奠定了宋词的荣耀与辉煌。

B.第②段引大量文献资料,意在说明,宋词是伴随着唐诗的消亡而产生的新的诗体。

C.国学大师王国维认为宋词比诗更能表情达意和反映社会生活,作者对此深表赞同。

D.词受演唱者或吟咏者青睐,是因为词具有鲜明的音乐性,并且表现形式灵活多样。

7.简述宋词中的市并文化特征。

参考答案:

3.曲子或曲子词

4.燕乐是隋唐时代传入中土的西域音乐,与汉族的传统音乐融合,产生出的与雅乐对立

的俗乐。

5.(1)词是由诗嫁变而来的,而诗主要是文人所作;(2)随着商业的发展,士林文化

与石井文化发生了碰撞,文人(如柳永)参与了词的创作;(3)一些文人把填词作为自

娱的手段,使词向文人化或雅化的道路上发展。6.D

7.词在发展初期是与俗乐相配的歌词;词打破了古近体诗较为齐整的句式,句法参差,

有无可比拟的灵活性,更适合表达复杂的感情(或“诗庄词媚,词更适合表达复杂的世俗

情感);词的语言大多浅显易懂(或比较口语化),容易被大众接受和理解。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

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原文中“……别名,则强调词的音乐属

性”,所填写内容应该和音乐性相关,结合原文”今之所谓曲子者渐兴,至唐稍

盛"“‘曲子’”即指燕乐”,可以得出答案。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本题考查内容是下定义,用公式表示就是:被定义概念=种差+

邻近属概念。(“种差”是指同一属概念下的种概念所独有的属性(既和其它属概念的本

质的差别),“邻近属概念”是指包含被定义者的最小的属概念。在此题中,先筛选信

息,“燕乐即俗乐”“西域音乐在隋唐时代传入中土,并与汉族的传统音乐融合产生出与

雅乐对立的燕乐”,然后把“燕乐即俗乐”作基准句,再将其他句子中的内容作为修饰成

分加进去即可。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如本

题,题干问的是“简要概括宋词受到士林文化影响的具体表现”,然后浏览文本,到文中

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概括。“词又称“诗余”或“长短句”,前者循其文体娉变脉络

而言,后者就其形式立名”可概括为(1);“两宋商业发达,使士林文化与市井文化有

了碰撞交融的机会”可概括成(2);“在宋代也有一些文人填词并不顾及市民的审美情

趣,而仅是将词作为自娱的手段,这就使词向另一个方向一一文人化或雅化的道路上发

展”可概括为(3)。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

求,如本题“下列对原文的分析,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的是“正确的一项是“,然后

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项,从第一段“宋词的

荣耀得力于其市井文化与士林文化相互影响的双重品格”可以看出该项错误;B项,第②

段的资料意在说明词与音乐的密切关系,从《爱园词话》云:“……非诗亡,所以歌咏诗

者亡。”亦可知,词产生的时候,诗已经与音乐脱离了,并非是诗本身消亡了。C项,王

国维概括了诗与词不同的文体特征,并未比较两者优劣。词在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广度方

面不如诗。故选D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如本

题,题干问的是“简述宋词中的市并文化特征”,然后浏览文本,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

子,再进行作答。根据文中“词在初期就是与之相配的歌词,其市井文化的品格不言而

喻”“词打破了古近体诗较为齐整的句式,参之以变化错落,因而更适于倚声弦歌与抒情

达意”“演唱时的听众不仅限于文人士大夫,也有相当一部分是市井中人,听众成分的

复杂化要求词的写作须向俚俗靠拢。当然,除字句易于听懂而外,情趣的共鸣也是不可或

缺的”,考生结合以上信息概括作答即可。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西游记》,别样的经典

明朝人所称的“四大奇书”,除了稍晚出现的《金瓶梅词话》,其余《三国演义》

《水浒传》和《西游记》三部,都是传统积累型小说,是作家在前代民间艺人和文人不断

加工的基础上才写定的。这三部小说中,以《西游记》最不露集体创作的痕迹,小说作者

以他自己的风格完全溶解了前人对唐僧取经故事所提供的艺术材料,使小说的内容和形式

都烙上了独创的、属于他的个人风格的印记。

神佛妖魔故事在我国有悠久的创作传统和丰富的艺术经验积累,也有外来的,主要是

印度佛教文学的故事的濡染。除了神祇和鬼魂是古代原始宗教的产物以外,神仙和妖怪是

秦汉以来方士、道士然后是艺术家民间艺人和文人的虚构;佛、菩萨、魔则是由印度佛经

传入,然后汇入中国超人间故事的体系的。这种本土的和外来的超人间幻象的汇合,自六

朝的志怪小说以来已渐次达到密洽无间;与此相应的是宗教上道教和佛教在对立中的互相

渗透,互相容受,使道教神和佛教神在群众中从观念到风习形成一个模糊的整体。《西游

记》的艺术虚构正是建立在传统艺术经验和这种社会的宗教性观念、风习的基础之上的,

但它又以作者融会了传统艺术经验所形成的艺术独创性批判了社会的宗教性观念,或更正

确地说,和社会的宗教性观念开了玩笑,对它进行了嘲弄。

在宗教观念和社会意识中,神与魔是正与邪、是与非、顺与逆、善与恶、光明与黑暗

的象征,前者应予肯定,后者应被否定。但《西游记》不与宗教观念和社会意识认同,吴

承恩对神与魔一视同仁,道教神玉皇大帝、道教祖师太上老君、西方佛祖释加牟尼,都是

被揶揄、调侃、捉弄的对象,至于天将神仙、菩萨金刚和诸路神祇就更不在话下。不少妖

魔倒是可亲可爱,有人情味,是引人寄以同情的对象,猴精孙悟空便是最突出的一个。他

的魅力在于他的妖气而不在于他的改邪归正,在于他的个性放纵而不在于受理性约束,读

者则同情于他受紧箍咒时的窝囊气而欣喜于他的有时妖性复发。西方路上好多魔头和小妖

的天真、狡法和滑稽也引人喜爱;不少妖魔和神佛通声气,有渊源,是一家子。神与魔泯

除了界限,受到作者的平等待遇,于是,宗教的价值观就被抛弃,被超越,宗教的虚伪性

也在很大程度被揭露了:因为说到底,天堂地狱,神佛妖魔这些超人间的幻象全是随着艺

术家的意旨转的,是艺术虚构的产物。《西游记》创造了一个神魔世界,同时也就宣告了

宗教的创造和作家本人所创造的同样都是一种意识的虚构。

《西游记》不仅奠定了神魔小说这一小说品类的基础,开拓了中国长篇小说的表现内

容,而且是中国小说中极为少见的描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的作品。中国长篇小说的主题,

通常集中在战争、爱情、政治、家庭等等社会性的关系上,很少有、或者简直没有像西方

小说中《鲁宾逊漂流记》那样一类以人和自然斗争为主题的作品。《西游记》却以丰富瑰

奇的想象,描写了师徒四众在迢遥的西行途上和穷山恶水冒险斗争的历程,并以降妖伏魔

赞美了取经人排除艰难的战斗精神,它是人战胜自然的凯歌。

(节选自《西游记〈前言〉》)

1.下列对神魔小说产生、发展过程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神佛妖魔故事创作在我国有悠久的创作传统,在创作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艺术经验,

在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后,又受到了佛教文学故事的濡染。

B.佛、菩萨、魔自六朝以来汇入中国超人间故事体系后,本土的和外来的超人间幻象逐

渐结合得越来越紧密。

C.到了神魔小说《西游记》,不少妖魔富有人情味,成了引人同情的对象,相反,玉皇

大帝、太上老君、佛祖如来却成为被揶揄、调侃、捉弄的对象。

D.《西游记》创造了一个神魔的世界,奠定了神魔小说品类的基础,开拓了中国长篇小

说的表现内容,描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在传统积累型小说中,明朝人所称的四大奇书,以《西游记》最不露集体创作的痕

迹,留下了个人风格的印记。

B.吴承恩为了抛弃并超越宗教的价值观,彻底揭露宗教的虚伪性,在《西游记》中有意

泯除了神与魔的界限,甚至把不少神、魔写成了一家子。

C.《西游记》里的各种艺术形象既是艺术虚构的产物,也是意识虚构的产物,它们都来

源于神佛故事和各种宗教幻象。

D.《西游记》以丰富瑰奇的想象,成就了人战胜自然的凯歌。它描绘了人与自然的关

系,此类作品在中国小说中极为少见。

3.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佛教传入中国后,道教和佛教在对立中互相渗透,互相容受,使道教神和佛教神在群

众中从观念到风习形成一个模糊的整体。

B.因为吴承恩对神与魔一视同仁,颠覆了神的神圣,所以人们不再认为神与魔是正与

邪、是与非、顺与逆、善与恶、光明与黑暗的象征。

C.《西游记》的艺术虚构以传统的艺术经验和宗教性观念、风习为基础,而又融会了传

统艺术经验所形成的艺术的独创性,嘲弄了社会的宗教性观念。

D.孙悟空可亲可爱,有人情味,他的魅力表现在他的妖气、他的个性放纵上,他受紧箍

咒的气让人同情,他有时妖性复发让人欣喜。

参考答案:

1.B2.D3.B

【1题详解】

试题分析:不能确定佛、菩萨、魔是自六朝以来汇入中国超人间故事的体系的。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明朝四大奇书不全是传统积累型小说。

【3题详解】

试题分析:吴承恩的态度不能决定人们对神魔的看法,强加因果。

点睛:这类题目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

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

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

概括错误等方式。此题C项强加因果。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孔子思想与文化全球化

①孔子是中国思想文化的创立者和奠基者。不可否认孔子的思想和实践对他以后的

中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并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在某种意义上是构成“文化全球化”

的重要因子。继承和弘扬孔子的思想文化,有利于促进文化全球化实质性发展。

②文化的全球化问题始终伴随着文化的民族性与全球化的矛盾,对人们的有关认识

加以反思,说明了均质化的文化全球化是个文化乌托邦的地球村,是世界文化的灾

难。沟通和对话,“和而不同”才应是世界文化发展的方向。事实证明,无论是被

列为文化均质化例证的大众文化,还是文化民族性的坚固“堡垒”语言,都在全球

化与民族化两方面此长彼进。孔子思想文化的辐射效应就是此方面的典型。

③有一个现象令人关注。孔子学院作为传播中国文化的平台和汉语国际推广的载

体,在短短的几年间便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在令人欣慰的同时,也的确令人深思。

自19世纪西方文化逐渐成为主导全球的文化以来,“西学东渐”以压倒性优势历

经两个世纪而不衰。21世纪以来,非常有趣的是,在以西方文化为主流语境的全

球化时代,竟然出现了遍布全球的孔子学院,而且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其原因

何在?

④以孔子思想为核心的儒家文化代表了中国文化的精髓,既是民族的,也

是世界的,具有普适价值。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仁、和”,这种思想,在儒、

释、道、医、易各家的诸多典籍中随处可见。中国传统文化在追求“和”的同时,

也讲究“和而不同”。“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

“夫和言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生之。若以同裨同,尽

乃弃矣。"(《国语郑语》)这即是认为“和而不同”是万物生长、发育的法则

和规律。

⑤人类社会也是如此,即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和而不同”对人类社会而言,倡

导的正是承认差异、多元共处和相互依存。这种价值观不仅是中国文化的精髓,而

且也愈发为人类社会所接纳,成为世界性的价值标准。联合国已将孔子定为人类十

大思想家之首,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成为当今世界人权的基础。文化

全球化的发展需要孔子思想、中国情怀,需要把中国核心文化介绍给世界。

⑥毋庸讳言,文化全球化意味着文化的同质化或趋同化。同时,文化全球化也意味

着文化的殖民化,必须予以谨慎对待与警惕。但文化全球化更意味着文化的高度互

动、相关化。不同文化在全球范围的展观、碰撞,强调文化表现领域的全球性,在

审视和探究的意义上,文化全球化应是一种兼具同质化和民间质性的过程与现象。

⑦人类文明是多元化的文明,是不同民族文化的共同体。就文化层面而言,全球化

显然不是单一价值体系的西方文化,而是世界不同民族的文明互动融合呈现出来的

一种态势。因此,“孔子全球化”的根本意义就在于:认识文化传统,坚守民族本

位,不断反思质疑,发展开放交流,在主动参与世界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中与其他文

化共建人类文化。

(本文有删改)

1.下列说法中,不属于“孔子全球化”原因的一项是()

A.孔子是中国思想文化的创立者和奠基者,以孔子思想为核心的儒家文化代表了

中国文化的精髓,具有普适价值。

B.孔子“和而不同”的价值观是中国文化的精髓,而且也愈发为人类社会所接

纳,成为世界性的价值标准。

C.文化全球化的发展需要孔子思想、中国情怀,同时也需要把代表着中国核心文

化的儒家思想介绍给世界。

D.“孔子全球化”能使国人认识文化传统,坚守民族本位,不断反思质疑,发展

开放交流,与其他文化共建人类文化。

2.以下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均质化的文化全球化是不能实现的,也不应提倡的,沟通和对话,“和而不

同”才应是世界文化发展的方向。

B.孔子学院在短短的几年间便得到了迅猛的发展,遍布全球,这说明以西方文化

为主流语境的全球化时代已经结束了。

C.“和而不同”表明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对人类社会而言,倡导的正是承认差

异,多元共处和相互依存。

D.孔子思想文化的辐射效应是文化全球化的典型,体现文化表现领域的全球性,

也说明文化全球化是一种兼具同质化和异质性的过程与现象。

3.根据文段信息,下列推断有误的一项是()

A.“西学东渐”以压倒性优势历经两个世纪而不衰,这说明在很长的时间里,

西方文化在人类发展进程中起了主导作用。

B.中国传统文化在追求“和”的同时,也讲究“和而不同”,这说明中国先贤对

世界的统一性和多样性有一定的认识。

C.文化全球化意味着文化的同质化或趋同化,也意味着文化的殖民化,因此必须

提防西方文化的发展和扩张。

D.人类文明是多元化的文明,是不同民族文化的共同体,因而各民族的先进文化

应该在全球范围展现、碰撞和交流。

参考答案:

1.D.此选项体现的是孔子全球化的意义,答非所问。(3分)2.B.“以西方

文化为主流语境的全球化时代已经结束了”,文中未有体现。(3分)

3.C.根据文意,“同质化、趋同化、殖民化”是作者对文化全球化的担忧,

但没有表现出对某种文化的抑制,“全球化显然不是单一价值体系的西方文化,而

是世界不同民族的文明互动融合呈现山来的一种态势”强调各民族文化的多元化。

(3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与陈给事◎书

韩愈

愈再拜:

愈之获见于阁下有年矣。始者亦尝辱一言之誉。贫贱也,衣食于奔走,不得朝夕继

见。其后,阁下位益尊,伺候②于门墙者日益进。夫位益尊,则贱者日隔;伺候于门墙者

日益进,则爱博而情不专。愈也道不加修,而文日益有名。夫道不加修,则贤者®不与;

文日益有名,则同进者忌。始之以日隔之疏,加之以不专之望,以不与者之心,而听忌者

之说。由是阁下之庭,无愈之迹矣。

去年春,亦尝一进谒于左右矣。温乎其容,若加其新也;属乎其言,若闵其穷也。退

而喜也,以告于人。其后,如东京取妻子,又不得朝夕继见。及其还也,亦尝一进谒于左

右矣。邈④乎其容,若不察其愚®也;悄乎其言,若不接其情也。退而惧也,不敢复进。

今则释然悟,翻然悔曰:其邈也,乃所以怒其来之不继也;其悄也,乃所以示其意

也。不敏之诛⑥,无所逃避。不敢遂进,辄自疏其所以,并献近所为《复志赋》以下十首

为一卷,卷有标轴。《送孟郊序》一首,生纸写,不加装饰。皆有揩字注字处,急于自解

而谢,不能俟更写。阁下取其意而略其礼可也。

愈恐惧再拜。

注释:①给事:官名。②伺候:等候,此处有依附的意思。③贤者:此处指陈给事。④

邈:远,此处形容脸上表情冷漠。⑤若不察其愚:好像没有察见我的愚衷。⑥诛:责备。

8.下列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贫贱也,衣食于奔走,不得朝夕继见。奔走:奔跑。

B.亦尝一进谒于左右矣。进谒:前去拜访。

C.属乎其言,若闵其穷也。属:连续不断。

D.急于自解而谢,不能俟更写。谢:道歉、谢罪。

9.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A.阁下:为对“您”的敬称,与“足下”意思相近。古代常见于口语,也多用于书籍信函

中。

B.东京:这里指洛阳,而宋朝时的东京指汴梁(开封)。

C.再拜:拜了两拜,表示恭敬。古代的一种礼节。旧时也用于书信的开头或末尾。

D.门墙:孔子弟子子贡把孔子高深的学问比做高高的宫墙,能得其门而入的人很少。后指

老师,韩愈在这里用来恭维尊贵者。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认为陈给事地位越来越尊贵,跟贫贱的人就会逐渐疏远间隔;而自己品德修养方

面没有加强,同时自己所写文章越来越差。这是陈给事的门庭之中没有了他的足迹的原因

之一。

B.韩愈在写信前一年春天曾拜访过陈给事一次,在回东京去接妻子儿女回来后又曾拜访

过陈给事一次。写这封信的同时又献上自己新近所作的诗文一卷。

C.文章的通篇围绕着一个“见”字,历述了与陈给事的见面情况:上半篇从见说到不

见,下半篇从不见说到要见。

D.信中多处自贬自责,表现了韩愈诚惶诚恐的心态;同时在字里行间,又微微透露出其

不甘低眉伏首的慷慨情态。

11.把文中画横线或课本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2)不敢遂进,辄自疏其所以,并献近所为《复志赋》以下十首为一卷,卷有标轴。

参考答案:

8.A9.D10.A

11.(1)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也不一定比弟子贤能,听闻道理有先有后,学

问和技艺上各有各的主攻方向,像这样罢了。(2)(我)不敢马上去拜见(您),就自

己写信和分析陈述事情的缘由,同时献上近日写的《复志赋》等十篇文章作为一卷,卷有

标签和轴。

8.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

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

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题中A项,奔走:奔波、奔忙。

9.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

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

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

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D项,门墙:指

“师门”而不是“老师”。

10.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

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题中A项,

“自己所写的文章越来越差”错误,是“所写的文章却一天比一天更出名”。

11.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题目,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

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此题注意,是故:因此;不必:不一定;贤:贤

能;而已:罢了;进:拜见;辄:就;所以:……的缘由;为:写。

点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

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

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

象,如词类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译,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

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参考译文:

韩愈再拜:

找有幸同就认识已鳗好多年了,开始时也曾受至忱一弊称费后果由于软贺H,为了生计而齐波.所以

不傕早晚经*月见.此后,焦的地伟做亲婚尊贵.依附信《也想门下的人一天天池增多.他付超来总第

贲.馥苗豉的人就会一天天地献遍哪S;侍域在第*门口的人一天天在增加.爆么由于:»喜欢的人多

了,而对于旧友的情意也M不专了.我的丛达修养方面没有加强.而所写的文丁却一天比一天出名品

稔方面不完善,第么贤立的人就不会费扬;文§越来越有名.承么与魏同路来选的人就会妒息.髭期.

怒我由于经篇不•见面而破远.以后又加上我对比感情不专的私下抱怨,而您又怀石不再集识的情境,并

且哧任妒忌者的闱语.由于这答原因.卷的门员之中,就没有我的足if了

去年春天,我也曾经去拜见过您一次。您面色温和,好像是接待新近结交的朋友;谈话连

续不断,好像同情我穷困的处境。告辞回来,非常高兴,便把这些情况告诉了别人。此

后,我回东京去接妻子儿女,又不能朝夕连续与您相见了。等我回来后,我又曾经拜访过

您一次。您表情冷漠,好像不体察我个人的苦衷;沉默寡言,好像是不理会我的情意。告

辞回来,心中恐惧,不敢再登门拜见。

现在我恍然大悟,非常懊悔,心里想:您那种冷漠的表情,是责怪我不常去拜见的缘故;

谈话很少,就是暗示这种意思的缘故。对我性情愚钝的责怪,我是无法逃避的。我不敢马

上去拜见您,就自己写信和分析陈述事情的缘由,同时献上近日写的《复志赋》等十篇文

章作为一卷,卷有标签和轴。《送孟郊序》一文,用生纸写成,没有装饰,并且有涂改和

加字的地方,因为我急于向您解释误会表示道歉,所以来不及重新誉写清楚。希望您接受

我的心意,不计较我的礼节上的不周之处。

我诚惶诚恐,再拜。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朱然,字义封。尝与权同学书,结恩爱。至权统事,权奇其能,分丹杨为临川郡,然

为太守。会山贼盛起,然平讨,旬月而定。建安二十四年,从讨关羽,别与潘璋到临沮禽

羽,迁昭武将军。虎威将军吕蒙病笃。权问曰:“卿如不起,谁可代者?”蒙对曰:“朱

然胆守有余,愚以为可任。”蒙卒,权假然节,镇江陵。魏遣张郃等攻江陵,郃围江陵,

然中外断绝。时然城中兵多肿病,堪战者裁五千人。郃等起土山,立楼橹临城,弓矢雨

注,将士皆失色。然晏如而无恐意,方厉吏士,伺间攻破两屯。江陵令姚泰领兵备城北门

见外兵盛城中人少谷食欲尽因与敌交通谋为内应垂发,事觉,然治戮泰。郃等不能克,乃

彻攻退还。赤乌九年,复征祖中。魏将李兴等闻然深入,率步骑六千断然后道,然夜出逆

之,军以胜反。先是,归义马茂怀奸,觉诛,权深忿之。然临行上疏曰:“马茂小子,敢

负恩养。臣今奉天威,事蒙克捷,欲令所获,震耀远近,方舟塞江,使足可观,以解上下

之忿。惟陛下识臣先言,责臣后效。”权时抑表不出,然既献捷,群臣上贺。权乃举酒作

乐,而出然表曰:“此家前初有表,孤以为难必,今果如其言,可谓明于见事也。”遣使

拜然为左大司马。然长不盈七尺,气候分明,内行修洁。常在战场,临急胆定,尤过绝

人。权特使然总为大督,功臣名将存者惟然,莫与比隆。寝疾二年,后渐增笃。权昼为减

膳,夜为不寐。自创业功臣疾病,权意之所钟,吕蒙最重,然其次矣。年六十八,赤乌十

二年卒。权素服举哀,为之感恸。

(节选自《三国志•朱然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江陵令姚泰领兵备城北门/见外兵盛/城中人少/谷食欲尽/因与敌交/通谋为内应/

B.江陵令姚泰领兵备城北门/见外兵盛/城中人少/谷食欲尽/因与敌交通/谋为内应/

C.江陵令姚泰/领兵备城北门/见外兵盛/城中人少/谷食欲尽/因与敌交通/谋为内应/

D.江陵令姚泰/领兵备城北门/见外兵盛/城中人少/谷食欲尽/因与敌交/通谋为内应/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天干纪日,每十日周而复始称一旬。一个月分三旬,即上旬、中旬和下旬。文中

的“旬月”是指十个月。

B.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自汉武帝即位开始使用。建安是东汉末年

汉献帝的第五个年号。

C.楼橹指的是守城或攻城时用的高台战具。楼橹顶端设望楼,以瞭望瞰制敌城,在攻城

之时与土山配合使用。

D.作为一种文体,疏主要用于封建社会历代臣僚向帝王分条陈述自己对某件事的意见,

也称“奏疏”或“奏议”。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然被委重任,不负期望。得到孙权的赏识,他被任命为临川太守,先是平定了山

贼,后又擒获了关羽;吕蒙去世后,他被授予了节杖。

B.朱然临危不惧,克敌制胜。镇守江陵时,他遭到魏将张郃围攻,在内外断绝、守兵不

足的情况下,镇定自若,趁机攻破了魏军两座军营。

C.朱然果敢决断,料事如神。发现马茂有奸诈之心,他不顾孙权的愤怒坚持诛杀马茂;

讨伐祖中临行前,上奏说定能大获全胜,果如其言。

D.朱然品行高洁,备受礼遇。他虽然身高不满七尺,但有气度德行;病情加重后,孙权

为他的病饭不思、寝不安;孙权在他死后悲痛不已。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蒙对曰:“朱然胆守有余,愚以为可任。”

(2)权特使然总为大督,功臣名将存者惟然,莫与比隆。

参考答案:

10.B11.A12.C

13.(1)吕蒙回答说:“朱然有胆识和操守,我认为可以接任。”

(2)孙权特地让朱然担任大督,这个时候还健在的功臣名将只有朱然,没有谁能够比得

上朱然受到的恩宠。

10.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文

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

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

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

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先观察要断的句子有无特点,比如本题

中,句子对称结构和顶真手法用得明显,利用这能轻易断出多处。断句的前提是联系上下

文粗通句子大意,然后借助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等,采用排

除法加以选择。“江陵令姚泰领兵备城北门”属于主谓结构,主语“江陵令姚泰”与其后

不能断开。这样就排除C项、D项。“交通”为古今异义词,译为“勾结”,中间不可断

开。这样就排除A项。最终本题选B项。加上标点符号为:江陵令姚泰领兵备城北门,见

外兵盛,城中人少,谷食欲尽,因与敌交通,谋为内应。

11.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本

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考生在平时学习中应多多识记积累相关的

知识。A项,“'旬月’是指十个月”错,文中“旬月”强调较短的时间,即“约一个

月”。

12.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

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通读全文,将各个选项放回原文查对。C项,“不顾孙权的愤

怒”错,原文为“归义马茂怀奸,觉诛,权深忿之”。

13.试题分析:题干是“把下列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

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

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第一句关键点:“对”:“回

答";“胆守”:“胆识和操守";“愚”:“我”,谦辞。第二句关键点:“特”:

“特地”;“存”:“活着的,健在的“;“比隆”:“比得上……受到的恩宠”。

点睛:翻译句子要解释出关键的字词的意思,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需要注意以下几

个问题:一是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

译。二是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应删去。三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

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四是

所翻译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则要把省略了的成分增补出来。

参考译文:

朱然,字义封。曾经与孙权一同学习,结下深厚的友谊。到了孙权统领事务时,孙权

非常惊奇朱然的才能,把丹杨划分到临川郡,朱然担任太守。适逢山贼兴起作乱,朱然讨

伐他们,约一个月时间就平定乱事。建安二十四年,跟随讨伐关羽,另外和潘璋到临沮擒

获了关羽,升迁为昭武将军。虎威将军吕蒙病重。孙权问:“爱卿如果一病不起,谁可代

替您?”吕蒙回答说:“朱然有胆识和操守,我认为可以接任。”吕蒙去世,孙权授予朱

然节杖,派他镇守江陵。魏派遣张郃等进攻江陵,张郃包围了江陵,朱然内外断绝。当时

朱然城中士兵有许多得了浮肿病,能够作战的只有五千人。张郃等堆起土山,靠近城池立

起楼橹,弓箭如下雨般射入城内,将士都大惊失色。朱然镇定自若无一丝恐惧,激励官吏

士兵,趁隙攻破了魏军两座军营。江陵令姚泰带领军队在北门防守,见敌人众多,城中人

少,粮食几尽,于是和敌人勾结,谋划作为内应。将要起事时,事情被发现了,于是朱然

按军法处斩了姚泰。张郃等人不能攻克江陵,于是撤兵返回。赤乌九年,朱然再次征讨相

中。魏将李兴等听到朱然孤军深入,率领步兵和骑兵共六千人截断朱然的后路,朱然在夜

间出击,军队得胜而归。在这之前,归义人马茂怀有奸诈之心,被发现后诛杀了,孙权非

常愤怒。朱然临出发时上奏折说:“马茂小人,居然胆敢有负国家的恩惠。臣现在奉天子

的威名,战事如有幸报捷,有所斩获,震撼国内外,整合船舰充塞江面,令其足以成为大

观,来解天子和臣下的怨恨。希望陛下理解臣战前的此言,以后再责臣日后努力的战

绩。”孙权当时收下此表而不向大臣们公布,朱然凯旋后,群臣纷纷上表祝贺。孙权举酒

作乐,然后拿出朱然出征之前的上表说:“朱然之前已经有上表给我,但我认为此战难以

成功,现在果然如朱然所预料的,可以说是在预料事情方面有高明的眼光。”派遣使者授

予朱然左大司马的官职。朱然身高不满七尺,气度不凡,品行高洁。每次在战场,面临危

急情况能够镇定自若,超出一般人。孙权特地让朱然担任大督,这个时候还健在的功臣名

将只有朱然,没有谁能够比得上朱然受到的恩宠。生病二年了,后来病情渐渐加重。孙权

白天为朱然的病情茶饭不思,夜里睡不着觉。自创业功臣患重病,孙权情意所集中的,吕

蒙最重,朱然第二。年六十八岁,赤乌十二年去世。孙权素服举哀,为之悲痛不已。

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狄仁杰字怀英,并州太原人也。祖孝绪,贞观中尚书左丞。父知逊,夔州长史。仁杰

儿时,门人有被害者,吏就诘,众争辩对,仁杰诵书不置,吏让之,答曰:“黄卷中方与

圣贤对,何暇与吏语耶?”以明经举,授汴州判佐。后荐授并州都督府法曹。其亲在河阳

别业,仁杰赴并州,登太行山,南望见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所居,在此云下。”

瞻望伫立久之,云移乃行。仁杰孝友绝人,在并州,有同府法曹郑崇质,母老且病,当充

使绝域。仁杰谓曰:“太夫人有危疾,而公远使,岂可贻亲万里之忧!”乃诣长史蔺仁

基,请代崇质而行。

仁杰,仪凤中为大理丞,周岁断滞狱万七千人,无冤诉者。时武卫大将军权善才坐误

斫昭陵柏树,仁杰奏罪当免职。高宗令即诛之,仁杰又奏罪不当死。帝作色曰:“善才斫

陵上树,是使我不孝,必须杀之。”左右瞩仁杰令出,仁杰曰:“臣闻逆龙鳞,忤人主,

自古以为难,臣愚以为不然。居桀、纣时则难,尧、舜时则易。臣今幸逢尧、舜,不惧比

干之诛。昔汉文时有盗高庙玉环,张释之廷净,罪止弃市。且明主可以理夺,忠臣不可以

威惧。今陛下不纳臣言,瞑目之后,羞见释之于地下。陛下作法悬之象魏徒流死罪俱有犯

非极刑即令赐死法既无常则万姓何所措其手足?陛下必欲变法,请从今日为始。古人云:

‘假使盗长陵一杯土,陛下何以加之?”今陛下以昭陵一株柏杀一将军,千载之后,谓陛

下为何主?此臣所以不敢奉制杀善才,陷陛下于不道。”帝意稍解,善才因而免死。

居数日,授仁杰侍御史。时左司郎中王本立恃宠用事,朝廷慑惧,仁杰奏之,请付法

寺,高宗特原之。仁杰奏曰:“国家虽乏英才,岂少本立之类,陛下何惜罪人而亏王法?

必欲赦本立,请弃臣于无人之境,为忠贞将来之诫。”本立竟得罪,由是朝廷肃然。

高宗将幸汾阳宫,以仁杰为知顿使。并州长史李冲玄以道出妒女祠,俗云盛服过者必

致风雷之灾,乃发数万人别开御道。仁杰日:“天子之行,千乘万骑,风伯清尘,雨师洒

道,何妒女之害耶?”遽令罢之。

(《旧唐书•狄仁杰传》)

10.下列对文章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陛下/作法悬之象魏/徒流/死罪俱有等差/岂有犯非极刑/即令赐死法/既无常/

则万姓何所措其手足

B.陛下作法/悬之象魏/徒/流/死罪俱有等差/岂有犯非极刑/即令赐死法/既无常

/则万姓何所措其手足

C.陛下作法/悬之象魏/徒/流/死罪/俱有等差/岂有犯非极刑/即令赐死/法既无

常/则万姓何所措其手足

D.陛下/作法悬之象魏/徒流/死罪/俱有等差/岂有犯非极刑/即令赐死/法既无常

/则万姓何所措其手足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卷,指道书或佛经。古人用辛味、苦味之物染纸以防蠹虫,纸色黄,故称“黄

卷”。本文中的“黄卷”即是道书。

B.明经,唐代科举中的一种主要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宋神宗时期废除。被推举者须

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

C.象魏,古代天子、诸侯宫门外的一对高建筑,亦叫“阙”或“观”,为悬示教令的地

方。

D.高宗,庙号,即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里立宣奉祀时被追尊的名号。高宗是守成令主的

美号。文中的高宗是指唐高宗李治。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狄仁杰注重孝道,对友仁爱。父母在河阳,他登上太行山,思念父母,感慨不已;并

州同府的参军郑崇质母亲年迈,狄仁杰请求代他出使。

B.狄仁杰直言劝谏,公正执法。大将军权善才误伐了昭陵柏树,高宗要杀他,狄仁杰认

为他罪不至死,上奏直谏,终使高宗免其死罪。

C.狄仁杰刚正不阿,嫉恶如仇。左司郎中王本立恃宠专横,朝廷慑惧,狄仁杰上奏弹劾

他,且在皇上面前据理力争,因此得罪了王本立。

D.狄仁杰体恤百姓,节用爱民。皇帝要去汾阳官,并州长史李冲玄担心皇上途径妒女祠

会招致灾祸,就征用百姓另外修路,狄仁杰下令立即停止。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臣所以不敢奉制杀善才,陷陛下于不道。”帝意稍解,善才因而免死。

(2)陛下何惜罪人而亏王法?必欲赦本立,请弃臣于无人之境,为忠贞将来之诫。

参考答案:

10.C11.A12.C

13.⑴“这就是我不敢听从陛下的命令杀权善才,陷陛下于不讲道义的境地的原因啊!”

高宗的怒气稍稍缓解了些,权善才因此得以免去死罪。

⑵陛下为什么怜惜有罪之人,而让法律受到损害呢?陛下如果一定要赦免王本立,就请把

我放逐到边远无人之地吧,以此做为对忠贞之臣今后的警告。

【10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

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

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本句,根据名词代

词“陛下”“法”“象魏”“等(等级)”“极刑”“法”“万姓”“手足”,虚词

“之”“既”“则”“所”“其”,“陛下”是主语,“作”意思是“制定”,是谓语动

词,“法”意思是“法律”,是宾语,“陛下作法”意思是“陛下制定法律”结构完整,

其后断开,排除AD两项。“即令赐死”意思是“就让立即判处死刑的”,意思、结构完

整,前后断开,排除B项,再结合本句意思:陛下制定法律,悬挂在象魏之上,无论徒

刑、流放、处死等刑罚,都得按照罪行的大小轻重来判处等级,哪有所犯并非死罪,就让

立即判处死刑的?法律既然没有准则,那老百姓该怎么办呢?句子可以断开为:陛下作法

/悬之象魏/徒/流/死罪/俱有等差/岂有犯非极刑/即令赐死/法既无常/则万姓何

所措其手足?故答案为C。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

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

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

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A项,“本文中的‘黄卷'即是

道书”说法错误,文中“黄卷”泛指书籍。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

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

“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C项,“因此得罪了王本立”说法错

误,这是对文中“得罪”理解错误,文中“得罪”应解释为获罪。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

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

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

的落实,如(1)中的“所以”,……的原因;“奉制”,指听从陛下的命令;“不

道”,不讲道义;“意”,指怒气;“稍解”,稍稍缓解;“免死”,指免去死罪。

(2)中的“惜”:怜惜;“亏”,使……受到损害;“亏王法”,让法律受到损害;

“必”,如果;“弃”,弃置,这里指放逐;“无人之境”,指边远无人之地;“为”,

作为;“忠贞”,名词,忠贞之臣;“诫”,警告。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

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

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

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

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狄仁杰,字怀英,并州太原人。祖父狄孝绪,担任贞观年间的中尚书左臣。父亲狄知

逊,做夔州长史。狄仁杰小时候,家里有个门客被人杀害,官吏前来询问情况,众人争着

争辩对答,狄仁杰读书不止,官吏责备他,他回答说:“我正在和书中的圣贤对话,哪有

时间同官吏说话呢?”考取明经科,担任汴州判佐。后来又被推荐担任并州都督府法曹。

狄仁杰的父母在河阳,狄仁杰前往并州时,登上太行山,向南望见一片白云孤飞,对身边

的人说:“我父母居住的地方,就在它的下面。”远望伫立了很长时间,云彩飘走了,他

才离开。仁杰孝顺父母,友爱亲朋超出常人。在并州时,同府的参军郑崇质母亲年岁大而

且有病,按规定他应该出使边远的地方。狄仁杰对他说:“您的母亲有重病,您却要出使

远方,怎么能让您的母亲为远在万里之外的您担忧呢?”狄仁杰就到了长史蔺仁基那里,

请求代替郑崇质前往。

仪凤年间,狄仁杰担任大理丞,一整年里审判了长期积压不决的案件涉及的人多达一

万七千人,没有一个喊冤申诉的。当时武卫大将军权善才因误伐昭陵柏树获罪,狄仁杰上

奏认为应该被免职。高宗下诏立即杀了他。狄仁杰又上奏说罪不应该死,皇帝恼怒得变了

脸色,说:“权善才砍了昭陵柏树,这是让我做不孝顺的人,一定要杀了他。”左右群臣

都示意仁杰退出宫廷,狄仁杰说:“我听说违背圣意,违抗君王,自古以来都认为是很难

的事,我认为并非如此。如果处在桀纣时代就很难办,但如果处在尧舜时代,就容易做到

了。我今天有幸遇到了尧舜一样的贤君,所以不怕像比干那样被杀掉。过去汉文帝时,有

人盗窃了高祖庙里的玉环,张释之在朝廷上向汉文帝谆谏,只按律判了弃市当街处斩,没

有诛其九族。况且,贤明的君主能够用道理来使他改变,忠诚的大臣却不能被威权所恐

吓。如今陛下不采纳我的谏言,我死后,没脸面去见地下的张释之。陛下制定法律,悬挂

在象魏之上,无论徒刑、流放、处死等刑罚,都得按照罪行的大小轻重来判处等级,哪有

所犯并非死罪,就让立即判处死刑的?法律既然没有准则,那老百姓该怎么办呢?陛下如

果一定要改变法律,请从今天开始吧。古人说:'假如取了长陵一捧土,用什么法来处罚

呢?’如今陛下为了昭陵的一株柏树杀死一位将军,那千年以后,人们会说陛下是什么样

的君王?这就是我不敢听从陛下的命令杀权善才,陷陛下于不讲道义的境地的原因啊!”

高宗的怒气稍稍缓解了些,权善才因此得以免去死罪。

几天后,官授仁杰侍御史。当时左司郎中王本立仗着受宠而专权,朝廷里很多人都怕

他。狄仁杰弹劾上奏他的罪过,请求把他交给司法部门处理,皇帝特别下诏宽宥他。狄仁

杰上奏说:“朝廷即使缺少有才的人,但哪里缺少像王本立这样的人呢?陛下为什么怜惜

有罪之人,而让法律受到损害呢?陛下如果一定要赦免王本立,就请把我放逐到边远无人

之地吧,以此做为对忠贞之臣今后的警告。”王本立终于受到惩处。从此朝廷上下安定平

静,秩序良好。

高宗将要到汾阳宫去,任命狄仁杰担任知顿使。并州长史李冲玄因为皇帝的仪仗要经

过妒女祠,而民间传说盛装经过此处的人一定会招来风雷之灾,就征发了数万民夫另外开

辟道路。狄仁杰说:“天子出行,千万辆车马,风神雨神刮风下雨为天子清扫道路,妒女

敢有什么妨害?”于是立即命令停止开辟新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

7.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6分)

在公交车上的“让座风波”层出不穷的背景下,近日,郑州市五六位七八十岁的老人

冒雨走上街头,手拿纸牌呼吁:给年轻人让座。据81岁的梁永祥老人介绍,他们是国棉

三厂夕阳红老年志愿服务队成员,7年前就开始这一倡议活动。都市生活节奏快,80后、

90后生活不易,作为一名老者,平日坐公交出行时,也应当多关爱这些孩子。(《大河

报》)

老人站出来呼吁给年轻人让座,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阐述。(要求:表达简明

连贯,言之成理。150字左右)(6分)

参考答案:

示例一:老年人站出来呼吁给年轻人让座无疑令人感动,令人赞赏。老人的行为是他们关

爱年轻人的表现,能够爱护年轻人才有可能让年轻人尊重,尊老爱幼的美德才得以传承下

去;再者,老人的行为又是一种换位思考的表现,倘若每个人都能够学会换位思考,多念

及对方的感受,那么公交车上的“让座风波”自会平息。当然了,老年人尚且如此,年轻

人更应该懂得尊老,诚能如此,我们的社会定会更加和谐美好。

示例二:老年人呼吁给年轻人让座的做法令人感动但不应该提倡。因为“让座”问题牵

涉到的首先是个权利问题其次才是公德品质问题。在公交车上,只要遵循先来后到的原

则,买票乘车的“入座”权利就应得到每个人的尊重;在尊重的前提下,“让座”与“不

让让座”就成了一个双向的公德问题。因此,只有每个人都学会尊重他人的正当权利,多

念及对方的感受,公交车上的“让座风波”才可能平息。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例如,赞赏、感动。然后根据自己

的观点,联系生活现实,从尊重、关爱、和谐等角度来阐述自己的理解与看法即可。若支

持,则可从相互关爱、尊重、和谐的角度阐述理由;若不提倡,则可以从社会公德、尊

重、权利等角度阐述自己的理由与看法。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o探究文

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

8.仿照下面画线的句子,另写两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示例相向。

对于究竟什么是“幸福”?每个人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理解。

对每天需要翻过几座大山去上学的贫困山区的孩子们来说,幸福是一条好走的路和一

双合脚的鞋,或是离家更近一点的一所希望小学;

参考答案:

对大学校园里的莘莘学子来说,幸福是读到一本或很多本好书,是毕业时能够找到一份实

现理想和自我价值的工作;对初为人父人母的年轻人来说,幸福是孩子脸上灿烂的微笑,

是他们的咿呀学语、摇摆走路。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仿照下面画线的句子,另写两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示例相

向”,这是考查学生仿写的能力。仿写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