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高一年级下册期末模拟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新高考高一年级下册期末模拟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新高考高一年级下册期末模拟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新高考高一年级下册期末模拟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新高考高一年级下册期末模拟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高考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一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西方戏剧的观念与中国戏曲的观念,是迥然有别的。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对戏剧进行了理论总结,写下了著名的《诗学》。

他说:“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悲

剧“最重要的是情节,即事件的安排……悲剧中没有行动,则不成为

悲剧,但没有性格,仍然不失为悲剧。”中国的戏曲理论,无论是明

代的汤显祖还是清代的李渔,阐述的重点都是在演员的演技和唱腔方

面,剧本的故事无不处于次要的位置。

这种理论上的差异,自然造就了舞台演出的分疆。

西方的戏剧注重情节,强调客观真实性。演员的演出力图逼真。

苏联时期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要求演员在演出中放弃自我本性完全

投入到角色中去,以期最大程度地符合剧情的客观真实性。他在排演

莎士比亚的《奥赛罗》时,这样处理威尼斯的小船驶过舞台:“船下

要装小轮子。小轮子必须妥善地装上一层厚橡皮,使船能平稳地滑

动……小船要十二个人推着走,用鼓风机向口袋里吹胀了气,以此形

成翻滚的波浪……使用的槽是锡制的、空心的,在空心的槽里灌上一

半水,摇槽时里面的水便会动荡,发出典型的威尼斯河水的冲击声。”

舞台上一切的安排就是要把一个不容怀疑和增减的情节让观众接受。

中国的戏曲注重的是演员的表演,对戏曲的情节并不十分苛求。

戏曲也强调逼真,但这种逼真不是在摹仿现实的细节摹仿得惟妙惟肖

的基础上,而是通过演员的表演,把舞台上没有的东西“无中生有”

地表现给观众看。如布莱希特看了梅拦芳表演的《打渔杀家》后写道:

“他表演一位渔家少女怎样驾驶一叶小舟,她站立着摇着一支长不过

膝的小桨,这就是驾驶小舟,但舞台上并没有小舟……观众这种感情

是由演员的姿势引起的,正是这种姿势使得这场行船的戏获得名声。”

中西舞台演出的不同,自然也造就了欣赏的异趣。

西方看戏剧的观众十有八九是以认知的心态去观赏的。他们努力

设身处地地沉浸到剧中去,做一个“事件过程”的偷窥者或目击者。

在戏剧的剧场里,观众的神情始终是关注的,观众席上始终是寂静的,

大家都在悄悄地“偷看”台上发生的“事件观众即使被“事件”

触动,也不敢即席发声与伙伴交流,就像在现实中不敢打扰旁人的生

活一样。走出剧场,他们感受的焦点在于,评判演员和情节“像”还

是“不像",反思自己“知”还是“不知”。如果“知”了就不再进剧

场。西方戏剧以及类似样式的艺术,一般很难吸引没有偏爱的回客。

中国观众到剧场里去看戏,与其说看戏曲故事,不如说看演员能

力。老练的观众常常不以戏曲故事作为看戏的选择,而以某一个演员

的演技作为看戏的选择。中国戏曲剧场中,名演员的折子戏(剧目中

最能表现其演技的片断)专场往往比完整的戏曲故事演出更能吸引人。

重演技的结果锻炼出了演员超乎寻常的表现力:如青年演员能扮演老

年;老年演员能扮演青年;男演员能扮演女人,如京剧的梅兰芳;女

演员能扮演男人,如越剧的徐玉兰。

这种强调表现力而不重客观真实的舞台准则,是西方戏剧闻所未

闻,不敢想象的。

(节编自陈伟《中国戏曲点燃布莱希特的理论火花》)

材料二:

清初画家隹重光在他的《画筌》里一段论画面空间的话,也正相

通于中国舞台上空间处理的方式。他说:“空本难图,实景清而空景

现。神无可绘,真境逼而神境生。位置相戾,有画处多属赘疣。虚实

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中国舞台表演方式有独创性,我们愈来愈见到它的优越性。中国

舞台上一般地不设置逼真的布景。老艺人说得好:”戏曲的布景是在

演员的身上。”演员结合剧情的发展,灵活地运用表演程式和手法,

使得“真境逼而神境生演员集中精神用程式手法、舞蹈行动,''逼

真地”表达出人物的内心情感和行动,就会使人忘掉对于剧中环境布

景的要求,不需要环境布景阻碍表演的集中和灵活。”实景清而空景

现”,留出空虚来让人物充分地表现剧情,剧中人和观众精神交流,

深入艺术创作的最深意趣,这就是“真境逼而神境生”。

这是艺术所启示的真,也就是“无可绘”的精神的体现,也就是

美。

做到了这一点,就会使舞台上“空景”的“现”,即空间的构成,

不须借助于实物的布置来显示空间,恐怕“位置相戾,有画处多属赘

疣”,排除了累赘的布景,可使“无景处都成妙境:例如川剧《刁窗》

一场中虚拟的动作既突出了表演的“真”,又同时显示了手势的“美”,

因“虚”得“实《秋江》剧里船翁一支桨和陈妙常的摇曳的舞姿可

令观众“神游”江上。中国的演员能用一两个极洗炼而又极典型的姿

势,把时间、地点和特定情景表现出来。

(节选自宗白华《美学散步・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与实》)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写的对戏剧进行理论总结的名著《诗学》,

深刻地影响了后来的西方戏剧表演。

B.材料一引用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排演《奥赛罗》的例子,是为了

证明西方戏剧情节是不容怀疑和增减的。

C.西方戏剧与中国戏曲在理论上是存在差异的,西方戏剧更看重

情节,中国戏曲更看重演员的演技和唱腔。

D.多数西方观众看戏剧抱着认知的目的,关注的核心是演员和情

节与客观现实的关系,收获的是“知性”。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的戏曲的“逼真”是通过演员的表演,把舞台上没有的东

西“无中生有”地表现给观众看,与客观现实没有什么关系。

B.因为中国观众看戏,主要是看演员的表演能力,所以老练的观

众对那些最代表名演员表演能力的折子戏专场更有兴趣,百看不厌。

C.中国戏剧舞台上一般不会借助实物来布景,目的是不阻碍表演

的集中和灵活,留出空虚来让人物充分地表现剧情,使剧中人和观众

精神交流。

D.《画签)里关于画面空间的理论,与中国戏曲舞台上空间处理

的方式相通,这说明中国不同艺术之间有共同的特点。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中国戏剧舞台时空“虚实

相生”观点的一项是(3分)()

A.白雪阳春都妙句,高山流水自知音。

B.顷刻间千秋事业,方寸地万里江山。

C.借虚事指点实事,托古人提醒今人。

D.三五步遍行天下,六七人百万雄兵。

4.从整体看,材料一和材料二在论证结构上有什么相同之处?请

简要分析。(4分)

5.西方友人观看中国古代戏曲《窦娥冤》时,看到窦娥走向刑场

的过程中,舞台上分明只是“窦娥”一个演员,却唱出“则被这枷扭

的我左侧右偏,人拥的我前合后偃”的曲词,从而迷惑不解,对此你

会做怎样的解释?请结合材料加以说明。(6分)

(二)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材料一:

[四凤由代厅门入,端了碗普洱茶。

冲(犹豫地)爸爸。

朴(知道他又有新花样)嗯,你?

冲我现在想跟爸爸商量一件很重要的事。

朴什么?

冲(低下头)我想把我的学费的一部分分出来。

朴哦。

冲(鼓起勇气)把我的学费拿出一部分送给一一

[四凤端茶,放朴面前。

朴四凤,——(向冲)你先等一等。——(向四凤)叫你给太

太煎的药呢?

四煎好了。

朴为什么不拿来?

四(看繁漪,不说话)。

繁(觉出四周的征兆有些恶相)她刚才跟我倒来了,我没有喝。

朴为什么?(停,向四凤)药呢?

繁(快说)倒了。我叫四凤倒了。

朴(慢)倒了?哦?(更慢)倒了!一一(向四凤)药还有么?

四药罐里还有一点。

朴(低而缓地)倒了来。

繁(反抗地)我不愿意喝这种苦东西。

朴(向四凤,高声)倒了来。

[四凤走到左面倒药。

冲爸,妈不愿意,你何必这样强迫呢?

朴你同你母亲都不知道自己的病在那儿。(向繁漪低声)你喝了,

就会完全好的。(见四凤犹豫,指药)送到太太那里去。

繁(顺忍地)好,先放在这儿。

朴(不高兴地)不。你最好现在喝了它吧。

繁(忽然)四凤,你把它拿走。

朴(忽然严厉地)喝了药,不要任性,当着这么大的孩子。

繁(声颤)我不想喝。

朴冲儿,你把药端到母亲面前去。

冲(反抗地)爸!

朴(怒视)去!

[冲只好把药端到繁漪面前。

朴说,请母亲喝。

冲(拿着药碗,手发颤,回头,高声)爸,您不要这样。

朴(高声地)我要你说。

萍(低头,至冲前,低声)听父亲的话吧,父亲的脾气你是知

道的。

冲(无法,含着泪,向着母亲)您喝吧,为我喝一点吧,要不

然,父亲的气是不会消的。

繁(恳求地)哦,留着我晚上喝不成么?

朴(冷峻地)繁漪,当了母亲的人,处处应当替孩子着想,就

是自己不保重身体,也应当替孩子做个服从的榜样。

繁(四面看一看,望望朴园,又望望周萍。拿起药,落下眼泪,

忽而又放下)哦,不!我喝不下!

朴萍儿,劝你母亲喝下去。

萍爸!我——

朴去,走到母亲面前!跪下,劝你的母亲。

[周萍走至繁漪面前。

萍(求恕地)哦,爸爸!

朴(高声)跪下!(周萍望着繁漪和周冲;繁漪泪痕满面,周冲

全身发抖)叫你跪下!

[萍正向下跪

繁(望着周萍,不等周萍跪下,急促地)我喝,我现在喝!(拿

碗,喝了两口,气得眼泪又涌出来,她望一望朴园的峻厉的眼和苦恼

着的周萍,咽下愤恨,一气喝下!)哦……(哭着,由右边饭厅跑下。)

[半晌。

朴(看表)还有三分钟。(向周冲)你刚才说的事呢?

冲(抬头,慢慢地)什么?

朴你说把你的学费分出一部分?一一嗯,是怎么样?

冲(低声)我现在没有什么事情啦。

朴真没有什么新鲜的问题啦么?

冲(哭声)没有什么,没有什么,一一妈的话是对的。(跑向饭

厅)

(节选自《雷雨》第一幕)

材料二:

偏生这日贾政回家早些,正在书房中与相公清客们闲谈。忽见宝

玉进来请安,回说上学里去,贾政冷笑道:“你如果再提‘上学'两

个字,连我也羞死了。依我的话,你竟玩你的去是正理。仔细站脏了

我这地,靠脏了我的门!”众清客相公们都早起身笑道:“老世翁何必

又如此。今日世兄一去,三二年就可显身成名的了,断不似往年仍作

小儿之态了。天也将倪时,世兄竟快请罢。”说着便有两个年老的携

了宝玉的手出去了。

贾政因问:“跟宝玉的是谁?”只听外面答应了两声,早进来三

四个大汉,打千儿请安。贾政看时,认得是宝玉的奶母之子,名唤李

贵。因向他道:“你们成日家跟他上学,他到底念了些什么书!倒念

了些流言混语在肚子里,学了些精致的淘气。等我闲一闲,先揭了你

的皮,再和那不长进的算账!”吓的李贵忙双膝跪下,摘了帽子,碰

头有声,连连答应“是",又回说:“哥儿已念到第三本《诗经》,什

么‘呦呦鹿鸣,荷叶浮萍',小的不敢撒谎。”说的满座哄然大笑起来。

贾政也撑不住笑了。因说道:“那怕再念三十本《诗经》,也都是掩耳

偷铃,哄人而已。你去请学里太爷的安,就说我说了:什么《诗经》

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

紧的。”李贵忙答“是”,见贾政无话,方退出去。

此时宝玉独站在院外屏声静候,待他们出来,便忙忙的走了。

(节选自《红楼梦》第九回《恋风流情友入家塾起嫌疑顽童闹

学堂》)

6.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周冲说“把我的学费拿出一部分送给一一”时被周朴园打断,

是因为周朴园非常吝啬,不想把学费给他人。

B.“(慢)倒了?哦?(更慢)倒了!”周朴园这句话的潜台词是:

你居然敢违背我的话,私下把药倒了!

C.相公清客们说“天也将饭时,世兄竟快请罢”,是觉得贾宝玉

做得不对,不应该这么迟才来向贾政请安。

D.“宝玉独站在院外屏声静候”体现宝玉内心的惶恐,李贵还未

出来,他担心李贵会故意在背后说他坏话。

7,下列对作品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无法,含着泪,向着母亲”属于舞台说明,说明了人物的心

理、神态和动作方位,从而更好地展示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

B.“四面看一看,望望朴园又望望萍。拿起药,落下眼泪,忽而

又放下”一连串的动作和神态描写体现出繁漪内心的激烈斗争。

C.李贵说“呦呦鹿鸣,荷叶浮萍”是一个非常精彩的细节描写,

听错《诗经》诗句,这既说明李贵不懂文化,又体现他尽心尽责。

D.材料二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如贾政对宝玉和相公清客们的不

同态度、对宝玉和李贵的不同态度,这些对比有力地突出了人物形象。

8.周朴园和贾政都属于封建大家长,二人在性格特征和对待家人

态度上是否相同,请简要说明。(6分)

9.周萍、周冲、鲁大海人物形象各异,如果贾宝玉要从中挑选一

位给自己作伴读,你认为谁更合适,请说明理由。(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贞观元年,太宗谓侍臣曰:“自古帝王凡有兴造,必须贵顺物情。

昔大禹凿九山,通九江,用人力极广,而无怨仇者,物情所欲,而众

所共有故也。秦始皇营建宫室,而人多谤议者,为徇其私欲,不与众

共故也。朕今欲造一殿,材木已具,远想秦皇之事,遂不复作也。古

人云:“'不作无益害有益''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固知见可欲,

其心必乱矣。至如雕镂器物,珠玉服玩,若恣其骄奢,则危亡之期可

立待也。自王公以下,第宅、车服、婚嫁、丧葬,准品秩,不合服用

者宜一切禁断。”由是二十年间,风俗简朴,衣无锦绣,财帛富饶,

无饥寒之弊。

贞观二年,公卿奏曰:“依《礼》,季夏之月,可以居台榭,今夏

暑未退,秋霖方始,宫中卑湿,请营一阁以居之。"太宗曰:“朕有气

疾,岂宜下湿?若遂来请,糜赛良多。昔汉文帝将起露台,而惜十家

之产。朕德不逮于汉帝,而所费过之,岂为人父母之道也?”固请至

于再三,竟不许。

贞观四年,太宗谓侍臣曰:“崇饰宫宇,游赏池台,帝王之所欲,

百姓之所不欲。帝王所欲者放逸,百姓所不欲者劳弊。孔子云:'有

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劳弊之事,

诚不可施于百姓。朕尊为帝王,富有四海,每事由己,诚能自节,若

百姓不欲,必能顺其情也。”魏征曰:“陛下本怜百姓,每节己以顺人。

臣闻'以欲从人者昌,以人乐己者亡隋炀帝志在无厌,惟好奢侈,

所司每有供奉营造,小不称意,则有峻罚严刑。上之所好,下必有甚,

竞为无限,遂至灭亡,此非书籍所传,亦陛下目所亲见。为其无道故

天命陛下代之陛下若以为足今日不啻足矣若以为不足更万倍过此亦

不足太宗曰:“公所奏对甚善!非公,朕安得闻此言?”

(节选自《贞观政要-节俭》)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其无道故/天命陛下代之/陛下若以为足/今日不啻足矣/若

以为不足/更万倍/过此亦不是/

B.为其无道故/天命陛下代之/陛下若以为足/今日不啻足臭/若

以为不足/更万倍过此/亦不足/

C.为其无道/故天命陛下代之/陛下若以为足/今日不啻足矣/若

以为不足/更万倍过此/亦不足/

D.为其无道/故天命陛下代之/陛下若以为足/今日不啻足矣/若

以为不足/更万倍/过此亦不足/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固请至于再三”与“因其固然”(《庖丁解牛》),两句中的“固”

字含义不同。

B.“诚不可施于百姓”与“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谏太

宗十思疏》),两句中的“诚”字含义相同。

C."每节己以顺人”与“焉用亡郑以陪邻”(《烛之武退秦师》),

两句中的“以”字含义相同。

D.“朕安得闻此言”与“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

两句中的“安”字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太宗以大禹凿九山,通九江而没有人抱怨与秦始皇营建宫室

却遭到人民非常反对之事对比,向大臣阐述了做事要贵顺物情之理。

B.唐太宗要求自王公及之下,第宅、车服、婚嫁、丧葬之事过于

豪华就必须停止供应,从而使得贞观年间社会崇尚简朴风俗。

C.贞观二年,因为唐太宗有气疾,公卿于上书请求修建一座阁子

给唐太宗居住,唐太宗考虑到会浪费许多人力物力,不允许修建。

D.魏征认为上有所好,下边必然变本加厉,自己的欲望顺应民情,

国家就会昌盛,靠百姓来博取自己的欢乐就会灭亡。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朕德不逮于汉帝,而所费过之,岂为人父母之道也?(4

分)

(2)帝王所欲者放逸,百姓所不欲者劳弊。(4分)

14.文中魏征认为隋朝的灭亡原因有哪些?请作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两首曲子,完成15~16题。

窦娥冤(节选)

关汉卿

【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

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

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

泪涟涟。

游园(节选)

汤显祖

【皂罗袍】原来娓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

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

画船一一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15.下列对两首曲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滚绣球”将悲愤和反抗精神推向高潮,直接指责天地,体现

了“字句皆无忌惮”的特点。

B.“天地也”一声浩叹,蕴蓄无限感慨:有愤激和委屈,有埋怨

和抗争,更有指责和期待。

C.《游园》中,杜丽娘因良辰美景空流逝而惊异和惋惜,抒发了

对美好青春的礼赞、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D.《游园》中“锦屏人”指幽禁在深闺中的女子,即杜丽娘自指,

杜丽娘在想象中把眼光从自己家的深宅大院转向了外面的世界。

16.这两首曲在表达情感的手法上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特别提到了君主要善于用人和

善于纳谏,他认为,只要能做到“,”,

那么,有智谋的人、勇敢的人、仁爱的人、诚信的人都会竭尽全力贡

献力量。

(2)《阿房宫赋》中,杜牧用“,”

两句,写阿房宫占地极广且极为高大,以表现其雄壮之美。

(3)在《念奴娇•过洞庭》中,词人借助“,

中两个明亮的意象描绘了月下洞庭湖表里澄澈的优美景象。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在《红楼梦》这座金碧辉煌的艺术殿堂里,人物的服饰①美轮美

奂,熠熠闪光。曹雪芹为他笔下人物设计的服饰,不管是在形制上,

还是在款式、色彩上,都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我们透过那多姿多彩

的服饰,可以看到这部不朽巨著的艺术成就的又一个方面。

曹雪芹是一个服饰审美大师,这与其出身②休戚相关。他出生于

祖辈连任“织造”的家庭,饱读诗书,知识广博,这使他在服饰文化

方面有着精深的造诣,而他对笔下人物服饰的描写也③无微不至,如

对王熙凤、贾宝玉等人出场时服饰的描写就十分注重细节,给人留下

深刻印象。贾宝玉的服饰特色主要体现在颜色以红色为主,而这有以

下几个方面的原因。首先,红色容易联想到热烈的本性和感情力量,

是最能体现贾宝玉热情奔放性格的服饰。其次,红色体现了他尊重女

性的心理特征。中国传统文化中,红色常是女性的代名词,贾宝玉着

红色服饰岂不正是他怡悦红颜的绝妙注解?最后,红色是他反抗封建

礼教、追求个性解放的象征。贾宝玉多着艳丽华贵的服饰,体现了“宝

二爷”热情奔放的性情。

18.文中画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请进行修改。(3分)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

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

20.人物的服饰,往往是人物个性的外化。请从所学课文中任选

两个人物,如王熙凤、孔乙己、别里科夫等,仿照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写两句话,要求句式大体一致。(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H(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22题。

《红楼梦》十二金钗中,有稳重大方、八面玲珑的(▲),冰雪

聪明、敏感多疑的(▲),也有精明能干、圆滑世故的(▲),心地善

良、性格懦弱的(▲)等。许多人会问:“十二金钗,你最喜欢谁?

最不喜欢谁?”

每个人心中或许都有“最喜欢”和“最不喜欢”,可作者没有“嘲

笑”或“不喜欢”,只有“悲悯”与“包容他引领我们去看各种不

同形式的生命:高贵的、卑贱的,①,美的、丑的。

宝玉关心每一个人,关心每一种生命的不同处境。即便是地位卑

微的丫头、仆人,在他的心目中,②。他在繁华的人间,看

到芸芸众生,似乎每一个人、每一个生命,都像自然中的一朵花,他

没有比较,只有欣赏,只有欢喜与赞叹。

多读几次,回到现实人生,看到身边的亲人朋友,原来也都在《红

楼梦》中,每个人背负着自己的宿命,走向自己的命运。由此,我们

或许会有一种真正的同情,不再随便说:③。

21.依次对应文中括号处的人物,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贾迎春

B.王熙凤林黛玉贾迎春薛宝钗

C.薛宝钗林黛玉王熙凤贾迎春

D.贾迎春王熙凤林黛玉薛宝钗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以下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记录了孔子和四个弟子“

言志”的对话,显示了先贤对“志”的重视。纵观古今,很多仁人志

士都曾在年轻时候立下过志向,比如杜甫心存“致君尧舜上”的志向

,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袁隆平立志让“天下人

都有饱饭吃”...

对于青年人来说,立志非常重要。立志可以让人明确一生的方向,

可以激励一个人奋勇前行,可以帮助人们克服种种艰难险阻……

上述材料引发你怎样感受和思考?班级组织演讲,请结合材料写

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演讲稿,题目自拟。

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1.【答案】B

2.【答案】D

3.【答案】B

4.整体上都采用了总分式结构。①材料一先提出中西戏剧“是

迥然有别的”观点,然后用对比的方式,分别从理论差异、舞台演出

和观众欣赏的情趣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②材料二先引述苴重光的话,

提出的“虚实相生”观点,然后从演员表演方式和舞台空间构成方面

加以论述。

5.①中国的戏曲注重把舞台上没有的东西“无中生有”地表现

给观众看,通过演员“窦娥”的表演表现出拥挤的场景。②中国戏曲

重在看演员的能力,舞台上没有行人,观众的注意力更好地集中到演

员“窦娥”身上。③中国戏曲舞台不重逼真的布景,重在剧中人和观

众精神交流,观看时要重点关注演员“窦娥”传达出的情感。

(二)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6.【答案】B

7.【答案】D

8.两者都表现出专制、顽固、守旧。但在对待家人态度上有所不

同,周朴园看起来处处为妻子、儿子好,但实际上是自私自利;贾政

看起来对贾宝玉是怒其不争,但实际上还是寄予厚望。

9.周冲。本性善良,尊重女性,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