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广东省深圳实验湛江一中珠海一中2024届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1页
语文|广东省深圳实验湛江一中珠海一中2024届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2页
语文|广东省深圳实验湛江一中珠海一中2024届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3页
语文|广东省深圳实验湛江一中珠海一中2024届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4页
语文|广东省深圳实验湛江一中珠海一中2024届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①人地关系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在人类早期,在文明初期,地理环境的作用往往是决定性的、本质性的。当时的人,基本上没有办法突破地理环境的限制。但长期使人困惑的问题是:既然如此,为什么在大致相同的地理环境中会产生不同的文化?大致相同的河流为什么会孕育出不同的文明?②这里需要弄清一个基本的概念。地理环境“决定”了什么?“决定”到什么程度?其实,被“决定”的是一个上限或下限,超过或突破极限当然不可能,但是在这个极限之内,人可以有相对无限的创造力和发展空间。如约旦河的供水量是有极限的,开发粗放的耗水农业只能维持有限的农田。以色列人用暗渠管道取代明渠水沟,以喷灌取代漫灌,同样的水量就可以灌溉更多的农田。而且,人可以通过利用新的可利用资源,发现新的地理空间来突破这个极限。③河流孕育了人类文明,人类与河流互动。人类与河流不同形式或程度的互动,自然会在同样的地理环境下形成不同的文化,不同程度地塑造文明形态。在人类早期生产力落后的情况下,任何一个群体都不可能掌握全面的、准确的地理信息,对自己所处的地理环境也难以做出完全自觉、自主、理性的选择。任何一种文明都不是事先规划好的、完全有意识发展的结果。因此,人类与河流的互动往往起着很大的作用。具体表现在:④首先,自然环境的变迁。河流所处的自然环境本身是在不断变化的,有其自身的规律。人类早期很难了解这些规律,甚至连规律这样的概念也未必有。即使到今天,尽管已经有了很多科学的探索手段,人类对自然规律的了解还相当有限。但人类活动如果正好顺应了变化,就能获得意想不到的结果,或许便奠定了某种文明的基础。⑤五六千年前,中国正经历一个气候温暖的阶段,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年平均气温估计比今天要高2~3摄氏度,降水量充足,温暖而湿润。迁入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先民,大量开垦和耕种土地,生产出足够的粮食,使一部分人口解放出来,得以专门从事统治、管理、防卫、建筑、祭犯、【高三语文第1页(共8页)】24358C制作玉器等工作形成以陶寺为代表的都城有利的自然环境使这些早期文明得以延续发展并吸引了周边其他群体的聚集不断壮大形成核心聚居于长江下游良诸的先民就没有那么幸运尽管良诸文化的年代不比陶寺晚水平不比陶寺低却没有延续发展下来这时的长江流域气温偏高降水量大沼泽湿地普遍地面积水过多形成湿热的气候传染病流行难以消除加上原始植被高大茂密土壤翻结土地难以开发利用一般推测是由于气候变迁导致的不利环境使良诸人的后喬不得不迁离或分散⑥其次生产方式的选择也是不可忽视的一条河流所提供的水量土地和其他基本资源为不同的生产方式准备了条件在大多数情况下人类并非没有选择的余地正确的选择可以实现人类与河流的和谐共生利益最大化错误的选择不仅使人类得不偿失还会伤害河流但这种选择大多是随机的非理性的不得已的人类往往只能将生存的需求放在首位或者先考虑本群体的眼前利益⑦三四千年前黄河中下游的土地和环境宜农宜牧农业牧业并存但随着以农耕为主的华夏人口的增加和农田的扩展牧业区日渐缩小以牧业为主的戒狱胡人不得不北迁到西汉末年黄河中下游的土地基本都已开发为农田阴山山脉以南已经鲜有成片牧区了这一区域的农业生产供养了6000万总人口的70%也支撑着汉朝强盛的国力但中游的开发加剧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造成下游的泥沙淤积引发河水泛滥决口和多次改道东汉以后中游地区受战乱影响农业调敞人口减少牧业人口逐渐增多原来的农田或者因弃耕而荒废或者变成牧地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自然不在黄河本身⑧再次制度的选择同样如此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中不同的社会制度政治制度在最合适的物质基础之上才能发挥最大的功能但实际上制度的选择也并非全为理性自然自主的结果特别是在自由民主的制度产生之前希腊半岛的地理环境固然适合分散的城邦制但异族入侵后并不会顾及地理条件而延续城邦制任何一种政治制度的统治范围任何一个政权的疆域都有一个相对合理的空间即地理环境包括河流能提供的条件应该是其中的主要条件但历来的统治者都不愿意或不可能守住这个空间强者要尽量突破扩张弱者不得不部分放弃甚至完全丧失⑨最后外部因素也很重要系统内的规律规则只适用于系统内部一条河流与人类共生的关系只是建立在本身的空间之内依赖于自身的条件应对外来因素处理与相邻空间的关系的能力是有限的一旦出现不可知不可控的强大的外来因素无论是人类还是河流都无法应对更难以控制外族入侵使欧洲退回黑暗野蛮时代在台伯河莱茵河多璃河与它们的流域上找不到原因也不是罗马人所能阻挡抗拒的⑩当然还有其他因素这些复杂的因素综合作用导致大致相同的河流必然孕育出不同的文明(摘编自葛剑雄《黄河与中华文明》)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人类早期阶段、文明的初期阶段,人们完全无法突破地理环境的限制,地理环境对人类文明起决定性作用。B.人类与河流互动,且互动的形式或程度不同,自然会在同样的地理环境条件下形成不同的文化和不同的文明形态。C.黄河流域的陶寺文明主要因为其后人的坚守而得以延续发展,而长江流域的良诸文明却因其后人的迁离而中断。D.黄河中游地区开发加剧,造成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引发黄河河水泛滥,致使东汉以后黄河中游地区农田荒废。【高三语文第2页(共8页)】24358C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早期地理环境往往决定人类的文化和文明,但在哪些方面起决定作用,决定到什么程度,不同地域是有差别的,因为人类与之互动是不同的。B.河流孕育了人类文明,但人类在河流面前也不是完全被动的,人类具有相对无限的创造力,可以利用既定的自然条件充分拓展发展空间。C.虽然一条河流所提供的水量、土地及其他资源为人们选择生产方式提供了条件,但人们优先考虑的往往是生存需求或本群体的眼前利益。D.一个政权在选择自己的制度时,总是考虑其是否适合地理环境,而不是能否守住疆域,从而发挥制度的最大功能,以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3.下列材料是否可以支持某段观点,其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A.希腊半岛上的水、土地和其他资源限制了古希腊人的发展,但希腊人早就扩散到周围的岛屿,并且越过地中海进入北非,渡过爱琴海到达小亚细亚,这才创造出希腊文明的奇迹。—可以支持第②段观点B.蒙古军队的西征和四大汗国的建立,阿姆河、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伏尔加河及其流域本身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但欧亚大陆居民却遭遇了史无前例的巨变。—可以支持第④段观点C.大馬治水一共花了13年的时间,正是在他的手下,咆哮的河水失去了往日的凶恶,平缓地向东流去,昔日被水淹没的山陵露出了睁峡,农田变成了米粮仓。—可以支持第⑧段观点D.气候普遍变冷,北半球群体开始南迁,个别群体迷失方向,往北迁徙。有的群体死亡灭绝,但有的群体偶然发现冰雪层可以隔绝冷空气,他们在冰洞雪屋中找到栖身地,因此免于灭绝,从此在北极圈内生存繁衍。—可以支持第⑨段观点4.画横线句子中的“任何”和“往往”各有怎样的表达作用?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4分)5.有人说:“黄河孕育了中华文明,黄河是中国当之无愧的母亲!”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0题。你①民国初年,你是常德富商,专做蚕丝购销生意,长期雇请一批农夫,合作中和他们相处得不错。那年春天,又到收购的黄金季节,你依然决定雇请那批农夫。正想尽早和他们商定相关的事,不料突然杀出个日本商人。日本商人财大气粗。一来常德就径直找到那批农夫,说要雇佣他们收购蚕丝,还当场许诺:给他们的工钱要高出你的三倍!②农夫们惊呆了。有的说:“现钱不抓不是行家,送上门来的肉包子还能不吃?”有的说:“远亲不如近邻呢,如果你被逼急了,也狠狠心给出和日本商人一样的工钱,那又何必要受雇于日本人?”有的说:“黄鼠狼给鸡拜年,谁知日本商人安的什么心?”有的说:“不能一心只为了赚钱,人还得讲情义,怎么能背着和日本人做交易呢?”【高三语文第3页(共8页)】24358C“凡事要图长远,”最后,一个农夫说,“只要把给我们的工钱提高一倍,我们就不挨日本人当然,这全都是农夫们秘密商议的。你只知日本商人来了,要和你争地盘抢生意。日本商人在你的田地里横插一脚,你自然不快。要人的命啊,日本鬼子!你心里骂。可骂归骂,人家来叫阵了,你还得迎战。不愿一开战就将军,你想先试大儿子的身手。于是吩咐他去找那批农夫。你摇了摇头,说:“爸这次没主意,你想干吗就干吗!”你拍了拍大儿子的肩膀催他出发。③看着大儿子即将离去,你心里专店不安。毕竟这是让他独自面对变故,自作主张。但你抵了抵嘴又咬了咬牙,静静地看着大儿子越走越远的背影,一动也不动。“和大伙合作不是一朝一夕了,我爸理解你们,你们也清楚我爸的为人,这样吧,”大儿子与农夫们拉过几句家常,话锋一转,“把你们收购蚕丝的工钱提高两倍!”“对!两倍。”大儿子扫视一眼农夫们的脸,又说,“不只如此,这次收购期间,你们的伙食全包!”“真的!”大儿子响亮地回答。“好!”农夫们鼓掌,准备散去,然后各忙各的。“别急麻,”大儿子叫住他们,“我爸还说,要先大儿子笑问:“我们可说好啦?大伙都没意见啦?”“当然!”大儿子沮丧地点头:“农夫们也真是!”“胜败乃兵家常事!”你赶紧安慰大儿子,“不要急,说说看,你给他们开出的什么条件?”“把给他们的工钱提高两倍。这次收购期间,他们的伙食我们全包。收购之初先预付他们一半的工钱。”大儿子扳着手指头逐一回答。你心里略瞪一下,嘴上仍说:“好事多磨。儿子,你先好好休息,别再想这事。明天我去找他④大儿子点点头,闷闷不乐地跌进自己的房间。看来,不得不也只能让工钱追平可恶的日本商人了!你握紧了拳头,心里也疼。型日,你整好衣冠,挺直腰杆,准备出发。大儿子却嘆嗤一声笑了。大儿子这才拖住你:“爸,不用去,都谈好了,农夫们热情似火,收购已经开始了!”“你个鬼东西,竟戏弄起你老爸来了!”你白了大儿子一眼。【高三语文第4页(共8页)】24358C“晤—”你笑笑,“也没什么不妥。”嘴上这么说,你心里却想,这小子利落,比他老子还要猛!假如换了你,肯定不动声色,先把他们的工钱提高一倍,不接受再加码,兴许……不过,你又想,终归赶走了日本商人。即便这次吃点亏,下次也可再弥补。何况,这次锻炼了大儿子,看了看大儿子的身手。你在椅子上坐好,又招呼大儿子在你身旁坐下。“依你看,我们这次的生意,是赚还是亏?是大赚还是小赚?是大亏还是小亏?”你故意让大儿子预判。大儿子却反将一军:“爸,你信我吗?如果信,你会有意外惊喜!”“你小子!”你在大儿子胸口轻轻擂上一拳,“是不是羽毛硬实际上,你心里没底。只是想看看,大儿子导演的这出戏,最后会演出什么结果。没多久,农夫们满面阳光,陆陆续续来交货。到了最后期限,交货顺利结束。大儿子清算后发现:这次蚕丝的收购量比往年陡增了三倍,而且蚕丝的质量比往年好不少!大儿子欣喜不已,你却静如止水。“这第一,我敢肯定今年常德一带蚕丝的收购市场已被我们垄断;第二,蚕丝的质量上乘,那蚕丝的卖价自然会高许多;第三,日本商人被我们一举击败,知道了我们中国人的厉害。”大儿子如数家珍。你春风拂面,又问大儿子为什么如此这般。大儿子脱口而答:“商人不能只重利,还应慷慨仁义;不能只顾眼前,还要看得长远。爸,我说得对吗?”你笑了,阳光灿烂。(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前面写,“你”长期雇佣一批农夫,不料却因为一个日本商人的到来而出现变故,这便使故事情节横生波澜。B.面对日本商人给出的高价,“你”心中不满,手足无措,在一点儿办法也没有的情况下,只得让大儿子出面与农夫商谈。这些条件的满意与接受。D.文章段落颇为简短,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手法的综合运用,将“你”这一人物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棚棚如生。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句子①点明了小说的时间、地点与人物的身份,“你”字的使用显得亲切自然。B.句子②中“惊呆”体现了所有的农夫们面对日本商人给出的三倍工钱的无比向往。D.句子④中的“闷闷不乐”是大儿子为了“戏弄”父亲而故意装出来的不高兴情绪。8.文章结尾两个段落中“你春风拂面”“你笑了,阳光灿烂”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本加以梳理0.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经讨论,甲组提出一组关键词:锻炼.成长.爱子;乙组提出一个关键词:本分。请任选一个小组加入,围绕关键词写出你的短评思路。(6分)【高三语文第5页(共8页)】24358C(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悬子问子思日:“哥闻同声者相求,同志者相好。子之先君见子产,则兄事之,而世谓子产仁昔季孙问子游,亦若子之言也。子游答日:6以子产之仁爱譬夫子,其犹浸水之与膏雨乎康子日:6子产死,郑人丈夫舍块佩,妇女舍珠填,巷哭三月,芋瑟不作。夫子之死也,哥未闻鲁人之若是也,羹故战子游日:6夫浸水之所及也则生,其所不及则死,故民皆知馬。膏雨之所生也,广莫大馬,(节选自《孔丛子.杂训》)材料二:德章日:“闻先生以精金喻圣,以分两喻圣人之分量,以锻炼喻学者之工夫,最为深切。堆谓先生①②上起念,故替圣人争分两。若不从躯壳上起念,即免、穿万锰不为多,孔子九千锰不为少。免穿万锰只是孔子的,孔子九千锰,只是免、穿的,原无彼我。所以谓之圣,只论精一,不论多寡。只要此心纯乎天理处同,便同谓之圣。若是力量气魄,如何尽同得?后儒只在分两上较量,所以流入功利。若除去了比较分两的心,各人尽着自己力量精神,只在此心纯天理上用功,即人人自有,个个圆成,便能大以成此便是实实落落明善诚身的事。后儒不明圣学,不知就自己心地良知良能上体认扩充,却去求知其所不知,求能其所不能,一味只是希高慕大,不知自己是樂、封心地,动辆要做免、穿事业,如终年碌碌,至于老死,竟不知成就了个什么,可哀也已!”【注】①先生:指王阳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②躯壳:身体,此意为表面。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BCDEFGHA便能大以成大小以成小不假外慕无不具足。BCDEFGHA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悬子问子思孔子与子产谁更伟大,子思没有直接回答悬子的问话,只讲了子游回答季孙疑问的故事。B.在与季孔的对话中,子游以“浸水”比不上“膏雨”来说明孔子比子产更为伟大,说理生动而形象。C.按照王阳明的意思,一万锰就是九千锰,九千锰就是一万锰,一万锰和九千锰等值,不必人为分出高低。D.后世儒生不明白圣人的根本,不知道从自己心体的良知良能上去体会、认识与拓展,王阳明对此是反对的。【高三语文第6页(共8页)】24358C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夫子之死也,吞未闻鲁人之若是也,冤故战4分)(2)膏雨之所生也,广莫大蔫,民之受赐也普关,莫识其由来者。(4分)14.悬子之问和德章之疑有相通之处,设若悬子问王阳明,王阳明最可能怎样回答?请从材料二里找出一句话,代替王阳明作答。(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别孙信道①陈与义万里鸥仍去,千年鹤②未归。极知身有几③,不奈世相违。岁暮兼度响,天长鸿雁飞。如君那可别,老泪欲沾衣!【注】①本诗作于1120年(宋高宗建炎三年)九月,诗人当时因避乱正流寓湖南潭州(今长沙)。孙信道,作者友人。②“千年鹤”:《搜神记》记载:“丁令威,本辽东人,学道于灵虚山。身化千年鹤归辽。”③《左传》所引古人的话“畏首畏尾,身其余几”。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千年”句,写出诗人飘流在外,正如千年之鹤,长期无法回到故乡,语意直率。B.“极知”句表明,诗人深知畏首畏尾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应当早作决定以不负此身。C.“岁暮”句,写分别之际,已届深秋,所以用“兼度响”表示不久又有岁葛怀人之情。D.时局艰虜,何年能见,很难预料。故临别之际,诗人老泪纵横,几乎湿透衣裳。16.本诗首句与杜甫《客至》首句都写到了“鸥”,各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论语》中“,”两句,揭示了处理人际关系的一项重要原则—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同时体现出了较强的道德约束力。(2)上课了,老师鼓励大家说:“同学们,课堂上要勇于发言,敢于亮出自己的观点,而不要像(3)自古以来,秋天一直是文人墨客吟咏不已的季节。借助秋景表达内心悲伤的诗句不胜枚举,如“,”就写出了秋天的凄清。(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0题。找到一个解题的角度,知识会为人们打开一扇门;结识一个知心的朋友,友情会为人们打开一扇门;抓住一个即将擦肩而过的机会,事业会为人们打开一扇门;发现一种快乐的生活方式,情趣会为人们打开一扇门;适时地恭让对手,谦逊会为人们打开一扇门;乐观地帮助别人,爱心会为人们打开一扇门。一扇门后面就是一条路,这条路不仅可以愉悦你的心灵,也会最终引领你抵达生活的彼岸。没有雄鹰飞不过的高山,没有水手征服不了的江河。同样,生活中,也不会有你无法赢取的【高三语文第7页(共8页)】24358C目标。实际上,从你开始追求理想的那一刻起,一扇门就已经等在了你前行的路上。它不会背离你,也不会丢弃你,它坚贞不淪地等着你,只不过,有时候需要你付出一些耐心和艰辛罢了。只要你对生活的希望没有混灭,只要你的心门没有关上,这个世界上,总有一扇门会为你而开。18.分析行文在人称上的变化,并说明其作用。(4分)10.某些具体的表现手法在不同文体中可以通用。画横线部分颇有“关关雖鸠,在河之洲”(《诗经》首章)之妙。试用古代诗歌理论分析画线部分的语言特色。(5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深秋,我国多地银杏进入了最佳观赏期。看见金黄的银杏叶,相信许多人都想拿出手机,拍下这难得的美景。可是,对于不少人来说,无论变换多少角度,都只能拍出一些平平无奇的照片。为什么我们眼睛看到的美丽景物,用手机拍下来就没那么好看呢?是我们的摄影天分不①手机的相机传感②接着转换为③手机镜头的景物④它们⑤有严⑥人眼与手机⑦可就不⑧这就人的左右眼睛因为视角不同看到的景象是有差别的,左右眼睛轮流眨眼就可以体会到这种差别。大脑利用两只眼睛观察到的景象“脑补”出了立体的世界,但相机拍摄的图片却是一张平面图。而物体的空间位置关系在平面图里,很难被表现得很充分。如今,解决这一问题的模仿人眼视角记录影像的设备已经出现了。其原理是这种设备往往有两个镜头,两个镜头之间的距离与②。目前,该设备主要用于3D电影的拍摄,在手机中的应用还比较少。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21.“脑补”的本义是指对漫画、小说或现实生活中希望发生而没有发生的情节通过脑内幻想进行补充。文中借用“脑补”一词另赋其义。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述文中“脑补”的含义,并概括它与本义之间的关联性。(4分)2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3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在历史长河中,丰富的多元文化如同花瓣般围绕,组成密不可分的一体。从具体而微的饮食器物,到各种风俗习惯,再到形而上的精神信仰,都是中华文明多元与一体精妙关系的生动例证。其实多元与一体无处不在。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高三语文第8页(共8页)】24358C1.B(A项,说法绝对;原文有“往往”“基本上”限定。C项,主次颠倒。陶寺文明得以延续发展,主要原因是自然环境没有发生较大的变化,而良诸文明未能得到延续发展,主要原因是气候变迁导致的不利环境,使得良诸后箭不得不迁离或分散。D项,曲解文意。一方面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原已存在,开发只是加剧了水土流2.D(“而不是能否守住疆域”错误,不应该将“是否适合地理环境”与“能否守住疆域”对立,不存在非此即彼的3.A(A项,所述内容与第②段中“人可以通过利用新的可利用资源,发现新的地理空间来突破这个极限”观点一致。B项,强调外部因素的影响,而第④段强调的是规律的作用。C项,强调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而第⑧段强调的是制度的影响。D项,强调的是偶然性、偶发事件的影响,而第⑨段强调的是外部因素的影响。)4.①任何,指示代词,不论什么。“任何一种文明都不是事先规划好的”,即所有的文明都不是事先规划好的,一律如此,概莫能外,“任何”一词客观准确地表明了文明发展的普遍规律。②往往,副词,表示在一定条件下时常存在或经常发生。“人类与河流的互动往往起着很大的作用”,即人类与河流的互动经常在起作用,不是偶然的,但并不排除不起作用的时候。“往往”一词客观准确地表达了人类与河流互动作用的规律。(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5.①黄河奠定中华文明的基础。早在五六千年前,黄河中下游地区,降水量充足,温暖而湿润,早期先民借此创造了以陶寺为代表的中华文明。②黄河为中华民族农耕的生产方式准备了条件。三四千年前,黄河中下游的土地和环境宜农宜牧,农业、牧业并存,后来农业人口增加,农田扩展,中华民族农耕文化渐成定势。③与岛国希腊的分散城邦不同,黄河的绵长连续为中原地区追求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6.B(“手足无措,在一点儿办法也没有的情况下,只得让大儿子出面与农夫商谈”错误,结合“不愿一开战就将军,你想先试大儿子的身手。于是吩咐他去找那批农夫”分析可知:“你”有办法,只是不愿意一开始就由自己“将军”,想通过此事来试一试大儿子的本事。)7.B(“所有的农夫们面对日本商人给出的三倍工钱的无比向往”错误,结合下文农夫们的对话可知,“所有的农8.①经过大儿子与农夫们的沟通,垄断了常德一带蚕丝的收购市场;②蚕丝的质量上乘,会获得更多的赢利;③击败了日本商人,体现了中国人的智慧与团结;④大儿子出色地完成了任务,经受住了考验,懂得了做生意的道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9.甲组答案示例:①在遇到难以解决的事情时,“你”不是自己挺身而上,而是让孩子独自解决,接受锻炼;②孩子在独自面对难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做生意的技巧与处事的本领,这本身便是孩子最大的成长;③“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文中“你”的做法是“爱子”的表现,身为父亲,不是把孩子置于自己的羽翼之下,给孩子优越的生活条件,而是让孩子独自去飞,培养孩子独自解决问题的能力。(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乙组答案示例:①面对日本商人给出的三倍高价,大部分农夫并没有表现出过分的渴望,而是谨守本分,分析日本商人的目的,倾向于继续与“你”合作;②大儿子说给农夫们两倍的工钱、收购期间安排伙食时,他们的笑、眼睛一亮与鼓掌都是一种本分的表现;③在大儿子说预付他们一半的工钱时,他们的脸红、拒绝、异口同声更能体现出农人的本分。(每点2分,如果从商人角度分析,也可酌情给分,意思对即可)10.CEG(原句意思:就能素质好的成就大,素质一般的也小有成就,不需要凭借外力,自可修成正果。)【高三语文参考答案第1页(共3页)】24358C12.C(C项’曲解文意。文中“关舞万锰只是孔子的’孔子九千锰’只是关、舞的’原无彼我”一句的意思是:关舞的一万锰也相当于是孔子的’孔子的九千锰也相当于是关舞的’本来也不分彼此。)(2)受到霧雨滋润的作物也能生长旺盛’而且面积非常广’人民受到的恩赐也是很广泛的’但人们却难以知晓它的来源。(每小句1分)16.陈诗中’诗人知道和友人客地相逢’欲留无计;分别以后’相见难期。“鸥仍去”写出友人的远去’二人终当相别’表现出深深的无奈。(3分)杜诗中’诗人以“群鸥日日来”写出了“无人至”的处境’为下文写客人将至做铺垫。(3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17.(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瑟匿半遮面(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得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获花秋瑟瑟/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符合情境即可)(每空1分’有错别字等不给分)18.选段第一段前面一组排比句运用第三人称’段末句及后面的两段改用第二人称。(1分)前面一组排比句运用第三人称’淡化主观情感’显得较为客观’为后面抒情议论蓄势。(1分)在此基础上’改为第二人称’不仅行文有变化’(1分)而且如同促膝谈心’亲切自然’易于感染读者。(1分)19.画线部分借鉴了古代诗歌里比兴手法。(1分)文段以“没有雄鹰飞不过的高山’没有水手征服不了的江河”起兴’引出观点句“生活中’也不会有你无法赢取的目标”。(1分)而“雄鹰飞过高山’水手征服江河”与“你赢得目标”又有某些相似’具有比喻的性质。(1分)借用比兴手法进行议论’既自然地引出论点’又增强了论证的形象性’行文不落俗套。(2分)20.①还是手(相)机不够先进呢②人两只眼睛之间的距离相近(每处2分’意思相近即可;每超出字限1字’扣1分’扣完本得分点2分为止)21.含义:文中的“脑补”’特指人脑借助两只眼睛从不同视角观察同一物象产生的差异’通过互相补充获得立体的画面。关联性:①从目的看’两者都要对原有对象进行“补充”。②从途径看’相关“补充”都是通过大脑来实现。③从结果看’“补充”的结果都实现了正向效应。(简述含义’2分;概括关联性’2分’答出两点即可。意思相近即可。其他答案’若言之成理’酌情赋分)22.①手机的相机传感器记录下景物信息。②接着将其转换为数字信号并存储起来。⑤有严密的数据作对照。(文中画波浪线处有三处错误’一是成分缺失’应在“景物”后加“信息”;二是语序不当’“接着将其存储起来并转换为数字信号”应为“接着将其转换为数字信号并存储起来”;三是搭配不当’“严峻的数据”应改为“严密的数据”。每指出并改正一处’赋1分)23.【写作提示】这是一道思想积极向上、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青年正确认识自己与群体、时代关系的作文。材料具有思辨性’要一分为二地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