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3 标点符号(考点串讲)-【中职专用】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_第1页
专题03 标点符号(考点串讲)-【中职专用】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_第2页
专题03 标点符号(考点串讲)-【中职专用】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_第3页
专题03 标点符号(考点串讲)-【中职专用】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_第4页
专题03 标点符号(考点串讲)-【中职专用】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3标点符号重难点本考点要求在一定语言环境里掌握各种标点符号的用法、作用及书写位置。考题一般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重点考查常用且易错的几种标点,如问号、冒号、引号、顿号、省略号等。标点符号用法的复习与备考,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辨认识别上。首先应弄清楚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知道哪几种在实际运用中易混易错,然后选择相应的练习题进行训练,通过练习,探求规律,掌握方法。常考题型例1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鲁迅先生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B.“嘎——”传过来一声水禽被惊动的鸣叫。C.人生在世,最高价值的欣赏是什么?是事物外表的迷人美丽?还是出于自已直觉的驱使?D.飞机在6000米高空飞行时,只能看到两侧八、九公里和前方一、二十公里范围内的地面。【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A项中的“史记”应用书名号;C项中的“是……还是……”是选择疑问句,选择项之间一般用逗号不用问号,全句末尾才用问号,因此“美丽”后面的问号应为逗号;D项中的“八、九公里”“一、二十公里”表示约数,相邻的表约数的两个数字之间不用顿号。例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B.我不知道成语“世外桃源”出自哪部著作?C.母亲总要背诵唐人“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的诗句。D.我每次读《阿长与(山海经》》的时候,都会被阿长那淳朴的爱所感动。【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A项第一、二两个分句和第三、四两个分句中间是并列关系,所以第二个逗号应为分号;B项是个陈述句,非疑问句,不应用问号,应用句号;C项中引用的“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是句中的一部分,“轻罗小扇扑流萤”后的句号应去掉。例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看了媒体的报道,我们才知道电影“长津湖”到底有多火。B.上海的迪士尼乐园的设计方案,融入了海洋、森林、沙漠……等六大元素。C.没有实力,信心不过是无源之水;没有信心,拼搏只能是无本之木。D.“进化论嘛!”鲁迅先生笑着说:“我懂得你的意思。”【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A项中“长津湖”应用书名号;B项中省略号与“等”字不能连用,应把省略号去掉;D项中“鲁迅先生笑着说”放在所说的两句话中间,后面不应用冒号,应用逗号。例4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什么地方我曾经看见这样一棵苍老的枸杞树呢?是在山里吗?是在花园里吗?B.当一个十七、八岁的健美青年向你走来,他给你的印象是爽直和纯洁。C.英国诗人西格夫里·萨松写过一行不朽的警句:“我的心里有猛虎在细嗅蔷薇。”D.著名作家、翻译家杨季康(笔名杨绛)先生,以105岁高龄于2016年5月25日逝世。【答案】B【解析】B项,“十七八”表示概数,中间的顿号应删掉。常见的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一)句号1、问号是句终点号,对先说谓语、后说主语的倒装疑问句等中间有停顿的句子,只在末尾用问号,不要在句子中间用问号,中间只能用逗号。例如:他很诧异地说:“怎么啦,你?”2、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组成的选择关系的问句,一般只在最后一个分句末尾用问号。第一个分句后面用逗号,不用问号,因为复句只能有一个句终点号(句号、问号、叹号)。例如:①这次出差,究竟是你去,还是他去?②到北海公园去呢,还是去景山公园?3、有疑问词语的陈述句不能用问号。句子中有疑问的词语,有表示疑问的形式,又有疑问的语气,是很明显的疑问句,句末应该用问号。但有的句子用了表示疑问的词语或者疑问的形式,却并不要求回答问题,这只是陈述一种情况的陈述句,不是反问句,不用问号。例如:①大家研究研究这个问题如何解决。②我没什么,可不知道人家怎么想。(二)问号问号用在一句话的末尾,表示疑问语气。例如:你要去哪儿?(1)反问句和设问句都是无疑而问,前者是只问不答,要表达的确定的意思包含在问句中;后者是自问自答,以引起读者的注意,但二者都是疑问语气,因而句末都用问号。例如:①难道我们就能浪费时间了吗?(反问句)②要问白洋淀有多少苇地?不知道。(设问句)(2)选择疑问句虽然包含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项,但仍然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表达完整的意思,因而只在句末用一个问号,句中各选项之间用逗号,但是有时为了强调各选项的独立性,也可以考虑在各选项后都用问号。例如:①我们明早是六点出发,还是七点出发呢?②是失败者错了吗?是骂人者不爱国吗?还是以“成败论英雄”已成为社会的一种习惯?(3)主谓倒装句,应把问号放在句末。例如:怎么了,你?(三)感叹号感叹号表示感情强烈的句子末尾的停顿。(1)表示感叹句末尾的停顿例如:多么美丽的风景啊!(2)语气强烈的祈使句也用感叹号例如:祥林嫂,你放着罢!(3)语气强烈的反问句末尾也用感叹号例如:我哪里能比得上他呀!(四)顿号1、不定数(大约数)的两个数字之间不用顿号,因为不定数在语音上没有停顿;不是大约数而是相邻的两个数字,中间要用顿号。例如:①我刚要跨进大门,就被一个十二三岁的女孩子捉住了。②向中顾委和退居二、三线的老同志系统地介绍了党的对外开放政策和特区建设的方针以及这几年来所取得的成就。2、并列的词组比较长、停顿较大的,就不用顿号,而用逗号。例如:情况的了解,任务的确定,兵力的部署,军事和政治教育的实施,给养的筹划,装备的整理,民众条件的配合等等,都要包括在领导者们的仔细考虑、切实执行和检查执行程度的工作之中。3、并列词语作谓语、补语,那么并列词语之间用逗号,不用顿号。例如:①无论如何,人们应该比古人懂得更充分,更深刻,更透彻。②这本书写得真实,感人。4、如果并列词语中还有并列词语,大的并列词语之间用逗号,小的并列词语之间用顿号。例如:诗歌、散文的自由,小说、戏剧的虚幻,这不正是文学无尽的魅力吗?5、如果要强调简短的并列词语,这些并列词语之间不用顿号,而要用逗号。例如:成功者必须具备三种品质:智慧,毅力,谦逊。6、顿号表示的停顿比逗号小,用来隔开并列的词或并列的短语。分句之间停顿较大,不应用顿号。例如:她笑得那样天真、自然,充满了纯情的爱,更让观众为她即将降临的危机充满忧虑。(五)逗号逗号表示一句话中间的停顿,这包括:主谓之间、动宾之间、倒装成分与其他成分之间、分句与分句之间、连词与分句之间等。如“昨天下午,我到书店去了”,这句中的逗号就是用在倒装成分之后的。“但是”“所以”一类的关联词,表示句内关系时,其前用逗号;表示句间关系时,其前用句号。行文中一个完整的意思说完,要用句号,切忌一“逗”到底。(六)分号1、并列复句中,如果分句内已用了逗号,分句间则使用分号。例如:感受得深,文章就写得深刻;感受得浅,文章就写得肤浅;没有感受,也就没有文章可写了。2、单句排比,要求气势贯通,一般用逗号,不用分号。例如: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的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七)冒号1、分项或从几个方面分述之后,冒号可以引出总括上文的话。例如:考,是老师的法宝;分,是学生的命根:师生之间的“斗智斗勇”可谓由来已久。2、没有提示的意思,没有较大的停顿,即使出现“想”“说”“认为”等词语,也不用冒号。例如:①爸爸连头也没抬,说了声:“放那儿吧”,就又钻到图纸里面去了。(删去冒号)②民主生活会上,大家给他提意见,批评他:老是以自我为中心,缺乏集体观念。(删去冒号)3、“××说”之类放在引用语前头,用冒号;放在引用语中间,不用冒号。“××说”前面引号里面的内容末尾一般不能用句号,可用逗号、问号、叹号、省略号、破折号。例如:“很多纯文学作品确实不太好懂,”老师说,“可一旦你懂了,那就会一辈子受益。”4、一个句子中不宜套用两个冒号。例如:网友给我发邮件说:近来网上有三多:绯闻多,脏话多,病毒多。(第一个冒号可改为逗号)5、冒号起提示作用,一管到底。误例:毛泽东有两句诗:“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我从中感受到了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冒号的提示范围只有两句诗,要将冒号改为逗号;或将后引号后的逗号改为引号内的句号。)(八)引号1、引号的作用:(1)表示直接引用的话。例如:它一下就令人记起杜甫的诗“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2)表示突出强调。例如:包身工没有“做”或“不做”的自由。(3)表示讽刺或否定。例如: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菜场去收集一些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他们难得的佳肴。(4)表示特定称谓。例如:“芦柴棒”着急地要将大锅里的稀饭烧滚。(5)有时用来引用成语、谚语、歇后语等。例如:“如坐春风”,唔,让人开怀令人奋发的春风啊!2、使用引号应重点关注以下三点:(1)引文之内又有引文时,外边一层用双引号,里面的一层用单引号;倘若单引号之内又有引文,那又要用双引号,依此类推。例如:(一位大娘)接着解释:“收豆子、红薯的时候,獾正肥哩。肉香、油多。俗话说‘八斤獾肉七斤油’啊。”(2)如果引文独立成句,意思又完整,句末点号放在引号里面。例如:我联想到了唐朝贾岛的诗句:“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3)引文不完整或者说引文作为自己话的一部分,这时,句末点号(问号、感叹号除外)放在后引号的外面。例如:写文章要做到“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九)括号1、括号的具体用法:括号表示文中注释的部分。括号分句内括号和句外括号两种。括号里的内容只是注释或补充说明句中的部分词语的叫句内括号。(1)句内括号和被注释的词语间不能用标点,把前面应用的标点用到括号后。例如:杜甫(712~770),字子美,唐代巩县(现在河南巩县)人。(2)句外括号是注释或补充说明全句内容的,括号后面不再用标点。例如:古华说:“读点名著吧,小说之道,诗文之道,尽在其中。”(《冷水泡茶慢慢浓》)2、使用括号重点关注以下两点:(1)括号是用来注释或补充说明前边词语或句子的;括号中的内容并不很重要,也不是正文的一部分,没有它也不影响意思的完整。有些话明明是正文,就不能用括号。例如:①我上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时,读了许多外国现代小说,这对我后来从事的研究很有好处。②黄蜀芹还没来得及说句感谢的话,郑长符重重地(不,应该说是深深地)吻了妻子一下,全场欢呼起来。(去掉括号,加双破折号)(2)括号要紧挨着前面被注释或说明的词语或句子。例如:①猿人是第一次能用双手制造工具的人,他和那种只能本能地使用自然工具(石块、木棒)的一般南方古猿,有了本质的区别。②过去的一年里,一些老牌出版社也不甘示弱(如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等),纷纷推出了许多专业水平很高的助学读物。(把括号内容移至“出版社”后)(十)破折号1、破折号的作用:(1)表示解释说明。例如:迈进金黄色的大门,穿过宽阔的风门厅,就到了大会堂建筑的枢纽部分——中央大厅。(2)表示意思的递进。例如:每年——尤其是水灾、旱灾的年份,这里的人就要遭殃。(3)表示意思的转换、转折或跳跃。例如:“好香的干菜——听到风声了么?”赵七爷站在七斤的后面说。(4)表示停顿或声音的延长。例如:嗯,——我们想把她的坟修一修。(5)表示总结上文。例如:捣乱,失败,再捣乱,再失败,直到灭亡——这就是恐怖分子的逻辑。2、使用破折号重点关注以下三点:(1)解释或补充说明的语句插在一个句子当中,前后两处都要用破折号。例如:一个人倘不把自己的文化积累——包括语言——尽可能地占为己有,并且从这个基础上跨开步去,那他实际上是不懂得利用条件,让自己处在优势的地位。(2)破折号可以表示声音的延长;也可以表示话语突然中断,戛然而止。例如:①我们对着大海喊:“大——海——,我们爱——你——”②“你——”老师看着我,忍不住笑了,“这么简单的题目都没弄明白,还老想做那些高难度的,路要一步一步走嘛。”(3)破折号与括号都有解释说明的意思,但破折号引出的解释说明是正文的一部分,括号引出的解释说明不是正文,只是补充说明而已。例如:①原来这是钾正推开水中的氢离子——水分子是由一个氢离子和一个氢氧离子结合而成的,硬将自己代替氢离子而与氢氧离子结合,变成氢氧化钾。(把破折号去掉,“水分子……而成的”加括号)②她妈妈满怀希望地问:“今天见到的那个大学生怎么样?”“人倒蛮老实,收入也不低,就是‘卖相’——上海话,‘外貌’的意思——勿好,拿不出去……”姑娘不无惋惜地回答。(破折号改为括号)(十一)省略号使用省略号重点关注以下四点:(1)省略号的作用相当于“等”“等等”“之类”,因此,省略号后面不能再用“等”“等等”“之类”。例如:中国新闻史上无法抹去这些名字:焦裕禄、王进喜、吴吉昌……等等。他们伴随着我们走过贫穷,走过幼稚,走过光荣。(这句话应去掉省略号或去掉“等等”)(2)并列的词语三个以上才能用省略号。例如:李白、杜甫……都是唐代著名的大诗人。(本句应去掉省略号或再加一个人名)(3)状语内部或定语中心词之间不能用省略号。例如:就在我随意被人辱骂、踢打……的时候,我也从未屈服过。(应去掉省略号)(4)省略号可表示话未说完、语意未尽,或说话断断续续、沉默不语。(与破折号的近似用法相区分)例如:①新来的那位同学脸涨得通红,冲着老师忿忿不平地说:“这绝不是我做的,我从来不会干这种……哼!”②他拉着这两位同志的手,断断续续地说:“党……派我……到兰考……工作,我……没有……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③爸爸:留一级对你是有好处的,与其跟不上,还不如从头开始。你说呢?我……(十一)书名号书名号表示书籍、篇章、报刊、剧作、歌曲、文件、图画的名称。(1)书名号内还有书名时,外面用双书名号,里边用单书名号。例如:《读〈哈利·波特〉有感》。(2)书名和篇名连用时,书名在前,篇名在后,中间用间隔号隔开。例如:《荀子·劝学》。常见的标点符号误用类型一、问号误用(1)疑问句中有倒置关系或有称呼语时误用问号。例如:①大家想想,应该这样做吗?这件事情。②“没事吧?丁师傅。”老秦关切地问着。句①中的问号应该放在主语“这件事情”之后,“这件事情”前应用逗号。句②中的问号应该放在“丁师傅”的后面,“没事吧”后应改为逗号。主谓倒置之后,应将问号放在主语之后,如果放在谓语之后,就会将一个完整的句子分为两个句子,破坏了句子的完整性。(2)非疑问句中带有疑问词或疑问格式时误用问号。例如:我不知道这条路谁能走通?但我一定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这条路谁能走通”虽然有疑问词,但它是“不知道”的宾语,整个句子是一个动宾结构的陈述句,所以不能用问号。(3)并列问句之间只用了一个问号例如:茫茫宇宙到底有没有外星人,生命能不能合成,人果真由命运主宰?这一切都引起人们深深的思考。“有没有外星人”“生命能不能合成”“人果真由命运主宰”是人们对生命的不同思考,是三个独立的问句,所以句中的两个逗号应改为问号。二、顿号误用(1)表示概数的两个连用数字之间误用顿号。例如:①几年不见,兰兰转眼已经长得像个十五、六岁的大姑娘了。②三十年间,我回乡的日子屈指可数每年少则一、两次,多的时候三、四次,时间一年比一年短。句①中的“十五、六”和句②中的“一两次”“三、四次”都是概数,应去掉顿号如果数字表示的是确数或序数,则需要加顿号。例如:今天中午大扫除,一、二组的同学打扫教室,三、四组的同学打扫公共场地。(2)表示并列关系的连词前面误用顿号。例如:观众长时间的等待,只为一睹她的风采、或请她签名。例句中的顿号应删去。因为表示并列关系的连词,无论是“和”“及”“与”“同”,还是“或”,前面均不能用顿号。应根据句子的实际情况,简单的并列成分删去顿号,较长、较复杂的并列成分改用逗号。(3)分不清停顿大小层次而误用顿号例如:中华文化是尚群的文化。小到家庭、大到国家、民族,都是群,而群就是公。《礼记·礼运》中所说的“天下为公”,已经成为至理名言。并列成分之间有多个层次时,最小的层次之间用顿号,稍大的用逗号,最大的用分号。例句中“小到家庭”与“大到国家、民族”是大的并列关系,“小到家庭”后的顿号应改为逗号(4)语气词后误用顿号。例如:古人清明踏青往往还举行体育活动:踢球呀、射柳呀、放风筝呀、荡秋千呀……其中荡秋千最受人们喜爱。名词或并列短语后加了“啊”“呀”“呢”等就成了短句,短句之间应用逗号,不用顿号。三、逗号误用(1)并列词语之间误用逗号。例如:父亲只允许我买所谓的正经书,什么漫画,周刊之类的书,一概不行。例句中的“漫画”和“周刊”是两个并列的词语,且没有强调的意思,应将其间的逗号改为顿号。(2)并列关系的分句之间误用逗号。例如:打陀螺讲求技巧,用力小了,陀螺旋转不起来,用力大了,陀螺又容易“栽跟头”用力均匀,陀螺才能平衡而快速地旋转。例句中的“技巧”后应改为句号,因为后面是三个并列的分句,“旋转不起来”“‘栽跟头’”后面的逗号应改为分号。(3)提示性话语的后面或总结性话语的前面误用逗号。例如:①这时我会想,这花是蝴蝶的幻影,或者蝴蝶是花的前身呢?②桃花开了,红得像火:梨花开了,白得像雪;郁金香也开了,黄色、紫色交相辉映,好一派万紫千红的灿烂春光。提示性话语之后,总结性话语之前,应当用冒号而不能用逗号。句①中“我会想”后的逗号和句②中“好一派”前的逗号都应改为冒号。(4)连续较长、较多或较复杂的并列成分的“以及(及)”之前未用逗号。例如:如何寻找新能源、开发资源、预报自然灾害以及怎样保护环境等重大问题,都有待我们去探索和解决。用顿号表示较长、较多或较复杂的并列成分之间的停顿时,最后一个成分前可用“以及(及)”进行连接,“以及(及)”之前应用逗号。所以句中“以及”前应添加逗号。四、分号误用(1)内部无停顿的并列成分间直接用了分号。例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是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在人们的消费中占更加重要的位置;二是发展型消费和享受型消费大众化。例句中并列成分内部没有逗号,不应直接用分号(分行列举的文字除外)。故例句中的分号应改为逗号。(2)非并列关系的一重复句的分句之间误用分号。例如:这些众多的外来事物石雕,不仅再次体现了盛唐时期广泛吸收、大胆使用的消化吸收能力之旺盛:而且也是盛唐时中外友好往来、广泛交流的见证。表示递进关系、转折关系、因果关系等非并列关系的一重复句中,分句之间不能用分号。例句是一个递进关系的一重复句,句中的分号应改为逗号。3)句中已用了句号,又用分号。例如:一、学习贵在自觉。要有笨鸟先飞的精神,自我加压;二、学习贵在刻苦。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持之以恒……句号是句末点号,分号是句内点号既然已经用了句号,表明整个句子已结束再用分号,就会使语句间的关系混乱。故例句中的分号应改为句号,或将“自觉”“刻苦”后的句号改为逗号。五、冒号误用(1)说话句中提示语在中间时误用冒号。例如:“学习就怕‘认真’二字。”张老师说:“‘态度决定一切’,确实很有道理。”“某某说”引领直接引语时,放在引用语之前,后面用冒号;放在引用语之间,后面用逗号;放在引用语之后,后面用句号例句中“张老师说”是插入语,在引用语之间,冒号应改为逗号。(2)冒号后面提示范围不清。例如毛泽东有两句诗:“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我从中感受到了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冒号主要起提示作用。使用冒号要注意它的提示范围(冒号一般管到句子末尾)。从表面上看,冒号后面的内容全是提示的范围;其实不然,这里提示的只是两句诗。可将第二个逗号改为引号内句号。(3)仅作句子某成分的引用部分前误用冒号。例如:《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确立了:“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由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治理;人为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这个句子中引用部分是“原则”的定语,引用部分只是句子的一个成分,引文前不能用冒号。故例句中的冒号应删去。(4)同一句话中用两个冒号。例如晚上开大会,张书记宣布:厂里要实行两项改革措施:一是持证上岗,二是脱产培训。“宣布”后面是冒号,“措施”后面又是冒号,这是不符合标点符号使用习惯的。在同一个句子中,冒号一般只能用一个,否则便会眉目不清。两个冒号应保留一个另一个改为逗号(5)非提示性话语之后误用冒号。例如:据《苏州府志》记载:苏州城内大小园林约有150座,可算名副其实的园林之城,冒号用在提示性话语之后引起下文表面上类似但实际不是提示性话语的,其后用逗号。故例句中的冒号应改为逗号。(6)冒号同表意相同的文字重复例如:①在这所学校,我与李老师最熟:因为在我上五、六年级的时候,她就一直教我们语文,并当班主任。②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总之,想和做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句①中冒号表示解释说明,即冒号后面的内容是对前文的解释,但冒号后又用了“因为”,造成重复,故应删去“因为”。句②中冒号用在总括语之前,但这里又使用了“总之”,造成了重复,故应删去“总之”。六、引号误用(1)直接引用时将句末标号位置标错例如:①父亲意味深长地说:“对人有益的文章是灌溉施肥,批评的文章是放火烧山;灌溉施肥是人可以控制的,放火烧山则常常失去控制,伤害生灵而不自知”。②自然之美是一切艺术美的源头活水,正如古人所云“天地有大美而无言。”天地之美,在风景名胜,也在“溪头英菜花。”平中见奇,淡里显味,更是一种不事雕琢的天然之美。引文独立成句,意思又完整,句末点号放在引号里面;引文不完整或引文作为自已话的一部分,句末点号(问号、感叹号除外)放在引号外面。句①中引号内的内容是完整引用父亲的原话,句号应放在引号内。句②中两处引号的位置错了,应把两处的后引号放在句号之前,因为所引用的话,不具有独立性。(2)间接引用或转述时滥用引号例如:①关于人为什么爱美,古希腊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只要不是瞎子谁都不会问这样的问题。”②老太太说,“她儿子是个医生,在北京一家医院工作,她是第一次来北京。”句①中“只要不是瞎子,谁都不会问这样的问题”属于间接引用,句②是转述,不是直接引用,故两句中的引号都应删除(3)引文充当成分时,句末标点误用在引号内。例如:在海边,他写浪花,写礁石:在山顶,他写青松,写老藤;在田野,他写春花,写秋月。真可谓“近水远山皆有情。”句中引号内的句号应放在引号外,因为引文只是整句话的一个成分,作“可谓”的宾语。(4)应用书名号的误用引号。例如:①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以《互联互通共享共治》为主题,回应了国际社会对网络空间面临重大问题的共同关注。②《云走亚运会,传递亚运精神》活动采用线上比拼形式,参与者通过微信“扫一扫”加入小程序,活动期间每天完成一定运动步数后,即可在路线图页面进行“云上火炬传递”里程兑换。③据“人民日报”报道:渤海是我国的内海,近年来,随着沿海经济快速发展,环渤海地区对污水排放管理不力,渤海几乎成了“排污池”。书籍、篇章、报刊、戏剧、歌曲的名称均可用书名号标示。如《报任安书》(文章名)、《沙家浜》(戏剧名)《红楼梦》(书名)《雪龙吟》(歌曲名)、《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