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教案史传文学:个人命运与国家沉浮 《屈原列传》教学设计_第1页
2023年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教案史传文学:个人命运与国家沉浮 《屈原列传》教学设计_第2页
2023年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教案史传文学:个人命运与国家沉浮 《屈原列传》教学设计_第3页
2023年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教案史传文学:个人命运与国家沉浮 《屈原列传》教学设计_第4页
2023年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教案史传文学:个人命运与国家沉浮 《屈原列传》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史传文学:个人命运与国家沉浮

——《屈原列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文言知识,理清文章的大意和层次结构。

2.思维发展与提升:分析语言,把握叙议结合与融“小”于“大”。

3.审美鉴赏与创造:鉴赏人物,分析屈原的高洁志向与人格魅力。

4.文化传承与理解:知人论世,理解屈原的人生选择和家国情怀。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鲁迅曾评价《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列传”二

字,张守节在《史记正义》中解释为:“其人行迹可序列,故云列

传。”这是司马迁首创的人物传记体例,后世多沿用之。

毛泽东说:“屈原的名字对我们更为神圣。他不仅是古代的天才歌

手,而且是一名伟大的爱国者,无私无畏,勇敢高尚。他的形象保

留在每个中国人的脑海里。无论在国内国外,屈原都是一个不朽的

形象。我们就是他生命长存的见证人。

(二)任务一:阅读全文叙事部分,体会融个人身世于国家兴亡中

的写法

【提问】阅读第1段,总结思考:屈原什么出身?才干如何?社会

地位如何?

【明确】楚之同姓,出身高贵,才华出众,国之栋梁,甚得信任。

【补充】公元前340年正月初七,楚国郢都,一个屈氏的低级贵

族家里出生了一个小宝宝。小宝宝出生的时辰大吉大利。这一年木

星与太阳交会,木星称为岁星,这一年被称为“摄提格”,就是正

年之意。加上正月出生,父亲给孩子取名为“平”,就是“正”的

意思,后来屈原长大后,以“原”作为他的字。

屈原的父亲叫伯庸,是一个落魄贵族,家境不咋的。虽然穷,但是

老屈家祖上和楚王是亲戚,都姓芈。更厉害的是,当时楚国朝堂由

三个大氏族把控,分别是屈、景、昭。屈氏是楚国政坛三巨头之一,

从春秋到战国,老屈家担任正国级领导的人不计其数。

穷不要紧,只要出生高贵,再加上老屈家在楚国盘根错节的关系网。

年少时的屈原被保送到贵族学校,接受了国内超一流的教育。由于

成绩好,老屈家在朝中又有影响力,成年后的屈原很快被推荐为“三

闾大夫”。

三闾大夫是掌管宗庙祭祀与贵族子弟教育的闲职,当然,正好也可

发挥其文学才干。到了国家祭祀大典的时候,屈原创作的《九歌》

正式上演,诗歌通过专业资深的男巫、女巫吟唱出,宛如天籁之音,

让楚人的精神世界与上天成功对接。从此,楚怀王被年轻屈原的盖

世才华所折服。屈原的仕途也跟开了外挂似的,年纪轻轻的屈原被

任命为“左徒”(这个官相当于国家副总理+外交部长+司法部长)。

屈原也不负楚怀王的期望,起草文件,接待外宾,制定政策,干得

风生水起。

【提问】这里有一个问题:屈原是楚国王族,而楚国先祖季连是芈

(mi)姓,这不禁让人产生了疑问:到底是屈原,还是芈原?(有

部电视剧叫《芈月传》,其中有提及女主人公芈月是楚怀王的妹妹,

而屈原是她的老师)

【明确】季连的后代熊绎被封在荆蛮,名曰为楚子,《史记》中有

记载:“封熊绎于楚蛮,封以子男之田,姓芈氏"。这就是楚国的

开始,所有楚国贵族都姓“芈”。这说明他们是同一个老祖宗下来

的,具有相同血缘关系。

后来,芈姓贵族不断繁衍分封,其它旁系被封到楚国不同地方,于

是产生了不同的氏。可见,屈原与楚王同姓但不同氏。

屈家在先秦时,原来同属芈姓。汉代以后,姓和氏混而为一。楚王直

系的后裔称为熊氏;而屈家一支则称为屈氏。熊屈二氏也称为熊屈

二姓。原来,屈原姓芈,氏是屈,名平,字原。汉代以后,习惯叫

“屈原”。

【补充】上古到秦汉时期,姓和氏分开,姓表血缘,氏表地位和属

地。另有《通志・氏族略》记载:三代(夏商周)以前,姓氏分而

为二,男子称氏,妊人(女子)称姓。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

贱者有名无氏。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爹不同的,可通婚,不

是一家);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娘相同的,不可通婚,本

是一家)。

【提问】阅读第2段,想一想屈原的仕途之路顺利吗?

【明确】不顺利,出现了小人——上官大夫。这个小人嫉妒心很强,

想跟屈原争宠上位,于是在楚怀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

【补充】上官大夫:一个姓上官的大夫,“大夫”是先秦官名,战

国诸侯国中的爵位分为卿、大夫、士三级,大夫比卿低一等。

【提问】我觉得上官大夫进谗言的水平的确很高,大家认同吗?仔

细品读一下。

【明确】注意一句话:“非我莫能为。”意思就是说屈原目无君主。

这就说到要害处了,君主最忌讳功高盖主。在楚怀王看来:你屈原

有才华,那是我会用人;我不用你,你有天大本事也无处施展。现

在你竟敢目无君王,可恶至极!于是“王怒而疏屈平”。

【补充】就在屈原干得风生水起的时候,楚国也走到了历史的十字

路口。当时的楚国地盘天下第一,国富民强,军队百万。然而西边

快速崛起的秦国,成为楚国最大的威胁。

当年,吴起在楚国变法,让楚国国力大增,可是数十年过去了,历

经四代楚王,原来的法令早已废弛。要想救楚国,必须实施第二次

变法。屈原承担了这个重要任务,这就是“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

然而变法就意味着重新分配楚国贵族的利益。于是,不死心的楚国

贵族们天天在楚怀王面前诋毁屈原。上官大夫只是其中一个而已。

【商榷】文中“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中,“夺”译为“强取”,

联系语境与两人的身份,应译为“改变”“更改”更妥。

【提问】那么,新的问题又来了,楚怀王不是对屈原挺信任的吗?

为何又听信谗言呢?这就需要全面了解楚怀王这个人,阅读第4、5、

6、7自然段。本传记还写了楚怀王哪些事情?说明他是怎样的一

个人?这个人在性格上有什么弱点?

【明确】楚怀王受张仪欺骗,是贪婪所致。张仪的鬼话,稍有理性

的人都能识破,然而楚怀王竟然相信了,撕毁了与齐国的盟约。这

是利令智昏。

当张仪说是六里不是六百里时,楚怀王“怒”,"大兴师伐秦”,

结果损兵折将,兵败失地。失败后,楚怀王“悉发国中兵”“深入

击秦”,遭魏国偷袭,只好撤兵。即公元前312年,秦楚之间爆

发的两场史诗级大战——丹阳之战、蓝田之战,两场战役以楚国完

败而告终。齐国因怒于楚的失信也不援救,楚国陷入窘境。

由此可见,楚怀王易怒,性格暴躁,缺乏理性(反省),所以他才会

轻信上官大夫。

【追问】楚怀王在哪个环节应该反省?

【明确】第一,当知道张仪欺骗他之后就应该反省,应认识到与齐

国断交是错误的,应立即与齐国修复外交关系,共同对抗秦国。

第二,攻秦失败后,本应及时反省,认识到攻秦的鲁莽,还应该预

料到魏国可能会偷袭。撤兵后,应主动向齐国道歉,修复关系。

【追问】第5段中的楚怀王又出了什么昏招?张仪又如何破局?

【明确】第5段写秦国割汉中地与楚和好,但是楚怀王“不愿得地,

愿得张仪而甘心焉”。可见,楚怀王意气用事。

张仪的做法令人感动,“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二者

形成鲜明对比。(张仪之所以敢冒风险进入楚国,勇气来自哪里?)

张仪的勇气来自对楚怀王及周边小人性格弱点的深入了解。据文献

记载,张仪来到楚国,便被楚怀王关入监狱。但是张仪却能够暗中

贿赂靳尚,并编造假话迷惑郑袖,让郑袖吹枕边风,使楚怀王放走

了他。

【补充】前面讲了“王怒而疏屈平”,“疏”不是疏远的意思,类

似于停职,但仍然保留原有职务与待遇。与秦的两场战役失败后,

被“疏”没两年的屈原被火速召回来,被委任为大使,出访齐国,

去修复与齐国关系,共同对抗秦国。所以,才有了等屈原从齐国回

来后,一听张仪又来作妖,赶紧劝楚怀王杀张仪,楚怀王醒悟过来

时,为时已晚。

之后,楚国本来有反击秦国的机会,可惜白白错过了。具体情况是

公元前306年秦昭王嬴稷继位,嬴稷的母亲宣太后正是楚国的公

主。于是宣太后派使者跟楚怀王说:“都是楚国人,肥水不流外人

田。咱们来秦楚联姻!”楚怀王一听:“好呀好呀!”

于是狼与羊走到了一块,秦昭王迎娶了楚国公主,秦王一下子做了

楚怀王的女婿,整个楚国沐浴在和平之中。

此时,唯有屈原头脑清醒,他判断秦国只是缓兵之计。的确,秦国

新君初立,国内政局不稳,宣太后急需一个稳定的国外环境,从而

集中精力剿灭国内的反对派。等秦国宣太后外戚集团在秦国站稳脚

跟,下一个目标必然是自己的娘家。

屈原不停地在朝堂上奔走相告,只想过太平日子的楚怀王与大臣愤

怒了。于是楚怀王一生气:“放屈原于汉北!”

就屈原在汉北孤独徘徊之时,秦国、齐国、韩国、魏国联军共同攻

打楚国的垂沙之战爆发。楚怀王再次把屈原召了回来。楚国派大将

唐昧率军抗击,最后楚国大败,唐昧被杀。(这就是课文第6段的

内容,这段主要是写武将,估计司马迁觉得,主角也无可奈何,一

些配角在“作死”,省点笔墨吧,于是略写此段)

【追问】第7自然段写了什么?说明楚怀王什么特点?

【明确】楚怀王听信子兰的话,盲目入秦,结果被扣,最后客死秦

国。由此可见,楚怀王极为昏庸,毫无主见。

【补充】公元前299年,秦昭王为冲业绩,决定做一个“杀猪盘”

骗局。找哪个大冤种呢?找熟人最容易成功。于是秦昭王作为楚怀

王的女婿,想请老丈人来秦国做客。

听此消息,屈原立刻劝楚怀王千万不能再上当受骗。年老的楚怀王

就像很多被诈骗的老人一样,无论旁边人怎么劝,就是执意要给骗

子打款。果不其然,楚怀王一到秦国就被绑票了。秦国就拿着楚怀

王这张大肉票,要挟楚国,楚国人也不吃这一套,三条腿的蛤蟆不

好找,两条腿的君王还不好找吗?于是,楚怀王的儿子楚顷襄王继

了位。

【提问】阅读第8段前半部分,前任老板不在了,屈原何去何从?

【明确】屈原处于流放中,他痛恨子兰,但仍眷恋楚国,挂念怀王,

念念不忘回到朝廷。盼望君王能够彻底醒悟,朝廷风气能改变。(表

现了屈原不计个人恩怨、热爱楚国、忠于国君的高尚品质。也为下

文的议论张本)

【补充】前任老板陷入诈骗窝点,屈原极其愤恨子兰,想把楚怀王

迎回来。子兰不傻,前任老板一旦回来,现任老板就该下课了。于

是子兰跟哥哥顷襄王告屈原的状。令尹子兰:“哥,决不能让老爹

回来,老爹的死党也要赶走!”楚顷襄王一听,言之有理,于是“迁

屈原于江南!”“迁”,指开除公职,流放外地。就这样,屈原的

官给彻底被擂了!

【提问】如何理解屈原与渔父的两轮对话?(让两个学生来模拟对

话)

【明确】第一轮对话交代了屈原被放逐的原因:举世混浊而我独清,

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第二轮对话讲了两种人生选择的对比:渔父劝屈原随波逐流,屈原

坚持正道直行,并以死明志。

显然,渔父显然代表了另一种人:不必坚持,不要给自己找麻烦;

不必显示自己的清高,同流合污就是了。屈原则坚守初心,宁死也

不改变。

【补充】屈原流放湘西,公元前278年,62岁的屈原听闻郢都被

秦国攻陷,彻底被击垮。(顷襄王逃到陈城。公开前223年,楚被

秦所灭)

郢都是他的故乡,更是他的精神家园。郢都没了,楚人的根就没了。

没有根的楚人,就成了一群四处漂泊的流浪汉。

没人管的屈原,开始自我漂流,走到哪是哪。他离开湘西,来到长

沙,往北走来到了汨罗江。一位渔夫看到了江边一位边走边吟唱、

披头散发、形如枯槁的怪人。渔夫仔细一看,惊呼:“这不是三闾

大夫吗?怎么到这里来了啊?”

屈原看到有人认出了自己,说了一句千古名言:“举世皆浊我独清,

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夫:“你为何不随波逐流,非要落得如此下场呢?”

屈原愤愤地说道:“我宁愿跳入江水,葬身于此,也不愿被精神污

染!”

说完屈原接着孤独地走下去,看看滔滔江水,屈原意识到世间没有

什么值得他留恋了,效忠的君王死了,梦里的故乡没了,世间太肮

脏了,是时候该走了。

【提问】《屈原列传》主要写屈原,却用了很多笔墨写楚怀王、顷

襄王,这是为什么?

【明确】一方面楚怀王、顷襄王的昏庸导致了屈原的被疏远,被流

放。他们与屈原的悲惨命运有密切关系,所以必须写他们;

另一方面从侧面突显屈原的才干。屈平被黜后,怀王三次被骗:一

骗断绝盟友,二骗放走张仪,三骗客死他乡。期间,楚国两次兵败,

一败斩首八万,掳将屈君。二败诸侯共伐,杀将唐昧。楚国军力、

财力和人力大困。内政忧患,外交无援,国力大衰。屈原的价值正

在此凸显——屈原用,则国兴;屈原黜,则国衰。

【板书小结】

第4段:屈原既黜,楚怀王第一次被骗:断绝盟友,伐秦大败。(楚

怀王:贪婪昏庸)

第5段:屈原既疏,楚怀王第二次被骗:放走张仪,后悔不及。(楚

怀王:意气用事)

第6段:屈原被逐,秦齐韩魏四国攻楚:楚国大败,大将被杀。(楚

怀王:目光短浅)

第7段:屈原召回,楚怀王第三次被骗:盲目入秦,客死他乡。(楚

怀王:年老昏庸)

第8-9段:屈原放流,顷襄王上位用子兰:子兰诋毁,屈原被迁。

(顷襄王:昏庸)

第1071段:屈原投江,楚国江河日下,53年后被秦所灭。

(三)任务二:阅读全文议论部分,理解司马迁对屈原高洁志向的

评价

【提问】读第3段,看注释。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用了什么表达

方式?

【明确】第3段是司马迁的议论评价,主要写了三个方面的内容:

①屈原创作《离骚》的原因;②《离骚》的风格、内容和特点;③

屈原的伟大人格。

【提问】这3段中,司马迁如何论述屈原创作《离骚》的原因?《离

骚》的风格、内容和特点分别是什么?

【明确】先亮出观点“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然后结合人之常

情讲道理,司马迁认为,人处于困境就会追念本原,所以到了极其

劳苦疲倦的时候,会叫天;遇到病痛或忧伤,会叫唤父母。叫天叫

父母,其实都是内心生怨的意思。

而屈原行为正直,竭尽自己的忠诚和智慧来辅助君主,却遭到小人

离间陷于困境,自然会心中生怨,于是总结出“屈平之作《离骚》,

盖自怨生也”。

【补充】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

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

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

《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奋之所为作也。

【小结板书】

1.创作原因:忧愁幽思而作。

2.风格:好色而不淫(香草美人手法),怨诽而不乱(心有怨,却

忠君恋国)

3.内容:颂圣王,刺世事,明道德,条治乱。

4.特点: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提问】结合第3段最后两句话,思考司马迁如何评价屈原的品格?

【明确】司马迁说屈原自动远离污浊,像蝉脱壳那样摆脱污秽的境

地,以超脱于尘世之外,不为尘世的污垢所辱,出淤泥而不染,保

持自己的高洁品德。最后的评价是可与日月争光。

【补充】为什么司马迁对屈原的评价如此之高?屈原本身极具人格

魅力外,还因为两人的政治遭际和人格品性也有相通之处。在政治

上,他们同样都是“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受到了当权者的无情打

击。在对文学艺术的追求上,二人都以书言志,发愤著书。还有人

认为司马迁敬佩屈原能够自杀,但是他自己受宫刑的屈辱而不能自

杀,其中有着内心的挣扎和矛盾。

【提问】请翻译第8段中“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

以自为……此不知人之祸也”,表达了司马迁什么看法?

【明确】(翻译略)司马迁认为自古以来,人君都希望得到忠臣贤

才来辅佐自己,而楚怀王落得客死他乡、为天下笑的下场,其错误

在于忠奸不辨,不能知人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