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对等视角下的美版《甄嬛传》字幕翻译方法论研究_第1页
功能对等视角下的美版《甄嬛传》字幕翻译方法论研究_第2页
功能对等视角下的美版《甄嬛传》字幕翻译方法论研究_第3页
功能对等视角下的美版《甄嬛传》字幕翻译方法论研究_第4页
功能对等视角下的美版《甄嬛传》字幕翻译方法论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20世纪,随着互联网新技术的迅速发展,电视剧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欣赏的主要艺术之一,由此字幕翻译亦成了翻译界关注的对象和研究领域。本文重点研究了字幕翻译的对等功能,并对与之相关的实用翻译策略进行了探讨,以著名的迪士尼英文动画电视剧美版《甄嬛传》字幕的汉译为研究素材,将该剧的字幕翻译问题置入功能对等翻译理论框架内,从语言、风格及文化等方面,分析论证电视剧美版《甄嬛传》字幕翻译中的对等功能表现,总结出字幕汉译过程中所应用到的翻译策略和技巧,主要包括释意法、增减意法、归化法、转化文化意象、转换文化颜色词等。本文认为,奈达的对等功能理论能有效的指导电视剧字幕翻译,并能促进电视剧字幕翻译研究的发展。关键词:对等功能理论;字幕翻译;《甄嬛传》字幕翻译

CONTENTS摘要 1第一章引言 31.1研究背景 31.2研究意义 41.3研究方法 41.4亟待解决的问题 51.5研究框架 5第二章文献综述 52.1字幕的定义和类型 52.1.1字幕的定义 52.1.2不同类型的字幕 62.2关于以往字幕翻译的研究 72.2.1国外研究 72.2.2国内研究 72.2.3小结 82.3创新点 8第三章功能对等理论与字幕翻译 93.1EugeneA.Nida简介 93.2功能对等理论 93.3在翻译中实现功能对等的原则 93.4字幕翻译中的功能对等维度 103.5小结 10第四章字幕翻译中的功能对等 114.1有关美版《甄嬛传》介绍 114.2功能对等理论在美版《甄嬛传》中的应用 124.2.1语言层面的对等性 124.2.1.1句法层面的弃形保意 124.2.1.2语篇转换层面的弃形保意 134.2.2文体层面的对等性 144.2.2.1本意保留法 144.2.2.2压缩意译法 154.2.3易化意译法 164.2.3.2归化"三步翻译法" 184.3小结 18第五章结论 19书目 20第一章引言1.1研究背景选择《甄嬛传》这部作品作为研究对象的原因:一是笔者很喜欢观看《甄嬛传》这部电视剧,已经把中英文字幕版的电视剧浏览了许多遍,许多台词烂熟于心;二是《甄嬛传》是一部典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电视剧,被认为是中国最成功的电视剧之一。这部电视剧备受国内外大众喜爱,具有较为广泛的影响力。故本研究选择这部剧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其功能对等视角下所呈现字幕翻译现象随着中国社会不断地发展,与国际社会不断深化接轨,中国的文化不断得到世界人民的关注。许多西方国家的人们通过文学著作、电影、电视剧、古迹等去了解中国文化。因此,在网络时代的今天,短视频产业发展成熟,在国外受众渴望了解中国文化的形势下,在新兴传媒技术的助推下,中国文化短视频对外传播蓄势待发。而电视剧就是短视频中的一类,许多人对电视剧进行剪辑传播,让很多国外的人知晓了《甄嬛传》,并且使其走出国门,形成美版《甄嬛传》(TheEmpressesInThePalace)电视剧作为中国现当代文化的组成部分和对外传播载体,承担着中国文化在国际中的交流和融合作用,肩负中国文化走出国门的重大任务,更对提升本国文化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产生重大意义。此外,电视剧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艺术形态,也是展现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浓厚文化底蕴以及各民族人民多姿多彩的生活状态,传统特色文化的重要方式。《甄嬛传》是一部典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电视剧,被认为是中国最成功的电视剧之一。但是当本人通过阅读陈黛尧先生的论文,知晓了《甄嬛传》在美国播出后却反响平平,原因之一是译者未能把握住一些含有特色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美版《甄嬛传》未能很好的翻译出头衔、称谓形式、俗语诗词、四字格及成语,这些词语在中国有特定的含义,但是因为是美国团队自己翻译字幕必然优先考虑美国观众的表达习惯、美国观众的审美取向、美国观众可接受性等因素,故而对观众造成迷惑,甚至不能对中文文化形成良好的传播。了解到美版翻译的缺陷后,笔者想到了大三所学习的翻译理论——功能对等翻译理论。尤金·奈达是美国著名的语言学家、翻译理论家。在指导翻译《圣经》的过程中,他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翻译理论,其中的功能对等理论对翻译学界产生了重要影响。奈达提出功能对等理论有一个发展完善过程,奈达在他的《翻译的科学》一书中,基于翻译的本质,首次从语言学的角度提出形式对等和动态对等概念,它的对等内容包括四个方面:(1)词汇对等(2)句法对等(3)篇章对等(4)文体对等,而功能对等关注的是译文读者对译文所做出的反应与原语读者阅读原文时反应基本一致。1.2研究意义本课题在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建议字幕英译在突出语言功能的同时,采取驯化策略,避免翻译腔调化。为了最大限度地实现功能对等,译者在翻译中应时刻注意对象置换、文化形象默认、昵称音译、英文名翻译等问题。此外,越来越多的翻译影视剧选择保留源语对白不配音,同时提供目的语字幕,这值得我国影视剧翻译工作者借鉴。功能对等理论虽然不能完全解决语际字幕翻译的所有问题,但至少可以指导译者在翻译时从文化、语境、受众等角度努力。随着中国影视剧等文化产品的不断输出,中国影视剧字幕翻译领域的问题将越来越突出。而对美版《甄嬛传》字幕翻译的研究,其意义一是有助于提升国产电视剧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甄嬛传》作为中国一部脍炙人口的古装剧,其在美国市场的成功改编和传播,对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二是研究美版《甄嬛传》字幕翻译,有助于了解中美文化差异以及如何在翻译过程中实现文化内涵的传递。这对于推动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积极意义。总之,功能对等视角下的美版《甄嬛传》字幕翻译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希望通过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可以为中国电视剧的国际化传播提供有力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支持,推动国产电视剧在全球市场的繁荣发展。1.3研究方法从翻译理论家尤金·A·奈达(EugeneNida)的功能对等理论出发,对美版《甄嬛传》的字幕英译语料进行了个案研究。美版《甄嬛传》是一部脍炙人口的古装电视剧,其字幕以诗化的语言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著称。要达到这样的效果,翻译和介绍工作难度极大,还存在很多问题。针对该剧字幕英译中存在的对象替换、文化意向缺省、音译、字幕与画面不一致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本课题主要运用案例分析法和文献研究法进行研究:1.案例分析法:在翻译型论文中,选择一个具体的翻译案例进行深入分析,考察其中涉及的翻译策略、困难与挑战、文化因素等内容。通过对该翻译案例的详细描述和分析,可以揭示翻译过程中的特点、规律和问题。案例分析法有助于本人深入理解翻译的复杂性,为提高翻译质量提供借鉴和启示。2.文献研究法:通过对翻译领域的相关文献、研究成果和理论进行系统搜集、整理和分析,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翻译研究的最新进展、重要观点和学术争议。文献研究法还可以为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验证,指导研究问题的提出和论证。通过文献研究,本人可以全面了解翻译领域的理论框架和方法论,为本人的研究奠定基础。1.4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总结了字幕翻译过程中使用的策略和技巧,包括口语化、加减法、驯化、文化形象转换、文化色彩词转换等。1.5研究框架 本文主要研究字幕翻译的对等功能,并探讨一些实用的翻译策略。本文选取迪斯尼著名英语电视动画片《甄嬛传》的汉译字幕为研究素材,从语言、风格、文化等方面分析论证美版《甄嬛传》汉译字幕的对等功能。第二章文献综述2.1字幕的定义和类型2.1.1字幕的定义字幕被广泛认为是一种独特的翻译形式(Gottlieb,1992年)。它被广泛用于引进外国媒体内容,包括电影、电视剧和纪录片等。Gambier在其2013年的手册中对字幕翻译做出了广为接受的定义,即“将一种或几种语言的口头对话转换成一种或两种文字”。DiazCintas和Remael对这一概念做出了更详细的定义。Atranslationpracticethatconsistsofpresentingawrittentext,generallyonthelowerpartofthescreen,thatendeavorstorecounttheoriginaldialogueofthespeakers,aswellasthediscursiveelementsthatappearintheimage(letters,inserts,grafFti,inscriptions,placardsandthelike)andtheinformationthatiscontainedonthesoundtrack(songs,voicesoff).(2007:8;2013:274)Gottlieb(1998)认为,字幕“通常由一行或两行组成,平均长度不超过35个字符”“一般放在页面的下方"(第245页)。他还指出,符号构成、时间和持续时间以及语用维度是字幕的显著特征。就语言媒介而言,字幕可以分为语际字幕和语内字幕(Gottlieb,1998年)。语内字幕制作是将同一种语言从语言代码或图片代码翻译成文字代码。因此,语内字幕不一定包括语言的转换。这类字幕的目的包括加强儿童的阅读能力,促进外国人的语言团队,以及让听力困难的人无障碍观看。有关这种字幕的字幕模式是跨语言字幕,可以定义为"将源语书面转译成目标语言(Perez-Gonzatez,2019,p.32)"的过程。这种类型的字幕也可称为“对角字幕”,因为它涉及从源语语音到目标语言文字的二维翻译过程。2.1.2不同类型的字幕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可以看到不同类型的字幕。它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字幕文字来区分不同类型。有时,字幕是不提供的。因此,在字幕制作中,听和理解是必要的一个步骤。如果字幕的源语言文本不需要写成文字,那么接下来的字幕制作步骤就是翻译和写成字幕。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提供了字幕文本就可以免去听力和理解。由于机器或语言工作者可能会出错,因此听力和理解之后的修正工作不能省略。其次,区分不同类型的关键点在于第三种语言。有时,字幕需要由不懂原文的译员翻译。如果译员不懂原文,字幕翻译的进展就更像是书面翻译。只能从视频图片中获得一点帮助。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能涉及口译。所提供的文本可用于视译,这对于初学者来说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口译练习方式。第三,字幕制作受赞助商因素的影响。是否有赞助商以及赞助商的要求对字幕制作至关重要。大多数字幕组都是非营利性的。他们只是一群将字幕工作作为业余爱好的人,不对赞助商负责,因此他们的翻译风格通常是随心所欲。然而,当字幕工作有了报酬,语言工作者就成了雇员,除了诗论之外,必须高度重视赞助商的意识形态、经济和地位。第四,根据配音是否在字幕制作计划中,不同类型的字幕制作可分为纯字幕制作和配音字幕制作。2.2关于以往字幕翻译的研究2.2.1国外研究在电影翻译领域,西方学者起步较早,如今活跃在电影翻译研究领域的主要是欧洲学者。电影翻译及相关理论研究在欧洲迅速发展的原因在于欧洲国家特殊的历史、语言和文化背景。他们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密切的交流。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在欧盟的支持下,随着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更新,也随着欧洲国家语言意识的强烈和语言政策的形成,字幕翻译研究在西方得到了快速发展,相关论文大量涌现(Gambier,2003:171)。21世纪以来,越来越多与字幕翻译相关的期刊和研究论文在《Target》、《Perspectives》、《Meta》、《Babel》、《TheTranslator》、《Translation》等刊物上发表。此外,Gambier&Gottlieb(2001)、Gambier(2003)、Orero(2004)等人的其他论文和专著也开始出现和出版。字幕翻译研究继续向广度和深度发展。他们的字幕翻译研究视角多元,善于具体个案研究,研究范围涉及电影字幕翻译的方方面面。董海亚(2007)总结了他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即配音模式与视听媒体国家认同的关系、配音与字幕模式的翻译策略研究、电影研究与翻译研究的融合、多重系统理论。在关于配音和字幕模式的翻译策略研究中,主要是从翻译和文化的角度出发,结合文本分析、语用学、接受研究理论、相关性理论等做研究,探讨配音和字幕的具体问题和策略。西方出现了一种现象,即近年来,一些电影学者开始将目光转向翻译,同时,以电影为研究主题的国际会议也逐渐放开了对电影字幕翻译相关研究论文的限制(Diaz-Cintas,2004a:23)。国外从功能对等的角度对美版《宫心计》字幕翻译的研究相对较少。一些国外学者关注了中国电视剧在国际市场上的传播,以及翻译过程中涉及的文化差异和策略问题。此外,一些国外研究者还从跨文化传播的角度分析了西方市场对中国电视剧的接受程度。2.2.2国内研究被誉为电影字幕翻译领军人物之一的杨安丽教授从1984年开始从事影视节目翻译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翻译经验。杨安丽教授在2020年指出,电影语言不同于文学书面语言,电影语言有其自身的特点。他总结了电影语言的五大特点,即倾听性、综合性、即时性、通俗性和无注释性。由于电影作品的五大特点,电影翻译必须有特殊的要求。因此,他接着介绍了七种个人的电影翻译经验。最后,杨安丽提出,在严复的“三原则“中,“表现力”是最重要的,包括忠实、表现力和优雅。此外,刘大彦(2008)在《电影中的双关语翻译》一文中分析了双关语的英译汉,这有助于中国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英语电影。事实上,根据学者个人的经验,双关语的翻译难度很大,有时甚至无法翻译。国内从功能对等的角度对美版《甄嬛传》字幕翻译的研究较为丰富。学者们分析了美版《甄嬛传》字幕翻译中采用的本土化策略、外来化策略和文化补偿策略,以及这些策略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学者们研究了如何在翻译过程中克服中美文化差异带来的障碍,以及如何保留原文中的文化内涵。学者们对美版《甄嬛传》的字幕翻译质量进行了评估,探讨了翻译中存在的问题,如语言表达、词汇选择、语境处理等。学者们分析了美版《甄嬛传》在美国市场的反响以及国内观众对翻译版本的满意度,评价了字幕翻译的效果。学者们还关注了美版《甄嬛传》字幕翻译过程中反映出的国内影视人才匮乏的问题,探讨了如何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影视翻译人才。2.2.3小结综上所述,从国内外功能对等视角对美版《甄嬛传》字幕翻译的研究现状表明,该课题具有较高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可以为国产电视剧的全球传播提供理论与实践层面的支持。2.3创新点笔者和国内外研究者不一样的研究方向是,本文主要研究字幕翻译的对等功能,并探讨一些实用的翻译策略。本文选取迪斯尼著名英语电视动画片《甄嬛传》的汉译字幕为研究素材,从语言、风格、文化等方面分析论证美版《甄嬛传》汉译字幕的对等功能。第三章功能对等理论与字幕翻译3.1EugeneA.Nida简介尤金·奈达(EugeneA.Nida)是一位在学术界享有崇高地位的语言学家。他曾担任美国语言学会会长,也是著名的翻译家。他花了大量时间研究《圣经》的翻译,并在翻译过程中总结出自己的翻译理论,后来成为翻译界的经典理论之一,即功能对等理论。这一理论认为,译者在翻译文本时需要实现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的功能对等,而不是简单机械地逐字翻译,最终只能实现字面意思的一一对应。奈达之所以强调翻译过程中意义的重要性远大于形式的重要性,是因为他认为不同的语言传递着不同的文化内涵。如果译者过于注重形式,可能会导致源语言文化内涵的丢失,使读者难以准确理解源语言的文化内涵。3.2功能对等理论功能对等理论由美国语言学家尤金·A·奈达(EugeneNida)于1969年提出,在《圣经》翻译的过程中,奈达从实际出发,发展出了一套自己的翻译理论,最终成为翻译研究的经典之一。奈达理论的核心概念是“功能对等”。所谓“功能对等”,就是说翻译时不求文字表面的死板对应,而要在两种语言间达成功能上对等。为使源语和目的语的之间的转换有一个标准,减少差异,尤金·A·奈达从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根据翻译的本质,提出了著名的“动态对等”翻译理论,即“功能对等”。在这一理论中,他指出“翻译是用最恰当、自然和对等的语言从语义到文体再现源语的信息”(郭建中,2000:65)。奈达有关翻译的定义指明翻译不仅是词汇意义上的对等还包括语义、风格和文体的对等,翻译传达的信息既有表层词汇信息也有深层的文化信息。“动态对等”中的对等包括四个方面:1.词汇对等,2.句法对等,3.篇章对等,4.文体对等。在这四个方面中,奈达认为“意义是最重要的,形式其次”(郭建中,2000:67)。形式很可能掩藏源语的文化意义并阻碍文化交流。因此,在文学翻译中,根据奈达的理论,译者应以动态对等的四个方面作为翻译的原则准确地在目的语中再现源语的文化内涵。3.3在翻译中实现功能对等的原则奈达非常明确地指出,翻译中的功能对等重视的是目标读者对译文的反应与原版读者对原版反应之间的实际对等关系,而不是源语言与目标语言之间的信息匹配。在一篇研究论文中提到,传统的翻译理论侧重于词语的选择,而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则突破了这一局限,实现了从信息对等到读者反应的转变。这就是功能对等在翻译研究中的指导作用。翻译就是对源文本的再创造,首先在意义层面上,然后在文体层面上寻找最自然、最接近的对应。在这里,最接近指的是忠实于源文本,最自然指的是以最少的翻译来适应目标语言的文化、表达和思维方式。在功能对等翻译理论观照下的翻译过程中,译者不仅要传达正确的信息,还有义务为目标读者再现原文的具体形象和风格,使他们能够感受到原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和美感。所有这些都要求译者遵循一定的模式。3.4字幕翻译中的功能对等维度在语言层面,修辞方面,翻译人员需要考虑原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象征、隐喻等,并尝试在译文中保留相应的修辞效果。在句法方面,需要保持原文句式的结构和逻辑,在翻译过程中确保译文的语法正确性和自然流畅性。而在篇章方面,需要维持原文的语篇结构和连贯性,确保译文在整体上能够传达与原文相似的信息和语境。在文化层面,精神文化方面涉及哲学思想、宗教信仰等,翻译人员需要理解原文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并在译文中传达相应的精神价值观念。历史文化方面涉及特定历史时期、社会背景等因素,翻译人员需要对原文所处的历史背景有所了解,并在译文中体现出相应的历史文化特征,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行为。3.5小结首先,尽量复制原作者的写作所承载的意义。在翻译文学作品时,只有当译者抓住了原文的意义并重现于目标语中,我们才能称其为好的译文。其次,译文要通顺,用目标语进行思考和翻译。由于文化和表达方式总有差异,译者应将信息分解、重组,在文体、写作技巧和结构等方面重新创造出新的东西。第三,选择最符合语境的词,也就是原作写作风格。不同的词在不同的情况下有不同的解释,并且体现不同的叙事形式与风格,这就需要译者深思熟虑,选择最优的修辞形式来体现原作的风格意义。第四章字幕翻译中的功能对等4.1有关美版《甄嬛传》介绍电视剧的主要情节如下。清雍正元年(1644-1911年),康熙帝驾崩后,雍正在一场血战中夺得皇位。但在和平的表象下,暗流却蠢蠢欲动。尤其是华妃与皇后在后宫的争斗。这股势力极其危险。孝恭仁皇后为皇帝选妃,17岁的甄嬛和好友沈眉庄、安陵容被召入宫。甄嬛本以为自己只是补足名额,却因打扮简单而落选。然而,命运与她开了个玩笑。皇帝喜欢甄嬛的智慧、正直和谦逊。再加上她是皇上宠臣甄远道的女儿,甄嬛便留在了宫中。刚入宫的甄嬛与好友沈眉庄、安陵容等人结成一派。由于华妃的兄长年羹尧在前朝拥有众多追随者,实力不容小觑,华妃越发嚣张,甄嬛只好在华妃面前收敛锋芒。天真的甄嬛渐渐感受到了后宫的冷漠和无奈,渐渐变成了一个精明的女人。甄嬛也用智慧打败了华妃。但皇后担心甄嬛逐渐成为第二个"年妃",便以对先皇后纯元皇后不敬为名陷害甄嬛,使甄嬛再次失宠。同时,甄嬛也明白,自己之所以能得到皇上的宠爱,只是因为她长得像死去的纯元皇后。生下女儿隆裕公主后,甄嬛非常伤心,选择离开皇宫,到庵中修行。甄嬛在寺中饱受欺凌。幸得果郡王悉心照料。两人在患难中相爱,只待有机会一起离开这里,过上正常人的生活。然而,却有人误传果郡王在前往云南和西藏的途中去世,甄嬛便相信了这个误传。为了保护腹中的胎儿,甄嬛设计觐见皇上,回到宫中。在宫中生下双胞胎后,甄嬛再次上位。经过各种宫廷斗争,雍正皇帝操劳过度,身体每况愈下。多疑的皇帝听信谣言,怀疑果郡王与他深爱的甄嬛有染。于是,他逼迫甄嬛毒死果郡王。甄嬛不忍,要喝下毒酒。为了保护甄嬛,果郡王喝下了毒酒,死在了甄嬛的怀里。甄嬛伤心欲绝,发誓要报仇雪恨。最后,皇帝也被甄嬛毒死,甄嬛成了太后,享尽荣华富贵,却失去了一切,包括爱人、亲人、朋友甚至敌人。文化融合是一个由表层文化向深层文化逐渐融合的过程。文化不仅有语言、习俗、饮食、服饰等表层的东西,还有道德、情感、价值观等深层的内容。不同的国家和民族,由于生活和生产方式的不同,其文化也不尽相同。在不同文化的交流过程中,语言等表层文化最容易被改变和融合,而价值观等深层文化最不容易被融合(Wang,2007)。美版《甄嬛传》的文化融合体现在表层文化、语言、深层文化和情感价值观等方面。(陆晓明,2020:65)4.2功能对等理论在美版《甄嬛传》中的应用4.2.1语言层面的对等性汉英两种语言在语法、字形、句法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在功能对等理论的指导下,将汉语四字成语翻译成英语时,“表达意义”是第一位的。以美版《甄嬛传》中出现的字幕英译为例。4.2.1.1句法层面的弃形保意Example1曹琴默:杀鸡是要儆猴的,如今鸡已经杀完了CaoQinmo:Havingseeit,Ieagerlyawaitwhatyouhavetotellme.例1:可以看出,由于英汉句法结构的差异,汉语中常用的四字成语不能一一对应。“watching”和“warning”表示警惕、警觉、不再犯错。如果不顾交际语境,翻译成“killachicktowarnamonkey”,就会让目标语言受众一头雾水。Nida认为,传达信息至关重要。如果译者将译文译得晦涩难懂,显然不利于目的语受众,也不利于语言交际功能的实现,除非原作作者想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意思。《甄嬛传》用吕后和戚夫人的故事恫吓富察贵人。一旁的曹琴默对甄嬛的意图心领神会,才说出了这番话。为了达到更好的交际目的,译者有意在译文中将“dog”和“lion”等同于原文中的“鸡”和“猴”。翻译中没有绝对的对等,译者只能注重接近和自然的对等。即使目的语中有“chicken”和“monkey”这样的宾语,但译者在面对源语时,对本可以直译的宾语进行了替换。译文是面向目标语受众的,对象的替换可以克服一定程度上的翻译语气。鉴于字幕翻译的口语化特点,译者使用了替代程度较高的书面语“吓跑了”(Warn),最大限度地发挥语言的交际功能和审美功能。Example2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翻译:Eachyearandeveryyear,theblossomsreturnanew.Eachyearandeveryyear,theblossomsofyouthdoesnot.例2: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刘希夷的名作《代悲白头翁》。在美版《甄嬛传》中,年迈的甄嬛在第一集中用这首诗感叹宫中美女如云,花开花落。“年年岁岁”和“岁岁年年”的中文意思相同,所以译者将其分别译为eachyear和everyyear,虽然译文符合原意,但似乎缺乏韵律感。笔者认为可以颠倒重复,分别译为eachyearandeveryyear和eachyearandeachyear,这样既保持了原诗的节奏,又有呼应,旋律优美。在翻译"flowersimilarity"时,译者没有直接译为“花开如故”,而是意译为“花谢花飞花满天”,便于目标语读者理解。这一译法与之前的“eachyearandeveryyear”相呼应,强调了时间流逝的无情事实。根据功能对等理论,为了保留源语所包含的形式和意义,译者可以对源语进行适当的调整,使目标语读者更容易理解其含义(Marcin,2012)。因此,译者结合美版《甄嬛传》中雍正与年迈的甄嬛的语境,将例1中的"人"译为青春的绽放而非人,弃形保意,表达了宫中花开花落、美女辈出的意思。此外,在翻译"相似"和"不同"时,译者分别译为"还任何"和"不",对比鲜明,保留了原诗的修辞手法,实现了修辞意义层面的功能对等。参考译文:年复一年,花开花谢。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4.2.1.2语篇转换层面的弃形保意例3:嬛嬛一袅楚宫腰。那更春来,玉减香消。translation:BeautyofslimwaistintheChupalacearequitegracefulandcharming.Buttheiryouthandbeautywillfadeawaywiththeyear.例3:这句诗出自宋代诗人蔡琰的名篇《一剪梅·乌云落翠堆》。这句诗的原意是指一个温婉美丽的人如何经得起岁月的蹉跎,终将容颜老去。后来,"嬛嬛一袅"被用来形容雍容华贵的美人,而甄嬛的名字就来源于这首诗,这也间接印证了她的父亲是一位饱读诗书的文臣。"楚宫腰"源于历史传说"楚王好细腰"。据说楚灵王喜欢细腰的人,他的臣子和妃子们为了取悦于他,都刻意减轻自己的体重和腰围。译者将"楚宫腰"译为楚宫美人,更符合原诗的艺术构思,也便于美国读者理解。参考译文:楚宫的美女们婀娜多姿,楚楚动人。但她们的青春和美丽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消逝。4.2.2文体层面的对等性4.2.2.1本意保留法汉语和英语属于两种不同的语言系统和文化,因此句子的结构和称呼术语的使用很少相同。一般来说,在表达不同层次的含蓄称呼时,直译会再现原文的特点。但是,对中国文化缺乏了解的外国受众可能并不熟悉中国古代的权力体系。在这种情况下,应使用显性翻译而不是直译,显性翻译是将原文中仅以隐性方式存在但可根据上下文推断出的信息添加到目的语中的过程。本意保留法的体现主要集中在:保留原文中含蓄的称呼和隐性信息,但通过添加注释或调整词语,使得外国受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尽可能保留原文中的文化背景和特色,但在必要时进行必要的调整和解释,以确保译文的准确性和可理解性。通过保留原文的语气和风格,使译文更具有原作的特点和韵味,同时确保读者能够理解其含义。功能对等理论的体现在翻译中注重传达原文所承载的功能和目的,而不仅仅是字面意思。翻译者需要在保持原意的同时,使译文在目标语言中能够产生类似的效果和反应。根据原文的文化背景和语境,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和词语,以确保译文在目标受众中能够产生相似的文化共鸣和情感共鸣。在翻译中充分考虑目标受众的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尽可能使译文与其文化和语境相契合,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例如:例4皇后字幕翻译:Empress例5:皇贵妃字幕翻译:ImperialNobleConsort例6:贵妃字幕翻译:NobleConsort例7:妃字幕翻译:Consort例8:嫔字幕翻译:Concubine例9:贵人字幕翻译:NobleLady从上面列举的例子可以看出,外国人可能对"嫔"和"贵人"的翻译感到困惑。在汉语中,这些词都代表不同的级别。当一个女人在宫中侍奉皇帝时,她最初的头衔是"答应"。如果她能得到皇帝的宠爱,很快就会得到晋升,并有更大的权力统治其他地位较低的嫔妃。这些头衔是嫔妃们追求权力和地位的象征。然而,在美版《甄嬛传》中,由于直译的原因,观众几乎无法感知嫔妃与贵族之间的等级关系,从而造成混乱。因为在《朗文当代英语词典》中,Concubine的定义是:在某些社会中,与未婚男子同居并发生性关系的妇女,其社会地位低于其妻子。而Lady则是英国贵妇或爵士夫人的称谓。[8]由于文化差异,这些术语在英语中找不到译文,但译者可以给予一定补偿,而不是直译。为了达到与中文读者相同的读者反响,"嫔"可译为"五品妃","贵人"可译为"六品妃"。可见,直译只适用于对中国文化有一定了解的受众,但实际上,大多数美国受众对中国文化缺乏了解。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使用显性方法使翻译更加准确。4.2.2.2压缩意译法减法是意译中常用的翻译技巧,由于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这种方法也常用于字幕翻译。字幕翻译的特点要求译文必须简洁明了地传达原文的中心思想,因此译者可以删除不必要的无用信息,保证译文通俗易懂。然而,由于清代的称呼用语及相关词汇与现代汉语存在较大差异,在翻译某些称呼用语时,如果随意使用删减,就会失去原文的隐含意义。这就很难保证译文读者和原文读者有相似的读者反应,这就要求我们在翻译时尽量采用保留原文色彩的方法。压缩意译法的体现在翻译者可能会选择,压缩原文中较为复杂或冗长的句子或表达,以使译文更加简洁明了,符合英语语言的表达习惯。例如,当原文中出现长篇描述或冗长的修辞时,翻译者可能会进行适当的删减或精简,以确保译文更具可读性和流畅性。通过压缩意译法,翻译者可以在保留原文核心意思的同时,将其表达方式调整为更贴近目标语言的风格和习惯,以提高译文的自然度和可接受度。在压缩意译法中,功能对等理论的运用体现在翻译过程中,翻译者会努力确保译文在传达原文含义的同时,尽可能地在目标语言中产生相似的功能和效果。这意味着翻译者会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以在保留原文核心意义的同时,使译文更符合目标语言的语言习惯和文化背景,从而确保译文能够达到与原文相当的功能效果。例如:例10:今夜团聚守岁,臣弟怎么能迟到。Subtitletranslation:TonightistheNewYear'sEvegather-ing,howcouldIbelate?例11:祝皇兄万岁安康,大清国泰民安。Subtitletranslation:Mayyouenjoylonglife,healthandpeace.Mayourcountrythriveinpeace.例12:朕不喜欢勉强,改日吧。Subtitletranslation:Idon'tliketoforceanyone.Someotherday.在中国封建时代,皇帝拥有绝对的至高无上的地位,所有官员和皇室成员都必须使用敬语来称呼皇帝,以示尊重。然而,在字幕翻译中,"臣弟""皇兄""朕"等称谓被简单翻译成"朕"和"您",无法体现原文中深层次的等级关系。因此,中国古代独裁者的权威和封建时代的核心文化含义不复存在,受众也不会产生类似于中国读者的阅读反应。笔者认为,"YourMajesty"可译为"陛下",以突出其至高无上的权威,并与目的语文化建立联系。而"I"则可以直接译为"zhen"或"Royalwe",这是英国女王经常使用的,使用的是异化法。4.2.3易化意译法文化内涵是语言中最精准的一面镜子,只有它才能准确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内涵。这就是研究中国影视作品字幕翻译的意义所在。本研究以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采用文化浸入、打断、诠释、驯化四种翻译模式,探究作品中古诗词、成语等文化负载词的古代文化特征、字幕翻译的表达方式。这种方法既保护了源语的文化内核,又兼顾了目标语受众的语言背景,实现了(相对的)文化对等。易化意译的体现在翻译者可能会选择,将原文中较为复杂或难以直译的词语或表达进行简化或转换,以使译文更易于理解和接受。例如,当原文中出现具有特定文化背景或历史意义的词语时,翻译者可能会选择将其译为更通俗易懂的词语或表达,以确保译文能够被广大受众所理解和接受。通过易化意译,翻译者可以在保留原文意义的基础上,使译文更贴近目标语言的语言习惯和文化背景,提高译文的可读性和可接受性。易化意译法中功能对等理论的运用体现在翻译过程中,翻译者会注重传达原文的功能和意义,而不仅仅是字面意思。在进行易化意译时,翻译者会根据原文的语境和情感色彩,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使译文在目标语言中能够产生与原文相似的功能效果。这意味着翻译者会尽可能地保留原文的核心含义和情感体验,同时调整译文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以使其更符合目标语言的语言习惯和文化背景,从而确保译文能够达到与原文相等的功能效果。接下来,我们将主要以屏蔽法和规范化法为例进行分析: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注重礼仪的优良传统。古代人常以"卑"自居,以"恭"自称。在宫廷中,自称也能体现一个人的身份和地位高低。在这部电视剧中,出现了多重自称和其他自称。例13:朕待你不薄——Ihavetreatyougood.臣妾听得头疼想回宫休息——Ihaveaheadache.Iwouldliketoreturnandrest.不是本宫不想帮你——IwouldhelpyouifIcan.只是奴婢身份低微怎么有幸伺候王爷呢——Idonotdeservethishonor.宫廷外的人通常用谦词自称,用敬语称呼他人,例如:“贫尼甘露寺静白:IamJingbaiofGanluTemple.”剧中,甘露寺的一位尼姑自称“贫尼”,这种自我介绍不仅体现了谦逊有礼的态度,也反映了自己的身份。此外,还有人称这位尼姑为"静白师父",剧中的台词是"这静白师父一人话不可信--Ifelttheone-sidedaccountofJingbaimightnotbereliable",并在其名后加了"师父"二字,以示对对方的尊重。但是,无论是宫中嫔妃的自称,还是其他人的自称,在目标语言中都被屏蔽,一律译为"我",对他人的尊称则直接省略,不作翻译。尊称和卑称是基于中国特定的文化和民族心理而产生的,具有民族性和时代性。正如罗常培所说"一个时代的客观社会生活决定了这个时代的语言内容社会现象,从经济生活到一切社会意识,都蕴含在语言之中"。中国古代传统"地址文化"背后的民族文化在这里无法体现,但字幕翻译并不是传播文化的唯一途径。剧中人物用源语言说话的语气、具体情境等因素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弥补,因此其文化意义不会被完全屏蔽。4.2.3.2归化"三步翻译法"例14:谢主隆恩——Gratitudeforhismajesty’sbenevolentgrace.这句话只有四个汉字,属于中国古代宫廷特色的文化表现形式。在"谢主隆恩"中,"隆恩"指的是皇帝,"恩"的释义是:恩惠,大恩大德。"皇上"在西方国家的等同概念是"国王或王后",所以小标题中将"lord"翻译为"HisMajesty",有可能将中文中的"emperor"翻译为"God"。由于中西方历史背景的差异,古代的"gracebestowedbyemperors"并不能用英语完全表达。根据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中的同构概念,为了实现文化对等,字幕翻译采用"驯化"的方法,在目标语中找到与源语对等的表达方式,进而表达源语的核心意义,帮助目标语受众理解,使其获得更好的观影体验。对于中英文双语句子之间的转换,Nida(1969)提出了"三步翻译法",包括分析、转换、重组三个步骤。这部影视作品的字幕翻译采用了尼达的核心句和句子转换概念,灵活运用合并、断句等方法转换语言结构,使译文更加连贯,有利于目标语受众的理解。贾培林指出,"字幕一定要短。一般来说,字幕的出现时间为2-7秒,所以一行字幕不能超过33-42个字符。否则,观众在观看电影时很难跟上字幕,这在翻译中文字幕时尤为困难"。(金海娜,2013:65)因此,文本缩减是字幕英译中常用的策略,一般包括凝缩、压缩免译、删减三种翻译方法。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译者需要遵循"关联理论"--个体的认知结构是由逻辑、词汇、百科知识组成的;对任何话语的理解都离不开具体语境的核心内容,对信息接收者的认知力做出判断,选择合适的翻译方法。其中,"浓缩法"是指蒸发多余的"水分",浓缩冗余信息,传达源语所含信息的精华;"压缩转述法"是指压缩目标语受众认知结构中缺乏的、字幕有限空间内无法补充的信息,用相对较短的句子来翻译原文的意思。4.3小结 综上所述,译者需要在整个翻译过程中综合运用翻译策略,解决中英文语言结构差异及其矛盾与字幕翻译局限性的问题,最终实现字幕翻译的句子结构对等。第五章结论本文以《甄嬛传》为研究对象,结合《甄嬛传》案例分析,剧中台词和句子所蕴含的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