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色散38-人教版_第1页
光的色散38-人教版_第2页
光的色散38-人教版_第3页
光的色散38-人教版_第4页
光的色散38-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说明文阅读(yuèdú)第一页,共50页。第三章说明文阅读(yuèdú)第一页,共50页。考纲要求1.整体把握实用类文本的主要内容。(能力层级:理解)2.阅读科技、社科、新闻作品,筛选信息,概括要点。(能力层级:理解)3.运用科技、社科、新闻作品中的信息解决相关问题。(能力层级:运用)考纲阐释1.2014年考纲增加了新的考点:运用科技、社科、新闻作品中的信息解决相关问题。同时,删去了两个考点:体会和分析实用类文本的语言特点;结合上下文理解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2.改为2道选择题,设题方向为“符合原文意思”和“对原文的分析理解”。3.简答题一般是运用文中信息解决相关问题。4.所选文章均来自课外,内容多关注环保、高科技或身边的人文环境。题型分值1.选择题,3分。2.选择题,3分。3.简答题,4分。第二页,共50页。考纲要求1.整体把握实用类文本的主要内容。(能力层级:理解)一、(2009年广东省卷)(见课本(kèběn))1.第②段画线句子中“尽量(jǐnliàng)”这个词不能去掉,为什么?(3分) 答案(dáàn):“尽量”在文中强调小孩洗澡时要尽可能少用洁肤用品,不排除有特殊情况。如果去掉“尽量”,则过于绝对,与事实不相符,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第三页,共50页。一、(2009年广东省卷)(见课本(kèběn))1.第②段2.结合(jiéhé)文章内容解释第⑨段中“不干不净,吃了没病”这一说法(shuōfǎ)的合理之处。(4分) 答案:人需要与自然密切接触,包括接触致病微生物。只有这样,才能激活和增强人体的免疫(miǎnyì)系统,抵御各种疾病。(或“保持一些所谓的‘脏’,除了可以刺激和增强人类的免疫(miǎnyì)系统,同时还可以避免人工合成的化学产品造成的伤害。”)3.给本文加一个恰当的标题。(4分)答案:清水是最好的清洁剂(或“远离自然必须惩罚”)第四页,共50页。2.结合(jiéhé)文章内容解释第⑨段中“不干不净,吃了没二、(2011年广东省卷)(见课本(kèběn))1.下列说法(shuōfǎ)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青藏高原的隆起,阻挡了来自印度洋湿润的西南季风,在中亚和我国的西北地区形成了大范围的干旱和荒漠区。 B.如果人类消灭了沙尘暴及沙漠干旱地区,也就消灭了地球上的多种自然生态,绝灭了一切物种,甚至引发我们难以想象的灾难。 C.沙尘含有丰富的营养物,沙尘暴带人海洋中的营养物促进了该海域(hǎiyù)生物的繁茂。 D.沙尘暴之所以会被妖魔化,主要是因为人们只看到沙尘暴所造成的危害,而忽略了它有利的一面。第五页,共50页。二、(2011年广东省卷)(见课本(kèběn))1.下列 解析:对照第④段最后一句“假如我们消灭了沙尘暴及其源头的沙漠干旱地区,也就消灭了地球上的多种自然生态,绝灭了适应干旱气候的一切物种,并会引起全球所有自然系统的更加可怕的反馈和报复,甚至(shènzhì)引发我们难以想象的灾难”,即可得出答案。答案(dáàn):B第六页,共50页。 解析:对照第④段最后一句“假如我们消灭了沙尘暴及其答案(d 2.第③自然段“人类(rénlèi)发展过程中的过度放牧、开垦种植和砍伐森林,使许多土地裸露”一句中,“过度”和“许多”能去掉吗?请说明理由。(3分) 答案:不能去掉。“过度”表程度,说明人类放牧等活动(huódòng)超出了大自然的承受能力;“许多”表范围,强调的只是部分土地裸露,并非全部。这些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第七页,共50页。 2.第③自然段“人类(rénlèi)发展过程中的过度放牧、 3.根据文意,谈谈我们应该怎样(zěnyàng)科学地认识沙尘暴。(4分) 答案:①沙尘暴是一种自然现象,是地球自然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②沙尘暴形成的根本原因与人类活动无关。③沙尘暴有害也有利。④沙尘暴的发生,人类没有能力、也没有必要阻挡。第八页,共50页。 3.根据文意,谈谈我们应该怎样(zěnyàng)科学地认识三、(2012年广东省卷)(见课本(kèběn))1.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yuánwén)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六价铬是人见人厌的化学元素,它有很强的生物毒性,长期接触容易致癌,对皮革中六价铬的含量要求最严格的是德国。 B.某些企业将皮革废料通过生石灰浸渍膨胀等手段处理后,熬制成工业明胶,卖给药用胶囊生产企业,以替代药用明胶。 C.“毒胶囊”的毒性难以检测,原因是工业用鞣制试剂不纯,不可避免地含有六价铬,以及三价铬和六价铬在使用和保存中可以互相转化。 D.本文条理清楚,先介绍“毒胶囊”的由来,接着说明其危害,最后教给人们辨别的方法。语言简明(jiǎnmíng)、准确。第九页,共50页。三、(2012年广东省卷)(见课本(kèběn))1.下列 解析:对照第⑤段第1句“准确评估工业明胶的健康风险比较(bǐjiào)困难,原因有两个:第一,鞣制虽然使用的是三价铬,但是工业用鞣制试剂并不纯,不可避免地含有六价铬;第二,毒性较小,三价铬和毒性剧烈六价铬在使用和保存中可以互相转化”即可得出答案。答案(dáàn):C第十页,共50页。 解析:对照第⑤段第1句“准确评估工业明胶的健康风险答案 2.阅读选文第⑧段,说说如何鉴别“毒胶囊”。(3分) 答案:①从颜色(yánsè)判别,毒胶囊颜色(yánsè)深、鲜艳。②从柔韧度判别,毒胶囊易捏碎。③从工艺判别,毒胶囊封口松,易拧开。 3.根据文意,谈谈我们(wǒmen)应该怎样理性对待胶囊类药品。(4分) 答案:示例:对待胶囊类药品及毒胶囊问题,置之不理和谈药色变的态度都是不可取的。毒胶囊含有易致癌物,对人体有危害,我们(wǒmen)需要了解它的危害性,用科学的方法鉴别分辨,而无需恐慌。第十一页,共50页。 2.阅读选文第⑧段,说说如何鉴别“毒胶囊”。(3分) 31.说明文的概念(gàiniàn) 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客观地解说事物的状态、性质、构造、功用、制作方法、发展过程以及(yǐjí)内在事理的一种实用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2.说明对象(duìxiàng)及特征

说明对象是指被说明的事物或事理。说明对象的特征就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一般来说,说明文说明的对象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抽象的。第十二页,共50页。1.说明文的概念(gàiniàn) 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客3.说明文分类(fēnlèi)(1)根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分为事物(shìwù)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2)根据说明(shuōmíng)语言和表达方式,分为平实的说明(shuōmíng)文和生动的说明文(生动的说明文又叫文艺性说明文)。第十三页,共50页。3.说明文分类(fēnlèi)(1)根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种类概念特征用法及举例时间顺序以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从而写出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一般用于人物的生平介绍、科学观察记录,说明事物或事理发生、发展或制作过程。如介绍中国文字的演变、某事物发展变化的历史、做菜的方法等。空间顺序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或从外到内、从上到下、从前到后,或从总体到部分,依次进行说明。一般用于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特征。如介绍某一建筑物、风景区等,就要从外到内、从上到下,或由远到近等依次进行说明。4.说明(shuōmíng)顺序第十四页,共50页。种类概念特征用法及举例时间以事物发生、发展的一般用于人物的生种类概念特征用法及举例逻辑顺序按照事物的内部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说明文在介绍事物的特征、种类、成因和功能时,常按逻辑顺序进行说明。逻辑顺序包括从现象到本质、从原因到结果、从整体到部分、从概括到具体、从特点到用途等。如说明气温变化的利弊、介绍甲型H1N1流感给全球经济带来的影响等。(续表)第十五页,共50页。种类概念特征用法及举例逻辑按照事物的内部联说明文在介绍事物的种类说明方法的特征下定义用精练简洁的语言对某一事物的本质属性或某一概念的内涵作规定性的说明。作诠释从一个侧面,就事物的某一个特点作简单的解释或介绍,不像下定义那样严格。举例子列举实际事例来具体说明事物的特征、解释抽象的道理或深奥的科学知识。打比方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5.说明(shuōmíng)方法第十六页,共50页。种类说明方法的特征下定义用精练简洁的语言对某一事物的本质属性种类说明方法的特征列数字用具体数字说明某事物的特征或本质。分类别将被说明的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一类一类地加以说明。作比较将两种类别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现象加以比较,来说明事物特征。引资料 (引用)为了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引用文献资料、名人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诗词等进行说明。(续表)第十七页,共50页。种类说明方法的特征列数字用具体数字说明某事物的特征或本质。分下面(xiàmian)是本章题型专练的选文,请同学们认真阅读。(一)均衡营养更健康(见课本)(二)今日水世界(见课本)(三)树轮密码(见课本)(四)转基因食品其实很环保(见课本(kèběn))(五)稀土扼住了谁的咽喉(见课本(kèběn))第十八页,共50页。下面(xiàmian)是本章题型专练的选文,请同学们认真阅一、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筛选主要信息,准确(zhǔnquè)概括要点【考点内容及题型特点】 本考点考查对文章的整体感知和理解能力。常见的题型有:以选择、填空或简答的形式指明说明对象(duìxiàng)或说明对象(duìxiàng)的特征。如:(1)本文(běnwén)的说明对象是什么?(2)本文(běnwén)的说明内容是什么?(3)文章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4)给本文拟一个恰当的标题。第十九页,共50页。一、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筛选主要信息,准确(zhǔnquè)【答题指导(zhǐdǎo)】1.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nèiróng)的方法具体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1)从分析标题入手(rùshǒu)。有的标题在指出文章说明对象的同时,也指出了其特征。如《死海不死》。(2)抓首句和中心句。有些说明文运用首句和中心句来突出所要说明的事物和特征。(3)从分析材料入手。先逐段分析作者介绍了有关事物的哪一方面的特征,然后归纳小结。第二十页,共50页。【答题指导(zhǐdǎo)】1.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nè2.筛选信息、概括要点(yàodiǎn)的方法 (1)浏览全篇,理解题意。事理说明文的结构一般清晰明了。开篇先引出说明对象,然后提到说明对象的特点,并分析特点形成的原因,最后顺势总结,或给人以启迪,或指出(zhǐchū)其影响。题目有时可以帮助我们思考,具有指向性。 (2)注意标志性词句,抓关键词语和句子。要善于分辨(fēnbiàn)句子之间的关系和语段的结构层次,进而明确文章语段的内容要点。 (3)信息再加工。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再加工,提炼、压缩、完善,整合成文。第二十一页,共50页。2.筛选信息、概括要点(yàodiǎn)的方法 (1)浏览全 【题型专练一】 选文二《今日水世界》(原文见第82页) 1.本文围绕题目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fāngmiàn)进行说明。水资源分布(fēnbù)严重不均 答案(dáàn):世界的用水量不断增加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方法第二十二页,共50页。 【题型专练一】水资源分布(fēnbù)严重不均 答案(dá 选文一《均衡营养(yíngyǎng)更健康》(原文见第81页) 2.理清选文的写作思路,用简洁的语言填空。 指出中国人营养(yíngyǎng)元素摄入现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现行补充的误区并提出建议。说明人体补充(bǔchōng)营养元 答案:列举中国(zhōnɡɡuó)人缺少的营养元素素的基本原则第二十三页,共50页。 选文一《均衡营养(yíngyǎng)更健康》(原文见第8选文三《树轮密码(mìmǎ)》(原文见第83页)3.如果(rúguǒ)通过树轮来研究太阳黑子活动周期,应按怎样的思路进行(jìnxíng)?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树木年轮宽窄降水气温变化太阳黑子活动周期第二十四页,共50页。选文三《树轮密码(mìmǎ)》(原文见第83页)3.如选文三《树轮密码(mìmǎ)》(原文见第83页)4.科研人员通过树轮重建过去(guòqù)气候形态有何意义?答案:通过(tōngguò)所建年表中较多的高频气候变化信息和较多的低频气候变化信息来预测未来的气候。

5.阅读全文,你从“树轮密码”中读出了哪些信息?

答案:用树轮定年可以精确到年,甚至某个季节;从树轮宽窄可以看出古代生长这些树木地区的气温、降水等气候信息;树轮里储存着大量古代文化的记忆。选文三《树轮密码》(原文见第83页)第二十五页,共50页。选文三《树轮密码(mìmǎ)》(原文见第83页)4.科选文四《转基因食品其实很环保》(原文见第83页)6.媒体和网站上有关转基因作物争论的焦点是什么(shénme)?答案:转基因技术对环保的影响。选文四《转基因食品其实很环保》(原文见第83页)7.转基因作物的环保价值(jiàzhí)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减轻农药(nóngyào)对环境的污染和对生态的破坏,减少用于生产、运输、喷洒农药(nóngyào)所耗费的原料、能源和排出的废料;减少水土流失;保护水资源。第二十六页,共50页。选文四《转基因食品其实很环保》(原文见第83页)选文四《 二、分析(fēnxī)说明顺序与方法【考点内容及题型特点】 本考点考查考生感知文章、把握文意、理清思路的能力。常见的题型有:以选择、填空或简答的形式,指明整体或局部的说明顺序,指出(zhǐchū)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如:(1)本文(běnwén)或某段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好处?(2)某些段落或语句的顺序能否调换?(3)文中某段或某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请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说明画线句的表达作用。第二十七页,共50页。 二、分析(fēnxī)说明顺序与方法 本考点考查考生感知文【答题指导】1.说明(shuōmíng)顺序(1)解题技巧:了解(liǎojiě)说明顺序的基本常识。 (2)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_____________的说明顺序对____________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第一空应填具体(jùtǐ)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填具体(jùtǐ)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第二十八页,共50页。【答题指导】(1)解题技巧:了解(liǎojiě)说明顺序的2.说明(shuōmíng)方法(1)解题技巧:了解常见(chánɡjiàn)的说明方法的作用。 (2)答题格式:这段(句)话运用了________的说明方法,具体直观(生动形象、深入浅出、科学准确等)地说明(突出(tūchū)、强调)了________事物(说明内容)________的特点,使读者________。第二十九页,共50页。2.说明(shuōmíng)方法(1)解题技巧:了解常见(c常见说明方法答题格式举例子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分类别运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或: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打比方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第三十页,共50页。常见说答题格式举例子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常见说明方法答题格式列数字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而准确地说明了该事物的大小、长短、多少等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作比较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续表)第三十一页,共50页。常见说答题格式列数字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而准确地说明常见说明方法答题格式下定义运用了下定义的说明方法,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或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列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续表)第三十二页,共50页。常见说答题格式下定义运用了下定义的说明方法,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常见说明方法答题格式引资料 (引用)

①引用故事、神话传说:用……这个生动的故事引出说明的事物,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②引用名人名言:用……这句名言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③引用诗句:……这句诗的引用,增强了文章的诗情画意,写出了事物……的特点,同时增强了可读性,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续表)第三十三页,共50页。常见说答题格式引资料 ①引用故事、神话传说:用……这个生动的【题型专练二】选文一《均衡营养更健康(jiànkāng)》(原文见第81页) 1.第③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列数字(或列数据(shùjù))和作比较。准确、具体地突出了中国人钙元素缺乏的严重程度,引起读者的关注(或警醒、思考)。第三十四页,共50页。【题型专练二】选文一《均衡营养更健康(jiànkāng)》(选文(xuǎnwén)二《今日水世界》(原文见第82页)2.请分析(fēnxī)第①段中的画线句所使用的主要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答案:作者主要运用了作比较(bǐjiào)的说明方法,通过三组对比,更加突出了农业用水量增加的原因。3.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选文三《树轮密码》(原文见第83页)答案:作诠释。准确、具体地揭示出年轮的含义。第三十五页,共50页。选文(xuǎnwén)二《今日水世界》(原文见第82页选文四《转基因食品其实(qíshí)很环保》(原文见第83页)4.第②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答案:举例子。具体、有力地说明了人们对转基因作物“基因污染”问题(wèntí)的担心实属多余。选文(xuǎnwén)五《稀土扼住了谁的咽喉》(原文见第84页)5.第④段画线的句子除了运用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外,还运用了哪一种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答案:作比较。通过把前苏联用钛铼合金制造的M级核潜艇的最大下潜深度与当时美军鱼雷的使用极限深度作比较,突出说明了稀土元素铼与“太空金属”钛制成的钛铼合金具有惊人的强度和硬度。第三十六页,共50页。选文四《转基因食品其实(qíshí)很环保》(原文见第83三、迁移(qiānyí)运用【考点内容(nèiróng)及题型特点】本考点考查考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的能力。常见题型有:(1)对说明(shuōmíng)内容进行创新性的表述。(2)对某种现象发表自己独特的看法和见解。(3)结合实际对某个问题谈自己的认识。(4)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合理性的推断和大胆的想象。(5)由文章内容延伸到现实生活,对现实中的相关现象进行解释。(6)对人类关注的环境问题等提出解决的方法,拟写警示性标语、建议、广告等。第三十七页,共50页。三、迁移(qiānyí)运用【考点内容(nèiróng)及题【答题指导(zhǐdǎo)】1.结合文章解释(jiěshì)生活中的现象 首先,理解文中所介绍的科学原理或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其次(qícì),找出题干中所提到的生活现象对应其中的哪个原理或规律。

答题时要着眼于整体感知,了解作品的内容要点,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才能真正体会文中所传达的科学精神,从作品中领悟作者的科学思想。第三十八页,共50页。【答题指导(zhǐdǎo)】1.结合文章解释(jiěshì)2.答题注意事项(1)做创新(chuàngxīn)表述题时,要准确把握说明对象的特点、优缺点、意义,语言表达要准确,层次(céngcì)要清晰。 (2)做举例(jǔlì)阐述题时,要注意所举例(jǔlì)子一定要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要真实可信,符合事理。理由的阐述要准、要精,要点要全,不能偏离题目的要求。(3)做问题探究题时,首先要读懂材料所蕴含的信息,其次要抓住题干,有条不紊地回答。(4)做推断题时,读懂文本是关键,同时思维要放开,视野要开阔,观点表述要准确、全面。(5)做建议或提出解决方法题时,要分析、理解所给材料,联系实际,组织好语言,紧扣题干作答。第三十九页,共50页。2.答题注意事项(1)做创新(chuàngxīn)表述题时,【题型专练三】选文(xuǎnwén)一《均衡营养更健康》(原文见第81页)1.中国人应该如何(rúhé)科学地补充营养元素?请结合第⑤~⑦段内容(nèiróng)回答。

答案:根据中国人的饮食结构和体质特点;在医生指导下,总体判断自己缺什么维生素和矿物质,寻找一个适合自己的方案;把所缺的全部补齐,不缺的不能再补,使人体内各种营养元素达到均衡。(意思对即可)第四十页,共50页。【题型专练三】选文(xuǎnwén)一《均衡营养更健康》( 选文五《稀土扼住了谁的咽喉》(原文见第84页) 2.中国大幅度降低稀土的产量和出口,是出于对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lìyòng)等方面的考虑,请你联系生活实际,从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lìyòng)两方面中任选其一,谈谈你的做法。 答案:示例一:生活中,拒绝使用方便筷,减少白色污染,从小事做起,保护环境。示例二:生活(shēnghuó)中,多步行或骑自行车上学,少乘公交车或私家车,为低碳生活尽一份力。(联系生活实际说出感受(gǎnshòu),言之成理即可)第四十一页,共50页。 选文五《稀土扼住了谁的咽喉》(原文见第84页)从小事做四、选择题【考点(kǎodiǎn)内容及题型特点】 本考点考查(kǎochá)考生的综合能力。主要涉及说明对象和说明内容的理解,如关键信息的筛选、要点的归纳概括、知识的迁移等。第四十二页,共50页。四、选择题【考点(kǎodiǎn)内容及题型特点】 本考点【答题指导(zhǐdǎo)】1.代入法 此法对于实用类文本阅读极为有效。即将选项一一代入原文,仔细揣摩(chuǎimó)它与原文的叙述有何差异,这种差异是否改变原句的意思。2.归谬法此法为常用方法(fāngfǎ),即根据文意,逐项判断对错。适用于考生对原文内容以及选项非常有把握的情况。第四十三页,共50页。【答题指导(zhǐdǎo)】 此法对于实用类文本阅读极为有效3.排除法即首先(shǒuxiān)排除已确认的选项。4.归类法 此法适用于前三项无法解决问题的情况。一般来说,四个选项会涉及四个方面(fāngmiàn),如果四个选项中有重复的方面(fāngmiàn),答案很有可能就在其中。第四十四页,共50页。3.排除法即首先(shǒuxiān)排除已确认的选项。 此法【题型专练四】选文一《均衡营养更健康(jiànkāng)》(原文见第81页)1.下列说法与选文(xuǎnwén)内容不符的一项是() A.中国(zhōnɡɡuó)青少年儿童体质普遍下降的根本原因是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入不足或不均衡。 B.中国(zhōnɡɡuó)居民人均每天维生素C的实际摄入量为50毫克。 C.因为摄入的铁元素数量不够,所以中国(zhōnɡɡuó)仍然有许多贫血病人。 D.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一定要有统筹思想,并非越多越好。第四十五页,共50页。【题型专练四】1.下列说法与选文(xuǎnwén)内容不符 解析:对照第④段“此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