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二轮语文复习福建省部分市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1页
2023届高考二轮语文复习福建省部分市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2页
2023届高考二轮语文复习福建省部分市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3页
2023届高考二轮语文复习福建省部分市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4页
2023届高考二轮语文复习福建省部分市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诗歌阅读

福建省福州市2023年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新荷叶李清照

薄露初零,长宵共、永昼分停。绕水楼台,高耸万丈蓬瀛。芝兰为寿,相辉映、簪笏盈

庭。花柔玉净,捧觞别有娉婷。鹤瘦松青,精神与、秋月争明。德行文章,素驰日下声名。

东山高蹈,虽卿相、不足为荣。安石®须起,要苏天下苍生。

[注]①安石:东晋政治家谢安,字安石,隐居后屡诏不仕,“跳水之战”的指挥者。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中“蓬瀛”与“海客谈瀛洲”中的“瀛洲”具有相似的文化意味。

B.嘉宾在寿宴上进献芝兰、簪笏等贺礼,表达祝贺长寿富贵的美好心意。

C.上阕描写了环境、祝寿人、侍女的不同凡俗,烘托了寿主的名望之高。

D.易安词以婉约著称,但这首祝寿词寄怀高远,蕴含着一股壮气豪情。

16.该词并非一般祝寿之作,而是别有寄寓。请结合下阕内容简要分析。(6分)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

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

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

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2)本题考查对作者表达情感的理解分析;结合诗句中的意象,从意象到意境全面把握诗

歌的情感,同时注意抒情主人公的活动及带有情感色彩的词语。

【解答】(1)B.“嘉宾在寿宴上进献芝兰、簪笏等贺礼”错误,根据诗句“芝兰为寿,

相辉映、簪笏盈庭'’的意思是“兰芝一般的子侄们前来贺寿,身居高位的官员们充满庭院”,

可知“簪笏”不是贺礼。

故选B。

(2)根据下片最后两句“安石须起,要苏天下苍生''意思是"希望你能像谢安一样重新出仕,

解救危难只为天下苍生”,这两句运用谢安的典故,谢安隐居后屡诏不仕,时人因言:“安石

不肯出,将如苍生何!”,诗人借"时人"希望谢安''东山再起",以喻作者自己企盼正在“东山”

隐居的寿主复出做官,既表达对友人才能的赞美,也抒发诗人忧国忧民,渴望友人能够为国

效力之意。

答案:

(1)B

(2)本词下片是对寿者的祝愿之词,但末尾两句的意思是,你是像谢安一样的人,你一定

要告别隐居生活,出山为官,力挽狂澜,拯救天下黎民。这两句表达了词人对友人的才能的

赞赏之情和对友人为国为民效力的劝勉之意,也含蓄地表达了词人深沉的忧国忧民之情。

译文:

薄露初降,昼夜平分的秋分时节,曲水环绕的楼台,犹如海外仙山蓬莱瀛洲。兰芝一

般的子侄们前来贺寿,身居高位的官员们充满庭院。侍女们像花朵一般柔美,玉石一般洁净,

捧着酒杯前来侍奉,格外美丽。

祝你像仙鹤一般长寿,像松树一般常青,精神明朗能与秋月争辉。你的德行与文章,

向来在京城驰名。如今隐居此处,即使卿相般的高官也不能使你动心。希望你能像谢安一样

重新出仕,解救危难只为天下苍生。

赏析

此词从明抄本《诗渊》录出,原词注明作者“宋李易安”,是近年发现的,孔繁礼《全宋

词补辑》收之。

这是一篇寿词,虽然也极尽褒誉,但却流露了忧国忧民之志,蕴含着一股壮气豪情。

上片交代时间地点、场面气氛,词清句丽,风格典雅。“薄露初零,长宵共永昼分停.

绕水楼台,高耸万丈蓬瀛”是指:正当薄露刚开始洒落,夜晚与白昼长短完全相同的这个不

同一般的时候;处身环水而起、高耸入云的楼阁亭榭之内,宛如来到了传说中的蓬莱、瀛州

海上仙岛。“长宵共永昼分停”句中的“分停”,即“停分”,中分之意;一年之中只有春分、秋

分这两天是昼夜所占时间相等,古人称这两天为“日夜分这里并未指明是春分还是秋分,

从'‘薄露初零”看,似是仲秋之月的“秋分”,固为秋天到来,暑气渐退,昼热夜冷,容易有露

水;然而再从下文馈礼中有兰花来看,或许是仲春之月的“春分”;当然如果“芝兰为寿''中的

“芝兰”仅作为一种象征高雅来说,只能认为是虚写,而“薄露初零”却是实况描述,所以很可

能是秋分时候。

“芝兰为寿,相辉映,簪笏盈庭”写的是友人在做寿,词人及众嘉宾来贺:大家献上了淡雅清

香的兰花和益寿延年的灵芝,拜寿的人们簇拥着寿星老人一时间充塞了往日幽静的庭院,其

中也不乏尚称风雅的达官贵人,他们的鲜明的服色、佩饰与名士清儒的布衣潇洒相辉映。寿

筵开始了,气氛自是十分炽烈,但词作者却避开这些必然现象,笔下一滑,转向了筵席间穿

梭般飞去飘来为客人倾酒捧觞的侍女们,“花柔玉净,捧觞别有娉婷”之句,是作者从活动的

大场面中捕捉的一个迷人的动作:她们像花一般柔媚,像玉一样晶莹,双手捧觞穿行席间向

客人劝酒,翩翩风姿令人开怀一醉,表达了主人待客之真诚。上片寥寥数语,便将良辰、美

景、主贤、宾嘉之乐都烘托纸上了。

下片是对寿者的祝愿之词,尾句显示出作者爱国爱民的心愿,写得委婉、曲折、含蓄、

脱俗。“鹤瘦松青,精神与秋月争明。德行文章,素驰日下声名”,先以两个比喻句起兴,再

引出直面的颂扬:愿您体魄健壮如鹤之清瘤矍馀,如松之耐寒长青,愿您精神光照万物与朗

朗秋月竞比光明;您的品德学问历来是独领风骚、名噪京城。至此便将一位德高望重、受人

景仰的典范人物的形象勾画了出来,下面“东山高蹈,虽卿相不足为荣'’仍是溢美之辞,仍是

使用比喻手法,但却因借用现成典故,便将内容表达更进一步、更深一层。“东山高蹈”,用

的是晋代文学家、政治家谢安的故事。谢安,字安石,才学盖世,隐居东山,后应诏出仕,

官至司徒。后人因以“东山”喻隐居之士;高蹈,在此也指隐居生活。该句是说:谢安隐居东

山,却蜚声朝野,光耀无比,虽为王侯卿相,哪一个比得上他!以谢安隐居东山称比筵上的

寿诞主人,可谓臻于至极了。尾句十分精彩,继续以谢安相比,赞誉、推崇之中加进了激励,

且注入了以生民为重、迅速救民于水火之中的急切心情,真是一句千钧:“安石须起,要苏

天下苍生。“安石在东山隐居不肯应诏出仕之时,时人发出了“安石不肯出,将如苍生何'’的

叹惋,词人就该语加以引发以激励眼前这位名士:您一定要像谢安一样快快挺身出仕,揭露

奸佞误国,挽救在战乱中受尽蹂蹒折磨的黎民。易安居士发自内心的呼喊,使这首以祝寿为

内容的词作在主题思想上得到了升华。

【点评】读懂诗歌的技巧

(一)关注标题,明确内容和情感

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因为诗歌的标题一般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情感倾向

等,可以揭示思想内容,可以让人明了是哪一类诗歌,进而明了全诗的结构及表现手法等,

便于快速理解诗歌。

(二)关注作者,知人论世多关联

读诗讲究“知人论世”,所以,一定要重视诗歌的作者。要尽量了解作者的身世、所处的时代

特点,及创作倾向、主要内容、作品风格特点等。

(三)关注注释隐含意

高考所选诗歌大多附有注释。注释或解释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考生读懂诗句;或介绍写作

背景,暗示诗歌的思想主题;或介绍相关诗句,帮助考生理解诗歌用典或意境;或介绍作者,

暗示诗歌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

(四)关注意象寄托意

意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古人写诗喜欢用一些意象传达大致相同的思想感情。

(五)关注关键词句情感意

关键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它们通常体现诗人思想情感或暗示主旨。

福建省泉州市2023届高中毕业班质量监测(二)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和白侍郎送令狐相公镇太原®刘禹锡

十万天兵貂锦衣,晋城风日斗②生辉。

行台®仆射深恩重,从事中郎旧路归。

叠鼓蹙成汾水浪,闪旗惊断塞鸿飞。

边庭自此无烽火,拥节还来坐紫微气

[注]①本诗作于大和六年(832)。白侍郎,即白居易;令狐相公,即令狐楚,时任检校右仆

射,兼太原尹等职。②斗:通“陡③行台:指出征时在驻地设立的代表中央的政务机构。

④紫微:指中书省。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使用“衣锦还乡”的典故,借“貂锦衣”写出十万将士重归太原时的意气风发。

B.“晋城风日斗生辉”看似俗套之语,用于此处却可以恰当地表达对友人的赞颂之意。

C.从第二联可以看出,令狐楚以前曾任“从事中郎”,此次履新“仆射”是一次升迁。

D.本诗虽标题有“和白侍郎”之语,但诗句却不涉白居易,而围绕为令狐楚壮行抒写。

16.本诗第三联与“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李贺《雁门太守行》)都写到了“鼓”

和“旗”,但描写的场景和表达的情感却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答题时要全面理解诗歌,仔细比

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场景和情感的能力。抓住关键词语,然后结合具体句子分析即

可。

【解答】(1)A.“写出十万将士重归太原时的意气风发”错误,表现的是军队奔赴边境时

的意气风发。

故选Ao

(2)刘诗中的鼓声音震天,掀起水浪,红旗招展,使飞鸿受惊。描绘的是军队奔赴边境时

锣鼓喧天,热闹非凡的宏大场景,表达了诗大对季狐楚治军之能的赞美。

李诗中,“半卷红旗临易水","半卷”二字含义极为丰富。黑夜行军,偃旗息鼓,为的是“出

其不意,攻其不备”。“临易水”既表明交战的地点,又暗示将士们具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

士一去不复还“那样一种壮怀激烈的豪情。接着描写苦战的场面:驰援部队一迫近敌军的营

垒,便击鼓助威,投入战斗。无奈夜寒霜重,连战鼓也擂不响。面对重重困难,将士们毫不

气馁。表现军队偃旗潜行、不畏艰难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边境将士视死如归精神的赞美。

答案:

(1)A

(2)①本诗写“叠鼓”激起水浪,“门旗”惊断塞鸿之飞,表现军队奔赴边境的宏大场景,表

达了诗大对季狐楚治军之能的赞美。

②李诗写红旗半卷,鼓声不起,表现军队偃旗潜行、不畏艰难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边境将

士视死如归精神的赞美。

【点评】诗歌鉴赏选择题解题方法:

选择题综合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等,每一个选项都是一个考

点。本题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错误的地方一般有意象

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

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福建省漳州市2023届高三毕业班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同朱五题卢使君®义井②

高适

高高义唯良牧,深仁自下车。

宁知凿井处,还是饮冰馀。

地即泉源久,人当汲引初。

体清能鉴物,色洞每含虚。

上善滋来往,中和淡里闾。

济时应未竭,怀惠复何如。

[注释]①使君:对州郡长官的尊称。②义井,供公众汲用之井。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开篇用“高义”“深仁”等词直接表达作者对卢使君的敬仰之情。

B.五、六句写水在地下很久,需要人汲取才能使用,暗指友人的怀才不遇。

C.七、八句着力描写水的澄清透明,侧面赞扬卢使君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D.全诗运用议论、描写、抒情多种表达方式,缘事入情,具有独特的魅力。

16.前人论此诗,认为“上善”“中和”两句诗意蕴丰富,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6分)

15.【参考答案】B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准确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能力。

【解题思路】“暗指友人的怀才不遇”过度解读。从诗歌题目和诗歌内容来看,诗歌表

达的都是对卢使君的褒赞,并未体现“友人的怀才不遇”。

16.【参考答案】“上善”一词,结合前文“凿井”可联想到“上善若水”,一语双关,(2

分)作者借写井水给百姓带来润泽,使乡里和睦,(2分)委婉含蓄地赞颂卢使君为百姓造

义井是一种泽被乡里的至善德行。(2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感受和体验文学作品的语言、情感之美,理解认同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的能力。

【解题思路】结合第三句“宁知凿井处”可联想到上善若水,“中和”可理解为“和睦”;

答题时需紧扣题干中的“意蕴丰富”思考,在翻译通顺诗歌的前提下,把作者的情感表达清

楚即可。

【诗歌鉴赏】

高适的《同朱五题卢使君义井》是一首赞颂友人造福一方的诗。诗中的“使君”是对州

郡长官的称呼。

“高义唯良牧,深仁自下车”两句开门见山,盛赞友人为“良牧”,有“高义”与“深

仁”。“下车”为新官上任,友人一到任就做此义举,引出下文凿井取水之事。“宁知凿井处,

还是饮冰馀”两句中,“宁”应理解为“哪里”,用反问的口气表达汲水一事对百姓的重要性。

“地即泉源久,人当汲引初”两句写出水在地下已经贮藏很久,不过依然需要像卢使君这样

的人来汲取,暗指卢使君为民着想,善于理政。“体清能鉴物,色洞每含虚”两句中,“鉴物”

写出井水的清澈幽深,“含虚”写出井水的幽深,侧面赞扬卢使君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上

善滋来往,中和狭里同”两句,对仗工整,意蕴丰富。“上善”和“中和”取自古代典籍,

“上善若水”一语双关,而“中和”是指社会和谐太平。作者借写井水给百姓带来润泽,同

时使乡里和睦,委婉含蓄地赞颂卢使君为百姓造义井是一种泽被乡里的至善德行。“济时应

未竭,怀惠复何如"两句,借写井水不会干涸,表达百姓会久久怀念卢使君为百姓凿井的义

举。全诗运用议论、描写、抒情多种表达方式,缘事入情,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福建省厦门市2023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听筝

张九龄

端居正无绪,那复发秦筝。纤指传新意,繁弦起怨情。

悠扬思欲绝,掩抑态还生。岂是声能感,人心自不平。

高楼夜弹筝

常建

高楼百馀尺,直上江水平。明月照人苦,开帘弹玉筝。

山高猿狼急,天静鸿雁鸣。曲度犹未终,东峰霞半生。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诗前两句写听筝前的悠闲情绪,常诗写的则是弹筝之处的高远空阔。

B.张诗中“岂是”与“那复”相呼应,开阖自然,情感表达得曲折有致。

C.常诗中“玉筝”与“明月”都有明澈清冷之感,色调和谐,意境清幽。

D.张诗尾句直抒胸臆,常诗则以破晓时分霞光初现之景收结,含蓄蕴藉。

16.这两首诗的五、六句以不同方式描写筝乐,表达效果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

15.A

16.张诗描写掌声的悠扬和低沉,直接描写弹筝的艺术表现力。常诗通过环境的衬托、猿猴

与鸿雁的哀鸣,从侧面描写筝乐的感染力。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A.“悠闲情绪”错,“端居正无绪”说的是闲居时的百无聊赖。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张诗“悠扬思欲绝,掩抑态还生”,“悠扬”是说筝声悠扬,“思欲绝”传达出哀思欲绝的

情绪;“掩抑”是弹筝的指法,声音低沉,“态还生”表现筝乐传达的哀伤情态,这两句直

接正面描写弹筝的艺术表现力。

常诗“山高猿狄急,天静鸿雁鸣”中,"山高"''天静”创设空旷静谧的环境,“急”与“鸣”

描写闻筝后猿猴与鸿雁的哀鸣,从侧面描写筝乐的感染力。

福建省莆田市2023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15〜16题。

木末王安石

木末北山烟冉冉,草根南涧水泠泠。

绿◎成白雪桑重绿,割尽黄云稻正青。

插秧歌杨万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婺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前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注]①绿:同“绷’。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诗一、二两句描写北山烟雾迷蒙、南涧流水清凉的景象,意境幽远冷寂。

B.王诗三、四两句以“白雪”喻蚕丝,以“黄云”喻成熟的稻麦,形象贴切:

C.杨诗写一家四口齐心协力冒雨插秧,紧张忙碌,干得热火朝天而秩序井然。

D.两诗语言各具特色,王诗对仗工整,音韵和谐,杨诗善用口语,明白晓畅。

16.两诗都写到农事活动,但蕴含的感情同中有异,请简要分析。(6分)

15.(3分)A

【解析】

这两首诗的作者分别为王安石、杨万里,《插秧歌》选自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必修

上第二单元,为课内篇目。《木末》选自《王安石诗集》,为课外篇目。两诗内容均

涉及农事与劳动,通过群文阅读,充分体现了立德树人与教考衔接的考查理念。《木

末》一诗,描写了田野风光。首两句状写山与水,“木末”即树梢,“冉冉”迷离的

样子,“泠泠”写水声清越、水流清凉,山姿水态被作者描绘得有声有色,动静相宜,

整个意境清丽幽远而不乏生机,故A项关于意境“冷寂”特点的说法是错误的,为本

题的正选项。《木末》描写了农事的繁忙和农作物的生长,其中以“白雪”喻蚕丝,

以“黄云”喻成熟的稻麦,十分形象贴切,再加上“绿”“青”,色彩尤显鲜明,更

见工致凝练,显示出作者深厚的语言功力,故B项的表述是正确的。《插秧歌》选取

日常劳动场景,描绘了一家四口趁着农时冒雨插秧的紧张生活,他们齐心协力,分工

合作,干得热火朝天而秩序井然,富有生活情趣,故C项的表述是正确的。两诗虽然

都写农事,但在语言风格上明显不同。《木末》虽为绝句,却二二句两两对仗,同时

运用“冉冉”“泠泠”叠词,使全诗音韵和谐,朗朗上口,富有音乐感。《插秧歌》

则采用民歌的手法,通篇运用口语,浅白质朴流畅,富有自然、新鲜的意趣,故D项

的表述也是正确的。

16.(6分)

①同:两诗都表达了对农事的关切与对劳动的赞美;

②异:王诗重在表达对既有收成的喜悦与对未来丰收的憧憬,杨诗重在表达对农

人辛苦劳作的悯恤与对吃苦耐劳、勤奋乐观精神的赞美。

【解析】

两诗都写农事与劳动的场景,王安石把蚕丝比作“白雪”,把成熟的稻麦比作“黄

云”,凸显出农家劳动成果之美,杨万里则连用“抛”“接”“拔”“插”等动词以

及“兜签”“甲”等喻体,字里行间都洋溢着封建士大夫们对农事的关切与对劳动的

赞美。这是两诗思想感情的共同之处。值得注意的是,《木末》三、四句在场景描写

时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成白雪”“割尽黄云”为诗人看到眼前“桑重绿”“稻

正青”一派田野风光、满目葱茏后的想象之景。彼时家家户户正为缴丝、收割而忙里

忙外,表达了诗人对既有收成的喜悦,而此时鲜绿的桑叶重新挂满枝头,稻苗正在田

野里茁壮成长,诗人对未来丰收的憧憬之情跃然纸上。至于《插秧歌》对农家的感情

则更为复杂,既表达了对他们吃苦耐劳、勤奋乐观精神的赞美,又饱含着对他们辛苦

劳作的怜悯与体恤,这从全诗均可看出。

福建省龙岩市2023届高三下学期3月教学质量检测(二模)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