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长理论课件_第1页
增长理论课件_第2页
增长理论课件_第3页
增长理论课件_第4页
增长理论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讲新增长理论代表人物:美国经济学家罗默(P.M.Romer)、卢卡斯(R.E.Lucas)等。新增长理论,是指用规模收益递增和内生技术进步来说明一国长期经济增长和各国增长率差异而展开的研究成果的总称。一、企业的研究开发活动与知识创造的机理

(一)企业的研究开发活动

现代经济社会中,大多数技术进步的出现都要归功于企业的研究开发活动(researchanddevelopment,简称为R&D)。

1.研究开发的动力、特点与保护

(1)企业研发的动力与内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从事研究开发活动完全是为了满足自身利益的需要,是企业在利益动力驱使下的自觉行动。企业进行研发投资的理由,为了提高预期利润。第三讲新增长理论

企业的研发活动的内涵,从是狭义的理解,包括新产品开发、市场开拓与开发、创造新的生产要素、实现效率更高的企业组织。从更广的意义上讲,企业的研发活动是一种创造和把握市场机会和技术机会、创造新的商业机会的活动,是一种不断追求卓越、追求进步、追求发展的活动。

(2)研究开发投资的特点。研发投资与普通投资有很大的差别。像购置新设备、建设新厂房、建立生产线等这类普通投资,只有内部收益,没有外部效益。研发投资不但具有内部收益,而且具有外部效益。这就是研究开发投资的特点。

企业的研发活动的内涵,从是狭义的理解,包括新产品开

2.影响研究开发的因素

影响和决定企业研发活动的因素有两种:一是研究开发的收益性:是指研究开发创造的新理念、新思路、新理论、新技术、新产品等,以及由此产生的经济利益。研发收益性越高,企业从研究开发中受到的激励就越大,企业也就越愿意进行研发投资。二是研究开发的专用性:是指研究结果可以为谁所用,谁能从该项研发中获益。(1)基础研究的特点与影响因素

基础研究(basicresearch)的目的是处理自然现象或实验,寻求新的科学知识,如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等。根据爱因斯坦的看法,基础研究有三大特点。第一,提出新问题。第二,深入思考。第三,大胆设想。2.影响研究开发的因素

基于此,对从事基础研究的人员提出了特殊的要求。一是要求研究者具有创新能力,即具有好奇心、创造性和想像力。二是要求研究者对基础研究有浓厚的兴趣。三是要求研究者具有丰富的科学知识和科学研究经验。基础研究主要是脑力劳动,基础研究不考虑短期经济收益。基础研究不需要保密,相互讨论有好处。

(2)应用研究的特点与影响因素应用研究(appliedresearch)的目的是确定基础研究成果可能的用途,开辟基础研究成果的应用途径,探索为了达到具体目标应采取的新方法。应用研究特点:第一,具有特定的实际目的或应用目标;第二,在围绕特定目标进行研究的过程中获取新知识;第三,研究成果的针对性强,专用性强,对科学技术的影响范围有限。基于此,对从事基础研究的人员提出了特殊的要求。一是要

(3)技术开发的特点与影响因素

技术开发(technologicaldevelopment)是指把应用研究取得的新知识和新成果转化为实物或实用技术的活动。技术开发所取得的成果,称为发明(inventory)。新技术与新产品的利润空间是技术开发主要影响因素。

表3-1研发经费和公共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3)技术开发的特点与影响因素续表3-1研发经费和公共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续表3-1研发经费和公共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二)知识创造的机理与模式

企业通过研究开发获得的“产品”是多种多样的,包括新思路、新理念、新理论、新方法、新战略、新产品、新设计、新技术(包括管理技术)等,些丰富多彩的“产品”统称为知识(knowledge),研究开发活动是知识的生产活动,也即知识的创造活动。(二)知识创造的机理与模式

对于企业来讲,知识的创造无外乎两种类型。一种是企业进行专门的研发投资以创造知识,这种类型的知识创造可看成是企业通过研究开发部门来生产知识。另一种是企业不进行专门的研发投资,而是鼓励员工在工作中不断学习、积累和创造知识,这种类型的知识积累与创造被称为是边干边学(1earningbydoing)。

1.知识产品的属性

(1)知识的多样性。知识的含义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从高度抽象的理论知识,到实用性的应用知识,知识产品种类繁多。

(2)知识的非竞争性。知识是非竞争性的(非竞争性:是指一个人对产品的消费不减少或影响其他人对这种产品的消费,或者说增加一个人的消费的边际成本为零,或者说多一个消费者的消费不会影响生产成本的增加)。可见,知识具有公共产品(publicgood)的属性。对于企业来讲,知识的创造无外乎两种类型。一种是企业进

知识的非竞争性表明,知识的生产和分配不能完全由竞争性市场力量来决定。要么把知识以高于其边际成本的价格出售,要么推动知识发展的动力就不是市场力量。从排他性上看,各种不同知识都有着不同程度的排他性。如果一种知识是完全非排他的,那么这种知识的创造就缺乏私人利益激励,如果一种知识具有排他性时,知识创造者具有了限制其他人使用这种知识的权力,从而可以通过一个正的价格来把这种知识的使用权销售给其他人,从中获得知识创造活动的收益报酬。专利法就是一种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它保护了知识创造者独家享用这种知识的权利,排除了其他人对这种知识的自由使用。知识的非竞争性表明,知识的生产和分配不能完全由竞争性

2.研发部门的知识创造知识创造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研究开发部门来创知识,这需要企业进行专门的研发投资;另一种是以边干边学的方式创造知识。知识的创造指发现新知识,也即知识存量的增加。研发部门要创造知识,就需要企业进行相应的研发投资,即需要向研发部门投入一定数量的资本和劳动。因此,可把企业的知识存量A看成投入到研发部门的资本K与劳动L的函数:2.研发部门的知识创造

(1)知识生产函数的确定第一,现有知识水平在确定知识生产函数中的作用。新知识以现有知识为基础,是现有知识的延伸、发展和综合,同时又成为后继知识的基础。知识创新,是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运用各种科学研究方法来发现原有知识中所没有的知识。一般而言,现有知识水平越高,知识生产函数曲线位置越高。(1)知识生产函数的确定

第二,基础科学研究在确定知识生产函数中的作用。基础研究的动机不是为了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个人收益,而是在为人类文明与社会进步做出贡献。因此,基础科学知识具有很强的外部性,社会效益大,私人效益小。基础科学的外部性使得基础科学研究必须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与长期资助。

第三,知识生产的规模报酬。一般产品的生产具有边际产出递减的特点,但知识生产边际产出是递减还是递增是不确定的。这是知识生产区别于产品生产的一个显著特点。第二,基础科学研究在确定知识生产函数中的作用其中v为非负常数。有时候,为了强调知识生产是指知识创造,便把A直接解释为研发部门创造的新知识。

(2)知识创造的经济利益激励企业进行研发投资,就是要把资源向研发部门配置,这实际上是要素在生产部门和研发部门之间的流动。如果要素在生产部门的收益率比在研发部门大,那么要素就要流向生产部门;相反,如果要素在研发部门的收益率比在生产部门大,那么要素就要流向研发部门。

其中v为非负常数。有时候,为了强调知识生产是指知识创造,便把

可以证明,企业在生产部门与研发部门之间进行资源配置的原则是:任何要素的名义收益率在生产部门与研发部门之间都没有区别。等价地说,任何要素的实际收益率在生产部门与研发部门之间都没有区别。如果考虑研究开发的外部效益,那么这种经济就要偏离资源配置的有效状态。研究开发活动具有这样三种外部效应:

消费者剩余效应(consumer-surpluseffect)是指从新知识发现者那里得到知识使用授权的个人或企业,作为新知识的消费者将能获得一定的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剩余,是研究开发的一种正的外部效应。可以证明,企业在生产部门与研发部门之间进行资

商业窃取效应(business-stealingeffect)是指新技术的引进使得原技术显得逊色而失去吸引力,从而对原技术拥有者造成不利影响。商业窃取效应是研究开发的负外部效应,表明研发活动对社会也有着不良影响。

研究开发效应(R&Deffect:)是指新知识因不能被这种知识的创造者所控制而被其他研究开发者用于其他知识的创造活动之中,从而创造出了更新的知识。研发效应是研究开发的又一种正的外部效应。

(3)人才管理机制在知识生产中的作用。重视知识与人才的人才机制是知识创新的重要影响因素。重视知识和人才,不断改善人才的工作环境和待遇,鼓励和支持人才从事知识创新与生产创造活动,就能尽可能地避免寻租现象的发生,知识就会得到不断创造和积累,经济因而也就会得到迅速发展。商业窃取效应(business-steal

3.边干边学的知识创造知识生产的第二种模式是边干边学(1earningbydoing),其含义是说,在人们从事商品生产活动的过程中,自然而然且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并考虑应该如何改进生产过程的问题,并且能够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或进行实际的改进。边干边学的知识创造不需要企业进行专门的研发投资。

二、AK模型:资本积累模型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假定生产函数是规模收益不变的点。从理论上讲,如果私人投资具有外部性或溢出效应的话,整个经济的生产函数就可以克服边际收益递减现象,甚至完全表现出收益递增。3.边干边学的知识创造增长理论PPT课件由于收益递减规律的作用,储蓄率提高只有水平效应,没有增长效应。而在AK模型中,只要提高储蓄率,就有增长效应。即使经济中不存在任何技术进步,资本积累也足以保证经济沿着一条平衡增长路径增长。

AK模型给我们提供了下述关于增长的结论;

(1)AK模型所描述的经济可以在没有技术进步的条件下,保持长期的人均意义上的经济增长。由于收益递减规律的作用,储蓄率提高只有水平效应,没有增长效应

(2)AK模型中的长期人均增长率取决于储蓄率和人口增长率等,较高的储蓄率或较低的人口增长率会导致较高的长期增长率。

(3)以A表示的技术水平的提高,可以提高长期增长率。

(4)AK模型并不预言任何的绝对趋同或条件趋同。如果两个国家有相同的技术水平A、储蓄率s、人口增长率n和折旧率δ,但初始人均资本存量不同,那么由于它们有相同的长期增长率sA-(n+δ),因此初始资本存量水平低的穷国永远赶不上富国。(2)AK模型中的长期人均增长率取决于储蓄

该模型存在明显的缺陷:其一,该模型似乎过于简单;其二,如果仅将K视为物质资本,那么AK模型显然不符合经验规律。AK模型的特点是强调资本积累重要性如果这里的资本既可能是物质资本,又可能是人力资本,则资本对产出的贡献既可以来源于资本的直接作用,也可以来源于由资本积累间接导致的知识的溢出。

三、研究开发模型经济资源用于两种用途:一是用于研究开发,二是用于产品生产。按照要素在生产部门和研发部门的边际收益相等的原则,企业把资本和劳动在生产部门与研发部门之间进行配置。用表示全社会用于研究开发的资本占资本总额的比例(简称为研发资本比例)该模型存在明显的缺陷:其一,该模型似乎过于简

(一)模型的设计同索洛模型一样,这里也涉及四种经济变量:产出Y、资本K、劳动L和知识A。用Y(t)、K(t)、L(t)、A(t)分别表示经济在时刻t的产品总额、资本总额、劳动总额和知识总额,都是存量。现有知识A(t)在产品生产部门和研究开发部门之间共享,既全部用于提高生产劳动效率,又全部用于新知识的创造。

1.关于产品生产的假设(一)模型的设计增长理论PPT课件

2.关于知识生产的假设2.关于知识生产的假设增长理论PPT课件增长理论PPT课件

3.关于资本积累与人口增长的假设假定经济中的储蓄率s是常数,折旧率设为0,则有:3.关于资本积累与人口增长的假设

(二)经济的运行

劳动人口的变化情况是已知的,其余变量的变化完全取决于资本和知识增长率的变化。因此,只需要考察资本和知识增长率的变化情况。

1.资本的进化规律将式(3-3-2)生产函数代入式(3-3-7)资本积累表达式中,可以获得:(二)经济的运行增长理论PPT课件增长理论PPT课件2.知识的进化规律由知识增长增长率的表达式(3-3-6)可知:

2.知识的进化规律知识增长率的动态变化如图3-3-2所示。不管经济的初始点如何,最终都会收敛到均衡增长的路径上。知识增长率的动态变化如图3-3-2所示。不管经济的初始点如何增长理论PPT课件增长理论PPT课件增长理论PPT课件增长理论PPT课件增长理论PPT课件增长理论PPT课件起始点处在何处,经济总是收敛到两条直线之间的区域,A和K不断增加。另一方面,若n=0,则这两条直线重合,如图3-3-5b所示。该图表明,不管经济从哪里开始,它都将收敛于一条平衡增长的路径。当经济运行在平衡增长道路上时,总产出、资本、知识及人均产出以同样的速度保持稳定增长。起始点处在何处,经济总是收敛到两条直线之间的区域,A和K不断增长理论PPT课件增长理论PPT课件增长理论PPT课件增长理论PPT课件增长理论PPT课件增长理论PPT课件增长理论PPT课件增长理论PPT课件增长理论PPT课件增长理论PPT课件

五、人力资本积累模型

(一)人力资本理论概述代表人物:舒尔茨、贝克尔、曼昆、罗默、韦尔、卢卡斯。

1.人力资本的概念与特点人力资本是行为主体为了获取未来收益,通过正规学校教育、在职培训、医疗保健、迁移与流动等多种投资而形成的凝结在人身上的知识、技能、健康等具有边际报酬递增属性的资本总和。人力资本属于个人所有,不可分割地属于其载体,具有竞争性与排他性。人力资本是无形的,不容易量化。五、人力资本积累模型

2.人力资本理论的产生、形成和发展

(1)早期的人力资本研究早在1644年,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威廉·配弟就提出了教育经济价值的问题。亚当·斯密把劳动者后天获得的有用能力看成是资本的组成部分,并且明确提出,劳动者学到有用的知识,这本身就是财富,应当列入固定资本的范围。马歇尔在考察生产要素时,除了考察土地、劳动、资本三要素之外,还提出了人的健康程度、专业训练问题,把人的能力因素同人的健康程度及产业训练问题联系起来。

1935年,美国经济学家沃尔什在他的《人力资本论》中,从个人教育费用与个人收益相比较的角度,第一次正式提出了“人力资本”概念。2.人力资本理论的产生、形成和发展

(2)舒尔茨与贝克尔的人力资本理论

①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

1958年,舒尔茨在其论文中,提出并论述了完整的人力资本概念。舒尔茨认为,资本有两种存在形式:一是物质资本;二是人力资本。舒尔茨创立的人力资本理论的内容可归纳为以下几个主要方面。第一,人力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主要的资源,人力资本理论是经济学的核心问题。舒尔茨一直强调要把人力资本理论作为经济学的核心问题来研究。第二,在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本的作用大于物质资本的作用。第三,人力资本的核心是提高人口质量,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部分。第四,教育投资应当以市场供求关系为依据,以人力价格的浮动为衡量符号。(2)舒尔茨与贝克尔的人力资本理论

②贝克尔的人力资本理论

贝克尔1963年出版的《人力资本》一书,该书的突出贡献在于把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引入到教育领域,用来解释人力资本的形成过程。贝克尔在分析人力资本的形成时,特别强调在职培训的作用。与投资于机器、设备、厂房相比,只要投资于人力资本能取得更高的收益,在职培训对企业来说就是有利的。贝克尔培训划分为一般培训与特殊培训。所谓一般培训,是指职工接受培训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不但对本企业有用,而且对其他企业或其他行业也是有用的。特殊培训又称专门培训,它可以大幅度地提高本企业的生产率,但对其他企业的影响很小。他认为,一般培训的受益者是职工,培训的费用应该由职工个人支付。特殊培训的好处为企业获得,企业应该为此类培训支付成本。②贝克尔的人力资本理论

(3)罗默与卢卡斯的新增长理论

罗默(1986,1990)卢卡斯(1988)在新古典生产函数中加入了人力资本因素,从而确立了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地位。罗默把技术进步内生化。他认为,特殊的知识和专业化的人力资本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它们具有收益递增的特性,同时还能提高物质资本的使用效率,从而也产生递增收益,促进经济增长。

1988年,卢卡斯用人力资本解释了经济的持续增长,使人力资本内在化。证明了人力资本增长率与人力资本投入一产出率成正比,与社会平均人力资本和私人人力资本在最终产品上的边际产出率成正比,与时间贴现率成反比。

(4)对人力资本理论的评述

3.人力资本投资的特点与内容对人力资本进行的投资称为人力资本投资。物质资本体现在各种硬件物品上,人力资本则蕴含于人本身。

(1)人力资本投资的特点

人力资本投资不完全依赖于物质生产过程;人力资本投资具有连续性与可调整性;人力资本投资具有长期性和不确定性;人力资本投资具有规模收益性和外部性;人力资本投资具有无形性;人力资本投资支出与消费支出的界限不明显;人力资本投资具有主体多元性;人力资本载体具有时效性。3.人力资本投资的特点与内容

(2)人力资本投资的内容

一是教育投资(知识资本投资)。主要包括各级正规教育投资、家庭教育投资、成人教育投资。二是在职培训投资(技能资本投资)。主要包括在职培训投资、职业与技术教育投资、干中学。三是保健投资(健康资本投资)。四是人力资本流动投资(迁徙与职业选择资本投资)。

(3)人力资本投资的度量①我国生产中物质资本存量的测算

第一,固定资本的度量

戈德斯密斯的永续盘存法。乔根森的资本租赁价格法。永续盘存法度量资本存量用公式表示为:(2)人力资本投资的内容利用永续盘存法测算固定资本存量,需要以下基础数据:以历史成本价计算的基准年固定资本存量净值数据;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时间序列数据;固定资产的折旧率。第二,流动资本的度量所谓流动资本,是指一年内生产所消耗的原材料、燃料和储备物资等存货,以及生产单位生产的产成品、在制品和半成品存货等的价值。在我国,用存货来度量流动资产。利用永续盘存法测算固定资本存量,需要以下基础数据:以历

②人力资本投资的度量度量人力资本最常用的方法是教育分类加权法。所谓教育分类加权法,就是把从业人员先按教育的程度进行分类,按不同的类别给予不同的权重,然后再加权求和。计算公式为:Η=∑

ωiΗi式中:H为生产中人力资本总量;Hi代表受教育程度为i类的从业人员数量;wi为该类从业人员的权重。i=1,2,3,4,5,6分别代表文盲半文盲、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专科、大学本科以上。按照分类权重wi的不同,教育分类加权法又具体分为教育投资法、教育指数法、教育年限法。②人力资本投资的度量(二)人力资本积累模型

1.基本假设

用K表示经济中的物质资本总量,H表示人力资本总量,A表示知识总量,L表示劳动总量,Y表示总产出。假定生产在规模报酬不变的情况下进行,并且可以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来表示:其中α、β分别为实物资本和人力资本的收入份额。同索洛模型中的假设和做法一样,用n表示外生的劳动人口增长率,g表示外生的知识增长率。(二)人力资本积累模型其中α、β分别为实物资本和人力物质资本储蓄率,也简称为物质储蓄率,是指总产出中储蓄起来用于物质资本积累的那一部分占总产出的比例,记作sK。人力资本储蓄率,也简称为人力储蓄率,是指总产出中储蓄起来用于人力资本积累的那一部分占总产出的比例,假定sH和sK是常数。为了方便起见,我们不考虑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折旧。于是,经济中的各种生产要素的进化规律表现为式(3-5-2)表明,实物资本、人力资本的变动取决产量中用于实物资本积累的比例和产量中用于人力资本积累的比例。假定技术进步是外生的。

物质资本储蓄率,也简称为物质储蓄率,是指总产出中储蓄起来用于2.经济的运行用y表示有效人均产出,k表示有效人均物质资本,h表示有效人均人力资本,即定义:2.经济的运行增长理论PPT课件增长理论PPT课件增长理论PPT课件增长理论PPT课件增长理论PPT课件增长理论PPT课件增长理论PPT课件增长理论PPT课件增长理论PPT课件

3.储蓄率变动的效应

(1)储蓄率变动的长期效应3.储蓄率变动的效应增长理论PPT课件增长理论PPT课件增长理论PPT课件增长理论PPT课件增长理论PPT课件

因此,人力资本积累模型中储蓄率上升的水平效应要比索洛模型中储蓄率上升的水平效应大得多。

(2)储蓄率变动的短期效应假设储蓄率(sK,sH)从(sK1,sH1)上升到(sK2,sH2)

情形1

物质资本储蓄率上升,人力资本储蓄率不变:sK1

sK2,sH1=sH2因此,人力资本积累模型中储蓄率上升的水平效应图3-5-4物质资本储蓄率上升的短期效应图3-5-4物质资本储蓄率上升的短期效应

情形2

物质资本储蓄率不变,人力资本储蓄率上升:sK1=sK2,sH1

sH2情形2物质资本储蓄率不变,人力资本储蓄率上升图3-5-5人力资本储蓄率上升的短期效应图3-5-5人力资本储蓄率上升的短期效应

情形3物质资本储蓄率和人力资本储蓄率同时上升:sK1

sK2,sH1

sH2情形3物质资本储蓄率和人力资本储蓄率同时上升:图3-5-6储蓄率上升的短期效应图3-5-6储蓄率上升的短期效应

4.特征归纳与启示

人力资本模型反映出了经济增长中实物资本、人力资本及其资本收入的关系。增强了对国家间国民收入巨大差别的解释力,人力资本因素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启示:(1)单位有效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既有来自实物资本增长的因素,也有来自人力资本增长的因素,二者不可偏废。(2)人力资本作用的发挥与人力资本的收入份额直接相关。如何承认并保持人力资本的合理价值,需要进一步落实。(3)人力资本价值的提高,需要我们加大对科技和教育的支持力度。案例分析4.特征归纳与启示

参考文献:

舒尔茨.论人力资本投资[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0.

罗伯特·J·巴罗.现代经济周期理论[M].商务印书馆,1997.

加里·S·贝克尔.人力资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朱勇.新增长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王金营.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郭志仪,曹建云.人力资本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岭估计法在多重共线性数据模型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07(4).

吉彩红,佟仁城,张媛媛.基于ECM方法的人力资本与中国经济增长关系研究[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6,36(4).

夏万军,纪宏.我国区域人力资本分布与经济增长_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统计教育,2007(5).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赖明勇,张新,彭水军,包群.经济增长的源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