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基本知识_第1页
登革热基本知识_第2页
登革热基本知识_第3页
登革热基本知识_第4页
登革热基本知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登革热基本知识登革热分布全球有25亿登革热风险人群超过36亿登革热风险人群,124个国家每年有50万登革热住院病例每年5亿人感染,9.6千万有临床表现,1千万DF,2百万DHF每年2万以上死于登革出血热和登革休克综合征第2页,共5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全国登革热疫情概况省份发病数广东2894云南1538浙江37河南36福建33四川18北京16江苏13重庆12河北10湖北10合计466326省,4663例,无死亡本地病例93%实验室诊断66%3第3页,共5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中国埃及伊蚊地理分布第4页,共5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登革热疫情没有规律可循,波动范围很大,近年来我国登革热均为输入性病例及由输入性所引起的继发病例,甚至导致暴发疫情的发生尚未发现登革病毒本土化证据。我国登革热疫情特点第5页,共5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相关定义输入性病例:感染地不在本地的病例。发病前15天内到过有登革热流行的国家或地区(如东南亚、南美等),有蚊虫叮咬史的登革热病例。本地感染病例:登革热病人发病前15天内未离开过本地区(以县区为单位),或未到过有登革热疫情报告的地区,其感染地点属于本地。登革热暴发:一个最长潜伏期(15天)内,在人口相对集中的地点(例如一个居委会、学校、自然村、集体单位等),发生3例及以上登革热病例。第6页,共5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概述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所引起,由伊蚊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流行广泛,呈世界性分布。主要在热带、亚热带地区发生大流行,我国广东、海南、台湾等是登革热流行区。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主要临床表现:突起发热,头痛,全身肌肉、骨骼和关节痛,极度疲乏,皮疹,淋巴结肿大及白细胞和(或)血小板减少,部分病人有出血倾向。第7页,共5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病原学病原体:登革病毒;分类:黄病毒科,黄病毒属;类型:单股正链RNA;特点:四个血清型,各型间有交叉免疫;其他:与乙型脑炎病毒及部分虫媒病毒有交叉免疫。第8页,共5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人感染病毒约3-15天(通常5-8天)--内潜伏期(体内)病毒在蚊体内大量增殖8-10天后可传给人外潜伏期(体外)疫情发现第9页,共5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流行病学

传染源在城市型登革病毒感染循中,病人和隐性感染者是登革病毒的主要传染源和宿主。在丛林型自然疫源地里,猴子是自然储存宿主,人仅在偶然机会进入循环圈才可能受染。

研究发现,蝙蝠也是登革病毒的贮存宿主。第10页,共5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传播媒介

埃及伊蚊白蚊伊蚊第11页,共5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积水——蚊子孳生的“摇篮”

蚊子的生长周期分为4个阶段,卵、幼虫、蛹、成虫,一般需要15天左右,其中约10天都在水中度过。第12页,共5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以青壮年居多。在流行期间,隐性感染者的数量可达全体人群的1/3,可能是最重要的传染源。感染后对同型病毒有数年免疫力,对异型病毒有近1年的免疫力。第13页,共5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流行特点

流行地区

主要流行于非洲、美洲、东地中海、东南亚和西太平洋区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东南亚、西太平洋区最为严重。

第14页,共5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流行的季节性四季均可发病。我国主要发生于夏秋季。

主要发生于市镇人口集中地区,发病与布雷图指数有关。雨季为发病高峰季节。有一定的周期性,约3-5年大流行一次。第15页,共5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发病机制登革病毒通过伊蚊叮咬进入人体;在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增殖至一定数量后,释放入血,引起第一次病毒血症;之后再次侵入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和淋巴组织,大量复制后,释出于血中,引起第二次病毒血症。第16页,共5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病理生理机体产生抗登革病毒抗体,与病毒形成免疫复合物,激活补体系统,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同时抑制骨髓中的白细胞和血小板系统,导致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和出血倾向。登革出血热的抗体依赖型增强效应(ADE)第17页,共5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病理生理变化

血管通透性增加,并无毛细血管内皮损伤。白细胞数量和功能改变,红细胞压积增加,血小板减少及凝血障碍等。血浆渗漏是登革出血热DHF的主要临床表现。在热退期间,血浆大量进入腔隙中,血容量减少,血液浓缩,血压降低,最终导致休克,引起登革休克综合征

DSS。第18页,共5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临床表现

本病的潜伏期为3-14天,一般5-7天。典型病例主症:发热、全身疼痛和毒血症状、皮疹、出血和其他症状和体征。第19页,共5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发热急性起病,24小时内体温可达40℃,发热持续3-7天,热型多不规则或呈双峰热。常伴畏寒、头痛,肌肉、骨骼和关节疼痛,尤其骨、关节疼痛剧烈,似骨折样或碎骨样,严重者影响活动,但外观无红肿。恶心、厌食,乏力等。第20页,共5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皮疹

初期为多形性皮疹,病程3-6天出现。1周后转为出血性皮疹。特征性皮疹:典型的斑疹或斑丘疹发生融合,中间有少量正常皮肤,称为皮岛。第21页,共5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22页,共5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23页,共5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24页,共5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25页,共5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26页,共5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出血约25-50%病例有不同程度出血倾向;束臂实验阳性;常见:牙龈鼻腔出血、结膜出血、皮下出血;少见:呕血或黑便、咯血、血尿、阴道出血、腹腔或胸腔出血等;致死:颅内出血;第27页,共5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28页,共5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束臂试验第29页,共5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30页,共5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31页,共5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32页,共5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33页,共5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34页,共5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淋巴结肿大及其他

颈部、颌下、耳后、腋窝、腹股沟等处淋巴结可肿大,并有触痛;肝肿大,少数有黄疸,60%以上病例有ALT不同程度升高;脾肿大少见。第35页,共5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无症状感染者

在流行期间,隐性感染者的数量可达人群的1/3,只能用血清学方法才能检出,但他们可能是最重要的传染源。第36页,共5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重症表现严重的出血倾向;血小板明显减少,低于50×109/L;血细胞容积增加20%以上;低蛋白血症、胸腹水等血浆外渗表现者;休克表现。意识改变(昏睡或烦躁不安、昏迷及抽搐);严重消化道症状(持续呕吐、剧烈的腹部疼痛、黄疸)。严重的器官功能障碍(肝/肾衰竭、脑病、心肌炎等)第37页,共5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38页,共5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重症预兆在退热期前后病情恶化;严重的腹部疼痛;持续呕吐;四肢湿冷;昏睡或易怒/烦躁不安;内脏出血(如:黑便或呕吐咖啡样物);少尿。第39页,共5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并发症

最常见的是中毒性肝炎,发生率约为60%急性血管内溶血(合并G-6PD缺乏症)。心肌炎脑炎精神异常急性脊髓炎、格林一巴利综合征第40页,共5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诊断

流行病学资料:疫区,蚊叮咬史;

临床表现:发热,疼痛,皮疹,出血等;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血小板减少;病原学:登革病毒分离;登革热抗体;登革病毒核酸检测;排它性诊断第41页,共5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诊断分类疑似诊断:有流行病学史,典型症状及体征,典型血像等;临床诊断:疑似病例+登革热抗体IgM(+)实验室确诊:临床诊断+病毒分离/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登革热抗体IgG恢复期四倍增高第42页,共5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登革热临床分型

典型登革热登革热登革出血热登革休克综合症

非重症登革热登革热2009WHO新指南重症登革热第43页,共5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治疗

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在有防蚊设备的病室中隔离到完全退热为止,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口服补液为主;监测生命体征;第44页,共5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降温高热应以物理降温为主;慎用退热止痛药如水杨酸类药物;对出血症状明显的患者,应避免酒精擦浴;对中毒症状严重的患者,可短期使用小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

第45页,共5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重症登革热的治疗

以支持疗法为主,注意水、电解质平衡,纠正酸中毒。休克病例应尽快输液以扩充血容量,加用血浆或血浆代用品,但不宜输全血,以免加重血液浓缩。

第46页,共5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登革热会致命吗?有后遗症吗?

登革热一般为自限性传染病,并发症较不常见,病死率较低,一般无后遗症。但容易传播,多次感染后易引起登革出血热或登革休克综合征而导致死亡,应引起人们足够程度的重视。第47页,共5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登革热可以在人和人之间

直接传播吗?

不会。但伊蚊叮咬登革热病人或隐性感染者后,病毒在蚊体内大量复制,它再叮咬其他健康人时,就会将病毒传播给他人,从而导致登革热的广泛传播。第48页,共5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传播登革热的蚊子有什么习性?哪些地方容易受到这种蚊子叮咬?

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主要孳生在各种人工和植物容器积水中,如:室内外积水缸罐、竹林中的竹筒、树洞、椰子壳、废旧轮胎、腌菜陶瓷器皿等。多在户外侵袭人体,吸血高峰在下午4至5点,次高峰在上午9至10点。其中花斑蚊的活动飞行范围一般在滋生地附近50至100米范围,很少超过200米。因此,在其活动高峰时段处于其滋生地周围100米范围内较易受到该种蚊子叮咬。第49页,共5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预防登革热

伊蚊是登革热的唯一传播途径,因此,减少伊蚊数量或避免伊蚊叮咬是预防控制登革热传播的关键所在。

(1)清除或倒置室外各种可积水的容器,如放置在户内外不用的花盆、缸罐等,让蚊子无处藏身。

(2)种养水生植物(如富贵竹、万年青等)应每隔3-5天换水洗瓶、清洗根须。登革热流行期间最好不要种养水生植物,如要种养则改为用泥、沙种养。保持花盆托盘不积水,如有积水应随时清干。

(3)及时清除沟渠、天台等积水、填塞竹节、树洞,对于长期无法清除的积水,可以投放杀灭蚊虫的药剂。

(4)家庭可安装蚊帐、纱门、纱窗等;适时使用蚊香、电子驱蚊器、电蚊拍、防蚊灯等装备,还可以用杀虫喷雾剂对房间实施灭蚊处理。

(5)个人可在衣服上施用驱蚊剂,着浅色长袖衫、长裤,在户外活动时不要使用带有气味的化妆品、香水等。第50页,共5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还有那些国家登革热疫情较重?到这些国家旅行应注意些什么呢?东南亚、西太平洋地区较为严重,如:泰国、越南、缅甸、新加坡等。到这些地方旅行应做好预防登革热的措施,防止被蚊子叮咬,注意做好以下几点:(1)到登革热流行区旅行时宜穿长袖衫及长裤,并于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喷涂蚊虫驱避药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