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动力车辆发动机油》编制说明_第1页
《混合动力车辆发动机油》编制说明_第2页
《混合动力车辆发动机油》编制说明_第3页
《混合动力车辆发动机油》编制说明_第4页
《混合动力车辆发动机油》编制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混合动力车辆发动机油》团体标准编制说明

一、项目背景和意义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国内新能源汽车持续爆发式增长,已经连续八年位

居全球第一。在政策和市场的支持下,2022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705.8万辆和688.7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6.9%和93.4%,市场占有率达到25.6%,高于上年12.1个百分点。2022

年,纯电动汽车销量536.5万辆,同比增长81.6%;插电式混动汽车销量151.5万辆,同比

增长1.5倍。

混合动力汽车的综合性能相比较于传统燃油车优势明显,随着其产品力的提升和售价的

下降,目前在消费者需求端已经逐步形成对传统燃油车的替代的趋势。未来虽然存在补贴退

坡和免购置税政策收紧的情况,但随着混动汽车销量的增加,其成本会因规模效应而持续下

降,而传统燃油车由于能耗排放法规限制,对发动机研发和制造要求的日益苛刻,会抑制传

统燃油车发展。因此,我们预测超高性价比的混合动力汽车,能够以更好的综合性能和相当

的综合成本,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逐步占领传统燃油车的市场,最终实现对燃油车的升级

替代。

混合动力汽车是未来出行的重要一环,新发动机需要新的解决方案,在混合动力汽车中,

动力在发动机和电池之间转移,这意味着混合动力发动机通常在较低的工作温度下运行。这

可能会使有害的污染物,如燃料和水,在发动机中积聚,从而导致生锈、腐蚀和磨损。

目前,国内外对混合动力车辆发动机油尚未有一个统一标准,本标准制定的很多指标要

求是综合国内外各主机厂针对混合动力车辆发动机油提出的各项要求,再结合实际的生产工

艺,通过多次试验才最终确定的,有较高的国内领先的科技含量。

鉴于此,制定《混合动力车辆发动机油》团体标准,对规范产品质量和引导市场健康发

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这项技术标准的实施,将有助该产品的规范化,标准化和提高系统运

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进一步促进混合动力汽车领域用油需求,给这些工作单位提供良好的

安全保障。

二、任务来源

根据江苏省质量协会下发的xxxxx。

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苏龙蟠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江苏龙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省

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三、工作简要过程

1.收集了大量国内外冷却液的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资料,主要如下:

GB/T260石油产品水含量的测定蒸馏法

GB/T265石油产品运动粘度测定法和动力粘度计算法

GB/T387深色石油产品硫含量测定法(管式炉法)

GB/T388石油产品硫含量测定法(氧弹法)

GB/T511石油和石油产品及添加剂机械杂质测定法

GB/T1995石油产品粘度指数计算法

1

GB/T2433添加剂和含添加剂润滑油硫酸盐灰分测定法

GB/T2541石油产品粘度指数算表

GB/T3535石油产品倾点测定法

GB/T3536石油产品闪点和燃点的测定克利夫兰开口杯法

GB/T4756石油液体手工取样法

GB/T6538发动机油表观粘度的测定冷启动模拟机法

GB/T9171发动机油边界泵送温度测定法

GB/T11140石油产品硫含量的测定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

GB/T11143加抑制剂矿物油在水存在下防锈性能试验法

GB/T12579润滑油泡沫特性测定法

GB/T14906内燃机油粘度分类

GB/T17040石油和石油产品中硫含量的测定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

GB/T17476使用过的润滑油中添加剂元素、磨损金属和污染物以及基础油中某些元素

测定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NB/SH/T0059润滑油蒸发损失的测定诺亚克法

SH/T0103含聚合物油剪切安定性的测定柴油喷嘴法

NB/SH/T0164石油及相关产品包装、储运及交货验收规则

SH/T0172石油产品硫含量测定法(高温法)

NB/SH/T0189润滑油抗磨损性能的测定四球法

SH/T0251石油产品碱值测定法(高氯酸电位滴定法)

SH/T0296添加剂和含添加剂润滑油的磷含量测定法(比色法)

NB/SH/T0562低温下发动机油屈服应力和表现粘度测定法

SH/T0618高剪切条件下的润滑油动力粘度测定法(雷范费尔特法)

SH/T0631润滑油和添加剂中钡、钙、磷、硫和锌测定法(X射线荧光光谱法)

NB/SH/T0703润滑油在高温高剪切速率条件下表观黏度的测定多重毛细管黏度计法

SH/T0722润滑油高温泡沫特性测定法

SH/T0732润滑油低温低剪切速率下粘度与温度关系测定法(温度扫描法)

SH/T0749润滑油及添加剂中添加元素含量测定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SH/T0750发动机油高温氧化沉积物测定法(热氧化模拟试验法)

SH/T0751高温和高剪切速率下粘度测定法(锥形塞粘度计法)

SH/T0763汽油机油防锈性评定法(BRT法)

SH/T0772发动机油过滤性能测定法(经水和干冰处理及短时间加热)

SH/T0788内燃机油高温氧化和轴瓦腐蚀评定法(程序Ⅷ法)

SH/T0791发动机油过滤性能测定法(经水处理及长时间加热)

SH/T0801发动机油均匀性和混合性测定法

NB/SH/T0847极压润滑油摩擦磨损性能的测定SRV试验机法

标准起草组通过大量的文献检索、调研,系统地掌握了对于混合动力车辆发动机油生产

2

和使用的相关要求。根据编制的标准与国家标准体系协调一致的原则,并体现科学实用,便

于实施的特点,讨论确定了标准的基本结构和编制原则。

2.2023年4月24日,《混合动力车辆发动机油》草稿和编制说明编制完成,并通过修

改形成了初稿。

四、标准编写原则

本标准的编制严格遵照国家标准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中格式和内容的规

定,针对目前混合动力车辆发动机使用过程中存在的技术规范问题,确定了以下编制原

则:

1.与国内相关标准协调的原则

根据我国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展现状,引用和参考现行相关标准,使制定的标准切实可

行便于操作实施。

2.科学实用性原则

标准紧密结合我国混合动力车辆所使用的发动机油生产和市场要求,以及有关法律法

规,具有较强的科学性、指导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五、标准编制的主要内容

本标准的主要内容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和标记、技

术要求和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和包装、贮存、运输和使用、附录、参考文献等。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混合动力或插电混动车型发动机,以及自动启停功能中小排量增压或非

增压汽油发动机的润滑。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部分内容给出了本标准所引用的相关标准。

3.术语和定义

本部分内容包括标准中所涉及的混合动力车辆发动机油要求。

本部分内容规定了混合动力车辆发动机油,与GB

11121‐2006相比提高了低温性能低

温动力黏度、低温泵送黏度要求;抗乳化性能乳化保持能力、黏度保持性能柴油喷嘴剪切

稳定性;提出了防锈性能液相锈蚀;以及采用SRV评价的摩擦系数指标要求,主要变化如

下。

项目

GB

11121‐2006

本标准

标准名称

汽油机油

混合动力车辆发动机油

低温动力黏度,不大于

0W(6200),5W(6600)

0W(6000),5W(6000)

低温泵送黏,不大于

60

000

40

000

乳化保持力

0℃,无水分离

0℃(24h)

0℃(168h)

25℃,无水分离

25℃(24h)

25℃(168h)

液相锈蚀(24

h),无锈

无要求

新增

柴油喷嘴剪切稳定性(30次循环

后)

无要求

新增

100℃运动粘度,mm2/s不大于

SRV(300N,80℃,1mm,50Hz,

无要求

新增

3

2h)

摩擦系数f

不大

球平均磨痕直径/mm

不大

4.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本部分内容规定了混合动力发动机油的性能要求。

1)低温动力黏度

该试验模拟了发动机汽缸套一活塞部位冷启动时的工况,与发动机的冷启动有良好的

相关性,因而低温动力粘度可作为预示发动机在低温条件下能否顺利启动的粘度指标。在

同一种低温条件下,测出的该粘度值越小,说明机油的冷启动性能越好。混动车辆在冬季

短途行驶过程中,在水分和低温作用下,燃烧室内的各种水分与机油混在一起,降低油品

低温性能,通过提高油品的低温动力黏度要求,降低在低温条件下的异常磨损。

检测方法采用GB/T6538中规定测定

2)低温泵送黏度

低温条件下通过油泵泵送至发动机各摩擦面的能力称为低温泵送性,它是多级油的重

要质量指标之一,测出的该粘度值越小,说明机油的低温泵送性能越好;混动车辆在冬季

短途行驶过程中,在水分和低温作用下,燃烧室内的各种水分与机油混在一起,降低油品

低温性能,通过提高油品的低温动力黏度要求,降低在低温条件下的异常磨损

检测方法采用NB/SH/T0562中规定测定。

3)乳化保持力

发动机运行过程中,发动机油会被水污染。这种污染会导致油中出现非乳化的水底

层,从而影响发动机油的润滑。为避免现场出现问题,发动机油应能乳化水污染,使之不

出现水层。本方法所描述的试验旨在评价受一定量水(体积分数为原油样的10%)污染的发

动机油的性能,在搅拌机中搅拌后使水乳化,并使该乳化液在20°C至25°C和-5°C至0°C

的温度下保持至少168小时,延长乳化保持时间,进一步提高油品的乳化保持力。

检测方法采用ASTMD7563中规定测定。

4)液相锈蚀(24

h)

本方法所描述的试验旨在评价受一定量水(体积分数为原油样的10%)与水混合时对

铁、钢部件的防锈能力,评定混合动力发动机油的防锈蚀性能

检测方法采用GB/T11143(A法)中规定测定。

5)柴油喷嘴剪切稳定性

含聚合物油在一定的剪切速率下,通过柴油喷嘴剪切安定性试验仪的柴油喷嘴,促使其中

剪切安定性较差的聚合物分子解聚,降低了试样的运动粘度。混合动力发动机由于频繁的启

停工况造成燃油稀释加剧,通过提高延长剪切时间、控制油品剪切后黏度下降率,降低燃

油稀释带来黏度过低,造成发动机磨损危害。

检测方法采用SH/T0103中规定测定。

6)SRV

4

SRV摩擦磨损试验具有点,线,面等多种摩擦副,能较为真实地模拟发动机台架试

验,摩擦系数和磨斑直径越小,油品的抗磨性能越好。

检测方法采用NB/SH/T0847中规定测定。

5.检验规则

产品的检验分为出厂检验、出厂周期检验和型式检验,明确了出厂检验、出厂周期检

验的频次和型式检验的具体要求。

6.标识、包装和储存

混合动力车辆发动机油的标识、包装和储存按照NB/SH/T0164的相关规定进行。

六、标准先进性情况说明

关键性指标对标

标准确定依据

序先进性

指标名称章对比标准编号及名

号内容2章节内容性质3

节称

不大于

GB/T14906-2018

1低温动力黏度5不大于6000mPa.s56600A

内燃机油粘度分类

mPa.s

不大于40000GB/T14906-2018不大于60

2低温泵送黏度55A

mPa.s内燃机油粘度分类000mPa.s

ASTMD4485-22

24h无水

乳化保持力(90%油品168h无水分分离出API服务类别发动TABLE

35分分离出B

+10%水)来机机油性能的标准X5.1

规格

GB11121-2006

4液相锈蚀(24h)5无锈无无B

汽油机油

GB11121-2006

5碱值(以KOH计)5不小于6mg/g5报告A

汽油机油

GB11121-2006

6硫酸盐灰分5不大于0.8%5报告A

汽油机油

0W-20不小于

柴油喷嘴剪切稳定6.9mm2/sGB11121-2006

755无A

性5W-30不小于9.3汽油机油

mm2/s

抗摩擦磨损性能

GB11121-2006

8SRV法5无无B

不大于0.09汽油机油

摩擦系数f

填表说明:

1、“产品(服务)类别”一栏根据GB/T4754—2017《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产品(服务)所属大类填

写。

2、“标准”下的“内容”一栏必须含有指标先进值等内容。

3、“先进性性质”一栏是单选,选项包括:A技术要求严于国际、国家、行业、地方标准、B填补国际、

国内空白(现有国际、国家、行业、地方标准未对相应指标做出要求)。

5

4、标准所有指标必须符合强制性标准的强制要求。

6

七、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

本标借鉴美国材料和试验协会相关测试方法如下:

API1509附录E“轿车发动机油和柴油机油API基础油互换准则”

API1509附录F“SAE粘度等级发动机试验的API导则”

ASTMD4485发动机油性能规格标准

ASTMD4684低温下测定发动机油的屈服应力和表观粘度的标准试验方法

ASTMD5293使用冷启动模拟机在-5℃~-35℃间测定发动机油表观粘度的标准试验方

ASTMD6557评估汽车发动机润滑油的防锈性能的标准试验方法

ASTMD6709用程序Ⅷ火花点燃发动机评价汽车发动机油的试验方法(CLR发动机油)

ASTMD6794测定经不同量的水和长时间(6h)加热处理后对发动机油过滤性影响的标准

试验方法

ASTMD6795用水、干冰和短时(30分钟)加热处理后测量发动机油对滤过性影响的方法

ASTMD6922汽车发动机油均匀性和混合性测定的试验方法

ASTMD7216测定汽车发动机油与典型密封弹性体亲和性的试验方法

ASTMD7320评定序列IIIG火花点火发动机内汽车发动机油的试验方法

ASTMD7563评定发动机油乳化水和模拟Ed85燃料的能力的试验方法

ASTMD8111评定顺序为IIIH火花点火发动机的汽车发动机油的标准试验方法

ASTMD8114标准试验方法汽车发动机油的顺序VIE火花点火发动机的乘用车和轻型卡车

的燃油经济性的影响测量

ASTMD8226标准试验方法汽车发动机油的顺序VIF火花点火发动机的乘用车和轻型卡车

的燃油经济性的影响测量

ASTMD8256在低温、轻负荷条件下,评价发动机油对火花点燃内燃式汽油发动机形成沉积

物的抑制作用的标准试验方法(程序VH)

ASTMD8279涡轮增压,直喷,火花点燃式四缸发动机的正时链条磨损的标准试验方法

ASTMD8291涡轮增压,直喷,火花点燃式发动机的低速早燃标准试验方法(程序IX)

八、预期效果

在国家倡导建设节约、节能的大环境下,我国新能源车产业逐步走上快速发展的道路,就

目前的市场现状来看,混合动力车辆发动机油的生产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本标准颁布后,电池

组及电池热利用冷却液市场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安全风险能够降低到最小,同时能够有效促

进企业技术创新升级,提升产品的安全可靠性,促进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的发展进步,降低安

全风险,提高用户满意度。

九、与现行相关法律、法规、标准的协调性

本标准与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国家标准无冲突,本标准的制订符合国家现行法律

的规定。。总体内容全面,章节清晰重点突出,具有可操作性和适用性。

十、贯彻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

1.目前国内混合动力车辆发动机油产品无企业标准和地方标准,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因此

本标准急需宣贯到混合动力发动机生产厂家中去。

2.建议本标准尽快报江苏质量协会审查通过后,报联合协会技术委员会审批颁布实施,宣

7

传贯彻,以便进一步规范市场,保证产品质量。

十一、重要内容的解释和其它应予说明的事项

本标准申报的名称为《混合动力车辆发动机油》,后期再根据标准启动会的专家和企业代

表的征求意见,确定更为准确和符合本标准含义的标准名称。

8

《混合动力车辆发动机油》团体标准编制说明

一、项目背景和意义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国内新能源汽车持续爆发式增长,已经连续八年位

居全球第一。在政策和市场的支持下,2022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705.8万辆和688.7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6.9%和93.4%,市场占有率达到25.6%,高于上年12.1个百分点。2022

年,纯电动汽车销量536.5万辆,同比增长81.6%;插电式混动汽车销量151.5万辆,同比

增长1.5倍。

混合动力汽车的综合性能相比较于传统燃油车优势明显,随着其产品力的提升和售价的

下降,目前在消费者需求端已经逐步形成对传统燃油车的替代的趋势。未来虽然存在补贴退

坡和免购置税政策收紧的情况,但随着混动汽车销量的增加,其成本会因规模效应而持续下

降,而传统燃油车由于能耗排放法规限制,对发动机研发和制造要求的日益苛刻,会抑制传

统燃油车发展。因此,我们预测超高性价比的混合动力汽车,能够以更好的综合性能和相当

的综合成本,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逐步占领传统燃油车的市场,最终实现对燃油车的升级

替代。

混合动力汽车是未来出行的重要一环,新发动机需要新的解决方案,在混合动力汽车中,

动力在发动机和电池之间转移,这意味着混合动力发动机通常在较低的工作温度下运行。这

可能会使有害的污染物,如燃料和水,在发动机中积聚,从而导致生锈、腐蚀和磨损。

目前,国内外对混合动力车辆发动机油尚未有一个统一标准,本标准制定的很多指标要

求是综合国内外各主机厂针对混合动力车辆发动机油提出的各项要求,再结合实际的生产工

艺,通过多次试验才最终确定的,有较高的国内领先的科技含量。

鉴于此,制定《混合动力车辆发动机油》团体标准,对规范产品质量和引导市场健康发

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这项技术标准的实施,将有助该产品的规范化,标准化和提高系统运

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进一步促进混合动力汽车领域用油需求,给这些工作单位提供良好的

安全保障。

二、任务来源

根据江苏省质量协会下发的xxxxx。

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苏龙蟠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江苏龙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省

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三、工作简要过程

1.收集了大量国内外冷却液的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资料,主要如下:

GB/T260石油产品水含量的测定蒸馏法

GB/T265石油产品运动粘度测定法和动力粘度计算法

GB/T387深色石油产品硫含量测定法(管式炉法)

GB/T388石油产品硫含量测定法(氧弹法)

GB/T511石油和石油产品及添加剂机械杂质测定法

GB/T1995石油产品粘度指数计算法

1

GB/T2433添加剂和含添加剂润滑油硫酸盐灰分测定法

GB/T2541石油产品粘度指数算表

GB/T3535石油产品倾点测定法

GB/T3536石油产品闪点和燃点的测定克利夫兰开口杯法

GB/T4756石油液体手工取样法

GB/T6538发动机油表观粘度的测定冷启动模拟机法

GB/T9171发动机油边界泵送温度测定法

GB/T11140石油产品硫含量的测定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

GB/T11143加抑制剂矿物油在水存在下防锈性能试验法

GB/T12579润滑油泡沫特性测定法

GB/T14906内燃机油粘度分类

GB/T17040石油和石油产品中硫含量的测定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

GB/T17476使用过的润滑油中添加剂元素、磨损金属和污染物以及基础油中某些元素

测定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NB/SH/T0059润滑油蒸发损失的测定诺亚克法

SH/T0103含聚合物油剪切安定性的测定柴油喷嘴法

NB/SH/T0164石油及相关产品包装、储运及交货验收规则

SH/T0172石油产品硫含量测定法(高温法)

NB/SH/T0189润滑油抗磨损性能的测定四球法

SH/T0251石油产品碱值测定法(高氯酸电位滴定法)

SH/T0296添加剂和含添加剂润滑油的磷含量测定法(比色法)

NB/SH/T0562低温下发动机油屈服应力和表现粘度测定法

SH/T0618高剪切条件下的润滑油动力粘度测定法(雷范费尔特法)

SH/T0631润滑油和添加剂中钡、钙、磷、硫和锌测定法(X射线荧光光谱法)

NB/SH/T0703润滑油在高温高剪切速率条件下表观黏度的测定多重毛细管黏度计法

SH/T0722润滑油高温泡沫特性测定法

SH/T0732润滑油低温低剪切速率下粘度与温度关系测定法(温度扫描法)

SH/T0749润滑油及添加剂中添加元素含量测定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SH/T0750发动机油高温氧化沉积物测定法(热氧化模拟试验法)

SH/T0751高温和高剪切速率下粘度测定法(锥形塞粘度计法)

SH/T0763汽油机油防锈性评定法(BRT法)

SH/T0772发动机油过滤性能测定法(经水和干冰处理及短时间加热)

SH/T0788内燃机油高温氧化和轴瓦腐蚀评定法(程序Ⅷ法)

SH/T0791发动机油过滤性能测定法(经水处理及长时间加热)

SH/T0801发动机油均匀性和混合性测定法

NB/SH/T0847极压润滑油摩擦磨损性能的测定SRV试验机法

标准起草组通过大量的文献检索、调研,系统地掌握了对于混合动力车辆发动机油生产

2

和使用的相关要求。根据编制的标准与国家标准体系协调一致的原则,并体现科学实用,便

于实施的特点,讨论确定了标准的基本结构和编制原则。

2.2023年4月24日,《混合动力车辆发动机油》草稿和编制说明编制完成,并通过修

改形成了初稿。

四、标准编写原则

本标准的编制严格遵照国家标准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中格式和内容的规

定,针对目前混合动力车辆发动机使用过程中存在的技术规范问题,确定了以下编制原

则:

1.与国内相关标准协调的原则

根据我国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展现状,引用和参考现行相关标准,使制定的标准切实可

行便于操作实施。

2.科学实用性原则

标准紧密结合我国混合动力车辆所使用的发动机油生产和市场要求,以及有关法律法

规,具有较强的科学性、指导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五、标准编制的主要内容

本标准的主要内容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和标记、技

术要求和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和包装、贮存、运输和使用、附录、参考文献等。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混合动力或插电混动车型发动机,以及自动启停功能中小排量增压或非

增压汽油发动机的润滑。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部分内容给出了本标准所引用的相关标准。

3.术语和定义

本部分内容包括标准中所涉及的混合动力车辆发动机油要求。

本部分内容规定了混合动力车辆发动机油,与GB

11121‐2006相比提高了低温性能低

温动力黏度、低温泵送黏度要求;抗乳化性能乳化保持能力、黏度保持性能柴油喷嘴剪切

稳定性;提出了防锈性能液相锈蚀;以及采用SRV评价的摩擦系数指标要求,主要变化如

下。

项目

GB

11121‐2006

本标准

标准名称

汽油机油

混合动力车辆发动机油

低温动力黏度,不大于

0W(6200),5W(6600)

0W(6000),5W(6000)

低温泵送黏,不大于

60

000

40

000

乳化保持力

0℃,无水分离

0℃(24h)

0℃(168h)

25℃,无水分离

25℃(24h)

25℃(168h)

液相锈蚀(24

h),无锈

无要求

新增

柴油喷嘴剪切稳定性(30次循环

后)

无要求

新增

100℃运动粘度,mm2/s不大于

SRV(300N,80℃,1mm,50Hz,

无要求

新增

3

2h)

摩擦系数f

不大

球平均磨痕直径/mm

不大

4.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本部分内容规定了混合动力发动机油的性能要求。

1)低温动力黏度

该试验模拟了发动机汽缸套一活塞部位冷启动时的工况,与发动机的冷启动有良好的

相关性,因而低温动力粘度可作为预示发动机在低温条件下能否顺利启动的粘度指标。在

同一种低温条件下,测出的该粘度值越小,说明机油的冷启动性能越好。混动车辆在冬季

短途行驶过程中,在水分和低温作用下,燃烧室内的各种水分与机油混在一起,降低油品

低温性能,通过提高油品的低温动力黏度要求,降低在低温条件下的异常磨损。

检测方法采用GB/T6538中规定测定

2)低温泵送黏度

低温条件下通过油泵泵送至发动机各摩擦面的能力称为低温泵送性,它是多级油的重

要质量指标之一,测出的该粘度值越小,说明机油的低温泵送性能越好;混动车辆在冬季

短途行驶过程中,在水分和低温作用下,燃烧室内的各种水分与机油混在一起,降低油品

低温性能,通过提高油品的低温动力黏度要求,降低在低温条件下的异常磨损

检测方法采用NB/SH/T0562中规定测定。

3)乳化保持力

发动机运行过程中,发动机油会被水污染。这种污染会导致油中出现非乳化的水底

层,从而影响发动机油的润滑。为避免现场出现问题,发动机油应能乳化水污染,使之不

出现水层。本方法所描述的试验旨在评价受一定量水(体积分数为原油样的10%)污染的发

动机油的性能,在搅拌机中搅拌后使水乳化,并使该乳化液在20°C至25°C和-5°C至0°C

的温度下保持至少168小时,延长乳化保持时间,进一步提高油品的乳化保持力。

检测方法采用ASTMD7563中规定测定。

4)液相锈蚀(24

h)

本方法所描述的试验旨在评价受一定量水(体积分数为原油样的10%)与水混合时对

铁、钢部件的防锈能力,评定混合动力发动机油的防锈蚀性能

检测方法采用GB/T11143(A法)中规定测定。

5)柴油喷嘴剪切稳定性

含聚合物油在一定的剪切速率下,通过柴油喷嘴剪切安定性试验仪的柴油喷嘴,促使其中

剪切安定性较差的聚合物分子解聚,降低了试样的运动粘度。混合动力发动机由于频繁的启

停工况造成燃油稀释加剧,通过提高延长剪切时间、控制油品剪切后黏度下降率,降低燃

油稀释带来黏度过低,造成发动机磨损危害。

检测方法采用SH/T0103中规定测定。

6)SRV

4

SRV摩擦磨损试验具有点,线,面等多种摩擦副,能较为真实地模拟发动机台架试

验,摩擦系数和磨斑直径越小,油品的抗磨性能越好。

检测方法采用NB/SH/T0847中规定测定。

5.检验规则

产品的检验分为出厂检验、出厂周期检验和型式检验,明确了出厂检验、出厂周期检

验的频次和型式检验的具体要求。

6.标识、包装和储存

混合动力车辆发动机油的标识、包装和储存按照NB/SH/T0164的相关规定进行。

六、标准先进性情况说明

关键性指标对标

标准确定依据

序先进性

指标名称章对比标准编号及名

号内容2章节内容性质3

节称

不大于

GB/T14906-2018

1低温动力黏度5不大于6000mPa.s56600A

内燃机油粘度分类

mPa.s

不大于40000GB/T14906-2018不大于60

2低温泵送黏度55A

mPa.s内燃机油粘度分类000mPa.s

ASTMD4485-2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