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3近五年高考政治真题分类训练专题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_第1页
2019-2023近五年高考政治真题分类训练专题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_第2页
2019-2023近五年高考政治真题分类训练专题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_第3页
2019-2023近五年高考政治真题分类训练专题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_第4页
2019-2023近五年高考政治真题分类训练专题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考点1时代精神的精华题组选择题1.[2022江苏,3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表明,空间上微观的随机性导出了宏观的决定性。微分动力系统的研究又揭示出,时间上微观的决定性呈现为宏观的随机性。气体分子一个一个随机活动于空间的局部,而整体上却遵从明显的规律……数学的严密论证帮助哲学家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决定的必然性与随机的偶然性不仅是对立的,而且是统一的。材料告诉我们(D)A.必须透过事物的现象看到本质 B.哲学为具体科学的发展提供指导C.量的积累能够引起事物的质变 D.具体科学的发展为哲学提供基础[解析]数学的严密论证帮助哲学家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事物的对立统一关系,这体现了具体科学的发展为哲学提供基础,不体现哲学对具体科学的作用,B不选,D正确。材料主要强调具体科学对哲学的作用,不强调透过现象看本质,A不选。材料不涉及量变与质变的关系,且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事物的质变,C错误。2.[2022浙江,2分]下列观点中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有(B)①原子和虚空是世界的本原②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③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④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把物质归结为金、木、水、火、土等具体的物质形态。①强调原子和虚空是世界的本原,符合题意;②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不选;③的意思是人的肉身存在则灵魂存在,肉身消亡了灵魂也就消亡了,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符合题意;④强调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能迷信权威,没有涉及世界本原的问题,不选。3.[2021海南,2分]马克思强调“问题是时代的格言,是表现时代自己内心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真正的哲学”必须捕捉到“一个时代的迫切问题”,并使其升华为理论形态的人类自我意识。这表明,“真正的哲学”必须(B)①反映时代的任务和要求②为解决时代问题提供具体方法③成为推动时代前进的物质力量④总结和概括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必须捕捉到‘一个时代的迫切问题’”,说明“真正的哲学”必须反映时代的任务和要求,①正确。“使其升华为理论形态的人类自我意识”表明“真正的哲学”必须总结和概括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④正确。哲学为解决时代问题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不提供具体方法,②不选。哲学是一种精神力量,③不选。4.[2021广东,3分]不少有重大贡献的自然科学家既是科学伟人,又是科学哲人。牛顿从经验主义出发建立起古典力学,爱因斯坦从唯物论出发建立了广义相对论,海森堡受柏拉图哲学的启发,决心寻找反映自然秩序的数学核心,建立了矩阵力学。能解释上述科学史实的是(B)①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②哲学的争论引领具体科学的进步③哲学是一种能生产知识的知识④重大科学研究前沿需要哲学智慧的启迪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经验主义、唯物论、柏拉图哲学分别指导牛顿、爱因斯坦、海森堡的科学研究,体现了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①符合题意。哲学在这些科学家的研究工作中发挥的作用,体现了哲学智慧对重大科学研究前沿的重要性,④符合题意。②中“引领”一词夸大了哲学的争论在具体科学发展中的作用,不选。认识来源于实践,哲学作为一种认识不可能直接生产知识,③错误。5.[2021天津,3分]宋代著名哲学家张载认为,宇宙是由气构成的,是和谐共生的整体,其中的一切都与自己有直接的关系,他人与万物都是自己的同胞手足。基于对世界的这种理解,他主张人应该尊敬年长者,抚育孤幼弱小,对宇宙大家庭及其成员尽自己的义务。张载的观点(D)①属于辩证唯物主义思想②体现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③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④体现了世界观影响做人做事的方法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而张载的观点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不属于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不能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①③不选。张载认为“宇宙是由气构成的”,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②正确。“基于对世界的这种理解……尽自己的义务”说明了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世界观影响做人做事的方法,④正确。6.[2021北京,3分]从孔子到王阳明,从苏格拉底到黑格尔,众多哲学家就像是璀璨星河中的一颗颗星辰。纵观哲学发展史,也许哲学家们解答哲学问题的具体内容已经“过时”,但是他们解答问题的特有方式却具有永恒价值。这说明(D)A.哲学作为先进的社会意识,其发达程度取决于社会存在的发展高度B.认识是无限发展的,哲学追求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需要不断完善自身C.哲学家是真理的发现者,真理都是主体与客体、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D.哲学具有时代性,而哲学思维以其特有的反思精神与批判精神不断激发思想[解析]“过时”“永恒价值”等信息说明哲学具有时代性,但哲学思维特有的反思精神与批判精神能够不断激发思想,D正确。哲学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其并不都是先进的社会意识,A错误。材料强调哲学思维的价值,没有强调认识的无限性,B不选。哲学家可能是真理的发现者,也可能是谬误的制造者,C错误。【易混易错】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和方法论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所以哲学也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7.[2020江苏,2分]有人说:你我一起看一棵被称之为“树”的植物,我看到的是我理解的树,你看到的是你理解的树,不管你我看到的树是多么相似,而“树”本身究竟是什么样子,我们并不知道。下列选项中与材料蕴含的哲学观点一致的是(A)A.子非鱼,安知鱼之乐B.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C.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D.若在理上看,则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解析]题干认为我们并不知道“树”本身是什么样子,这属于不可知论,A中观点与此一致,入选。B、C中的观点均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不选。D中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不选。8.[2020海南,2分]哲学史上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对子”。下列选项能与“天不变道亦不变”结成一对的是(D)A.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B.天地之间,惟气而已C.万一山河大地都陷了,毕竟理却只在这里D.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解析]“天不变道亦不变”的意思是天是永恒不变的,因而按天意建立的封建社会之“道”,也是永恒不变的。这是形而上学的观点。D强调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属于辩证法的观点,能够与题干中的形而上学观点结成一对,入选。A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C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均不能与“天不变道亦不变”结成一对,均排除。9.[2020海南,2分]马克思主义理论至今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在特定国家和特定的历史发展阶段表现为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形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这说明(C)①马克思主义在世界范围内提供理论指导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已经在实践中被证明③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于中国的革命与实践④马克思主义理论总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实践中被证明,②符合题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④符合题意。马克思主义并没有被世界各地区的人接受,①中“在世界范围内提供理论指导”夸大了马克思主义发挥作用的范围,错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产生于中国的革命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理论并不产生于中国,③错误。10.[2019江苏,2分]“基因编辑婴儿”“人工智能作恶”……科学技术的进步在给人类带来健康、方便、快捷的同时,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问题。为此,人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从技术伦理的角度对科学发展进行反思,希望科学技术能够真正造福人类。材料启示我们(D)A.哲学源自于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B.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C.具体科学每一次进步都推动哲学的发展D.具体科学需要正确的世界观方法论指导[解析]受错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影响,科学技术的进步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因此科研工作者要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指导具体科学研究,故D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哲学在具体科学研究中的作用,A、B、C均不符合题意。11.[2019浙江,2分]下列哲学观点中,属于唯物主义的是(B)①现实世界是人的主观感觉的产物②现实世界是客观理念世界的模仿和分有③世界是由水、土、火、气等构成的④世界是由形状大小不同的原子构成的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解析]“世界是由水、土、火、气等构成的”,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世界是由形状大小不同的原子构成的”,属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它们都认为世界是物质的,都属于唯物主义,③④入选。“现实世界是人的主观感觉的产物”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①不符合题意。“现实世界是客观理念世界的模仿和分有”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②不符合题意。12.[2019天津文综,4分]改革开放之所以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出强大生命力,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始终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把握了我国的国情与实际。这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D)A.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B.是对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C.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D.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本质和基本规律[解析]材料强调的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下,我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其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本质和基本规律,能够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故D符合题意。材料涉及的是人类社会的发展,没有涉及自然界的发展,故C不选。A、B在材料中未体现。考点2探究世界的本质题组一一、选择题1.[2023浙江,2分]《尔雅》是由汉初学者编纂的一部术语词典,阐释了4300余个术语的内涵,涉及天文、地理、日常、社会、人事、学习和习俗等,依据其所释名物可以推求古代生活的风貌。由此可知(D)①时代的进步推动术语研究发展②意识活动具有能动创造性③生产方式制约着社会生活面貌④术语学也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尔雅》是由汉初学者编纂的一部术语词典,阐释了4300余个术语的内涵,体现了意识活动具有能动创造性,②正确。“依据其所释名物可以推求古代生活的风貌”表明术语学也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④正确。材料指出,依据术语所释名物可以推求古代生活的风貌,不体现时代的进步推动术语研究发展,也不体现生产方式制约着社会生活面貌,①③与题意不符。2.[2023全国卷乙,4分]每当鲜花盛开的季节,赏花者纷至沓来。某公园用“你欣赏花的美丽,花欣赏你的高度”“把花朵留在枝头,让美丽留在心灵”等宣传语,代替“禁止折花”“摘花可耻”等警示语,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违规摘花的游客明显减少。该现象反映的哲学道理是(C)①改变人的思想观念就能变革客观现实②人的思想观念对人的行为具有导向作用③思想观念具有能动性,不受制于客观现实④客观现实的变化会引起人的思想观念的改变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某公园用“你欣赏花的美丽,花欣赏你的高度”等宣传语代替“禁止折花”等警示语,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从而使违规摘花的游客明显减少,这强调的是公园环境变化与人们行为变化的内在联系,表明客观现实的变化会引起人的思想观念的改变,进而影响人的行为,②④符合题意。正确的思想观念有助于变革客观现实,但改变思想观念与变革客观现实之间并不具有必然联系,①中“就能”说法绝对,排除。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受制于物质的决定作用,因此思想观念受制于客观现实,③错误。3.[2022辽宁,3分]右面漫画(作者:程远)蕴含的哲学道理是(B)①欲借风力须顺风势②任运自在随风飘荡③驾伞乘风去我所向④逆势而动方得如愿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所谓借风,只是顺应了风的方向”强调顺应大势,借风而行。“欲借风力须顺风势”“驾伞乘风去我所向”符合漫画寓意,①③正确。“任运自在”“逆势而动”均不符合漫画主旨,②④不选。4.[2021浙江,2分]全球气候变化已经对人类造成严重威胁,需要世界各国同舟共济、积极行动。中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气候行动目标,提振了国际社会信心,为推动全球气候治理多边进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了重要贡献。这表明(A)①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②人类社会既具有物质性又具有整体性③全球气候治理是一个长期而曲折的过程④气候治理规律比气候变化规律更难掌握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需要世界各国同舟共济、积极行动”,体现了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①正确。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造成严重威胁,说明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应对气候变化需要世界各国同舟共济、积极行动,说明人类社会具有整体性,②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全球气候治理所经历的曲折和艰难,③不选。材料没有体现气候治理规律难以掌握,且“更难掌握”说法不妥,④错误。5.[2021湖北,3分]湖北武汉素有“九省通衢”之美誉,历史上众多文人墨客在此迎来送往,触景生情,留下了大量广为流传的送别诗篇,如“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鄂渚轻帆须早发,江边明月为君留”等。这表明(D)①意识的内容可还原社会生活②意识的根本目的是人的情感需求③意识是社会历史活动的产物④意识的形式可以由人们主动创造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历史上众多文人墨客在武汉“迎来送往”,这是社会历史活动,“留下了大量广为流传的送别诗篇”体现了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③正确。历史上的文人墨客“触景生情”,创作自己的诗词,这体现了意识形式的主观性,④正确。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并不能还原社会生活,①错误。意识的目的在于指导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②错误。6.[2021福建,3分]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第十四个五年规划,一以贯之的主题是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五年规划的编制不仅展现了“中国之治”的巨大魅力,更潜藏着中国实现现代化和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成功密码。这表明五年规划是(B)①关于我国不同阶段经济社会的能动反映②有目的有步骤地实现现代化的客观过程③我国对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自觉选择的结果④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行动指南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五年规划属于意识的范畴,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第十四个五年规划”表明五年规划是对我国不同阶段经济社会的能动反映,①正确。“一以贯之的主题是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表明五年规划是我国对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自觉选择的结果,③正确。五年规划属于意识的范畴,②中“客观过程”说法错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行动指南,④不选。7.[2021全国卷甲,4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把握新发展阶段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现实依据,贯彻新发展理念为把握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行动指南,构建新发展格局则是应对新发展阶段机遇和挑战、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战略选择。上述论断蕴含的哲学道理是(A)①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把握规律、做好工作的前提②只有把握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才能推动实践发展③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④社会历史中的事物的联系是人有意识地构建的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一客观实际决定了我国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①符合题意。党中央从战略高度认识到贯彻新发展理念和构建新发展格局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把握了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②符合题意。③中“就能”说法绝对。社会历史中的事物的联系也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④说法错误。8.[2020全国卷Ⅲ,4分]“岁月不居,时节如流。”这一客观规律谁也无法改变,可以改变的是人们对待时间的态度。毛泽东讲,“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邓小平说,“我就担心丧失机会。不抓呀,看到的机会就丢掉了,时间一晃就过去了。”人们在时间规律面前要“争”,要“抓”,其哲学依据是(C)①时间的价值因人而异,没有客观性②承认时间规律的客观性是科学利用时间的前提③时间规律的普遍性决定了人们对待时间态度的统一性④时间的流逝是客观的,对时机的把握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时间的流逝是客观的,人们在时间规律面前要“争”,要“抓”,如果不抓,时间稍纵即逝,这体现了人们要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时间,②④符合题意。时间的价值是由时间自身的属性和人的需要决定的,具有客观性,①错误。人们对待时间的态度,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不是统一的,③错误。二、非选择题9.[2019全国卷Ⅰ,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走进北京市西胡林村、天津市六街村等传统村落,我们能够欣赏风格独特的民居建筑、丰富多样的村镇空间格局,品味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俚语方言、家风家训、乡约乡规、民情风俗,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化韵味。传统村落承载着绚丽多彩的农耕文化,寄托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情感记忆和绵远乡愁,是我国乡村历史、文化、自然遗产的“活化石”。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村落衰落、消失的现象时有发生。例如:不少传统村落因缺少产业支撑,医疗、文化、教育等公共服务不能满足现代生活需要,导致人口流失严重,甚至出现“空心化”;古民居、古建筑得不到及时修缮和维护,自然毁损严重;传统工匠越来越少,传统建筑工艺、传统艺术日渐失传;在旅游开发过程中,无视传统村落的自然、历史、文化等个性化特征而盲目拆旧建新、拆真建假,对传统建筑、历史风貌造成破坏性影响,导致“千村一面”。保护、传承和利用好传统村落,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增强中华文化自信的内在要求。2012年以来,我国大部分传统村落已被列为保护对象。(注:传统村落是指拥有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的村落。)保护、传承和利用传统村落需要增强人们的文化自觉意识。结合材料,运用意识能动作用原理对此加以说明。[答案]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的反映,又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4分)增强文化自觉,引导人们正确认识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价值,更加自觉地加以保护和传承;(3分)克服错误观念,避免破坏性开发,把保护、传承与利用有机统一起来。(3分)[解析]本题知识限定为“意识能动作用”,要求运用这一知识说明人们的文化自觉意识对保护、传承和利用传统村落的作用,考生可以从认识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价值以及克服错误观念,把保护、传承与利用有机统一起来等角度进行分析。题组二一、选择题1.[2023浙江,2分]漫画《你是咋当上千里马的》(作者:李肖飏)讽刺了一种社会现象。下列选项符合漫画寓意的是(C)①注重实效,以行证知②求实于名,未必得实③非知之艰,行之惟艰④不采华名,不兴伪事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求实于名,未必得实”意思是追求真相只有名字未必能得到真相;“不采华名,不兴伪事”意思是不谋取浮华的名称,不做虚伪的事,它们都强调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与漫画寓意相同,②④正确。“注重实效,以行证知”强调实践的重要性,①与漫画寓意不符。“非知之艰,行之惟艰”意思是懂得道理并不难,实际做起来就难了,③与漫画寓意不符。2.[2022山东,3分]中国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历法。阴历反映的是月球绕地球公转的规律,能反映潮汐,可指导海事活动;二十四节气则是反映太阳周年视运动的“阳历”,能反映四季交替和气候特征,可指导农业生产。通过设置闰月协调回归年与朔望月之间的天数,使得一年的平均天数与回归年的天数相符,“阴阳”和谐,融为一体。中国历法智慧所蕴含的哲理是(D)①正确认识是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相统一的基础②人对世界的认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③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是规律起作用的前提条件④要在斗争性中把握同一性,在同一性中把握斗争性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阴历反映的是月球绕地球公转的规律,二十四节气则是反映太阳周年视运动的“阳历”,二者分别指导海事活动和农业生产,这体现了人对世界的认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②正确。通过设置闰月协调回归年与朔望月之间的天数,使得一年的平均天数与回归年的天数相符,“阴阳”和谐,融为一体,体现了要在斗争性中把握同一性,在同一性中把握斗争性,④正确。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相统一的基础是实践,①错误。规律是客观的,并不是因为人们尊重规律,规律才起作用,③错误。3.[2021广东,3分]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讲到,19世纪欧洲一些神灵研究者声称自己具有让人返老还童、改形换貌、招魂降神以及点石成金等超意识能力。对这些“超意识能力”评价正确的是(B)①夸大了意识的能动性②肯定了人类具有穿越到神灵世界的能力③无视了物质的决定性④说明人类意识具有不受限制的创造能力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返老还童、改形换貌、招魂降神以及点石成金等“超意识能力”,夸大了意识的能动性,①正确。“超意识能力”把人的意识作为世界的决定性因素,是对物质决定性的否认,③正确。神灵世界不是真实存在的世界,人类不可能穿越到这个本就不存在的世界中去,②错误。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受物质条件的限制,④错误。4.[2021江苏,3分]下图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D)萤火虫《萤火虫》(节选)在墨黑的夜空点燃自己为远方的你送去一丝光明那全部的幸福都源自燃烧的我暗夜中模糊的你①生物的反应形式是意识产生的前提②人的意识可以能动地认识世界③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④人的意识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萤火虫》不是凭空创造的,“在墨黑的夜空点燃自己”是对萤火虫独特的发光行为的描述,说明物质决定意识,人的意识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④正确。“那全部的幸福……都源自燃烧的我”是作者根据萤火虫发光行为而作出的情感表达,体现了人的意识可以能动地认识世界,②正确。材料没有强调意识产生的前提,①不选。材料强调的是认识世界,③强调的是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不选。5.[2021辽宁,3分]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将承担2022年北京冬奥会相关比赛。秉持“山林场馆、生态冬奥”理念,结合自然地形和赛道要求,中心建成了国内首条符合冬奥会标准的雪车雪橇赛道。赛道如一条“飞龙”,盘旋舞动在崇山峻岭之间,成为中国山水文化与冬奥文化结合的载体。该中心的设计是(A)①将预先目的与特定事物相统一的结果②按照美的规律对设计主题进行的表达③精神自身以某种特定形式进行的外化④受人主观因素影响的不确定性的展现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符合冬奥会标准是预先目的,自然地形是客观的特定事物,“结合自然地形和赛道要求……雪橇赛道”体现了预先目的与特定事物的统一,①符合题意。赛道如一条“飞龙”表明赛道的设计给人以美的享受,符合美的规律,对设计主题进行了美的表达,②符合题意。精神只有通过人的实践才能转化为现实,精神自身不会外化,③观点错误。该中心的设计受人主观因素的影响,但并不是不确定性的展现,因为人的实践活动是有计划有目的的,④不选。6.[2021广东,3分]冰壶被人们喻为“冰上国际象棋”,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比赛项目。作为一种以队为单位、在冰上进行的投掷性竞赛项目,它要求队员融为一体,机智应对,不仅考验参与者的体能,展现动静之韵,更考验参与者的智慧,展现取舍之道。由冰壶运动之美可折射出的哲学之思是(A)①只有尊重规律才能认识和利用规律②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影响整体的功能③人的自主选择是实践取得成功的基础④实践水平的提高取决于认识水平的提高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冰壶运动以队为单位,要求队员融为一体,机智应对,考验参与者的体能和智慧,展现取舍之道,这体现了要尊重规律,认识和利用规律,也表明部分功能及其变化对整体功能的影响,①②符合题意。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是实践取得成功的基础,③错误。实践决定认识,而不是认识决定实践,④观点错误。7.[2020海南,2分]在距地球5.6亿光年的类星体“马卡良231”内,中外科学家联手首次发现了氧气。这次银河系外氧气的发现,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加深对宇宙物质组成的认识。这一科学发现进一步佐证了(B)①世界是物质的世界②物质依赖于人的感觉而存在③物质是由人的意识产生的④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在“马卡良231”内,中外科学家联手首次发现了氧气,这说明世界是物质的世界,①正确。科学家的这一新发现,是人类在实践中不断发展认识的表现,表明人类能够不断解开自然界之谜,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之物,④正确。物质是客观的,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也不由人的意识产生,②③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错误。【易混易错】意识依赖于物质,但物质不依赖于意识。不能认为“物质和意识不可分割”“物质和意识相互依赖”。8.[2020全国卷Ⅱ,4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尊重规律,摒弃征服水、征服自然的冲动思想。“禹之决渎也,因水以为师。”大禹之所以能成功治理水患,原因在于尊重规律。这说明(C)①认识规律就能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②掌握和尊重规律才能避免主观盲动③根据规律特点利用规律才能造福人类④按规律办事就不能改变其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大禹之所以能成功治理水患,是因为其尊重了客观规律,这说明只有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利用规律造福人类,故②③符合题意。认识规律是改造世界取得成功的前提,但不能说认识规律就能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故①错误。人们可以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使事物朝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故④错误。二、非选择题9.[2022全国卷乙,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某小学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自2009年建校起就创办“开心农场”,开启“新劳动教育”试验,先后开发出“农事劳作”“创意劳动”和“美好生活”3个课程群,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劳动能力和劳动观念。学校依据二十四节气开设劳动课程:立春时,来到开心农场寻找春天;立夏时,参加学校举办的收获节,摘蚕豆、剥蚕豆、吃蚕豆;立秋时,整地施肥种萝卜;小雪时,测量油菜的高度,为油菜画像。学校给各年级学生安排不同农活:种蚕豆,种土豆,种桑养蚕,种油菜,种向日葵,养兔子。结合地方民俗和文化,学校开设了古法造纸、藤编艺术,制作油面筋、竹篱笆等实践体验课程。对于表现突出的学生,学校奖励“劳动币”,用来兑换学习用品。目前,该校“开心农场”规模已从最初的5亩地扩大到20多亩,劳动教育延伸到了校园生活和家庭生活,引导孩子们走出课堂、走进自然,播下热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种子。“今天,你劳动了吗?”已然成为该校同学打招呼的流行语。该校劳动教育促进了学校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水平提升,成为闻名全国的“金名片”。(1)结合材料并运用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分析该小学劳动教育取得显著成效的原因。(12分)[答案]①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该小学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结合地方民俗和文化等,开设不同形式的劳动教育课程,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劳动能力和劳动观念。(4分)②意识反作用于物质,正确的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要树立正确意识。该校树立了正确的意识,通过劳动教育促进了学校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水平提升。(4分)③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该校从实际出发,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并结合地方民俗和文化,开设各类劳动教育课程,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劳动教育取得显著成效。(4分)[解析]第一步,分析设问,明确设问限定的知识范围是“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设问类型为原因类。第二步,梳理思路。(2)宿舍管理员、保洁员、保安员的劳动汗水换来了校园的美丽与安宁,请你给其中的一位写一封感谢信。要求在150字以内。(4分)[答案]示例:感谢信尊敬的保洁员阿姨:您好!我是××,今天给您写信,主要是想表达对您的谢意。是您用每天的辛劳换来校园的干净与整洁,您的身上有着比金子还宝贵的东西:任劳任怨、不怕苦累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职业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如果没有您,同学们每天将会在怎样一个糟糕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我一定好好学习,将来像您一样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此致敬礼××××年××月××日(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满分为4分。)[解析]属于开放性设问,写信时一要明确感谢的对象,二要符合感谢信的格式,三要体现宿舍管理员、保洁员、保安员的劳动汗水与校园的美丽与安宁的关系。考点3把握世界的规律题组一一、选择题1.[2022广东,3分]苦瓜味苦性寒,是一种消暑清热的食材。清代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这样评价苦瓜:“杂他物煮之,他物弗苦,自苦不以苦人,有君子之德焉。”苦瓜这种“不传己苦与他物”的特点,使其得了“君子菜”的雅号。从材料可以看出(C)①事物是各种观念的集合②意识对事物的反映具有选择性和创造性③人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④掌握事物的特性是意识活动的最终目的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根据苦瓜的特性总结出其“不传己苦与他物”的特点,并赋予其“君子菜”的雅号,表明意识对事物的反映具有选择性和创造性,②正确。苦瓜味苦性寒,因此人们将其作为消暑清热的食材,这表明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③正确。“事物是各种观念的集合”属于唯心主义观点,①不选。意识活动的最终目的是指导实践,④错误。2.[2022湖南,3分]人类历史告诉我们,越是困难时刻,越要坚定信心。任何艰难曲折都不能阻挡历史前进的车轮。面对重重挑战,我们决不能丧失信心、犹疑退缩,而是要坚定信心、激流勇进。这表明(D)①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要敢于超越事物发展的规律②面对挫折与考验,我们要懂得冷静思考、量力而行③设想世界历史会一帆风顺,是不辩证的、不科学的④我们要树牢底线思维,勇敢面对前进道路上的挑战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超越规律,①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我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勇敢地面对挫折与考验,②不符合题意。“人类历史告诉我们,越是困难时刻,越要坚定信心”,说明世界历史不会是一帆风顺的,那些设想世界历史会一帆风顺,是不辩证的、不科学的,③正确。“任何艰难曲折都不能阻挡历史前进的车轮。面对重重挑战,我们决不能丧失信心、犹疑退缩,而是要坚定信心、激流勇进”,说明我们要树牢底线思维,勇敢面对前进道路上的挑战,④正确。3.[2021海南,2分]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县在实施生态移民搬迁过程中,成功探索出村集体土地与国有土地置换新模式,并结合自身实际打造以橡胶业为主、多产业共同支撑的增收体系,实现了搬得出、留得住、能致富和生态修复多赢。这启示我们要(B)①统筹全局,把握事物联系的多样性②树立创新意识,突破客观条件的限制③在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尊重客观规律④坚持共性与个性的统一,走符合自身实际的道路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该地打造出以橡胶业为主、多产业共同支撑的增收体系,这启示我们要统筹全局,把握事物联系的多样性,①正确。该地成功探索出村集体土地与国有土地置换新模式,并结合自身实际打造增收体系,这启示我们要坚持共性与个性的统一,走符合自身实际的道路,④正确。②中“突破客观条件的限制”说法错误。我们要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③错误。4.[2021山东,3分]1956年2月,中共一大代表董必武为上海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题词:“作始也简,将毕也巨。”中国共产党在一大召开时只有50多名党员,在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迎来中华民族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辉煌历程中,发展成为拥有9500多万名党员的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由“简”到“巨”的事实证明了(A)①符合历史前进方向的事物充满旺盛的生命力②凡是拥有强大力量的事物前途必定是光明的③代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事物是不可战胜的④量变向质变的转化需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的政党,在带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程中,一步步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这一事实证明了符合历史前进方向的事物充满旺盛的生命力,也说明代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事物是不可战胜的,①③正确。新事物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拥有强大力量的事物未必是新事物,其前途未必是光明的,②中“必定”说法绝对,不选。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向质变的转化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无直接关系,④不选。5.[2021河北,3分]美学家朱光潜说过,我们所居的世界是最完美的,就因为它是最不完美的。假如世界是完美的,件件事都尽善尽美了,自然没有希望发生,更没有努力奋斗的必要。人生最可乐的就是活动所生的感觉,就是奋斗成功而得的快慰。从哲学的角度看,这段话体现了(D)①事物的性质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②矛盾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③矛盾的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④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①错误。事情充斥矛盾,才会有希望发生,才会有努力奋斗的必要,人生才会在奋斗中取得成功,这说明矛盾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②正确。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③错误。“我们所居的世界是最完美的,就因为它是最不完美的”说明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④正确。6.[2020天津,3分]火箭呼啸而去、飞船摇曳而归。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的成功发射,开启了中国载人航天“三步走”战略的最后一步——空间站时代。空间站和航天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将带动众多科技领域的进步,使航天成果广泛应用。由此可见(C)A.航天技术是引领我国科技创新的根本动力B.制定正确的战略是航天事业成功的决定性因素C.开启空间站时代是中国载人航天事业一次质的飞跃D.航天技术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存在着必然联系[解析]空间站时代是中国载人航天“三步走”战略的最后一步,开启空间站时代是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的一次质的飞跃,C符合题意。实践是科技创新的根本动力,A错误;制定正确的战略是人的意识活动,B中“决定性因素”说法错误;D说法绝对。二、非选择题7.[2023湖南,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现代化同西方发达国家有很大不同。西方发达国家是一个‘串联式’的发展过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顺序发展,发展到目前水平用了二百多年时间。我们要后来居上,把‘失去的二百年’找回来,决定了我国发展必然是一个‘并联式’的过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叠加发展的。”现代化的“并联式”过程是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在现代化发展时空特征上的最显著区别。中国式现代化必然是一个“并联式”的发展过程。结合材料,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知识加以说明。[答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事物的矛盾各不相同,决定了解决矛盾的方法也不相同。(4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现代化面临着自身特殊的国情和发展形势,照搬西方“串联式”的发展模式显然是不合适的。我国只有坚持从实际出发,采取适合我国国情的“并联式”的现代化发展过程,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叠加发展,才能把“失去的二百年”找回来,赶上并超越西方发达国家。(4分)[解析]解答本题,需要先阐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理论知识,再结合材料具体分析“中国式现代化必然是一个‘并联式’的发展过程”这一观点。具体分析如下:我国现代化同西方发达国家有很大不同,西方发达国家发展到目前水平用了二百多年时间,我们要后来居上,把“失去的二百年”找回来→事物的矛盾各不相同,决定了解决矛盾的方法也不相同→我们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立足国情,采取不同于西方的发展模式→中国式现代化必然是一个“并联式”的发展过程。8.[2022山东,8分]◆守正创新“致广大而尽精微”出自中国古代经典《中庸》,讲的是顺应大本达道、尽心勉力笃行方能化育成事。“‘致广大而尽精微’是成事之道。”2021年12月8日,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工作的方法论:“干事业做工作大方向要正确,重点要明确,战略要得当,同时要把控好细节,把政治经济、宏观微观、战略战术有机结合起来,做到谋划时统揽大局、操作中细致精当。”在2022年新年贺词中,国家主席习近平再次为我们未来干事创业指明了方法路径,要求我们“致广大而尽精微”。结合材料,运用整体和部分的知识,分析说明“致广大而尽精微”这句古语对新时代青年干事创业的启示。[解析]本题设问知识限定明确,要依据材料逻辑,从整体与部分两个角度展开分析,具体思路如下:[答案]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要树立全局意识,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2分)部分影响整体,要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2分)干事创业要“致广大”,有远大的目标规划;(1分)要“尽精微”,把远大的目标规划落实落细,积微成著;(1分)要统筹兼顾“致广大”和“尽精微”,把远大的目标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结合起来。(2分)【解题指导】启示类试题解题方法1.分析材料,明确材料中的做法。对材料从状态和措施两个角度进行分析。状态角度:要分析材料反映的问题,从问题产生的原因中吸取教训,获得启示。措施角度:要分析材料中成功的做法、不成功的做法,成功的做法启示我们可以或应该这样做,不成功的做法则启示我们不可以或不应该这样做。2.回归课本,找到对应的知识点。首先把分析材料得出的结论与教材原理对应,即找到材料对我们的启示——“应该怎样做”或“不应该怎样做”在教材上对应的知识点,然后把材料与知识点结合作答即可。题组二一、选择题1.[2023湖南,3分]三湘巨变,时光为证。一秒钟,“天河”新一代超级计算机可完成20亿亿次高精度运算。一分钟,“潇湘二号”卫星绕地球百分之一圈。一小时,湖南可下线12台挖掘机……每一秒,每一分,每一个日夜,构筑湖南“时间”,成就中国力量。这表明(C)①三湘巨变凸显出量的积累必然引起质变②三湘巨变蕴含着新事物取代旧事物的趋势③湖南“时间”反映了世界的永恒变化和发展④湖南“时间”到中国力量是共性到个性的转化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量的积累只有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①错误。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发展中,三湘巨变反映了事物发展的普遍性,蕴含着新事物取代旧事物的趋势,②③正确。湖南“时间”到中国力量是个性到共性的转化,④错误。2.[2022湖南,3分]花色各样的中国瓷器名扬四海,瓷器颜色主要由釉里所含的金属元素决定。青瓷的釉里含有铁元素,而白瓷的釉是单纯的石灰釉,铁的含量越少越好,青花瓷釉中则含有钴元素。由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①每一件瓷器都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②不同颜色瓷器的特殊性寓于其普遍性之中③具体分析瓷器的普遍性才能区别不同颜色的瓷器④把握金属元素的特殊性才能制造不同颜色的瓷器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瓷器颜色主要由釉里所含的金属元素决定。但是像青瓷的釉、白瓷的釉、青花瓷的釉含的金属元素不同,说明了每一件瓷器都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要把握金属元素的特殊性才能制造不同颜色的瓷器,①④正确。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②错误。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只有从实际出发,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把不同质的事物区别开来,③错误。3.[2021辽宁,3分]发酵是红茶加工过程中的关键工序,是通过一系列生化反应,使绿叶变为红色,并产生香气的主要过程。发酵过程中的温度、湿度、时间和通氧量是红茶外形色泽、汤色、香气、滋味等特有品质形成的重要因素。由此可知(B)①发酵是各个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完成的过程②发酵是客观事物与外界因素偶然关联的过程③红茶品质与发酵中各种条件的变化有因果关系④红茶加工中的发酵是自在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发酵过程中需要合适的“温度、湿度、时间和通氧量”,表明发酵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完成的过程,①正确。发酵过程中的温度、湿度、时间和通氧量是影响红茶特有品质的重要因素,这表明红茶品质与这些条件的变化有因果关系,③正确。红茶加工中的发酵体现了人们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利用,是人为事物的联系,不是偶然关联的过程,②④错误。4.[2021河北,3分]《史记·滑稽列传》记载,战国时楚军攻打齐国,齐威王派淳于髡(kūn)前往赵国搬救兵,解了被围之困。齐威王大喜之下请淳于髡喝酒。淳于髡说:“酒极则乱,乐极则悲;万事尽然。”齐威王接受了劝诫,决意改掉彻夜饮酒的习惯。下列选项与淳于髡的话蕴含哲理一致的是(B)①水满则溢,月盈则亏②相生相克,相辅相成③绳锯木断,水滴石穿④万物有度,过犹不及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酒极则乱,乐极则悲;万事尽然”的意思是酒喝多了就容易出乱子,乐过头了就变成了悲伤,所有的事情都是这样,这蕴含的哲理是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水满则溢,月盈则亏”,意思是水满了会向外溢,月圆了会变缺,这蕴含的哲理是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①符合题意。“相生相克,相辅相成”,意思是双方相互包含又相互克制,这蕴含的哲理是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②不符合题意。“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意思是用绳子不停锯,木头也能被锯断;水不停地滴,石头也能被滴穿,这蕴含的哲理是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③不符合题意。“万物有度,过犹不及”,意思是任何事情都是有限度的,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的,这蕴含的哲理是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④符合题意。5.[2020江苏,2分]灯泡的发明曾被认为是骗局,外科消毒法曾被人们拒绝,疫苗刚出现时曾受到抵制……今天,它们不仅得到了广泛应用,相关的技术和产品还在不断更新。材料说明(D)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辩证统一的 B.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矛盾的关键 D.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解析]灯泡、疫苗等新事物从最初的不被接受,到今天的广泛应用,表明事物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D正确,A、B、C排除。6.[2021浙江,2分]当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面临点多面广、涉农资金分散等问题。必须统筹整合涉农资金,在不忽视基本面的同时,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样才能取得良好效果。这一工作思路(A)①运用了量变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②坚持了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③避免了发展过程中的曲折性和反复性④实现了自然观、价值观与方法论的融合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通过统筹整合涉农资金,实现更好的效果,体现了在量变的基础上,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①正确。在不忽视基本面的同时,集中力量办大事,体现了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②符合题意。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人们能够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战胜挫折,但不能避免前进道路上的曲折性,③错误。材料中并没有涉及自然观、价值观与方法论的融合,只讲了工作方法,④不选。7.[2021全国卷乙,4分]漫画《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蛋得……》(右图)讽刺了一些人想问题、做事情(D)①不敢发挥主观能动性②否认事物发展的规律性③不善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④不懂得联系的客观性和条件性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漫画中的人根据“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经验,把“蛋”种到土里,希望收获更多的“蛋”,这是机械照搬原有经验或别人经验的本本主义,完全没有考虑“蛋”发育所需的客观条件,违背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③符合题意。这一做法忽视了动物与植物对生长条件的不同需求,不懂得联系的客观性和条件性,④符合题意。漫画中的人是在违背客观规律的基础上,错误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是不敢发挥主观能动性,①不符合题意。这一做法并没有否认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只是错误理解、错误运用了规律,违背了规律的客观性,②不符合题意。8.[2019全国卷Ⅱ,4分]最近,科学家设计和制造出一种小蛋白,这种小蛋白自我组装成螺旋状的蛋白长丝。该研究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天然蛋白丝,进而研制出自然界没有的全新材料,如超过蜘蛛丝强度的人造纤维等。这表明(A)①人类能够基于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②实践可以把自在事物的联系转化为人为事物的联系③人为事物的联系比自在事物的联系更高级、更复杂④人为事物的联系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具有“人化”的特点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科学家设计和制造出一种小蛋白,并根据这项研究成果研制出全新材料,说明人类能够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创造条件建立新的联系,①正确。天然蛋白丝属于自在事物,科学家通过研究更加了解天然蛋白丝,进而研制出人造纤维等,说明通过科学实验可以把自在事物的联系转化为人为事物的联系,②正确。自在事物的联系在人类产生以前就存在,人为事物的联系是通过实践活动形成的,二者不存在高低、简单与复杂之分,③说法错误。人为事物的联系虽然具有“人化”的特点,但仍然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④说法错误。二、非选择题9.[2021广东,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信息茧房”一般指的是现代社会中的人们在信息领域会习惯性地被自己的兴趣所引导,从而将自己的生活桎梏于像蚕茧一般的“茧房”中的现象。横亘在人与世界之间的这个矛盾,究竟是谁造成的?人们看法不一。有人认为,推荐算法应该成为“背锅”者。推荐算法最大的卖点,就是在获取用户数据样本后,能够根据用户的习惯与偏好,在短时间内解析数据并实现精准推送,为其提供“量身定做”的个性化信息流。然而,事物总有两面性,这种“量身定做”会让用户看到的内容越来越极端而单一,与用户的既有认知相异的信息可能会直接遭到算法的屏蔽,导致个人的视野不断窄化、判断能力逐渐弱化。也有人认为,真正的“背锅”者应该是人自己。“信息茧房”在最初被提出的时候,推荐算法尚未出现,其意只在于提醒公众:不要只注意自己选择的东西和使自己愉悦的信息。因为久而久之,这种看似“舒适”的选择,会让人在单一信息源的喂养下成为“信息偏食者”。在这种情况下,只看到算法的影响,而忽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既是对问题本质的误读,也是对个体责任的逃避。(1)请你选取其中一种看法,运用矛盾的相关知识分析其合理性。(10分)[答案]观点一:矛盾即对立统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要坚持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5分)推荐算法在为用户提供“量身定做”的信息的同时,也会屏蔽与用户既有认知相异的信息,没有做到坚持对立统一,它一方面给用户带来了便利,另一方面也会导致个人的视野不断窄化、判断能力逐渐弱化。(5分)观点二: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次要矛盾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要着重把握事物的主要矛盾。(5分)人们只注意自己选择的东西和使自己愉悦的信息,这种看似“舒适”的选择是导致人们成为“信息偏食者”、走入“信息茧房”的主要原因,算法只是影响人们选择的外部因素,是次要原因。(5分)[解析]分析观点一的合理性,由材料中“事物总有两面性”可知,应该把矛盾即对立统一,坚持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作为答题的依据。答题时首先要简述哲学原理及方法论,然后结合材料分析推荐算法对人们影响的两面性。分析观点二的合理性,由“只看到算法的影响……也是对个体责任的逃避”可知,造成“信息茧房”的原因有算法和个体两个方面,而个体因素是主要原因,因此,应该把主次矛盾的关系作为答题的依据。答题时首先简述哲学原理及方法论,然后结合材料分析个体因素及算法因素在“信息茧房”中所产生的影响。(2)以你选取的看法为出发点,就如何打破“信息茧房”提一条具体建议并给出其哲学依据。(4分)[答案]针对观点一:科学合理地利用推荐算法,不要过分依赖推荐算法。(2分)哲学依据: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或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发生质变,要坚持适度的原则)(2分)针对观点二:要主动接受多样化的信息,全面了解客观世界。(2分)哲学依据:联系具有客观性和多样性。(或物质决定意识,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分)[解析]具有开放性,考生所提建议符合设问要求且切实可行,所给出的哲学依据与建议相符合即可。题组三一、选择题1.[2022北京,3分]“银锭观山”是“燕京小八景”之一,曾是老城内展现山水城相融的景观视廊。后来一些高层建筑出现在银锭观山的景观视廊内,连绵起伏的西山山脊线被“截”成了两段。《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明确提出恢复银锭观山景观视廊。2021年,相关建筑拆除后,银锭观山美景再现。这说明(D)A.城市记忆是人们的精神故乡,应尊重社会意识的独立性B.完整恢复老城美景是重塑城市空间秩序的首要价值选择C.抓住主要矛盾,统筹规划,可以恢复自在事物的联系D.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才能实现山水城和谐相融[解析]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而不是独立性,A错误。重塑城市空间秩序应对老城美景进行辩证否定,B说法错误。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银锭观山景观视廊属于人为事物的联系,C错误。2.[2022湖北,3分]下面漫画(作者:陈景凯)描绘了插秧的劳动场景。该漫画表明(D)看似后退,实为前进①“后退”与“前进”没有明确的界限②“后退”的表象蕴含着“前进”的规定③“后退”与“前进”相互排斥相互对立④“后退”与“前进”具有相互联结的属性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后退”与“前进”具有对立的一面,有明确的界限,①错误。漫画强调“后退”与“前进”的同一性,③强调二者的斗争性,不符合题意。3.[2021浙江,2分]浙江省N市在某老街区改造中,既最大程度地保持原貌,又加大历史文化资源的发掘力度,在此基础上使文化、商业、旅游融为一体。老街区由此成了市民和游客争相前往的“网红打卡地”。这一过程(C)①摆脱了客观条件的限制②建立了新的具体联系③实现了内部结构的优化④打破了系统的有序性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浙江省N市在老街区改造中既最大程度地保持原貌,又加大历史文化资源的发掘力度,使文化、商业、旅游融为一体,这既利用了客观条件,建立了新的具体联系,又遵循了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实现了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②③正确,④排除;我们不能摆脱客观条件的限制,①错误。4.[2021福建,3分]1926年,福建省第一个中国共产党党支部在厦门大学囊萤楼成立,进步学生罗扬才担任书记。1927年,罗扬才遭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就义前留言:“为革命而死,我们觉得很光荣很快乐……不必为我悲伤,应踏着我们的血迹前进!”在中共厦大党支部号召下,大批有志青年加入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中。1926年,中共厦大党支部成立,短短一个月就在厦门发展了18名党员,仅一年时间就在闽西南地区发展了230名党员,建立了28个党支部,形成了“汇聚囊萤之光,渐成燎原之火”的良好革命形势。从“囊萤之光”发展为“燎原之火”说明(D)①新事物的出现就实现了社会制度的变革②新事物的实质是抓住时机促成新的质变③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从小到大的过程④新事物的生命力在于符合事物发展规律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从“囊萤之光”发展为“燎原之火”,体现了新事物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同时也说明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③④正确。新事物战胜旧事物才能实现事物发展,实现社会制度的变革,①错误。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新事物代替旧事物体现了事物的发展,但新的质变不一定是发展,②错误。5.[2021浙江,2分]长三角一体化是我国一项重要的长远发展战略,绝不是一日之功,因此,要有历史耐心,要谋划长远。这里体现的哲学道理是(D)①质变以数量增减为必要前提②质变以统一物解体为呈现状态③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才会发生质变④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发生质变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长三角一体化是我国一项重要的长远发展战略,绝不是一日之功,是因为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才会发生质变,③正确;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要有历史耐心,相信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发生质变,④正确;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且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①错误;统一物的分解、平衡和静止的破坏等,都是质变过程中呈现的状态,②错误。6.[2020山东,3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城市发展和治理要统筹好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布局。在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城市规模的拓展过程中,只有实现人口与环境、生产与生活、城市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平衡,“鱼与熊掌”兼得,才能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荣的宜居城市。对上述材料分析正确的是(B)A.联系的客观性和无条件性要求人们统筹好生产、生活、生态三者关系B.“鱼与熊掌”兼得是基于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结合推动事物发展C.建设宜居城市需要人们通过实践搭建新的自在事物的联系D.宜居城市建设要坚持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统一[解析]人口与环境、生产与生活、城市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只有实现它们之间的平衡,“鱼与熊掌”兼得,才能建设宜居城市,这体现了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变化发展,B符合题意。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有条件的,A错误;自在事物的联系与人的实践活动无关,C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主次矛盾的关系,D不符合题意。二、非选择题7.[2022辽宁,9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掷铁饼是一项古老的奥林匹克项目。以掷铁饼为题材的经典雕塑作品,从艺术的视角展示奥林匹克文化,阐释和传递奥林匹克精神。《掷铁饼者》是希腊雕塑家米隆创作于约公元前450年的作品,被誉为古希腊雕塑艺术的里程碑。这尊雕塑展示了希腊式掷铁饼方式,把人体的和谐、健美和青春的力量表达得淋漓尽致,被认为是“空间中凝固的永恒”。它超越传统对称的表达方式,强调动感,体现着人类对奥林匹克精神的不懈追求。它所凝结的力与美至今依然深深地影响和感染着我们。《永恒的运转》是中国著名雕塑家李象群创作于1993年的作品,被瑞士洛桑国际奥委会博物馆收藏。受古希腊雕塑风格影响,又加入了汉唐元素和陶艺手法,作品以女孩的自由式旋转投掷方式展现东方艺术的典雅韵味,圆润的运动轨迹折射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艺术和体育相互融合,展现奥林匹克精神生生不息。《挑战》是中国雕塑家俞畅创作于1989年的成名作。雕塑通过简洁有力的手法,刻画了一位果敢坚毅的掷铁饼者形象。作品借鉴《掷铁饼者》的动作和势态,表现一个残疾人坐在轮椅上掷铁饼的瞬间,呈现出一种震撼人心的生命律动,给予人们不屈的力量、不服的决心、不灭的希望,奏响一首命运交响曲。三尊雕塑承载了体育精神,运转的铁饼诠释了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格言,高高举起的手臂展现了青春该有的样子。三尊雕塑都蕴含了人类的共同精神却各具特色。结合材料,分析《掷铁饼者》与《永恒的运转》所体现的共性与个性的关系。[答案]①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相互联结。一方面,共性寓于个性之中,并通过个性表现出来;另一方面,个性离不开共性,个性中总是包含着共性。《掷铁饼者》《永恒的运转》各具特色,个性鲜明,但包含着同一主题:生生不息的体育精神和敢于争先的青年品格。(4分)②矛盾的共性和个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在一定场合为共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个性;反之亦然。《掷铁饼者》代表西方文化,《永恒的运转》代表中华文化。相对于雕塑个体特性而言,它们所蕴含的东西方文化的属性是共性的东西;而相对于世人普遍认可的体育精神和青年品格而言,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则是个性。(5分)[解析]解答本题,第一步,分析设问:第二步,梳理思路。依据理论逻辑,对接材料信息,组织答案,思路如下:题组四一、选择题1.[2022广东,3分]下面漫画“当你阻碍别人前进的同时,无疑切断了自己的后路”(作者:栾林涛)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C)①事物发展有曲折性,要勇敢面对挫折与考验②事物联系是多样的,要用长远的眼光看问题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要全面地看待事物④主要矛盾决定事物性质,做事情要分清主次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漫画主要讽刺一些人看不到事物之间的联系,不涉及事物发展的曲折性,①不选。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④说法错误。2.[2022浙江,2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一些人滋生出悲观情绪。然而,消极悲观对生活不会有帮助。正像阿尔文·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所说:“悲观无用,不如思考蓝图,闯过布满暗礁的海。”这是因为(B)①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②量的积累一定导致事物原有性质的改变③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④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必然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消极悲观对生活不会有帮助”“悲观无用”强调面对挫折要保持乐观态度,坚定必胜的信心,这既是因为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也是因为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我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勇敢地面对挫折与考验,①③正确。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②不选。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但并不都是必然的,④错误。3.[2021全国卷乙,4分]恩格斯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新冠肺炎疫情和国际环境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上升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时强调,要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以上论述蕴含的辩证法道理是(A)①新事物代替旧事物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②新事物总是在不断克服困难与挫折中发展进步的③困难越多、挫折越大,越有利于新事物的成长④新事物与旧事物的界限是由矛盾的同一性确定的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正确把握当前经济形势,付出艰苦“努力”是实现“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的重要条件,表明新事物代替旧事物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①正确。“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需要克服困难和挫折,②符合题意。困难和挫折会阻碍新事物的成长,其不是新事物成长的有利因素,③观点错误。判定一个事物究竟是新事物还是旧事物的根本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