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河北省重点中学高三3月份第一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4届河北省重点中学高三3月份第一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4届河北省重点中学高三3月份第一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4届河北省重点中学高三3月份第一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4届河北省重点中学高三3月份第一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河北省重点中学高三3月份第一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标志重捕法是估算动物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B.群落中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C.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组成等都会直接影响种群密度D.各种群关系和边界范围等属于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2.某细菌产生的InIc蛋白可以抑制人类细胞中Tuba蛋白的活性,使细胞膜更易变形,利于细菌在人类细胞间快速转移,使人类患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细菌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B.InIc蛋白和Tuba蛋白的合成均需要内质网C.该细菌能在人细胞间快速转移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有关D.该菌与人类细胞结构相似,都具有有双层膜的细胞核3.下图为某种人类遗传病的系谱图,该病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Ⅱ3为纯合子B.该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Ⅱ4为纯合子C.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Ⅲ2为杂合子D.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1为纯合子4.下列有关家庭制作苹果醋的操作错误的是()A.选取成熟度高的苹果洗净榨汁B.向苹果汁中加入适量蔗糖和抗生素C.碗中加少量米酒敞口静置,取表面菌膜D.醋酸发酵阶段每隔一段时间进行搅拌5.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界具有()A.差异性 B.多样性 C.特异性 D.统一性6.驱蚊草含有香茅醛,能散发出一种特殊的柠檬型香气,从而达到驱蚊且对人体无害的效果。驱蚊草是把天竺葵的原生质体和香茅草的原生质体进行诱导融合培育而成的。下列关于驱蚊草培育的叙述,错误的是A.驱蚊草的培育属于细胞工程育种,优点是克服了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B.驱蚊草培育过程要用到纤维素酶、果胶酶、PEG等试剂或电刺激等方法C.驱蚊草培育过程不同于植物组织培养,无细胞脱分化和再分化的过程D.驱蚊草培育利用了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育种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2020年2月17日,西非、东非和南亚20多个国家受到蝗灾影响,这轮蝗灾的主角沙漠蝗虫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具破坏性的迁徙性害虫。它们只有大约3个月的生命周期,在迁徙的过程中不断进食、产卵、死亡。当前的蝗灾始于红海附近,初期在东非的肯尼亚、索马里、埃塞俄比亚等国扩散。(1)印度和巴基斯坦受到本次蝗灾影响,大量农田受损,现损失已达到百亿卢比,决定印巴地区沙漠蝗虫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有____。(2)控制蝗虫的种群密度是避免蝗灾的重要手段,调查蝗虫幼体跳蝻密度常用的手段是样方法,其原因是____。(3)中国蝗灾防治工作组抵达巴基斯坦实地考察后,认为采用化学农药防治和微生物农药(微孢子虫类和绿僵菌)等防治措施可快速有效控制蝗灾。和前者相比,微生物农药防治的优势是____。(4)《科学》2004年的一篇论文指出:“蝗虫从独居到群居的转变,始于它们相互吸引而聚集在一起,发现并嗅到对方发出的气味,或者用后肢彼此触碰。”这说明了____信息在促进种群繁衍中的重要作用。(5)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消灭蝗虫,保证农业和畜牧业良性发展的目的是____。8.(10分)下图甲为人工湿地示意图,图乙中的Ⅰ和Ⅱ分别表示人工湿地上行池中养殖鲤鱼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图丙表示人工湿地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内的能量流动简图。请分析回答问题:(1)湿地植物属于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________;上行池与下行池中的湿地植物种类不同,这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结构。(2)图乙中,在________点时,鲤鱼的数量达到K值。生态学上调查鲤鱼种群数量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3)图丙中,属于消费者的是________。(4)流经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除了图丙中统计的外,还有________中能量,按图丙所示能量计算,在第二、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__。(5)部分湿地植物可分泌一类特殊的化合物,吸引鸟类捕食害虫,这一现象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具________________有作用。9.(10分)人血清白蛋白(HSA)具有重要的医用价值。下图是以基因工程技术获取HSA的两条途径,其中报告基因表达的产物能催化无色物质K呈现蓝色。回答下列问题。(1)基因工程中可通过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生物体细胞内的DNA复制开始时,解开DNA双链的酶是___________;在体外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时,使反应体系中的模板DNA解链为单链的条件是___________上述两个解链过程的共同点是破坏了DNA分子双链间的___________。(2)已知碱性磷酸酶能除去核苷酸末端的5磷酸,构建表达载体的过程中用该酶处理Ti质粒,但HSA基因不用碱性磷酸酶处理,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经过上述处理后的Ti质粒在DNA连接酶的作用下可与HSA基因之间形成___________个磷酸二酯键,再经相关处理获得结构完整的重组DNA分子。(3)过程①中需将植物细胞与农杆菌混合后共同培养后,还应转接到含___________的培养基上筛选出转化的植物细胞。③过程中将目的基因导入绵羊受体细胞,采用最多,也是最为有效的方法是___________,还可以使用动物病毒作为载体,实现转化。(4)为检测HSA基因的表达情况,可提取受体细胞的___________,用抗血清白蛋白的抗体进行杂交实验。10.(10分)回答下列问题:(1)某河流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能够较长时间地保持_____,如果此时遇到轻度污染,则对此生态系统不产生明显的影响,这是因为该生态系统具有_____;如果遇到严重污染,将导致绝大多数水生植物死亡,河流内的氧浓度降低,分析该生态系统中氧气浓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_____;最终水质恶化,水生动物也大量死亡。(2)东亚飞蝗,别名蚂蚱、蝗虫,为迁飞性、杂食性的农业害虫。研究发现:东亚飞蝗喜在坚实的土地中产卵。如在东亚飞蝗繁殖期人为疏松土壤,可影响其种群的_____,以降低种群密度。另外,可适当引入与其有_____关系的生物,抑制其种群数量增长。(3)东海原甲藻与中肋骨条藻是我国近海主要的两个赤潮藻种,几乎每年都会引发大规模的赤潮,对海洋养殖业构成极大威胁。为了解浮游植物种间竞争在赤潮发生中的作用,研究者设计了东海原甲藻与中肋骨条藻的共培养实验,结果显示,两藻分开培养时,成“S”型成长曲线。两藻共同培养时,中肋骨条藻数量正常增长,而东海原甲藻数量下降。可能的原因是_____。11.(15分)下图为人体内细胞间信息交流方式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有关信息传递和调节的问题:(1)在A、B、C三图中,靶细胞对信息的接受具有相似的结构基础,即_______,其化学成分是蛋白质,因其具有特定的空间结构而具有特异性。(2)方式_______可表示精子与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在免疫调节中也存在这种信息交流方式,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方式B中的靶细胞只能是甲状腺细胞,此时信息分子是____________,其分泌量受到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两种信息分子的调节,这是__________调节机制。(4)在体温调节过程中下丘脑传递信息的方式有_________(填字母);当人体失水过多时,下丘脑细胞分泌的__________增多,由垂体释放,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5)若方式C中的神经细胞受到适宜刺激,膜两侧电位差的变化如下图所示,则图中a段表示__________电位,b点时Na+________(内、外)流,c点时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___________,此时K+________(内、外)流。若添加了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河豚毒素(Na+通道蛋白抑制剂)后,则a段电位的变化曲线是(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C【解析】

1、种群的特征: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2、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密度的变化,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详解】A、大部分动物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常用标志重捕法是估算动物种群密度,A正确;B、捕食者的存在避免了生态系统中某一物种占绝对优势,为其他生物的生存提供空间,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B正确;C、种群的年龄组成,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间接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动,C错误;D、各种群关系和边界范围等属于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D正确。故选C。2、C【解析】

细菌属于原核生物,遗传物质是DNA,没有以核膜为界的细胞核,只有核糖体,无其他细胞器。【详解】A、细菌属于原核细胞,遗传物质是DNA,而不是主要是DNA,A错误;B、细菌无内质网,InIC蛋白无须内质网的加工,B错误;C、该细菌使人类细胞发生变形,说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C正确;D、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没有核膜,D错误。故选C。【点睛】答题关键在于掌握原核生物结构和细胞膜功能,并且从题干中获取信息与所学知识结合。3、C【解析】

设A、a基因控制该病,可根据每个选项中的假设,确认患者或者隐性个体的基因型,依据该个体的一对基因一个来自父亲,一个来自母亲,进行演绎法确认个体的基因型。据此答题:【详解】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则Ⅰ1的基因型为aa,会提供a给Ⅱ3,且Ⅱ3表现患病,有显性基因,因此Ⅱ3为Aa,故A项错误;若该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则会父病女必病,而系谱图中Ⅱ3的女儿必须患病,但实际上Ⅲ2却没有患病,因此该病不可能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故B错误;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患者Ⅰ2、Ⅱ2、Ⅱ3、Ⅲ1均为aa,Ⅲ2表现正常,即有显性基因,又因为Ⅱ3为aa,必然会给Ⅲ2一个隐性基因a,因此Ⅲ2为杂合子,故C正确;若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Ⅰ2的基因型为XaXa,必会提供Xa给Ⅱ1,而Ⅱ2是正常的,所以Ⅱ2的基因型为XAXa,是杂合子,故D项错误。4、B【解析】

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

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详解】A、苹果醋制作时原料应选用新鲜、成熟度好的苹果,A正确;B、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若加入抗生素会杀死发酵菌,B错误;C、碗中加少量米酒敞口静置,为醋酸菌营造有氧环境,使其进行醋酸发酵,此后可取表面菌膜作为菌种,C正确;D、醋酸杆菌为好氧型菌,进行有氧呼吸,故醋酸发酵阶段每隔一段时间进行搅拌以营造有氧环境,D正确。故选B。【点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识记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及其代谢类型,掌握果果醋制作的原理及条件,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5、D【解析】

从胡克看到细胞(实际上是死细胞的细胞壁),人们对生物的研究开始进入细胞水平。经过观察和总结,德国施莱登提出“所有的植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植物各种功能的基础”,德国人施旺提出“所有的动物也是由细胞组成的”,另一位德国人魏尔肖作出另一个重要的论断:所有的细胞都必定来自于已存在的细胞。至此,完整的细胞学说应包括:所有的生物都是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细胞是所有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单位,所有的细胞必定是由已存在的细胞产生的。【详解】细胞学说认为所有的动植物都是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界具有统一性。故选D。【点睛】熟记细胞学说的内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6、C【解析】

1、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具体过程:

2、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原理:染色体数目变异。

3、植物体细胞杂交的意义:在克服远源杂交不亲和的障碍、培育作物新品种方面所取得的重大突破。【详解】A、驱蚊草是把天竺葵的原生质体和香茅草的原生质体进行诱导融合培育而成的,采用了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属于细胞工程育种,其优点是能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A正确;

B、要获得天竺葵的原生质体和香茅草的原生质体,需要采用酶解法(纤维素酶、果胶酶),诱导天竺葵的原生质体和香茅草的原生质体的融合可采用化学法(PEG等试剂)或物理法(电刺激等),B正确;

C、驱蚊草培育过程不同于植物组织培养,但需要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因此有愈伤组织和试管苗形成,C错误;

D、驱蚊草培育利用了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育种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D正确。

故选C。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入率、迁出率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对人类生存环境无污染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合理调整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解析】

1、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年龄组成(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其中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能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年龄组成能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性别比例也能影响种群密度的大小。2、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3、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活动离不开信息的作用,信息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①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②种群的繁衍;③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4、能量流动的意义:人们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意义是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另一方面还可以帮助人们合理的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详解】(1)决定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有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入率、迁出率。(2)蝗虫幼体跳蝻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所以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3)微生物农药防治是生物防治,可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对人类生存环境无污染。(4)利用气味传递的属于化学信息。(5)消灭蝗虫,可以合理调整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点睛】本题以“沙漠蝗虫”为材料综合考查种群的特征、种群密度的调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的知识,考生结合教材识记即可解答。8、生产者水平c标志重捕法D、C污水有机物18%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解析】

分析图甲:图甲为人工湿地示意图,污水与污泥在沿一定方向流动的过程中,主要利用人工基质、微生物、植物等对污水进行净化。分析图乙:Ⅰ和Ⅱ分别表示鲤鱼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在c点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鲤鱼的数量达到最大。分析图丙:图丙表示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简图,A、B、C、D表示该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其中A表示生产者,B表示分解者,C表示次级消费者,D表示初级消费者。【详解】(1)湿地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生产者;根据污水中成分含量的变化,从进水口到出水口的不同地段,分别种植不同的湿地植物,即上行池与下行池中的湿地植物种类不同,这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2)图乙中,在c点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鲤鱼的数量达到K值。鲤鱼体积较大,运动范围广,所以生态学上调查鲤鱼种群数量常用的方法是标志重捕法。(3)图丙中,属于消费者的是D、C,A是生产者,B是分解者。(4)流经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除了图丙中统计的外,还有污水有机物中能量,按图丙所示能量计算,在第二、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7×105/(1.5×106)=18%。(5)部分湿地植物可分泌一类特殊的化合物,吸引鸟类捕食害虫,这一现象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具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有作用。【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掌握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识记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功能及实例;识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过程;识记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及实例,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9、解旋酶加热至90~95℃氢键防止Ti质粒发生自身连接2无色物质K显微注射技术蛋白质【解析】

由图可知,①表示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②表示植物组织培养,③表示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④需要经过早期胚胎培养及胚胎移植等。【详解】(1)生物体细胞内的DNA复制开始时,在解旋酶的作用下可以解开DNA双链;在体外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时,加热至90~95℃引起模板DNA解链为单链,上述两个解链过程均破坏了DNA分子双链间的氢键。(2)为了防止Ti质粒发生自身连接,构建表达载体的过程中用该酶处理Ti质粒,但HSA基因不用碱性磷酸酶处理。目的基因两端的序列均与质粒连接,故在DNA连接酶的作用下可与HSA基因之间形成2个磷酸二酯键,再经相关处理获得结构完整的重组DNA分子。(3)由于报告基因表达的产物能催化无色物质K呈现蓝色,故过程①中需将植物细胞与农杆菌混合后共同培养后,还应转接到含无色物质K的培养基上筛选出转化的植物细胞。③过程常用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绵羊受体细胞,还可以使用动物病毒作为载体,实现转化。(4)为检测HSA基因的表达情况,看其是否表达出HAS,可提取受体细胞的蛋白质,用抗血清白蛋白的抗体进行杂交实验,看是否出现杂交带。【点睛】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常用农杆菌转化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常用显微注射法。10、相对稳定自我调节能力大多数水生植物死亡,导致光合作用大幅度降低,产生氧气的量减少,河流中腐殖质增多,好氧细菌大量繁殖,使河流内的氧浓度降低。(只要同时有产生氧气减少和消耗氧气增加即可给分)。出生率竞争或捕食中肋骨条藻和东海原甲藻竞争营养,并且中肋骨条藻竞争力更强,因此表现正常生长。或者中肋骨条藻可能会产生某些物质抑制东海原甲藻的生长。【解析】

1、J型增长曲线:在食物(养料)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下,种群的增长率不变,数量会连续增长。2、S型增长曲线:在自然界中,环境条件是有限的,因此,种群不可能按照“J”型曲线无限增长。当种群在一个有限的环境中增长时,随着种群密度的上升,个体间由于有限的空间、食物和其他生活条件而引起的种内斗争必将加剧,以该种群生物为食的捕食者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会使这个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从而使种群数量的增长率下降。当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时,种群数量将停止增长,有时会在K值保持相对稳定。3、种间关系(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1)互利共生(同生共死):如豆科植物与根瘤菌;人体中的有些细菌;地衣是真菌和藻类的共生体。(2)捕食(此长彼消、此消彼长):如:兔以植物为食;狼以兔为食。(3)竞争(你死我活):如:大小草履虫;水稻与稗草等。(4)寄生(寄生者不劳而获):如噬菌体侵染细菌。4、生态系统具有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详解】(1)某河流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能够较长时间地保持相对稳定,如果此时遇到轻度污染,则对此生态系统不产生明显的影响,这是因为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如果遇到较严重污染,将导致大多数水生植物死亡,使河流内的氧浓度降低,其原因是水生植物大量死亡,导致光合作用产氧量减少和需氧型微生物分解动植物遗体消耗大量的氧气,最终水质恶化,水生动物也大量死亡。(2)在东亚飞蝗繁殖期人为疏松土壤,可影响其种群的出生率,以降低种群密度。另外,可适当引入与其有捕食、寄生、竞争关系的生物,抑制其种群数量增长。(3)两藻共同培养时,中肋骨条藻数量正常增长,而东海原甲藻数量下降。可能的原因是在中肋骨条藻和东海原甲藻的竞争中,中肋骨条藻和东海原甲藻竞争营养,并且中肋骨条藻竞争力更强,中肋骨条藻处于优势地位,因此表现正常生长,而东海原甲藻处于劣势。【点睛】本题考查种间关系、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因素、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识记能力、信息的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