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城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_第1页
山西省晋城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_第2页
山西省晋城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_第3页
山西省晋城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_第4页
山西省晋城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晋城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语文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将全部答案按要求写在答卷上。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苏东坡十一岁时,进入中等学校,认真准备科举考试。为应付考试,当时的学生必须读经史诗文,经典古籍必须熟读至能背诵。最努力苦读的学生会将经书和正史抄写一遍。苏东坡读书时也就是用这种方法。若对中国诗文朴质的经典,以及正史中常见的名称世故暗喻等典故稍加思索,这种读书方法,自有其优点。因为将一本书逐字抄写之后,对那本书所知的深刻,决非仅仅阅读多次所能比。这种用功方法,对苏东坡的将来大有好处。苏东坡与弟弟苏辙正在这样熟读大量的文学经典之时,他父亲赶考铩羽而归。苏洵对功名并未完全死心,自己虽未能考中,但他以纯粹而雅正的文体教儿子,教儿子深研史书为政之法。这样的家庭气氛,正适于富有文学天才的青年的发育。(摘编自林语堂《苏东坡传》)材料二苏轼生活在佛教传播相当发达的四川,处在峨眉佛教文化圈之中,苏轼家庭的宗教气氛也十分浓厚,其父苏洵是云门宗四世圆通居讷皈依弟子,其母程夫人是优婆夷,其弟和其继妻都信佛,这对他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苏轼的经历看,他刚开始虽受社会和家庭的影响对佛教抱有好感,然而并没有真正信奉佛教,元丰三年乌台诗案后,四十一岁的苏轼被贬黄州团练副使,政治上的挫败使他开始反省,重新思考人生的价值意义,并借佛老的方法来净化自心。这一时期,他审视自己的经历以及处世态度,重新寻找心灵的支撑点,开始思考人生的真谛,开始接受佛教思想。谪居黄州以来,苏轼躬耕东坡,作诗赋词,向世人展现了一个极富魅力的“东坡居士”形象。黄州词如此丰产的数量也预示着它内容的丰富性,其中有对美好理想的追求,有在被贬后旷达心情的抒发,有登高临水、吊古伤今,有对亲戚朋友的思念,也有对世间丑恶的讥讽;既有火树银花的都市,也有静谧祥和的乡村……题材之广泛已然突破了前人。他前期的作品大气磅礴,豪放奔腾如洪水破堤,一泻千里:而后期的作品则空灵隽永、朴质清淡。苏轼诗词的主导风格是洒脱旷达,其旷达风格的形成并非因其个人与偶然,同时也是整个宋代文化浸染下的产物。苏轼从来都是以一种无所不适的超然态度来面对自己所遇到的种种挫折,佛学思想的影响让他形成了一种入世而又超世的境界。他在诗词中抒发人生如梦的感触,表现超然自如的人生态度,营造出一种空灵、恬淡而又清雅的独特意境,从而构建出一个“词意高妙”的超然旷达的艺术高境。(摘编自赵凡龙《苏轼黄州诗词论析》)材料三相比唐诗,词在日本的影响要弱一些,这是因为观念上诗为正宗,词为诗余,而且写作技术更难。尽管如此,日本文人写词还是代不乏人,他们学习、模仿唐宋词人,其中特别喜欢效仿苏轼的词作。苏轼是开辟了宋词新天地的一代词人,其词不仅在国内影响深远,而且早就流传到了东亚各国。夏承焘在《论词绝句》中云:“坡翁家集过燕山,垂老声名满世间。”说明其生前文集已在国外广为传播。日本词人学习、效仿苏轼的词,首先是仿调,即采用苏轼创作的词调。苏轼最有名的豪放词有《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水调歌头》,许多日本词人也喜欢用此词调作词。在日本词人中,森槐南特别心折于苏轼,也最有苏词之风,夏承焘在《域外词选》序言中称赞他:“日本词人为苏辛派词,当无出槐南右者。”他有《醉江月》“题髯苏大江东去词后”,与苏轼进行跨时空的对话:“我思坡老,铁绰板歌,是森然芒角。便把大江东去意,试问南飞乌鹊。斜月荧荧,明星烂烂,撑住曹瞒槊。人生知几,仰天长啸寥廓。”森槐南用苏轼词调凭吊苏轼,一方面揣摩苏轼创作该词时的心路历程,对其境遇表示同情。另一方面对苏轼的人格魅力和风流才情作了高度的评价,称其“文章卓荦”,为“一世之雄”,可称是东坡的“异代知己”。其次是用韵,即按照苏轼词的韵脚来进行创作。如林读耕斋有次韵苏轼的《满庭芳·警世》词;野村篁园有次韵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秋梅岩蓉湖枉过,词以记喜,用坡老韵”;森川竹磎有次韵苏轼的《劝金船》“送横川唐阳赴任丰桥,用苏东坡原韵”;铃木豹轩有次韵苏轼的《念奴娇·汴京怀古》。这些词不光次韵,大都也是以苏轼词为范本创作。有的步韵和苏轼原作韵字相同且次序一致,如林读耕斋的《满庭芳·警世》词,韵脚与苏轼的《满庭芳·警世》词完全一样。再次是仿意,指借用、模仿苏词的语词句式、立意、风格来进行创作。有的直接撷取化用苏轼词的经典语词,表达其相似情怀。如用“琼楼玉宇”,森槐南的《水调歌头》:“摩垒晓风残月,接武琼楼玉宇,酒醒不脏寒。”高野竹隐的《水龙吟》:“料琼楼玉宇,高寒空共,月明千里。”有的是学句法,对苏轼词中的经典句法进行效仿。如对苏轼《水调歌头》中的“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的模仿,高野竹隐的《水调歌头》云:“我欲采槎去,招手海边鸥。”森川竹磎的《水调歌头·琵琶湖上赋》云:“我欲横吹铁笛,乍可呼醉仙客,对酒拍阑干。”竹隐词中也出现了相同或相似的意象和意境。“杯浸琉璃千顷,月照山河一片”和苏轼的《水调歌头》(落日绣帘垂)中“一千顷,都镜净”意象仿佛。有的效仿已脱略苏词形迹,达到自出机抒的地步。如森槐南的《水调歌头》:“论填词,板敲断,笛吹酸。声裂哀怨第四,犹道动人难。摩垒晚风残月,接武琼楼玉宇,酒醒不胜寒。”在词中抒发胸襟怀抱,表达词学见解,与苏轼一样境界宏阔开放、豪健清雄。(摘编自钱锡生《日本词人对苏轼词的接受》)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北宋时期,学生科举应考必须熟读经史诗文并背诵经典古籍,苏轼则常常用抄录经书和正史的办法阅读经典。B.苏轼的思想以及洒脱旷达的诗风。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佛教文化的影响,尤其在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团练副使之后。C.夏承焘先生对苏轼的诗词颇有研究,并作诗加以称道。因而对日本的词人及其作品也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D.日本词人森槐南非常崇尚苏轼的人格和词作,常在诗词创作中效仿苏轼的词调和词意,堪称苏轼的“异代知己”。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对苏轼诗词成就及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苏轼诗词题材非常广泛,涉及到个人情绪和生活的诸多方面,这与其作品丰产的数量有很大关系。B.苏轼词作虽然有其主导的风格,但前期和后期的作品风格迥乎不同,相对来说后期作品更趋成熟。C.苏轼构建了一个“词意高妙”的艺术境界,其作品无论生前还是身后,在国内外都被广为传播。D.苏轼的诗词作品,在词调、用韵、词意等方面备受青睐,成为日本词人学习效仿的重要方面。3.下列说法中不能够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二核心观点的一项是(

)(3分)A.苏轼的人生痛苦体验比一般人要沉重得多,但在作品中依然表现出豪迈清旷的胸襟。B.苏轼被贬黄州之后慢慢适应现实的残酷,交游酬唱,亲近自然,借诗词告别消极懈怠。C.苏轼在《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借月夜孤鸿自喻来托物寓怀,表达孤高心境。D.《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中,“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一句强化了全词的主题。4.材料三在论证结构上有何特点?请简要说明。(4分)5.苏轼作为“开辟了宋词新天地的一代词人”,其成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请结合以上材料加以分析。(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3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麦客【注】相裕亭心里有事,总是睡不安生。窗户那儿虽说透进来一束亮光,但乌蒙蒙的,仍然是夜的迹象呢。不过,院子里的鸡已经叫了,应该离天亮不是太远了。胡昌的左腿骨是磕断了又接上的,只是天气变化时,伤腿会有反应——酸胀疼痛,还痒!胡昌想,反正是睡不着了,腿脚还麻酥酥的,别躺在床上“打饼子”了,索性起来吧。拉开房门时,院子还是一片黑乎乎的。沿着黑绰绰的街巷,胡昌朝着村子西面的方向走去。在村头,胡昌察觉到地上有些亮晶晶的麦草。他知道,有人家已经开镰了。胡昌家岭上、湖道里都有田地,但胡昌在盐区这边算不上什么大财主。像他这样,家有骡马,名下有几十亩田产的人家,在流金淌银的盐区,只能算是一般的富裕户。平常,胡昌本人也在赶牛耕田呢,只是到了麦收时,他必须找几个麦客来帮忙。一则是他的腿脚受过伤,干不动体力活;再者,麦收是赶时节的,前后就那半拉月的时间,家中没有几个帮手,只怕是要把麦子烂在地里的。晨曦中,胡昌远远地看到桥上有人捧火抽烟的星星点点亮光,他就猜到已经有麦客聚集在那儿。他甚至觉得,有人先他一步赶到那边挑选麦客了——“你家要几把镰子?”这是麦客问东家的行话。“要几把镰子”,是指要几个麦客。即便是麦客身强力壮,腰间同时别着三五把镰刀,此刻也只能算是一把“镰子”。那些麦客,都是西乡山区那边过来的,他们像候鸟一样,总是会选在盐区这边的麦熟时节赶过来。他们中,或父子,或兄弟,或是一个村上的男人“抱团”一起来的。东家来挑选麦客,麦客们同时也在选择东家。像胡昌家这样的富裕人家,岭上有麦地,湖道里还有水田,连收麦子带插秧,即便是三五个麦客白天带晚地干,少说也要十天半月才能完成。所以,胡昌今早赶来,就是要多挑几个力气大、肯吃苦的麦客。条件嘛,由对方提——“你家出多少钱?”有个别嘴巴馋的麦客,还要追问一句:“中午什么饭食?”回答:“小鱼烧豆腐。”挑剔的麦客往往会在这个时候把脸拐到一边,去问旁边的另一位东家:“你家呢?”胡昌似乎是瞧准了时机,况且他已相中了眼前那位膀大腰圆的麦客,当即把话接过来,说:“俺家是白米饭,大脚馒头,外加猪肉炖粉条子。”麦客们一听,起身就跟着胡吕家的“猪肉炖粉条子”走了。可真到了胡昌家里,会不会就像胡昌说的那样大脚馒头外加猪肉炖粉条子呢?那就不好说了。麦客间流传着一个笑话。说是有一年,一户财主招揽麦客时,答应给他们吃新面馒头。有兄弟去了,不但没有吃上新面馒头,反而被鬼精的老财主给指派到不同的地块去干活——怕他兄弟俩在一起时会讲话,不出活儿。没料想,一季麦子割下来,兄弟俩没吃上财主家的新面馒头不说,结账时,抠门的老财主还克扣他们的薪水。兄弟俩当场便背靠背地哭唤起来:“我们兄弟俩不容易呀,来几天了,都没有见个面!”这里的“面”,表面上是说兄弟俩同在那户财主家干活,却一直没能见面;实质呢,也暗讽财主家承诺他们顿顿都吃白面馒头,却没有兑现。改尽管那是麦客们瞎编出来的笑话,来调侃挖苦抠门财主的,但从中透出了麦客与东家的关系确实是很微妙呢。胡昌好像不是那样的财主。他向麦客们承诺的白面馒头,外加猪肉炖粉条子,当天中午就兑现了。午间吃饭的时候,胡昌没在饭厅里摆桌面,而是让麦客们一溜儿蹲在小街的檐口下。他与老伴儿,一个在前头给麦客碗里装肉菜,一个提着笼布兜子,往麦客手中递那大白萝卜一样长的白面馒头。满街的乡邻,还有邻居家的麦客们,都亲眼看到了。这样说来,胡昌家当年招来的麦客,自然是不少的。而胡昌家那样的饭菜,自然也招来同村财主们的忌恨与反感——“那个胡昌,才穿了几天悠裆裤子?”言下之意,他胡昌才过上几天好日子,就那样摆阔,盐区这边没处搁他了不是。“就他胡昌那点家底,再这样吃下去,只怕是不用屯麦褶子了!”“胡昌是不是疯掉了!他们家那样宠着麦客,往后我们的麦客可就不好找了!”“这个胡昌,真是胡闹!”大伙儿的言谈话语中,无不在指责胡昌带了个坏头,让大家以后的事情不好办呢。胡昌家女人,听到外面的风言风语,回来说给胡昌听。胡昌压根儿没当回事儿,反而跟女人说:“只要收成好,麻雀还能吃多少!”胡昌所说的“麻雀”,自然是指到他家来大碗吃肉、鼓圆了腮帮子吃白面馒头的麦客们。而那些吃了胡昌家猪肉炖粉条子的麦客,个个都铆足了劲地干活。胡昌家原本七八天才能收割完的麦子,三五天的工夫,就被那帮麦客给打理干净了。胡昌心里乐呀。其实,胡昌心中藏着一个秘密,一直没好意思对外人讲。麦收前的那几天,他那只残腿连夜疼得他睡不好觉,他很担心麦收时天气会有变化。果然,就在胡昌家岭上的麦子收割完以后,一场暴雨,又连着数日的阴雨天,将盐区这边许多人家的麦子都给浸泡在雨水里,烂在泥地里了。唯有胡昌家,麦子收齐了不说,那帮麦客还借助雨水,把他家麦茬地里的稻秧子也给插上了,并答应胡昌,秋天收水稻时,他们一准儿会及时赶来呢。[注]麦客:一种古老的职业,是在北方陕、甘、宁一带流行的农民外出打工的方式,具有地域文化特色。(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在村头,胡昌察觉到地上有些亮晶晶的麦草,“亮晶晶”一词突出麦子已经成熟,并且有人已经收割,村民喜获丰收,胡昌看着十分欣慰。B.像胡昌家这样的,只能算是般的富裕户,平时他自己也赶牛耕田,因为麦收赶时节,再加上腿受过伤,所以胡昌找麦客来帮忙。C.胡昌家的活少说也要十天半月才能完成,他想多挑几个力气大肯吃苦的麦客,条件可由麦客提,这说明东家与麦客之间是一种双向选择。D.午间吃饭的时候,胡昌用肉菜和白面馒头招待麦客,让麦客蹲在小街的檐口下,这样可以让大家看到自己兑现承诺,厚待麦客。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和思想情感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章开篇描写天未亮时的黑暗和窗户进来的微光线,传达了胡昌的不安和焦虑,展示了作者对人物情感的敏锐观察和准确表达的能力。B.作者通过对比大财主家庭和只是一般富裕户的胡昌家,显示出胡昌家的相对贫困,体现了社会阶层的贫富不均,正因如此才有他对麦收的重视。C.作者叙写麦客们对伙食质量提出要求,朴实自然的语言符合人物各自的身份,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地感受到故事中人物的真实生活。D.结尾交待了胡昌之前对天气的担忧,而麦客们不仅卖力劳动化解了胡昌的担忧,还承诺后面帮忙收水稻,胡昌与麦客们的雇佣关系中不乏人性的质朴。8.作者擅长展示乡村景观,请概括本文展示了哪些“乡村景观”。(4分)9.对于小说的主要人物,有人认为是麦客,也有人认为是胡昌。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①,惊善氏.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他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②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昵,厚将崩。”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遂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后母子如初。(节选自《左传》,有删改)材料二:段,郑伯弟也。何以知其为弟也?杀世子、母弟目君③,以其目君,知其为弟也。段,弟也,而弗谓弟,公子也,而弗谓公子,贬之也。段失子弟之道矣,贱段而甚郑伯也。何甚乎郑伯?甚郑伯之处心积虑,成于杀也。于鄢,远也,犹曰取之其母之怀中而杀之云尔,甚之也。然则为郑伯者宜奈何缓追逸贼亲亲之道也。(节选自《毂梁传》有删改)【注】①寤生:胎儿脚先出来,难产。②公子吕:郑国大夫,字子封。③目君:称呼国君(郑伯)。按照《春秋》笔法,凡杀太子或同母弟的君主,只称他为国君,不再以兄弟相称,含有贬抑之意。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然则A为郑伯者B宜C奈何D缓E追逸贼F亲G亲之H道也。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惊姜氏”中“惊”的用法,与“非能水也”《劝学》中“水”的用法不同。B.“君将不堪”的“堪”意为经得起、承受得住,与“疲惫不堪”中的“堪”含义相同。C.“请以遗之”与“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两句中“遗”的含义相同。D.《毂梁传》也称作《谷梁传》与《左传》《公羊传》同为解说《春秋》的三传。12.下列对材料一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由于生庄公时难产,姜氏不喜欢庄公,更宠爱小儿子共叔段,甚至多次向武公请求让共叔段做太子。B.祭仲认为共叔段掌管下的京邑规模不合乎规定,劝说庄公要采取行动以绝后患,但庄公始终没有任何动作。C.共叔段将西部、北部边境地区暗归自己管辖,后来又把两个地区划入自己的封地,不断扩张自己的领土。D.颍考叔建议庄公挖一条地道直到看见泉水涌出,然后在地道中与姜氏见面,这样就不算违背誓言,庄公听从了颍考叔的建议。13.把材料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2)不义不昵,厚将崩。14.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毂梁传》作出“贱段而甚郑伯也”的理由。(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致酒行李贺零落栖迟一杯酒,主人奉觞客长寿。主父①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吾闻马周②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空③将笺上两行书,直犯龙颜请恩泽。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少年心事当拏云④,谁念幽寒坐呜呃⑤?【注】①主父:即汉朝时的主父偃,久不得进,后终得汉武帝信任、官至齐相。②马周:唐朝人,西游长安时宿于新丰,被客店老板冷待,后得到唐太宗赏识,拜为监察御史。③空:只。④拏(ná)云:凌云,比喻高昂的志趣。⑤呜呃:悲叹声。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零落栖迟”写出客人的漂泊失意,“奉觞”句写主人捧杯向客人敬酒,以热情温暖了客人失意的心。B.汉代名士主父偃早年困居长安,郁郁不得志,家人因思念他而折断门前柳,此典故含有慰勉之意。C.“吾闻”二字领起的四句有开导意,先用夸张来突出马周也曾长久遭遇冷落,后因上书进言得到皇帝重用。D.全诗运用主客对话的方式,“吾闻”的“吾”,与“我有”的“我”都是指诗人自己,也就是诗中的客人。16.此诗与李白的《将进酒》均为劝酒之作,都含有怀才不遇之愁。《致酒行》结尾画线句与《将进酒》结尾四句所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燕歌行》中,突出边关军情紧急.敌人来势凶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2)《滕王阁序》“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遇”描写音乐响遏行云之魅力,《李凭箜篌引》中也有类似的句子:______,______。(3)《锦瑟》中的“______,______”表达自己追忆往事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惋不已。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1(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传统文化创新节目具有的与众多新兴媒体及其文化产物不同的厚重历史感和独特“包浆”韵味使它在文化节目存在形式同质化、制作浅表化等问题的当下依然具有先天的吸引力。而如何从______的历史典籍中攫取“文化亮点”并提炼出新奇创意,是制作文化创新类节目的______。河南卫视在这方面可谓______,表现不俗。端午节目开场舞《祈》以洛神、飞天为原型,采用真人水中起舞的形式再现曹子建笔下“雳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的曼妙,舞出文化的“回归”;《丽人行》借老杜诗名,给每位演员画上花钿、斜红、面靥齐全的唐朝妆容,以重现“云想衣裳花想容”的大唐盛世……显然,在深入挖掘传统题材的基础上,能否采取最能触发受众民族自豪感、最能唤起受众文化认同和民族自信的文化元素,是这类文化创新节目频频“出圈”的关键所在。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19.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长句,变为几个较短的语句,不得改变原意。(4分)20.“包浆”本来指文物表面由于长时间氧化形成的氧化层,年代越久,“包浆”越厚。“出圈”指明星超出粉丝小范围,进入公众视野。请赏析这两个词语在文中的妙用。(4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在对待自然的问题上,中国作品看重神力,

,充满了乐观、自信。西方作品看重人力,以现实主义的手法给人类提出一个个严峻的课题,但我们读后却不感到悲观,反而会继承一种精神,产生出一种莫名的冲动和强烈的征服欲。西方的“神”主宰着人的命运,因此,西方人看重个人的力量;

,因此,中国人看重外物的利用。被神主宰的,总探求自身的解放,故探索永远不会停止,人类自身也不断地在自然面前获得一定的自由。幻想主宰神的,在意念上总是胜利者,

,人也总会受制于自然而得不到解放。看重个人力量者,认为一切成功都来源于自身的努力,因此遇事多从主观方面找原因,以通过自我的调整和努力获得对自然的驾驭,他每走一步,无论是前进还是后退,无论是经验还是教训,都是一种启示,都有助于今后的努力——这种人比较自信,不看重外界因素的影响,“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自我奋斗是这种思维的外化。21.在文段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22.下列选项中引号的用法与文中画波浪线处引号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陶潜说过,“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倘能如此,这也就够了。B.包身工的身体是属于带工老板的,所以她们根本就没有“做”或者“不做”的自由。C.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小菜场去收集一些莴苣的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D.“芦柴棒”着急地要将大锅里的稀饭烧滚,但是倒冒出来的青烟引起了她一阵猛烈的咳嗽。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近日,一位00后老板考虑到中秋节不少员工因距离遥远,无法与身在老家的父母团圆,创新推出了“代尽孝”福利:将员工9月份工资的50%作为中秋孝心金打进员工父母账户,同时自己买单给每位员工父母赠送价值不菲的中秋礼盒。此举引来网友热议。有人评价说老板将福利真正发送到家,激活了新时代孝亲新思维;有人认为老板此举太过魔幻,没有考虑员工的生活压力,既可能激发新的家庭矛盾,也存在触犯法律红线的风险。对于这种“代尽孝”福利,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你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晋城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答案1.C

C.强加因果,由原文“相比唐诗,词在日本的影响要弱一些,这是因为观念上诗为正宗,词为诗余,而且写作技术更难。尽管如此,日本文人写词还是代不乏人,他们学习、模仿唐宋词人,其中特别喜欢效仿苏轼的词作。……夏承焘在《论词绝句》中云:‘坡翁家集过燕山,垂老声名满世间。’”可知,夏承焘研究日本的词人以及作品并非因为研究苏轼的诗词“并作诗加以称道”,此处没有因果关系。2.B.表述的是苏轼的诗词风格,而不是“成就及影响”,“后期作品趋成熟”也不合文意,由原文“营造出一种空灵、恬淡而又清雅的独特意境”可知,应该是“意境空灵”。3.C作答此题首先要确定材料二的核心观点:苏轼诗词的主导风格是洒脱旷达。ABD三项体现的都是苏轼乐观旷达的心境。C《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所表达的“孤高心境”主要是孤独高傲,但并不是旷达,所以不能用来支撑材料二的核心观点。4.(1)从整体上看,采用总分的结构形式,先总提观点,然后从不同角度进行论证;(2)从论证过程看,主要采用并列式结构,依次从词调、用韵、词意三方面举例论述。5.(1)青少年时期运用科学的读书方法,加深对经典诗文的理解;(2)父亲在文体和为政之法方面的教育对苏轼大有裨益;(3)家庭环境和宗教氛围,对他的成长和思想都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4)政治上的挫败和对人生价值意义的重新思考,使他的创作题材广泛,风格独特;(5)整个宋代文化的浸染以及佛教文化的影响,使他的思想艺术境界达到极致。6.A【解析】“亮晶晶”一词并不是胡昌看着十分欣慰,而是看到粒大饱满的果实后急于收麦的心态,他生怕受天气影响,麦子烂在地里。7.B【解析】因果不当。重视收麦是因为他早于他人感知即将有暴风雨,这和贫富不均、财富多少没有关系。8.①麦收时节的自然景象②繁忙紧张的麦收场面③麦客与雇主的交往之趣④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9.示例一:胡昌是小说的主要人物。①胡昌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人物,小说的故事情节围绕胡昌请麦客收麦展开。②胡昌是作者重点表现的人物,小说通过描写胡昌的动作、心理,与麦客的对话以及乡邻们的评价,多角度刻画人物,使形象生动真实,立体感强。③胡昌凸显了小说的主旨。通过胡昌雇佣麦客收麦并信守承诺的故事,表现了人性的朴实,示例二:麦客是小说的主要人物。①小说的标题就是“麦客”,题眼即是作者想要塑造的主要人物。②小说主要情节围绕麦客展开,塑造了真实鲜活的麦客形象。③麦客凸显了小说的主旨。麦客们像候鸟一样到处收麦,写出了麦收时节西乡山区独特的农业现象与风土人情。10.BDF“然则为郑伯者”,此处“者”表提顿,后面B处断开;“宜奈何”,偏正结构,“奈何”为谓语,句意完整,单独成句,D处断开;“缓追逸贼”,动宾结构,句意完整,F处断开。11.C

A.正确。“惊”是使动用法:“水”是名词活用做动词,游泳。句意:使武姜受到惊吓。/不是善于游泳。B.正确。句意:恐怕对您有所不利。/极度疲乏,不能忍受。C.错误。送给/留下。句意:请让我带回去送给她吃。/来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美德。D.正确。12.B

B.“始终没有任何动作”错误,根据后文“公闻其期,曰:‘可矣!’”可知,庄公一直在等待时机采取行动。13.(1)姜氏哪有满足的时候呢?不如及早做好打算,别让祸害滋生蔓延开来。“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有何厌”;“为之所”,给他找个地方,即处置他:“无使”,不要使。(2)对君主不义、对兄长不亲,土地扩展得越大,瓦解倒台得越快。“昵”,亲昵:“厚”,多,大:“崩”,瓦解。14.①共叔段丧失了做子弟的原则,应受到鄙薄。②但庄公在共叔段有不义不亲之举开始的时候,并未加以阻止,而是放任其野心,最终“克段于鄢”,可见庄公的处心积虑、费尽心机。③《毂梁传》认为庄公可以采取其他措施,既保住自己君主的地位,而且能够与家人和谐共处,但庄公并未这样做。因此鄙薄共叔段,更鄙薄庄公,参考译文:材料一:从前,郑武公在申国娶了一个妻子,叫武姜,她生下庄公和共叔段。庄公出生时脚先出来,武姜受到惊吓,所以很厌恶他。武姜偏爱共叔段,想立共叔段为世子,多次向武公请求,武公都不答应。到庄公继承了君位时,姜氏请求把制这个地方作为共叔段的封地。庄公说:“制是个险要的地方,虢叔就死在那儿,你要其他地方我都照办。”姜氏要了京邑,庄公就让共叔段住在那儿,人们称他为京城太叔。祭仲对庄公说:“一般的都邑,城墙超过三百丈长,那就要成为国家的祸害。先王规定的制度:大城的规模不得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得超过五分之一,小的不得超过九分之一。现在京邑的规模不合乎规定,违反了制度,您可能承受不起这样做的后果。”庄公说:“姜氏要这么做,我怎么能躲避因此产生的祸害?”祭仲回答说:“姜氏哪有满足的时候呢?不如及早做好打算,别让祸害滋生蔓延开来。一旦蔓延开来,就难以对付了。野草蔓延尚且难以铲除,更何况是您受宠的弟弟呢?”庄公说:“不仁义的事做多了必然会自取灭亡,你姑且等着瞧吧。”不久之后,太叔便命令西部、北部边境地区明属庄公,暗归自己管辖。公子吕对庄公说:“国家不能忍受有两个君主,对此您打算如何处理?如果想让位给太叔,那么请允许我去侍奉他。不同意的话,就把他除了,不要让百姓们产生疑虑。”庄公说:“用不着这样,他会自作自受的。”太叔又把那两个地区划入自己的封地,领土一直扩展到廪延。公子吕又进言说:“现在可以剿灭他了。土地多了,得到的民众也就多了。”庄公说:“对君主不义、对兄长不亲,土地扩展得越大,瓦解倒台得越快。”太叔修葺城墙,屯聚粮食,修整兵甲武器,训练好步兵、车兵,将要攻打郑国国都。姜夫人准备好开城门接应。庄公打听到大叔起兵的日期,说:“可以下手了!”并命令公子吕率领两百辆战车去攻打京邑。京邑的人叛离太叔段。太叔段只好逃到鄢邑,庄公又领兵攻打鄢邑。五月二十三日,太叔逃亡到共国。于是庄公把姜氏安置在城颍,并发誓说:“不到黄泉,不再相见!”没过多久,庄公又后悔了。颍考叔当时是在颍谷守卫疆界的官员,听说这件事,就假借贡献礼物,进见庄公。庄公赏赐他吃饭,他吃的时候有意把肉放在一边不吃,庄公询问原因,颍考叔说:“小人家有母亲,小人所能得到的食物她都吃过了,可是从没尝过国君赏赐的肉,请允许我把这肉留给她。”庄公说:“你有母亲可以孝敬,唯独我没有!”颍考叔问:“请问这是什么意思?”庄公说出了事情的前因后果,并告诉他自己后悔的心情。颍考叔回答说:“您何必为这发愁呢?如果挖个地道见到泉水涌出,在地道中见面,谁会说您违背了誓言呢?”庄公照他的话做了,后来庄公与姜氏恢复了以往的母子关系。材料二:段,是郑伯的弟弟。怎么知道他是弟弟?杀掉太子或同母弟的在《春秋》中被称为国君,因为他被称为国君,所以知道段是弟弟。段,是弟弟,而不称为弟:是公子,而不称为公子,这是贬斥他。因为段丧失了做子弟的原则,鄙薄段而更鄙薄郑伯。为什么更鄙薄郑伯呢?更鄙薄郑伯的处心积虑,费尽心机,以实现杀伐的目的。到鄢,说明郑伯追击之远,就像是说把段从母亲的怀中夺过来杀掉一样,所以更严厉地鄙薄他。既然这样那么作为郑伯,应该怎么办?应该慢慢地追赶放走作乱的弟弟,这才是亲睦本家人的做法。15.D16.①《致酒行》结尾,李贺虽然感叹自己有迷失的魂魄,无法召回,但还是相信雄鸡一声则天下大亮,年轻人应当心怀凌云壮志,不必总是唉声叹气。表现了诗人积极进取,舒展抱负的心情。②《将进酒》结尾,李白大声呼喊,要将手中名贵宝物都换成美酒,与友人一起排遣心中之愁。表现了诗人在穷愁之境中狂放不羁的心情(慷慨豪迈、纵情享乐之情亦可)。17.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吴丝蜀桐张高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