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专用 A版)高考历史 第十单元 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试题-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1页
(课标专用 A版)高考历史 第十单元 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试题-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2页
(课标专用 A版)高考历史 第十单元 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试题-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3页
(课标专用 A版)高考历史 第十单元 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试题-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4页
(课标专用 A版)高考历史 第十单元 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试题-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单元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挖命题【考情探究】考点主要内容5年考情预测热度考题示例考查角度核心素养新中国民主制度的确立与外交成就(1)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迈入世界外交舞台2016课标Ⅰ,31,4分以新中国对外贸易的变化为背景材料,考查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历史解释★☆☆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与社会变迁(1)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2)票证制度;铁路;报刊;电视台2018课标Ⅰ,31,4分运用漫画形式考查新中国初期的经济建设史料实证历史解释★★☆2017课标Ⅱ,41(2),10分新史料考查“一五”计划时期的矿业发展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2016课标Ⅱ,31,4分“一五”计划时期非生产性建设投资比重变化折射的实质历史解释家国情怀毛泽东思想的新发展与人民教育的奠基(1)毛泽东思想的新发展(2)人民教育的奠基2017课标Ⅲ,31,4分运用图画考查新中国初期的教育家国情怀★☆☆2015课标Ⅱ,31,4分新中国初期俄文教育发展折射的实质历史解释分析解读1949—1956年,是新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近几年,课标全国卷对本单元的考查主要集中在新中国初期的经济建设、外交和教育等知识点上,对新中国初期政治制度建设的考查较少着墨。试题多采用新史料,设置新情景,注重核心价值观引领,突出能力立意,预计未来高考中会延续这一特点。备考建议:(1)政治方面,重点把握两个“三”,中国近现代三部宪法(或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文件),即《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共同纲领》、1954年宪法;三大制度,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新中国外交深受国际局势和国内政治经济发展变化的影响,外交目的在于为社会主义建设创设稳定的国际环境,这是学习的切入点。(3)纵向把握中国古代、近代、现代经济发展的脉络,注意与西方经济模式、苏联模式的对比分析。【真题典例】【破考点】【单元概览】一、时空定位二、阶段特征过渡时期,指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这一时期。这是新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政治方面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决定以《共同纲领》作为新中国的临时宪法,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按照宪法的规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构成了新中国政治制度的基石外交方面新中国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外交方针,新中国步入国际外交舞台。20世纪50年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这一原则在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上取得了巨大成功经济方面195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在总路线精神的指引下,“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同步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起步,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社会生活方面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思想文化方面毛泽东思想继续发展,主要探讨中国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新中国人民教育的奠基【考点集训】考点一新中国民主制度的确立与外交成就1.(2018吉林百校联盟联考,11)下图是1953年的宣传画《参加选举去》。此宣传画折射出的历史信息是()A.人民政治协商制度得到落实B.男女政治平等有了宪法保障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开始形成D.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答案C2.(2018安徽皖南八校一联,12)如果说1954年宪法开启了一个新制度,那么这个制度的契机和雏形早已在共同纲领中孕育了。这说明1954年宪法()A.缺乏变革的创新性 B.具有历史的延承性C.坚持了社会主义原则 D.推动了社会制度转型答案B3.(2018湖北荆州一检,9)分析我国1949年的共同纲领和195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两部文献的内容,后者较之前者最大的不同点是()A.国家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B.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指导C.坚持国营经济的引导作用 D.政权主要依靠力量发生变化答案A4.(2018山东潍坊期中,6)在万隆会议上,伊拉克发言人法迪尔·贾马利宣称共产主义是扰乱世界和平的国际势力,锡兰总理科特拉瓦拉提出要像反对西方殖民主义一样反对苏联殖民主义。对此,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国代表团()A.奋力推动印度支那问题解决B.提出“三个世界”的理论C.首次倡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答案D5.(2017湖南百校联考,11)1949年,在讨论共同纲领草稿时,有一位代表提出应该把“实现社会主义”写进共同纲领,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没有同意这个提议。对党中央所持态度的合理解释是,当时()A.中共对革命前途缺乏清醒认识B.中共力求避免重蹈右倾覆辙C.共同纲领暂不具有宪法效力D.中国民主革命任务还没有完成答案D6.(2017山东潍坊期中,15)《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这一规定()A.标志着中苏正式建立外交关系B.有利于新中国政权的巩固C.打破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D.加快了抗战胜利的进程答案B7.(2017广东湛江一模,31)1953年,周恩来宣布:“我们相信不同制度的国家可以和平共处……我们愿意同一切愿意维持和平关系的国家恢复和建立贸易关系,发展和平经济。”周恩来发表此番言论的目的是()A.提倡“求同存异”,以解决国际争端B.冲破欧美封锁,改善外贸局面C.实行“一边倒”,加入社会主义阵营D.寻扩盟友,应对中苏关系恶化答案B8.(2017湖北百校联考,27)(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二到1952年底,毛泽东和中共中央认真分析了抗美援朝的发展态势和国际形势,得出了中国将面临一个相对和平的环境的正确结论。1953年1月13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会议,决定在1953年召开由人民用普选方法产生的乡、县、省(市)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并在此基础上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3年12月,毛泽东对总路线的内容作了最后的、完整的阐述,这样,宪法的指导思想、根本任务等一系列问题也就明确了。到1954年下半年,全国人大代表的选举和宪法草案的制定等各项工作已经基本就绪。——摘编自《一届全国人大为什么在1954年召开》(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第一届全国人大在1954年召开的条件。(4分)答案(2)国内:政治方面,军事斗争基本结束,政权已经稳定,民主改革积累了经验;经济方面,土改完成,恢复发展经济的任务基本完成;思想上,毛泽东解决了宪法的指导思想、根本任务等问题。国际: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赢得了较稳定的国际环境。考点二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与社会变迁1.(2018江西二测,12)1953年我国开始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与计划供应政策,统购价格由中央规定,对城市人民和农村缺粮人民实行粮食计划供应,严禁私商自行经营粮食。这一政策的制定是基于()A.国家经济困难的应对 B.国家全面建设的需要C.国家工业建设的需要 D.解决人民温饱的需要答案C2.(2018河南八市二测,15)新中国1952和1957年部分项目产量表项目1952年1957年增长率(%)原煤(万吨)66491300096原油(万吨)43.6146235钢(万吨)135535296生铁(万吨)193594208纱(万吨)65.684.428由上表可知()A.“大跃进”运动取得了明显成效B.投资规模决定了主要能源的效益C.我国借鉴了苏联工业化模式D.我国工业结构严重失衡答案C3.(2017河南中原名校三检,10)《中国证券市场的历史回顾》一书中写道:新中国成立之初,为疏导社会游资,平稳市场物价,天津、北京证券交易所先后成立。但是到了1952年7月和8月,天津、北京证券交易所相继宣布关闭。造成证券市场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证券交易不利于经济发展B.实行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C.政府强化计划经济D.“左”倾错误严重泛滥答案C4.(2017安徽合肥二模,31)下表是我国某一时期经济领域所有制结构情况。符合这一时期的时代主题是()所有制形式合作社经济国营经济公私合营经济个体经济资本主义经济所占比例55%33%8%3%1%A.土地改革运动 B.社会主义改造C.人民公社化运动 D.改革开放答案B5.(2017河南开封一模,30)以下是《新中国“一五”期间大中小型建设项目投资表》。它表明“一五”时期()时间投资额(亿元)投资比重(以总额为100%)大中型小型大中型小型1953年34.6855.7638.361.71954年43.8755.2044.355.71955年60.0240.3459.840.21956年85.1270.1654.845.21957年79.1064.2255.244.8A.已初步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B.小型项目没有得到足够重视C.大中小型项目的投资比重相当D.投资比重向大中型项目倾斜答案D6.(2017福建龙岩质检,30)“一五”计划期间,苏联援建新中国156个重点项目工程,史称“156项工程”。该工程涉及钢铁、煤炭、冶炼、发电、造船等众多工业领域。它的实施()A.有利于中国国民经济的恢复B.造成了对苏联技术长期依赖C.影响了此后中国工业化体制D.打破了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答案C7.(2017山东济宁模拟,31)下图是1952—1957年国民经济结构变化示意图。该图反映出()A.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基本完成B.公有制成分已占据主体地位C.新中国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D.我国摆脱了贫穷落后的面貌答案C8.(2018安徽皖南八校二联,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新中国的国情决定了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必须经过一个过渡时期。刘少奇同志认为新中国是一个“产业落后,发展又不平衡的大国”,“从实际看,当时我国工农业基础相当薄弱,现代工业只占工业的30%,而且我国旧有的工业是带有殖民地半殖民地性质的工业,经济上不能独立……农业也十分落后,分散的、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和古代没有多大区别的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材料二安徽省滁县地区在最初的农村改革中,相当一批农村基层干部对改革抱观望态度。改革的领导者及时规定了在农村这场大变革中干部的身份不变,报酬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有所提高。……在这项改革的试点中,广东、福建等省的口粮销售价提高一倍左右,但是由于对居民发放了相应的补贴,加以适当的宣传解释工作和其他配套措施,结果消费者情绪基本稳定,没有发生大动荡。……加快企业改革的步伐,使企业成为具有独立的经济利益和经营自主权的、真正自负盈亏的基本经济单位,是分散国家所承担风险的重要措施。——摘编自厉以宁等《走向繁荣的战略选择》(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角度说明“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必须经过一个过渡时期”。(6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经济体制改革中体现出的原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原则的意义。(6分)答案(1)说明: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连年的战争,使中国经济趋于崩溃,国民经济亟待恢复;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工业落后,体系不完善;经济成分复杂多样,特别是封建经济根深蒂固,改造困难;缺乏相应的经济建设经验,只能在苏联的经验上缓步前行。(2)原则:平衡原则;补偿原则;疏导原则;分散原则;稳定原则。意义:提高了基层干部的积极性,推动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有助于走向市场经济,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增强了企业的自主性,减轻了国家负担。考点三毛泽东思想的新发展与人民教育的奠基1.(2018山东临沂质检,13)在1950年的扫盲运动中,《凉山彝族汉语文扫盲课本》第1册中,最初级的笔画练习都是以“中国”“共产党”“毛泽东”“人民政府”等词汇来进行的。在《广州农民速成识字课本》第1课的注音词表中,主要有“中央”“解放”“南昌”“东方”“光明”等。这样做的主要目的在于()A.确立共产党在全国的执政地位B.探索舆论宣传的全新形式C.提高农民的自然科学和文化素养D.构建与国家政权对应的意识形态答案D2.(2018广东梅州质检,41)1952年,中国大规模调整了全国高等学校的院系设置:高等学校由211所减为182所,其中综合性院校由55所减为13所,工科院校由33所增加为39所,师范院校由12所增加为32所,农林院校由17所增加为29所。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等学科被取消。此外,私立大学和原教会大学全部改为公立。这次高校院系调整()A.适应了大规模工业化建设的需要B.仿效了英美高校体系,限制人文社会科学C.是在三大改造胜利完成的情况下作出的举措D.将发展国防高科技作为调整工作的重心答案A3.(2018河北邢台高三第二次月考,20)新中国成立以后,文学杂志和出版社都被纳入国家体制之中。大众传媒通过相对固定的模式,传播人民群众喜爱的民族英雄和角色模型。大众传媒的这种变化()A.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对不同文化的需求B.有助于新的意识形态的构建C.造成新中国成立初期文化凋零的局面D.使报纸杂志浪漫主义色彩浓厚答案B4.(2018山西太原期末,16)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先后在农村进行了“谁养活了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从猿到人”的社会发展史教育等,同时,也注意将大张旗鼓的宣传与深入细致的工作相结合。这些做法()A.适应了新生国家政权巩固的需要B.开始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C.揭开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教育改革的序幕D.表明农民问题是革命的中心问题答案A5.(2017河南适应性测试一,30)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明确指出:“新的工业大部分应当摆在内地,使工业布局逐步平衡,并且利于备战,这是毫无疑义的。”据此说明当时国家()A.提出西部大开发经济发展战略B.注重缩小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C.解决了工业发展不平衡的矛盾D.看中内地、西部发展工业的优势答案B6.(2017晋冀豫三省一联,12)1957年,有人写了体现家庭生活的《我的丈夫》,被人批评为黄色文章,对此,中共中央表示:这篇文章也未必就是黄色的。天天《上甘岭》,没有《我的丈夫》怎么办?这里中共中央的主张是()A.在政治问题上可以自由谈论B.在文艺创作上不应限制过多C.艺术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D.要限制中国文学的发展答案B探史料探究一从屈辱到独立自主——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史料呈现史料1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倒在地上办外交呢?①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周恩来在外交部成立大会上的致辞(1949年11月8日)史料2新中国确立了“为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和富强而奋斗”的外交目标,并以前所未有的姿态投入到②坚决维护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事业中去。为了与旧中国屈辱外交划清界限,新中国政府决定“另起炉灶”,采取“谈判建交”政策……而对于西方在中国的种种特权,新中国则根据“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政策,按国籍、行业逐步彻底清除西方列强在中国所攫取和拥有的政治、经济、文化特权,③以实现彻底的独立,揭开了新中国独立自主办外交的新篇章。——张胜军《比较视角下的新中国外交:独立、平等和责任》史料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所以在亚洲诞生,是因为它④传承了亚洲人民崇尚和平的思想传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生动⑤反映了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并赋予这些宗旨和原则以可见、可行、可依循的内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包含4个“互”字、1个“共”字,既⑥代表了亚洲国家对国际关系的新期待,也体现了各国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的国际法治精神。——习近平《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设合作共赢美好世界》读史指导史料主旨史料1:坚决抛弃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史料2: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的基本目标和外交政策史料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具有强大生命力史料解读时空定位根据史料1中的“1949年”、史料2中的“新中国”、史料3中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亚洲诞生”等时间和空间信息可判断材料背景是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活动重点阐释①近代中国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新中国要对此进行一个彻底的改变,以独立自主的姿态步入国际舞台。②③表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目标是坚决维护国家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揭开新中国独立自主办外交的新篇章。④⑤⑥阐述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亚洲诞生及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的原因史料认识新中国成立后,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的三大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同时这一政策也在日内瓦会议、亚非会议等外交实践活动中得以体现史料应用1.据史料1,新中国“不学他们”的突出表现是什么?答案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2.据史料2,概括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的基本目标,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答案基本目标:坚决维护国家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影响:巩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果;维护了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为国家顺利开展建设创造了条件。3.据材料3,概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答案原因:传承亚洲人民崇尚和平的思想传统;反映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体现国际法治精神。4.综合上述史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政策的特点和原因。答案特点:独立自主;和平外交;平等外交;积极发展与不同类型国家的外交关系。原因:近代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经验总结;帝国主义对中国革命的破坏和阻挠;国际局势带来的压力;维护新中国独立自主地位的需要。探究二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一五”计划史料呈现史料1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壶茶碗,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①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毛泽东选集》史料2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②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因为我国过去③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经济上不能独立,国防不能巩固,帝国主义国家都来欺侮我们……资本主义国家从发展轻工业开始,一般是花了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才能实现工业化,而④苏联采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从重工业建设开始,在十多年中就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93年版史料3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⑤基本上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从1953年起,我们就要进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了,准备以20年时间建成中国的工业化……但是⑥首先重要并能带动轻工业和农业发展的是建设重工业;《论十大关系》实际上是思考开辟⑦一条跟苏联有所不同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八大进一步确定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即“尽可能迅速地实现国家工业化”……实现国家工业化是中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读史指导史料主旨史料1:新中国的重工业极为落后史料2: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史料3:国家的发展目标是实现国家工业化,但不同于苏联的工业化道路史料解读时空定位根据史料2中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史料3中的“1953年”等信息可判断材料背景是新中国初期的工业化建设重点阐释①表明新中国的工业基础差,底子薄,尤其是重工业落后。②③④表明优先发展重工业是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加强国防建设的需要,同时也是从国情出发,借鉴苏联经验的结果。⑤⑥⑦说明实现国家工业化是中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要开辟一条跟苏联有所不同的中国工业化道路史料认识新中国成立之初,现代工业基础薄弱,门类残缺不全,面对帝国主义的包围封锁,优先发展重工业是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增强国防实力、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必要方针史料应用1.根据史料1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一五”计划开展的背景,其制定的依据是什么?答案背景:新中国政权得到巩固,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掌握经济命脉。依据:195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2.根据史料2,概括我国“一五”计划的基本特点并分析其成因。答案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成因:重工业基础薄弱;新中国面临帝国主义的军事威胁和经济封锁,需加强国防建设和发展经济;借鉴苏联的经验。3.根据上述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发展的基本目标,并分析中国与苏联的工业化道路有何不同。答案实现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工业化强国。不同:不片面强调发展重工业,主张要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农业之间的关系,走一条与苏联不同的中国工业化道路。过单元【5年高考】A组统一命题·课标卷题组1.(2017课标Ⅲ,31,4分)右图为1954年某画家创作的《婆媳上冬学》,这一作品()A.继承了传统文人画的特点B.受同期西方流行画派影响C.体现了现实主义绘画风格D.注重表现作者的艺术想象答案C2.(2016课标Ⅱ,31,4分)“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不断减少,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这表明我国()A.致力于奠定工业化基础B.国民经济结构臻于平衡C.大力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D.城市化的进程趋于缓慢答案A3.(2016课标Ⅰ,31,4分)1965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由1957年的17.9%上升到52.8%。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A.实现了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正常化B.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C.推行了全方位外交的政策D.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封锁答案B4.(2015课标Ⅱ,31,4分)到1952年底,新中国已建立多所俄文专科学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高校和一批中学开设了俄文课程,许多中小城镇也掀起学习俄语的热潮。这是我国当时()A.外交政策转变的需要 B.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C.文化教育改革的需要 D.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答案D5.(2015课标Ⅰ,31,4分)下图为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美国、英国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的比较。据此可以推知()A.中国原有工业基础很薄弱B.冷战制约美英工业发展C.中国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D.美英传统工业产业衰落答案A6.(2014课标Ⅱ,31,4分)1953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在农村向余粮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的政策,由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粮食的统购统销()A.加快了我国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B.有力地促进了各地农村的政权建设C.将农民经济生活纳入国家计划体制D.为国家工业化建设提供劳动力资源答案C7.(2014课标Ⅰ,31,4分)“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制度,各地根据国家粮食计划供应的相关规定,以户籍为依据确定粮食供应的对象与数量。这一制度的实行()A.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B.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C.缓解了灾害造成的粮食短缺D.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答案B8.(2017课标Ⅱ,41,10分)(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雍正时期,各地奏请开矿,清廷经常以“开矿聚集亡命,为地方隐忧”为由,下达“严行封禁”“永远封禁”等命令;对一批朝廷获利甚多的矿产,则由朝廷和地方官府严加控制。1872年,李鸿章在一份奏折中指出,上海各工厂“日需外洋煤铁”极多,“可忧孰甚”。他建议清政府“设法劝导官督商办,但借用洋器洋法,而不准洋人代办……于富国强兵之计殊有关系”。清政府采纳李鸿章建议,决定先在部分地区试办“开采煤铁事宜”。——摘编自戴逸主编《简明清史》等材料二新中国“一五”计划指出:“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它的勘探进度,资源供应的保证程度,是合理地分布生产力、建立新工业基地、正确地规定工业建设计划的先决条件。”为此,国家要求“有计划地展开全国矿产的普查工作”,“加强对某些从前没有发现或者很少发现的和目前特别缺乏的资源(例如石油)以及在地区上不平衡的资源的普查工作和勘探工作”。——据《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清代矿业政策相比,新中国“一五”计划期间矿业政策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10分)答案(2)特点:列入国家发展计划;服务于国家工业化建设;独立自主开发;特别重视当时缺乏的矿产资源的勘探。意义:奠定了新中国矿业发展的初步基础;促进“一五”计划顺利完成;有利于国家工业体系的建立;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B组自主命题·省(区、市)卷题组1.(2018北京文综,19,4分)抗美援朝战争进入对峙阶段后,1951年6月,苏联提议,五大国(苏联、法国、英国、美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和平公约。新中国政府也表示,如今国际上任何重大问题,如果没有苏联和新中国参加都无法解决。随后,美国同意和谈。这表明()A.抗美援朝极大地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B.社会主义阵营放弃与西方国家的冷战对峙C.上述五大国在联合国中开始发挥决定作用D.五大国缔结和约,实现了朝鲜半岛的统一答案A2.(2018江苏单科,12,3分)1984年10月,邓小平指出:“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最好的方式。其他方式,如‘大家庭’方式,‘集团政治’方式,‘势力范围’方式,都会带来矛盾,激化国际局势。”邓小平得出上述论断,是因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A.体现了国与国一律平等的理念B.开创了中苏两国友好的局面C.消除了国与国之间的矛盾分歧D.推动了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答案A3.(2017江苏单科,12,3分)20世纪50年代的某外交声明称:“两国总理承认,在亚洲及世界各地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然而,如果接受上述原则并按照这些原则办事……就会缓和目前存在于世界上的紧张局势。”新中国与该声明密切相关的外交事宜是()A.参加万隆会议 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出席日内瓦会议 D.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答案B4.(2017天津文综,9,4分)毛泽东说:“我们的国家现在是空前统一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迅速地改变了旧中国的面貌。祖国的更加美好的将来,正摆在我们的面前。”这段话出自()A.《新民主主义论》B.《论联合政府》C.《论人民民主专政》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答案D5.(2016海南单科,24,2分)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关于统一发布中央人民政府及其所属各机关重要新闻的暂行办法》,规定所有公告和公告性新闻均由新华通讯社统一发布。这一举措的目的在于()A.建立起高效的新闻宣传网络B.实现信息传播业的结构性调整C.便于及时通报国内国际形势D.建立集中统一的新闻宣传制度答案D6.(2016江苏单科,12,3分)对于即将参加的某国际会议,中国代表团定下的外交基调是:争取越南南北以北纬16度线为界实现停战,促使法军撤出,反对美国干涉。这次国际会议是()A.日内瓦会议B.万隆会议C.第一届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D.第26届联合国大会答案A7.(2016江苏单科,13,3分)右图是我国“一五”计划期间为配合大规模建设而绘制的宣传海报。对其解读正确的是()A.远处的工厂寓意工业化基本实现B.图下的文字宣传了绿色环保观念C.往来的船只说明交通运输业基础良好D.工作的场景展现工人投身建设的热情答案D8.(2015安徽文综,17,4分)有学者评价:“它凝结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心血,又经过反复讨论、修改,所以得到了全国各方面人士的一致拥护。”据此判断,“它”是指()A.《双十协定》 B.《论联合政府》C.《共同纲领》 D.《论十大关系》答案C9.(2015广东文综,17,4分)下表反映了中国某时期与各国贸易的情况,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国家构成(%)年份苏联美国其他国家第一年302149第二年41.30.458.3第三年51.7590.00348.238A.抗日战争胜利,中苏贸易激增B.实行“一边倒”政策,中美贸易剧减C.改革开放初见成效,中国对外贸易蓬勃发展D.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与发展中国家贸易往来密切答案B10.(2014江苏单科,8,3分)1953年6月24日《人民日报》报道:当选的代表李长凤老大娘笑着说话了,“旧社会妇女在街上说话都不行,哪有妇女的选举权。……今后大家有什么意见告诉我,我一定给大家带上去”。该新闻报道说明当时()A.人民民主原则得到落实 B.人民代表大会制建立C.政治协商制度覆盖面广 D.民主政治建设法制化答案A11.(2015四川文综,14,18分)(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五条国会遇两院各三分之二人数认为必要时,得提出本宪法之修正案,或应全国三分之二州议会之请求,得召集会议以提出修正案……美国宪法修正案节选序号批准时间条文节录41791年人民之人身、住宅、文件与财产不受无理搜查扣押之权利不得侵犯101791年本宪法所未授予合众国或未禁止各州行使之权力,皆由各州或人民保留之151870年第一款合众国或其任何一州,不得因种族、肤色或前此曾为奴隶之关系而拒绝或剥夺合众国公民之投票权221951年第一款无论何人,当选担任总统职务不得超过两次261971年第一款年满十八岁或十八岁以上之合众国公民之选举权,不得因为年龄关系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否定或剥夺——据《美国宪法及其修正案》(朱曾汶译)材料二高三学生小颂收到外国朋友罗伯特的邮件,他想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希望小颂予以介绍。以下是小颂对相关内容的整理(部分):①1945年4月,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即将胜利,中共七大通过了《论联合政府》的报告,建议成立包括各党派、民主团体和无党派在内的联合性质的民主政府,将中国建设成为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国家。这是中国共产党对战后中国的设想。②1948年5月,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中共中央发出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的“五一号召”,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热烈响应。新政协筹备会两次全体会议的召开,揭开了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团结合作、共同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的历史新篇章。③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④1954年12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2)参照①②,帮助小颂同学完成对③④的整理和陈述。(12分)(3)综合材料一、二,指出政治文明建设历程中的共同经验,并举其他相关史实证明。(6分)答案(2)1949年9月,解放战争胜利在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大会通过了《共同纲领》等重要文件,选举成立了中央人民政府,完成了建国使命,开启了历史新纪元。(6分)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12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通过了政协章程,政协作为独立的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发挥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成为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6分)(3)要求:观点正确,史实任举一例,史论相符。(6分)C组教师专用题组考点一新中国民主制度的确立与外交成就1.(2015上海单科,27,2分)“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这段话出自()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论联合政府》C.《共同纲领》 D.《上海公报》答案C2.(2015江苏单科,12,3分)周恩来在万隆会议期间透露,中国愿同美国谈判,也准备同蒋介石谈判,以便能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同时,毛泽东也主动通过外国来访者表示,台湾问题可以用谈判来解决,中国尤其希望和美国签订和平条约。材料表明()A.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已正式确定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以正式确立C.中国已成为世界外交舞台的强国D.台湾问题已牵涉中美外交问题答案D3.(2015上海单科,30,2分)“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这段话的主旨是()A.反对美苏争霸 B.开展全方位外交C.倡导求同存异 D.重组大国关系答案C4.(2014广东文综,18,4分)在二战后非殖民化的浪潮中,亚非拉地区出现了一批新兴的民族国家。中国共产党认为这是对新中国“有利的局势”。基于此判断,新中国()A.提出“另起炉灶”方针B.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放弃“一边倒”政策D.坚持“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方针答案B5.(2014江苏单科,9,3分)美国前国务卿杜勒斯说,如果亚非国家养成一种在西方缺席的情况下经常开会的习惯,由于有众多的人口,印度和中国无疑将控制局面,这可能最终形成一个反对西方的集团。他希望这次会议开不起来。杜勒斯针对的是()A.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中印会谈B.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C.以“求同存异”促进会议成功的万隆会议D.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联大”会议答案C6.(2014四川文综,8,4分)20世纪50年代,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并取得成功。这些成就()A.消除了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B.体现了外交政策的独立自主精神C.实现了不结盟外交的政策转变D.反映了中美关系从对抗走向缓和答案B7.(2014浙江文综,39,9分)(节选)50年前,中法出于对独立自主的追求,冲破冷战坚冰,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这不仅是两个国家、也是两大文明的历史性握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法国是第一个同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时任总统戴高乐指出,中国是一个“非常独特而深厚的文明”。只有中国参与到国际事务中来,才能真正解决亚洲乃至世界长期存在的严重问题。——新华社2014年3月24日讯材料二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已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人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一(1)阅读材料一、二,联系所学知识,特别从新中国外交的演变、20世纪60年代世界政治格局的大背景,论述中法建交的重大意义。(9分)答案(1)新中国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一边倒”),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法国是第一个同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体现了我国外交的新胜利。在美苏争锋的两极格局下,与不结盟运动等一起,冲破冷战坚冰(使两极格局一定程度上受到撼动)。中法都是大国,都有灿烂的文明。两国建交是两大文明的历史性握手。国际事务只有中国参与,才有可能真正解决。考点二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与社会变迁(2016天津文综,13,10分)(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农民在乡里造反,搅动了绅士们的酣梦……我初到长沙时,会到各方面的人,听到许多的街谈巷议,从中层以上社会至国民党右派,无不一言以蔽之曰:“糟得很。”……“糟得很”,明明是站在地主利益方面打击农民起来的理论,明明是地主阶级企图保存封建旧秩序,阻碍建设民主新秩序的理论……一切革命同志须知: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现在有了这个变动,乃是革命完成的重要因素。——《毛泽东选集》第一卷材料二中国共产党不是以空话,而是以领导农民进行土地改革的事实,使他们迅速看清是谁代表着他们的利益,应该跟着谁走。……中国革命的军事斗争同土地制度的改革是不能分开的……没有土地制度的改革,没有广大农民的全力支持,军事斗争也会失去力量源泉而不可能战胜强大的敌人。——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材料三解放后农民对于个体经济的积极性是不可避免的。党充分地了解了农民这种小私有者的特点,并提出不能忽视和粗暴地挫折农民这种个体经济的积极性。但是,党中央从来认为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广大贫困的农民能够迅速地增加生产而走上丰衣足食的道路……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按照自愿和互利的原则,发展农民劳动互助的积极性。这种劳动互助……发展前途就是农业集体化或社会主义化。——《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1951年12月)(3)材料三中,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表现在哪些方面?中共中央对此有何基本方针?(6分)(4)综上,概括中国共产党与农民的密切关系。(4分)答案(3)个体经济的积极性;劳动互助的积极性。保护农民个体经济;引导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4)中国共产党重视农民问题和农民利益,农民拥护和支持共产党的领导。考点三毛泽东思想的新发展与人民教育的奠基1.(2013课标Ⅱ,31,4分)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各高校遵照中央政府要求开设公共必修课,恩格斯所著《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成为指定教科书,文化部还举办了以“从猿到人”等为宣传主题的大型科学知识展览会。其主要目的是()A.构建与国家政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B.确立马克思主义在全党的指导地位C.用科学文化知识破除封建迷信思想D.探索引导宣传舆论工作的全新形式答案A2.(2014天津文综,9,4分)1952年我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如调整后的天津大学下设土木建筑、电信、机械等7个工科系、20个专业和13个专修科,从综合型大学转变为多科性工业大学。这种调整主要是为了()A.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B.培养经济建设专门人才C.提升国民的科技素养D.推动天津经济建设发展答案B【3年模拟】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72分)1.(2019届湖北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期中,19)1950年中国同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其中规定:“缔约国双方保证以友好合作的精神,并遵照平等、互利、互相尊重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及不干涉对方内政的原则,发展和巩固中苏两国之间的经济与文化关系,彼此给予一切可能的经济援助,并进行必要的经济合作。”此举()A.促进地区经济政治一体化 B.推动中苏正式建立外交关系C.推动“一五”计划顺利实施 D.促成“一超多强”的国际格局答案C2.(2019届清华大学标准学术能力9月测试,31)下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某一时期的宣传画《新买的牛》,“卖罢余粮赶回集,买头牛来添套犁,大家看了都欢喜”。该宣传画最有可能是()A.土地改革时期 B.三大改造时期C.“大跃进”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答案A3.(2019届五省优创名校联考,1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法制建设的总任务是通过立法建立国家政权组织,司法机关的重要任务是开展镇压反革命的斗争,以维护政权和社会秩序。1953年开始,法制建设的主要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改造和保障经济建设。这说明()A.我国法制建设开始走向制度化B.社会主义改造推动了法制的完善C.依法治国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D.法制建设服务于国家的中心工作答案D4.(2019届湖北名校大联考一测,11)下表为1953—1954年北京市西单区人大代表选举名额分配表(总人数176人),这表明()类别人数比例政府95.11%民主党派63.41%团体42.27%驻区机关84.55%工人5330.11%文教卫生2413.64%私营工商业137.39%少数民族137.39%宗教42.27%街道居民4223.86%A.民主和法治原则得以确立B.中国特色的协商民主正式形成C.人大代表来源具有广泛性D.少数民族地区代表实行普选制答案C5.(2019届广东六校一联,12)如图漫画题为《快乐的竞赛——加油,追上来了》,生动地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经济建设。该漫画的寓意是()A.“大跃进”运动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B.人民对“一五”计划的建设热情高涨C.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农民的积极性D.工农业竞赛推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答案B6.(2019届湖北重点中学一联,13)周恩来在政协某次会议上指出:“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虽然是一场革命,但可以采取逐步的和平转变的办法,而不是在一天早晨突然宣布实行社会主义。”这里“逐步的和平转变的办法”是指()A.建立国家工业化基础B.发展农业、轻工业,更多利用沿海工业C.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进而转向城市D.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答案D7.(2019届安徽“皖南八校”一联,13)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韩大元教授指出,无论是在1954年宪法草案的起草过程中,还是在1954年宪法草案初稿的讨论中,参与人员既有政治精英和知识分子,也有普通工人和农民。这表明1954年宪法的制定()A.体现了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B.发挥了人大制度作用C.保证了参与主体的广泛性 D.坚持了社会主义原则答案C8.(2019届安徽“皖南八校”一联,12)1956年,安徽芜湖有的农业合作社实行了“生产队向管委会包工包产”的办法。河北邢台县将主要农作物的夏季管理包到户的社占全县总社数的一半。这些措施意在()A.对农业合作社进一步探索 B.改革农村的土地所有制C.强化人民公社的经营体制 D.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答案A9.(2019届湖北黄冈9月质检,15)1956年1月,周恩来在党中央召开的知识分子问题会上呼吁:不要搞那些不切实际的事情,要“使我们的计划成为切实可行的,实事求是的计划,而不是盲目冒进的计划”。这一呼吁针对的是()A.“一五”计划后期经济建设中出现的冒进势头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出现的“右倾保守”思想C.知识分子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D.“大跃进”运动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答案A10.(2019届河南天一大联考二测,14)中国与亚非国家的贸易额由1950年的3.6亿美元提高到1957年的7.67亿美元。这一变化主要在于()A.西方国家对中国经济封锁放松B.中国推行了全方位的外交政策C.中国优先发展与亚非国家关系D.万隆会议拓展了中国国际空间答案D11.(2018山东潍坊期中,7)“中国领导人一直是用革命者的眼光看世界的……他们当时在给国家分类时,标准实际上是很具革命性的,在他们眼中,除苏联阵营的国家外,其他不是帝国主义国家,就是被帝国主义或反革命势力控制的国家。”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新中国实行的外交政策是()A.“一边倒” B.“另起炉灶”C.“不结盟”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答案A12.(2018江西二测,10)下表为新中国成立初期各级党政机关受理的群众来信来访情况。下列对此表解读符合实际的是()年份来信来访集中反映的问题1951年有关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和镇压反革命的问题最多1952年控告各机关干部贪污和资本家申诉不服处分以及群众要求就业的问题居多1953年以检举控告各级机关干部的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和违法乱纪的问题为主1954年在普选和粮食统购统销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信访量呈现上升趋势A.我国已建立起群众来信来访的专门处理机构B.来信来访为党政机关与群众沟通的唯一渠道C.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的愿望D.信访内容多与党的政策及各项中心工作相关答案D13.(2018河南天一大联考二测,13)1954年宪法草案审定时,在文字表述上将原先条文中的“为、时、应、其、凡”等字,全部改为“是、时候、应当可以、他们或它的、任何或一切”,“规定之”中的“之”字也都去掉了。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力求表述更加准确 B.更好地体现人民性C.强化宪法的权威性 D.尽量体现社会转型答案B14.(2018吉林百校联盟联考,12)据统计,1956年一年中召开的全国性学术会议达50多次,发表的学术论文和报告也达2000余篇,都超过以往任何一年。此现象()A.是“双百”方针推动的结果B.说明我国科技发明硕果累累C.体现了教育对科研的促进D.是苏联科研模式影响的结果答案A15.(2017江西重点中学盟校一联,31)“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凡与国民党反动派断绝关系,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采取友好态度的外国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可在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基础上,与之谈判,建立外交关系”。与上述条文出自的法律文件相关的是()A.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B.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C.实行社会主义原则和人民民主原则D.1949—1954年代行宪法职能答案D16.(2017湖北黄冈3月,32)1950年11月,陈云在全国第二次财经会议上提出,“经济建设的投资,要规定这样一条原则:对直接与战争有关的军工投资,对财政收入直接有帮助的投资,对稳定市场有密切关系的投资,这三者应该予以满足。除此以外,应加以削减和收缩”。当时影响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主要因素是()A.苏联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