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历史(百色专用)复习教学案-第12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_第1页
2022年中考历史(百色专用)复习教学案-第12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_第2页
2022年中考历史(百色专用)复习教学案-第12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_第3页
2022年中考历史(百色专用)复习教学案-第12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_第4页
2022年中考历史(百色专用)复习教学案-第12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模块三中国现代史第十二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1.讲述开国大典,认识新中国成立的意义。2.认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正义性。3.了解土地改革运动。【考点清单】见《必考知识背记手册》的P221.(2021·百色中考)“新中国诞生刚一年,就和朝鲜人民一道,用两年零九个月的英勇激战,迫使美国在停战协议上签字,使举世为之震惊……从此,帝国主义再也不敢轻易做出以武力侵犯新中国的尝试。”这段话旨在说明抗美援朝战争(A)A.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B.大大提高中国综合实力C.化解了中美之间的矛盾D.雪洗了中国的百年耻辱2.(2019·百色中考)理清发展线索,提炼关键词,是学习掌握历史知识的有效方法之一。与以下“中国近现代史发展历程年代标尺”方框③对应的关键词是(B)A.井冈烽火B.当家做主C.开天辟地D.社会主义【解析】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相关史实。解题点是图示中③对应的时间“1949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①对应的是开天辟地,②对应的是井冈烽火,④对应的是社会主义。故选B。3.(2021·梧州中考)知名人士徐铸成回忆:“回想起那时,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人士平等相待,各路英章济济一堂,各抒己见。共商建国大事——感到了民主的滋味。”与此相关的会议是(C)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1.1949年9月,在北平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的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文件是(A)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社会学家费孝通回忆说:“这些一看就知道是身份不同的人物,能够聚在一起开会,讨论建国大事,对我来说真是平生第一次遇到。”这次会议是(B)A.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C.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3.从1842年的割地赔款到2021年中美战略对话中的唇枪舌剑,历史告诉人们“世界还是那个世界,中国已不是那个中国”。改变了中国的命运,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的是(A)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B.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新中国成立,改变了中国的命运,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故A符合题意。抗美援朝战争胜利为国内建设提供了和平的环境;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确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揭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选A。4.1949年,“人民”开始成为最流行的政治词汇。如“人民解放军”“人民币”“人民广场”等,“人民”一词频繁出现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这表明我国(C)A.完全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B.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C.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解析】根据题干可知,1949年,“人民”一词的频繁出现与新中国的成立有关。结合所学可知,1949年,新中国成立,人民大众成为国家的主人,C符合题意。完全消灭封建剥削制度是1952年完成的土地改革,排除A;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是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排除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是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排除D。故选C。5.邮票是微缩的百科全书。下列对“西藏和平解放”纪念邮票相关史实解读正确的是(C)A.背景——青藏公路通车B.时间——1949年C.人物——阿沛·阿旺晋美D.意义——祖国实现统一6.(2021·重庆中考A卷)“我爱亲人和祖国,更爱我的荣誉,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冰雪啊!我绝不屈服于你,哪怕是冻死,我也要高傲地耸立在我的阵地上。”这是一位英雄的绝笔诗,其应写于(D)A.北伐战争时期B.十年内战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抗美援朝时期7.1950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说:“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的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此次率军入朝作战的总司令是(B)A.毛泽东B.彭德怀C.刘少奇D.叶剑英8.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安全面临严重威胁,所有中国人的爱国热情都被奇迹般地调动起来,人们加班加点地工作,把增产增收的东西捐献成飞机大炮,源源不断地送往前线。对这些现象描述正确的是(C)A.渡江战役,解放南京B.土地改革,保障民生C.抗美援朝,保家卫国D.“一五”计划,工业起步【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为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同朝鲜军民一道共同抗击美国侵略者,C符合题意。渡江战役发生在新中国成立前,A排除;土地改革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与题意无关,B排除;“一五”计划建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与题意无关,D排除。故选C。9.“经此一战,中国人民粉碎了侵略者陈兵国门、进而将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之中的图谋,帝国主义再也不敢作出武力进犯新中国的尝试,新中国真正站稳了脚跟。”参与“此战”的中国军队是(D)A.中国工农红军B.新四军和八路军C.中国人民解放军D.中国人民志愿军10.(2021·广安中考)抗美援朝战争进入对峙阶段后,1951年6月,苏联提议五大国(苏联、法国、英国、美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和平公约。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也表示,如今国际上任何重大问题,如果没有苏联和新中国参加都无法解决。随后,美国同意和谈。这表明(B)A.上述五大国在联合国中开始发挥决定性作用B.抗美援朝大大提高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际地位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D.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全球治理观,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美方同意与中方和谈以解决朝鲜问题,说明抗美援朝战争使中国国际地位得到提高,B符合题意。决定性作用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材料中未涉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排除C;“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21世纪提出的,排除D。故选B。11.(2021·岳阳中考)抗美援朝时期,涌现出了一批“最可爱的人”,黄继光、邱少云等成为这个时代的典型代表。他们身上共同体现了(C)A.开天辟地、立党为公的红船精神B.忧国忧民、敢于斗争的五四精神C.保家卫国、不怕牺牲的上甘岭精神D.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铁人”精神12.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全国土地改革前,占农户总数不到7%的地主、富农,占有全国50%以上的耕地;而占全国农户57%以上的贫农、雇农,却只占有14%的耕地,处于无地少地的状态,他们终年劳作,仍不得温饱。上述材料反映的是(A)A.土地改革的背景B.土地改革的内容C.土地改革的性质D.土地改革的影响13.(2021·岳阳中考)1952年底,我国彻底摧毁了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这得益于(A)A.土地改革运动B.农业合作化运动C.人民公社化运动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4.某同学在学习完下面三幅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之后,归纳了它们的共同作用。下列归纳最恰当的是(B)eq\a\vs4\al(图一进藏的人,民解放军受到西,藏群众欢迎)eq\a\vs4\al(图二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eq\a\vs4\al(图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A.为新中国成立做了准备B.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C.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制度D.实现了祖国大陆的统一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49年9月21日,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说:“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材料二天色已晚,天安门广场这时变成了红灯的海洋……举着红灯游行的群众像火龙似的穿过全城,使新的首都沉浸在狂欢里直到深夜。……这是一个民族在欢呼中焕发新生的日子,这是一个民族向着百余年战乱屈辱历史的告别。——《中国曙光》材料三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的全权代表和西藏地方政府的全权代表在北京签订《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简称《十七条协议》),宣告了西藏的和平解放。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的“我们的工作”指的是什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初步建立了哪一项政治制度?答:“我们的工作”:筹建新中国。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材料描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谈谈你对民族“焕发新生”的理解。答:历史事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国大典)。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新中国的成立,也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藏和平解放的历史意义。答: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政府从其全球战略和冷战思维出发,作出武装干涉朝鲜内战的决定,并派遣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1950年10月初,美军不顾中国政府一再警告,悍然越过三八线,把战火烧到中朝边境。侵朝美军飞机多次轰炸中国东北边境地区,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我国安全面临严重威胁。值此危急关头,应朝鲜党和政府请求,中国党和政府以非凡气魄和胆略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性决策……这是以正义之师行正义之举。——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材料二英雄是民族的脊梁。eq\o(\s\up7(),\s\do5(图一))eq\o(\s\up7(),\s\do5(图二))材料三虽然从实际情况来讲中国为了这场战争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家的经济建设。但是,中国获取的战略利益是最大的。它成功地遏制美国势力在中国周边的扩张,给国家争取了一个相对安全的发展环境……对此,西方媒体惊呼:中国几乎在一夜之间变成了世界军事强国!西方国家在此后的国际事务中不得不考虑中国的态度。——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专题评述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决定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原因和目的。分析这场战争的性质。答:原因: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和中国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性质:正义的反侵略战争。(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一、图二中的英雄人物是谁。我们应从他们身上学习哪些精神?答:英雄人物:图一:黄继光;图二:邱少云。精神: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革命忠诚、为国献身的精神;国际主义精神。(言之有理亦可)(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场战争”结束的标志是什么。如何理解“中国获取的战略利益是最大的”?答:标志:1953年7月,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理解:中朝军队打败了武装到牙齿的对手,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捍卫了新中国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就旧中国一般的土地情况来说,大体是这样的:占乡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和富农,占有约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的土地,他们借此残酷地剥削农民。而占乡村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贫农、雇农、中农及其他人民,却总共只占有约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土地,他们终年劳动,不得温饱。——《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一册材料二我们祖祖辈辈做梦都在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有三亩、五亩的地,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那有多高兴啊!现在……这个梦想实现了……在自己土地里出力劳动,劳动成果完全自己所得,这样我们生产的劲头怎能不大呢……——辽宁宽甸县农民给毛主席的一封信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土地制度?材料二反映我国土地所有制形式发生了怎样的改变?答:土地制度: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变化:从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转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央人民政府为实现广大农民的梦想所采取的措施。这一措施出自哪部法律文件?答:措施:土地改革。法律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3)根据材料二,简述此项措施完成的重要意义。答: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身成为土地的主人;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1.“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结构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材料中的“第三次革命”(D)A.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B.取得了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C.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D.使中国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2.下列图片反映了中国近现代史上两次历史性的巨变,对两次巨变共同点的认识正确的是(A)A.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新起点B.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历史C.推翻了两千多年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