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短文两篇-不求甚解》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_第1页
第13课《短文两篇-不求甚解》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_第2页
第13课《短文两篇-不求甚解》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_第3页
第13课《短文两篇-不求甚解》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_第4页
第13课《短文两篇-不求甚解》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不求甚解马南邨

马南邨(1912—1966),原名邓拓,福建闽侯人,新闻记者、政论家、杂文作家。主要作品有杂文集《燕山夜话》、诗词集《邓拓诗词选》等。作者名片20世纪60年代初,邓拓应《北京晚报》之约,撰写《燕山夜话》专栏杂文。这个专栏的杂文从古人读书治学、科学研究、生产活动等方面为读者总结和介绍了一些可供借鉴的历史经验,同时对当时的各种不良现象和错误的思想方法、工作作风提出了批评,对青年的学习给予了指导。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不求甚解》这篇文章,就是当时邓拓针对有些人对陶渊明“不求甚解”的曲解而写的一篇带有驳论性质的杂文。背景链接1.学习作者运用驳论进行论述的方法。2.理解马南邨对“不求甚解”这个词的解读。3.学习运用求异思维,批判地看待生活中的一些观点、主张,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学习目标

驳论通常是先提出对方错误的观点,加以直接批驳或者间接批驳,进而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以便达到驳倒对方的目的。

常见的驳论方法: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文体知识读清字音不求甚解(

)狂妄自大()咬文嚼字(

)王粲()豁然贯通()死抠()wànɡjiáocànhuòkōushèn解释词义不求甚解:原指读书只领会精神实质,不咬文嚼字。现多指只求懂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咬文嚼字:过分斟酌字句,多用来指死抠字眼而不注重精神实质。因小失大:为了小的利益,造成大的损失。豁然贯通:指一下子弄懂了某个道理。豁然,通达的样子;贯通,前后贯穿通晓。开卷有益:读书有好处。狂妄自大:指极其放肆,自高自大,目中无人。要诀:重要的诀窍。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摆出了要批驳的靶子:“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同时提出自己的观点:不能盲目反对不求甚解。摆事实,讲道理。用具体事例阐述不求甚解的真正含义。总结强调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仔细阅读课文,思考: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作者要批驳的靶子是什么?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全面阐述了陶渊明的“不求甚解”的两层含义,并以此为根据对否定“不求甚解”的观点进行批驳,在批驳的过程中阐述“读书要虚心,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的观点。朗读课文,思考:《不求甚解》一文批驳的观点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是什么?批驳的观点: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作者的观点: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没有充分理由。不求甚解》一文分析了陶渊明怎样的读书态度,请指出“不求甚解”的两层含义。

态度:养成“好读书”的习惯;读书要诀在于“会意”。

含义:第一,虚心,书不一定都能读懂;第二,读书方法:不固执一点,而要了解大意。《不求甚解》一文是驳论文还是立论文?又是如何驳或者立的?谈一谈你的理解。

驳论文。驳的是“论点”,先全面阐述“不求甚解”的含义,进而提倡虚心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从而表明自己的观点;又从“会意”角度,列举古人读书的例子,并阐明自己的正确论点:读书在会意,不要死抠字眼,为一个局部而放弃整体;最后又强调了“书必须反复读”的主张。这样通过树立自己正确的观点从而驳倒敌论。论证方法(1)运用引用论证。引用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引出论题,并加以分析,提出论点;引用陆象山的语录,强调不因小失大,再次论证“不求甚解”。(2)运用举例论证。以普列汉诺夫为例,从反面论证读书一定要虚心,不要死抠字句,要理解其精神实质。以诸葛亮为例证明古代就有“不求甚解”的读书人。(3)运用对比论证。普列汉诺夫和诸葛亮就是正反对比。

马南邨是如何解读“不求甚解”一词的呢?

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诫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

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求学态度)(读书方法)

文章第8段中还提到了宋代理学家陆象山的语录,属于举例论证或者说是引用论证。

更加清楚、准确地解释了“不求甚解”:“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只是暂时放过“未晓处”,“最后仍然会了解它的意思”。如果去掉这一部分,就会使得作者的观点陷入偏颇。立论严谨

经验证明,有许多书看一遍两遍还不懂得,读三遍四遍就懂得了;或者一本书读了前面有许多不懂的地方,读到后面才豁然贯通;有的书昨天看不懂,过些日子再看才懂得;也有的似乎已经看懂了,其实不大懂,后来有了一些实际知识,才真正懂得它的意思。因此,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虚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