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高一(下)开学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分)
1.考古工作者在河南、湖北和辽宁等地的遗址中,发现了6000多年前各具特色的“龙”文物,华夏、苗蛮
和东夷部族都有与龙相关的传说。这些考古发现和传说反映出()
A.国家统一趋势不断加强B.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
C.中原是中华文明的核心D.华夏认同观念的形成
2.二里头遗址中心区域由宫殿区、官营作坊区、祭祀活动区和贵族聚居区组成,大多数建筑都有统一的方
向,这种营建规制对后世历代都城建设影响很大。据此判断该遗址()
A.显现了权力中心倾向B.是夏朝都城的历史遗存
C.凸显了阶级矛盾尖锐D.呈现出中央集权的形态
3.从《诗经》还原的周朝祭祀典礼来看,祭祀有严格规范:周王主祭,各诸侯为助祭,“君妇”(天子、
诸侯的嫡妻)诸宰(家臣)等也要参与;除敬拜上天、追述先祖外,还要祈愿“子子孙孙其永保之”;最
后周王室合族宴饮的环节必不可少。这显示出周朝()
A.重视血缘宗法关系B.保有民主遗风C.等级制度颇为森严D.王室权力集中
4.有学者认为,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在全国范围实行郡县制,才使“车同轨、书同文、钱同币、行同伦、
统一度量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得以在全国贯彻落实。据此可知()
A.郡县制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B.国家统一是郡县制实施的前提
C.分封制下难以形成家国一体D.秦始皇是设置郡县制的首倡者
5.杜笃的《论都赋》是东汉赋风转变的重要标志。它把以往天子、王侯生活的题材转化为关乎国家、社会
的重大问题,作品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也具有更广泛的社会基础。这反映出()
A.汉赋深受时局的影响B.汉赋词藻华丽的特点
C.汉赋创作主体的变化D.东汉赋文学水平较高
6.如图两幅图片分别是汉武帝时期和南北朝时期的农牧分界线图。这两幅图中农牧分界线的变化()
图1汉武帝时期农牧区分界线图1南北物时期农牧区分界线
A.反映出南北经济趋于平衡B.受政治局势的影响
C.表明北方经济结构的优化D.说明农耕技术进步
7.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北方迁来的大量人口。出现这样的移民高潮是由于那时()
A.北方地区人多地少B,江南地区十分富庶C.北方地区战乱频繁D.江南地区政
策优惠
8.唐代中书令、侍中、左右仆射都是宰相。另外临时任命某些资历较浅或官品尚卑的人执行宰相职务,则
加“参知政事”“参预朝政”“参议得失”等名号。贞观时,又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同中书门下三
品”等宰相称号。这一设置意在()
A.避免行政决策失误B.扩大三省机构权力C.提高中央行政效率D.加强皇帝专
断权力
9.唐代诗人孟郊考中进士后写了《登科后》,诗中写道“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下列选项
中,与诗歌所反映的选官制度一致的是()
A.“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B.“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C.“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D.“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10.宋传奇中的士人形象,从功名事业层面而言是多否少泰,从情爱婚恋层面而言是多离少合;而宋话本中
的士人形象,从功名事业层面而言则多发迹变泰,从情爱婚恋层面而言则多如愿以偿。由此可知,这种人
物塑形的差异()
A.说明宋代理学对文学艺术有着深刻影响B.表明两种文学对社会的描绘都存在弊端
C.实质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文学的差异D.反映了不同主体的文化精神和伦理意识
11.宋代流行谚语“苏湖熟,天下足”,明代又有“湖广熟,天下足”之说,江南地区的粮食甚至需要其它
地区的接济。这主要反映江南地区()
A.生态环境的恶化B.经济地位的下降
C.经济重心的进一步南移D.农业区域性种植结构的变化
12.为解决边疆军队的给养,明代实施军屯;为解决人口膨胀,清代允许内地人民到边疆地区垦荒种地。据
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现实需求推动了边疆开发B.明清的边疆治理精准高效
C.明清地方政策具有延续性D.边疆的管理处于中心地位
13.清朝官员任期一般不超过三年,但如表所示清朝后期地方官员任期明显延长。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姓名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刘坤一
官职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湖广总督陕甘总督两江总督
任职时长6年近25年近20年15年近13年
A.中央权力下移B.民族危机加深C.军阀割据形成D.地方治理进步
14.在中国古代,“南方”一词所指的地域范围不断变化。在汉代,主要指长江流域:到唐末,这一词语则
相当于今天的福建、广东、广西。这一变化反映了()
A.经济重心转移到了南方B.北方人民的南迁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D.政治中心的南移
15.李鸿章在1872年的奏折中针对“欧洲诸国……闯入边界腹地”发出“此三千余年一大变局也”的感叹。
1901年,张之洞在致军机大臣的电文中说“中国”已至“残局”。从“变局”到“残局”,清王朝共同的
应对之道是()
A.发展经济,实业救国B.改革官职,裁汰冗员
C.革新教育,选拔人才D.借鉴西学,科技立国
16.1896年,梁启超认为文化发达科学普及,“必从眼前名物指点,不好难也”,“多为歌谣”,“多为俗
语”。他主张要用民间俗语写文著书,还可以用民间俗语介绍西方科学,学习先进文化。梁启超旨在()
A.宣传科学知识B.推动戊戌维新运动C.倡导文学革命D.开启民智救
亡图存
17.据学者杨天石的研究,南京临时政府最穷的时候,国库里只有10块大洋。与此同时,国内舆论大多倾
向于赶快议和以实现“南北统一”,外国势力则称“如中国内乱不止,就要实行干涉”。在多重压力之下,
孙中山只能向袁世凯妥协、。由此可见,辛亥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是()
A.外国势力倾力支持袁世凯B.孙中山主动对袁世凯让步
C.民主共和观念的影响有限D.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施压
18.五四运动后期介绍马克思主义的长篇文章中,不再侧重经济学和哲学方面,而是侧重在政治学方面,多
涉及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和国家学说。这种变化反映出当时马克思主义者()
A.不再关注经济和哲学方面的内容B.脱离实际照搬西方学说
C.认为政治学内容更加具有科学性D.立足现实探索救国方案
19.1923年召开的中共三大报告中指出,“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
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基于当时革命需要,中国共产党()
A.通过了关于国共合作问题的决议B.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C.决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统治D.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20.如图出自1927年3月16日的《北洋画报》,漫画的标题是《.
同志仍须努力……》,漫画中人物身上分别有“左”“右”字样。这
反映了当时()
A.统一战线的危机
B.国民革命的失败
C,北伐战争的失利
D.国共合作的破裂
21.毛泽东指出:“以宁冈为中心的湘赣边界工农武装割据,其意义决不限于边界数县。……这些红色区域
将继续发展,日渐接近于全国政权的取得。”由此可知()
A.共产党人准确预判政权取得的时间B.共产党人确立了建党建军基本原则
C.选择农村革命道路己经成为全党的共识D.毛泽东揭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发展前途
22.学者认为,延安经验对于中国共产主义的发展来说具有创新的意义,正是在延安经验中种下了人民革命
最后胜利的种子。与延安经验不相符合I的是()
A.开展广泛持久的游击战争B.创建中国工农红军
C.设置各级参议会D.建立“三三制”原则的抗日民主政权
23.1946年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决定将减租减息的政策改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
对农民获得土地的方式作出了较为宽松的规定,提出采取没收、购买、让与等方式,由地主与农民书写土
地契约,“使农民站在合法和有理地位”。这一指示反映出()
A.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胜利B.中共政策的原则性与灵活性
C.抗日战争促使了土地政策调整D.农村落后面貌得到根本改变
24.1950年6月,毛泽东在七届三中全会上指出:我们当前的总方针,就是肃清国民党残余、特务、土匪,
推翻地主阶级,解放台湾、西藏,跟帝国主义斗争到底,为此,提出了“不要四面出击”的战略方针。由
此可知,此方针有利于()
A.党和政府工作重心转移B.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
C.缓和同西方国家的关系D.一五计划的提前完成
25.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手工业种类繁多、行业齐全,但规模小,分散于城乡之间,不利于先进生产技
术的推广和应用,不能适应工业化的要求。针对这一状况,党中央采取的举措是()
A.鼓励手工业者投身国家建设B.制定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C.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D.提倡技术革新提升产品质量
26.1964年,张爱萍将军创作“东风起舞,壮士千军鼓。苦斗百年今复主,矢志英雄伏虎。霞光喷射云空,
腾起万丈长龙。春雷震惊寰宇,人间天上欢隆。”这首词的背景是中国()
A.成功试射了第一枚导弹B.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C.成功试航第一艘核潜艇D.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
27.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接收了大量来自朝鲜、越南、阿尔巴尼亚、古巴、埃及等国的实习生来
华学习,涉及农林、水利、轻工、纺织、交通、卫生等20多个行业。此举()
A.打开了外交的新局面B.具有革命外交的色彩
C.推动了亚非民族解放D.加重了国家经济负担
28.1986年,国务院规定在国家规定工资总额和政策的范围内,把企业内部职工的工资、奖金分配权交给企
业,由企业自主决定分配形式和办法,并降低奖金税率;劳动者可以合理流动,职工逐渐成为市场人和社
会人。该规定()
A.促使我国经济结构发生调整B.推动市场经济体制深入发展
C.迎合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需要D.确立国有企业的主导性地位
29.大流士将波斯帝国划分为若干行省,由总督负责行政和税收。帝国中央政府铸造金币,行省只能铸造银
币、自治市只能铸造铜币。大流士还让一些被征服地区的原统治者参与地方政权,对各地原有宗教不加干
涉和排斥,在制定法律时,也参照各地原有法律。这些措施()
A.削弱了中央政府的权威B.扩大了帝国的统治基础
C.借鉴了罗马帝国的智慧D.消弭了各族之间的矛盾
30.罗马共和国时期,所有官员都是义务制,且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不少官员需要经过民众选举产生,有足
够的选票才可胜出,家族的支持是很关键的。由此可见,在当时罗马()
A.民主体制发展充分B.由民主走向专制C.贵族拥有一定特权D.财政问题较突出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0分)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公元前60年,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置“都护”,完成了对西域的统治。在此前后,西汉王朝为开发和
治理西域地区实施了一系列措施:组织汉族军民进入西域地区实施屯垦、守卫边疆。据相关史料记载,在
西汉开发西域地区的100多年时间里,屯田军民共开荒50余万亩,不但解决了军粮问题,而且引入了先进
的农业技术和生产方式,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为保证西部边境的安全和“丝绸之路”的畅通,西汉政
府还在西域各商道上修筑了许多城堡和连绵不断的烽燧亭障,并部署军队戍守,兼管西域的交通。同时,
西汉朝廷对西域地区实行宽抚政策,基本上不向当地各族人民征收赋税。西汉王朝主要采取“恩威并施”
的政策,最终实现了对西域的统一,其内容有:和亲,诛灭异己等。
一一摘编自刘秀梅《我国历史上的四次西部大开发》
材料二2000年初,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召开西部地区开发会议,研究加快西部地区发展的基本思
路和战略任务,部署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工作。同年10月,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把实施西部大开
发、促进地区协调发展作为一项战略任务,并强调:“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关系
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关系地区协调发展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重大
举措。”此后,逐渐形成西部大开发总的战略目标,即到21世纪中叶,从根本上改变西部地区相对落后的
面貌,建成一个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生活安定、民族团结、山川秀美、人民富裕的新西部。
一一摘编自中国发展门户网《西部大开发简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汉治理西域的措施及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1世纪进行“西部大开发”的社会背景,并分析西汉时期和21世纪
两次“西部大开发”产生的共同影响。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国内史学界把自1912年袁世凯继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到1928年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期间这16年称
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对于中国社会发展来说,这个时候面临的主要是“沉沦”,但是中国在经济、政治、
思想、文化诸方面,实际上存在着积极的、向上的“上升”因素。
一摘编自张海鹏、翟金懿《简明中国近代史读本》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中“沉沦"或者“上升”(选择其中一个)的理解。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72年,上海轮船招商局成立,直隶总督李鸿章任总办,所有公牍事件,悉归总办主裁。起初,
户部拨垫“练饷钱二十万串”,作设局商本,其余资金由大沙船主朱其昂向民间募集,然“招股年余,无
人过问”。后又屡借官款,并享有“商局命脉所系”的运输酒粮的权力、中英贸易专办等权力,这种“官
为维持”对同类商办企业产生了极大的负面效应。1885年,盛宣怀被委任为督办,官侵商权愈加激烈,董
事们引朋呼友,“引用亲朋至二三十人之多”,各级官吏也“纷纷荐人”,“络绎不绝”,甚至宫中挂名
应差,身居隔省,每月支领薪水。官吏不断购买股票,到1897年,盛宣怀拥有招商局27.5%的股份。此后
的轮船招商局,一直处于停滞时期。
-摘编自张海鹏编《中国近代通史》等材料二:1979年,招商局在蛇口建立中国第一个对外开放工业区,招
商局运用中央赋予的自主权,试行干部聘任制,搬掉''铁交椅",克服官僚主义,极大地冲击了人们的传
统观念。同时,蛇口工业区还进行了用工合同制、退休保障制度等改革,许多改革措施在全国得到推广,
并以优惠条件引来首批企业项目及5亿港元的投资。1981年,招商局与丹麦宝隆洋行合资兴办蛇口集装箱
厂,组建了当今全球最大集装箱生产企业,招商局还创建了新中国第一家企业股份制银行招商银行和第一
家企业股份制保险公司平安保险公司。蛇口模式在80年代为中国的改革“提供了可在实践中动态追踪的场
所”。截至2012年底,招商局集团拥有总资产3920.83亿元(人民币),管理总资产3.59万亿元。再一次
创造了历史的辉煌。
-摘编自虞和平、孙政《招商局与中国现代化》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制约轮船招商局发展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与晚清时期的招商局相比,改革开放以来招商局的发展有哪些可取之处,并
简析其意义。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根据“在河南、湖北和辽宁等地的遗址中,发现了6000多年前各具特色的‘龙'文物,华夏、苗
蛮和东夷部族都有与龙相关的传说。”可得出华夏族与周边的其他民族都有“龙”的信仰,说明他们都有
龙的文化,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特征,B项正确;
A和材料无关,排除;
材料不能证明中原是核心,排除C项;
材料不能说明周边认同华夏文明,因为材料不能说明“龙”就一定来源于华夏族,排除D项。
故选:Bo
本题考查了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展,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了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展,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二里头遗址中心区域由宫殿区、官营作坊区、祭祀活动区和贵族聚居区组成,大多数
建筑都有统一的方向,这种营建规制对后世历代都城建设影响很大”可知,二里头遗址中心区域由宫殿区、
官营作坊区、祭祀活动区和贵族聚居区组成,这体现了权力中心倾向,A项正确;
二里头遗址是否是夏朝都城的历史遗存,材料信息无法判定,排除B项;
阶级矛盾尖锐,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
D是在战国时期,排除。
故选:A,
本题考查了二里头遗址,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了二里头遗址,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得出周代祭祀有严格的规定,而参加祭祀的人都与周王有一定的血缘关系,说明周代
强调宗法血缘关系,A项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民主,排除B项;
C项不是主旨,排除C项;
材料不能体现权力集中,排除D项。
故选:Ao
本题考查宗法制,解答本题需要掌握宗法制的相关知识。
本题考查宗法制,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
4.【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中“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在全国范围实行郡县制,才使'车同轨、书同文、钱同币、行
同伦、统一度量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得以在全国贯彻落实”可以看出,郡县制的推行,使政令能在全国
通行,反映出郡县制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故A项正确;
题干所给材料信息反映的是郡县制的历史影响,“国家统一是郡县制实施的前提”与材料主旨不符,故B
项错误;
题干所给材料信息没有体现分封,故C项错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郡县制战国时期已经出现,故D项错误。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郡县制、秦朝统一,解答本题需正确解读材料中“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在全国范围实行郡县
制,才使'车同轨、书同文、钱同币、行同伦、统一度量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得以在全国贯彻落实”的
主旨,并正确掌握郡县制的历史影响。
本题主要考查郡县制、秦朝统一,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
5.【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东汉的赋风把题材由天子、王侯生活转化为关乎国家、社会的重大问题,这说明
汉赋深受时局的影响,故A正确。
B在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
C不是材料反映的实质,排除。
材料只是说明东汉赋题材的转变,无法体现东汉赋文学水平较高,故D错误。
故选:A«
本题考查汉赋。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材料的主旨,从东汉的赋风把题材由天子、王侯生活转化为关乎国
家、社会的重大问题可以分析得出汉赋深受时局的影响。
本题考查汉赋及其时代背景,同时注意把握汉贝武的特点,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
力。
6.【答案】B
【解析】根据“汉武帝时期和南北朝时期的农牧分界线图”并结合所学可知,南北朝时期的农牧分界线相
比较汉武帝时期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南移。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是因为南北朝时期北方政治局势动荡,大
量北方少数民族内迁,使得农牧分界线不断向南移动,B项正确;
“南北方经济趋于平衡”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
农牧分界线的南移并不能反映出北方经济结构的优化,排除C项;
根据材料无法判断“农耕技术”是否进步,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考查了少数民族的变迁,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了少数民族的变迁,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7.【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地区战乱频繁,北民不断南迁,江南地区出现
了移民高潮,C项正确;
材料未体现北方地区人多地少,排除A项;
当时经济重心在北方,“江南地区十分富庶”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
材料未体现“江南地区政策优惠”,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了古代中国经济的南移,考生可根据材料“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北方迁来的大
量人口”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古代中国经济的南移,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8.【答案】D
【解析】材料体现了皇帝通过多设宰相来分化宰相的权力,以达到加强皇权目的,D项正确;
这一设置有助于减少行政决策失误,而非“避免”,排除A项;
多设宰相和扩大三省权力无关,排除B项;
C和材料无因果关系,排除。
故选:D。
本题考查了隋唐三省六部制,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了隋唐三省六部制,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9.【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反映的是科举制中举后的场景,而“取士不问
家世,婚姻不问阀阅”是宋代科举制发展对社会的影响,C项正确;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项是军功爵制,排除A项;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B项是九品中正制,排除B项;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D项是察举制,排除D项。
故选:Co
本题考查科举制,考查学生分析材料信息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本题考查科举制,考查学生分析材料信息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0.【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宋代传奇中的士人形象更多悲情色彩,而宋话本中的士人形象则更多喜剧情调。
结合所学可知,这种差异往往蕴含叙事主体的伦理考量。宋传奇通过士人的悲剧故事和显明的伦理介入,
有强烈的劝善惩恶意图;宋话本偏重叙述士人的喜剧故事、风流故事,虽也有一定的劝惩意识,但伦理介
入并不显明,叙事的优先考虑是娱乐性。由此可见,这种人物塑形的差异反映了不同主体的文化精神和伦
理意识,故D项正确;
材料无法体现宋代理学对文学艺术的影响,故A错误;
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二者对社会描绘的弊端,故B项错误;
根据材料信息无法判断是何种文学形式,故C项错误。
故选:D。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文学的时代特征,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宋传奇中的士人形象,从功名事业层面而言是多
否少泰,从情爱婚恋层面而言是多离少合:而宋话本中的士人形象,从功名事业层面而言则多发迹变泰,
从情爱婚恋层面而言则多如愿以偿”。
本题为中档题,考查中国古代文学的时代特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1.【答案】D
【解析】题干信息显示,江南粮食种植面积有所减少,导致粮食供应出现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农业
区域性种植结构发生变化,故D正确;
当时生态环境并没有恶化,故排除A;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的江南地区,经济地位在不断提升,故排除B;
南宋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故排除C。
故选:D。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相关知识,依据材料“南地区的粮食甚至需要其它地区的接济”等信息并结
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经济发展情况,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难度适中。
12.【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为解决边疆军队的给养,明代实施军屯;为解决人口膨胀,清代允许内地人民到边疆
地区垦荒种地。”可知,明代为解决军队的给养问题,实施军屯,清朝为解决人口膨胀问题,允许到边疆
地区垦荒种地,说明解决现实问题和需求,推动了边疆的开发,A项正确;
明清的边疆治理精准高效,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
明清地方政策具有延续性,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
D错在“中心”,不符合史实,排除。
故选:A«
本题考查了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了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
历史问题的能力。
13.【答案】A
【解析】从材料和表格中提取信息,前期官员任期不超过三年,后来地方官员任期明显延长,有的任期达
到25年,汉族官僚增多,说明清后期中央对地方控制力减弱,中央权力下移,A项正确;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主要说明官员的任期,与民族危机无关,排除B项;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方官员的任期延长,并不能说明形成了军阀割据,在整个晚清时期都没有形成军阀
割据,排除C项;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央权力的下移,不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可能导致政令不通,所以不能说明地方
治理的进步,排除D项。
故选:Ao
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考查学生分析材料信息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4.【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南方”一词所指的地域范围不断变化,从汉代主要指长江流域到唐末向
今东南沿海等地区转移,这一变化反映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国家的疆域不断拓展,C项正确;
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与题干所述时间不符,排除A项;
北方人民的南迁是江南得到显著开发的主要原因,但不是题干中。地域范围变化的原因,排除B项;
D不符合史实,排除。
故选:Co
本题考查了华夏族的发展和华夏认同,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了华夏族的发展和华夏认同,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5.【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欧洲诸国……闯入边界腹地”、“此三千余年一大变局也”、“中国”、“残局”及
所学知识可得,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的洋务运动中发展近代教育,派遣留学生,到了清末新政重视教
育培养人才,C项正确:
洋务运动时期并没有强调实业救国思想,排除A项;
洋务运动为了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没有改革官职,排除B项;
D与材料无关,排除。
故选:Co
本题主要考查了洋务运动,要求学生结合洋务运动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洋务运动,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16.【答案】D
【解析】据题意可知,梁启超主张通过民间俗语写文著书,这样可以明显降低文化普及的门槛,促进文化
的普及,从而起到开启民智救亡图存的作用,D项正确;
梁启超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救亡图存,而非宣传科学知识,排除A项;
1896年戊戌变法运动已经失败,排除B项;
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中的内容,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考查梁启超的思想,需要结合梁启超的思想特征来解答。
本题考查梁启超的思想,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7.【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南京临时政府最穷的时候,国库里只有10块大洋”,可知,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初期,
国库空虚,财政艰难,经济难以支撑。根据材料“国内舆论大多倾向于赶快议和以实现‘南北统一'”,
可知国内舆论倒向议和求统一,舆论不支持再进行国内战争,而议和实现“南北统一”需要孙中山在政权
上作出妥协退让才能实现。根据材料外国势力则称“如中国内乱不止,就要实行干涉”,说明这一时期列
强侵华并未放松,民族危机依旧严重,如果不尽快平息内乱,将会带来更加严重的民族危机,外国侵略者
将进一步加快对中国的侵略活动。综上在内忧外患之下,南京临时政府遭到了“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施压”,
D项正确;
材料未涉及“外国势力倾力支持袁世凯”,排除A项;
孙中山是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被迫对袁世凯让步,而不是“主动让步”,B对材料解析有误,排
除B项;
材料体现不出民主共和观念的影响,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考查的是辛亥革命,解答本题需要掌握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本题考查的是辛亥革命,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8.【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五四运动后期介绍马克思主义的长篇文章中……多涉及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和国家学说。”
可知,五四运动后,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中,多涉及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和国家学说,说明当时的马克思
主义者在研究与探索救国方案,D项正确;
不再关注经济和哲学方面的内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项;
脱离实际照搬西方学说,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
政治学内容更加具有科学性,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考查学生分析材料信息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9.【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个大群众的党,以应
目前革命之需要”可知,中共三大认为中国共产党的力量不够强大。结合所学可知,中共三大中共提出与
国民党合作,组建革命统一战线,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A项正确;
1927年国共合作破裂后中共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排除B项;
1927年中共八七会议,决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排除C项;
1935中共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排除D项。
故选:A„
本题考查了国共合作,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了国共合作,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0.【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1927年3月”“漫画中人物身上分别有'左'‘右’字样”可知,北伐胜利进军动摇
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列强开始扶植国民党右派蒋介石作为代理人,国民党内左派和右派的矛盾加
剧,A项正确;
国民革命失败是在1927年7月,排除B项;
1927年3月北伐战争胜利进军,排除C项;
D是在1927年,排除。
故选:A«
本题考查了国民大革命,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了国民大革命,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1.【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以宁冈为中心的湘赣边界工农武装割据,其意义决不限于边界数县。……这些红色区
域将继续发展,日渐接近于全国政权的取得。”可知,毛泽东认为,工农武装割据绝不会局限于湘赣边界
数县,而是要以此为基础,取得全国政权,说明毛泽东揭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发展前途,D项正确;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共产党人准确预判政权取得的时间,说法过于夸张,排除A项;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建党建军基本原则,在材料中没有提及,排除B项;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已经成为全党的共识,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考查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2.【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创建中国工农红军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革命经验,与材料中延安时期不相
符,但是符合题意,因此B正确;
ACD都是延安时期的革命经验,但是与题意不相符,排除。
故选:Bo
本题侧重于考查敌后战场的抗战,解题关键信息是“与延安经验不相符合”。
本题侧重于考查敌后战场的抗战,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
23.【答案】B
【解析】根据“决定将减租减息的政策改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让与等方式,由地主与农民书写土
地契约“可得出这一政策中的方式途径多样,并且强调法理性,反映出中共政策的原则性与灵活性,B项正
确;
革命胜利的标志是新中国成立,排除A项;
抗战已经胜利,排除C项;
D项太绝对,不符合当时的史实,排除D项。
故选:Bo
本题考查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让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考查学生分析材料信息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4.【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近代中国革命主要的任务就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主义,因此材料中
的“肃清国民党残余、特务、土匪,推翻地主阶级,解放台湾、西臧,跟帝国主义斗争到底”,有利于完
成民主革命的任务,B正确;
建国前的七届二中全会,已经把党的工作重心从乡村转移到城市,排除A;
根据材料中的“跟帝国主义斗争到底”,排除C;
1957年一五计划提前完成,排除D。
故选:Bo
本题考查了毛泽东思想,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了毛泽东思想,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5.【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手工业落后的现状不能适应国家的工业化要求,为了给国家工业化创造条件,党
中央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C项正确;
鼓励手工业者投身国家建设并不属于工业化的要求,排除A项;
制定一五计划本身就是工业化,而不是适应工业化,排除B项:
新中国成立初期.手工业生产面临的困扰源于规模小、过于分散.所以应采取的举措不是技术革新本身,而是
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排除D项。
故选:Co
本题考查了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了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6.【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1964年……人间天上欢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描述的是1964年10月,中国第
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场景,B项正确;
1960年,中国成功试射了第一枚导弹东风一号,排除A项;
1971年9月,中国成功试航第一艘核潜艇,排除C项;
1970年4月,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排除D项。
故选:Bo
本题考查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成就,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成就,考查学生分析材料信息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7.【答案】B
【解析】材料“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接收了大量来自朝鲜、越南、阿尔巴尼亚、古巴、埃及等
国的实习生来华学习,涉及农林、水利、轻工、纺织、交通、卫生等20多个行业”强调20世纪50年代至
70年代,中国接收大量亚非拉国家和阿尔巴尼亚实习生来华学习技术,此举旨在加强反帝、反殖、反霸斗
争的合作,具有革命外交的色彩,B项正确;
联系所学可知,20世纪70年代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地位、中美关系正常化等,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排除A项;
古巴属于拉丁美洲,阿尔巴尼亚属于欧洲,排除C项;
材料中没有显示此举所产生的后果,排除D项。
故选:Bo
本题考查新中国初期的外交,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8.【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把企业内部职工的工资、奖…•…可以合理流动,职工逐渐成为市场人和社会人”及所学
知识可得,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这些措施迎合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需要,C项正确;
材料有强调经济结构方面,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
材料没有强调国有企业的地位,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考查我国的经济体制,需要结合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特征来解答。
本题考查我国的经济体制,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9.【答案】B
【解析】材料没有强调中央权威下降,排除A项;
根据材料“行省只能铸造银币,自治市只能铸造铜币。大流士还让一些被征服地区的原统治者参与地方政
权,对各地原有宗教不加干涉和排斥,在制定法律时,也参照各地原有法律“及所学知识可得,地方拥有
一定权力、被征服地区的原统治者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徐州市中医院内科患者输血考核
- 台州市中医院人事管理专业英语与合同翻译试题
- 福州市人民医院造口并发症识别考核
- 宣城市中医院疑难输血病例多学科会诊发言评估
- 南平市中医院2型糖尿病全程化管理的理论与实践考核
- 淮安市中医院注射美容技术准入考核
- 赣州市人民医院输血科主任资格认证
- 成品保护专项施工方案
- 驾驶员技师技能考试题目及答案
- 网约车资格证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2030年中国PETG塑料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蜜雪冰城加盟协议合同
- TSG Z7002-2022特种设备检测机构核准规则
- 设备试验合作协议书范本
- 智能宠物喂食系统研究-全面剖析
- 房地产经纪人专业基础考试真题及答案(2025年新版)
- 洗护系列产品培训
- 2025年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师(桥梁隧道工程)真题和答案
- 2025年安徽淮北阳光电力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2030中国油田聚丙烯酰胺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逻辑判断100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