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自考00529文学概论一试题及答案含解析_第1页
2021年10月自考00529文学概论一试题及答案含解析_第2页
2021年10月自考00529文学概论一试题及答案含解析_第3页
2021年10月自考00529文学概论一试题及答案含解析_第4页
2021年10月自考00529文学概论一试题及答案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学概论(一)年月真题

00529202110

1、【单选题】清晰地揭示出艺术活动诸要素及其联系的是

普洛普

热奈特

A:

格雷马斯

B:

艾布拉姆斯

C:

答D:案:D

解析:艾布拉姆斯认为文学活动应包括作品、作家、世界和读者四个要素。实在说,把文

学活动分为四个要素并不是什么高深的理论,稍有文学常识的人都是可以理解的。他的主

要贡献是把这四个要素按照他的理解联系起来,把这种要素之间的联系画了一个示意图。

艾布拉姆斯把艺术活动的要素及其联系揭示得很清楚。一切文学作品都有源泉,这就是

生活。P53

2、【单选题】指出“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的是

马克思

恩格斯

A:

列宁

B:

斯大林

C:

答D:案:C

解析:列宁说“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又说:“如果我们看到的是一

位真正伟大的艺术家,那么他就一定会在自己的作品中至少反映出革命的某些本质方

面。”P78

3、【单选题】根据马克思主义文学观,文学艺术的唯一源泉是

思想情感

艺术想象

A:

社会生活

B:

文学传统

C:

答D:案:C

解析:根据马克思主义文学观,这是因为文学作品中的一切因素都来自社会生活,文学的

题材、主题、情景、人物、情节、结构、语言和技巧等都来自生活或生活的赐予、暗示和

启发,写实的与虚构的、曲折的与直线的、离奇的与平淡的、抒情的与非抒情的、崇高的

与渺小的、悲的与喜的、幽默的与滑稽的、模糊的与鲜明的、豪放的与婉约的、严谨的与

松散的…统统来自社会生活的赐予、暗示和启发。P81

4、【单选题】“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其中的“沧浪”所属的音律类型是

双声

叠韵

A:

叠音

B:

叠字

C:

答D:案:B

解析:叠韵是两个字韵母相同。如:“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周南·关

雎》)“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杜甫《狂夫》)“彷徨忽已久,白露沾

我裳。”(曹丕《杂诗》其一)P20

5、【单选题】与非文学形象不同,文学形象具有

科学属性

审美属性

A:

自然属性

B:

客观属性

C:

答D:案:B

解析:是否具有审美属性,是文学形象与非文学形象的分水岭。P140

6、【单选题】“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题西林寺壁》)这首诗意在

揭示哲理

营构意境

A:

创造典型

B:

展示文采

C:

答D:案:A

解析:“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

轼《题西林寺壁》)这首诗意在揭示一种哲理,是说不跳出某种事物的圈子之外,是很难

看清事物的本来面目的,正如站在庐山之中看不清庐山一样。P135

7、【单选题】就研究对象而言,20世纪法国兴起的叙事学理论

以研究形式为主

A:

以研究内容为主

以研究体裁为主

B:

以研究风格为主

C:

答D:案:A

解析:20世纪从法国兴起的叙事学理论则从新的角度对叙事作品进行研究,形成了一套以

形式研究为主的叙事理论。P173

8、【单选题】在叙事学中,对故事时间线索中整段时间不加叙述就跳过去,称为

概略

省略

A:

减缓

B:

停顿

C:

答D:案:B

解析:省略是对故事时间线索中整段时间不加叙述就跳过去。在跳过的这段故事时间长度

中,文本时间长度为零,因而可以说叙述的步速是无穷大。P180

9、【单选题】构成抒情作品的必要条件是

审美趣味

艺术理想

A:

思想情操

B:

真情实感

C:

答D:案:D

解析:顾名思义,抒情作品是重在抒发作者情感的作品。没有真情实感,就没有抒情作

品。真情实感,是构成抒情作品的必要条件。P207

10、【单选题】克莱夫·贝尔认为,审美情感来源于艺术品的

“有滋味的形式

“有意味的形式”

A:

“有况味的形式

B:

“有风味的形式”

C:

答D:案:B

解析:首次对“审美情感”做出阐释的是英国学者克莱夫·贝尔。他在1914年出版的

《艺术》一书中,提出了这个范畴。贝尔认为,艺术欣赏所引发的情感是审美情感,审美

情感不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体验到的情感,而是艺术形式引发的情感。审美情感来源于

艺术品的“有意味的形式”。P211

11、【单选题】新古典主义文论的哲学基础是

唯理主义

唯情主义

A:

唯我主义

B:

唯美主义

C:

答D:案:A

解析:唯理主义是新古典主义文论的哲学基础,它强调理性对情感具有绝对的优先性。

P217

12、【单选题】根据“诗言志”的观点评价《离骚》,并把作家的创作个性与作品的风格联

系起来的是

司马迁

扬雄

A:

曹丕

B:

刘勰

C:

答D:案:A

解析:西汉的司马迁根据“诗言志”的观点评价《离骚》的风格,指出:“其文约,其辞

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

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

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P242-243

13、【单选题】韩愈偏刚,欧阳修偏柔;韩文滔滔雄辩,欧文娓娓而谈;韩文沉着痛快,欧

文委婉含蓄。两人的差异主要表现于

文采

情调

A:

气势

B:

氛围

C:

答D:案:C

解析:韩愈偏刚,欧阳修偏柔,韩文滔滔雄辩,欧文娓娓而谈;韩文沉着痛快,欧文委婉

含蓄。故韩文如长江大河,欧文似涓涓细流。实为气势不同,却各有各的审美价值。P263

14、【单选题】“有一等襟抱,才有一等真诗”这表明

作家的生活积累很重要

作家的文化知识很重要

A:

作家的创作才能很重要

B:

作家的人格修养很重要

C:

答D:案:D

解析:由于作家创作的是能够影响人、并负载着教育人的使命的文学作品,这就要求作家

具有较高的人格修养,应该是一个境界较高的人。中国古人常说“有一等襟抱,才有一等

真诗”,人格境界不高,也就难以创作出能够打动人的好作品来。P283

15、【单选题】既不能预测,又不能保持,倏忽而来,渺然而去,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

这种思维状态属于

艺术直觉

艺术灵感

A:

艺术情感

B:

艺术想象

C:

答D:案:B

解析:艺术灵感是随机性的、偶然的,它既不能预测,又不能保持,倏忽而来,渺然而

去,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正如钱学森所说,灵感是“突然出现,瞬间即逝的短暂思维

过程”。P292

16、【单选题】托尔斯泰以一个妓女被判刑的事件作为《复活》的基本情节;表现他的“道

德自我拯救”思想。这揭示了

艺术理解的重要性

艺术想象的重要性

A:

艺术情感的重要性

B:

艺术直觉的重要性

C:

答D:案:A

解析:托尔斯泰之所以选择一个妓女被判刑的事件作为长篇小说《复活》的基本情节,是

因为在他看来这一情节最适合表现他的“道德自我拯救”的思想。这揭示了艺术理解与选

材的重要性。P300

17、【单选题】有的人买书并不是为了阅读,而是为了收藏、摆设或显示品位、身份,这属

文学接受行为

审美文化行为

A:

B:

物质消费行为

精神消费行为

C:

答D:案:C

解析:文学消费既指未含阅读活动的购买、占有文学产品的物质消费行为,又包括阅读、

欣赏作品的精神消费活动。文学消费中常有这样的现象:有的人买书并不是为了阅读,而

是为了收藏、摆设或显示某种品位、身份,这种行为就属于物质消费行为。P323

18、【单选题】马克思说过:“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丽的景色都无动于衷。”这表明

读者的语言文字能力很重要

读者的文学审美能力很重要

A:

读者的文化思想水平很重要

B:

读者适当的接受心境很重要

C:

答D:案:D

解析:所谓“接受心境”,是指文学接受者在阅读前与进入阅读时的自觉或不自觉的基本

心理状态,它会直接影响到接受者的阅读行为与接受效果。一般情况下,接受者如果心境

不好或不适当,他就不能建立起与接受客体之间的通路,他的审美情感就会受到抑制,接

受活动也就不会产生。马克思说过:“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丽的景色都无动于

衷。”P326

19、【单选题】一些文学观点审美追求相同的作家,在创作上形成的共同特色,称之为

时代风格

地域风格

A:

流派风格

B:

民族风格

C:

答D:案:C

解析:流派风格是指一些在思想感情、文学观念、审美趣味、创作主张、取材范围、表现

方法、语言格调方面相近的作家在创作上所形成的共同特色,是一种群体文化的表现。

P279

20、【单选题】“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此语出自

陆机的《文赋》

钟嵘的《诗品》

A:

刘勰的《文心雕龙》

B:

曹丕的《典论·论文》

C:

D:

答案:D

解析:曹丕作为文学的自觉时代的代表人物,在《典论·论文》中提出了“盖文章,经国

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把文章(即文学,主要指诗歌和文学性散文)的地位和作用提到

前所未有的高度来认识。P367

21、【多选题】作家体验的特性包括

情感的诗意化

意义的深刻化

A:

感受的个性化

B:

题材的多样化

C:

主题的固定化

D:

答E:案:ABC

解析:作家体验的特性包括:(1)情感的诗意化。作家个体体验的首要特征就是情感的诗

意化。作家的经历中所遇到的某些人、事、景、物(对象),进入到他的情感领域,他与这

些人、事、景、物共同着生命,在沉思中进行了诗意的“处理”,并时时拨动他情感的琴

弦,甚至幻化为种种形象。(2)意义的深刻化。意义的深刻化是体验的又一特征。体验一

方面具有直观性(感觉的形象的),另一方面又具有超越性。所谓体验的超越性就是超越具

体的情感与形象,生成深刻的意义世界。(3)感受的个性化。个性化是非常重要的,因为

个性化往往是艺术独创性的标志。本题选ABC。P95-99

22、【多选题】文学意境中情景交融的方式包括

景中藏情

情中见景

A:

情景并茂

B:

以情纬景

C:

以景被情

D:

答E:案:ABC

解析:我们有三种情景交融的不同类型:第一是景中藏情式;第二是情中见景式;第三是

情景并茂式。本题选ABC。P152-153

23、【多选题】“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

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孟浩然《岁暮归南山》)它表达的情感包括

离愁(离乡之苦)

情思(思亲之痛)

A:

哀怨(明主之弃)

B:

嗟叹(知己之稀)

C:

D:

悲伤(年华己逝)

答E:案:CDE

解析:优秀的抒情作品包含着巨大的情感容量,我们常常为之陶醉、激动。抒情作品的美

妙之处就在于它表达了人类丰富、复杂的情感内涵,如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其中所

表现出来的哀怨(明主之弃)、嗟叹(知己之稀)、悲伤(年华已逝)之情,都会给人留

下不灭的记忆。本题选CDE。P208

24、【多选题】作家的独特素质包括

经常处于创作激情之中

注重对生活进行伦理判断

A:

强调对人生进行客观分析

B:

对生活中的事物有极为敏锐的观察力

C:

对语言有超常的敏感与驾驭能力

D:

答E:案:ADE

解析:作家的独特素质包括:(1)作家应该经常处于创作激情之中。(2)作家对生活中的

事物,特别是那些具有特征性的、隐含着重要意义的事物具有极为敏锐的观察力。(3)作

家对于语言有着超常的敏感与驾驭能力。本题选ADE。P284

25、【多选题】诗歌的特征包括

高度凝练

充满情感

A:

富于想象

B:

结构跳跃

C:

具有节奏和韵律之美

D:

答E:案:ABCDE

解析:诗歌是一种高度凝练、充满情感与想象、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之美的文学体

裁。本题全选。P371

26、【问答题】审美的实现所需要的条件。

答案:审美的实现需要三个层面的协调合作:(1)主体心理层。审美的“审”,即观

照——感悟——判断,是作为主体的人的信息的接受、储存与加工。在这个过程中,人作

为主体的一切心理机制,包括注意、感知、回忆、表象、联想、情感、想象、理解等一切

心理机制处在高度活跃的状态。这样被“审”的对象,包括人、事、景、物以及表达它们

的形式,才能作为一个整体,化为主体的可体验的对象。而且主体的心灵在瞬间要处在不

涉旁骛的无障碍的自由的状态。(2)客观对象层。审美关系的建立,还有赖于审美对象

及其属性的呈现。“审美”的“美”,是“审”的对象。美的对象很复杂,有美、丑、崇

高、卑下、悲、喜等。不同的对象引起不同的感受和感情。虽然这些感受与感情不同,但

它们仍属于同一类型,即以情感评价对象。(3)中介层。主体与客体之间如何才能建立

起有效的联系,从而使审美活动得以实现呢?这还有赖于主体与客体的中介。中介层面主

要包括特定的心理时空和心境、历史文化的积累。没有中介层面,审美活动也是无法实现

的。审美活动的过程是多层面协同的过程,是创造的过程。也可以说,审美活动的根本精

神是人的心理器官的全部畅通,是人的内在丰富性的全部展开,是人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在审美的瞬间,人们暂时摆脱了周围熙熙攘攘的现实,摆脱了一切功利欲念,最终实现精

神超越和净化。P84-86

27、【问答题】文学形象的总体特征。

答案:文学形象的总体特征表现为:(1)文学形象的具体可感性。(2)文学形象的

艺术概括性。(3)文学形象的审美理想性。(4)文学形象的审美属性。P137-140

28、【问答题】文学风格的审美价值。

答案:(1)不同的文学风格有不同的审美价值。(2)由于人们的审美以不同的心理结

构为基础,也有特定的语境或心境,因此对风格美会有不同的选择。(3)风格美可以

超越时代、民族、阶级,却又受到时代价值取向的影响。P272-273

29、【问答题】“文学创作主体”与“作家”的区别。

答案:文学创作主体是指已经处于创作活动过程之中的作家个体。作家并不等于创作主

体,因为主体只是相对于客体而言的。一个人曾经写过一些小说,尽管他也许早已不再写

小说了,人们还是可以称之为作家,但他已不再是创作主体了,因为只有相对于创作客

体,并处于创作过程之中的作家才是创作主体。P285

30、【问答题】在文艺起源的问题上存在的几种观点。

答案:在文艺起源的问题上,主要有模仿说、巫术说、游戏说和劳动说。(1)模仿说

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的模仿本能,是模仿自然的产物;(2)巫术说认为是巫术思维法

则的推动促成了人类艺术的诞生;(3)游戏说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摆脱物质与精神束

缚,追求自由天地的游戏本能;(4)劳动说认为原始艺术是适应劳动需要并在劳动实

践中产生的。P353-356

31、【问答题】说明文学语言组织的文法层面。

答案:文法层面是文学语言组织在语词、语句和篇章方面的构成法则,是文学创作的重要

成分,直接与其成败得失相关。符合法则才能达到一种结构美,更好地表现内容,得到读

者的接受和喜爱,否则就会被读者拒之千里而失败。P122

32、【问答题】试论文学消费与文学接受的区别。

答案:文学消费已经包含了文学接受的内容。但是文学消费与文学接受是两个不同的概

念,它们的含义并不完全相同。(1)文学消费既指未含阅读活动的购买、占有文学产

品的物质消费行为,又包括阅读、欣赏作品的精神消费活动;而文学接受则专指审美文化

范围内阅读、欣赏文学作品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与购买、占有物质产品的消费行为无

关。文学消费需要物质购买力,可以为买而买;文学接受则需要精神消费能力,是为欣赏

而阅读。(2)文学消费与文学接受各自的角度与侧重点不同。文学消费属于文艺社会

学范畴,是文学的生产、出版、传播与消费整个流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尤其关注文学生

产与文学消费之间的辩证互动关系;文学接受则是从审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探讨创作、

作品与阅读、接受的关系,突出接受主体精神活动中的审美反应与再创造性。角度不同,

各自研究的对象与重点也会有差异。P323

33、【问答题】结合下列诗句,阐述抒情的语法策略。附:(1)“春风又绿江南岸。”

(王安石《泊船瓜洲》)(2)“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